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实用透皮处方

贵实用透皮处方
贵实用透皮处方

透皮处方

药物剂量:中药:总量为3-5g.

西药:小儿为日剂量的1·5-2倍成人为日剂量的3-5倍

随症加减

小儿腹泻

寒性腹泻:扑尔敏+维生素B1 +氯丙嗪+654-2 高热加异丙嗪,伴有咳嗽、流涕、流感症状加利巴韦林

细菌性腹泻:扑尔敏+复合维生素B+黄连素+甲硝唑片,口服乳酸菌素片和庆大霉素颗粒

单纯性腹泻:轻症洛哌丁胺2-4mg

重症笨一派啶+止泻灵

消化不良:乳酸菌素片+妈咪爱

脱水者口服补液盐和静脉补液

中药处方止泻散:由炒苍术、白胡椒,大砂仁、公丁香,吴茱萸、肉桂组成

使用方法:用时研末,以生姜汁为粘合剂,每次用1克,外用敷脐,同时用热水袋热敷。

小儿腹泻中药处方:吴芋,肉桂,白胡椒入脾经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苍术苦燥芳香,运脾除湿止泻,丁香,砂仁芳香化湿,醒脾开胃。生姜,温中散寒为引经药,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益气健脾、除湿止泻之功,用之临床,恰中病机,疗效显著。

穴位选择:神厥穴

咳喘:

干咳无痰,烟干,舌红者:沙丁胺醇片+扑尔敏片+咳必清片+咳特灵

咳嗽浓痰:氯化铵片+沙丁胺醇片+异丙嗪片+654-2片+止咳桃花散

穴位选择:檀中穴,肺腧穴,天突穴,大椎

小儿咳嗽

中药处方:桔梗、吴茱萸、白芥子。

制法:将上述药物各取等份研成细末,装入干燥瓶中备用。使用方法:每穴取药粉3g,用米醋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膻中穴、两肺俞穴。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风寒咳嗽:加麻黄,细辛研末,生姜汁调敷涌泉穴;痰热咳嗽加用麻黄、胆南星,研末调敷涌泉穴;哮喘发作用莱菔子,细辛研末,生姜汁调敷定喘穴、肺俞穴。

方中吴茱萸主“痞满塞胸,咳逆寒热”,桔梗可开宣肺气,白芥子豁痰利气,二药一升一降,肺脏气机调达,则咳止痰消;风寒用细辛温肺化痰,麻黄宣肺平喘,加强其温化寒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风热则有胆南星清热化痰,少量麻黄宣肺平喘,使痰化咳止。

痰多咳嗽者:贝母、桔梗、冬花

西药处方:沙丁胺醇片+扑尔敏片+异丙嗪片

伴痰多者+654-2片或氯化铵片

支原体感染者+红霉素片或严迪片

久咳不止伴咽喉干痒者+止咳桃花散

穴位选择:大椎,天突,檀中,肺腧,定喘

小儿发热

中药处方:焦栀子、桃仁

使用方法: 栀子桃仁研为泥,用鸡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两足涌泉穴,固定。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西药处方:氯丙嗪+异丙嗪+维生素B1+尼美舒利颗粒

麻疹和病毒性传染病患儿慎用

五岁以上小儿发热伴头痛可用:安乃近+黄连+维生素B1

穴位选择:大椎或肚脐。

顽固性口腔溃疡

中药处方:黄连、冰片、煅人中白、吴茱萸

西药处方:维生素B1、维生素B2、地塞米松片

穴位选择:双侧足底涌泉穴

外用方:鸸鹋油涂抹患处一天3次

内服方:阴虚口服知柏地黄丸

阳虚口服桂附地黄丸

牙龈肿痛

中药处方:大黄20g、芒硝30g、黄连20g、冰片3g、吴茱萸15g、共研

细末,每次取5g分别贴双足涌泉穴,一日一次。

西药处方:消炎痛、甲硝唑片、地塞米松片、SMZ片贴患处

鸸鹋油涂抹患处

穴位选择:双足底涌泉穴

流行性腮腺炎

中药处方:消毒散由青黛、芒硝、大黄、重楼、乳香、没药、三七组成。

使用方法:取药粉3g,用蛋清调成稠糊状,分别敷于腮腺高肿部位,盖上

消毒纱布,固定。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穴位选择:贴患处

过敏性鼻炎

通鼻散组成:延胡索、白芥子、细辛、甘遂、麻黄

使用方法: 研成细末,每穴取药粉3g,生姜汁混合。可分别敷于膻中穴、两肺俞穴,大椎,双侧风门穴,盖上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方中取白芥子、细辛散寒化痰,、麻黄辛温宣肺,配以姜汁温中; 具有散寒化痰、宣肺通窍之功。三药合用,温阳化痰、祛风散寒,宣肺通窍

