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宋元文学参考书目

1.吕思勉《宋代文学》,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

2.柯敦伯《宋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3.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5.顾易生、蒋凡等撰著《宋金元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7.王水照主编《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郭绍虞《宋诗话考》(修订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9.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修订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唐圭璋《宋词纪事》(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1.唐圭璋《词话丛编》(修订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2.《全宋文》,巴蜀书社1988年版。

13.《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4.孔凡礼《全宋词补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15.胡云翼《宋词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

16.《词学季刊》,1933年4月创刊,至1936年9月出至第三卷第三号(总第十一期),主

要栏目有“论述”、“专著”、“遗著”、“辑佚”、“词录”、“通迅”等。有上海书店1982年影印本,精装两册。主要台柱为龙榆生和夏承焘,他们每期发表文章,一个撰年谱,专门致力于考据研究,一个著词论,大力倡导批评之学,分工合作,使词学研究在三十年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17.胡云翼《宋词研究》,1926年中华书局初版,流传的是中华书局1928年订正版,有巴

蜀书社1989年重排本。

18.刘毓盘《词史》,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版;

19.梁启勋《词学》,京城印书局1931年印行;

20.吴梅《词学通论》,商务印书馆1932年版;

21.王易《词曲史》,神州国光社1932年版;

22.胡云翼《中国词史大纲》,北新书局1933年版。

23.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版,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的是开明书店1949

年的第3版。

24.缪钺《诗词散论》,开明书店1948年版。

25.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6.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27.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8.叶嘉莹、缪钺《灵溪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9.《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0.杨海明《唐宋词风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1986年版。

31.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2.杨海明《唐宋词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33.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34.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5.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36.张惠民《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37.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8.周笃文《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9.詹安泰《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40.施议对《词与音乐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41.陈迩冬《宋词纵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42.宛敏灏《词学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3.(日)村上哲见《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4.刘扬忠《宋词研究之路》,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5.马兴荣《词学综论》,齐鲁书社1989年版。

46.张高宽等主编《宋词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47.饶宗颐《词集考》,中华书局1992年版。

48.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49.萧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选词与词选通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50.青山宏《唐宋词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1.朱崇才《词话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52.黄文吉《北宋十大词家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版。

53.马兴荣、吴熊和等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4.《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194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55.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56.夏承焘《唐宋词论丛》,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57.夏承焘《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8.孔凡礼《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59.孔凡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60.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年版。

61.徐中玉《论苏轼的创作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62.刘乃昌《苏轼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2年版。

63.刘国珺《苏轼文艺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64.陈华昌《苏东坡》,中华书局1985年版。

65.谢桃坊《苏轼诗研究》,巴蜀书社1987年版。

66.黄鸣奋《论苏轼的文艺心理观》,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67.刘尚荣《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版。

68.曾枣庄《苏轼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69.苏轼研究学会编《东坡词论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0.苏轼研究学会编《东坡研究论丛》,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71.唐玲玲《东坡词研究》,巴蜀书社1991年版。

72.朱靖华《苏轼新论》,齐鲁书社1983年版。

73.王水照《苏轼论稿》,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

74.王辉曾《淮海词笺注》,文化学社1934年版,有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影印本。

75.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6.徐培均《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77.徐规《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78.白敦仁《陈与义年谱》,中华书局1983年版。

79.曾枣庄《苏辙年谱》,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80.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1998年再版时改名《黄

庭坚年谱》。

81.钱鸿英《周邦彦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82.刘扬忠《周邦彦传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3.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84.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

85.王兆鹏《张元幹年谱》,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

86.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1958年版。

87.黄盛璋辑注《李清照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88.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89.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1981年版。

90.王延梯《漱玉集注》(修订版),山东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91.刘忆萱《李清照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92.蓝天等《李清照诗词评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3.侯健等《李清照诗词评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94.王延梯《李清照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5.唐圭璋《辛弃疾》,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96.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7.邓广铭《辛稼轩诗文钞存》,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8.邓广铭《辛稼轩年谱》(增订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99.刘乃昌《辛弃疾论丛》,齐鲁书社1979年版。

