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4 页

回采工作面专门防突设计

由于本工作面防突专门设计是在贯彻公司严格按照突出矿井管理

的要求,认真执行《采煤工作面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达标(详见《采煤工作面消突评价报告》)后,为进一步确保采煤工作面安全、防治发生工作面突出事故而专门编制的本防突设计。

一、概述1、工作面布置矿井走向长约1200m,设计考虑一个水平、上下山二个采区双向布置开采。水平标高+1400m。M23、M16煤层分层开采,M27、M30煤层联合开采。由于M16煤在一采区内已经基本采完,为了尽快达产,考虑首采工作面布置在一采区M23煤。主斜井到设计标高后,沿M23煤层+1400水平布置运输大巷,在矿井走向中部沿M23煤层中布置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在+1480米标高布置绞车硐室,在回风上山+1456m标高M23煤层中布置1456m回风大巷与回风平硐连通,形成上山采区的开拓系统。采区运输上山、行人上山、回风上山施工完成后,从运输上山+1445m和+1480m标高向南布置11601采面运输顺槽和回风顺槽,用切眼连通上下顺槽,形成首采工作面。二采区开拓系统:在+1400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上山附近顺M23煤层底板岩石内布置二采区运输下山、行人下山、回风下山至+1260m,布置采区水仓,将回风下山与一采区回风上山连通,形成二采区的开拓系统。

2、地质情况(1)工作面煤层情况矿区内较稳定煤层主要有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M16、M2

3、M27、M30。11601工作面标高位于+1472m~+1500m,位于龙潭组第一段(P3l1)中部,长兴灰岩之下,M23煤层之上,上距长兴组燧石灰岩底200~210m,平均205m左右;下距M23煤层45~50m,平均48m左右。M16煤层厚1.5~2.0m,平均厚1.80m,煤层稳定,在走向与倾向上变化较小,倾角平均170。为稳定简单煤层。

第 2 页共 14 页

(2)工作面瓦斯情况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文件:黔能源发【2009】281号“关于毕节地区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2009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报告》的批复”,织金县绮陌乡永兴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98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68.92m3/t。瓦斯等级为高瓦斯。各煤层瓦斯含量计算如表1所示。表1各煤层瓦斯含量计算表煤层编号M16M23M27M30水分Wf(%)0.261.090.550.54灰分

Af(%)11.1910.7810.3712.95挥发分Vr(%)5.895.675.446.65瓦斯压力P(MPa)计算垂深H(m)100.00140.00170.00180.00瓦斯压力系数

K(2.03-10.13)7.507.507.508.50P=H·K0.751.051.2751.53温度系数en温度

t(℃)20.020.020.020.00.4010.4000.3990.399en1.4931.4921.4911 .490系数a=2.4+0.21Vr3.6373.5913.5423.797系数

b=1-0.004Vr0.9760.9770.9780.973煤的孔隙率fn10101010煤的容重γ(t/m3)1.51.51.51.5瓦斯压缩系数KY1.061.061.061.06吸附瓦斯量Wx(m3/t)19.1217.1120.8820.31游离瓦斯量

WY(m3/t)0.480.670.820.98瓦斯含量

Wh=Wx+WY(m3/t)19.6017.7821.7021.29(3)区域构造矿区属阿弓向斜北东段,绮陌背斜北西翼,一般15°~30°在矿区及附近主要发育有二条断层。F1:逆断层,倾向220°,倾角70°,最大断距50m,张家田南M30煤层逆于M27煤层之上,延伸大于2.2km。F2:逆断层,倾向225°,倾角82°~87°,最大断距90m。延伸大于2.9km。节理裂隙:矿区内节理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两组。北东向剪节理延伸长,节理面平直紧闭;北西向张节理延伸短,对岩石完整性破坏较大。综上所述,本区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断层较少,构造复杂程度属简

第 3 页共 14 页

单—中等类型。

3、突出危险性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生产字【2008】539号)“关于毕节地区煤炭局《关于请求审批织金县绮陌乡永兴煤矿M23、M16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的报告》批复,织金县永兴煤矿M16号煤层在矿井井田范围内+1422米标高以上区域不具有突出危险性。扩能前各矿都未发生过煤与瓦斯突出,周边邻区生产的三家寨煤矿开采时也未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现象。

4、其他根据织金县绮陌乡永兴煤矿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结果,M16煤层无煤尘爆炸性。M16煤层自燃倾向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按煤尘无爆炸性和煤层不易自燃设计和管理。

二、采煤方法11601回采工作面在暗斜井的右翼,采用走向长壁布置。11601采煤工作面推采长度200m,工作面长度80m,斜面积16000m2,煤层平均厚度厚1.8m,煤层倾角17°,采用成熟的应用最广泛的采煤方法,即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炮采工艺。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柱进行支护;支柱排距为1000mm、柱距为,700mm,“三.四”排管理,即“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扳。

三、工作面突出危险预测1、预测方法采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可使用煤巷掘进工作面的突出预测方法,可选用综合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或其它经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在没有试验证实有效的方法之前,本工作面防突专门设计采用钻屑指标法(WTC)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钻屑指标法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具体操作:预测孔钻进煤层后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至少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1)工作面进入该区域

第 4 页共 14 页

时,立即连续进行至少2次预测;(2)工作面每推进10~50m(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或采取了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以及其他必要情况

时宜取小值)至少进行2次预测,其中任何不达标即需要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3)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预测。采用钻屑指标法预测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指标临界值应根据实验考察确定,确定前可暂按表2的临界值判定突出危险性。如果实测得到的S、K1的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为无突出危险性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表2 钻屑指标法参考临界值

