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师: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你们看,小强和小丽拿到了什么食品?

生: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

(课件演示)

师: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用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师: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手势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师: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用手

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

(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师: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师:“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

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

(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师: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

师: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师:分数该怎样写呢?

师: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

师: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

师: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3、动手折一折

师: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师: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师: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

的作品贴在1/2下面。)

师: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

4、师:生活中,你在什么情况下遇到过1/2?

5、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1/2师:认识了.

(1)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2)第2题,学生读题目。

交流:你选第几幅图?为什么?其他三幅图有什么问题?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

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师: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

学生猜测,交流

师: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拿出三个圆

形纸片,比较一下这三张圆形纸的大小怎样?(一样大)

(1)折出1/2并涂色。

(2)折出1/4并涂色。

比较大小(贴一份)

师: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表示的?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生:1/2〉1/4或1/4〈1/2

(3)折出1/8并涂色。

师:用1/8与前面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生:1/2》1/8 1/4》1/8

师:通过这三个分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

3、5题。

(1)、第3题、问: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

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

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

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题图。6第、想想做做1.

师: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2、拼图中的数学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的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会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和学习小数的直接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又为学生在第二学段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作了铺垫;另一方面可以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2.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心动) 师伸出一只手,问:你能想到几?还能想到几? 伸出一双手,问:现在你能想到几? 师: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期待大家都能够打开思维,仔细听,大胆说,好吗? 二、讲授(互动) 1、出示一个苹果,问:这是什么?分给四个小朋友,怎么分公平?每人分得多少?(板书:四分之一) 你能像刚才这样完整的说说这个四分之一的意思吗?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板书) 四分之一就可以说成四份中的一份。(板书)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会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得到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的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会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和学习小数的直接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又为学生在第二学段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作了铺垫;另一方面可以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2.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心动) 师伸出一只手,问:你能想到几还能想到几 伸出一双手,问:现在你能想到几

师: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期待大家都能够打开思维,仔细听,大胆说,好吗 二、讲授(互动) 1、出示一个苹果,问:这是什么分给四个小朋友,怎么分公平每人分得多少(板书:四分之一) 你能像刚才这样完整的说说这个四分之一的意思吗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板书) 四分之一就可以说成四份中的一份。(板书)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会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得到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认识分数。(板书) 2、出示第一盘4个苹果,这是什么问:现在要把这盘苹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想的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4依然表示平均分成4份,1依然表示其中的1份,那看一看,一个苹果四份中中1份是多少这盘苹果四份中的1份是多少 3、出示第二盘8个苹果,这是什么问:现在要把这盘苹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你会分么请你们分一分,并涂一涂,表示出这盘苹果的四分之一。 展示学生的作品,预设:1)竖着划线2)横着一条线竖着一条线3)平均分成8份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怎么做的,再针对第三种情况探讨合不合适。

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读、写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几分之几的意义,掌握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在一次愉快的秋游活动中,同学们每两个人分成一组来分食品。小强和小红他们俩准备了哪些食品? 这么多好吃的食品怎样分才能让他们俩都满意呢?(板书: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 2、问: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 (演示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2个 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1瓶)

3、分蛋糕: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4、师:要表示“半个”,就要学习新的数,就是分数。 二、讲授新课 1、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半个,这半个用分数表示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出这个分数,先写中间的横线,再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半个是其中的一份。这个数就是分数1/2。 问:你能完整地说说老师是怎么写出分数二分之一的吗? 你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数学书打开到P98,自己找一找,读一读,认一认。 (电脑演示书写1/2) 问:中间的横线叫什么?分数线上面的数叫什么?分数线下面的数叫什么?分子和分母谁在上,谁在下? 谈话:你会读出这个分数吗?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问:这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1/2,那么另外半个蛋糕是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呢 师: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 2、长方形的1/2 师:认识了1/2,你想不想拿一张纸折一折,把它的1/2用画斜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

