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3课:有多少点子)内容讲述与练习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3课:有多少点子)内容讲述与练习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3课:有多少点子)内容讲述与练习

三、数一数与乘法

1 第3课时 有多少点子

学 习 目 标

1.通过计算点子的数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

重点解读

重点1.根据图形写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看成的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也不同,列出的乘法算式的意义也有差别,但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行数和列数不同时),由一副图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而一道乘法算式也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1.有多少只蝴蝶?

(1)横着看,每行有( )只,有( )行,

一共有( )只蝴蝶。

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2)竖着看,每列有( )只,有( )列,一共有( )只蝴蝶。

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2.一辆小轿车有4个轮子,5辆小轿车有多少个轮子?

加法算式是: 乘法算式是: 重点2. 根据乘法算式圈、摆物体的个数。

根据算式圈、摆物体时,首先要明确算式表示的意思,其中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另一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用点子图表示乘法算式时,其中一个乘数表示行数,另一个乘数表示列数。一道乘法算式(乘数不相同),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

3.照样子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3×2=3+3 或 3×2=2+2+2

(1)5×3=

(2)4×7=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试题一1、1米=( )厘米我的身高约( )米( )厘米。 2、 小刀长( )厘米蜡笔长( )厘米 3、左边的线段估一估长( ),量一量实际长( )。 4、9×7=( ),表示( ),读作( )。 5、图中有( )条线段;有( )个角。 6、用这四张卡片能组成( )个两位数。 7、奶奶带了100元钱,买了一瓶油28元,一包米61元,大约一共用去( )元,大约还剩下( )元。 8、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 ); 4个8相加的和是( )。 9、 7+7+7+7+7=( )×( ); 4+4+4-4=( )×( ); 6+6+6+6+6+3=( )×( ) 1、三个小朋友赛跑。(3分) 文文说:“我不是最慢的。”平平说:“我既不是最快的也不是最慢的。”婷婷说:“我不是最快的。” 第一名是( ),第二名是( ),第三名是( )。 2、选一选,把序号填在对应的位置。(6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比直角大的角直角比直角小的角

3、他们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3分) 4、圈出镜子里看到的图像。(4分) 5、四个小朋友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 )次手。用线连一连(2分) 1、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1分) 2、在下面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用三角板在下面线上画一个直角。(2分) 四、我会细心算一算(共28分) 1、口算我最棒!(9分) 5×7= 9×6= 25+15-20= 90-5= 7+45= 30-4×7= 9×7= 6×1= 3×8+19= 2、我都能笔算,不信你瞧!(9分) 72+56= 48+25= 36+28-49= 3、把口诀补充完整,并写出乘法算式。(6分) 四( )二十四 ( )九五十四七八( ) 4、( )里最大能填几(4分) 5×( )9×( ) ( )×73×( ) 五、我会专心做一做。(30分) 1、一共有多少朵菊花?(3分) 2、(3分) 女生种了25棵向日葵,男生种的比女生多19棵,男生种 了多少棵向日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有余数除法认识) 1、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3÷4=5……3 23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 2、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可以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7。 在□÷5 = 6······ 4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5。 3、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根据问题决定, 商的单位和问题的单位相同,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 例: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个)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5、如提的是问题是“最多做几件衣服?”,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例: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花布,25米花布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25÷3=8(套)……1(米) 答:最多可以做8套衣服。 6、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数。 例:(51)÷6=8......3 (47)÷7=6 (5) 先算6×8=48,再算48+3=51。先算7×6=42,再算42+5=47。 51÷( 6 )=8......3 26÷()=4 (2) 先算51-3=48,再算48÷8=6。先算26-2=24,再算24÷4=6。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辨认方向时,要认准中心点。例:“小猫在小狗的()方”,中心点是小狗 3、每天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指南针一头指着(南)方,一头指着(北)方。 5、早晨起床,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大树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7、北风是由(北)向(南)吹,西南风是由(西南)向(东北)吹。 8、方向扳: 先找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确定:东北(东和北之间部分)西北(西和北之间部分) 东南(东和南之间部分)西南(西和南之间部分)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千位的左边是(万)位,右边是(百)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5002)。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混合运算》 1、四则混算的计算法则: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级混算中,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3、应用题的综合列式要注意:四则混算中如果想先算加减法,就应把加减法用小括号括起来。 二、《观察物体》 1、正方体有6个面(大小相等的正方形),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2、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3、要抓住物体的特征和摆放位置来判断观察位置。 4、用排除法确定正方体的对面。 三、《加与减》 1、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计算方法:可以脱式,也可以竖式分步计算。 3、简算方法:加法:(1)凑整先算 (2)把接近整的加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加就减,少加接着加。 减法:(1)把接近整的减数看成整十、整百……多减往回加,少减接着减。 (2)切尾巴 (3)连减法:减去减数的和 4、“比多”:“比”字前面的多, 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比少”:“比”字前面的少, 四、《乘与除》 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根据表内乘法用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乘数(一位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被除数看作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和,分别除以一位数,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特殊的,例:54÷2可拆成40+14再分别除以2,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75÷5可拆成50+25再分别除以5,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一个数乘0结果等于0,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结果是0。 五、《周长》 1、周长的含义:一个物体或图形绕边线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2、测量方法:绳测法、直尺测量法 3、求一般规则图形的周长,先看有几条边,有几条边就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把几条边的长度相加时,先观察,若发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要把它们先相加,再加其他的数,这样会很简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长+宽+长+宽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及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混合运算(一)) 知识点: 1、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买鲜花(混合运算(二)) 知识点: 正确掌握“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过河(混合运算(三)) 知识点: 1、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知识点: 1、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地图中的其他七个方向。 认识路线 知识点: 1、学会使用八个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2、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

