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数据中心发展解读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共包括27项主要任务。以下为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内容。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

数据中心IRF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数据中心IRF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1 概述
网络已经成为企业IT运行的基石,随着IT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基础网络架构也不断调整和演化, 以支持上层不断变化的应用要求。 在传统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安全、永续基础上,随着企业IT应用的展开,业务类型快速增长、运行 模式不断变化,给基础网络带来极大运维压力:需要不断变化结构、不断扩展。而传统的网络规划设计依 据高可靠思路,形成了冗余复杂的网状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网状网 结构化网状网的物理拓扑在保持高可靠、故障容错、提升性能上有着极好的优势,是通用设计规则。 这样一种依赖于纯物理冗余拓扑的架构,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却同时也承担了极其繁冗的工作量。 多环的二层接入、full mesh的路由互联,网络中各种链路状态变化、节点运行故障都会引起预先规划配 置状态的变迁,带来运维诊断的复杂性;而应用的扩容、迁移对网络涉及更多的改造,复杂的网络环境下 甚至可能影响无关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传统网络技术在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对运维人员提出的挑战是越来越严峻的。 随着上层应用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大规模集群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IT中,作为底层基础架构的网 络,也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时期。H3C提供的网络虚拟化技术IRF2,以极大简化网络逻辑架构、整合物理 节点、支撑上层应用快速变化为目标,实现IT网络运行的简捷化,改变了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繁冗规则。

2
2.1
基于 IRF 虚拟化的数据中心 server farm 网络设计
数据中心的应用架构与服务器网络
对于上层应用系统而言,当前主流的业务架构主要基于C/S与B/S架构,从部署上,展现为多层架构的 方式,如图2所示,常见应用两层、三层、四层的部署方式都有,依赖于服务器处理能力、业务要求和性能、 扩展性等多种因素。
图2 多层应用架构 基础网络的构建是为上层应用服务,因此,针对应用系统的不同要求,数据中心服务器区的网络架构 提供了多种适应结构,如图3展示了4种H3C提供的常用网络拓扑结构:
图3 多种数据中心server farm结构 根据H3C的数据中心架构理解和产品组合能力,可提供独立的网络、安全、优化设备组网,也可以提 供基于框式交换平台集成安全、优化的网络架构。Server farm 1&2是一种扁平化架构,多层应用服务器

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历了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AO- 、IBM、Exodus、UUNET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EC等业务。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形象地说,IDC是个高品质机房,在其建设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IDC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IDC的建设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网络建设 IDC主要是靠其有一个高性能的网络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个高性能的网络包括其- AN、WAN和与Internet接入等方面。 IDC的网络建设主要有: - IDC的- AN的建设,包括其- AN的基础结构,- AN的层次,- AN的性能。- IDC的WAN的建设,即IDC的各分支机构之间相互连接的广域网的建设等。- IDC的用户接入系统建设,即如何保证IDC的用户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把数据传到IDC的数据中心,或对存放在IDC的用户自己的设备进行维护,这需要IDC 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入方式,如拨号接入、专线接入及VPN等。 - IDC与Internet互联的建设。