煤样类型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ml*(g*min1/2)-1)钻屑量S/(Kg*m-1)干煤样0.56湿煤样0.45如果实测得到的S、K1的所有测定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的,应视为有突出危险,需要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

2、预测钻孔布置预测钻孔设计:采煤工作面长80m,在采煤工作面间隔15m均匀布置直径42mm、孔深10m的预测钻孔4个,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钻孔位于采煤工作面中部,预测孔布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断面图

平面图

o o o 0

图1预测孔布置示意图3、预测孔施工机具及施工要求预测钻孔施工采用手持式气动钻机(ZQS-65/2.5),配42mm螺旋钻杆钻机。预测钻孔施工过程要求:

(1)推进给力均匀,不可大力蛮进,保证钻杆钻进速度均匀;(2)平行工作面推进方向钻进,保证钻杆钻进方向沿煤壁垂直采煤工作面推进;(3)保证电煤钻推进平衡,推进过程中不可摇动机身;(4)注意施工过程,钻孔排渣及瓦斯涌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汇报。

第 5 页共 14 页

4、预测孔超前距及允掘距离当预测无突出危险时,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回采作业。回采作业应保留足够的预测超前距(最小预测超前距为2m)。根据突出预测钻孔顺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投影长度确定预测允掘距离。本次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性则最大允掘距离为8m。

5、其他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钻孔施工过程中或工作面出现下列任一情况的,应视为有突出危险,需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1)喷孔、卡钻等施工中的动力现象;(2)出现断层、裂隙、煤层厚度剧烈变化等情况;(3)采掘应力叠加区;(4)工作面出现明显突出预兆。四、工作面防突措施在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后,若判定为突出危险工作面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局部防突措施。采煤工作面可采用的工作面防突措施有超前排放钻孔、预抽瓦斯、松动爆破、注水湿润煤体或其他经试验证实有效的防突措施。本设计采取工作面排放钻孔的方式消突,做到先排后采。采用本煤层预抽的消突方法。采煤工作面消突措施控制范围为:工作面前方20m以上。用轻便型防突钻机(ZDY-800)施工Φ75mm抽放孔67个,钻孔平行于工作面,间隔3m均匀布置,钻孔深度为60m~65m(具体见工作面防突措施设计图);措施钻孔施工过程中,需观察施工中的动力现象。

五、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的参数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2、因为11601采面倾斜长度未超过120m,则沿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打钻孔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当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时,此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必须继续抽放瓦斯。

第 6 页共 14 页

3、若有一个检验测试点的指标测定值达到或超过了临界值而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时,则此点周围半径100m的范围内均判定为预抽防突效果无效,要补充预抽钻孔或继续进行抽放。

4、预抽采面瓦斯的效果检验要把钻孔作业时的喷孔、顶钻、等明显突出预兆作为判断的重要依据。不管任何情况,把每个发生明显突出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m的预抽区域均判定为措施无效。

六、安全防护措施1、通风系统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抽出通风,目前安装两台FBCDZ-6-№17B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每台通风机配用二台YBFe315M-6型防爆电动机,通风机技术特征见表3。表3 FBCDZ-6-№17型对旋轴流通风机技术特征

主要通风风机风量(m3/s)风压(Pa)叶片安装角度功率

(kW)FBCDZ-6-№1723.9~53.8750~255024°/36°-51°/39°2×75每个掘进工作面选用二台FBD-5.6型2×11kW型局部通风机作压入式通风。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工作风机与备用风机经控制开关能自动切换。局部风能机的技术特征见下表4。表4FBD-5.6型2×11kW型对旋轴流式局部通风机技术特征

型号全风压(Pa)风量(m3/min)转速(r/min)电机功率(kw)风筒直径(mm)电压(v)FBD-5.6770~4000390~

235294011×2600380/66011601工作面回采前,施工单位必须把所有影响范围内的通风设施作全面检查,如有损坏,必须立即进行修复加固,确保完好。

2、抽放系统矿井配备两套瓦斯抽放系统,其中一套低负压抽放系统抽放采空区瓦斯,低负压瓦斯抽放选用2BEA-303型水环真空泵2台,(一用一备)。配套电机功率为55kw,转速660r/min,电压660V。另一

第 7 页共 14 页

套高负压瓦斯抽放系统抽放本煤层瓦斯,根据计算矿井高负压瓦斯抽放选用2BEA-303型水环真空泵2台,(一用一备)。配套电机功率为90kw,转速442r/min,电压660V。

3、监控系统矿井安装国内较先进的KJ95N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分别对矿井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瓦斯抽放泵站得开停状态,井下回采工作面及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温度、烟雾、风门开闭、断电、馈电等进行实时监控。(1)T1瓦斯传感器安设在运输巷内距工作面煤壁≤10m处,监测进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当T1≥0.5%时报警、断电,当

T1≥0.5%时切断11601运输巷巷道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动力电源,当

T10.5%时复电;(2)T2瓦斯传感器安设在回风巷内距工作面煤壁≤10m 处,监测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当T2≥1.0%时报警、断电,当T2≥1.5%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动力电源,当T21.0%时复电;(3)T3瓦斯传感器安设在工作面上遇角,当T3≥1.0%时报警、断电,当T3≥1.5%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动力电源,当T31.0%时复电;(4)T4瓦斯传感器安设在回风巷中部,监测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当T4≥1.0%时报警、断电,当T4≥1.5%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动力电源,当T41.0%时复电;(5)T5瓦斯传感器安设在回风巷与回风联络巷岔口以里10--15米处,监测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当T5≥1.0%时报警、断电,当T5≥1.5%时切断工作面及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动力电源,当T51.0%时复电;4、放炮管理(1)11601工作放炮时,必须严格执行远距离放炮措施,采煤工作面爆破地点到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00m,远距离爆破时,回风系统必须停电、撤人及警戒。爆破后进入工作面检查的时间不得少于30min。

