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课中国人的膳食宝塔

第二十六课中国人的膳食宝塔
第二十六课中国人的膳食宝塔

第二十六课中国人的平衡膳食宝塔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坏处,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

4、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健康饮食?

教学难点:

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录音、课前搜集的资料、短片等)、食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讨论:小朋友,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学生各抒己见)

2、是啊,过胖、过瘦、面色蜡黄……都不能称为健康的人。看来,一个人的健康直接跟饮食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健康饮食。(板书课题:健康饮食)学生齐读课题。那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呢?

(二)从故事中收获知识

1、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下面请听一个故事。(故事大概内容: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肚皮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很多东西,因为消化不良,后来上吐下泻,被送进了医院。)

2、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

后,有什么话想说?

3、是呀,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暴饮暴吃,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板书:不能暴饮暴吃)(三)从资料中感受健康

1、课件出示(老师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内容如下: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②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③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④新鲜食物,怎样吃才安全。

2、看了资料后,四人小组合作谈认识,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各组派一位代表交流发言。可以举例证明,谈亲身体会。

4、师:小朋友,“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事件”,让我们同学为食品安全担忧;“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更让同学们震惊;而绿色食品的管理和质量监测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希望,所以,在平时饮食中,我们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板书: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

(四)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营养

1、给食物分类

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黑板上贴卡片)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3、下面,我们按营养成分再给这些食物分类。

(1)同桌合作给食物分类。

(2)说一说分类的结果。

4、讲述:在平时,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

长时间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

(1)缺少维生素,为什么会营养不良?

(2)人体到底需要什么营养呢?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大屏上幕告诉我们什么。

(3)提问: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4)强调挑食的害处

(5)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很重要。(板书: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五)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食物的合理搭配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见一些关于食物中毒或过敏的事件,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如:在食物中不小心放入了有害物质,有些食物馊了还在食用等,然而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原因,那就是有些食物乱搭配。下面请看短片(菠菜和豆腐做汤)

2、看了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卡片,讨论:你认为这几份食物的搭配合理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4、看来如何搭配食物、合理饮食,也有很多科学知识在里面。这有待于我们今后去慢慢了解。(板书:食物搭配要合理)

(六)总结:看着板书小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做到健康饮食,就不能暴饮暴吃,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同时,还要注意食物搭配要合理。(七)课外拓展

制作宣传标语,号召全校学生健康饮食。板书:

不能暴饮暴吃,

健康饮食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食物搭配要合理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2007版)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版)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以下简称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状况,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行。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在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同时注意了运动的重要性。它所建议的食物量。特别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人当前的实际摄入量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讲可能距离还很远,但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奋斗目标,努力争取,逐步做到。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说明 1、膳食宝塔结构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吃300g-500g 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g-225g(鱼虾类 50g-100g , 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 ;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9 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糖的量还不多,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饮酒的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己有说明。 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

解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解读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人们通过不断地摄取食物来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命的物质需求,合理的膳食营养是决定人们的智力和身体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先决条件,是影响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年来,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之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患病率增加,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 为了给居民提供最根本的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营养,达到保持健康目的,受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1997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修订,经过多次论证、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于2008年1月15日由卫生部发布。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为了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实践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专家委员会对1997年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称“膳食宝塔”)进行了修订,以直观的形式告诉居民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合理数量及适宜的身体活动量。在膳食宝塔的使用说明中增加了食物同类互换的品种以及各类食物量化的图片,以便为居民合理调配膳食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该吃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吃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 或30g,食盐不超过6g。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糖的量还不多,对健康的影响还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饮酒的问题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已有说明。 新的膳食宝塔图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要感到口渴时再喝水。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条目并参照膳食宝塔的内容来安排日常饮食和身体活动是通往健康的光明之路。

2016中国人膳食指南

最新居民膳食指南:餐餐有蔬菜每天吃12种 以上食物 国家卫生计生委13日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 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 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提出符合我国 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针对 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 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介绍,随 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 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 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但居民膳食结构 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依然 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 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为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了以上6条 核心建议。 指南提出的具体建议包括: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 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 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 种以上;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至500 克蔬菜、200至350克新鲜水果;成人每天食盐 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至30克;控制添加 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至8杯(1500至1700毫升)等。 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 之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 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于1997年和2007 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 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3 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 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6 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7 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9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中国人的饮食特点 中国人的饮食多而杂,外国人总以为我们什么都吃,那么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特点是什么呢? 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望大家见教: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二.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平衡膳食宝塔

