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就是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此方法养出的鱼即清水鱼(草鱼、鳊鱼、鲤鱼等)是在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清水鱼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独到的营养价值以及鲜美的风味受到人们青睐。

一、养殖生态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清新优良,无任何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水源丰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水质经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二、筑塘建设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筑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开关的流水池塘,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水流量大,鱼塘面积可大些;水流量小,鱼塘面积应小些,一般掌握在10 平方米-50 平方米之内。鱼塘面积过大,整个池塘的深度以水体能自流、水深能达0.7 米-1.0 米为基本。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5 米以上为宜。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质便于池塘清理。鱼塘上方根据需要可以搭建部分遮阳棚架,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等,以有利于夏季对池塘的遮阳、降温。

鱼塘塘角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进水口位置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出水口设在鱼塘底部,以便于排污和放水管理。进、出水口的大小以养殖水体可以在全池塘流动、无滞水现象出现为原则。进、出水口还需设置拦鱼棚,既可以防止养殖鱼类逃跑,又可以拦挡水中浮物和杂物。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 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在注水刷洗鱼塘内的污物、杂质后,截断水流, 2 天-3 天后排干池水,曝晒池塘10 天左右,池塘再进水。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内污物、杂质,断水晒塘 2 天,放入清水,使水深达20 厘米,截水后用用生石灰0.3 公斤/ 平方米或漂白粉20 克/平方米兑水全池泼洒,2 天后进水。消毒后10 天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的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鲫鱼,放养的时间为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放养的鱼种要求全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体长15cm 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 克左右。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草鱼鱼种10 尾/平方米-13 尾/平方米左右。放养的鱼种必须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15 分钟-20 分钟的浸浴消毒之后再下塘。

四、饲养管理“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 2 次,青饲料要求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量: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以鱼体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

五、流水调节调节鱼塘流水量是“清水鱼”的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水体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的水体中生活一个时期。春季每天塘水交换

1次?3次。夏季:鱼体生长旺盛,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大,而只有流水量大才能保证水体较高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秋季:要适当

控制流水量,使鱼体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鱼类越冬。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冬季:水温低,水体活动力小,新陈代谢缓慢,给予水体微流水量即可。冬季每1天?2天塘水交换

达1次。

六、日常管理

要求注意防止鱼类外逃和防止鱼类缺氧浮头。一是经常检查进、出水口的拦鱼栅是否损坏,汛期做好防洪工作;二是及时清除上游漂来的杂物,防止进水口闭塞,保持流水畅通,并经常清除塘内鱼粪及残饵,保持水质清鲜。每天巡池一次,观察水质、水温变化和流水量以及鱼的活动情况。尤其在鱼种放养后一段时间,应及时发现清除病鱼。每口养殖坑塘都应建立养殖档案,包括放养、投饲、用药、水温等情况的记录及巡池观察记录。

为确保“清水鱼”的商品质量,其养殖周期可在9个月以上,其外观与相同品种的常规养殖鱼体有体色光亮鲜艳、背部溜黑、肚皮亮白等明显的区别。

七、鱼病防治

“清水鱼”的养殖因水质好,水体溶解氧充足,一般较少病害发生。鱼病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重抓环境,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使用鱼药泼洒时,应截断进出水流或只控制微量流水,按鱼塘实际水量计算用药,均匀泼洒,并保持一定时间内水体的药物浓度。鱼塘用药后须在池塘边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放水增氧。

主要鱼病的防治方法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就是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此方法养出的鱼即清水鱼(草鱼、鳊鱼、鲤鱼等)是在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清水鱼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独到的营养价值以及鲜美的风味受到人们青睐。 一、养殖生态环境条件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清新优良,无任何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水源丰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水质经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二、筑塘建设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筑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开关的流水池塘,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水流量大,鱼塘面积可大些;水流量小,鱼塘面积应小些,一般掌握在10 平方米-50 平方米之内。鱼塘面积过大,整个池塘的深度以水体能自流、水深能达0.7 米-1.0 米为基本。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5 米以上为宜。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质便于池塘清理。鱼塘上方根据需要可以搭建部分遮阳棚架,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等,以有利于夏季对池塘的遮阳、降温。 鱼塘塘角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进水口位置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出水口设在鱼塘底部,以便于排污和放水管理。进、出水口的大小以养殖水体可以在全池塘流动、无滞水现象出现为原则。进、出水口还需设置拦鱼棚,既可以防止养殖鱼类逃跑,又可以拦挡水中浮物和杂物。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 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在注水刷洗鱼塘内的污物、杂质后,截断水流, 2 天-3 天后排干池水,曝晒池塘10 天左右,池塘再进水。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内污物、杂质,断水晒塘 2 天,放入清水,使水深达20 厘米,截水后用用生石灰0.3 公斤/ 平方米或漂白粉20 克/平方米兑水全池泼洒,2 天后进水。消毒后10 天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的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鲫鱼,放养的时间为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放养的鱼种要求全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体长15cm 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 克左右。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草鱼鱼种10 尾/平方米-13 尾/平方米左右。放养的鱼种必须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15 分钟-20 分钟的浸浴消毒之后再下塘。 四、饲养管理“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 2 次,青饲料要求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量: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以鱼体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 五、流水调节调节鱼塘流水量是“清水鱼”的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水体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水环境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需要在缓流的水体中生活一个时期。春季每天塘水交换 1次?3次。夏季:鱼体生长旺盛,要求水体溶解氧含量大,而只有流水量大才能保证水体较高溶解氧的含量,以促进鱼类的摄食和生长。夏季每天塘水交换3次?5次。秋季:要适当 控制流水量,使鱼体体力不致消耗过度,有利鱼类越冬。秋季每天塘水交换2次?3次。冬季:水温低,水体活动力小,新陈代谢缓慢,给予水体微流水量即可。冬季每1天?2天塘水交换

