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经方中医刘卫红08.01 06:50阅读481原创2016-07-30 黄煌经方医学论坛【黄煌经方方证药证】《经方一百首》之四逆散作者:黄煌

编排:胡廷峰********************************************四逆散【组成用法】柴胡6~10g、芍药6~30g、炒枳实6~10g、甘草(炙)6~10g。水煎,分三次温服。【方证】1.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及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现代应用】1以痉挛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异型增生、顽固性腹痛、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痢疾、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胰腺炎、泌尿系结石、痛经等伴有手足冷、脉弦者。2以胃—肠动力低下、腹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饮食积滞性腹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3以精神紧张或遇紧张则加重的疾病。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心因性阳痿、神经官能症、冠心病,梅核气,情绪性腹泻、女性急迫性尿失禁、遗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4以分泌物、代谢物排出不畅为特点的疾病。如鼻窦炎、急性乳腺炎、

输卵管不通、阑尾周围脓肿、肝郁气滞的便秘或下利不爽等。5其他方面,如月经不调、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腰腿痛(注意!)、神经性头痛(注意!)、三叉神经痛(注意!)、癫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肝炎、过敏性鼻炎(注意!)、皮炎、小儿高热肢厥、流行性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期等均有用四逆散的报道。【经验参考】本方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难以尽述,几乎各系统的疾病,均有使用的可能。据载,日本汉医和田家治杂病100人,有50~60人用此方加减,足见应用之广。在此,编者介绍几则个人的临床治验以供读者参考。1曾治一周姓患者,新婚数日来诊,诉阳痿不举。观其面色无华,形体羸瘦,若按一般辨证,当属虚证,可能会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当时为观察四逆散之功效,投原方而未作加减,不料却有非常之效。2治张某,八旬高龄,突发小便失禁半月,多方诊治不效,欲行手术探查,患者及家属不从,转我院,邀余诊治,观其虽年事颇高,但无虚羸之象,非肺肾气虚之证,乃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所致,用四逆散加乌药,数剂而愈。3治潘某,胃胀多年,餐后脘胀,每于下雨前数日尤胀甚,戏称自己可以作天气预报,中西药调治不效。询其脘胀连及两胁,拟四逆散合平胃散,数剂而安。4田某,胃脘隐痛嘈杂多年,胃镜示重度糜烂性胃炎,吾曾屡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效不甚理想,后思其人平素多愁善感,思绪不定,有柴胡证的表达,于是投四逆散合平胃散,

疗效甚佳(本案用八味解郁汤也佳!)。然此人并无四逆,冬令不甚畏寒。5王某,脘腹疼痛3天,急查B超及血尿淀粉酶诊为急性胰腺炎,见其脘腹胀痛难忍,连及两胁,以左侧为甚,伴恶心、干呕、呕出大量清涎、脉弦细、舌苔薄白,脉证均无热象,不宜用大柴胡汤或清胰汤等方。若收之住院恐他人用寒凉剂与病不利。因与患者关系至密,冒险投以四逆散合半夏干姜散,未予其他处理。次日矢气甚多,脘腹疼痛大减,连服六剂,诸症消失,以调理脾胃善后。(1胃脘胀痛难忍,连及两胁,脉弦细:四逆散证。2恶心,干呕,呕出大量清稀胃液:半夏证、干姜证。)从以上治验可以看出,四逆散证的产生与气郁、气滞有相当大的关系。李克绍先生医案:某女,50岁,1974年5月27日就诊。两腿疼痛,酸软无力,渐至不能行走已月余。患者于十一个月前,因恼怒出现脘腹串痛,叫轻时重,并觉两腿烦乱不适(焦虑状态)。经针刺、服西药2天,腹痛止但两膝关节阵痛,右侧较重并有凉感,两小腿烦乱不适,有时肌肉跳动,腿痛有时感到牵引两侧腰部;手足觉凉,背微恶风。近几天腿痛烦乱加重,竟至转侧困难,难以入睡,经常彻夜坐着,饮食锐减,面色萎黄。舌质略红、舌苔薄白,脉左寸弦、关弦滑、尺弱,右脉弦细。治宜疏肝解郁,宣散气血。方用四逆散加味:柴胡9g,白芍6g,炒枳实9g,甘草9g;怀牛膝9。水煎服,1剂。复诊:昨晚服头煎后,当夜两腿烦乱的感觉消失,肌跳、

疼痛均止,余症亦明显减轻,精神、食欲亦有好转。继服上方3剂调理而愈(《伤寒解惑论》1978,126)。范中林老中医用本方加桔梗、茯苓治疗女性小便不畅十余年,重则尿黄窘迫,欲解不能。尿道灼痛,淋漓不尽,每昼夜小便数十次,量极少,有时仅数滴、涩痛,腰及小腹亦感觉疼痛(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50)。此证不仅仅是湿热,更与气滞有关(本案用四逆散+猪苓汤也佳!)。本方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原文明点“四逆”,说明临床确有四肢逆冷的情况。对此,一定要和四逆汤证作严格的鉴别。汪其浩治陈某,男,35岁。开始发冷发热,头疼身痛,自以为感冒风寒,自服草药后,症状稍减,继则腹痛肢厥,嗜卧懒言,症状逐渐增剧,邀余诊治。诊脉微细欲绝,重按有点细数。但欲寐,四肢厥冷至膝,大便溏而色青,小便短赤,面赤;《脐腹疼痛,阵发发作,痛剧时满床打滚,痛停时闭目僵卧,呼之不应,如欲寐之状,每小时发作五六次,不欲衣被,不饮汤水。思考:四逆汤人阳气衰竭,对疾病的反应性大大降低,绝对不会有此表现,此正是四逆散证的表达》。前医认为少阴寒证,投真武汤加川椒,服后无变化。余沉思良久,不敢下药,又重按病人脐部,见其面有痛苦状(四逆散证的表达),问之不答。综合以上脉证,诊为热邪内陷,热厥腹痛。拟四逆散倍芍加葱:柴胡9g,白芍18g,枳实9g,甘草4.5g,鲜葱头

