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大容量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肯定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和影响。不能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不能滥用和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只有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利弊,真正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影响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的教育技术素质,从而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帮助教师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专业发展是时代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大、要求也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

(二)专业发展是教学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课堂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某一领域超过教师,教师的知识权威受到挑战。另一方面,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有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教育理念“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这些毫无疑问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环境的变化

(一)教育设施的变化

过去多数教师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有三机一幕的学校极少。现在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到2003年我国有3万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比2000年统计地3000所翻了近10倍,全国教育信息化投入达到了上千亿元,城镇学校基本实现了“校校通”。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从而使教师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教育资源的变化

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属于单媒体、非数字的固化资源。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特别是信息资源支持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

(三)教育空间的变化

在传统的教与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教学双方所占有的信息资源是极不对称的,教师是教育资源的垄断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到来,网络进入家庭、社会和学校,达到了资源共享,师生间信息对称成为可能,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需要在信息对称条件下重构教育体系。

三、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

长期以来,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扮演着权威性的“教师中心”角色。现在,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教师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角色变化又是教师核心职业素养转变和提升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化环境,由传统的“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

(一)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二)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说,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

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三)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所以,现在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传统的相比,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

(四)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说,教师应该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学习者;这也符合“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的理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常常是培训班式的,专家讲座式的,观摩考察式的,因而也是被动式的。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人网、天网、地网与其它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的学习创造了无限的空间。学校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上培训、指导、诊断、评价。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相整合,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交流,提高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

四、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充满趣味,活色生香。

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谓是“六个一工程”,即: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一张嘴、一个人。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讲,不断地写,学生在下面不停地记,不住耳朵的听。很难想象这样的课堂是否能够真正的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运用多媒体设备效果可就会截然不同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美丽动人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通过各种感官去感受作品所赋予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语言,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美,才能让学生陶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1]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2]所以,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积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才能为学生学习和展示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融合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警惕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到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一、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削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实现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要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没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难以实现的,但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社会上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甚至出现了信息技术代替教师论。如果信息技术代替了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无从谈起。

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曾描述:“当信息高速公路投入使用,上亿本书的内容就可以为人所用。读者可以问问题、印课文、在屏幕上读它,甚至用他选择的声音让计算机把文章读出来。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他的导师。”[3]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传统职责在一定程度上被现代教育技术——电子教师所替代。的确,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野、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我们怀着新奇的心情为之兴奋鼓舞。但是技术终归是技术,人们发明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的需要、更好地辅助人的工作,决不是为了代替人。信息技术代替教师论夸大了教育装备、技术、模式、方法的作用或影响,而忽视了人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教育过程的本质是人与人的全面互动和人对人的全面影响,教育信息技术离开了人就是一堆死物或毫无生气的符号。大量事实也说明,中国各地近些年虽有众多占地几百亩、投资几亿元的中、小学,其现代化的装备应有尽有,但其中鲜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学校和教育。更甚者,许多豪华的民办学校并不因其有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而就不会倒闭。这充分说明,教育信息技术在离开“人”的时候其作用甚微。事实上,现代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作指导,要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于生命力的学生,教育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还是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体验、参与,更是伴随人的情感、人的价值观形成或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学中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作用是其它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尤其在中小学这个以人的信息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领域,现代信息技术因其固有的缺陷,绝不可能代替教师。

现阶段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多媒体课件和监控学生的上网情况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扮演一个屏幕“放映

员”、“解说员”与网络管理员的角色。整个教学过程很少看到师生、生生之间的直接交流。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使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无所不能,课堂上只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和效果,使学生与教师的直接交流很少,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也不是很多,师生关系并不密切。据调查,只有少数学生遇到与学习有关的“功课问题”、“学业问题”,才会去寻求教师的帮助,至于其他个人的心理问题,以及情绪问题、家庭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等,则很少会去找教师帮助。教师课堂上无暇顾及师生关系,课后不积极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接触时间变少,也使教师在解决学生个人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有时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粗糙、不得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师生关系。冰冷的师生交流产生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学生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学生的不满、不配合甚至排斥是教师最不愿意体验的,它不仅给教师增加教育教学压力,大大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而且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师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氛围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能自由而健康地构建自我人格;而教师也可以在师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的氛围中发展自己。学生的认同、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更能加深教师对专业的理解与认识,促使教师主动追求专业发展。