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25平米水泥池产鱼3万斤,排污接近零

循环流水养鱼技术,125平米水泥池产鱼3万斤,排污接近 零 一个125平方米大小的水池能产多少鱼?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给出的答 案是:1.5万公斤! 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 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槽。记者周雨摄 近日,该公司对基地的两个水池进行捕捞,共收获了3万公斤鲫鱼、草鱼和鲤鱼。“这是我市建立的第一个‘低 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基地!”铜梁区农委水产高级 工程师杨龙说,这项技术可使水库、池塘的鱼产量由原来的亩均5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2000公斤,翻了两番,同时排污接近于零。它的试点成功,对铜梁乃至重庆做大做强水产优势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增氧推水”装置让鱼做“有氧运动”记者看到,利赛农业公司的这个水产养殖基地约有 20亩水面,但70%以上的鱼却产自池塘中两个110平方米大小的水泥槽。水泥槽成长方形,每个长25米、宽5米、深3米,水面125平方米,容积375立方米,相当于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水泥槽的两端都与池外的水面相通,两者间隔有一张渔网。其中,水泥槽里是养殖区,槽外的大部分水体则是净化区。水泥槽里还可以用渔网进行再分割,

以养殖不同的鱼。“一个水泥槽就是一台‘跑步机’!”杨龙说,水泥槽的一端在水下安装有一台“增氧推水”装置,通过 风机鼓风推动水流由一方向另一方不停地流动。因此,整个水泥槽就像一台“跑步机”,使槽中始终保持充足溶解氧的同时,让鱼也不停地做“有氧运动”,从而使鱼在高密度养殖环 境下保持高存活率。而在水泥槽的另一端设有一个地势相对低的集污池,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存的饲料带到集污池。这一端还装有一台吸污泵,可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对其进行脱水处理后,作为种植水果、蔬菜的有机肥。剩余肥水再流进水泥槽外的净化区,这里养有花白鲢,它们以剩余肥水和浮游生物为食。这样一来,整个池塘的污水排放接近于零。利赛农业公司总经理邓勇说,因水质保持清洁,鱼有氧运动量大,基地养出的鲫鱼、草鱼、鲤鱼,肉质更紧实,也没有土腥味,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这两个高密度流水养殖槽是去年6月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截至目前,两个槽已产3万公斤鲫鱼、草鱼、鲤鱼,净化区也产出了1万公斤花鲢、白鲢。而在过去,这个池塘的年产量只有1万公斤,现在的产量翻了两番。池塘“80∶20”养鱼技术的“升级版”据杨龙介绍,这项低碳高效养殖技 术由美国奥本大学设计,并通过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引入我国,两三年前开始在江苏省试点。去年春节,铜梁区委负责人回江苏老家时看到了这一技术,春节一过便组织铜梁的水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体会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体 会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循环水养殖方式的意义 彭卓群(发言提纲)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 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因此,不必与农业的其它行业争地争水,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更多的产品; 不必为了气候和水资源到更加偏远的地区养鱼而离城市越来越远,有利于销售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减少经营管理成本; 不必靠天吃饭,气候的恶化和环境的污染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更加有保证。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从以上意义上来看,工厂化养鱼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工厂化养鱼的发展并不理想,国内现有的养鱼工厂多半没有正常运行。分析原因,主要应该是这样几点:

1,缺乏完整的消化吸收,缺乏创新能力。 一个行业的进步有赖于相关的多个行业的共同进步。工厂化养鱼是上个世纪中下叶就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从技术特征上说是工业化的设备主导型的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消化吸收和规模化应用上受到了水产业行业能力的限制;引进设备费用高,配套设施投入大,仿造设备水平低,监测和应急系统保障能力差,以及只重视了硬件的引进和仿造,没有重视软件系统的引进和学习。因此,作为水产养殖业,要么等待与相关行业共同进步,要么就只能是结合国情学习这个技术的精髓,在应用的方式上加以改造创新。 2,缺乏环境政策的支撑。 相对于粗放的自然养殖和开放的流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鱼的企业在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还是要高得多。但是,前者是以环境容纳能力的透支为代价的,企业的低成本是以社会的高成本为代价的。 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要求水产养殖业付出环境成本的时候,实行工厂化养殖的企业,在相同产品的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 3,缺乏产业链的支撑。 实行持续的大规模的工厂化养鱼,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还要有产品的高附加值予以支撑。而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除了要有品种的独特性、技术的独创性之外,还要有加工的深度可发展性,有从繁殖到加工到市场营销的整个产业链的支撑。否则,好的技术也会湮灭在落后的产业模式之中。 本公司工厂化循环水方式相对于一般的工厂化养鱼的优势: 1,技术上有创新。 没有万能的技术,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针对特定生产对象的技术。结合当地气候环境和水源特点,学习国内外成功经验,创建专门用于特定养殖对象的工厂化模式。相对于一般的或者说是经典的国外工厂化模式,本模式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