3枚。水煎服。复诊:上方服后腹痛减轻,脉起肢温,面赤消,便溏止,小便通。病人自述脐部仍胀痛,似有一物堵塞,脉细、重按有力,改用大柴胡汤,服后大便通,胀痛如失。《伤寒论方医案选编》1981,260)。就四逆程度而论,本方证虽四肢厥冷,但不过肘膝,四逆汤证肢冷过肘膝,且伴精神欲寐,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等。本方在具体运用时,不必完全拘泥于四逆,胸胁苦满等,但凡患者属柴胡体质,或病证与柴胡带有关者即可灵活选用。四逆散药仅四味,但组合严谨,其中包含的方根有:柴胡、甘草;枳实、芍药;芍药、甘草;柴胡、枳实、芍药。柴胡、甘草乃小柴胡汤之雏形,小柴胡汤诸药均可减,唯柴胡、甘草始终不减,由此可知。《普济本事方》载柴胡散:柴胡四两、炙甘草一两。功能润心肺,止咳嗽,除壅热,解暑毒,推陈致新。治伤寒时疫,中暍伏暑,邪入经络,肌热体疲。《金匮要略》载枳实芍药散,专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芍药甘草汤,功专解痉、缓急、止痛。柴胡、枳实、芍药,是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汉方家和田东郭与浅田宗伯都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此方药仅四味,却寓数方之功。其效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其胸胁苦满之状亦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其证之虚不及小柴胡,之实不及大柴胡。小柴胡因其虚弱,故人参、大枣、甘草并用;大柴胡因其实,故用大黄;四逆散介于其间,只用甘草而不用人参,亦不用大黄。总之,四逆

散药性中正平和,寒热之性不明显,功用侧重于疏泄缓急,治邪气郁闭于内,气机失于条达,其肢冷似厥,却并非寒厥,亦非热厥,若强名之可称为气厥或郁厥。正如《医宗金鉴》曰:“今但四逆而尤诸寒热证,是既无可温之寒,又无可下之热,唯宜疏畅其阳,故用四逆散主之”。临床运用此方,不必拘泥于病证之寒热,关键是对柴胡体质及柴胡证的把握。四逆散似乎并没有明确的主证,更多的是或然证,其中腹痛是最关键的指征。这种腹痛部位多偏胸胁或两少腹部,疼痛为胀痛,或挛痛。姚廷周所著的《新伤寒论校注》(即桂林古本《伤寒论》)中的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即本方之汤剂)的条文可以作为参考。“少阴病,气上逆,令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风病,头痛,多汗,恶风,腋下痛,不可转侧,脉浮弦而数,此风邪干肝也,小柴胡汤主之;若流于腑,则口苦呕逆,腹胀,善太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第535条)。在临床运用时针对腹痛为主的病证可重用芍药30~60克。但临床不可执着于疼痛—证,很多病证并无疼痛,用本方亦可取效,如阳痿。至于四逆—证,这类病人多半是体质使然,临床常见一部分人,平时并无甚病,但一到秋冬天凉,人未觉冷,而两手已先冰凉,这即是典型的柴胡体质。柴胡体质的人患病时易出现柴胡证,就临床所见,过于紧张和疼痛都可以出现四肢凉、手心汗多的表现。临床也可见部分患者并无四逆

表现,而用此方获效者,尤其对于一些常规治疗尚无明显疗效的疾病,选用四逆散有时可收到意外惊喜。和田东郭翁用本方治一人患鼻渊(蓄脓症)已三年,诸医诊为肺虚,百治无效。其人两鼻流浊涕极多,与四逆散加吴茱萸、牡蛎,三剂鼻水止(《蕉窗杂活》)。这则治验极其简单,既没有四逆证,也没有相关的腹证描述,留给人遐想的空间实在太多。鼻渊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鼻窦炎,以上颌窦蓄脓症为多见,枳实和芍药再加桔梗即是《金匮要略》中的“排脓散”。换句话说,含有枳实芍药的四逆散对鼻渊应当有一定的排脓作用,这可能是本方取效机制之一。本方多合方使用:1伴胸闷、咽如物梗者,合半夏厚朴汤;2伴心中烦热不安、失眠、善怒者,加黄芩、山栀、连翘;3伴纳差、嗳气、餐后腹胀者,合平胃散;4对顽固性、痉挛性咳嗽而舌润苔白者,加干姜、五味子;5针对肝胆及泌尿系结石,加海金砂、金钱草;6前列腺炎,合四妙散(注意!);7阑尾炎,加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等(消肿+ 消炎);8阳痿,加蜈蚣;9遗精,本方也多有加味。

当归芍药散

85、当归芍药散 组成用法] 当归10~20g、芍药10~30g、川芎6~15g、茯苓10~30g、泽泻10~30g、白术10~30g。上6 味,共研细末为散,每服6g,酒和,日三次。或以水煎煮,日服三次。 [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口唇易干裂,甚则

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 [ 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 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 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 例,好转ll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 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 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 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 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

四逆散医案100则(41-50)

四逆散医案100则(41-50)

四逆散医案100则(41~50) 41:抑郁不乐 这个剃头师父,他有七十岁左右。 那天他儿子过来看病舒服多了,今日他过来,他来复诊,拿到单话,先生,你的药涯吃了觉得好自在,好开心。 涯笑笑话,药可以自在开心一时,你啊记住这八个字,可以自在开心一生人。 他问,拿八个字? 涯话,无求自在,淡然开心。 一个人能够外求少了,能够将世事看淡点,自动开心喜悦。学生一看那方,怎么这么简单,就可以治这种压抑郁闷失眠? 原来是四逆散加丹参、菖蒲、郁金、香附。 丹参2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香附10克。 涯话,你知郁金、香附这两味药有多厉害吗? 它可以话是专门疏通肝胆的能手,现代医学药物学研究,发觉到这两味药能集中于肝胆,使那肝胆排泄功能变好。 你看那人一生气恼气,是不是胸闷闷,肋胀胀,肚满满。所以我们的郁金、香附一去,就疏通胸肋,消除闷胀。 他觉得好神奇,吃着药后,头脑轻松,胸轻松,胃轻松。那人一旦有压力,觉得四肢百脉啊,都好像逆乱一样,一旦