100.刘扬忠《辛弃疾词心探微》,齐鲁书社1990年版。

101.孔凡礼、齐治平《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陆游卷》,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2.齐治平《陆游传论》,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03.欧小牧《陆游年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04.于北山《陆游年谱》,中华书局1961年初版。

105.朱东润《陆游研究》,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6.朱东润《陆游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07.游国恩、李改之选注《陆游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08.疾风选注《陆放翁诗词选》,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09.季吉选注《陆游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10.朱东润选注《陆游选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

111.胡云翼《宋诗研究》,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112.梁昆《宋诗派别论》,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

113.钱锺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14.龚鹏程《江西诗社宗派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

115.张白山《宋诗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116.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117.《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118.许总《宋诗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119.赵齐平《宋诗臆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0.张高评《宋诗之新变与代雄》,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版。

121.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版。

122.欧阳光《宋元诗社研究丛稿》,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3.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

124.《胡适文存》,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

125.《胡适学术文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

12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127.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作于1912年,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改名《宋元戏曲史》。128.《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

129.赵景深《宋元戏文本事》,上海北新书局1934年版。

130.钱南扬《宋元南戏百一录》,《燕京学报》专刊之九,1934年版。

131.冯沅君、陆侃如《南戏拾遗》,《燕京学报》专刊之十三,1936年版。

132.李啸仓《宋元伎艺杂考》,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

133.叶德钧《宋元明讲唱文学》,上杂出版社1953年版。

134.谭正璧《话本与古剧》,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35.钱南扬《宋元戏文辑佚》,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36.胡忌《宋金杂剧考》,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37.陈汝衡《说书史话》,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138.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139.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40.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1.钱南扬《戏文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42.刘念兹《南戏新证》,中华书局1986年版。

143.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44.廖奔《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版。

145.景李虎《宋金杂剧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46.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北京,1964。

147.唐圭璋编《全金元词》,中华书局,北京,1979。

148.李修生主编,辽金元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北京2001.

149.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8。

2020六年级的文学常识选择题(精选)

2020六年级的文学常识选择题(精选)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对偶 C、拟人 D、对比 2、鲁迅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以下哪部作品不属于他创作的?( ) A、《狂人日记》 B、《华盖集》 C、《童年》 D、《朝花夕拾》 3、《穷人》一文的作者是( ) A、(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B、(前苏联)高尔基 C、(中国)季羡林 D、(法国)雨果 4、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5、深秋,校园的老榆树叶枯黄了,落叶如同翩飞的蝴蝶漫天起舞,地面上像是铺了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此情此景,我不禁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这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 ) A、杨花榆荚无才思 B、落红不是无情物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卷地风来忽吹散 6、________, ________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

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它小花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脆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 ) A、四月深涧底,桃花方欲然。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匆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散文家_____的代表作,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匆匆而过的感慨与无奈。 ( ) A、朱自清 B、林清玄 C、老舍 D、冰心 8、《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名著______。 (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史记》 9、俗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称什么? A、耄耋 B、古来稀 C、期颐 D、不悔 10、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之为田园诗人? ( ) A、陶渊明 B、白居易 C、屈原 D、刘禹锡