(三上)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三上)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搭成的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能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算题

一、口算。 670-600= 670-60= 730+500= 730-500= 1800+200= 1800-200= 48+6= 360-80= 570+60= 400-30= 1500+70= 3200-800= 2500+3000= 50-16= 61-4= 63+52= 380-250= 460+70= 500+230= 700-190= 1000-800= 670+300= 530+600= 256+80= 750-250= 960-804= 10000-998= 640-180= 460-80= 350+120= 720-650= 30+58= 二、竖式计算。 三、竖式计算。 9÷4=21÷5=14÷3=19÷6=20÷6= 34÷4=30÷7=26÷3=42÷8= 50÷7=43÷6=88÷9=47÷9=32÷7= 41÷8=42÷6=27÷4=37÷5= 40÷7=52÷8=46÷9=60÷8=51÷6= 65÷9=33÷7=59÷9=34÷6= 46÷7=53÷8=66÷9=23÷4=55÷6= 36÷7=49÷9=49÷5=37÷4= 56÷6=45÷7=34÷8=58÷9=65÷7= 39÷6= 四、脱式计算 7×3+5 50-4×5 7+6×2 4+24÷8 5-8÷472÷8-3 36+81÷945+8×4 80-6×8

23+5×88×7-34 90-54÷642+40÷52×6+37 56-2×632÷4-15 80-7×9 90-3×944+4×740+2×6 12-35÷738+4×4 100-45-25 26+36-14 54+32÷8 36÷4-7 86-6×95×(36-29)(83-35)÷6 94-(25+19)16+24÷8(16+24)÷8 18-9×2(18-9)×230÷6-3 30÷(6-3)(26+16)÷79×(45-38) 85+(100-86) 59-21÷352+6×863÷(36-29) 99-(23+32)8×(69-60)(100-46)÷6 63-27÷3 (6+57)÷925+3×47+8×56×(15-8)28÷(57-50) 50-8×418+72÷9(12+33)÷9 7×(50-46)36-2×39×8+18475+263+149 727+114+86 1000-207-168 436-179-36 456-278-132 368-(168+127) 930-(80+480) 1000-185-145 278-199+683 318+254-196 802-289+484 427+273-165 389-264+157 389+157-264 328-397+204 900-281-436 468+376-168 859-(162+88)128+274-327 154+208+352 741-296-304 327+291+336 514-496+182 814-356-167 900-(402+199)8×4-20 45+5×92×(83-74)36÷(72-68) 47-18÷6(63-21)÷7 35+(27+18) 100-(45+35) 89-23-15 五、用竖式计算。 162+234= 718+120= 456+307= 169+602= 271+436= 85 +324= 267+385= 475+263+149 513+487= 56+165= 389+98= 105+789= 234+36 6= 787+125= 487+58= 332+584= 726+99= 409-128= 308-156= 456+103= 627+294= 86+750= 648-535= 451-196= 146-79= 38+354= 726-85= 267+634= 295+148= 305-96= 385-347= 727+114+86 489+365= 146+198=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归纳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法是老二,加减法是老三。先算老大,再算老二,最后算老三。老大>老二>老三 二、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三、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期末检测题 梅岭小学 王建国 一、填一填。(40分) 1.在下面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扇门高约2_____。 一块玻璃厚约4______。 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_____。 课桌长约6_____。 2.五千四百零八写作( ),这是一个( )位数。 3、6个千、4个一组成的数是( ),10个一百是( )。 4、和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由1、8、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最高位都是( )位。 