释放掉压力,全身百节啊都像放松释放那样。 所以四逆散它能将四面八方压到身体上的压力啊疏散出去,你如果你能灵活加些理气的药,它就能治疗压郁,加些活血的药,它就可以治疗忧愁、跌打、胸肋痛闷,这些都是加减一两味药,就可以取得的效果。 所以涯同他话,你要少忧虑,愁肠百结,肝郁气结,愁虑的人啊,今下社会十分多。 所以你能够解决愁虑引起的百病啊,你可以在农村医病医开局面来。 包括你看涯医这些风湿,郁闷,胃痛,肩颈痛,肚子疼,鼻炎,头痛,肩甲劳伤等等啊,但凡见到他愁虑压郁加重,两眉皱紧紧的,四逆散主之,加无事常生闷气的,四逆散主之。所以连药房的人都好吃惊,为什么曾医生开出的汤方,寥寥几味,患者却有这么好的口碑。 涯话,这都是把握到病机,和病因后,总结出来的东西。好,到里趟。 学修心得:开心一辈子:无求自在,淡然开心。 压抑失眠用四逆散加丹参、菖蒲、郁金、香附。 郁金香附集中于肝胆,使肝胆排泄功能变好,是专门疏通肝胆的能手。 人一旦有压力,四肢百脉逆乱,一旦释放压力,就变得轻松。所以四逆散能释放四面八方压到身体的压力。

四逆散临床应用进展 - 医学期刊频道--首席医学网

四逆散临床应用进展 王向阳 [摘要] 四逆散,原出枟伤寒论枠,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仲景用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等证。方中柴胡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镇痛、解热等作用,还能抑制胃液分泌、抗炎、保肝利胆等作用;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还有抗炎、镇静等作用;芍药有抗炎、抗菌、镇痛、解痉等作用;甘草有解痉、抗溃疡等作用。诸药合用,能疏肝理脾。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其应用范围仍在逐渐扩大。 [关键词] 四逆散;中医药治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289畅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81-2476(2008)03-0220-03 四逆散,原出枟伤寒论枠,为张仲景所创的一首名方。原方由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所组成。主治少阴病之四逆证。方中柴胡苦平,微寒,疏达肝气,升脾胃之清阳;枳实辛苦酸,微寒,泻热行气,降脾胃之浊阴;白芍苦酸,凉,益阴血,敛肝阴,缓中调胃;甘草甘平,益太阴之气,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两者一升一降,可升清降浊,解郁开结,疏达阳气;柴胡甘草同用,和中疏郁;枳实配芍药,一气一血,调其血气;芍药与甘草相伍,和血利阴,缓急舒挛,调和肝脾。四药辛、苦、酸、甘、寒,共呈疏肝理脾,升清降浊,缓急止痛之功效。四逆散选药精当,配伍独特,疗效突出,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疏肝诸方,如枟景岳全书枠之柴胡疏肝散、局方逍遥散等皆是从本方发展变化而来,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系列亦均由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综合加味而成。本方被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笔者现将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之为“乳癖”,其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乳房肿痛,月经期加重。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为其主要病因,与肝、胃、冲、任四经密切相关。肝失疏泄,气机阻滞;肝病及脾,脾运失健,聚湿成痰,痰阻气机,停于胸胁;肝郁、气滞、痰凝,结于乳络而成“癖”。巫嘉琴[1]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为主方治疗乳腺增生症88例,取得满意效果。肿块稍硬加丹参、牡丹皮;肿块有热感者加金银花、连翘;兼气血虚加党参、黄芪等;经前痛加益母草;胀痛明显加青皮、香附等。15天为1个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7畅72%。其中肿块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 作者单位:246300安徽安庆,安庆市潜山县水吼中心卫生院横中分院53例;肿块最大直径缩小50%以上,乳痛消失24例;肿块缩小不足50%,乳痛减轻或肿块缩小50%以上,乳痛不减轻9例;肿块不缩小或肿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2例。张彩蓬[2]报道用四逆散加减治疗乳腺增生35例,取得满意疗效。林振文[3]用四逆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实各9g,甘草3g。痰湿阻滞加法半夏、浙贝母、夏枯草;气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黄芪;疼痛加秦艽;气滞加青皮、陈皮;纳差加谷芽、麦芽;热郁肝经加牡丹皮、栀子;血瘀加赤芍、皂角刺;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乳癌术后加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每日1剂水煎服,6天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结果显效(症状及肿块消失)268例,有效49例,无效33例。2 小儿腹痛 詹雪梅等[4]治小儿腹痛58例,男25例,女33例,年龄3~12岁,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5~10岁多见。腹部B超检查无阳性发现,血常规和肝功能正常。大便常规及集卵未检到虫卵。31例曾给予驱蛔,亦无蛔虫排出。临床表现不规则腹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经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予以四逆散加味:柴胡5~10g,白芍10~20g,川朴6~10g,炒枳壳5~10g,制香附6~10g,炒延胡索6~10g,党参10~15g,甘草5g,蒲公英20~30g。如口苦呕恶酌加川连、吴茱萸、佛手片、郁金;便秘腹胀大便干结者,酌加莱菔子、制大黄;伤食生冷,胃寒作病可加高良姜、桂枝;胃肠积热加黄芩、姜半夏。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冷饮,避免劳累、情志刺激。3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可见胸闷、胸痛、心悸、善太息、失眠、体倦乏力等症状,且诸症随情志变化而波动,多属于中医“郁证”、“胸痹”等范畴。五志过激伤及肝木,肝气郁滞,可致心气匮乏,帅血无力而发为本病。可见,肝气郁滞为其基本病机。杨洪军

