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单项式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单项式教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单项式教案

课题: 3.3单项式

教材: 华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

授课教师: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分校 陆松蕾

教学目标:

1.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向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单项式概念和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教学难点: 单项式概念的确立.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根据题意列代数式:

1.温度由C t 下降5C 后的温度是 C ;

2.小明想为希望工程捐款,每月从零用钱中贮存x 元钱,一年后小明共存款 元;

3.某饭店要定做一批圆桌桌面,已知桌面的半径为r 厘米,则每个桌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这条边上的高为h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5.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右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

是 ;

6.小明房间的窗户如右图所示,其中上方的装饰物由两个

四分之一圆和一个半圆组成(它们的半径均相同);

(1)装饰物所占的面积是 ;

(2)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是 (窗框面积忽略不计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自然引b

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引入分类 探索新知

你能将上述所列的代数式进行分类吗?说说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出示答案,共分为两类:

(1)x 12,2r π,h 25,2161b π. (2) mn b a 2121-, 5-t ,216

1b b a π-. 你还能举出一些具有第(1)类特点的式子吗?根据这一类式子的特点,概括单项式的定义.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例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请简要说明理由;

(1)1+x ; (2)

x 1 ; (3)2r π ; (4)b a 223-. 考考你的观察力:

观察单项式:ab ,b a 2,22b a 有什么不同?

概括: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观察单项式:2r π,2r ,25r ,2r -有什么不同?

概括: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设计意图】

将概念的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自己将概念总结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合作交流 加深理解

1.填下列表格

2

22511115,12,,,,,.2221616t x r h ab mn b ab b πππ---次

2.找朋友:适当画线连接:

系数 单项式 次数

1 3

9 6 30% 1 2 -1 5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打“×”.

(1)单项式m 既没有系数,也没有次数;( )

(2)单项式5105?的系数是5; ( )

(3)-2006是单项式; ( )

(4)单项式x 32-的系数是3

2-. ( )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题、连线题、判断题等不同形式,考察学生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理解.通过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补救,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调控功能,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学习目标.

四、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

1.写出系数为-1,均只含有字母a ,b 所有五次单项式;

2.如果25--m xy 为四次单项式,则m = .

【设计意图】

设计这两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单项式的概念、系数、次数的理解,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在生生互动的氛围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发展.

五、反馈小结 分层作业

1.反馈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49

2233x y z 2ab 2349a b x -30%mn

2.分层作业:

必做题:P100---1、2.

选作题:已知y x a m 3-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为9

5-,次数是4,求代数式的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体会收获的喜悦.同时布置与所讲内容相对应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巩固知识,使学生感到学数学是课堂、课后的一个延续过程.

设计说明:

一、力争改变概念教学的旧模式.

(1)以往讲解整式这节概念课时是教给学生定义,让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判断,学生一直都是被动的接受者,没有真正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不易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分类,以及学习它的目的是什么.

(2)本节课首先设计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材料,让学生列代数式,然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代数式进行分类.并说清楚分类的原则,从而归纳得出新知.

二、真正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无论是在新概念的给出,还是知识点的落实,我都采用了问题的形式,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最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使知识落到实处.真正让学生主动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本节课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整个教学中注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获得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和能力,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0-2、什么是科学探究 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 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 (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 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值决定的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倾斜造成读数偏大) 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一定要估读) 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6)测量误差: ①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②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由于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符号℃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 温度规定为0℃,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规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2、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 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不能拿开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拄上表面相平. (4)记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不读成摄氏三十七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或负二十摄氏度 4、体温计的量程:35℃— 42℃,最小刻度:0.1℃, 特点: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玻璃弯管,用前需甩,离开人体读数。 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 4、时间的测量: 1、心率是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测量心率需要使用计时工具。 2、时间单位:秒(s). 常用的还有分、时、天、月、年等 换算关系是:1天=24小时,1小时=60分=3600秒 3、测量工具:钟、表 §0-4、几个主要的科学概念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评估卷-华师大版