陕西省《小学健康教育》第十二册 《平衡膳食宝塔》教学设计 渭南市临渭区育红小学李海燕 【教材依据】 陕西省《小学健康教育》第十二册第三课9—12页。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把增强学生健康素质作为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设计理念: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生长速度加快,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增加,应给予充分关注,设计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小学健康教育》第十二册第三课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平衡膳食宝塔的知识,并将之应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因为课文内容都是每日所要食用的东西,涉及问题与自身关系密切。所以本节课倡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饮食健康问题,并能根据所学知识使学生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膳食宝塔,并通过膳食宝塔的了解与学习使学生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每日膳食。 方法与途径: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并理解膳食宝塔的内容,并能根据膳食宝塔判断自己每日膳食是否合理。 情感与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念和正确的饮食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膳食宝塔的层次。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膳食宝塔每层中营养素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评价自己每日膳食是否合理。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通过课件的展示谷类、蔬菜水果类、畜禽肉类、鱼虾和蛋类奶类、奶制品、豆类和豆制品和油脂类的图片,使学生更清楚食物的分类,并加深了学生对膳食宝塔的记忆。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谁能说说自己一日三餐都吃什么? 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每天的饮食。)

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一、0—6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 纯母乳喂养 2. 产后尽早开奶,初乳营养最好 3. 尽早抱婴儿到户外活动或适当补充维生素D 4. 给新生儿和1~6月龄婴儿及时补充适量维生素K 5. 不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宜首选婴儿配方食品喂养 6.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母乳是6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按需喂奶,每天喂6_8次以上,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素补充品,如维生素D或鱼肝油。 二、6—12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6-12月龄婴儿喂养指南 1.奶类优先,继续母乳喂养 2.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 3. 尝试多种多样的食物,膳食少糖、无盐、不加调味品 4. 逐渐让婴儿自己进食,培养良好的进食行为 5.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6. 注意饮食卫生 三、1—3岁幼儿平衡膳食宝塔 1-3岁幼儿喂养指南 1、继续给予母乳喂养或其他乳制品,逐步过渡到食物多样 2.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 采用适宜的烹调方式,单独加工制作膳食 4. 在良好环境下规律进餐,重视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5. 鼓励幼儿多做户外游戏与活动,合理安排零食,避免过瘦与肥胖 6. 每天足量饮水,少喝含糖高的饮料 7. 定期监测生长发育状况 8. 确保饮食卫生,严格餐具消毒 内容说明 一、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婴幼儿各生长阶段合理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婴幼儿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 二、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各类食物的组成是根据全国营养调查中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计算的,所以每一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 1.谷类 谷类是面粉、大米、玉米粉、小麦、高粱等等的总和。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好 2. 蔬菜和水果 蔬菜和水果经常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有许多共性。但蔬菜和水果终究是两类食物,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婴幼儿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 一般说来,红、绿、黄色较深的蔬菜和深黄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所以应多选用深色蔬菜和水果。 3.鱼肉蛋 鱼、肉、蛋归为一类,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它们彼此间也有明显区别。 鱼、虾及其他水产品含蛋白高,脂肪低,可以多吃一些。肉类包含畜肉、禽肉及内脏,含脂肪较高,不宜多吃。蛋类含胆固醇相当高,也不宜吃太多。 4.奶类和豆类食物 奶类及奶制品当前主要包含鲜牛奶和奶粉。奶类是首选补钙食物,很难用其他类食物代替。有些宝宝饮奶后有不同程度的肠胃道不适,可以试用酸奶或其他奶制品。 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应用 一、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确定每天的食物需要 宝塔建议的宝宝不同生长阶段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适用于一般健康宝宝,应用时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季节等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一般男孩、身体比较健康、比较爱动的宝宝需要的能量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女孩、身体较弱、不爱动的宝宝需要的能量少,可少吃些。