从胡希恕医学思想浅析阳痿_遗精_早泄

中医临床研究2015年第7卷第12期-3- 从胡希恕医学思想浅析阳痿、遗精、早泄Study of Hu Xishu’s Medical Thoughts on Impotence,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任伟明1 谭映辉1 刘文琛1 张 熙2※ 贺菊乔3 谢明霞4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410007; 4.湖南中医药大学科技处,湖南 长沙,410208) 中图分类号:R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2-0003-02证型:AGB 【摘 要】阳痿、遗精、早泄是临床上男科常见疾病,胡希恕善用经方治疗。笔者根据伤寒原文结合先生医案及自身临床经验分析,先生辨遗精、早泄多由下焦虚寒、虚阳上亢所致,故临症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治疗;而阳痿则主因阳气虚于下,气虚郁结血水停滞,阳气不达所致,故常以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治之,疗效显著。 【关键词】胡希恕;阳痿;早泄;遗精 【Abstract】Hu Xishu is experienced with classical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for treating Impotence,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that are common in andrology. And the writer analyzed Hu’s clinical thoughts based on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Hu’s case records and the writer’s own clinical experiences. For emission and prospermia, Professor Hu differentiated the syndromes as lower-jiao deficiency cold and hyperactivity of deficient yang, and medicated Guizhi Jia Longgu Muli Decoction added with prepared aconite root and cynanchum atratum for treatment; while impotence was differentiated as lower-jiao deficiency of yang, deficiency and stagnation of qi, retention of blood and water leading to yang-qi no reaching and medicated Sini Powder combined with Danggui Shaoyao Powder, with significant effects. 【Keywords】Hu Xishu;Impotence;Emission;Prospermia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2.002 遗精、阳痿、早泄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疾病,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夫妻感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值翻阅伤寒名家胡希恕医案时,发现先生对此类疾患有独到之处,并特别提出了“性功障碍邪所为,但补肾虚必遭殃”[1]的治疗理法。现将先生之法结合笔者之临症经验细述于下,以飨同道。 1 遗精、早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熟附子、白薇 现代医学定义婚后有规律的性生活或未婚而发生一周数次甚则一夜数次的失精为遗精,并认为男性在性交时失去控制射精的能力,在刚进行交合或交合之前射精称之为早泄。古人虽无遗精、早泄之说,然胡老认为此暗合《金匮要略》中所述之“失精家”。原文讲述到“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临床中不难发现,遗精早泄的患者确实常伴有阴囊潮湿、头晕目眩、耳鸣、大便稀溏,且多为瘦弱虚损之人。所以疗此类疾患先生常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基础。 《医宗金鉴》提出“失精家,为肾阳不固精者也。少腹弦急,虚而寒也。阴头寒,阳气衰也。”[2],对于此处肾阳虚衰下焦虚寒为其发病基础,历代医家皆无异议。除此之外,胡老详述其发病过程为“下焦虚寒,致虚阳上亢,上热下寒,虚阳上逆于脑,扰动心神,致情欲妄动而失精。”现代亦认为遗精早泄表现出中枢神经异常兴奋[3]。并提出伴“邪上逆”的重要概念,不难发现,先生此处所述之邪为“水饮”,因下元阳气虚损而致津液不行而成饮邪,临床常伴见阴囊潮湿、大便稀溏、目眩亦可得知。所以胡老临床中常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基础上配合白薇和小剂量的附子,白薇清虚热而利水,少量附子温阳散水,然胡老特别强调此处附子一定要量少,若大剂量附子温阳则必扰动水饮使其上逆而加重病情。这也恰能解释临床上为何遇遗精早泄者,投大剂补肾温阳之品不奏效反致病情加重的情况。 有学者在此处常有疑问,即是阳亢于上,又何故大量使用桂枝此等助阳之物。先生认为,桂枝在此处的功用为降逆,在伤寒原文中也多次体现[3],如《伤寒论》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宜桃核承气汤”,由文意可知,“狂”是因热瘀邪聚于下焦,上逆于脑所致,方中桂枝即有降逆于下而治癫狂之功。再如,原文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不上冲者,不得与之”亦可证明。故在此失精中,桂枝之效为降冲逆,降低神经冲动;方中龙骨、牡蛎则能调节神经镇惊收敛,并稍有补虚之功用,故可收宁神补肾涩精之功。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亦认为“早泄以安志固肾为第一要法”[4],常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聚精丹、三才封髓丹加减予以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现附先生遗精早泄医案一则:患者甲,男,35岁,病案号163411。初诊日期1965年6月23日:自1961年4月出现失眠,且越来越重,相继出现头晕、耳鸣、早泄、遗精、小便不

四逆散运用解析

四逆散运用解析 四逆散组方选药寓意深奥,广泛运用于人体各系统疾病,临床辨证化裁疗效颇彰。此文通过分析四逆散的药物组成,以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与运用本方。 四个方根 四逆散药仅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但是组方精妙,配伍奇绝,其包含了四个方根:柴胡、甘草;芍药、甘草;枳实、芍药;柴胡、枳实、芍药,此四个基本方根巧妙组合,是构成四逆散临床疗效显著的基础。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柴胡甘草柴胡、甘草即为小柴胡汤之雏形,邹澍云:“小柴胡汤七味,五味皆可加减,惟柴胡、甘草无可加减,以安内攘外,不容偏废也。”(《本经疏证》)此二味乃四逆散最重要的配伍。方中柴胡味苦平,“禀少阳之气,动于子而发于寅,故得从坚凝闭密之地,正中直达,万化为之一新”(《本草乘雅》)入于肝,能条达肝木,升提肝气,畅达脾土通路,推陈致新,携引肾中真水上达。甘草味甘平,“外赤中黄,包兼坤离”(《本草纲目》)调节心肾,“含章土德,为五味之长,故治居中之府藏”(《本草乘雅》),入于脾土“能缓其中气不足”(《本草求真》),脾气充盛,道路通畅,则肾水上行之路无碍。故此二药配伍,实为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畅脾道。 芍药甘草芍药、甘草相配即为《伤寒论》中误服桂枝汤导致变证而随证施治的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实为芍药甘草汤的衍化方,如当代金匮大家何任先生便认为“四逆散是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芍药甘草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润滑降泄郁结,宣畅道路。甘草“味甘主中,有升降沉浮,可上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滞,居中之道尽矣。”(《本草求真》引王好古语)其能助芍药入于肝木脾土,条达肝脾血分郁结,宣通脏腑积聚主气,故而郁滞散去,肾中真水自会由肝经脾徐徐上达。 枳实芍药《金匮要略》载枳实芍药散,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并主痈脓”。枳实苦寒,性酷而速,具有“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本草衍义补遗》),而其“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伤寒直解》)枳实入于脾胃泻滞消积、破气,有冲墙倒壁之力,味酸又能入肝“肝木郁于地下,则不能条达而胁痛,得其破散冲走之力”(《本草经疏》),所以《本经逢源》总结其功用为:“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再配以芍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本草求真》)开达肝脾阴结,共奏祛痰、宣畅气机之功,气机条畅,则肝木脾土皆顺其性,所以真水自当上奉。 柴胡枳实芍药此三味则是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汉方医家和田东郭等人即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此三味配伍功用全在肝脾气血阴阳上求之,合以“国老”甘草,功宏力强。在气,枳实破滞降气,柴胡疏散升气,芍药收摄失位之气,甘草和其不调之气;在血,柴胡扬气行血,枳实破瘀滞,芍药通营和血,甘草缓中补虚调养新血;在表里,柴胡舒启外达,枳实消泻内降,芍药

