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

麝香
麝香

麝香

摘要:麝香为雄麝肚脐和生殖器之间的腺囊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有特殊的香气,有苦味,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外用能镇痛、消肿。

关键词:麝香、香料、麝香酮、鉴别、应用

一、麝香简介

麝香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用来源为麝科动物,如林麝、马麝或原麝等成熟的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麝香主要含有水分22.56%,灰分3.62%(其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酮。它曾用在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六神丸等产品中。麝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

麝香性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麝香的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二、麝香的主要成分

含麝香酮、降麝香酮、麝香醇、麝香吡喃、麝香吡啶、羟基麝香吡啶-A、羟基麝香吡啶-B、3-甲基环十三酮、环十四烷酮等。亦含胆甾-4-烯-3-酮、胆甾醇和它的酯类、睾丸酮、雌乙醇、5α-雄烷-3,17-二酮等11种雄烷衍生物。尚含蛋白质与氨基酸,麝香中含蛋白质约 25%.麝香中发现一种分子量为1000左右的肽类活性物质,并分离出一种分子量约5000~6000的多肽,其醇溶物中含4

种游离氨基酸,即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将醇溶物用丙酮、甲醇和水提取,水解后的氨基酸分析表明:甲醇提取物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中以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胱氨酸等含量最高;丙酮提取物中谷氨酸、缬氨酸、组氨酸和甘氨酸较高。

此外,麝香中还含钾、钠、钙、镁、铝、铅、氯、硫酸盐、磷酸盐和碳酸铵以及尿囊素、尿素、纤维素等。

麝香酮为重要的有效成分,其含量占天然麝香肉中的1.58%~1.84%,占天然麝香毛壳中的0.90%~3.08%,已经能够人工合成。

3-甲基环十五烷酮 5-环十五烯酮

林麝麝香:含有麝午酮,麝午吡啶,雄性激素,胆甾醇及胆甾醇酯等。

马麝麝香:含胆甾醇和胆甾醇酯。

原麝麝香:主要含有麝香酮,麝香吡啶,羟基麝香吡啶A,羟基麝香吡啶B 等大分子环酮。另含5α-雄甾烷-3,17-二酮,5β-雄甾烷-3,17-二酮,3α-羟基-5α-雄甾烷-17-酮,3β-羟基-雄甾-5-烯-17-酮,3α-羟基-5α-雄甾烷-17-酮,雄甾-4-烯-3,17-二酮,雄甾-4,6-二烯-3,17-二酮,5β-雄甾烷

-3α-17β-二醇,3α-羟基-雄甾-4-烯-17β-酮等10余种雄甾熔解衍生物;麝香中的脂肪酸同胆甾醇、甘油和其他脂肪醇结合成酯和蜡,已确认的有:甘油二棕榈酸油酸酯、甘油棕榈二油酸酯、甘油三油酸酯,棕榈酸甲酯、油酸甲酯等;形成蜡的几乎都是支链结构有C20到C34的醇;此外麝香中还含有多肽一种分子量为1000的多肽,另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6000的多肽,其水解后检出15种氨基酸,主要有革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和天冬氨酸等,以及纤维素,胆酸,胆甾醇,胆甾醇酯等。

此外,麝香还含有一种β-肾上腺素能增强物质。已定下结构有有麝香酯A1。

喜马拉雅麝麝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含有麝香酮,降麝香酮等多种大分子环酮。还含有雄甾烷的衍生物:5α-雄甾熔-3,17-二酮、5β-雄甾熔解-3,17-二酮、3α-羟基-5α-难甾烷-17-酮、3α-羟基-5β-雄甾烷-17-酮、3β-羟基雄甾-5-烯-17-酮、雄甾-3,4,17-三酮、5α-雄甾烷-3β,17α-二醇、5β-雄甾迷

-3α,17β-二醇,雄甾-4,6-二烯-3,17-二酮等。此外,还含有胆甾醇,胆甾烷醇,胆甾-4-烯-3-酮,蛋白质,氨基酸,卵磷脂,脂肪,尿素等。

三、麝香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闭证神昏。麝香辛温,气极香,走窜之性甚烈,有极强的开窍通闭醒神作用,为醒神回苏之要药,最宜闭证神昏,无论寒闭、热闭,用之皆效。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窍,小儿惊风及中风痰厥等热闭神昏,常配伍牛黄、冰片、朱砂等药,组成凉开之剂;用治中风卒昏,中恶胸腹满痛等寒浊或痰湿阻闭气机,蒙蔽神明之寒闭神昏,常配伍苏合香、檀香、安息香等药,组成温开之剂。