(2)放炮前必须对通风系统、供电系统、电气设备、压风自救系

第 8 页共 14 页

统等进行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放炮。

(3)施工单位放炮时,要提前一个小时通知矿调度室,以便做好放炮前的准备工作。在爆破时,爆破孔正确使用水泡泥,用黄泥封满填实,装完药后通知矿调度室。

(4)所有人员进入警戒防突风门以内时,必须经公司调度室同意,在退出警戒线时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

(5)工作面的防突考察钻孔在放炮前必须用黄泥封满填实,经安监员检查封堵合格后方能放炮。充填深度应不小于爆破孔深度的1.5倍。

(6)放炮时,必须停掉回风巷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源(局部通风机电源除外),停送电工作由调度室统一协调指挥。

(7)严禁使用固定式放炮母线,且接头全部用冷补胶补好,必须杜绝明接头,每次放炮前班组长、放炮员要认真对放炮母线进行检查,杜绝失爆。

(8)工作面放炮必须保证回风巷回风系统畅通,回风系统不准存放物料和矿车。

(9)严格执行“一炮三检”、“三人联锁”放炮制度。

(10)放炮所使用的雷管总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严禁跳段使用。

(11)放炮期间井下严禁停压风,否则不准进行放炮工作。

(12)工作面放炮后,必须等30min后,由瓦检员询问监控值班人员工作面瓦斯等情况,只有在无异常情况下,方可由班长、放炮员、瓦检员进入检查确认无隐患后通知调度室,送动力电,其它人员方能进入施工。

(13)必须执行远距离放炮站岗警戒的规定:1)每次装药放炮前,

第 9 页共 14 页

必须由工长亲自派专人分别到所有通往放炮地点的各通道口担任警戒

工作,严禁约岗、睡岗和脱岗;2)每次装药放炮前由工长、安监员负责检查各站岗范围以内的人员撤离情况,在确认距离放炮地点100米范围内所有人员均已全部撤离的情况下,方准通知放炮员实施放炮工作;3)站岗警戒人员在得不到工长撤岗命令前,严禁擅自撤岗;4)每次放炮结束后,由工长、放炮员、安检员由外向里检查沿途及放炮地点顶板、通风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隐患处理完后,方准施工人员进入放炮地点正常施工。

(14)回采面放炮时施工单位必须有跟班领导在现场。

5、安全防护设施(1)防突风门11601工作面回采前,已在回风巷和11601联络巷之间施工正反向防突风门。施工的防突风门两道,与墙体接触严密,风门墙体牢固,崁入巷道周边岩石是深度≥0.2m,并设有防逆流装置;正反向风门已实现联锁;电缆孔必须封堵严实;风门墙厚度0.8m,门扇厚度50mm。

(2)下井作业人员必须携带隔离式化学氧自救器,经检身房检查未携带自救器,严禁入井作业。

(3)在一采区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设置工作面避难所,工作面避难所能够满足工作面最多作业人数时的避难要求。

(4)11601运输巷、回风巷在距工作面25~40m的位置安设压风自救装置,在巷道内每50m安设一组压风自救装置,每组压风自救装置应可供5~8人使用,平均每个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

6、撤人及避灾路线11601工作面→11601运输巷→副平硐→副井→地面。

七、组织管理措施1、公司成立防突工作指挥领导小组1)指挥领

第 10 页共 14 页

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副矿长成员:有关部室、救护队及施工单位负责人2)部室职责(略)2、防突考察注意事项(1)为确保考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掘进期间瓦检员每班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回采进度,需防突考察时施工单位要提前一小时汇报矿调度室(由矿调度室通知通防部,通防部安排人员考察),防突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回采进度及炮后瓦斯情况进行考察。

(2)防突考察人员做效果检验时,必须仔细认真,数据必须准确、可靠,严禁弄虚作假。

(3)进行防突考察时,由施工单位负责打眼,通防部负责采样检验。

(4)通防部要随时做好防突考察的准备工作,防突考察时迎头不得同时作业,以防出现伤人事故。

(5)防突考察单报送通防部、公司调度室、地测部、施工单位存档,施工单位没有接到调度室的通知不准打眼放炮施工,确定无突出危险后方可施工。以便按要求严格控制回采。

(6)防突考察钻孔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瓦斯变化情况,观察施工时是否有喷孔、垮孔、顶钻等异常情况,并丈量钻孔出现异常情况的位置距离。观察施工点的煤壁片帮、抽冒、响天炮等异常情况。一旦出现事故预兆,立即撤退现在所有人员。

(7)各钻孔施工结束后,必须校核竣工钻孔的方位和倾角,丈量钻孔深度。

3、其他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每班必须安排跟班电工对现场的电气设备检查,杜绝失爆。

(2)如果在打眼或打钻过程中有喷孔现象或发现有突出征兆时必

第 11 页共 14 页

须立即停电撤人,待钻孔不喷孔时,瓦斯浓度1%,班长和瓦检员进入检查无异常后方可施工。

(3)施工单位施工排放孔时一定要施工到位,由瓦检员监督施工质量,打完排放孔时,瓦检员向调度室汇报施工情况。

(4)机电部组织有关部门和施工单位定期对风电、瓦斯电闭锁进行试验,保证其灵敏、可靠。

(5)施工单位严格执行本设计,有突出危险的严格按要求施工预抽、排放孔,施工单位要做好防突考察的配合工作。

(6)安监部负责按照各项设计、措施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设计、措施不落实不允许放炮。