2010-2011学年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期末评估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把一手指插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 A.5℃ B.35℃C.55℃ D.75℃ 2.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下面哪一 个?(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000毫米D.0.45米 3.隔壁王师傅家的玻璃窗坏了,要你给他配玻璃,你会一般选择下列测量工具中的() A.最小刻度是1毫米的刻度尺 B.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 C.最小刻度是1分米的刻度尺 D.以上三种都 4.生物在地球上一般不会灭绝,是因为生物能() A.运动 B.生长 C.繁殖 D.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根据经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蛇、蛙有冬眠习性B.鸟类都有冬眠习性 C.许多昆虫有蜕皮现象 D.冬天的昆虫数量比夏天要少 6.在一个阴潮湿的山洼草丛中,有一棵长满苔藓的植树,那聚集着蚂蚁.蚯蚓.老鼠等动物,这里构成 了一个 ( ) A.生态系统B.生物群落 C.食物链 D.食物网 7.下列地形变化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A.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8.下列现象中,由风化作用直接形成的是() A.岩石崩裂 B.风蚀蘑菇 C.沙尘暴 D.黄土高原 9.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菌的是() A.大肠杆菌B.木耳 C.酵母菌D.青霉 10.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 )

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 C.生殖器官 D.保护组织 11.对一盆正常生长的植物左侧单侧光照,一月后,它的生长情况是( ) A.向上生长B.向右弯曲 C.向左弯曲 D.螺旋向上 12.位于我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美丽富饶,这里海拔较低、地面平坦开阔、起伏不大。珠江三角洲属于下 列哪一种地形类型 ( )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13.我国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东西距离约5000千米,在一张长度都为10厘米的约上绘制中国地图适 用的比例尺是( ) A、1∶5500 B、1∶11000 C、1∶60000000 D、1∶6000000 14.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15.当北京时间正午12:00时,位于中时区的伦敦时间是() A.4:00 B.8:00 C.16:00 D.20:00 16.下列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 A?温州市所有的居民 B?雁荡山所有的植物 C?江心屿所有的生物 D?生活在楠溪江中的鱼 17.“天狗食月”(月食)现象可能发生在我国下列哪个传统节日?( ) A.春节 B.端午节C.重阳节 D.中秋节 18.右图所示的星座为()。 A.狮子座B.猎户座 C.天蝎座D.大熊座 19.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生锈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 A.偏小 B.偏大 C.不确定 D.没有影响 20.下面四幅平面图中,大树位于学校东北方向的是( )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北 学校大树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汽化和液化 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 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 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 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 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 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 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 A.冰棒升华所致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口里冒出的白烟 D.空气液化而成 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教学设计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乘法法则。 (这是因为要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就得掌握和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的越好) 难点:单项式乘法法则有关系数和指数在计算中的不同规定(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的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错误。)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入课本中的问题2: 光的速度约为3 X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大约

是5 X102秒,你知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吗?分析:距离二速度X时间;即(3X105 )X(5 X102 ); (1)怎样计算(3 X105 ) X(5 X102 ) ? (3X105)X(5X102) =(3 X5) X(105 X102) =15 X10 7 =1.5 X108 (千米) (2)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比如ac5?bc5,怎样计算这个式子。 ac5?bc5是单项式ac5与be5相乘,我们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及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来计算。 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单项式有关问题以及有关幂的运算来引入课题,以培养学生学习前后知识的连续性、一致性,由浅到深,循序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思考探索 2 5 3 2 通过计算4a2x5? 3a 3bx2,总结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设计)

整式的乘法(二)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2.能熟练、正确地运用法则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 3.经历探索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4.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通过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在经历法则的探究过程中,深刻理解法则从而熟练地运用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判断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积的符号.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单项式与单项式怎样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单项式怎样相乘运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乘法运算律?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一、联系生活设境激趣 问题一:1.在一次绿色环保活动中购买奖品如下表, ⑴有几种算法计算共花了多少钱?⑵各种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列式:方法1: ; 方法2: . 联系……① 2.将等式15(5.20+3.40+0.70) =15×5.20+15×3.40+15×0.70 中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也可得到等式:m(a+b+c) =ma+mb+mc;……② 问题二: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 (单位:元/瓶) 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 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的总收入吗? 方法一:先求三家连锁店的总销量,再求总收入,即 总收入(单位:元)为:m(a+b+c) 方法二: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教学内容:冀教版七年级下册10.4 整式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能够熟练 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的探究过程,培养 学生的归纳、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计算过程中培养学 生认真细心的作风. 教学重点:.对单项式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尝试与探究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规律。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导学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尝试:(查漏补缺,学生分组采用记分制,比一比哪一组得 分最高) 1、指出下列公式的名称 指名学生回答。 2、只要认真,你就能全部计算正确,看谁一遍全部正确。 (1) (2) (3) n m n m a a a +=?mn n m a a =)(n n n b a ab =)(35x x ?3b b ?2 a a a ??