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的发展及应用

大数据中心基础建设的发展及应用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蔓延下,中央不断出台逆周期调节政策,其中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备受市场关注。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不断增加。据统计2019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户平均月流量为7.82GB,是2018年的1.69倍,企业数据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不过,目前只有不到2%的企业数据被存储下来,其中只有10%被用于数据分析。这说明,我国数据存储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中心也就是IDC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处理和交互的中心,被认为是当前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 本文将重点针对大数据中心在未来市场的前景及应用作出分析。 一、大数据中心的概念 在了解大数据中心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big data),指常规的数据库技术难以完成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言之,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 而大数据中心就是完成数据的捕捉、存储、管理和分析的基础设施。它不仅仅包括计算机系统和其它与之配套的设备(例如通信和存储系统),还包含冗余的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设备、监控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 二、大数据中心的发展 数据中心(IDC)的发展历史: 数据中心历经了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处于超融合架构阶段。数据中心最初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来容纳计算机系统、存储系统、电力设备等相关组件。20世纪90年代初,“数据中心”一词开始流行,主要是指将服务器单独放在一个房间,并将设备进行布线和链接。2000年前后,互联网爆发式增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XX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和开拓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课题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平台,并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公司。 发展思路为面向市场的科技企业。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与环境,加快科技企业发展。 XX科技公司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开创XX科技公司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2012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15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数据中心运营的一系列问题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2-11-22 1.多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才足够大? 第一个问题通常的最难回答的或者最简单的问题。对于分析师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当你投资数千万美元建设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时候,这个答案就不行了。这个问题的困难部分不是搞清楚你现在的需求有多大,而是要搞清楚你在15年中的需求是什么。 2.我确实需要多少可用性? 数据中心通常是由层次水平确定的。层次水平实际上确定了这个环境的可用性(正常运行时间)的目标。虽然经常引用TIA 942行业标准,但是,许多公司在设计的早期阶段都使用正常运行时间学会(UPTIME INSTITUTE)的4层可用性指南作为一个良好的拇指定律。确定这个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的60%的资本预算都是由你确定层次的决策确定的。 3.我需要多少能源?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根据旨在支持当时典型的IT设备的最大容量的静态能源需求建设的。这种模式现在不在起作用了,数据中心的设计需要考虑能源的伸缩性,以支持未来安装高密度的机架环境。 4.绿色技术如何? 在设计数据中心的时候,有没有我需要了解的市场上的绿色技术或者将出现的绿色技术?从设计的角度看,在数据中心中使用句柄头和冷却工作量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5.这个数据中心要使用多长时间? 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的实际的生命周期是什么?传统数据中心一般使用寿命是15至20年。但是,由于目前的技术和计算需求的迅速变化,这个时间段是现实的吗?有没有一些方法把新的数据中心寿命延长到20年以上? 6.所有的应用程序都以同样的水平创建吗?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设计中,我们要支持例外的情况:高可用性、高性能和伸缩性。但是,你的应用程序都需要这些水平的支持吗?我能根据我的应用程序的要求建立一个环境以支持不同的服务和技术水平吗? 7.当前最新的设计趋势是什么?

数据中心虚拟化及其网络实现

数据中心虚拟化及其网络实现 1概述 早期,金融企业IT基础架构的运营和建设主要是以保障业务的持续运转为核心任务。IT主管更关心基础架构的建设成本控制、安全性、风险管理以及后台管理等相关问题。随着业务不断变化和转型,金融企业发展的动力逐渐转变为通过产品的创新和服务的转型增进业务成长。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通过不断提升业务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种发展要求,成为了IT基础架构改革和升级的动力。为了积极响应市场的需求以及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虚拟化技术正在日益受到金融行业IT主管们的重视,数据中心虚拟化成为金融行业信息化需求的一个关注点,建设虚拟化数据中心成为当前重要的探索领域。 2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解析 虚拟化技术源于大型机虚拟分区技术,是IBM发明的一种操作系统虚拟机技术。其技术将计算资源以一定颗粒进行单元划分,允许在一台主机上运行多个操作系统,以便让用户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昂贵的大型机资源。后来这种技术在其它的高端服务器系统中被逐步实现,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虚拟化技术已经在X86架构的低端服务器上得到广泛应用。 当前在X86架构服务器上应用的主流虚拟化技术来自VMWare、微软、XEN等,虚拟化的基本方式是在服务器上运行一个Hypervisor,在虚拟服务器和底层硬件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Hypervisor可以捕获CPU指令,为指令访问硬件控制器和外设充当中介。因此,这种完全虚拟化技术几乎能让任何一款操作系统不用改动就能安装到虚拟服务器上,且它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运行在虚拟化的环境下,如图1所示。 由于Hypervisor的运行会带来开销,CPU厂家在硬件指令上也开始支持虚拟化计算,使得服务器虚拟化计算的效率大大提升。 图1 虚拟化计算环境 虚拟机(VM: Virtual Machine)是通过软件实现的物理机,运行在虚拟化软件Hypervisor上。它拥有自己的一组虚拟硬件资源(如内存、CPU、网卡和硬盘等),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就加载在这些虚拟资源上。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综述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综述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八大新趋势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系列包括开放式标准和DCIM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在内的新趋势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数据中心突破了密度和功率的限制。 在未来,大多数数据中心将能够减少至少30%的物理空间;而这也是直到2020年新兴的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之一。 密度的增加、虚拟化的部署、迁移到托管设施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都在影响着数据中心内部的所有操作和运营。 数据中心管理者们必须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并且考虑更高的密度及其对于电力消费、冷却资源和数据中心物理空间的影响,以及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安全的影响。 数据中心管理者们应该制定出更好的基础设施计划,了解物联网(IoT)将带来的潜在影响,并为物联网的广泛采用做好充分准备。 即使伴随着所有这些变化,数据中心的相关基础设施仍将继续存在许多年。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想法,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或将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八大新趋势。 1、下一代数据中心设计 今天的数据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使用每机架千瓦(kW)或每平方英尺千瓦的概念。例如,几年前,数据中心往往被设计为每台机架4~5千瓦;而到现在,通常则可以高达每台机架8~12千瓦,甚至更高。 我们在每平方英尺的物理空间,拥有了更高的计算能力。 诸如超融合基础设施、微服务和容器等新兴技术,使得每台机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反过来,则需要新的配置和设计。 新的温度和湿度指导,已开始帮助人们重新考虑数据中心的设计。因此,数据中心可以被设计成拥有不同的限制。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的设计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 1 / 16