平衡膳食宝塔说明

平衡膳食宝塔说明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天应摄入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利用各层位置和面积的不同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摄入250g~400g;蔬菜和水果居第二层,每天应摄入300g~500g和200g~4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摄入125g~225g(鱼虾类50g~100g,畜、禽肉50g~75g,蛋类25g~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第四层,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g~50g的大豆及制品。第五层塔顶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g 或30g,食盐不超过6g。由于我国居民现在平均糖摄入量不多,对健康的影响不大,故膳食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高的食品及饮料。饮酒的问题在《指南》中也有说明。 新膳食宝塔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水是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其需要量主要受年龄、环境温度、身体活动等因素影响。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mL(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条件下应适当增加。饮水不足或过多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饮水应少量多次,要主动,不应感到口渴时再喝水。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平衡膳食宝塔 塔顶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超过25克或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吃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相当于干豆30克至50克的大豆及制品 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每天摄入125克至225克 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分别摄入300克至500克和200克至400克 塔底谷类食物,每天摄入250克至400克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条,适合于6岁以上的正常人群。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05-23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目标是指导广大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实践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维持适宜体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预防和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近期从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由权威网站下载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供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 2007 版的指南相比,对于一般人群的核心推荐,更加精简浓缩,由十条变为六条,每一条均为八字,重点突出,方便记忆。我们对新旧两版指南做一个快速解读,看看往后应该怎么吃,能够更加营养健康。 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

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2016 版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中考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与平衡膳食宝塔

【中考题原创】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与平衡膳食宝塔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背景资料】《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贯彻营养改善行动计划的主要宣传教育大纲。其核心是倡导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为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体营养健康需要提供了科学建议,指导中国居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知识链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营养专家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教育居民采用平衡膳食,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目的的指导性意见和公共政策基础。膳食指南的作用一方面在于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食物,保护健康。另一方面,这些原则可以成为政府发展食物生产及规划、满足居民合理的食物消费的根据。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中考原创题】 1.国家卫健委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奶制品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来源之一 B.食物合理搭配,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C.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小,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 D.糖类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释放能量,提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理念。下列对健康与安全知识的认识中有错误的是() A.蛋白质、糖类、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 B.长期饮用纯净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C.一日三餐要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第二十六课中国人的膳食宝塔

第二十六课中国人的平衡膳食宝塔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2、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坏处,知道安全饮食的常识。 4、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如何健康饮食? 教学难点: 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课件(故事录音、课前搜集的资料、短片等)、食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讨论:小朋友,在你的印象中,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是健康的?(学生各抒己见) 2、是啊,过胖、过瘦、面色蜡黄……都不能称为健康的人。看来,一个人的健康直接跟饮食有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健康饮食。(板书课题:健康饮食)学生齐读课题。那如何做到健康饮食呢? (二)从故事中收获知识 1、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重。下面请听一个故事。(故事大概内容:一位小朋友放学回家,肚皮饿了,狼吞虎咽地吃了很多东西,因为消化不良,后来上吐下泻,被送进了医院。) 2、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

后,有什么话想说? 3、是呀,我们在吃食物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暴饮暴吃,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板书:不能暴饮暴吃)(三)从资料中感受健康 1、课件出示(老师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内容如下: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②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③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④新鲜食物,怎样吃才安全。 2、看了资料后,四人小组合作谈认识,交流感受。 3、全班交流,各组派一位代表交流发言。可以举例证明,谈亲身体会。 4、师:小朋友,“肯德基的苏丹红一号事件”,让我们同学为食品安全担忧;“农药、化肥对农产品的污染”更让同学们震惊;而绿色食品的管理和质量监测又给同学们带来了希望,所以,在平时饮食中,我们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板书:多吃绿色食品,少吃带有色素等添加剂的食品) (四)在自主学习中了解营养 1、给食物分类 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里有一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黑板上贴卡片) 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3、下面,我们按营养成分再给这些食物分类。 (1)同桌合作给食物分类。 (2)说一说分类的结果。 4、讲述:在平时,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