古代文学复习 宋元诗词分析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散文:1、王禹偁:散文言之有物,清丽疏朗,在宋初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议论文《待漏院记》。2、柳开:在宋初文学理论上提出复古主张。他之后,穆修继续倡导韩柳古文。 二、北宋初期诗歌三大流派 1、白体诗人:宋初效仿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如李昉,徐铉,王禹偁(平淡美)。 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自然,清雅流畅,不够深沉。 2、晚唐体:指的是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主要有“九僧群体”(以苦吟推敲为特点)和“隐逸群体”。寇准,晚唐体盟主。 3、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代表作家杨亿,刘筠,钱惟演。 (1)三类题材:怀古咏史,咏物,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2)师法对象:李商隐。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 (3)衰败原因: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第二章北宋前期词风演变及柳永 一、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晏殊:“北宋倚声家初始”,著《珠玉词》。(其词“情中有思”,浓情中透露出理性沉思的特质,如《浣溪沙》) 词写男女恋情,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显得纯净雅致,着重表现抒写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感情基调: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二)欧阳修:对词创作的革新体现在: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李煜开辟的方向, 进一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通俗化方向开拓,与柳永词互相呼应。 二、词境的开拓 (一)范仲淹:沉郁悲凉的风格,后来成为豪放词的滥觞。(广漠萧瑟的塞外景色、艰苦孤寂边塞生活、将士思乡之情和报国建功之志) (二)张先:⑴显著特色:长于表现歌舞音乐艺术的精妙。 ⑵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动态美、朦胧美。 ⑶词的内容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⑷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 用功能。二、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三、柳永词的新变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根本上改变唐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小令和慢词平分秋色齐头并进。词艺术上的发展创新: 1、语言通俗化,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 2、成功运用了铺叙与白描手法; 3、结构上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4、题材上取向朝着自我化的方向拓展,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 柳永词的内容:⑴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 ⑵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 ⑶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 ⑷多方面的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宋元文学考试复习电子教案

宋元文学考试复习

2012涉外师范宋元文学考试复习要点 一、两宋文学 (一) 1.北宋初期诗歌有哪“三体”? 2.王禹偁属哪一体诗人?(白体诗人)试析其《村行》诗的意旨、层次和艺术特点(抒写乡思,以俗为雅,拟人化写景,不用典故,语言晓畅自然,抒情含蓄深沉,平中有理,浅中有味,俗中有思) 3.晚唐体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艺术特点(以形写神) (二) 1.在北宋前期词风演变中,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张先、王安石与柳永等,各起了什么起用?(晏、欧词,因袭五代,提高词艺;范、张、王词,开拓词境;柳词,全面革新〕 2.在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所谓“情中有思”的特点是怎样体现的?(一问一答中,用鲜明意象,在浓情中流露理性沉思,“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即是) 3.柳永对词的贡献(音乐体制上,大力创作慢词,改变了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格局;创作方法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情调) 4.比较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与柳永《雨霖铃》,举例说明二词的表现手法特点与区别?(欧词意象传情,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词用铺叙衍情法,即事言情,情由事生)

5.比较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和李清照《声声慢》的白描抒情特色(柳永写景状物,直接描写景物,不用假借替代;清照言情叙事,不用语词渲染烘托,直接抒情叙事) (三) 1.欧阳修文,笔下多情,情文并至,评析欧阳修文《释秘演诗集序》(节选“浮屠秘演者”)的抒情特色。(寥寥数语,在两位奇士的性情和落拓不遇的遭遇叙述中,洋溢出敬重惋惜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叙事、议论、抒情结合) 2.比较梅尧臣的《东溪》:“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与《鲁山山行》:“人家 在何处,云外一声鸡”,二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区别(前者“以思理取胜”,后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3.评析王安石《读孟尝君传》的内容层次、全篇主旨、表现特色与主体情感。【原文】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中国史上第一篇驳论文:全文仅四句话88字,却结构严谨,用词简练;四层论事,观点鲜明;议论周密,先纵后擒,势如破竹;且议论脱俗,气势轩昂,有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1)转折有力,首尾相承,严劲紧束,却多次转折,可谓“语语转,笔笔转,千秋绝调”;(2)文笔势峭拔,辞气横厉,寥寥短章,四层转变,可谓尺幅千里)

第三部分 宋元文学试题及答案

古代文学试题及答案 第三部分宋元文学试题题库一、名词解释 1.西昆体 2.晚唐体 3.香山派 4.江西诗派 5.豪放派 6.婉约派 7.中兴四大诗人 8.诚斋体 9.四灵诗派10.江湖诗人11.散曲12.词牌13.科范14.套数15.话本16.入话17.诗话18.南戏

19.元末四大南戏20.元曲四大家21.套曲22.《董西厢》23.《录鬼簿》24.“张三影”25.自度曲 二、填空 1.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是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桃李春风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________________。9.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12.惜春常怕花开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元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全面精致版)