(7)当预测该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用实施抽放瓦斯钻孔抽放瓦斯或者排放钻孔进行排放后进行效果检验,当效检无突出危险时,也须采用远距离放炮措施。

(8)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或二氧化碳超过1.5%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掘进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或其开关安设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掘进工作面,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 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对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被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0%以下时,方可通电开动。

4、煤与瓦斯突出预兆有声征兆:

(1)煤壁发生震动或冲击,并伴有声响;(2)煤层变形发出劈裂声、鞭炮声、机枪声、炮击声或远处雷鸣声,声音一般由远到近,由大

第 12 页共 14 页

到小,先单响,后连响,最后一声巨响,接着便发生突出;(3)顶板来压,出现裂缝、发生断裂声,支架被压断,发出折断声。无声征兆:(1)紧接着声响工作面压力增大,煤壁塌落,片帮掉渣,煤被挤出、喷出、弹出,局部隆起,顶板下沉,底板鼓起,打眼顶钎、夹钎、喷孔,装药顶炮。

(2)煤质变软,有时软硬相间,疏松易碎,层理紊乱,光泽暗淡。

(3)地压活动激烈,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或忽大忽小或呈喷出状,温度下降,空气变冷,煤壁发凉。

(4)人在工作面感到头昏发冷。

5、其它未尽事项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执行,并按《11601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执行。

第 13 页共 14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4 页共14 页

工作面掘进设计说明书.doc

优秀文档,无限精彩! 12101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编制: 审批: 总工: 2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关系 12101工作面,位于12采区轨道下山的北部,上边(西部)为12061工作面采空区,下边(东部)为F101大断层(未开采),北面为14采区。 二、巷道用途 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回风、运料等任务。 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主要承担12101工作面回采期间的进风、运输、行人等任务。 三、巷道性质及工程量 1、12101工作面上顺槽为回采巷道,从12061下顺槽运料斜巷口开始扩修约30m,后225.8m沿原12061下顺槽下部的煤层顶板掘进,大部分为煤巷,不留保护煤柱,局部(由于按中线掘进,局部穿过12061采空区)为半煤岩巷。 从12101上顺槽运料斜巷口到12101上顺槽切眼位置,总工程量为255.8m。前400m方位角为34046′,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9—00之间,大部分为-30左右。 2、12101工作面下顺槽为煤巷,局部会遇到构造带为半煤岩巷。设计长度(从12101下顺槽进风巷里口至12101切眼位置)共360.2m,沿煤层顶板掘

进,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6—30之间,一般为-30左右,方位角为18017′。 3、12101工作面切眼设计长度(从12101上顺槽设计位置到12101下顺槽设计位置)48.7m,沿煤层顶板掘进,切眼坡度随煤层顶板起伏,在-8—-180之间,一般为-100左右,方位角156°。 详细情况可参照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4、开工时间:预计为2012年7月25日开始掘进。 竣工时间:预计2012年12月底竣工。 四、巷道服务年限 服务年限:服务年限为3年(包括掘进与回采期间)。 附:12101工作面设计平面图。 第二章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12101工作面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以及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见表1。 表1 12101工作面井上下关系对照表

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报告 麦地煤矿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 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 效果检验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参加检验人员: 通风工区: 技术科: 地测科: 安检科: 采掘副总: 通风副总: 安全副总: 总工程师:

目录 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 (3) 一、检验依据 (3) 二、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概况 (3) 1、工作面位置、标高及周围开采情况 (3) 2、地质构造情况 (4) 3、煤层特征情况及顶底板岩性 (4) 4、掘进工作面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面开采参数及临近煤层开采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面与地表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保护层开采及煤柱留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煤层原始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10101切眼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实施情况 (4) 1、开采保护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区域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 (8) 1、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8) 2、开采保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检验综合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9) 4、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论 (10) 5、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验证要求 (10)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古蔺开江煤矿 掘进8119工作面防突措施 措施编制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日期; 防突机构 防突领导小组: 组长:XXX(矿长) 副组长:(副矿长)(副矿长) 成员:XXX(技术负责人)(办公室主任) 防突队长: 防突队成员: 第一章概况 一、工程概况: 1、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根据8119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和81206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分别为0.8m3/min,

0.5m3/min,经矿研究决定,对8119工作面运输巷和回风巷开切眼进行掘进。 2、工作位置 工作面位于煤矿井田一水平西翼第一个区段,工作面煤层运输巷道标高+865.9m,煤层回风巷道标高+880m,开切眼标高+866~880m;回风上山标高+880~881m详见巷道布置平面图。 3、工程量:8119补开切眼98m。 二、区域地质概况 1、煤层及围岩特征:详见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2、瓦斯涌出:预计瓦斯绝对涌出量为0.8m3/min。 3、地质构造:根据81208工作面的资料及已掘进情况表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 4、煤层情况:本面煤层厚度2—2.3m,煤层倾角15—30度。 5、该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无大的水源存在,仅有季节性冲沟,充水方式为滴水或极少淋水。 6、煤层属高瓦斯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掘进按防突管理。 7、地表垂深及采动影响:地表标高水平1025—1060米,煤层埋深159—180米,地面无民房,掘进对地面不会有较大影