取穴以大椎、风门、肺俞、肾俞为主穴。若肺俞处皮肤破损,换贴膏肓

穴;若肾俞处皮肤破损,换贴志室穴。兼有慢性咽炎者,加天突穴;兼有哮喘者,加天突、定喘二穴。

穴位选择:天突穴、定喘穴

痛经

中药处方:痛经贴膏是由益母草、当归、白芍、川芎、丹参、肉桂、炮姜、五灵脂、香附、延胡索等药物组成。

使用方法:研成细末,每穴取药粉3g,生姜汁混合,分别敷于神阙穴、中极穴、次髎穴,每天敷贴10小时后取下,5天为1个疗程。

方中以香附行气解郁,当归、川芎、益母草、五灵脂活血化瘀、肉桂、炮姜暖宫散寒、当归、白芍、丹参益阴补血,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补虚泻

实,如此寒去瘀化,气血调畅,痛经自止。经痛婷贴贴关元穴

穴位选择:关元穴

乳腺增生

中药处方:透骨消、五灵脂、三棱、莪术、延胡索。

使用方法:药物研粉,用甘油调匀做成大的药片,用贴敷在乳痛点或肿块表面,月经干净后3开始,每日1贴,每次贴 2 d,连贴7d,停药 6 天后重复治疗。

穴位选择:神阙穴、中极穴、次髎穴

急性乳腺炎

处方组成:大黄、芒硝、蒲公英、夏枯草

疼痛加消炎痛

穴位选择:贴患处

卵巢囊肿

中药处方愈囊汤组成:柴胡、桃仁、赤芍、甲珠、丹皮、红花、血竭、牡蛎、夏枯草、制大黄,蒲公英甘草。

使用方法:药物研粉,在左右囊肿体表投影区各5 g,三天一换药,15天为一疗程。

穴位选择:子宫穴、患处

带状疱疹

中药处方:赤小豆、马齿苋、大黄、雄黄。

使用方法:上药研成细末,混匀后加麻油适量调糊,每天敷贴2-3小时后取下,日3~4次,5天为1个疗程。

雄黄解毒疗疮,尤善治疮毒,马齿苋、赤小豆,大黄清利湿热,解毒疗痈,治疗带状疤疹效果满意,极少留有后遗神经痛,具有时间短,疗效迅速,方法简捷,便利,副作用少等优点.

西药处方:点刺、拔罐、火疗患处,清洗,用聚肌包2mg+西咪替丁0·2g+2%利多卡因2ml+病毒灵5片,置患处,用水凝胶冷敷贴干贴。

穴位选择:贴患处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处方:姜黄、制川乌、制草乌、一枝蒿、延胡索、少许冰片、痛甚加消炎痛300mg

穴位选择:贴患处

痛风

中药处方:土茯苓、萆薢、威灵仙、桃仁、红花、泽兰、泽泻、苡米、车前子

红肿加大黄、芒硝

西药处方:秋水仙碱片、小苏打片、消炎痛、复方丹参片

穴位选择:贴患处

颈椎病、腰椎病,骨质增生

中药处方:生草乌、生川乌、乳香、没药、一枝蒿、红花、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马钱子各50g、辽细辛、全虫、土别各20g、蜈蚣10条、用75%的酒精1000ml侵泡15天后每次取2-3ml药液稀释水凝胶冷敷贴

穴位选择:贴患处

皮肤溃疡

糖尿病引起的溃疡:用苯妥英钠药粉干撒伤口、用水凝胶冷敷贴干贴患处用芦荟胶配合外擦

穴位选择:贴患处

痔疮

内痔中西药处方:大黄、芒硝、牛黄解毒片、

出血多者加云南白药粉

疼痛厉害者加利多卡因与水凝胶冷敷贴搅拌放入肛门

外痔中西药处方:大黄、芒硝、冰片、消炎痛贴痔核

穴位选择:痔核

跌打损伤

中药处方:自然铜、三七、乳香、没药、血竭、当归、牛膝、赤芍。

穴位选择:贴患处

贴敷后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6-24小时,婴幼儿及使用刺激性较强、有大毒药物者适当减少贴敷时间;

2、有中轻度疼痛、发痒、染色及发小泡为正常反应。

3、一个穴位不宜连续贴敷,选一组穴位交替使用;

4、局部轻微过敏,不要急于停药,换个穴位试试;必要时可在皮肤上涂抹润肤露或红霉素软膏。

不良反应的紧急处理

1、有针刺样、烧灼样疼痛,或疼痛不能耐受时,应立即揭去贴药;

2、有过敏时,应对症抗过敏处理;炉甘石3份滑石2份氧化锌粉剂1份打粉撒在过敏处。

发泡较大时,放出泡内液体,干贴;

3、其它药物毒副作用按临床常规处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