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 1.平衡膳食宝塔共分 5 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谷类食物位居底层,每人每天应吃 300~500g;蔬菜和水果占居第二层,每天分别应吃 400~500g 和 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吃 125~200g(鱼虾 50g,畜、禽肉 50~ lOOg,蛋类 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 100g 和豆类及豆制品 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 25g。 宝塔没有建议食糖的摄入量。因为我国居民现在平均吃食糖的量还不多,少吃些或适当多吃些可能对健康的影响不大。但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不应吃太多的糖和含糖食品。食盐和饮酒的问题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已有说明。 2.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一般是指食物的生重各类食物的组成是根据全国营养调查中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计算的,所以每一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 (1)谷类:谷类是面粉、大米、玉米粉、小麦、高梁等的总和。它们是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农村中也往往是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多种谷类掺着吃比单吃一种好,特别是以玉米或高粱为主要食物时,应当更重视搭配一些其他的谷类或豆类物。加工的谷类食品如面包、烙饼、切面等应折合成相当的面粉量来计算。 (2)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经常放在一起,因为它们有许多共性。但蔬菜和水果终究是两类食物,各有优势不能完全相互替代。尤其是儿童,不可只吃水果不吃蔬菜。蔬菜、水果的重量按市售鲜重计算。 一般说来,红、绿、黄色较深的蔬菜和深色水果含营养素比较丰富,所以应多选用深色蔬菜和水果。 (3)鱼肉蛋:鱼、肉、蛋归为一类,主要提供动物性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但它们彼此间也有明显区别。鱼、虾及其他水产品含脂肪很低,有条件可以多吃一些。这类食物的重量是按购买时的鲜重计算。肉类包括畜肉、禽

平衡膳食宝塔解读

平衡膳食宝塔解读 (2007版)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它所建议的食物量,特别是奶类和豆类食物的量可能与大多数人当前的实际膳食还有一定距离,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讲可能距离还很远,但为了改善中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这是不可缺的。应把它看作是一个奋斗目标,努力争取,逐步达到。 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膳食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第一层:谷类(包括薯类和杂豆类)食物,每人每天总共应该吃250克~400克。 第二层:蔬菜和水果,每天应分别吃300克~500克和200克~400克。 第三层: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每天应分别是:鱼虾类50克~100克,畜、禽肉50克~75克,蛋类25克~50克。 第四层: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相当于鲜奶300克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30克~50克的大豆类及坚果类食物。 第五层: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25克~30克,食盐不超过6克。 与旧的膳食宝塔相比,新的膳食宝塔增加了水和身体活动的形象,强调足量饮水和增加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至少饮水1200毫升(约6杯)。在高温或强体力劳动的条件下,应适当增加。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平衡膳食宝塔说明 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都是指食物可食部分的生重。各类食物的重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食物的重量,而是一类食物的总量,因此在选择具体食物时,实际重量可以在互换表中查询。