响。 8、掘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该工作面中部有一条正断层,走向205度,倾向295度,倾角45度,断距0.5—1.5米,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工作面顶板的支护管理,过断层时严格按过断层的措施执行。(2)、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防治水的管理工作。 (3)、在掘进过程中应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二、掘进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Y3煤层情况 1、煤层结构 Y3为主采区层,煤层厚度2~2.3米,煤层倾角15~30度,密度1.45t/m3。 (二)顶底板情况 1、直接顶厚度0.5~3.5米,灰、深色砂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2、直接顶上覆Y4煤层(81208回采工作面)厚度1.5—1.9米。 3、直接底:粘土泥质岩伴生一种无形硫角矿石,厚度为0.5~2米,再往下是泥质砂岩,厚度6—8米。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 根据钻探表明:该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编号:QY-JP-TF-2014—3-002 贵州百里杜鹃金坡煤矿 石门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1403回风石门)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时间:2014年3月5日

审阅人签字

规程(措施)学习贯彻签字单

前言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为资源整合矿井,由原金坡煤矿和杉林煤矿整合而成。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文件(黔府函[2007]10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方案的批复》,同意原黔西县金坡煤矿、杉林煤矿进行资源、企业整合,成立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生产能力为30万t/a,经鉴定,M4煤层在开采+1340m水平以上具有突出危险性,本设计是针对以上区域石门揭煤工作面专项防突设计。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交通位置 金坡煤矿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隶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金坡乡管辖。 黔西县金坡乡金坡煤矿位于黔西县城北西方向,直线距离约19.6km。距金坡乡政府所在地约1.0km,南距321国道(野坝)约25km、距离贵毕高等级公路约27km,北距326国道约15km,有简易公路直到矿区,交通较为方便。

二、工作面基本概况 1403回风石门位于一采区中下部,轨道上山与回风上山之间的六平联络巷下部,由轨道上山内六平联络巷下方9米处开口以71度方位水平施工8m后,再以131度方位角水平施工108米后揭露M4煤层;然后施工1403回风顺槽,1403回风石门巷道全长116m,标高为+1411m。 设计巷道的四周均有巷道,但巷道掘进前方为M4煤层,因此必须做好探放水和防突工作,特别是石门揭煤期间的防突管理工作。 三、该巷道相对地面位置

采煤工作面采专项防突设计(区域)

标记:发放号: 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设计名称: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负责人: 设计编号:防T—SJ—2010—0803 编制日期:2010年8月3日

会审意见 审批意见 会审人员签字: 施工单位:年月日通风科:年月日调度室:年月日技术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安全科:年月日安全矿长:年月日生产矿长:年月日总工:年月日矿长:年月日

1604采煤工作面回采专项防突设计 一、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1、1604工作面是一采区一区段西翼M60煤层的采煤工作面。东面以副井筒保护煤柱为界,西面以揭露的断层为界,上下以+1562m~+1544m 标高为界。相对应的地面标高+1650m~1750m ,煤层埋藏深度90m~210m 。该工作面平均长度65m ,推进长度185m 。可采储量2.03万吨。 巷道布置示意图: 1604工作面F 1604面运输巷1604面上风巷 巷道布置示意图 主 斜井副 斜井F 矿井总回 风巷1603面上风巷 1603面运输巷回风暗斜井 井底车场

2、采面与地面对应关系 采面运输巷成北东—南西向。位于副井筒以西,距副井口最近130m ,地表无村寨。采面对应地面属山坡地,标高+1650m~1750m 。 3、采面与邻近煤层关系 采面下距M70煤层12m 。 (二)、地质概况 1、构造 本井田内主要构造为化育向斜,轴向近南北,总体为一宽缓的不对称向斜。 本采面运巷以下10m (掘进施工已揭露)处有一条轴向近煤层走向的背斜构造,背斜两翼倾角较大,达35°以上。 2、顶、底板特征 M60煤层的直接顶板多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厚约1.6~2.6m ,稳定性较好;间接顶板为0.8m 左右中厚层状砂质灰岩;地板为粘土岩,稳定性较差(见柱状图)。 60#煤: 厚1.1----1.7直接顶;粉沙岩 底板:粘土 厚1.1----1.5 米 、泥质粉沙岩、 粉沙质泥岩。 厚1.6----2.6 米 岩0.3----0.8 米 柱状图 3、煤层赋存情况 煤厚:1.1~1.5m ,平均厚:1.2m ,结构:复杂,含1层厚约0.35~0.55m 的夹矸。倾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第一章总则 一、概况: 宏源煤矿主要开采C12、C15、C18、C22号煤层,我矿于2011年10月23日,在C18煤层中掘进时曾发生过一次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C18号煤层定为突出危险性煤层;特编制1802工作面的防突措施,望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务必遵照执行。 二、编制依据 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煤安字【1995】第30号) 2、《煤矿安全规程》(2006)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3、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报告(2007年度) 4、《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矿井瓦斯抽放设计说明书》 5、矿井瓦斯抽放数据资料 第二章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一、地理概况: 1、矿井所在地理位置、交通情况 水城县平菇乡宏源煤矿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平菇乡西侧境内,行政区划隶属平菇乡管辖。该矿为45万t/a改扩建矿井、井田内有三个小煤窑开采过和本矿技改前的老系统开采过。 矿内有0.5K m的矿区公路与平菇乡公路连接,距水黄公路6Km,距贵昆铁路六盘水站20Km,交通较为方便。 2、地形地貌情况 矿区属于高原中山地形,地势为西东高、北西低,高海拔标高+1600~+1373,相对高差227m,地势起伏较大。 3、气候条件