2.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该品辛香行散,有良好的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作用,内服,外用均有良效。用治疮疡肿毒,常与雄黄、乳香、没药同用,即醒消丸,或与牛黄、乳香、没药同用;用治咽喉肿痛,可与牛黄、蟾酥、珍珠等配伍,如六神丸。

3.用于难产,死胎,胞衣不下。该品活血通经,有催生下胎之效。常与肉桂为散,如《张氏医通》香桂散;亦有以麝香与猪牙皂、天花粉同用,葱汁为丸。外用取效,如《河北医药集锦》堕胎丸。

4.用于血瘀经闭,徵瘕,心腹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等证。该品辛香,开通走窜,可行血中之瘀滞,开经络之壅遏,以通经散结止痛每周一次,2周一疗程,疗效满意;用治痹证疼痛,顽固不愈者,可与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祛风湿药同用。

5.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消肿,催生下胎的功效。主治热病神昏,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血瘀经闭,痛经,积聚,心腹暴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恶疮,喉痹,口疮,牙疳,虫蛇咬伤,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四、如何辨别麝香真假

1、冒槽现象:毛壳麝香用特制的槽针从囊孔插入,向不同部位转动,抽出槽针,立即检视,上槽之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称之“冒槽”;

2、取香仁少许放于手掌中,加水润湿,手搓能成团,再用手指轻揉即散,不应粘手、结块。整麝香,手捏之有弹性。

3、水溶法:取少许香仁,置于无色玻璃杯内,用开水冲泡或沸后倒进杯内,搅拌,静置,真香微溶于水,水液呈澄明的淡黄色,香气浓而持久。

4、火烧法:取香仁粉末于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香气浓烈四溢,应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出现,灰化后,残渣呈白色或灰白色。

5、纸压法:用易吸水的洁净纸一张,取麝香少许置纸上,将纸折合,稍用力挤压,如系真香,则纸上不留水、油迹,纸亦不被染色。如纸上现水迹,则为发水香或没干的麝香;显油迹,则为浸油之麝香;如纸被染色,则为掺伪的麝香。

6、显微鉴别:麝香的一般掺假原料为动物的肝脏、油脂、血块、蛋黄以及锁阳、儿茶、大黄粉等,其加工方法有在原香中注血、压沙或在香仁中拌入这些经加工处理过的粉末和麝毛,有的用原壳重新缝合或用动物膀胱制成银皮麝香。(显微特征:取香仁,水合氯醛装片观察,为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由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中包埋有方形、柱状、八面体或不规则的结晶;可见空心或实心毛发;淡黄色,边缘不整齐的块状银皮和菌丝

7、性状鉴别:(1)整麝香(毛香):呈球形、扁圆形或柿子形,直径3~7厘米。开口面略扁平,密生灰白色或棕褐色而细短的毛,呈旋涡状排列,中央的小孔(囊口)直径约2~3毫米;去毛后显棕褐色的革质皮,内膜极薄。背面(包藏在麝腹内的半部)为一层微皱缩而柔软的内皮,棕褐色略带紫色。囊内即为麝香仁。质柔软,微有弹性。有香气。以身干、色黄、香浓者为佳。(2)麝香仁:该品为麝香囊内所藏的散麝香。鲜时呈稠厚的黑褐色软膏状,干后为棕黄

色粉末,并有大小不同的黑色块状颗粒,俗称当门子,并夹杂有细毛及内膜皮等。香气浓烈,久闻则有骚臭气,味稍苦而微辣。以仁黑、粉末棕黄(俗称黑子黄香)香气浓烈、富油性者为佳。

五、麝香的分类

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等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亦有人工合成者,根据不同的取香方式分为毛壳麝香或毛香和麝香仁两种:1、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至7厘米,厚2至4厘米。开品面微突起,皮革质,棕褐色,密生魄或灰棕色短毛,从俩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一小囊孔,直径1至3毫米。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小,质松有弹性,剖开后可见棕褐色中层皮膜,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或粉末状的麇香全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根皮”)。2、麝香仁野生得质柔,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因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为紫褐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状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香气浓烈而特异,味向夹带,微苦带咸。