文学史复习 1宋初三体: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2白体 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3晚唐体 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4西昆体 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5半山体 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韵味深永,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代表作品:《泊船瓜洲》《北陂杏花》《出郊》 6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这是黄庭坚的创作方法,就是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7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他们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同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学习杜甫,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此时江西诗派正是定型,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 8易安体 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9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指南宋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因宋室南渡中兴,故名。陆游多爱国诗篇,充满慷慨昂扬,为国立功的壮志和以身报国的牺牲精神,也反映了民生疾苦,描写了自然山水和日常生活;他的诗以现实主义为主,也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杨万里的诗主要是写景,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风趣,语言通俗活泼,独具一格。范成大的诗题材广泛,以田园诗最为突出,语言自然清新,风格温润委婉,只有少数作品风格峭拔。尤袤在当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但他未能自成一家,作品大都已经散佚。

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试题及答案

韩山师范学院2006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试题(A 卷) 一、填空题(每空0.5 分,共10 分)1.《水浒传》的全书结构是。2.明初杂剧作家40 多人,以、为代表3.首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演唱的传奇是梁辰鱼的4.吴江派代表人物沈璟作有传奇17 种,合称5.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戏曲创作和表演的第一人是6.《窦娥冤》以东海孝妇为原型,东海孝妇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卷五之《贵德》7.《桃花扇》的主题是: 8.《红楼梦》的版本分为“脂本” 与两大系统。 9.元杂剧的文学要素分为与两部分10.红楼梦的研究学派大致有小说批评派、、三派11《三国演义》所根据之史书是陈寿的《三国志》与的12.中国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是:13.“小说”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的篇二、选择题(每题1 分,共10 分,单选多选不定) 1.《三国演义》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然而历史上对曹刘双方的倾向却常有变化。下列哪些作品与《三国演义》同样具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A. 陈寿《三国志》 B. 习凿齿《汉晋春秋》 C. 朱熹《通鉴纲目》 D.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2.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关汉卿的公案剧:() A.《窦娥冤》B《蝴蝶梦》C.《鲁 斋郎》D. 《哭存孝》

3.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古南戏当中的负心戏:() A.《赵贞女》 B.《王魁》 C.《状元张叶传》 D. 《张协状元》4.《三国演义》版本众多,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A《雌木兰》B.《狂鼓史》C.《玉禅师》D. 《女状元》 9.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河北作家群的创作() A《看钱奴B.《柳毅传书》C.《张 生煮海》D. 《老生儿》 A. 嘉靖壬午本 B. 万历至天启年间的诸本 C. 毛宗岗本 D. 崇祯本 10.清初各类小说中,数量最多的 是()1.论崔莺莺 2.试论《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5.下列哪些作品属于明末清初的白话短篇小说() A.《石点头》B《欢喜冤家》C《西 湖二集》D. 《六十家小说》A. 才子佳人小说B. 历史演义小说 C. 英雄传奇小说 D. 世情小说 三、名词解释(共10 分) 6.小山乐府是()的作品 A. 贯云石 B. 张养浩 C. 乔吉 D. 张可久 7.王士禛倡导() A. 神韵说 B. 格调说 C. 性灵说D. 肌理说8 .《四声猿》最能代表徐渭的杂剧艺术成就其中()当属四部之冠1.拟话本2 .戏曲3 .明 传奇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40 分) 1 .简述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 2 .简述《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3.简述《三国演义》的战争艺术 4.简述《西游记》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 五、论述题(共30)

中考文学常识选择题(答案版)

文学常识选择题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着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但赋除外。 C、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D、散文在写法上往往从细小处落笔在细微的描绘中见精彩。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就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左传》相传是战国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B、“说”在古代是一种表明自己观点的文体比如《马说》《黄生借书说》《爱莲说》。C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婉约派是宋词一大流派该派词作情思细腻语言华美代表词人有晏殊、李清照等。B、“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C 、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始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D、《关雎》和《蒹葭》两首诗都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 即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违” 好久不见用“久仰”请人帮忙用“拜托”麻烦别人用“劳驾”。 B 、古代称谓词很多其中“令爱”指别人的女儿“令妹”指别人的妹妹 “高足”指自己有才华的学生“泰山”指岳父。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鸿雁”代书信。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初唐四杰”是指唐朝初年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C、“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D、“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汤显祖。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B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水文地理专着是《水经注》。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关雎》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