二、大量滥用信息技术,抹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

近年来在配备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我们经常会看到同课教师都差不多用同一个复制或下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千篇一律,课堂中教师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于是屏幕成了课堂的主宰,教师反而处于次要地位,被课件牵着走,让教学失去了创造力,让教师失去了创新的灵魂。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失去了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所形成的差异。每个教师应该都有他自己不同的教学设计和人格魅力,有他们对不同学生对象所应用的不同的授课方式。

现在,每一学科都已经形成网络教育资源库和各自潜在的教学模式和规则。信息技术使这些教学资源和模式引领教师迅速成长,但大量滥用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一味模仿,缺乏应有的灵气和创新,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只有教师的个性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情趣,为此,教师在学习教学资源和领会教学模式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因材施教,要彰显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大量滥用信息技术,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和思索的心灵,更多的则是破坏了教师继续自我学习、继续自我研究的积极性。过多地利用教育资源库,使现在不少年轻教师不像以前的年轻教师那样刻苦奋进、执着创造、默默研究,甚至是否能快速把教材吃透,把教法掌

握都存在问题,教师自己都希望别人对自己是授之以鱼,又怎能在课堂上对学生授之以渔呢?这不仅是单方面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危害,也是对学生的危害、对整个教育的危害,大量滥用信息技术,折断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双翼。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培训和学习,但是教学、教研、培训和学习不能一味地跟在别人的后面照搬照抄,否则你永远不会有独特的思想和建树,更不可能成长为一位名师。

三、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迷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信息技术正普遍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这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技术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先进的教育技术,其作用得到了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肯定。但是,由于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一些部门在评价学校的现代化水平上,把装备现代教育设备的情况作为主要标准,把是否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主要量标。但由此一来,一些学校和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认为信息无所不能,只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甚至认为,一节课如果不应用信息技术,就不是一节好课,不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落后。这样的导向使现在许多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过分依赖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及教育过程的现代化考虑得则比较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变成了媒体的主导作用,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目前,教师的培训主要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培养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教师继续教育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如PPT的制作和使用、Excel的使用、几何画板的使用、网络搜索、音视频的制作和使用等,业已成为教师必备技能。大多数教师不论是参加专业培训,还是自我学习,其关注点多局限在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上,认为只要依赖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就能解决教学中的一切问题。当然,对一节课或一篇课文而言,学生的领悟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应用的教学信息技术。但是,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信息技术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信息技术再高超,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者,还要具有专业的学科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不仅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作用,必然会限制教师的全面发展。建设一支能广泛、熟练使用现代化教

育装备与技术的教师队伍是现阶段师资队伍现代化的任务,但如果把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属性”置于专业领域的信息技术的成熟度上,就会导致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主次不分、迷失方向。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现代教育文明的一项重要标志。但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必须充分注意到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教育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项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只能是教育艺术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能服务于教育艺术,不能独立于教育艺术之外,教育是教师自身修养与知识才能的综合体现。如果教师把教育的实施当成了一种技术的应用,就必然造成教育日趋僵化,使其蒙上阴影。如果教师专业发展把“专业属性”置于专业领域的信息技术的成熟度上,就必然导致教师专业畸形发展。我们只有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利弊,恰到好处地应用教育信息技术,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使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丽华、刘嘉扬,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设计案例[J],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月

[2].李刚,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J],山西,《小学语文教学》(园地版2011年第7期)

[3].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年第12期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6 —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7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1)-(1)

(2016——2017学年)乐第一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案 1.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教师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强化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能独自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三、培训对象 乐第一小学学科教师。 四、培训阶段 本次培训包括研修导航、研修与实践、资源建设、成果总结等四个阶段,各阶段的目

五、研修活动及容 (一)研修容 研修活动一:参加诊断测评,找准能力提升短板研修活动二:主动熟悉平台,明确研修任务要求研修活动三:更新教育理念,技术支持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四: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 研修活动五:参加培训测评,检验衡量参训成效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规划

学习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紧跟时代步伐,紧握教育脉搏。注重自身的修养,发挥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学会用心爱护学生,用民主和智慧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肯定。 (5)其它方面 积极配合、完成上级领导下达的各种教育教学任务。 三、具体措施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信念。每天分时段读书,必须完成一定的阅读量;扩大读的范围,可以读先秦诸子、古代文学、教育名著、教育刊物、教材等等;形成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在追求量的同时发生质的变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教育理论水平。 2、立足课堂实践,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从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处请教,从名家光盘里学习,从区内名师中汲取,敢于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 3、学会反思,形成创新的工作局面。坚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找出不足,积极客观地面对,辨证看待问题,创新工作,把反思的成果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中,并形成书面笔记。 4、笔耕不止,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现象、灵感,诉诸于笔端,写出教育案例、故事、论文、随笔等,并坚持投稿。在发表的同时,梳理自己的教育历程,丰富教学的血脉,形成有深度的教学思想。