六、大环麝香香料的国内外进展与展望

麝香是一种珍奇的动物性香料,扩散性和诱发力极强,具有特殊的柔和而优雅的香气,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极佳的定香能力,与玫瑰、茉莉花精油一起驰名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对它有极大兴趣。在调香中,如果缺少麝香等动物性香料,其香气就会缺乏动态情感;只有将动物性香料应用于香精等配方,才起到定香、烘托、圆润与平衡整个香气的作用,给整个香气带来活力,并赋以动人的情感。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麝香油热,而中国则在东汉时期便开始使用麝香。最初,麝香仅仅被用于梳妆和熏香衣物,到了课唐宋,已盛行将麝香作为化妆品和赋香剂。麝香不仅作为香料,更重要的是它的药用价值。据中国历代医经药典记载:麝香具有芳香开窍、舒心、宽胸、镇痛安神、通经疏络、活血

化瘀、消炎止痛和消炎解毒等功能。中国药典中,百分之十二的中成药都配有麝香。

通过化学分析确定,麝香香气部分的有效成分是3-甲基环十五酮,亦称麝香酮。除此之外,还发现3-甲基环十三酮、环十四酮,从麝猫和麝鼠的腺体分泌物中分离出灵猫酮、环十五酮、环十六酮、和环十七酮等各种麝香大环化合物。另外,从百藏根中分离出麝香气味很优雅的环十五内酯、环十三内酯和环十七内酯等大环内酯。这样,麝香酮、环十五酮、灵猫酮和环十五内酯成为具有代表性的麝香化合物。这些分析结果也引起可过节学术界极大的注意和兴趣,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于麝香合成的研究经久不衰。

最早的麝香酮是从麝的香囊中萃取分离得到,而要得到一公斤的纯麝香酮,就必须捕杀上万只麝,其珍贵可想而知。加上对麝香酮的需要逐年增加,对麝的乱捕乱猎,使麝大幅度减少,以致麝香酮无休止的涨价,其价格已超过黄金。在天然麝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时候,人们开始积极地寻找人工合成麝香的方法。最初人们寻找具有麝香气味的化合物如:多硝基苯(硝基苯麝香)、多环茚满(茚满麝香)进行人工合成。

大环麝香性质及用途麝香香料基本可分为3种类型,即硝基麝香、多环麝香和大环麝香。从世界范围来看,用量最大的是硝基麝香,约占50%,具有易于合成、价廉的特点。其次是多环麝香,约占总量的45%。天然型大环麝香由于合成难度大,原料来源有限,用量仅占5%左右。硝基麝香由于怀疑有致癌性,美国、西欧许多国家已禁止用于化妆品及与皮肤接触的产品中,其它麝香将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大环麝香,因其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性能稳定、无毒,人们对大环麝香的研究进入了高潮。

大环麝香是指C13~C19的环酮、环内酯以及杂环类化合物,香气性能好,接近天然麝香的香气,但由于制备难度大、原料来源有限,商品化的品种不多,最有代表性的大环麝香类化合物有环十五酮、三甲基环十五酮(麝香酮)、环十五内酯、麝香-T、麝香-M。

1.1 三甲基环十五酮(麝香酮)

麝香酮是天然麝香的主要成分,具有幽雅的麝香香气,并持有甜润的动物香韵,主要用于高级香妆品香精,如香水、膏霜类等,是不可多得的定香剂,还可用于医药,起活血化淤、消炎止痛作用,其用途非常广泛。

1.2环十五酮

环十五酮存在于麝香、麝鼠提取膏中,具有与麝香酮同样优雅的香气。主要用于麝香系列高级香精,用作麝香酮的代用品,起定香作用。

1. 3 环十五内酯

环十五内酯存在于天然当归根中,它不但具有麝香香气,而且持有龙涎香韵。环十五内酯既可调配麝香系列的高级香妆品香精,亦可调制浆果、坚果、香荚兰、利口酒、葡萄酒、白兰地等各种食用香精。

1.4 麝香-T

麝香-T在自然界中未见发现,它具有甜而强烈的麝香香气及非常好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较早实现工业化,生产量最大,国际需求量最大的一个大环麝香品种。广泛用于高级香水、洗发水、皂用加香及化妆品中。

1.5 麝香-M

麝香-M在自然界中未见发现。它的人工合成是以混合液体石蜡为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和一系列化学合成等步骤得到的类天然大环麝香。它具有强烈的麝香香气,并持有甜的花香香韵,在所有的大环麝香中,麝香-M是最经济的香料,可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香精。由于麝香-M在碱性介质中稳定不变色,可广泛用于调配皂用香精。

参考文献:

[1]方石林.实用中药鉴别[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6.

[2]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 现代中药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89.

[3]姚廷芝,董维光.中药真伪经验鉴别[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8.

[4] 唐松云. 香料生产技术与应用[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2.4.

题目:麝香

院系:化学系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应用化学

姓名:苏延霞

学号:201111107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