分数的初步认识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建立分数初步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熊大和熊二吗?今天它们也来到了课堂上,这里有4块月饼,它们怎么分呢?生:汇报。如果给熊大3块月饼,熊二分一块月饼可以吗?如果有2块月饼,每只熊分几块?生汇报。我发现大家分月饼时,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什么?生:叫平均分。现在只有一块月饼,熊大和熊二该怎么分呢?老师这样分行吗?生:不行。为什么?生:没有平均分,不合理。 二、动手操作,认识几分之一

师:现在请你来帮忙,拿出学具代替月饼,动手分一分,看看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 生:动手分一分。 师:谁分好了,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生:我把这块月饼对折,这样两边就一样大了。边汇报边展示。师:你的分法真好!看,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分)谁像他这样分的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你们真了不起!)收好学具。 师: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熊大和熊二,每只熊得到多少月饼?生:每只熊得到半块。 师:半块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样的自然数还能表示吗?生:不能。 师:这就需要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来帮忙了,你想认识他吗?板书(贴条):分数的初步认识 师:半块月饼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书中有详细的介绍,学习之前先看看老师给大家的自学提示: 1、请打开书90页。看看小天使是怎样说的?把你认为重要的词画出来。 2、想一想,怎样用你找到的几个关键词介绍“一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学时间3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 生:我找到的关键词有“平均分”“每份”“它的”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师:同学们喜欢春游吗?有两个小朋友去郊游时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要不要一起去看一看?瞧!他们带来了不少东西,你们帮他们俩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吗? 师:那就从四个苹果先来吧(学生回答)每人吃两个苹果,可以吗? 矿泉水?(学生回答)每人分一瓶矿泉水。三(3)班的同学特别善解人意,你们瞧! 每人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可是问题来了,蛋糕有几个?(1个),还能平均分成两份吗?想一想,要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多少呢?(生:一半、二分之一)真棒!有的同学提到了一个新的数:一半。会了吧?如果让你分,怎么分?(指名回答) 演示分蛋糕过程 师:老师来试试看,注意观察,是这样吗?拿出手指一指,蛋糕的一半在哪里,这是蛋糕的一半吗?这半呢? 师:也就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块蛋糕的?(一半) 不过,这一半要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生回答)听说过这样的数吗?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有一个新名称,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 1、认识二分之一 师:一起看,我们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课件演示)注意观察这一半,正好是这两份当中的几份?仔细瞧,平均分,两份中的一份,看到了吗?这个数就是刚才大家提到的二分之一。会读吗?谁来读?(指名读)一起读。 师:(指着蛋糕)同学们这一份是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那这一份呢?(也是二分之一)。这样看来,只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后,那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板书: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这块蛋糕的二分之一的?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生说)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先写中间的短横,再写下面的2,最后写上面的1。 想一想刚才我们几步写出了这个分数?(3步),这三部分有它独特的名称,一起记一下。中间的短横叫做:分数线,下面的2叫做:分母,上面的1叫做“分子。 2、折出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这是蛋糕的二分之一,瞧!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长方形纸的二分之一该怎样去表示?看一看题目要求(出示题目)要求:拿出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涂上颜色。开始!(音乐,学生操作) 师:涂完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我看一看,真不错,手放下。你们是怎样折的,我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说一说。(学生说)发现了没有,这位同学把它竖着对折一下,把其中的一份涂上了颜色,和他折法一样的同学举手。有几个同学没有举手,咱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折的。(学生说)除了刚才横着折竖着折之外,还有什么折法吗?(竖着折)看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涂色部分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在黑板上展示三种折法) 同样的一个长方形,可以这样折,可以这样折,也可以这样折,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些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二分之一吗?(都是平均分成两份)。 这样的一半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对吗? 3、想想做做。 老师这还带来了一些图形(出示),哪几个图形可以,第一个和第四个不也是分成了两份了,为什么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原来他们都没有平均分成两份。那这两个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二分之一)。不管是一个蛋糕,一个长方形,一