5、加强教科研,形成一定的学术能力。努力探求教育教学的规律,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研究,走一条研究的学术道路。近期完成市课题结题,争取能有省级立项课题,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和价值。 6、提高师德修养,形成人格的大山。用心灵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人格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四、附规划表 自我现状分析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心得体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它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转眼之间学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已告一段落,可是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现在我就把我自己在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入地了解到: 1、网络教学的优势所在:(1)能满足多主题、分层次的教学任务;(2)可以预设和提供学习支持功能;(3)或以支持全员成果展示或全参与式的互评;(4)具有动态信息发布功能,使教师搜集过程性评价信息成为可能。还有就是网站的持续存在性和交互支持功能可以延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以课程为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定位,即“三促进”:(1)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科/领域的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通过讨论练习进一步明确了“授导型教学设计”、“探究性教学设计”的特征。

4、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教育技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设计: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5、整合的技术选择原则,应该是“量课程之体,裁技术之衣”。不应该是课程顺应信息技术,而应该是课程同化信息技术,应该是“课程本位”,而不能是“科技本位”。在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三方面的要求:(1)课程内容的适用性,必须适合利用信息技术教和学的内容;(2)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多样化需求;(3)学科/领域的不同特点,不同学科培养目标与认知规律的不同应该是技术选择的一个重要方面。 6、“老师引导——-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学习形式,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而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学生和学生学习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还有以下知识点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有三个基本属性: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应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人类学习问题的过程,其宗旨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教育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资料留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送审稿2010版,36稿)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

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xx县第二中学信息技术组教师学习计划让自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潜心教研,又尽责做好学校各项工作,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提升理念,改变观念,结合学校和本教研组的工作,安排本组信息技术组教师学习本专业,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信息技术小组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1、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2、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趋向于工具型课程,随着课程整合越来越剧烈,信息技术必将更多的服务于其它课程,成为服务性的工具课程,要为其它课程服务必须了解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我组教师更适合成为“一专多能”、“一专多能”即拥有一门专业技术(计算机操作处理信息技术),能够了解理科各科目的基础知识,能够拥有独立进行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教学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 (一)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继续学习,如: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cooledit、影片剪辑等软件的学习。 (二)及时对每天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记录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取长补短、共同切磋,共同进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三)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加强对学生电脑作品制作的培训与指导工作,挖掘其内在的知识艺术潜力。 四、学习安排: 时间每天上午10:30-12:00(20131223--20130107) 讲课教师 xx日期内容备注熬xx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三岔乡三岔中学曹建新 随着教改以及有效教学的深入,信息技术如何融入课堂,这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帮助各科教师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信息技术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广大教师要学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要注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同时还必须要加强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创造高质量、高效益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必须要以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和教学的基本素质提高为起点。教师只有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推广信息技术,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二、拓展培训渠道,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专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从观念上内更新,理解整合的内涵: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从思想上达成共识;其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师资现状,确定培训内容:即: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最后,提供展示平台让教师通过“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设氛围,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培训方式上 1、走出去,请进来。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请周边学校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到学校 进行讲课。 2、定时学习,以骨干带全体。做好校本培训 3、进行考核,严格把关。利用暑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考核,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教学 中常用的30个软件操作方法。 4、通过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介绍经验、互相切磋等形式,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辅 助教学的创新能力。 (二)培训内容上 主要侧重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实施“硬考核”。培训内容分为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开发技术阶段、整合技术阶段、技术熟练阶段。 1、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搜集信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蒋文超