(2)四逆散方证研究

(2)四逆散方证研究 谷松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 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 《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 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 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 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

阴”。《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 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邪至于手足,四逆最当辨悉,若见咳利种种之证,其为热证无疑矣”。高学山谓“盖手足为阳气之充,胃中真阳为热邪所伤,于是阴阳格拒于胃,而阳气不充于四末,故四逆也。与厥阴厥宜下之之热厥颇同”。吴坤安云“此阳经热邪扰于阴分而厥也。盖四逆有寒热之分,胃阳不敷于四肢为寒厥,阳邪内扰于阴分为热厥。寒则下利清谷,热则泄利下重”。持“热厥”观点的还有柯琴、徐大椿、程知、吴谦、许宏、王晋三等医家。但尤在泾大胆地对热厥之说提出了质疑,指出:“此非热厥。……旧谓此为治热深发厥之药,非是。夫果热深发厥,则属厥应下之之例矣,岂此药所能治哉!”。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对前列腺炎相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药学范文.doc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对前列腺炎相关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药学- 摘要:目的探究前列腺炎(CP)和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及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的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CP 合并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他达拉非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结果前列腺炎的NIH-CPSI评分与勃起功能障碍IIEF-5评分具有相关性(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IH-CPSI评分与IIEF-5评分具有相关性,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勃起功能。 关键词:前列腺炎;勃起功能障碍;四逆散合当归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泌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CP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约为34%[1-2]。笔者对CP合并ED的病例应用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本院及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4年1月—2015年6月采集完成,80例门诊C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年龄20-50岁,平均33.5岁,病程3个月-3 a,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CP诊断标准,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分小于21,确诊为CP合并ED。此外,治疗组病例还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肝郁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腰酸腿软,阳痿早泄,性欲

减退,畏寒怕冷,手足凉,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弦细[3-4]。患者均有稳定的性伴侣,排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为8周,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CP 症状指数(NIH-CPSI)、勃起功能国际指数问卷5(IIEF-5)评估。对照组采用抗菌消炎(左氧氟沙星+纳米银抗菌水凝胶),他达拉非片(5 mg,Q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组成:柴胡10 g,枳实10 g,白芍20 g,炙甘草6 g,当归10 g,茯苓15 g,白术15 g,泽泻10 g,川芎10 g),采用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免煎中药,由江苏省江阴市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日1剂,加开水200 mL溶化,分2次早晚饭后服。 1.3疗效判定观察指标与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各项指标评价。疗效观察指标:①NIH-CPSI评分,包括疼痛、尿路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和总体评分;②IIEF-5评分。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NIH-CPSI评分9分,症状消失且保持4周以上无复发,IIEF-5评分21分;好转:NIH-CPSI评分和IIEF-5评分从重度改善为中度或轻度,或从中度改善为轻度。病情程度判断标准,NIH-CPSI评分标准:轻度9~18分,中度19~28分,重度29~38分;IIEF-5评分:12~21分者为轻度、8~11分者为中度、5~7分者为重度。 1.4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所有统计均采用SPSS10.0 for windows完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治疗组3例因外出工作原因脱落,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因

四逆散临床应用及探索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记载的经方,后世在此基础上又创立了许多名方,其临床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但该方证的六经病位、病因病机、主证,该方的功效、组方等方面,后世医家在认识上的分歧颇大,见仁见智,各执一端。笔者对历代医家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做以梳理,对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做以回顾,对现代实验研究做以总结,以期对四逆散方证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打下基础、拓宽思路。 1 四逆散方证理论研究 1.1 四逆散方证的来源 《伤寒论》(宋本)原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 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1.2 四逆散方证的研究 1.2.1四逆散证的六经病位 病在少阴:钱潢云:“此所谓少阴病者,即前所谓脉微细、但欲寐之少阴病”。柯琴:“四逆皆少阴枢机无主,升降不利所致”。成无己、吴昆等亦认为病属少阴。 病在厥阴:沈明宗认为“此方原系治厥阴热厥主方,后人不识其旨,湮没已久,今表出之”。《伤寒论选读》(四版教材)将四逆散列入厥阴病篇而治气郁证。 病在少阳:近代名医陆渊雷认为“其病盖少阳之类证,绝非少阴”。《医方发挥》引《伤寒杂病论义疏》观点:“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肝胆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1.2.2 四逆散证的病因病机 热邪为患:成无己云:“伤寒邪在三阳,则手足必热;传到太阴,手足自温;至少阴则邪热渐深,故四肢逆而不温也”。方有执赞同成氏的传经之说,认为“人之四肢,温和为顺,故以不温和为逆,但不温和而未至于厥冷,则热犹为未入深也”。喻嘉言更明确提出“传经热

陈瑞春谈经方与时方合用

陈瑞春谈经方与时方合用 江西中医学院陈瑞春教授我要讲的是经方跟时方合用,这一方面也有很多新的思路,临床上不可能一刀切,我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因时、因地、因人”,这个方子你不能死守,不能一成不变,这就是我们的法宝。有的是要治病,有的是要治人。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经方和时方合用的例子,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增强疗效。1、桂枝汤合玉屏风散这个方,原方不要加减,治疗营卫不和表虚证。如果气虚比较明显的,你就用桂枝汤合补中益气汤。这个方子经常会用到,后来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变出来的。所以这些方子我们务必要把它吃透,为什么?因为现在这种生活节奏,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耗气伤津的病人不少。特别是刚才我讲到的,临床上的失治误治太多了。我有两个特别典型的病例,一个从春节开始病,到五一劳动节,另一个从五六月份病到国庆节。我们南方到了五一劳动节基本上穿衬衫啊,他还是羽绒服,戴帽子,我问你是怎么了,他说我就是怕冷,吹了一点风,一身都是凉的。一看病人以前用过的方子,全是补药,什么都补了,就是没有很好的透表。我就是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几包药下去就把羽绒服脱掉了,一个礼拜后复诊就穿衬衫了,这个都是因为前面“误表失表”啊。还有一个,国庆节就穿得很厚,戴个帽子,说从5、6月份