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教案设计 淮阴实验小学周政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数学上册P98~100 【教学目标】 1. 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 2. 在想一想、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4.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二、展开 (一)认识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表示。 ②这一份是蛋糕的,那一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 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表示? 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 (二)认识几分之一 (1)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 (3)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4)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 (三)比较分数大小 (1)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2)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猜一猜和、相比,大小会怎样? 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 (3)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组内交流。 (四)学写分数 (1)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 (2)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 (五)认识各部分名称 (1)学生自学教材,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交流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具体含义。 (六)估计、比较、沟通 (1)把“想想做做”第3题的整张纸条全部涂色,可以用数“1”表示。学生估计下面两张纸条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几分之一表示。 (2)交流估计结果及估计策略。 (3)整体观察,初步渗透“几分之一”和“1”的联系。

《认识分数》教案

《认识分数》教案 第1节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2.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3.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难点: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情境图、2个桃子、2把凳子、1张桌子、几张长方形纸。 教学设计 一、出示情境图,讲故事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情境图,分角色扮演,表演图中的故事。 故事内容大意参考如下: 小猴子皮皮可淘气了,这天,它站在树上,东张西望的,想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亮亮和莉莉坐在树下的一张石头桌子旁,桌子上摆着2个又红又大的桃子。皮皮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可是它爱吃的呀!它还没有吃早饭呢,肚子早就敲鼓了。 亮亮对莉莉说:“2个桃子,正好我们每人1个。”说着他们就要伸手,皮皮“嗖”地一下从树上跳下来,拿起1个桃子说:“我也要吃。”莉莉笑着说:“小猴子,你一定饿了吧,这个桃子就送给你吧!” “2个桃子,送给小猴子1个,就剩下1个桃子,怎么办?”亮亮皱着眉头对莉莉说。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看表演。

(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接近自然也是孩子的天性,通过主景图,把孩子的心与大自然联系到一起,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走进课堂。分角色表演,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演能力,又能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 师:对呀,1个桃子两个人怎么办呢?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 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这时聪明的莉莉回答说:“咱们一人一半吧。” 在故事情境中提出问题,学生乐于主动思考。 二、导入新课 1.师:2个桃子我们记为2,1个桃子记为1,分桃时提到了“一半”,这个“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整个桃子的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的数字朋友——分数。 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思考。 学生议论交流。 (自然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的事物吗?学生思考。 生1:一半月饼。 生2:半个西瓜。 生3:半个馒头。 生4:半张纸。 …… (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的影子,联系实际) 2.教学例1。 出示例1图片及问题。把盘中的三种食品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师:观察一下,盘子中有哪三种食品? 生:橘子,牛奶,月饼。 师:这三种食品中橘子有几个? 生:橘子有4个。 师:那么,4个橘子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生:2个。 师:牛奶呢? 生:牛奶有2盒,平均每人分1盒。 师:月饼只有一个,该怎么分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资料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 大罗小学梁世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78页例1、例2,以及之后的“试一试”“想想做做” 学习目标: 1.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是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有两只小猴子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他们最喜欢吃的水果——西瓜(课件展示“西瓜”)。要把这个西瓜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课件展示分西瓜的过程) 学生回答后板书: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 西瓜的1 2。

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整体的12 (1)提问:吃完西瓜,小猴们觉得还不够。于是,猴妈妈又拿出一盘桃,准备把这盘桃都分给小猴吃。想一想,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们回答后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 追问:刚才,我们先后得到了两个12 ,这两个12 有什么不 同?第一个12 表示的是什么的二分之一?第二个12 呢? 强调:把一个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桃的12 ;把一盘 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12 。 (2)提问:如果这盘桃有六个,怎样在图中表示这盘桃的12 ? 介绍: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 盘桃的12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 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认识(二) 学习过程: 课前交流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我们9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你们知道周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其实周老师最喜欢敢提问题的孩子。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设疑导入新课 老师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奖品,准备奖给敢提问题的孩子,有信心得到吗? (课件出示2只小猴)今天这2个猴宝宝也表现得很好,看,猴妈妈为他们准备了什么奖品?(课件出示1个桃) 你能猜透猴妈妈的心思吗?猴妈妈要把桃子分给两只小猴。只有一个桃可怎么分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哦,我们原来学的整数不够用了,然后分数就来了。 提问: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有几个?我们看猴妈妈的心思是不是和 我们一样?课件展示:把这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能从这2份中取1份,这一份可以用1/2来表示,那另一份也可以用1/2来表示。得到猴妈妈的奖励,这两只小猴会越来越棒,就像我们班的小朋友一样。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时,可以用表示。 谈话:这个分数你们认识吗? 是啊,分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那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真是个会提问题的孩子,你们心目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