6、把7999、9908、10000、895 7、9889这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7、填上正确的符号或数。新课 标 第一 网 4cm=( )mm 96○92-17 999m ○1km 40dm=( )cm 2405○2400+5 40+1000○1400 8.按规律填数。 (1)2285,_____,2295,_____,2305,2310。 (2)4390,4290,4190,_____,_____。 (3)725、750、775、_____,_____,_____。 9.图中有( )个直角,用符号表示出来 ( )个锐角 ( )个钝角 10.(1)商店在学校的_____方向,张红家在李明家 的_____方向。 (2)张红从商店回家,可以先向_____方向 商店 走_____米,到李明家后再向_____方向走_____ 米到家;也可以先向_____方向走_____米,到 学校后再向_____方向走_____米到家。 李明家 学校 664米 585米 718米 534米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及答案(全册)

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一)(混合运算) 班级:姓名:得分: 一、认真选,细心看。(每题2分,共20分) 1、填运算符号: (1)24-8+4,要先算(),再算()。 (2)24-8×4,要先算(),在算()。 (3)(24-8)÷4,要先算(),再算()。 2、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3、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4、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 5、有40个梨,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正确的列式是()。 6、18-9×2与(18-9)×2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7、把一根木头平均据称5段,共用20分钟,每据一次要用()分钟。 8、60+0○60-0 54÷6○54÷9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2分,共8分) 1、54÷(6+3)时,应先算( ) A、54÷6 B、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7+4×3 B、7+3+4 C、7×3+4 三、我会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8分) 64÷8= 35÷7= 8×9= 90-65= 6×6= 27÷3= 29+25= 9×7=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4=8 ()÷3=7 ()+16=30 ()×6=54 ()×4=24 40-()=24 3、计算。(18分) 62-8×6 45+54÷6 16+4×4 9×(81-73) 64÷(35-27) (99-78)÷3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试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直接写出得数: 66-8= 36÷4= 16÷3= 5÷5= 28÷5= 7×5= 6×9= 17÷3= 1×3= 72-9= 63÷9×8= 72-(72-63)= 37+58-45= 28-7×6= 二、填空: 1.11除以5,商是(),余数是()。 2.36里面有()个9。 3.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3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5.一个数除以2得6,余数是1,这个数是()。 6.()÷3=4 (2) 7.在除法运算中,余数必须比除数()。 8.17÷()=5……2 48÷()=6 ()÷()=6......3 ()÷4=() (3) ()÷()=5......1 ()÷5=() (4) 9.()里最大能填几。 ()×6<25 7×()<41 ()×6<35 7×()<41 10.在有余数的出发运算中,被除数等于除数与商的积,再加上()。 三、判断题:

1.40里面有5个8,算式是40÷5=8。() 2.一个数除以7,余数可能是6、5、4、3、2、1。()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除数要比余数小。() 4.27里面最多有3个8。() 5.从12里面连续见3,4次减完。() 6.把5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7,还余2。() 7.42÷5=8……2,读作:42除以5商8余2。() 四、列式计算: 1.9的3倍是多少? 8的4倍是多少? 8的7倍是多少? 2.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多少?把6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还余几? 3.把72每8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五、应用题: 1.图书柜里有连环画8本,故事书的本数是连环画的7倍,故事书比连环画 多几本?