感冒后一直没好过,我也是开了桂枝汤,加了一点防风、葛根之类的药,就开两包。第三天来复诊,这些衣服帽子就脱了一大半,他说你这个药真厉害、真管用。所以我们治病,头脑要清醒,别人该补的都补过了,轮到你开什么药呢,你也跟着补吗?补肺、补血、补阴、补阳,都补了还补什么?所以我们看病,一定要擦亮眼睛,把前面所有的治疗过程很好的复习一遍,找出他以前为什么没有效,这时候好歹要走一条新路,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2、桂枝汤合二陈汤这个方子也是临床上很常用的,老慢支,肺气肿,经常容易感冒,一感冒痰就多的不得了,《伤寒论》里面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化痰的作用不是很好。而桂枝汤合二陈汤效果很好。《伤寒论》里面有些专功的方子和后世一些专功的方子,疗效是肯定的、准确的。比如说肾着汤治疗腰痛,《金匮》里面讲的“腰重如带五千钱”,“腰中冷,如坐水中”,描述的非常准确,男女都可以用。我最近看一个小姑娘,她讲她的腰特怕冷,我就开了一个肾着汤,痛经,月经来时腰痛更甚,就合了一个当归芍药散,吃了五六包药腰就不痛了。桂枝汤合二陈汤,合二陈汤的目的是平喘,更重要的是化痰,因为是外感引动了宿病。3、桂枝甘草汤加党参、黄芪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我最早治疗冠心病就是用的这个方子,我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就是拿这个做的课题。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有气虚的加黄芪、党参,如果没有气虚的,就加瓜蒌、薤白、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武维屏治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关键词:慢性咳嗽常用四法 慢性咳嗽指以咳嗽为唯一症状或主要症状,时间≥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简称慢性咳嗽。西医常见病种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咳嗽变应性(过敏性)哮喘(CVA)、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TERC)、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以及变应性(过敏性)咳嗽等。武维屏教授特别强调在临床治疗中要考虑西医的诊断,更要重视中医的临证思维,辨证论治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从病机出发,经常从风、从痰。从气、从虚进行论治,现将常用四法总结如下: 一、从风论治、肝肺同调、祛风为要 风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始受于肺,内风始生于肝,二者皆可导致咳嗽,外风为六淫之首,善行而数变,为阳邪主动主升,好犯高位,肺为娇脏,位于上焦,外合皮毛,司呼吸,以鼻咽与外界相通,肺卫不固之人,外风易乘虚而入,荡击肺金,风动气逆,肺失宣降,咳嗽乃作;内风始生于肝,因肝为风脏,五行属木,体阴而用阳,若肝胆蕴热或肝郁日久,可化火生风,此为实风;若因肝肾阴血亏虚,肝体失养,致阴不涵阳,风阳内动,此为虚风。内风既生,无论虚实,上扰犯肺,摇钟而鸣,即可致咳嗽发生。由于肝肺生理相关,病理相连,肺卫不固与肝肾阴虚阳亢常相兼互见,且天人之气相应,此即日本丹波元坚《杂病广要》所言:“人之为风,有外感之风,亦有内生之风,而天人之气,恒相感召,真邪之动,往往相因,故无论贼风邪气从外来者,必先有肝风为之内应……”。因此,外风袭肺易引动内风上煽,而内风上摇又易招致外风入侵,终致内外风相合为患。其外风所致者,多见于肺气不足,卫外不固之人,如面白不华,四末常凉,多恶风寒,咳嗽多伴鼻咽作痒或发紧、喷嚏流涕或恶寒发热等邪犯肺卫皮毛之先兆症状,继则咳嗽少痰,胸憋满闷,遇异味烟尘即作,或阵作连绵,或速发速止,或反复不断。内风所致者,多见于阴虚或气阴两虚之体,发前多以情志刺激为诱因,或加重与月经、谈话、活动有关,以呛咳、咽干或干疼、胸憋为主症,伴胸胁胀满,舌红少苔,脉弦或细弦。内外风相合者,上述两类证候相兼。治疗当肝肺并调,祛风为要,以内风为主者,当祛内风,可有:①柔肝熄风,②平肝熄风,③虫类搜剔之别。若拟柔肝熄风,宣肃肺气,常选用过敏煎加减;兼枢机不利,多合入小柴胡汤或四逆散;若外风引动者,多合用辛温、辛凉解表药以祛外风;若外寒内热者,多合入麻杏石甘汤;若肝肺有热,可合入泻白散;若风阳内动,可加平肝清热化痰熄风药如钩藤,白勺,黄芩,天麻等;若急躁易怒,咽痒难忍,久治不愈,可用虫类搜剔及平肝镇肝之品,如地龙、僵蚕、蝉衣、全蝎、钩藤、石决明等药。以外风为主者,解表祛风宣降肺气为要,多用止嗽散,风寒明显可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加减;风热可用桑菊饮;有音哑等化燥伤津之象,偏热可合桑杏汤;偏凉可合杏苏散;寒包火仍可用麻杏石甘汤化裁。 二、从痰论治、脾肺同理、运化为本 刘河间名言:“咳嗽者治痰为先”。中医藏象学说强调“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浊阻肺是咳嗽的主要病因病机之一。痰有寒热之别,病因于寒或素体阳虚,肺失宣化通调,脾失运化转输,肾失温化开阖,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气化不利,津从寒化,则为寒痰;病因于热或素体热盛,或阴虚火旺,煎熬津液,即为热痰。痰浊既生,壅阻于肺,致肺失宣降,即发咳嗽。痰白或泡沫,易于咳出,遇寒而发是为寒痰,寒痰内蕴兼感风寒或外寒内饮之咳,证见恶寒无汗,苔白腻或水滑,脉弦。痰热内盛,复感外寒,为寒包火之咳,证见口渴苔黄,恶寒身热,脉弦滑。兼肝郁气滞者为气郁痰阻咳,证见两胁胀疼,咽中如有异物,苔薄腻,脉弦,兼瘀血阻络或痰瘀互阻咳,证见唇甲青紫,舌暗,脉涩,治疗:(1)清化热痰,药如:瓜蒌、贝母、胆星、竹沥,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2)温化寒痰,药如陈皮、南星、半夏,方如二陈汤、苓桂术甘汤等,夹气郁者,合四逆散,有血瘀者,合当归芍药散,痰阻