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和期待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对这个朋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二、操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整体的。 (1)果不其然,这两只小猴得到猴妈妈的奖励后,表现的更好。这时,猴妈妈又端来一盘桃,再来猜一猜猴妈妈的心思:猴妈妈会怎么分? (出示课件:一盘桃用布遮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如果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师引导: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怎么取? 学生回答后板书: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2)猜这盘桃的个数。(猜好了先轻轻告诉你的同桌再全班汇报) 先请一个学生猜这盘桃的个数,再请一个学生上台来分桃, 其他同学思考: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相应的桃子图贴在黑板上,画线分。如果学生猜到其他的双数就用磁铁代替桃在黑板上分)(不但摆的好,说的也很好) 如果这盘桃有2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4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6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8个,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如果这盘桃有5个呢?在这过程中,师始终强调:2份中取1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优秀教案

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64页例题、想一想及65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通过图形表征和操作表征,让学生经历分数本质内涵的自主建构过程,深刻理解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坚持“儿童本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解决中深化理解,启迪思维,感受、感悟抽象、归纳等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含义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避开整数的干扰,建立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认识理解,完善、贯通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小游戏:(1)36个同学,每4人抱成一团,能抱成几团? 学生活动。 讲述:36个同学,每4人抱成一团,分成9团。 (2)每6人抱成一团

(3)每9人抱成一团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上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孩子们,请你判断一下,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21表示? ① ② ③ ④ 提问:①、③涂色部分物体都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用21来表示呢? (板:平均分) 追问:这个“2”在分数中叫什么?(分母)“2”表示什么意思? (2)总结旧知: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把一个物体或者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完整板书:( )份 )(1 2.引入课题 我把这四个图形组合成了一个带斗笠的小人,你还 21吗?说说为什么也是2 1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把散开的图形还原成一个整体图形,也就是“一个整体”,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关于分数的知识储备,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准学生的学情,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二、主动探索,内化新知 (一)聚焦21本质属性,自主建构 1.感知整体 课件出示。 一天,猴妈妈带着小猴兄弟俩去摘桃。猴弟弟摘了一盒桃(课件出示一盒桃子),如果把这盒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得这盒桃子的几分之几? 指名说说理由。 猴哥哥摘了一篮桃,(课件出示每只小猴可以分得这篮桃子的几分之几?)你知道是多少吗? 指名说说理由。 猴妈妈摘了一筐桃,(课件出示每只小猴可以分得这篮桃子的几分之几?)你怎么想呢? 指名说说理由。 出示三幅图。 刚才我们把一盒桃、一篮桃、一筐桃看成什么的? 板贴:一个整体 提问:把这个整体怎么分的? 板书: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21。(课件同步演示)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第1节认识几分之一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 感悟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題)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让学生说出还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猴妈妈分桃子。 1.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1盘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占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来。

4.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把1盘桃子看作一个单位,平均分成2份,1份11。板书:2占这个单位的份22得出:一盘桃有6个,平均分成2份,毎只猴子分到3个桃。(二)深人探究 1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4盘同样多的桃平均分成在学习3份,应该2怎样分呢?:出示情境图2 1.谈话:同学们,请你观察这幅图,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来。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时,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份的过程,并板书结论。个桃平均分成363.课件演示将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提出问题—合作探索—形成结论—解释应用”的学习过程,从中体会“整体”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造成分数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分数的大小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三)拓展应用个桃,可以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12.谈话:想一想,如果平均分1 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2.学生动手操作,得到不同的分数,每份的个数也不同。.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3.总结: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成的份数不4 同,毎份的数量也不同。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1 (1)出示图片。)请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2 3)填完以后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指名交流。题。22.完成“想想做做”第()仔细看图,先看一看平均分成了几份。1 )再看涂色的部分有几份。2()写上相应的分数。3(.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你有什么好方法?先平均分一分,看每份是几,再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2)动手摆一摆,拿一拿,说说自己取出的是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延伸。 1.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能用哪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分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分数”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6页内容。 教材简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会加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整个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感悟,促使其主动参与建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请学生估计课间休息时间操场上的人数,用整数表示出来。