矿区属亚热带温凉季风气候,11月到次年2月多凌冻,年平均气温以8—月最高为(33℃),1月最低气温(1-2℃),年降雨量最大1485mm,最小为1000mm 4、河流 井田内无河流。 5、地震烈度 按贵州省城乡建设环境厅1993年12月编制的《贵州省地震烈度区划分布图》,本区地震烈度为六度。 二、矿区开发情况 1、矿井开发情况 宏源煤矿2008年初开始技改建设,主要可采煤层为C12、C15、C18、C22号煤层,根据实际调查,矿区范围内+1385m标高以上煤层部分被开采,本矿C15煤层已回采完备,现回采C18号煤层东翼,C18号煤层西翼以回采完备。 宏源煤矿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布置在井田中部+1392m标高处,掘进穿层斜巷至1315.5807m标高点分岔到+1312.064m,以落平点为起点,掘进井底车场,运输石门穿C18号煤层;沿C18煤层走向布置1802运输平巷;回风平巷布置在行人上山内,标高+1339m,回风平巷沿煤层走向布置。 2、小窑分布及开采情况 井田内原有3个小窑开采过,开采深度为50m左右。有两处老窑开采标高在+1385m以上;原宏源煤矿2号井开采标高在+1362m深。 3、矿区电源、水源、通信情况 1)电源 本矿区已有10KV线路接入矿井,一回路引自杉阿线10KV农网,另一回路引自盐井线10KV电网,矿井的双回路电源已经形成。 2)水源 矿井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使用工业广场附近的飞仙关组地层涌出的井泉水,枯水季节,采取适当的蓄流措施,水量可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不足部分生产用水可使用处理过的井下水复用。故矿井建设的水源能够保证。

井下煤矿掘进工作面爆破设计方案

. 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巷道掘进 爆破设计 编制单位: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部门:矿井小型机械化项目办公室 编制日期: 2016 年 11 月 25 日

编制人员名单表 审核人员

目录 矿井基本情况 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掘进爆破设计目的及要求爆破参数的确定 凿岩工作

一、矿井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所在位置及隶属关系 1、项目名称: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煤矿机械化改造。 2、所在位置: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双河河煤矿(以下简称“双河煤矿)位于大理州剑川县城北西330°方向,直距约10km。地处剑川县东岭区石菜江村境内。 3、隶属关系:该机械化改造工程项目法人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属民营企业。 (二)项目背景 双河煤矿为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 双河煤矿为一小型矿山企业,主要经营煤炭开采和销售,现在册职工125人。矿山始建于1965年,前身为国有煤矿,年产量1万吨左右。2006年以后,矿井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完善了生产系统,矿井产量逐年增加,近年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云煤行管[2008]23号文件核定生产能力5万t/a,在大理州“十一.五”煤炭资源整合中属单独保留型矿井,拟整合规模9万t/a。双河煤矿于2009年1月申请延续办理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03120,有效期十年,自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 根据《云南省大理州双河煤矿有限公司双河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

告》,双河煤矿截至2008年12月,矿界范围内共获资源总量386万吨。保有资源储量218万吨。为进一步规范采掘部署,改进采煤工艺,优化施工组织,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确保矿井持续稳定发展,并为认真落实安监总煤行【2010】178号、云工信煤技【2012】614号精神,按照“大力推行小型煤矿机械化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的要求,双河煤矿拟在对矿井采掘运系统进行机械化改造。目前项目已经取得开工备案并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 二、井下巷道爆破环境描述 1、工作面位置范围:该掘进工作面位于四平硐下部,距四平硐硐口300m,南以16上山二级的上出口为界,北以四平硐运输平巷为界,西以原16上山二级上部的采空区为界,东以五平硐北三运上部的待采掘区域为界。 工作面走向长度为240m,倾向长度为76m,该煤层属双河南井田C1煤层,含矸1~2层,为简单结构煤层,煤层厚度稳定,变化不大,上层煤在1.2~1.6m,(可采煤层),中间夹矸为0.2~0.8m,下层煤0.2~0.5m,(一般不可采),即:1.4~1.8m,平均厚度1.6m;煤层倾角9~13°,平均倾角11°,为进水平煤层,该煤层属长焰煤,煤质中硬,硬度系数f:2~5、岩石硬度系数f:7~11。 2、掘进目的用途:主要为探明一采区的资源及地质构造情况,解决一采区采掘工作面的通风线路(主要是回风)过长等问题。详见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示范文本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工作面防突范围 抚顺分院于20xx年底至20xx年底对我矿井田内3 上、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性预测,并于 20xx年11月作出了《石板沟煤矿+790m水平以上区域煤 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报告》,其结论主要为------石 板沟煤矿3上、3#煤层在F1正断层东南方向的+790m 水平以上区域为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生产过程中可按非 突出采掘工作面管理, 但应加强对该区域内的褶曲、断层等 地质构造探查工作,加强地质构造带附近采掘工作面的突 出危险性预测工作。根据上述结论,我矿东上山1800采区 内的33107回采工作面防突范围划定为:(1)褶曲、断 层等地质构造带附近10m范围内的综采工作面,纳入防突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829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 准版本

回风巷掘进防突措施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艺流程 在掘进过程中,必须严格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其防突工艺流程详见图1。 (二)1103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受开采保护情况 1、11031回风巷与保护层关系图详见附图2-1/2。 2、根据井下实际和采掘关系图,11031回风巷270米的掘进均受1#层的开采所保护(1#层与3#