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蒋文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 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 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一、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教师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包含:积极开展信息技 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科研与发展能力包括:能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思路、方法、步骤 (一)思路 主体性教学推进个性化学习自主建构,教师、学生、校园文化等因素系统作用下实现教师专 业成长、个性化学习的自主建构。首先是积极整理和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方式、主体性教学模 式的研究成果,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自我建构。其次 是切实进行教师专业成长状况、学生个性及学习状况调查,从中总结经验,树立起专业成长、个性化学习的标杆,并通过分析与训练,归纳出个专业化、性化的培优、补缺与提升思路; 对教师、学生的个人兴趣,也将作为学科学习的重要参照与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而予以关注。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在教室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化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校园文化的创建促 成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二)方法 密切结合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渗透研究内容。融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家校联系、试题命制、备课组活动、教师教学技能、学生活动等行为为一体。结合观察研究、体验研究、文献研究 等方法对行动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搜索、分析、归纳和总结。 (三)步骤 校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去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努力做到 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学有所长!校本课程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立足点,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对部编教材的研究,自发挖掘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的题材作为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尤为重要。通过校本课程的研 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基础 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水平,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1.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以互联网资源为主要信息源,利用建于本地网或位于国际互联网中的主 题学习网站,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引导学习者产生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 需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探究性学习 “学生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选择并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教 师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学习成果,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主动提出(发现)问题, 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2009年8月10日我有幸参与了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八天的紧张学习,无论在教育理论水平还是教学技能方面,都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协助。现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开学典礼上,教育局刘局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生动地论述了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科教兴国,关键在人。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使得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所学校加快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因而刘局长在开班仪式上特别强调:“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干有资格为人师表,才干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一生的。”教师要想给予学生知识,那自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新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发明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保守的授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正如刘局长说的“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假如不和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所以,教师有着重任,要肩负起这些重任,必需去努力探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负责,用平等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发明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生长。 刘局长在会上还特别表彰了以余阳老师为代表的市骨干教师,使我深受感触。我以后将以这些老师为典范,向他们学习,兢兢业业,尊重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二、加深了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听了何子山教研员«有效,教学有永恒追求»精辟的讲座后,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有效教学,真正体会到“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实质。何教研员在讲座中指出了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情境,营造一种相对宽松、新鲜、愉悦、充溢激情的教学氛围,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了语文课,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收获,也就是“有效的”。这对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 此外,在这短短的8天,我还有幸听了聂世旺、彭飞等几位老师对五、六年级教材的分析,让我对教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培训将结束了,我将把此次培训作为新的起点,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在不懈的进取中实现自身的专业生长。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马婷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更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

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教师掌握了现代技术,有助于改善教师的能力结构。学习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使我在原有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增强我对新时期现代信息教育工作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我们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巨大的作用,我们要提倡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有其局限性和使用范围,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技能,学习新的技术,也是小学教师这一专业的特征。比如,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与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广泛利用新课程的特点与资源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尤其是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直通车。因此,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新教材,新课程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目前,通过计算机操作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篇一: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 某某某 20XX年9月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20XX—20XX)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一贯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学习,精心钻研业务,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潜心教研,又尽责做好学校各项工作,在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将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用计划来鞭策自己,重视培养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进一步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提升理念,改变观念,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结合学校和本教研组的工作,现制定我的三年个人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一、专业发展状况自我分析 1、优势 1、有较强的事业心,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2、有一定的业务能力。能独立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善于激情引趣,教学方法灵活,能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能运用多媒体上课,并能用多种软件自制的课件辅助教学。 3、具备必要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养。在教学工作方面认真贯彻新课改精神,钻研教材教法,精心备课,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注重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 4、平时主动学习各类教育科研理论书籍,能经常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 方面的问题,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不足 1、教学上,对新课改新教材的认识还要加强。 2、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上还要多下功夫。 3、要增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时间,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教育资料:_________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及总结 为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河南省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习。经过学习后,无论在教学和学习的理论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教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及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要的转变,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对现在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有较大的指导和帮助。现总结如下: 、提高了信息技术的素养,教育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科学,更要研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我也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信息技,信息技术使老师面临着如何成长,如何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此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学会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能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条理清晰,直观形象,学生明白易懂,特别是教学流程图让教学过程更加明朗化,为我的教学增添了光彩,使我对课程发展、教育信息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3、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 第 2 页共 5 页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_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_朱旭东