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 摘要介绍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包括网箱材料、选址、网箱选择、渠道金属网箱基底设置、金属网箱的流速控制及拦污装置、网箱建造与安装、鱼种放养、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推广该技术。 关键词鱼;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淮河水系的发源地之一,长年雨量充沛。在响应国家“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梅山史河灌区到处兴建渠道,纵横分布,星罗棋布,长达几十公里。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国家治淮资金的大量投入,大部分渠道重新加固,采取水泥沙浆浇灌护坡,十分坚固,抗洪、防灾能力增强。在渠道的上游修建有蓄水大坝,分渠道建有流水大闸,保证了渠道的流水水位平稳、长年不息,且流速、流量基本上可做到人工控制。为了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在梅山史河灌区渠道内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进行金属网箱流水养鱼试验,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2只网箱共收获成鱼11 t,即每只50 m2的网箱产量5 500 kg。 集约化养鱼由于水体的不断更新,始终保持优良的水环境,尤其是保持较高的溶解氧和很低的铵态氮,采取高密度的放养(比传统养鱼高出几十甚至上百倍)、强化投饵等措施,使养殖对象在自身遗传性允许的范围内生长迅速,并且有养殖周期短、单位产量高、商品集中等特点。但渠道金属网箱养鱼与其他形式集约化养鱼相比较,更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如下:①充分利用了渠道的流水开展集约化养鱼,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效益。②借水还水,不与农田灌溉争水。③占地少或不占地,不影响粮食生产。④面积小,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可人为控制,管理方便。⑤钢板网挺直,成型性、滤水性好,强度大,耐腐蚀,不怕蟹、鼠或其他敌害生物的危害。⑥不需水质净化设备,建筑成本低,适合于广大农民、居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发。⑦水交换好,生产潜力大,产量高,效益显著。 ⑧综合流水池养鱼与水库网箱养鱼优点于一身,是一项可开发的水产项目。现将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技术总结如下。 1 网箱材料 镀锌钢管(或不锈钢)或角钢:是渠道金属网箱的箱体支架。坚实、牢固,具有抗冲击能力。螺母及垫圈:是连接钢管或角钢支架的配件,也是固定钢板网于钢管或角钢支架上的配件。水泥、沙石料:是固定钢管(或角钢)及钢板网在渠道护坡上的材料。圆(铁)丝和合成纤维绳:用来扎网箱。防锈漆:在网箱刚建好或每年渠道岁修期间,维护钢板网用,延长钢板网的寿命,也起到润滑钢板网、减少鱼体与箱的摩擦作用[1-2]:适合于渠道金属网箱流水养鱼,养殖对象的条件:①生长快,肉质好,经济价值高的品种。②饵料容易解决,饵料利用率高的杂食性或肉食性鱼类。③抗病力强。④苗种容易解决,种内残食现象不严重的品种。⑤放养规格在50~150 g以上的1龄鱼,同一只网箱内的鱼种放养规格尽可能整齐一致。当地产的淮河鲤,湖北产的团头鲂、鲢、鳙鱼。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xx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xxxx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xx水利局、xx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建平、周明泉、徐丰收、方杰锋、王华恩、占勇军。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养殖设施、、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捕捞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xx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6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xx流水坑塘 面积在10m2~50m2,池内无滞水区的人工砌筑的鱼塘。 3.2 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 4产地环境 4.1水质要求 养殖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2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区,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养殖地水源上游以上无或不直接存在工业“三废”及农业,居民生活、医疗废弃物的污染。 5养殖设施 5.1流水坑塘 流水坑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流水坑塘(鱼池)要求

流 水 养 鱼 的 计 算 方 法

流水养鱼的计算方法 一、流量调节和计算 流水池中的流量是以每小时内的水体交换次数来表示的,一般按水中溶氧含量和有机氮量的多少来调节流量。水中溶氧高,含氨氮量低,流量就可小一点,反之则应增大流量。水中含氧量的消耗与鱼池所养鱼类品种、密度、规格等有关。从理论上讲可以根据某一阶段内的鱼池体积及容纳量、所养品种在当时的水温、规格下的耗氧率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再计算出所需流量的大小。 例如: 某流水池为100平方米,水深1米,容纳鲤鱼5000公斤,当时的耗氧率为0.3克/公斤·小时(25℃,体重0.25公斤),进水含氧量为5毫克/升(5克/吨),池水允许最低含氧量为3毫克/升(3克/吨)。则每小时耗氧量=5000×0.3克=1500克,每小时需要流量为1500/(5-3)=750吨,鱼池体积为100平方米×1米=100立方米(即100吨水),该鱼池的适当流量应不少于每小时交换7.5次。 流量调节是流水养鱼的关键技术,流量大产量高,但又不能无限增大流量,一是水源不允许,二是流量与流速有关,流量越大必然流速增大,而各种鱼类都有适应流速范围和极 限流速范围。超过鱼类适应流速范围,鱼类为克服流速将消耗能量而影响生长,因此应在水源充足和保证鱼类不过分消耗体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流量。水源不足则至少应保证维持鱼类正常生活的临界溶氧值和将污物清除干净所需的流速。因此鱼池进、排水口设计和进、排水的调节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尽量使进、出水平衡,既满足鱼池的交换次数,流速又控制在适应范围内。每天通过观察鱼群的摄食情况,大致可以掌握水中含氧量是否充足,流量是否恰当。含氧高鱼群摄食旺盛,摄食量也稳定,否则说明含氧不足,如出现浮头,更说明溶氧已降到临界值,应马上采取加大流量的措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测定排水口及鱼池中溶解氧的值来调节流量。 据我国珠江水产研究所欧阳海等的研究认为,要使草鱼单产达到45公斤/立方米·月以上,池水交换次数以每小时高于5次为好。日本流水养鲤,使用的