(4) (5) (6) (7) (8) 3、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__________ 4、你能说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吗? -4x 2 y (-2x 2y)2 5、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计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现有长为x 米,宽为a 米的矩形,其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2、长为x 米,宽为2a 米的矩形,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3、长为2x 米,宽为3a 米的矩形,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启发思考:在这里,求矩形的面积,会遇到223a x x a x a ???, 这是什么运算呢? 导入新课: 因式都是单项式,它们相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出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三、出示尝试题: 1、尝试把上面的计算表示成更简单的结果。 (1)a x ax ?= (2)22x a ax ?= (3)236x a ax ?= 2)(a -32)(a -3 23)(y x 2 32a a a ??)(25n m 5351b a -= ???251346m m ?-4)(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

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1分=60秒1秒=100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的国际制单位为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单项式的乘法》教案

《单项式的乘法》教案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第三节。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综合用到了上册学的有理数的乘法、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本章前两节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直接应用),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是学生在利用以上运算的知识的结合和具体运用,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基础。通过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信,有助于以后知识的顺利学习。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理解数与代数运算的知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能否使用恰当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数学思想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观念。 【教材编写特点】从实际生活中的面积计算素材,作为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以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价值。 学生分析 【学生能力特点】学生已经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自我评价的能力,具有思维活跃,但缺乏数学自信,学习数学感觉有困难。 【学生知识背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等方法,能够通过探究推导出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学会发现问题的规律。 【学生发展区域】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观念的提升,数学自信心的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会用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例题,提升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面积的两不同算法,探索单项式运算法则的过程; 2.通过尝试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概括出单项式乘法法则;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5题;共5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是70mm B. 成年人的正常体温是39℃ C. 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是4m/s D. 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2.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星体。你认为我们在这些科学研究中借助各种仪器是为了( ) A. 完成观察任务 B. 得到观察结果 C. 延长观察时间 D. 扩大观察范围 3.地震和火山的相同点为( ) A.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外部 B. 能量都来自地球的内部 C. 都对地形没有影响 D. 都分布在板块的内部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 地形的类型 B. 地形的分布 C. 地形的起伏 D. 地形的地质构造 5.无脊椎动物中最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是() A. 环节动物 B. 软体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线形动物 6.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7.今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B. 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 C. 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 D. 所有的地震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8.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9.当你在一个陌生城市旅游时,选择的导游图应当是( ) A. 比例尺尽可能小的地图 B. 世界地图 C. 中国地图 D. 比例尺尽可能大的地图 10.关于“万有引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太小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B. 距离太远的物体之间不存在万有引力 C. 只有天体之间才存在万有引力 D. 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 11.“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先进的DNA指纹技术,选取人体细胞中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作为人的身份信息,从而用以鉴定不同人的身份。这样的身份信息主要来自于人体细胞结构中的()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膜和细胞质 D. 细胞核 12.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 B. 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病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教案

14.1.4整式的乘法 第1课时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进行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 单项式乘法运算法则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幂的运算,我们知道整式有两种单项式与多项式,那么整式的乘法应有几种,哪种最简单?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典例1计算4x2y·(-x)=.

[解析]根据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分别相乘,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加,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计算即可.4x2y·=-x3y. [答案]-x3y (-2x3y2)3·4xy2=. [答案]-32x10y8 探究点2求代数式的值 典例2如果x n y4与2xy m相乘的结果是2x5y7,求mn的值. [解析]由题意可知x n y4×2xy m=2x n+1y4+m=2x5y7, ∴n+1=5,4+m=7, ∴m=3,n=4, ∴mn=12. 探究点3法则应用 典例3计算(9×105)×(2.5×10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解析](9×105)×(2.5×103)=9×2.5×105×103=22.5×108=2.25×109. [答案]2.25×109 探究点4幂的运算综合练习 典例4计算:(-3x2y2)2·2xy+(xy)3=. [解析](-3x2y2)2·2xy+(xy)3=9x4y4·2xy+x3y3=18x5y5+x3y3. [答案]18x5y5+x3y3 三、板书设计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单项式 ◇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下册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教案