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

大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的设计v0

数据中心运行可视化平台 技术方案 北京优锘科技有限公司 2015-08-13

目录 第1章项目背景 (3) 第2章建设内容 (4) 2.1地理位置可视化 (4) 2.2数据中心可视化 (4) 2.3IT架构可视化 (5) 第3章建设目标 (5) 第4章解决方案 (6) 4.1 地理位置可视化 (6) 4.1.1 位置分布可视化 (6) 4.1.2 分级浏览可视化 (7) 4.1.3 场景浏览可视化 (7) 4.1.4 网点配置可视化 (7) 4.2 数据中心可视化 (8) 4.2.1 环境可视化 (8) 4.2.2 资产可视化 (9) 4.2.3 配线可视化 (10) 4.2.4 容量可视化 (11) 4.2.5 监控可视化 (11) 4.2.6 演示可视化 (12) 4.3 IT架构可视化 (13) 4.3.1 业务交易可视化 (13) 4.3.2 应用关系可视化 (13) 4.3.3 系统架构可视化 (14) 4.3.4 应用组件可视化 (14) 4.3.5 基础设施可视化 (15) 4.3.6 监控数据可视化 (15) 4.4 第三方系统集成 (16)

第1章项目背景 随着业务的飞速发展,IT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为保障IT 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各类管理对象已完成了监控系统的基础建设,关注各类管理对象的数据采集、异常报警,并取得了良好的监控效果。在建设过程中,比较缺乏从统一可视化的角度,整合监控数据,构建整合的可视化操作平台。目前监控系统的操作方式和使用界面在易用性、友好性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监控平台对日常工作的支撑作用。存在如下问题: ●监控展示缺乏从业务到IT的端到端全景视图,各个技术团队只能看到管理 范围内的监控对象和内容,缺乏对关联业务和所依赖基础设施的关联分析和可视化管理能力,对系统整体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应用系统监控缺乏全景视角,各个系统采用独立监控的方式,无法从应用 端到端管理的角度,实现跨系统的监控分析和可视化管理,在出现应用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无法快速定位到发生故障的根源应用系统,同时,在一个应用系统监控报警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关联应用系统。 ●应用层监控与系统层监控整合程度较低,当应用系统出现故障时,无法快 速定位是应用本身问题,还是所支撑的IT组件问题。同时,在系统层面出现故障时,无法直观评估其所影响的应用系统范围。 ●系统层监控与物理层监控脱节,当系统层出现故障时,无法定位其所依赖 的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同时,当物理设备出现故障时,无法判断其所影响的系统平台范围。 因此,在统一可视化监控平台的建设过程中,会着力从“平台整合,组织结合,用户友好”的角度出发,借鉴先进数据中心可视化监

基于虚拟化的数据中心扩容建设_概括汇报材料

基于虚拟化的数据中心扩容建设 概述 目前***市信息办所有的应用系统设备均放至在***市数据中心机房内,中心数据机房整体建设完善,各业务系统有对应的管理机制,为进一步整合公共资源,提升***市公务信息化建设,需进行现有数据中心的扩容和升级,在原有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增加高性能服务器、大容量存储,并且需要通过升级扩容,形成机房综合管理系统,从而进一步提升***市信息办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 新一代的信息办数据中心,应该设计成集中化、虚拟化和自动化管理的架构,不仅有利于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而且能够大大降低运营的成本,简化日常运营维护管理。本次***市信息办数据中心建设项目的设计目标是构造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运行高效、使用灵活、维护方便、易于扩展、投资省、高安全可靠的服务器及存储系统。 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在系统设计原则及选型配置时应以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为基础,并具有良好的扩充能力,从实际应用和目前服务器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服务器的选购应参考以下原则: 1.高效稳定、安全可靠 信息化建设必须秉承稳定为基础,兼顾高效率;故在设备选型及方案设计的初期,我们选择了先进的高端机架式服务器,同时应用业内最为先进的集群概念,通过采用虚拟化技术,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为上层应用系统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基础平台支撑;进而实现信息化系统高效稳定的运行。 2.高可用 服务器涉及用户的关键应用和数据,因此高可用性的概念十分重要,“可用性”仍然是服务器的根本。 一般来讲,单台服务器的可用性通常需要考虑到关键部件的冗余。所以,提高可用性的一个普遍做法是部件的冗余配置,部件冗余对于高端服务器十分重要已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除了部件的冗余之外,还应该考虑采用HA和集群技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研究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研究 一、背景 2013年以后,国家逐步出台政策,引导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热点地区周边转移。2020年,数据中心和5G一起被列入新基建,意味着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协同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数网协同将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下一站。 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心发展指引(2019)》,到2018年底,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在用机架数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全国占比约为40%。在上架率方面,国内数据中心总体平均上架率为50%左右。东部沿海省市的上架率基本达到60%以上,而西部各省的上架率仅在30%左右,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有一半的数据中心为直接接入骨干网,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接入城域网。从机架分布和上架率情况来看,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数网协同还无法支撑全国数据中心的布局优化,亟待破局。 二、数据中心网络 2.1 数据中心内部网络