四逆散临床加减

记得有一日本汉方医(名字忘了)每日看病有一半处方是“四逆散”每见奇效,我已有这样的感觉。因“四逆散”是一行气散结之方,而百病生于气,气顺了病自然就好了。常用疾病如下: 1、消化道疾病如溃疡,胃炎,腹泻等。可把四逆散当作胃动力药用达到脾升胃降的作用,加减方如下: 四逆散合参苓白术散:适用于脾胃虚但寒热不明显者。慢性口腔溃疡亦有效。 四逆散合厚朴人参汤:适用于脾胃虚夹湿腹胀。 四逆散合理中或良附丸:适用于脾胃虚夹寒。 四逆散合香苏饮:适用于脾胃气滞,消化不良。 四逆散合生姜泻心汤:急性胃肠炎神效。 四逆散合外台茯苓饮:适用于胃虚夹饮。 四逆散合麦门冬汤:阴虚胃痛。 四逆散加栀子黄连山查:胃热作痛。 四逆散加藿朴四苓:除湿之剂。 四逆散加丹参因陈:肝病基本方。 四逆散加青皮吴臾当归:肝寒少腹痛。 四逆散合当归芍药散加青皮元胡:腹部手术后肠粘慢性腹痛,妇女痛经亦佳。 四逆散合失笑散:淤血胃痛。有时加百合丹参。(陈修圆的经验) 2、心血管疾病: 四逆散加瓜娄厚朴丹参之类:治“风心病”“冠心病”心下急满者。《皇汉医学》用“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笔者感过于激烈,现在行医环境不好还是小心为妙。另外血府逐淤汤亦是个好方子我亦常用。笔者最恶现在的这些中医专家教授一见心衰就用“参麦参附”早把辨证论治抛到了脑后了。 3、泌尿系疾病: 四逆散合猪苓汤:“尿感”最常用,“结石”可合’失笑散“疗效可靠。 四逆散合六味地黄汤:曾经治疗一老妇长期病因不明尿血数剂即止。 四逆散合”消累丸“:可治疗前例腺增生,妇女乳腺增生亦可,加青皮桔核之类。 但是治疗肾病我没有用过。 4。呼吸系统疾病: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多用于有肝气横逆的慢性咳嗽,但是还是小柴胡用的多,因为小柴胡通长焦,四逆散偏于中下焦。注意根据寒热虚实加减用药。 四逆散合贝母瓜娄散:治疗燥咳有效。 5。治疗各种奇怪症状属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亚健康”者四逆散可疏畅气机,临床应用常见奇效。 6。治疗“肿瘤”四逆散是笔者的不二法门,条达气机改善体质,不求肿瘤消除但求带病生存。当然要根据“证”加药。主要是健脾,因为有“胃气则生”。我是不用活血化淤药的。亦很少用那些抗癌中药。 “四逆散”因为是用散剂,因此药量不要太大,书中说用“白饮”调服,临床我常加“山药”。“心下气急”是四逆散证的可靠证象,总之四逆散是个好方子,前人已有很多案例,大家可自己找书看看,上述是我的体会,仅供参考。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四逆散的临床应用 组成:甘草,枳实,柴胡,芍药各6g 1.胃脘痛,肝胃不和者,青皮,陈皮,香附,郁金;肝脾不和者合香砂六君丸(木 香,砂仁,陈皮,法下,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肝郁气滞,血瘀胃络者,本方合失笑散(蒲黄,五灵脂)。 2.腹痛:寒痛本方加肉桂;气痛合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 高良姜各15g,槟榔9g,川楝子12g,巴豆12g)瘀血痛合手拈散(玄胡,五灵脂,草果,乌药);食积痛合保合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腹泻稀水,本方合香连丸(黄连,木香);痛而即泻,泻而缓者,木方合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3.痢疾,本方合香连丸,下痢赤色加地丁,下痢白色加桔梗。 4.疝气:属热加枝子,金玲子,桔核;属寒加肉桂,乌药,胡芦巴,桔核。 5.急腹症:兰尾炎加红藤,苡仁,败酱草,蒲公英;胆囊炎加郁金,茵陈,金玲子 散(金铃子,玄胡),鱼腥草,枝子,金钱草;胆结石加虎杖,金钱草,枝子,郁金,内金,焦山楂,芒硝,玉米须,琥珀;胰腺炎加金铃子散,或合大柴胡汤化载。 6.肝炎,肝硬化:有肝胃不和者以本方加梅花,鱼秋串,鸡冠花;发黄加茵陈,枝 子;便秘加虎杖,大黄;小便黄赤加车前草,茅根;肝区痛加金铃子散;痛而胀者加郁金,佛手;厌油纳差加焦楂;腹胀加鸡矢藤;慢性肝炎加梅花,玫瑰花,佛手花;肝硬化或肝脾肿大,肝区痛,有肝胃不和者,以本方加丹参,别甲,内金,文术,体虚者以鸡矢藤易文术。 7.症见胸肋胀痛,攻窜胁背,心闷不舒者,本方合金铃子散;胁下胀闷明显者加郁

金,佛手;若症随情绪波动者,加梅花,玫瑰花,伴咳嗽,咯痰,气急(胸膜炎),加瓜蒌壳,薤白,冬瓜仁,半夏,茯苓;气滞血瘀,以胸痛为主者,本方合血府逐瘀汤。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肝炎、肝硬化(1)

【新提醒】胡希恕医案——肝炎、肝硬化(1) 论治肝炎、肝硬变 胡希恕老中医,在六十年代,曾治疗了大量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并多次做学术报告,其经验和学术思想也多次刊登于报刊、杂志。他治疗肝炎、肝硬变的待点:第一,不是用一方统治一病,而是据症状特点辨方证,用相应的方药治疗。第二,多用经方治疗。胡老所用经方很多,其论治经验丰富多彩,为了便于记忆,把其论治主要经验概括为三大法,这就是:胡老论治肝病三法:急性黄疽型肝炎以利湿、清热、疏肝为大法;无黄疽型慢性肝炎以疏肝、袪瘀、和胃为大法;肝硬变、肝腹水以益气、淡渗、祛瘀为大法。 利湿清热疏肝主退黄 (一)有关黄疸型肝炎的论治: 黄疸多见于急性肝炎。 病因主为湿热。 《伤寒论》第236条:14“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即是说,黄疽的形成,主为瘀热在里,即湿热相瘀于里不得外越之意。胡老精研《伤寒论》有关论述,又结合临床总结