层的层间距为11.5米),其开采已保护到11031回风巷轮廓线外上帮大于20米,下帮大于10米。 3、11031回风巷掘进过程中,必须进行区域效果检验及区域验证(区域效果检验及区域验证的方法已在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中进行详细说明),当其中任何一次检验结果为突出危险区时,说明保护效果无效,则必须按突出煤层进行管理,重新采取区域防突措施。 (三)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防突措施 ①11031回风巷采取开采保护层的区域防突措施,其保护层的开采情况:11031回风巷270米的掘进受1#层的开采所保护,即1#层的开采已保护到11031回风巷巷道轮廓线外上帮大于20米,下帮大于10米;

②当11031回风巷经进行区域效果检验为突出危险区后,说明保护层开采无效,则必须设计顶(底)板瓦斯巷施工穿层钻孔预抽煤体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和工作面布置长距离(大于60米)预抽钻孔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消突; 2、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①结合我矿实际情况,采取直接测定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和残余瓦斯压力的方法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即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40m布置1组检验测试孔,每次布置3个检验测试孔。 ②检验测试孔必须布置在煤层中,且尽可能与周围预抽钻孔保持等距离,检验测试孔设计详见附图3。 ③检验测试孔测定的煤体残余瓦斯含量和压力均取最大值,当其中一个检验测试孔的瓦斯含量≧

最新采区及采掘工作面防突设计编制题纲资料

一、采区防突专项设计 (一)采区瓦斯地质概况 1. 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赋存条件及其稳定性、煤的结构类型及工业分析、煤的坚固性系数、煤层围岩性质及厚度、水平(采区)煤层(附综合柱状图说明)、可采储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断层与火成岩分布、水文地质情况。 2. 瓦斯赋存情况 分煤层瓦斯含量及瓦斯成分、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等原始参数、钻孔穿过煤层时的瓦斯涌出动力现象、邻近区域瓦斯地质情况。 (二)采区设计说明 1. 采区巷道布置 2. 采区供电、运输、行人等生产系统 3. 煤层开采顺序、采煤工艺、工作面接替顺序等 (三)通风系统说明 通风系统必须独立可靠。 (四)防突设施(设备)设置 (五)防突设计 1. 区域综合防突设计 (1)区域预测情况 说明区域预测(开拓前预测)的方法、临界值及区域划分结果等。 (2)区域防突措施 ①开采保护层 保护层的选择、沿走向及倾斜的保护范围及抽采被保护层瓦斯的方式等。 ②预抽煤层瓦斯 预抽煤层瓦斯的方式选择、钻孔控制范围、钻孔参数设计、封孔要求等。

(3)确定区域效果检验的方法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临界值的确定,检验区域内钻孔分布设计。 (4)确定区域验证的方法 石门揭煤、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的方法的选取及临界值的确定。 2. 局部综合防突设计 (1)确定工作面预测方法 采用的临界值、最小预测超前距等。 (2)工作面防突措施工程设计 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穿突出煤层的专项防突设计、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的专项防突设计。 (3)确定工作面效果检验方法石门及其他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的选取及钻孔的布置及临界值的确定。 (4)安全防护措施 采区避难所设置、反向风门、挡栏、远距离爆破措施、压风自救系统等。 3. 首采面防突工程量 主要通风系统、瓦斯治理巷道工程量,各类钻孔工程量等。 (六)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 (七)抽采系统设计(抽采系统、瓦斯计量安设) (八)附图 1. 瓦斯地质图 2. 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 标明瓦斯治理巷道,并要反映钻场、钻孔布置参数等。

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及计算

掘进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 及计算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野川煤业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供 电 设 计 及 保 护 整 定 野川煤业机电科 王斌超 2014/10/19 一、运输巷掘进面供电设计 运输巷掘进面配电系统图附后:

一、主要负荷统计: 二、移动变电站选择计算 移动变电站的选择一般放在工作面的风巷内,应考虑: ①所处巷道内便于运输、顶底板条件良好、无淋水; ②尽量靠近大的用电设备,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与液压泵站联合布置; ③距离采区变电所尽可能近,以减少高压电缆长度。 负荷分配: (1)移动变电站负荷:胶带输送机2×55KW、刮板输送机40KW、掘进机235KW、调度绞车、小水泵、共计:。 容量计算:

视载功率 ? cos /z e z K P S ?∑= 式中: z S 视载功率 e P ∑ 变压器供电设备额定功率之和 ?cos 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 取 z K 需用系数 电力负荷计算 故运输掘进供电选用变压器400KVA 能符合要求, (2)掘进工作面局扇专用变压器负荷: 2×30KW 2台 故根据实际情况掘进工作面专用变压器200KVA 符合要求。 三、供电电缆的选择计算及校验 <一>高压电缆选择计算及校验 1、供电高压电缆的型号选用:MYJV22系列聚氯乙烯交联铠装电缆。 2、按长时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线路中最大长时工作电流为 ①In=Sn/Ue ?3=304/×10=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 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所有区域防突措施均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区域防突措施应当优先采用开采保护层。 突出矿井首次开采某个保护层时,应当对被保护层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及保护范围的实际考察。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千分之三,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否则,应当对每个预计的被保护区域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此外,若保护层与被保护层的层间距离、岩性及保护层开采厚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应当再次进行效果检验和保护范围考察。 保护效果检验、保护范围考察结果报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 突出危险区的煤层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必须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结果应当经矿技术负责人批准。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贵州化窝煤业有限公司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四位一体” 综 合 防 突 措 施 编制单位:安全科 编制人:陈玉根 编制日期:2010年11月3日