不同类型的应用对数据中心网络有着不同的要求。前端网络通常采用TCP协议,IP/以太网络技术成为前端网络主流技术,成本低、扩展性好;存储网络一直在追求大带宽高吞吐以充分发挥存储盘和CPU的效率,上世纪90年代末采用同时期比Ethernet速率更高的FC技术。进入20世纪,随着更高速率的SSD的规模应用,特别是近来高速低时延的NVMe技术的出现,存储需要更高速更高效的网络;计算网络主要采用InfiniBand专网,典型代表为HPC等高性能业务,低时延是其极致追求。但随着RoCE技术的深入发展,Ethernet在计算网络中的应用也逐渐普遍。 鉴于以太网是生态最完整、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技术路线,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总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前端网络、存储网络和计算网络3张网络的技术归一到以太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开展的研究项目“数据中心三网合一”。如图2所示,利用三网合一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TCO,并显著降低组网和运维工作的复杂性。 2.2. DCI 云计算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云服务商的自身业务,还是客户的应用需求,均需要高效、可靠的专用网络进行支撑。DCI增强云服务商内部的数据中心间互联,数网协同通过专用网络连接云或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介绍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概述 1.1项目背景 1.2项目意义 2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太原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二)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四)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 (五)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 (六)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七)为监督部门提供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 (八)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3需求分析 3.1用户需求 从与数据中心交互的组织机构、人员方面进行说明。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2613843.html,/n11293472/n11293832/n12843926/n13917072/15121870.html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电监会、能源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各电力监管派出机构,有关企业和协会: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满足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数据中心,特别是大型数据中心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数据中心的建设和布局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节约资源和保障安全为着力点,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选址、长远规划、按需设计、按标建设,逐渐形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数据中心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需求导向原则:以应用为牵引,从市场需求出发,合理规划建设数据中心。 (二)资源环境优先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条件,引导大型数据中心优先在能源相对富集、气候条件良好、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建设,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三)区域统筹协调原则:统筹考虑建设规模和应用定位,结合不同区域优势,分工协调、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型数据中心。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

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林业发

数据中心建设总体要求

数据中心建设总体要求 中信北京国安电气责任有限公司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一、建设环境要求 数据中心大楼或具有数据中心功能要求的办公大楼建设位置、周边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力供给应稳定可靠,交通通信应便捷,自然环境应清洁; 2、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3、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 4、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5、避开强电磁场干扰; 6、距离停车场不小于10m; 7、距离铁路或高速公路的距离不小于100m; 8、距离飞机场不小于1600m; 9、距离化学工厂中的危险区域、垃圾填埋场不小于400m; 10、距离军火库不小于1600m; 11、距离核电站的危险区域不小于1600m; 12、有可能发生洪水的地区不应设置机房; 13、地震断层附近或有滑坡危险区域不应设置机房。 当无法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必要时更换建设地点。

二、数据中心对建筑与结构的要求 1、抗震设防分类不应低于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2、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3、屋面的防水等级Ⅰ; 4、拟确定数据中心建设的区域,可不进行物理分割; 5、根据数据中心的特殊性,考虑到今后机房的扩容和调整,数据中心机房层承载不小于1000公斤/平方米,UPS电池间如设置在楼上,承载要求不小于1600公斤/平方米; 6、拟确定机房建设的区域,地面应做找平处理,地面和顶面应做防水和保温处理; 7、拟确定机房建设的区域,应满足设备进出的要求(走廊、货梯、门的尺寸不小于1500*2100); 8、拟确定机房建设的区域可做无窗设计; 9、拟确定机房建设区域的核心筒(电梯厅)平面高于本层平面400mm以上,以保证抗静电活动地板铺设后无高差; 10、大楼层高,应保证梁下高度不低于米; 11、建筑物要有空调和新风机室外机安装位置,楼顶应为平顶设计;