宋元文学复习大纲

1、宋初诗坛最早流行应答酬唱、浅切易晓的“白乐天体”,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等。 2、晚唐体尊崇的对象实际是贾岛、姚合。代表作家是林逋。 3、林逋,称梅妻鹤子,有《林和靖诗集》。《山园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4、宋初最早提倡儒学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柳开,有《柳河东集》。 5、王禹偁是宋初创作实绩最为丰厚的诗人,也是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乐天:白居易,子美:杜甫)。 6、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晏殊。 7、石介在主讲太学期间,片面强调文体复古,鼓励了古文中险怪奇涩的“太学体”的形成。 8、宋初“西昆体”是以杨亿所编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9、梅尧臣、苏舜钦与欧阳修共同倡导诗文革新。梅尧臣,世称宛陵先生,有《宛陵先生文集》。“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诗句是自梅尧臣的诗歌《东溪》。 10、宋初诗歌三体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11、王安石写有不少咏史诗,也以议论见长。著名的《明妃曲》二首,借歌咏王昭君和亲之事,隐约表达了封建臣子明知“君恩”不可恃、但又不得不寄希望于此的复杂感情。 12、明初,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之文,编为《八先生文集》。茅坤又取此八家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影响很大,“唐宋八大家”之说遂定型。 13、前人比较二苏文章,认为“大苏文一泻千里,小苏文一波三折”(大苏:苏轼,小苏:苏辙) 14、晏殊,词集名《珠玉词》。其词作是一种极端贵族化的审美趣味。王国维《人间词话》曾说“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似“诗人之忧生”,又以之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第一境”。 1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最早的诗话。提出“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诗歌理论 16、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词集《小山词》 17、柳永《乐章集》中的慢词已超过二分之一。李清照称他“变旧声作新声”。柳永对慢词的贡献在于:一是大力创作慢词,先后创作慢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宋代文学

第五编宋代文学 绪论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和。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 3、叶夑《原诗》说:“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和。

2、晚唐体的盟主是。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其中“、”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和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一、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2、在宋代词史上,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抒发作者,如着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其代表作是《》()。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张三影”得名是因写“”、“”和“”。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大成于。”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深婉开。” 1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的《》()。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文学常识选择题部分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D)。 A、射 B、御 C、礼 D、武 2、经魏晋多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贤,《与山巨源绝交书》是竹林七贤中的谁写给山涛的(B)。 A、阮籍 B、嵇康 C、刘伶 D、向秀 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C )。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4、“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5、“豆蔻”是指( A )岁。 A、十三 B、十五 C、十八 D、二十 6、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臵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9、鲁迅先生称( A)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资治通鉴 13、“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百家中那位思想家的观点(C ) A、孟子 B、韩非子 C、荀子 D、老子 19、“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C ) A、《出师表》 B、《答司马谏议书》 C、《陈情表》 D、《报刘一丈书》 20、下列不属于“十三经”的是(C ) A、周易 B、尚书 C、史记 D、尔雅

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出自(B)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24、宋朝著名的女词人除了大家所熟悉的李清照外,还有一位朱淑真。前者的词集叫做《漱玉词》,请问后者词集是( D ) A、《饮水词》 B、《花外集》 C、《梦窗词》 D、《断肠词》 25、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什么相结合( B) A道、术、势B法、术、势C道、法、势 D 道、法、师 27、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C)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33、“甲骨学”在近代语言文字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甲骨学史上,有四位学者做出过重大贡献,被钱玄同誉为“甲骨四堂”。四位之中,号“雪堂”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 ) A、罗振玉 B、王国维 C、董作宾 D、郭沫若 41、北宋是我国古代纂书、修书的繁盛时期,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书籍事业成果的是四大类书。下列哪部书不是四大类书之一?( D ) A.册府元龟 B.太平御览 C.太平广记 D.佩文韵府 44、下面哪个选项是”四书”的构成( B) A大学.中庸.论语.尔雅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孝经.论语.尔雅 D大学.孝经.论语.孟子 56、下面哪个文学家被称为“太康之英”:( D ) A 左思 B潘岳 C阮籍 D陆机