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系统

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结合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理念,集成了循环流水养鱼技术与普通池塘养鱼技术,将传统池塘的“开放式散养”变为“集约化圈养”,使“静水”池塘实现了“流水”养鱼。通过机械造浪造流,在整个大池塘里形成环形水流,水流流经水槽,能在“跑道”内对水产品进行集中喂养,又能利用水流将排泄物集中到一个槽内统一处理,从而起到净化池塘水质的作用。 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系统推荐渔管家,在物联网水养殖系统方面有着深厚的经验,提供水产品养殖的所有系统。下面简单介绍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系统。 二、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结构 1、圈养系统:在砖混结构的流水养殖槽中安装纳米微孔增氧的气体提推水动力装置,形成高溶氧水流,构建吃食性鱼类的“圈养区”。 2、排泄物收集系统:在流水养殖槽尾部设计安装废弃物和排泄物收集系统,解决养殖产生的自身污染,实现低碳、高效的养殖目的。 3、外围池塘水质净化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栽种部分沉水或挺水植物,放养花白鲢、泥鳅、螺蛳、青虾、对虾、黄颡鱼、匙吻鲟、罗氏沼虾等水生动物净化水体,并在外围池塘水面上设置气提式推水设施,使整个养殖系统的水体形成大循环。

4、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足不出户,看看手机或仪器就能获知流水养殖槽里的水产品生产情况,并能及时发现问题。 三、流水槽循环水养殖的槽体建设 流水槽体顺着南北方向建设为最佳,流水槽体建设土建材料可以选择砖砌水泥墙(经济耐用)、玻璃钢(成本高)、PVC材质(不耐用)、不锈钢(成本过高)等材质。鉴于经济实惠,建议采用砖砌水泥墙来建槽体,流水槽表面涂刷台湾南宝生态池漆。流水养殖槽外10%~20%的面积种植荷花、空心菜等观赏水生植物,去除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调节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指标处于良好水平,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实现水体生态良性循环。 四、流水槽循环水养殖鱼类有草鱼、鲤鱼、鲫鱼、鲈鱼、黄颡鱼等,选择喜欢流水的鱼养殖效果更好,不宜养殖凶猛鱼类,如黑鱼等,可套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用于初步净化水质。投放养殖鱼苗规格以50~100g为宜,放养密度可根据槽体内水体面积、鱼种、计划产量等因素来定。例如:一个长22m、宽5m、深2.5m、面积110㎡的流水槽可以投放6万尾鲫鱼苗,是普通养殖的50倍,每立方米水体产量超100kg,是传统养殖的4~5倍,每个流水槽年收益10万元左右。流水槽循环水养殖可以大大提高鱼类存活率,通常预计存活率在85%~90%。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规范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开化县水利局、开化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平、周明泉、徐丰收、方杰锋、王华恩、占勇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养殖设施、、鱼种放养、饲养管理、鱼病防治、捕捞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6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山区流水坑塘 面积在10m2~50m2,池内无滞水区的人工砌筑的鱼塘。 3.2 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 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 4 产地环境 4.1 水质要求 养殖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4.2 环境要求

养殖环境应符合GB/T 18407.4要求,选择生态环境、森林植被良好的山区,且常年具有充沛山溪水的地域。养殖地水源上游以上无或不直接存在工业“三废”及农业,居民生活、医疗废弃物的污染。 5 养殖设施 5.1 流水坑塘 流水坑塘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流水坑塘(鱼池)要求 表1(续)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ICS 65.150 B 51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Guidelines fo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recirculation system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

前言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君卓、胡则辉、柴学军、吴祖杰。 Ⅰ

循环水工厂化养鱼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术语和定义、选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海水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其它海水鱼类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0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 5153 无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 NY/T 5275 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06 牙鲆配合饲料 SC/T 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厂化养殖industrial culture 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和自动控制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3.2 循环水recycling water 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水质要求,再用于养殖的水。 4 场址、设施设备及工艺流程 4.1 选址 宜选择环境安静、水资源充足、周围无污染源、交通供电便利、公共配套设施齐全的地点,并符合GB/T 18407.4的规定。 取水水源和水质符合GB 11607的规定,养殖用海水符合NY 5052要求。使用海水深井要特别注意海水中的二价铁离子和泥沙含量。 1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的体会

循环水养殖方式的意义 彭卓群(发言提纲) 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的发展,经历了池塘、开放式流水池和网箱方式等阶段,现在进入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发展阶段。相比较于前三种方式,工厂化养鱼具有以下一般意义上的优势:1,降低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依赖程度。 工厂化养鱼可以定义为封闭的循环水养鱼,即人工控制养殖工厂的环境温度和洁净度,以物理和生物的方法净化并循环使用养殖用水、控制水温水质和水的流量,提供全价配合饲料,使养殖对象全天候的处于更加合适的生长状态。以比较少的土地占有量,水资源占用量和能源消耗量获取更多产量的工业化的养殖方式。 因此,不必与农业的其它行业争地争水,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更多的产品; 不必为了气候和水资源到更加偏远的地区养鱼而离城市越来越远,有利于销售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减少经营管理成本; 不必靠天吃饭,气候的恶化和环境的污染对生产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产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更加有保证。 2,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对资源的较少占用、零排污、少量的经过无害化(沼气池技术)处理的有机肥料的排出供给了本系统内的植物种植区利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法则,顺应了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 从以上意义上来看,工厂化养鱼是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方向。