1.4 整式的乘法 第1课时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1.复习幂的运算性质,探究并掌握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重点) 2.能够熟练运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根据乘法的运算律计算: (1)2x ·3y ;(2)5a 2b ·(-2ab 2). 解:(1)2x ·3y =(2×3)·(x ·y )=6xy ; (2)5a 2b ·(-2ab 2)=5×(-2)·(a 2·a )·(b ·b 2)=-10a 3b 3. 观察上述运算,你能归纳出单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类型一】 直接利用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进行计算 计算: (1)(-23a 2b )·56 ac 2; (2)(-12 x 2y )3·3xy 2·(2xy 2)2; (3)-6m 2n ·(x -y )3·13 mn 2(y -x )2. 解析:运用幂的运算法则和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计算即可. 解:(1)(-23a 2b )·56ac 2=-23×56a 3bc 2=-59 a 3bc 2; (2)(-12x 2y )3·3xy 2·(2xy 2)2=-18x 6y 3×3xy 2×4x 2y 4=-32 x 9y 9; (3)-6m 2n ·(x -y )3·13mn 2(y -x )2=-6×13 m 3n 3(x -y )5=-2m 3n 3(x -y )5. 方法总结:(1)在计算时,应先进行符号运算,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的积;(2)注意按顺序运算;(3)不要丢掉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因式;(4)此性质对于多个单项式相乘仍然成立. 【类型二】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与同类项的综合 已知-2x 31y 2与7x 53y 54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求m 2+n 的值. 解析:根据-2x 3m +1y 2n 与7x 5m -3y 5n -4的积与x 4y 是同类项可得出关于m ,n 的方程组, 进而求出m ,n 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 章不考) 第0 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 、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 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 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 μm 1 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 )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 )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 )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 )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 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 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 跑道周长 (3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 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 ℃,测量范围为35 ℃ -42 ℃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 、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为秒,符号 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 ,月,天(d) ,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 。单位换算:1 天=24 小时 1 小时=60 分 1 分=60 秒 1 秒=100 毫秒 7、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空间位置无关。质量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__第0章_走进科学优秀教案

走进科学 什么是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了解水银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几个重要的科学概念:(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 第一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 1,思考并讨论: ①为什么树上熟透的苹果会往下落,而天上的月亮既不落向地球,也不向外太空飞去?(拓展:牛顿的故事,瓦特等;总结: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②什么原因使蝙蝠在黑暗中具有高超的飞翔本领? ③什么原因使鱼类、鸟类形成了迁徙的习性? ④为什么企鹅能够在冰雪世界环境生存? 引发思考:你对以上的现象有什么感想?大自然还有哪些奇妙的现象? 昆虫蜕皮;刮风下雨;日食月食;水的蒸发和凝固等 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 雨后出现的彩虹 B 神舟七号上天 C 流星划破夜空 D 大雁南飞 例题2:流星产生的原因? 解析:夜色中的天外来客陨石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并发光,高温陨石高速下落形成流星。 例题3:夏天,把冰块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观察一段时间。 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你可以提出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 总结: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的答案,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现象,不断探究与思考,科学是可以认识的。 观察和实验——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问题。 二,课堂小结: 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反思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反思《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反思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反思1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会运用。 一复习引入 复习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 二引入新课 举出三个例子,提问学生它们等于什么?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 分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在探索过程中运用的以前学生的乘法分配律,推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成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每一项,再把所得积相加。 注意在进行运算时的运算顺序以及符号的确定。 例题讲解 评讲例一中的(1)、(3)。第一道题主要讲述了做题过程的书写。第二道题,单项式带着负号,给学生强调连同负号把它看成整体,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首先要确定每

一项的符号,再进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不能漏乘,最后合并同类项,化简到最简形式。 跟踪训练这种类型的题. 课堂练习 这节课以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对法则的巩固和运用。 1、在教学过程我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展开。我首先复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依据乘法分配律。要注意运算时的运算顺序以及确定的符号,在这过程中强调不要漏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反思2 1.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我首先复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并举出了一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实例。在进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的生成教学时。我先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长方形面积从而抽象出一个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等式,并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说明这个等式的正确性。在这点上,我认为自己处理的比较好。在接下来的知识应用中用适量例题来掌握法则的.运用。例题难度呈阶梯形,层层深入。用适

苏科版数学七下《单项式乘单项式》word教案

苏科版数学七下《单项式乘单项式》w o r d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第9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课 时 分 配 本课(章节)需课时 本节课为第课时 为本学期总第课时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进行运算; 2.经过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的运用。 3.体验运用法则的价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难点运用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探索交流课型新授课教具投影仪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设置: 同学们,现在我们家里都有电视机,大家都知道电视机的横切面是个长方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几台型号相同的电视机叠放在一起组成“电视墙”,计算图中这些电视墙的面积。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长为a,宽为b) 我们可以看到,“电视墙”是一个长方形,由9个小长方形组成。 从整体上看,“电视墙”的面积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3a·3b;学生回答 由学生自己先做(或互相讨论),然后回答,若有答不全的,教师(或其他学生)补充.