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白体:宋初文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从学习白居易清平浅易的诗风而得名。主要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而以王氏的成就最高,他的代表作有《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晚唐体: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包括:一是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二是林逋等隐逸诗人。惠崇《访杨云卿淮上别墅》、林逋《秋日西湖闲泛》。 3、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杨亿《武夷新集》。 5、江西诗派: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到了宋末,方回因为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改诗派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代表作家作品有黄庭坚《寄黄几复》、陈诗道《别三子》。 6、诚斋体:南宋中期杨万里的诗歌风格,因杨万里号诚斋,故名。其主要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如《晓行望云山》和《小池》其特点是①富有幽默诙谐的风格②丰富新颖的想象③自然活泼的语言。 7、“话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话本”,有小说、讲史、讲经,合声(生)四类。体制:入话诗、头回故事、正话、煞尾,代表作《碾玉观音》《错斩崔宁》《西湖三塔记》《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简帖和尚》 8、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唐有韩愈,宋为欧阳修、三苏和曾巩、王安石) 9、南戏:即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南戏的体制特点:(1)在剧本结构上,无固定出数,长短自由,少则几出,多则几十出。(2)在表演上,各种角色都可以唱,还有对唱、轮唱、合唱;宫调音律的限制也不像杂剧那样严格。(3)在音乐上,以南曲演唱。 10、董西厢: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简称,《董西厢》的本事源于唐元稹的《会真记》。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居《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他在情节、结局、人物塑造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改,最重要的是把原来张生对崔莺莺的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变为崔张二人私奔团聚的喜剧故事,是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重要关节,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1、王西厢:《王西厢》的本事源于唐稹的《会真记》,是元代王实甫所作的杂剧《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其题材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称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 小令:是散曲的一种形式,又叫“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单片只曲,只用一个曲牌,且一韵到底,调短字少,形式短小精悍。

文学常识选择题20题及答案

25(2011·龙岩市)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着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解析】《三国演义》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6.(2011·本溪市)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着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着,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27.(2011·大连市)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古代文学复习 宋元时期

古代文学复习题纲(宋元) 题型: 1、填空题(20分) 基本作家名字与其代表作;诗句出自哪位作家哪首作品;以作品名句猜标题名字 2、选择题(10分) 3、名词解释(15分) 如:作家生平及代表作;文学现象(如江西诗派、诚斋体) 4、简答题(15分) 作品题材内容,艺术特征等简要解读,如(苏辛词派艺术风格) 5、论述/分析题(20*2=40分) 1)概括某个作家作品; 2)文学现象或群体创作基本现象,如苏辛词派作家、作品比较;江西诗派队伍构成、创作理论与成就;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4)某一篇某一类作品分析,如柳永、苏东坡、陆游,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代表作、作品集、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艺术特色 一、宋词 ///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代表作家:希昼、保暹、惠崇等“九僧”,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喜好字斟句酌;内容上多以描绘寂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漠的隐逸生活为主,生活视野比较狭隘;形式上注重五律/// (一)北宋词家: 1、范仲淹【另辟蹊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对词境的开拓,塞外景色、军旅生活、思乡之情、报国立功之志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风格以及现实人生的创作方向。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豪放词的滥觞。 2、“二晏”(晏殊【闲雅而有情思】,晏几道) 晏殊:多饮酒赋诗之作。《珠玉词》绝大部分是书写男女间的相思爱恋跟离愁别恨,已过滤五代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词的感情基调是雍容和缓。“情中有思”—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几道:《小山词》;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缤纷多彩的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是其显著特点;语淡情深是其风格特色。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化用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宋元文学史试题库(四)题库