但是,工厂化养鱼的发展并不理想,国内现有的养鱼工厂多半没有正常运行。分析原因,主要应该是这样几点: 1,缺乏完整的消化吸收,缺乏创新能力。 一个行业的进步有赖于相关的多个行业的共同进步。工厂化养鱼是上个世纪中下叶就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从技术特征上说是工业化的设备主导型的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在消化吸收和规模化应用上受到了水产业行业能力的限制;引进设备费用高,配套设施投入大,仿造设备水平低,监测和应急系统保障能力差,以及只重视了硬件的引进和仿造,没有重视软件系统的引进和学习。因此,作为水产养殖业,要么等待与相关行业共同进步,要么就只能是结合国情学习这个技术的精髓,在应用的方式上加以改造创新。 2,缺乏环境政策的支撑。 相对于粗放的自然养殖和开放的流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养鱼的企业在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还是要高得多。但是,前者是以环境容纳能力的透支为代价的,企业的低成本是以社会的高成本为代价的。在目前国家还没有要求水产养殖业付出环境成本的时候,实行工厂化养殖的企业,在相同产品的市场上,还缺乏竞争力。 3,缺乏产业链的支撑。 实行持续的大规模的工厂化养鱼,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还要有产品的高附加值予以支撑。而农产品的高附加值除了要有品种的独特性、技术的独创性之外,还要有加工的深度可发展性,有从繁殖到加工到市场营销的整个产业链的支撑。否则,好的技术也会湮灭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

流水养鱼是在流动的水体中进行鱼类高密度精养的生产方式。流动的水能不断输入溶解氧和带出鱼类排泄物,使鱼类能在良好的水质条件下生长。因此,可大幅度提高鱼类的放养密度,获得高产。早在公元478-482年,中国杭州便建造了玉泉池,利用涌泉水常年蓄养青鱼、草鱼以供观赏。明代年间,在浙江、江西、安徽三省交界的莲花山区域,已有农家利用小型流水养鱼。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水养鱼在全国以更快的速度和规模发展。如广州市三元里利用灌渠水饲养草鱼、鲤和非鲫;四川省眉山县进行渠道金属网栏流水养鲤;乌鲁木齐市利用电厂余热水进行温流水饲养非鲫、鲤等。20世纪60年代初,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依靠现代化工业技术和材料,在敞开式流水养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封闭循环式的流水养鱼新工艺。鱼池排出的水经过滤、净化后再注入鱼池,循环使用,可解决水域受工业废水污染和水源紧缺地区与发展养鱼用水之间的矛盾。敞开流水式是流水养鱼类型的一种形式,鱼池流出的水不再回收利用。以水库、灌渠、河道、涌泉以及地热水、工厂余热水等为水源,依地形建筑鱼池,一般不用动力抽水。敞开流水式又可分为常温流水养鱼和温流水养鱼。常温流水养鱼,最简单的形式是在山区、丘陵区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的农家流水养鱼。鱼池浅而小,面积3-30平方米,形状视地形而定,土堤或用卵石砌成,高1-1.4米。池底大都铺沙,池上用物覆盖2/3,以防敌害及遮荫。用竹或木槽作进、出水管,设在鱼池两端。流速要求均匀,无死角,流量随季节而异。饲养种类主要有草鱼、鲤、团头鲂或配养青鱼、鳊、鲮等。这种养鱼方式占地少,设备简单,成本低,便于农户个体经营。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流水养鱼池多采用混凝土结构,并在给水过程中采用跌水增氧、喷洒增氧或采用射流增氧泵。鱼的产量与水的交换频率呈正比。如在4立方米的池中饲养非鲫和草鱼,每增加池水交换频率一次,鱼产量相应增加7-9千克/(月·米3)。池的形状为长方形或圆形,水流无死角,排污性能好。长方形池的长宽比为3-4:1,面积30-150平方米,池高1.1 ~1.8米,底部坡降3~5%。进水闸门设在池的高端,闸门与流水池间可设一开有上、中、下层三排孔的“疏流板”,水通过此板流入鱼池,可保持各水层的流速均匀。在池的末端,设一出水闸门,使集中在底部的污物随水排出。圆形池底部锅形,池边向中央的坡降为10%,底部周边设多个定向喷嘴,促使池水旋转,使污物集中于池底中心排出。 三、鱼港的建造1、堤坝鱼港的堤坝可分为内堤和外堤。外堤的作用是保持水位,防止风浪冲击,阻挡潮汐和洪水,避免鱼类外逃。内堤的作用主要是分隔鱼池。同时堤坝面还可作为交通道路。外堤一般底宽18~28 m,顶宽3~4 m。堤的高度高出历年最高水位1 m以上。在风浪大、底质含泥多的地区,堤的坡度要小一些。同一堤坝,外侧面临风浪,受风浪冲击较严重,其坡度应小于背风浪的内侧,坡比一般为1∶2~3。迎风浪的外堤和闸门内面用水泥和石块砌成护坡,在土质太软或有流沙的水道之处,还应在地基打木桩或水泥桩,以免堤坝坍塌。内堤坡度可略大于外堤,高度比港内水面高0.5~0.7 m,堤顶宽度1~2 m,坡度1∶1~2。2、水沟鱼港内有纵横连通的水沟以保证港内水流畅通,便于排灌水,又可供鱼类栖息生长、避暑和防寒,水沟的面积一般占整个鱼港的20%左右。常见的水沟主要有如下几种。(1)中心沟又称进水沟或纳潮沟。面对大问和小闸,纵贯整个鱼港,是主要进水渠道。一般上口宽6~8 m,底宽3~4 m,深1 m左右。(2)边缘沟又称环沟,围绕鱼港堤坝内侧,与中心沟相通。在小间或排水闸口处较深,以便排出积水。边缘沟一般是在建筑外堤挖土时将所挖土坑整理而成,所以其深度不定,随挖土多少而异。一般上口宽5~6 m,底宽2~3 m,深1 m左右。为了保护堤坝,避免堤土坍塌时淤积水沟,边缘沟需离开堤脚2 m以上。(3)横沟和支沟由中心沟和边缘沟分出的小沟,其数目随当地实际情况而定。鱼港面积大,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可稍多,沟多水深有利于增产。3、闸门常见的闸门主要有大闸、中间、小闸、取鱼闸等。根据鱼港的实际情况,有时一种闸门起两种以上的作用。(1)大闸又称纳鱼闸。位于中心沟外侧,一般鱼港