从局部看,“电视墙”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ab ,“电视墙”的面积是这些小长方形的面积和:9ab 。 于是,我们有:3a ·3b = 9ab. 新课讲解: 1.探索研究 一起来观察上面这个等式:3a ·3b = 9ab ,根据上学期的学习,同学们知道,3a 、3b 都是单项式,9ab 也是个单项式,那么计算时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4ab 2·5b 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20ab 3吗? 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两个单项式3a 与3b 相乘,只要把两个单项式的系数3与3相乘,再把这两个单项式的字母a 与b 相乘,即3a ·3b =(3×3)·(a ·b )= 9ab. 4ab 2·5b 这两个单项式的积是20ab 3。 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两个单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们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例题 计算:(1)3 1 a 2·(6a b ); (2)(2x )3·(-3xy 2). 解: (1)31 a 2·(6a b ) = (3 1 ×6)·(a 2·a )·b = 2a 3b ;(教师规范格式) (2)(2x )3·(-3xy 2). = 8x 3·(-3xy 2) 学生板演 板演 动手练习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带※是老教材的内容 第一章水 1、海水占地球上全部水量的%。海洋中平均每1000g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35g。所以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灌溉庄稼。 2、地球上的水按其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水按存在空间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其中淡水占地球全部水量的%。 4、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是冰川水和地下水。人们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占全球淡水资源的%。 5、在植物中含水量最大的在水生植物,最少的是干旱环境中的苔藓植物。 6、人体的含水量占人体体重的60%左右。所以我们每天必须补充2~水。 7、标准大气压下,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当冰低于0℃时,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0℃时,冰开始熔化,在这个过程中,它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此时它的状态是固液并存。直到完全熔化时,温度又继续上升。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 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9、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 10、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的温度降低。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①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②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才能进行。而且在沸腾的过程中,物质还必须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12、液化: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过程。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3、升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凝华:物质由气体变成固体的过程。 14、以上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以上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开水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冰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湿衣服变干属于升华;樟脑丸消失属于升华;雾的形成属于液化;露水的形成属于液化;雾凇的形成属于凝华;霜的形成属于凝华;酒精挥发属于汽化。 15、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6、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它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隔河头初级中学:杨晓倩 【课题】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教学内容及内容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数的运算、字母表示数、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内容,具备了由数的运算转化为式的运算的知识基础,类比有理数运算学习整式的运算是本章的重点,是代数知识学习的重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代数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相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本单元提前安排了同底数幕的乘法、幕的乘方、积的乘方等知识,然后通过实例引入了整式的乘法,使学生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等法则的运用探索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以及一些重要的公式,所以,本节知识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下面学习乘法公式、整式除法以及八年级学习因式分解打好基础? 本单元共分3课时,由浅入深地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三节课的知识环环相扣,每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也为后一节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善于应用转化的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单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地中了解单项式乘法的意义,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 2、会利用法则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 【旧知回顾】 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弓I导学生复习幕的运算性质 问题1:前面学习了哪三种幕的运算?运算方法分别是什么? m n _ mn (1)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a ^ a (m,∏是正整数) (2)幕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 m)∏ = a m∏ (m,∏是正整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易错题集

第一章 1、关于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凭手的感觉可以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 B、20℃的铁块比20℃的木头温度低些 C、用体温计可以测冰水或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选:D 2、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刻度尺比较好() 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B、最小刻度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D、最小刻度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选:A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五次数据是2.42厘米,2.43厘米,2.42厘米,2.44厘米,2.6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A、2.42厘米B、2.428厘米C、

2.43厘米D、2.47厘米 选C 4、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 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m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若在数匝数时少数了1匝,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5、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若是凹形液面,读数时视线要与相平。如右图,量筒的量程是mL,最小刻度为,小石块的体积为cm3。 6、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第5,8章不考) 第0章走近科学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 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 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 长度测量的步骤: (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 (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如:硬币的直径,乒乓球直径等。 5、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测量温度的常用工具温度计,测量 体温的温度计为体温计,两者的原理都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测量时,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液体 ③待温度稳定后读数,不得拿出读数。④读数不需估读。 ※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最小刻度为0.1℃,测量范围为35℃-42℃ ①下端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容积大得多。 ②玻璃泡与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玻璃管 6、心率:心脏或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常用的计时工具为秒表,时间的国际制单位 为秒,符号s ,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y),月,天(d),小时(h),分钟(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天=24小时1小时=6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