第五编宋代文学 一.填空 1、“四大书院”指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 和________ 。 2、提出“以俗为雅”命题的有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 o 3、叶燮《原诗》说:“_________ 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皆愈之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 二.简答 1、简述宋代的“文以载道”说。 2、简述宋代古文对唐代古文的继承与革新。 3、简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通变。 4、简述宋词的突出艺术成就。 第一章宋初文学 一.填空 1、宋初诗歌三体指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2、晚唐体的盟主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山园小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联被称为咏梅绝唱。 4、王禹偁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等。 二.简答 1、什么是白体? 2、王禹偁诗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晚唐体?晚唐体有哪些主要诗人? 4、什么是西昆体? 三.论述 1、简述宋初散文复古的思潮。 2、简述西昆体主要艺术特征及缺陷。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词风前期的演变

.背诵篇目: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二?填空 1、“北宋倚声家初祖”是__________________ ,其“情中有思”的代表作 2、在宋代词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主动向民歌学习的第一人,其最能体现清新明畅的风格。 3、欧阳修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 别,也能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如著名的《朝中措?平山堂》。 4、成为后来豪放派滥觞的词人是_______________ ,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 )。 5、“张三中”得名是因写“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张三影”得名是因写“ 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视张先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王安石的怀古、咏史词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8、近人夏敬观指出慢词“始盛于______________ ,大成于 _________________ 9、清人冯熙说欧阳修词“疏俊开____________ ,深婉开____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出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 1、欧阳修词的开拓。 2、张先词新变的主要方向。 3、柳词对慢词的贡献与影响。 四?论述 1、柳永词的体式、内容和语言有哪些创新? 2、柳永词的主要艺术表现方法有哪些创新?影响如何? 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新 一?背诵篇目:《醉翁亭记》。 二?填空 1、欧阳修议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揭露批评高若讷的卑劣行为, 》针对保守势力驳斥了其谬论;其记叙文如《 ______________ 》一类历史散文言之有物,其亭台记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 》,其文赋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其散文中《__________ 》最为简洁流畅、纡徐委婉、平易 自然。 2、梅尧臣论诗说“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3、宋诗畅尽而“ ____________ ”的特点,在苏舜钦诗中已见端倪。 4、王安石散文风貌被清人刘熙载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5、王安石咏史诗的代表作是《

文学常识选择题20题及答案

25(2011·龙岩市)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个忠实的奴仆。 D.《伊索寓言》更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解析】《三国演义》不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儒林外史》,《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 26.(2011·本溪市)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解析】《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是张冠李戴造成的错误。 27.(2011·大连市)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 一、宋代文学: 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二、宋初三体: 一以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如徐铉、李昉等为代表,以白居易为师,诗风平易浅俗,是当时的主流诗歌,此为白体诗。一以稍后的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讲究用典,是白体之后的诗坛主流,此为西昆体。一以魏野、林逋等隐士为代表,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隐逸生活,诗风清苦,此为晚唐体。 晚唐体:宋初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岛、姚合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代表诗人有林逋,内容多写幽清净穆山林景色,枯寂淡泊隐逸生活,艺术上学习贾岛、姚合的“苦吟”精神,特别注重字句声律的雕琢推敲。 西昆体: 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2. “西昆”因宋初馆阁文臣唱和的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取玉山、册府之意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题材范围狭窄,集中于咏史、咏物与流连光景。 4. 作诗宗主李义山,多用近体诗尤其是七律,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强调用典故,语言华美,风格典丽细密,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三、“三影”——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 “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 “柔柳摇摆,堕轻絮无影”(《剪牡丹》) 四、柳永词的新变 (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发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 1.因柳永大量地创作慢词,宋词乃始由小令阶段渐进入慢词时期。为长调慢曲作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小令是为旧声(清乐)而写的,慢词是为新声(俗乐)而写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宋词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 (二)对题材的开拓: 1.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 2.歌妓词,写与歌妓来往,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荡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情的理解和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 (三)以赋为词:柳永把赋体笔法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起来。如《雨霖铃》创造了情景递近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 (四)雅俗并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