坑塘养鱼技巧办法

坑塘养鱼技巧办法 坑塘也叫坑凼,在乡村、城郊散布广泛。凡村前、屋后、田边、路侧、渠道两旁的浅小水体都叫坑塘,都可用来养鱼。用它养鱼的优点是:①容量小,耗水少,水源容易解决;②干塘容易,清整便捷,易养、易捕、不必专用工具和装备;③能与农牧业有机联结,饵、肥、劳力都易解决;④生产机动多样,养成鱼、育苗、育种皆宜。其技巧办法如下。 1。坑塘的清整 要沟通水源,以渠道或涵管引水;池形整齐,长形、正方形均可;利用地形敷设简易排水管;整平池底并向排水一侧倾钭;池壁四周要捶打巩固或敷上三合土,避免渗漏。在放鱼之前要用 生石灰消毒。 2。鱼种放养 ①对水源富裕,能够活水、半流水养鱼的坑塘,放养草鱼、鲤鱼,每平方米放养17厘米以上鱼种15—20尾。②对有水源弥补但不富裕的坑塘,宜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鲤鱼。每66。7 平方米水面可放3—10厘米鲢鱼80—100尾、鳙鱼8—10尾,搭配13—17厘米草鱼10—15尾、3厘米鲤鱼3—5尾。③水源不足、补水艰巨的天水”死水坑塘,以放鲫鱼、鲤鱼、罗非鱼为主。它们对水体选择不严,能在较差的水体中生活,耐低氧,适于死水

坑塘放养。因三者食性基本相同,通常以单养为宜。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3厘米鲤鱼30—40尾,或鲫鱼1 —1。5公斤,或罗非鱼苗2000尾左右。④坑塘养鱼如能与山塘、稻田养鱼联结起采,则可采取坑塘发花、稻田育种、山塘养成鱼的系列,使粮、猪、鱼、菜互相增进,以提高水土生产力(以12—2月放养为宜)。 3。饲养管理 ①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流水、半流水式坑塘,草鱼以喂鲜嫩青草、菜叶或水阜为主;鲤鱼以精料加少量菜叶制成的糊状、粒状饲料为主,或喂酒糟、豆渣、煮熟的红薯、土豆。此外,还能够打捞螺蛳、点灯诱蛾、养蚯蚓等补给一些含蛋白质高的动物性食料。以养鲢、鳙鱼为主的坑塘,应以腐熟粪肥为主,联结投草、菜叶喂草鱼,也要补给一些精料。②水源艰巨的坑塘,宜以投喂精料为主,少量施肥。与池塘养鱼一样,投饵供肥要坚持量少次多、四看” 四定”留意渗漏,按期注水,维持水质处于适肥的色彩和透明度。严防农药水、鸟兽、鱼病的损害。发挥坑塘易捕的优点,适时捕大留小或补小,调整密度,增进成长。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SoyAqua