中国人饮食的改变 Changes in Peoples Diet in China_英语作文

中国人饮食的改变Changes in Peoples Diet in China Changes in Peoples Diet in China The period of 1986—1990 saw great changes in the diet of the Chinese. Grain, which used to be the main food of most people in China, is now playing a less important ro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meat and fish has increased rapidly. The changes in diet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a number of factors. First, people are much wealthier than before. With higher income,they can afford to buy good foods. Another factor is that people have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a balanced diet to their health. Lack of certain amount of meat or milk,for example, will result in poor health. Finally, owing to the eeonomic reform, meat, chicken, fish and milk, which were scarce in the past, are produced in large quantities. For all these reasons, what was formerly called "the basket of vegetables" has. To sum up, insignificant as those changes may seem, they are the signs of the improved economic condition in China. We believe that as long as the effort continuous in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re will be greater changes in people's diet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介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简介(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简介 二〇〇八年一月十五日,国家卫生部印发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对公众选择平衡膳食,摄取合理营养,增强健康体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这是卫生部委托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专家对一九九七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营养学会曾于一九八九年和一九九七年先后制定和修订过《膳食指南》。一九八九年的第一版提出八条:(1)食物要多样;(2)饥饱和适当;(3)油脂要适量;(4)粗细要搭配;(5)食盐要限量;(6)甜食要少吃;(7)饮酒要节制;(8)三餐要合理。 一九九七年的第二版提出八条:(1)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要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这次,专家委员会根据二〇〇二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结果,结合十年来营养学的新进展,反复论证,制订了新版《膳食指南》的十个条目。现简介如下: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二)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三)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四)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五)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六)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七)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八)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九)如饮酒应限量; (十)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归纳十条的内容,包括食物选择、生活方式及食物安全三个方面。对照一九九七年版的八条,以下几处作了修改补充:(1)第一条增加了“粗细搭配”;(2)第三条“常吃奶类、豆类”改为“每天吃”;(3)第五条“吃清淡少盐的膳食”,增加“减少烹调油用量”;(4)第六条“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改为“食不过量,天天运动”;(5)增加第七条“三餐分配合理,零食适当”;(6)增加第八条“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修改的依据是我国居民面临营养过多与营养不足的双重问题。能量与脂肪摄入过高,以致体重超重的肥胖率上升,成为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危害因素。某些微量营养素不足的现象仍然存在,如钙缺乏、维生素A、B2缺乏、缺铁性贫血等。还有食物或膳食中蛋白质质量不高引起的能量蛋白质缺乏,如阜阳大头娃事件。 针对这些问题,及十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构成的改变,谷类及薯类摄入下降,动物性食物及植物油摄入上升,奶类、豆类、蔬菜、水果等摄入量很少,新版《膳食指南》做出了这些修改。体力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防止超重和肥胖,所以新版更加强调了天天运动的重要性。此外,针对不吃早餐,多吃零食与含糖饮料,渴了才饮水等不良生活习惯,新版增加了相关的条

中国人饮食习惯

综合国内外营养专家的意见,我国的饮食习俗主要存在着以下九大缺点,需要引起大家注意: 1.中国人大多吃得过咸。据统计,全国人均吃盐量为每天10克以上,其中以东北人最高,达18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应把食盐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吃得过咸会明显增加高血压、胃癌等病的发病率 2.中国人吃味精过多,增加了人体对钠的摄入量,而钠元素对人体有害。因此,吃汤菜等宜用鸡精、蘑菇精等代替味精 3.中国人的吃饭方式多为集体进餐,又喜欢相互夹菜,这增加了疾病的传染概率。 4.中国人喜欢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是诱发与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5.中国人烹调多采用煎、炒、烹、炸等方法,喜欢吃炒菜和油炸食品,这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6.中国人喜欢吃含脂肪较高的红肉(猪、牛、羊肉),吃白肉(鱼和鸡等)的比例较小。近年来中国人吃白肉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这是好现象。 7.中国有很多地区的人喜欢吃咸鱼、咸肉、咸菜等腌制食品,这不仅增加了盐的摄入量,且由于腌制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还增加了患癌症的机会。 8.中国人喜欢吃各种卤肉。但制做卤肉时加入的肉桂、八角(大料)、茴香、丁香、花椒等香料不但性温燥,容易让人上火,而且由于其中含有一定量的黄樟素,有一定的诱变性和毒性,容易致癌。所以,患有感冒、发烧、炎性疾病和慢性肝病者应少食卤肉。 9.中国人喜欢大摆宴席请客。人们习惯于在宴席上饮大量白酒,或暴饮暴食,或烟酒同时来,有些地区还有布菜的不良习俗。这些习惯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中国饮食十大优点 一、中国人每天进食的新鲜蔬菜要比美国人多得多,而美国人虽每天摄入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 二、中国人喜食粗粮,而美国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 三、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美国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人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 四、中国城乡居民都喜食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美国人对此却往往“敬而远之”。 五、中国人饭后、迎客都沏一杯热茶。喝茶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相反,美国人喜喝的咖啡,却有可能提高血脂并刺激心脏。 六、餐毕,中国人爱吃点瓜果,而美国人往往再加一份甜食。瓜果自然要比甜食更利健康。 七、中国人大部分家庭习惯于每天买新鲜食品,而美国人喜从超级市场一次性大量购回,然后每天食用冷冻食品。美国人食用的罐头食品(含种种不利健康的化学添加剂)及腌腊食品(含有多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分别为中国人的15倍和6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一: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况) 膳食指南是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理,提出的一组以食物为基础的建议性意见,以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它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以减少与膳食有关的疾病。膳食指南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定。 1989年制定的第一个《我国膳食指南》,共有八条 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 饥饱要适当甜食要少吃 油脂要适量饮酒要节制 粗细要搭配三餐要合理 《我国膳食指南》在指导、教育人民群众采用平衡膳食、增强健康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存在问题: 1、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还普遍不足; 2、部分居民膳食中谷类、薯类、蔬菜所占比例明显下降,油脂和动物性食物摄人过高; 3、能量过剩,体重超重在城市成年人群中日渐突出; 4、缺铁性贫血广泛存在;