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练习卷

2014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班别:姓名:得分:一、我来当法官。(每题1分,共6分) 1.计算混合运算的算式,一定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3. 24-18÷3,要先算18÷3。( ) 4. 要使6×(口+5)=48。口里应该填3。( ) 5. 54除以9的商,再加上7是13( ) 6. 42÷(3+4)=6( ) 二、我来选一选。(每题1分,共4分) 1.计算54÷(6+3)时,应先算( ) A 54÷6 8 6+3 C.54÷3 2.在口÷8=6……○中,○里最大填( ),口内填( ) A.6,54 B.7,55 C.8,56 3.王师傅说“我每天加工6把椅子,”李师傅说“我4天加工20把椅子。”他们谁做得快些? A.王师傅 B.李师傅 C.-样快。 4.公园里有7棵松树,又栽了3行柏树,每行4棵,松树和柏树共多少棵?列式为( ) A. 7+4×3 B.7+3+4 C.7×3+4 三、认真想,细心算。(每题2分,共20分) 1.计算37-3×8时,应先算( ),再算( )。

2.计算14÷7+15时,应先算( ),再算( )。 3.有一些糖块比10个多,又比20个少,如果把这些糖块平均分,分的份数和每一份的个数同样多,这些糖有( )块。 4.把3×6=18,18+2=20写成一个算式是( )。 5.比4个9多5的数是( ),4个7比14多( )。 6.有5行苹果树,每行8棵,又栽了2行,现在一共有( )棵。7.在○里填上“>”“<”或“一”。 6×9-5○6×(9-5) 14÷2+5○14÷(2+5) 6×5+4○6×(5+4) (52-28)÷4○52-28÷4 8.(1)最少去掉( )个苹果,才能正好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 (2)最少需要加( )个苹果,才可以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 9.有几种不同的列法?试试看。 □○□○□=□□○□○□=□□○□○□=□10.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共用20分钟,每锯一次要( )分钟。四、我是计算小能手。(1题12分,2题18分,共30分) 1.直接写得数。 36÷ 4= 35-3× 8= 28÷4= 71-38= 42÷ 7= 71+39= 32÷8= 63÷9=32÷8-3=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 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 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 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 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单元知识点: 1. 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 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数一数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简便,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第二节:儿童乐园 1.结合解决问题,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 2.能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理解意义、掌握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并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第三节:有几块积木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第四节:动物聚会 会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运算意义。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 单元知识点: 1. 编制和识记2—5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2. 运用2—5的乘法口诀,能用一句乘法口诀,正确计算两到有关的乘法算式。 3. 综合运用2—5的乘法口诀。 课时知识点: 第一节:五环旗 编制、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节:摘桃子 巩固5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乘法口算。

北师大版三上数学期末重点复习题已新整理

数学三年级(上)复习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出混合算式的过程,理解混合运算(两步计算)的意义和运算顺 序,体会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3×4+12和50-5×8的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9+18÷2和42÷6+7的计算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一、做手工。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二、下面算式解决的是哪个问题?选一选,并算一算。 (80-20)÷2 8×5+4 100-8×6 2.体会“先乘除后加减”的合理性以及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两步),激发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三、说一说先算什么,再计算。 67-4×9 23+5×7 3×8-12 100-(46+52) (39+33)÷8 76-29-26 (99-45)÷6 19+74-84 四、他们买这些文具,一共花了多少元?