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 周恩华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中国水产养殖在世界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2012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为5907.68万吨,比去年增长5.43%。其中,海淡水养殖产量为4288.36万吨,占总产量的72.59%,同比增长6.59%。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3.63公斤。2012年中国淡水养殖产量2644.54万吨,淡水养殖总面积5,907,476公顷。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566,859公顷。全国池塘养殖平均单产为7116公斤/公顷(475公斤/亩)。池塘养殖仍是中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6%。虽然中国的池塘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水平较高,但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中国淡水养殖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养殖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由于养殖户缺少先进的科学养殖理念,盲目提高 放养密度和产量,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结果导致大量的残剩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在养殖水环境中不断积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直接导致鱼类病害的频发,甚至产生大面积的死鱼。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因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百亿元。 2.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中国淡水养殖池塘多数建于20 世纪60-70年代。由于养殖模式的落后和多年来未得到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淤泥沉积严重,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目前养殖户为了提高单产,主要是通过定期大量换水来改善养殖水环境,这样不仅会浪费水资源,还会加剧周围河流,湖泊等公共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据农业部2002年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资料显示,每年长三角地区鱼类池塘养殖向外排放总氮 10.08公斤/亩;总磷0.84公斤/亩。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在一些地区已对周围 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已成为重要的面源污染源。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老池塘改造,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养殖设施,进一步提高池塘生产力。如果我们不改变现有的养殖模式,也许数十年后有必要重新改造池塘。 3.膨化浮性饲料使用普及率较低,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待进一步改进。虽然 膨化浮性饲料使用量在逐年增长,但大多数养殖户仍使用沉性饲料。与膨化浮性饲料相比,沉性饲料水中稳定性差,利用率低,浪费较大。另外,养殖户难以准确控制投饲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氨氮往往超标。据研究资料表明,池塘中氮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90-98%;而磷的输入来源中,饲料占97-98%。因此,饲料中氮、磷除小部分供给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外,绝大部分是沉积池底。造成水体污染和浪费。除此以外,由于各种价格的上涨(包括饲料,人工,水电,塘租等),池塘养殖的效益也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亏本。 综上所述,中国的池塘养殖业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要进行养殖模式的创新和养殖技术的升级,这样才能保证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DB21∕T 2060-2013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B 50 DB21 辽宁省地点标准 DB 21/T XXXXX—XXXX (报批稿)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XXXX - XX - XX公布XXXX - XX -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提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本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本溪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起草。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叶远涛孟照勇郭海军孙玉芝高冰李晓晨孙兆旭吴焱明宋庆波马志坚吴玉庭吴长春。

鲟鱼流水养殖技术规范 1 范畴 本标准规定了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在流水环境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种培养和食用鱼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模式,养殖方法及饲养治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鲟鱼鱼种培养和食用鱼流水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关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ll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l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农业部1224公告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址条件 养殖场要选择在淡水水源丰富,远离污染源,通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的地点。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4的规定。 3.2 水源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ll607 的规定。 3.3养殖用水 养殖池水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要求水质清新,无浑浊、无污染。池水透亮度>30cm;溶氧量>6mg/l;温度10℃~28℃;氨氮<0.5mg/l。 4 鱼种培养 4.1 鱼种培养设施 4.1.1 圆形玻璃钢培养缸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

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要点摘要:鱼类的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是人们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味。为了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很多地区纷纷建设了养鱼池,以提高鱼的产量。养鱼池的建设和管理问题一直是养鱼户关心的重点内容,目前很多地区都将循环微流水技术应用到养鱼池中,大幅度的提高了鱼的产量。本文将论述池塘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要点,为广大养鱼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池塘;循环;微流水;高产养鱼技术 1 微流水池塘的建造 1.1 基本条件 循环微流水池塘的建造是保证整个养鱼过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应确保池塘规格与设计方案规定的标准一致,能够满足鱼类生长的基本需求。池塘的底部应该尽量平整,且保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会降低水的流动速率。 1.2 循环通管的设臵 应根据池塘的形状、面积埋设循环通管,使其尽量远离池塘的进出水口,且与池底保持较远的距离,才能够保证循环通管时刻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将池塘中的废水及时排出。用水泥砌筑管道,保护循环通管使其不受流水的侵蚀,延长循环通管的使用寿命。