2.请学生把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表示出来。 3.回忆三年级时所学的分数知识,并完成下题。 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师在黑板上画1/2和3/4的图)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及图 请大家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 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一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汇报交流结果。 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的是其中的几份? 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1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作单位“1”。 引导比较:第四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答:第四个图形是由6个圆组成的。 指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也可以看作单位“1”。 提问: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作“1”? 也可以把哪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1”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让生看“练一练”第1题)追问: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作“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说课稿

课题:认识分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十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分数》。 一、说教材 本册《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又接触得较少,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单元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本课时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对以 后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 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 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能力目标: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 的分数;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 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感知分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为落实新课改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理解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能够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对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使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理解分数) 二、理解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个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三下《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和评课记录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方巷镇中心小学蒋毕奎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学会用几分之一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结果,会通过实际操作表示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以前认识过分数吗?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二、分“饼”,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1.把1个“饼”平均分。 出示1张圆形纸片。指出:用这张圆形纸片表示1个饼。 提问:把1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人分得多少? (1)让学生把这个“饼”分一分,说一说每人分得多少。 (2)课件演示: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 (3)想一想:这里的1/4表示什么意思?(把1个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1/4。)(摘要板书) (4)说明:1个饼的1/4,也可以说是1/4个饼。 [说明:在学习本课以前,学生已初步认识过分数,他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通过让学生把1个“饼”平均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同时也能自然地引出下面把几个饼平均分的问题。] 2.把3个“饼”平均分。 出示3张圆形纸片。提问:把3个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你会分吗?《(1)分一分。 让学生从信封里拿出3张圆形纸片,自己想办法分一分。(如果学生都不会分,可启发学生把“饼”叠在一起再分) (2)说一说。 交流分法。(结合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把3个饼叠成“一堆”,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 (3)议一议。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4页“认识分数”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构建分数的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分数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体会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和学习小数的直接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一方面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同时又为学生在第二学段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作了铺垫;另一方面可以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1.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2.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数学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心动) 师伸出一只手,问:你能想到几还能想到几 伸出一双手,问:现在你能想到几? 师: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今天期待大家都能够打开思维,仔细听,大胆说,好吗? 二、讲授(互动) 1、出示一个苹果,问:这是什么?分给四个小朋友,怎么分公平?每人分得多少( 板书:四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0页。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始课,是学生从整数到分数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两部分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和认识几分之几。为了使学生能深刻的认识分数,本课选取几分之一进行教学,本课内容对学生全面、深刻的认识分数、乃至小数的认识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认识了整数、学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平均分”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对于分数的意义、读写法上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半个”是学生原来生活中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此为生长点,进行突破,使学生建立“半个”与“二分之一”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西瓜”情境和直观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几分之一,并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观察、想象、比较、概括等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在读写二分之一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并能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导入语: 很久很久以前,古代的人们为了获取食物,经常一起打猎,一起采摘果实……瞧!勤劳的人们有收获了! 今天真幸运!收获4个西瓜,分给2人,怎样分? 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2人,每人2个。 公平公正的孩子,让每人分得一样多,这种分法叫做- ——平均分。 请列出算式把解答过程记录下来。 4 ÷2=2(个) 今天真倒霉!收获了2个西瓜,分给2人,怎样分? 2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1个。 2 ÷2=1(个) 今天真不幸!收获了1个西瓜,每人吃了多少?(半个) 怎么得到半个? 1个西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半个。看来想吃西瓜的人总是有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