数据中心在全国布局及建设情况

数据中心在全国分布及建设情况 一、国内数据中心都建在哪里 1.“北上广”及周边地区机架规模仍领跑全国 受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发展以及在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VR/AR等场景应用的推动,我国数据中心数量和规模呈现平稳增长。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数265.8万架,同比增长28.7%。在建数据中心规模约185万架,与2018年相比增加约43万架。 截至2019年底,北京、上海、广东三个数据中心聚集区的在用机架数的全国占比为31.3%,与国内其他任意三个省(区、市)相比,北上广还是在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分布上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此外,若将河北、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海南等北上广周边地区加上,这一比重会提升至60%以上。 图1 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分布(仅“北上广”)

图2 2018-2019年中国分区域数据中心机架数 2.总体布局日趋合理,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一线周边城市转移 自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四部门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发布《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2018)》以来,加之北京、上海等地围绕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数据中心数量及规模等发布了相关文件,我国数据中心布局渐趋合理。与2018年相比,2019年北京、上海、广东3个省(市)在用机架数在全国占比下降了4.2%。但在数据流量呈现指数级增长、移动互联网、工业计算、超高清视频、VR/AR等应用铺开的背景下,一线城市仍然存在较高的数据中心建设需求。在此背景下,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百度等科技巨头对数据中心的布局渐向河北、内蒙古、江苏、浙江、福建等一线周边城市扩散,这些地区数据中心建设等级通常较高,依托自身网络基础,大部分直连或经一次跳转到一线城市节点,在规模和能力上具备承接一线城市外溢需求的条件。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背景及做法: 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 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 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内容及特点: 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部分,分为20 个专题。其中第八专题是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纲要,研究重点分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领域、优先主题。 医药卫生领域重点: 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发展思路: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4 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重大专项: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优先主题: 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数据中心IRF2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数据中心IRF2虚拟化网络架构与应用 文/刘新民 网络已经成为企业IT运行的基石,随着IT业务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基础网络架构也不断调整和演化,以支持上层不断变化的应用要求。 在传统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安全、永续基础上,随着企业IT应用的展开,业务类型快速增长,运行模式不断变化,基础网络需要不断变化结构、不断扩展以适应这些变化,这给运维带来极大压力。传统的网络规划设计依据高可靠思路,形成了冗余复杂的网状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数据中心IT基础架构网状网 结构化网状网的物理拓扑在保持高可靠、故障容错、提升性能上有着极好的优势,是通用设计规则。这样一种依赖于纯物理冗余拓扑的架构,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却同时也承担了极其繁冗的工作量。 多环的二层接入、Full Mesh的路由互联,网络中各种链路状态变化、节点运行故障都会引起预先规划配置状态的变迁,带来运维诊断的复杂性;而应用的扩容、迁移对网络涉及更多的改造,复杂的网络环境下甚至可能影响无关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传统网络技术在支撑业务发展的同时,对运维人员提出的挑战是越来越严峻的。 随着上层应用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大规模集群技术广泛应用到企业IT中,作为底层基础架构的网络,也进入新一轮技术革新时期。H3C IRF2以极大简化网络逻辑架构、整合物理节点、支撑上层应用快速变化为目标,实现IT网络运行的简捷化,改变了传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的繁冗规则。 1. 数据中心的应用架构与服务器网络 对于上层应用系统而言,当前主流的业务架构主要基于C/S与B/S架构,从部署上,展现为多层架构的方式,如图2所示,常见应用两层、三层、四层的部署方式都有,依赖于服务器处理能力、业务要求和性能、

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整体方案二XX四年六月

第一章概述 1.1 项目概述 为适应XX集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现对XX中心数据机房进行统筹规划。 本工程在XX中心七楼核心机房内部建设1个新的机房。作为XX集团的核心数据机房、综合软件控制平台,为信息系统运行提供必要的软件环境和信息支持。数据机房建设包含机房装饰系统、供配电系统、空调及新风系统、机房消防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及KVM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数据机房是整个集团数据与资讯系统的存储存放地,对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参数以及供电质量、防雷接地、环境监控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要求和电子计算机机房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建设,建设一整套完善的机房环境,包括电力供应、温湿度环境、通信线路以及照明、消防等,为XX集团系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数据集中和信息交换平台,进一步提高办公效率,提升XX集团整体形象。 1.2 设计依据 本项目系统实施所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符合国际、国家和省有关条例及规范: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_T 2887-201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YD/T 926.1-200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2-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B-T367-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