3.能学会借助直观图等方式,分析、表示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列式或者综合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X k B 1 . c o m 六、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解题时,要把自己想象成站在图面前去观察。要有移动的思想:看上面的用翻的方法;看侧面用转的方法。 如:观察课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2、结论:同一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观察一个物体最多看到3个面,并能根据具体的事物、照片、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翻 转正面

(完整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运算。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1)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2)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错误典型:a、题意理解不清 b、表格分析不够仔细 2、乘法的认识和乘法口诀 (1)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 乘数╳乘数=积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 (2)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 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 3、除法的认识和用口诀求商 (1)除法的意义 结合算式说出除法的意义

如:21÷3=7 可以表示:(1)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2)把21平均分,每份是3,可以分7份; (3)21是3的7倍 (4)21里有7个3 除法与乘法是“互逆”运算。 (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3)会用乘法口口诀求出除法的商: 同样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写出四个算式 如:三九二十七: 两个乘法算式:3╳9=27 9╳3=27 两个除法算式:27÷3=9 27÷9=3 (4)理解“倍”和“倍数”的意义: 20是5的几倍?就是看20里有几个5,因此用20÷5=4,4、元、角、分的认识。 人民币面额: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新版)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混合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小括号是老大,乘除法是老二,加减法是老三。先算老大,再算老二,最后算老三。老大>老二>老三 二、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判断什么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时,一定要借助物体的形状特征、方向特征等来帮且辨别。 4.要知道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首先要弄清观察者所站的位置,然后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观察,就能判断出观察者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5.根据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来辨认它的摆放方式时,首先要了解这个物体相邻面以及相对面分别是谁,然后根据确定的方位看到的形状来想象物体的摆放方式。 三、加与减(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连加: 1.三个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可以逐步脱式计算,列两个竖式进行计算,先算出前两个数的和,用所得之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运用连加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题意,弄清数量间的关系,再列出连加算式解答。 计算时可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 连减: 1.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在有小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计算三位数连减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3.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连减运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它的前一位退1当10,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加减混合: 1.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3.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意画出直观图,借助直观图理清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出相应的算式解答。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名学生,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 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测量、分一分 与除法、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除法等。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 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年有( 12 )个月,一个月有( 31 )天的月份叫( 大月 ) ,有( 7 )个大月:包括( 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 一个月有( 30 )天的月份叫小月,有 ( 4 ) 个小月:包括( 4 月、6 月、9 月、11 月),还有一个特别的 2 月,有 28 天或 29 天。 2、2 月有 28 天的年份叫平年。平年的 2 月有 28 天,平年一年有365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1天。 2 月有 29 天的年份叫闰年。闰年的 2 月有 29 天,闰年一年有 366 天,也就是52个星期多2天。 3、2 月 29 日只有闰年才有,每四年才出现一次。 4、每年的下半年天数都相同,都有 184 天。 每年的上半年天数有所不同,平年上半年有 181 天,闰年的上半年有 182 天。 5、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如果年份的个位是单数,那么一定是平年。 判断方法:1)、将年份除以 4(4 年一闰)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2)、遇到末尾有2个0的整百年份或3个0的整千年份,要将年份除以 400,没有余数是闰年,有余数就是平年。 6、 1月1日是元旦;3月8日是妇女节;3月12日是植树节;5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8月1日是建军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7、小明今年12岁了,他只过了3个生日,她的生日是2月29日。 8、一天 24小时,时针走 2 圈。(时针走一圈 12 小时,分针走一圈 60 分即 1 小时),一天(从凌晨 0 点起)

9、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 24 时计时法:中午 12 点之前:数字不变,只要去掉前面的限定词;中午 12 点之后:先去掉前面的限定词,再加上 12。 24 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小于 12 时:数字不变,在前面加上凌晨、上午或者中午。大于 12 时:数字要减去 12,再在前面加上下午、晚上或者深夜。 10、“经过了几个小时?”的问题一定要用后面的时间去减前面的时间,而且两个时间的计时方法一定要一样。(都为24时计时法或都为普通计时法) 11、搭配问题一定要注意顺序。思考时要有先后顺序(先确定一项,再考虑另一项)。如果第一项有a种,第二项有b种,那么搭配的方案就有a×b种。 12、日历中的规律: 1)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 2)数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相差7,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 3)九个数中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横着竖着正中间的三个数的和都相等。 4)九个数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的9倍。 13、乘数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如:200×5)。乘数中间有0,积中间不一定有0。 14、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商的末尾不一定有几个零。(如:20÷4 = 5) 15、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 (1)数位要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开始乘。 (2)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