指出:若热胜于湿者,见大便难等症为阳明证,古人谓为阳黄;若湿胜于热者,见大便溏等症为太阴证,古人谓为阴黄。阳黄宜下,茵陈蒿汤、梔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等为治黄常用之良方。阴黄则但利其小便,宜茵陈五苓散等。不过以上诸方适证应用,虽能驱黄,但有的黄去,而肝炎常迁延不愈。因肝喜疏泄而恶郁滞,肝病则气郁不疏,肝气久郁,则血脉凝滞而致血瘀,故令不愈,法宜驱黄中兼以疏肝,则黄去肝炎亦治。 (二)常见方证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症状变化多端,自有许多适应治疗的方证,胡老常用的是以下两个方: 1、大柴胡合茵陈蒿汤方证:发黄,胸胁苦满,呕逆微烦不欲食,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腹胀满,舌苔白膩或黄,脉弦滑数。方药: 柴胡八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二钱,栀子三钱,茵陈蒿六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加减法:若上证又见心中懊憹、发热者,上方再加豆豉六钱;若大实满、小便不通者,加黄柏三钱、硝石四钱。 2、柴胡茵陈五苓散方证:心烦喜呕,不欲食,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苔白,脉弦细。方药用: 柴胡六钱,半夏四钱,黄芩三钱,党参三钱,生姜三钱,茵陈蒿六钱,猪苓三钱,茯苓三钱,苍术三钱,泽泻五钱,桂枝二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

经方合方治百病

经方合方治百病 经方合方治百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芎归胶艾汤(张步桃方) 编审者为:stone 于周四, 十二月16 @ 23:10:07 CST 文章作者:stone 主要适应症:妇人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经来过多.,姙娠下血说明:金柜要略:[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姙娠下血者,假令姙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内经:[心气不下行,月事不来也],心经主导乳汁下行至子宫,化为经血,这个管道如果不通畅就会出问题,造成经闭,崩中,漏下,等症,方琴曾独排众议,认为桂枝汤是心经药,因此,桂枝汤不但能调和营卫,还能调和阴阳,其中桂枝又是心药,因此,可以引导心气下行,使经血流畅,加龙骨牡蛎收濇镇静,所以,对于血崩等症有很好的止血效果,比起一般使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效果好.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心经收濇为主,胶芎归胶艾汤,调冲任,理阴血为主,两方搭配,一舒通一调补,一收敛一和血,止崩止血倍增. 主要加味:仙鹤草,鸡血藤. 仙鹤草:凉血止血. 鸡血藤:活血化瘀,补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芎归胶艾汤治以上诸症十有九效,如果还是不效,可以仿黄土汤法加黄芩.加味中,花生衣不常有,去之亦可. 小柴胡汤合苓桂朮甘汤(张步桃方) 编审者为:stone 于周五, 十二月03 @ 13:51:20 CST 文章作者:stone 主要适应症:头晕,头眩,恶心,欲呕,梅尼耳氏症. >说明: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主方,能够和解少阳,舒达气机,主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苓桂朮甘汤,则是温化痰饮的主方,主治心下痰饮,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胸胁支满,目眩等症,两方皆有主治目眩之症,两方配合,小柴胡汤以升少阳胆气为主,苓桂朮甘汤,以温降胃中浊阴为主,使清升浊降,升降和调,头晕目眩,诸症自除. 主要加味:石菖甫,钩藤,桔梗,怀牛膝,车前子. 石菖甫:通窍宁神钩藤:息风止眩桔梗:载药上行,舒通气机牛膝,车前子:(病在上,取之下),通利水道,引浊阴下行. 经验:头眩,恶心诸症,现代人常见,女又多于男,常在疲累,熬夜,失眠后发作,上面介绍的合方加味对此症,效果是很好的,,请参考试用. 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合真武汤(黄新发方)编审者为:stone 于周五, 一月21 @ 21:37:36 CST 文章作者:stone 主要适应症:虚寒咳,咽痒欲咳,或干咳痰少,或痰多白稀,口中和,舌无热象,脉细缓者。症属脾肾阳虚,寒饮上冲。说明:苓甘姜味辛夏仁汤治痰饮在肺,肺虚气滞,主以温化痰饮,宣通肺气,真武汤治阳虚水泛,主以温阳利水,两方合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以温化寒饮为主,真武汤以温补阳气为要,一散一补,相辅相成,使寒饮散,阳气通,而咳嗽止。经验-久咳不止,易成此症,一方面痰饮多,一方面阳气已馁,成本虚标实证,因此,可用此合方温阳化饮,标本兼顾,一般观察此种咳者痰多白稀,也有很多患者,干咳痰少,为什么呢?主要是痰在深处,阴凝不化所致。虽属寒咳,惟久咳,常常咽是赤的,误认虚燥而用甘润,咳虽稍缓,转为延久难愈。 加味逍遥散合杞菊地黄丸(张步桃方) 编审者为:stone 于周一, 二月28 @ 21:56:42 CST 文章作者:stone 主要适应症:目涩,目糊,目胀.目暴盲等目疾诸症。说明:「肝开窍于目」,「瞳仁属肾」,「脾主升清」,因此,治疗内伤引起的目疾(非感染性),必须从肝、脾、肾三藏着手。加味逍遥散清肝养血,兼治脾,杞菊地黄丸滋肾明目,眼科滋补要药。两方合用,一以清补为主,一以滋阴为要,清滋合用,肝脾肾同调,明目效佳. 主要加味:青葙子、茺蔚子、决明子、沙苑子、女贞子、车前子。诸种子药:明目益精。(酌加) 经验:现代人看计算机、电视、看书,眼睛使用过度,又常常晚睡,熬夜,使眼睛更加疲劳,又如年老视力退化,这些情形,本合方保养或治疗都是很适合的。 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东美方) 编审者为:stone 于周一, 二月14 @ 21:44:35 CST 文章作者:stone 主要适应症:妇女月经不调,经痛诸症。说明:妇女经痛表示「不通则痛」经水不够流畅,内有瘀血停留。经云:「心主血」,「肝藏血,主疏泄」,「心气下行,则月事以时下」,因此,调经必须从心、肝二经着手。方琴认为,柴胡桂枝汤能够通调表里三焦营卫气血,其中小柴胡汤疏理气机,疏肝利胆;桂枝汤调和营卫,温经通脉,入心导血,所以,柴胡桂枝汤正可疏通心肝二经。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经痛用当归芍药散,理所当然。两方合用,柴胡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