5、佝偻病等虽在逐渐减少,但仍不可忽视; 6、与膳食结构不合理有关的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患病率日益增多。 7、食品卫生问题是普遍关注和有待改善的重要方面。 因此从1996年又进行修订,同时对“指南”进行了量化并设计了“平衡膳食宝塔”图。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于1997年4月由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发布二、均衡营养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理论基础和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倡导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也就是在现代生活中提倡均衡营养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形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概念,意思是多种粮食养生,多种蔬菜补充养分.多种动物性食物和水果使营养更齐全。 应该说,我国是在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膳食指南概念的国家。 1997年4月10日经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八条: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应用平衡膳食宝塔需注意的问题

应用平衡膳食宝塔需注意的问题 1.确定自己的食物需要宝塔建议的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适用于一般健康成人,应用时要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季节等适当调整。例如年轻人、劳动强度大的人需要能量高,应适当多吃些主食;年老、活动少的人需要能量少,可少吃些主食。表4-3-3 列出了三个能量水平各类食物的参考摄入量(g/d)。从事轻微体力劳动的成年男子如办公室职员等,可参照中等能量膳食来安排自己的进食量;从事中等强度体力劳动者如钳工、卡车司机和农田劳动者,可参照高能量膳食进行安排;不参加劳动的老年人可参照低能量膳食来安排;女性需要的能量往往比从事同等劳动的男性低。 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和比例,日常生活无须每天都样样照着“宝塔”推荐量吃。例如烧鱼比较麻烦就不一定每天都吃50g 鱼,可以改成每周吃2~3 次鱼、每次150~200g。平日爱吃鱼的多吃写鱼、愿吃鸡的多吃些鸡都无妨碍,重要的是要经常遵循宝塔各层各类事物的大体比例。 2.同类互换,调配丰富多彩的膳食应用平衡膳食宝塔应当把营养与美味结合起来,按照同类互换、多种多样的原则调配一日三餐。同类互换就是以粮食、以豆换豆、以肉换肉。例如大米可与面粉或杂粮互换;大豆可与相当量的豆制品或杂豆互换;瘦猪肉可与等量的鸡、鸭、牛、羊、兔肉互换;鱼可与虾、蟹等水产品互换;牛奶可与羊奶、酸奶等互换。多种多样就是选用品种、形态、颜色、口感多样的食物,变换烹调方法。 3.合理分配三餐食量我国多数地区居民习惯于一天吃三餐。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及间隔时间应与作息时间和劳动状况相匹配。一般早、晚餐各占30%,午餐占40%为宜,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饮食习惯及物产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才能有效地应用平衡膳食宝塔。例如牧区奶类资源丰富,可适当提高奶类摄取量;渔区可适当提高鱼及其他水产品摄取量;农村山区则可多利用山羊奶以及花生、瓜子、核桃等资源。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域、经济或物产所限无法采用同类互换时,也可以暂用豆类替代乳类、肉类,或用蛋类替代鱼、肉。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

中国人饮食习俗的特点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膻。”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膻”(《吕氏春秋·本味》)。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史书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中国八大菜系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现在普遍承认的有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和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 我国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清代的时候,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民国时分为华北、江浙、华南和西南四种流派。后来华北流派分出鲁菜,成为八大菜系之首,江浙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华南流派分为粤菜、闽菜,西南流派分为川菜和湘菜。鲁、川、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我国的“八大菜系”。经过竞争,排次发生变化,首先川菜上升到第二,苏菜退居第三。后来形成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苏、粤、闽、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