1.3 水泵的安装 水泵的功率要符合微流水的特征,不能为了加快水流速率就选择大功率水泵,这样会造成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对养鱼户来说得不偿失;如果采用的水泵功率过小,就无法将废水及时排出,池塘环境也会遭到破坏,甚至会造成鱼类的死亡率上升,因此选择合适的水泵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应尽量使用柴油、电机双配套的水泵,以保证在任何条件下水泵都可以正常工作,不会受到停电、跳闸等突发情况的影响。 2 微流水池鱼的饲管 2.1 水体交换 池塘内水体每天交换循环量一般占池塘总水量的1/10-1/7,池塘中上层水体溶氧饱和时间的长短,对鱼的摄食影响较大,1d内12:00-18:00之间水中溶氧量最高,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池塘水体循环交换效果最好。一般池塘面积为0.13-0.26hm2,每天水体交换量为200-400m3。因此,选用1台2.2kW、口径16.7cm的潜水泵,每天抽3-5h,可以有效地改善池塘水体溶解氧分布状况,活化池塘水质,为所饲养的鱼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健康快速生长。 2.2 鱼种培育 在培育初期应在水中种植少量的水藻,提高水中的含氧量,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衍生和繁殖。同时选择容易成活的鱼苗,按照鱼类的喜好投放饵料,要注意营养搭配,投放量必须经过精确的计算,避免鱼苗营养不良,影响其生长速度。为鱼类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定期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山区坑塘流水养鱼技术 山区坑塘流水无公害养鱼就是利用山区天然源头水或山谷型水库坝下流水,在人工砌筑的坑塘(鱼池)采用流水养殖的方法,以投喂青饲料等天然饲料为主、人工配合饲料为辅,进行无公害养鱼的方法。此方法养出的鱼即清水鱼(草鱼、鳊鱼、鲤鱼等)是在山区自然环境中,利用清澈、常年流水的山泉、溪水,以纯天然绿色植物为饲料养殖的,具有独特风味品质的水产品。清水鱼以其独特的养殖方式、独到的营养价值以及鲜美的风味受到人们青睐。 一、养殖生态环境条件 自然生态环境要求清新优良,无任何工业、农业、生活等污染;水源丰富,且确保长年流水不断;水质经检测,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 二、筑塘建设 利用溪边、沟边的田、滩、地和光照时间长的地方建筑养殖鱼塘。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开挖呈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开关的流水池塘,面积依据流水量的大小而定。水流量大,鱼塘面积可大些;水流量小,鱼塘面积应小些,一般掌握在10平方米-50平方米之内。鱼塘面积过大,整个池塘的深度以水体能自流、水深能达0.7米-1.0米为基本。 塘埂用石块或水泥砌筑,一般无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5米以上为宜。塘底用小鹅卵石、沙石铺设或浇筑水泥,硬质底质便于池塘清理。鱼塘上方根据需要可以搭建部分遮阳棚架,在适宜的季节种植一些瓜果、植物等,以有利于夏季对池塘的遮阳、降温。 鱼塘塘角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一般进水口位置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出水口设在鱼塘底部,以便于排污和放水管理。进、出水口的大小以养殖水体可以在全池塘流动、无滞水现象出现为原则。进、出水口还需设置拦鱼棚,既可以防止养殖鱼类逃跑,又可以拦挡水中浮物和杂物。 三、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5天左右,须对养殖鱼塘进行清洗消毒。在注水刷洗鱼塘内的污物、杂质后,截断水流, 2天-3天后排干池水,曝晒池塘10天左右,池塘再进水。放养前应进行清池消毒。先放水清除池内污物、杂质,断水晒塘2天,放入清水,使水深达20厘米,截水后用用生石灰0.3公斤 / 平方米或漂白粉20克/平方米兑水全池泼洒,2天后进水。消毒后10天放养鱼种。 鱼种放养的品种以草鱼为主,少量搭配鳊鱼、鲤鱼、鲫鱼,放养的时间为每年立冬后至春节前后。放养的鱼种要求全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为体长15cm以上,一龄草鱼尾重250克左右。鱼种放养密度一般为草鱼鱼种10尾/平方米-13尾/平方米左右。放养的鱼种必须用浓度为3%的食盐水进行15分钟-20分钟的浸浴消毒之后再下塘。 四、饲养管理 “清水鱼”的饲料以天然或人工种植的青饲料为主,适当辅以谷芽、麦芽等其他鱼饲料,不投喂任何人工配合饲料。每天投喂2次,青饲料要求新鲜、娇嫩、无污染,其他饲料要求新鲜、不变质,投喂量:日投饲(青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30%~50%,或配合饲料量为鱼体体重的4%~6%。以鱼体吃八分饱为准,即饲料在3小时左右被鱼体吃完。 五、流水调节 调节鱼塘流水量是“清水鱼”的小面积、高密度条件下养殖管理的重要措施,原则上水体流量的大小可按季节不同来掌握,春季:鱼体经过越冬,体力较差,而鱼种从静水转入流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要点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要点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模式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虾蟹等集中在流水槽里进行养殖,用增氧机翻动水体进入流水槽,再经过养殖区——流水槽(养殖水产动物的养殖量等于原有池塘的养殖量)后,将残余的饲料、粪便等收集起来,再移除池塘系统。而流出的水体仅仅含有水产动物的排泄物、部分溶解于水体中的饲料物质和粪便物质,流出的水体再经过水生植物等吸收后回到养殖池塘循环使用。 池塘条件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系统建设塘口面积不宜过小,以30亩以上为宜。池塘深度2米左右,常年水位不低于1.5米,以1.7米~2.0米之间为宜。主养池塘旁边必须有建设污水沉淀的生物氧化塘的地块(与总体的流水养鱼池面积相当)。交通便利,最好能够保障饲料、鱼车可以直接到达系统工作台。 系统面积 系统建设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5%,不建议超过5%。太大超过池塘负载量,无法营造稳定、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太小则无法最大化的利用池塘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低下。 水槽构造 水槽净宽为5米,长度26米,其中22米为养殖区,前端1米为推水区,末端3米为集污区。集污区可适当扩大以提高收集效果。水槽深度2.5米,可根据池塘深度适当增减。 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增氧推水设备、流水养鱼池、集污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水质监测系统、导流墙、底层增氧设备及拦鱼栅、备用发电机、起捕设备等辅助设备。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需要注意三点 首先每个池塘最好配备一台发电机,还要在流水槽底部或四周布设微孔增氧管,“这套系统需要动力支撑,不能缺电,备发电机遇到遇到突发停电的情况时可以紧急救援,特别是夏季,天热又闷,如果停电会出现一些鱼虾闷死,造成损失。 其次,由于是高效高密度养殖,在养殖池塘里应投食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避免产生过多的残饵粪便。“还可以在每条槽的中部上层可以加一些网片,避免饲料因水流快速流到槽尾部,造成饲料浪费。 此外,用池塘内循环微流水生态系统养殖有一大特点就是集污效果,集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池塘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如果不集污,就失去了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的价值。为此,尾部吸污设备吸污的次数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大小,水温的高低而定,一般每天可定时吸污2—4次。吸出的废物应通过多级过滤池过滤,并结合种植植物,将水净化达标后,返回池塘循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