2010年第6期(总第365 期)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教师教育标准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保障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教师教育标准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现代教师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1]而在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转型,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精英化两种力量的推动下也发生了急剧变革和转型,但这种变革和转型明显地暴露出无法满足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的窘境,实质是教师质量、教学有效性得不到保障,因而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建立呼之欲出。 一、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 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立 现代大学的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的建 立主要指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培养,这是国际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基本机构标准和教师质量得到保障的基本条件,同时,现代大学的师范专业招生要以本科分数线为主要基准。 中国百年师范教育体系下的师范院校招生标准主要基于师范院校的层次水平,由于师范院校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制度结构,因此,决定了招生制度也成了金字塔形的规模。而进入到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院校正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无疑教师培养必须在现代大学的标准下来开展。事实上,教师培养必须以已经实施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的标准为前提条件,同时现代大学在我国是分层的,这种分层表现出以下几类,即“985”院校、“211”院校政府重点投资类型,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院校、教学型院校的功能类型,重点大学、一本大学、二本大学、三本大学的学历型院校,教 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 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 朱旭东 [摘要]我国未来教师教育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质量建设中各个环节的标准。招生环节是保障教师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培养环节来看,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师范生实习的实践标准都可以起到培养环节的质量保障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师教育机构认证标准和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保障条件与结果的质量;从入职环节来看,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教师资格执照证书保障教师入职质量;从持续专业发展角度来看,把教师职称标准、荣誉标准、教师绩效工资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更新等融合为一体,保障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质量,从而使教师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有质量保障,最终以教师教育标准建立完整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育标准;标准体系 [作者简介]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北京100875)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凡事要有所计划。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如何走向成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能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成为让领导放心、家长承认、学生喜欢的教师,现制定我个人的三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一、现状分析 不知不觉,从大学毕业进入银川市兴庆区第四小学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在这几年里,我从各方面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从一个对课堂教学只有理论知识的大学毕业生渐渐地磨练成了一个能够比较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这几年中自己能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责任心一学期比一学期强,但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来自于学校给我的压力,这是一种被动的进步,在主动性上我没有给自己压力。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现状,特别是不足之处,罗列如下: 1、对于教科研方面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教科研能力较差; 2、课堂教学能力尚可,但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方法手段上缺乏新意; 3、在教育方面,方法和手段略显稚嫩。 二、个人发展目标 1、争取每学期写一篇论文或教学案例(质量较高)。 2、努力实践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成绩。 3、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4、努力培养特长生,在电脑作品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三、目标达成

1、对于"信息技术"学科,除了同组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之外,还需专门到校外进行培训,可以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急需培训相关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变化迅速,对于专业知识的培训,建议定时不间断培训。 2、听取各种教育、教科研方面的讲座,并撰写心得体会。 我将在今后的三年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升师德修养,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通过认真研读、设计、反馈等环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明晰自己的教学风格,每学期上一堂校级公开课。并且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养。努力成为学校骨干教师。 四、具体实施措施: 为实现以上发展目标,本人为自己拟定以下措施: 1、每学期阅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完成一定量字数的读书笔记。 2、每学期完成2篇教育教学案例或高质量的教案。 3、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参与各类评优课、公开课的活动,努力展示自己的才华。 4、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完成一定量的论文。 分阶段实施步骤 第一年: 1、明确界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认真思索、评价自身的弱势,适当的制定自身发展规划。 2、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使自己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篇 Experience docu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 gy ability train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4 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教育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3、篇章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4、篇章4: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文档 通过此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服务的心得体会。下

面是小泰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文档 纵观此次培训,整个培训课程内容安排充实有效,培训 形式新颖有趣,我个人在整个培训期间学习的很投入,很用心,收获也很多,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极大的帮助。现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主要体会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了搜索信息和各类软件应用的能力,从而更好 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本次培训我学会了frontpage网页制作的相关知识,对 于搜索整合教学资料更有条理,学会了freemind思维导图的 制作,掌握了迅雷、网际快车等一些下载工具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了利用互联网网上学习的便利,与其他学员进行讨论,也紧随时代的步伐,开始使用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回复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所给我的留言,我成了学生最知心的、可以信赖的人。可以说,网络让我很幸福。同时,我也在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而不是网络游戏,颓废、消沉的思想。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附件: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规范和引导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特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课程标准专指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育人为本 教师是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研究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研究新成果,体现社会进步对幼儿、中小学学生发展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学生观、教师观与教育观,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参与教育实践,丰富专业体验;引导未来教师因材施教,关心和帮助每个幼儿、中小学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取向 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参与和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主动建构教育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实践智慧。 (三)终身学习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教师教育课程应引导未来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理想,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更新知识结构,形成终身学习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二、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一)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 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要帮助未来教师充分认识幼儿阶段的特性和价值,理解“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学会按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学会把教育寓于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保护与发展幼儿探究、创造的兴趣,让幼儿在愉快的幼儿园生活中健康地成长。 —6 —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一、总则 (一)《能力标准》是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二)《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I.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II.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

与发展五个维度。 二、基本内容

三、实施要求 (一)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能力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能力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中小学校要将《能力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规划,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做好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四)中小学教师要将《能力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