目录 第一部分运输大巷基本简况 (5) 第一节地面相对情况及邻近采区情况 (5)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6) 第三节地质构造 (7) 第四节水文地质情况 (8) 第二部分区域防突措施10 第一节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10 第二节区域防突措施11 第二节区域防治措施效果检验11 第四节区域验证13 第三部分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 第一节突出危险性预测15 第二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5 第三节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18 第四节安全防护措施18 一、通风与瓦斯监测18 二、机电防爆19 三、压风自救19 四、安全避灾20 第四部分执行防突措施的岗位责任制20 第一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及责任21 第二节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防突管理制度22 第五部分相关必备图纸23 图一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区域验证钻孔(预测孔)布置示意图24 图二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排放孔布置图25 图三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四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放炮警戒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7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 图五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避灾路线系统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大巷综合防突措施审批意见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贯彻和考试记录 贯彻人签名:贯彻时间:贯彻地点:在册人数:实到人数:缺席原因: 片区负责人:队长:

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综合防突措施 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2、《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3、《运输大巷工作面地质说明书》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定》(AQ1029-2006) 6、《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7、《运输大巷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8、《黔西化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煤层、9#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工作面基本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情况 一、地面相对位置: 运输大巷地面相对位置:黄家寨附近。 二、井下相对位置: 巷道位置:该巷道位于30万吨扩能工程中部,上部为扩能工程上部采区(未布置),下部为扩能工程下部采区(未布置),走向布置。 三、地质层位: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课程代码:10105009 专业班级:煤矿开采技术1301班 学生姓名:徐石强 指导教师:刘殿武 设计时间:2015年01月9日~13日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技术系

前言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与安全》课堂学习任务后,为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动手能力,紧密理论联系实际而进行的课程设计。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国家制定的其他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一、设计题目 (1) 二、原始资料 (1) 三、设计目的 (1) 第二章掘进通风方法确定 (2) 一、局部通风机通风 (2) 二、掘进通风方法确定 (2) 第三章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设计 (3) 一、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3) 二、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4) 三、按除尘风量计算 (4) 四、按工作人员数量计算 (5) 五、按风速进行验算风量 (5) 第四章局部通风机风量设计 (5) 第五章风筒选择 (7) 一、风筒的类型 (7) 二、风筒接头 (8) 三、风筒的漏风 (8) 1、漏风系数的计算 (8) 2、风筒的有效风率 (9) 3、漏风率 (9) 4、风筒的阻力 (9)

采煤工作面防突措施

矿业集团一矿 工作面防突措施

编制:审核:防突科长:科长:参加会审人员 安监处:通风区:调度一所:抽采区:地质测量一科:注浆队:机电运输管理一科:信息工区:生产技术一科:生产预备队:综采三队: 副总工程师: 矿总工程师:

会审意见

1391(3)回采工作面防突措施 一、编制依据: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1391(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1391(3)工作面设计图》。 二、概况: 1、工作面概况 本面为东二下山采区煤柱,东为1371(3)工作面(1994年收作)、1371(3)工作面(2004年收作)、2311(3)工作面(1998年收作)、2311(3)工作面(2003年收作)、2321(3)工作面(2009年收作)、2331(3)工作面(2012年收作)、2341(3)工作面(2013年收作),西部为1372(3)工作面(1997年收作)、2312(3)工作面(1999年收作)、2312(3)工作面(2006年收作)、2322(3)工作面(2005年收作)、2332(3)工作面(2008年收作)、1362(3)工作面(2013年收作)、2141(3)工作面(2011年收作),南为13-1煤层未采块段,北部为东二大巷等系统巷道,下部为东二11-2煤层下山采区系统巷道。 1391(3)工作面长161.3m,倾斜长654m,工作面面积105490.2㎡,工作面回采区域13-1煤层底板标高-616.5~-519.5m。 2、煤层地质情况 本面13-1煤黑色,以块状为主,属于半暗型,实体段厚5.0~6.5m,平均煤厚5.47m,局部含一层泥岩夹矸,夹矸均厚0.35m,底区段厚0~2.8m,平均煤厚1.3m。煤岩层产状为189~215°∠6~13°,平均倾角为9°。具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37~40%。13-1煤层具自然发火性,自然发火期3~6个月。 地质构造情况: 本面地质构造较简单,总体趋势为北高南低,工作面共揭露2条断层。断层产状见下表。 该面13-1煤层标高为-616.5~-519.5m,根据“集技[2009]304号”文规定,13-1煤层属于突出煤层,该区段13-1煤位于突出危险区。根据实际在东二13槽东煤下山施工顺层孔实测

防突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防突知识培训考试卷带答案 单位姓名评卷人分数 一、填空题(30 分,每空 2 分) 1、防治煤瓦斯突出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有: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面防突措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2、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应当设置防突机构,建立健全和各级岗位责任制。 3、区域防突工作应当做到多措并举、可保必保、、效果达标。 4、突出矿井发生突出的必须立即停产,并立即分析、查找突出原因;在、消除突出隐 患后,方可恢复生产。 5、防突专项设计应当包括开拓方式、煤层开采顺序、采区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系统、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等内容。 6、突出矿井应当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防突的、保护层开采等工程与矿井采 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使矿井的开拓区、抽采区、保护层开采区和突出煤层 (或被保护层)开采区按比例协调配置,确保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7、突出煤层的任何区域的任何工作面进行和前,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8、突出矿井、有突出煤层的采区、突出煤层工作面都有独立的。采区回风巷是专用回风巷. 9、在突出煤层中,严禁任何两个采掘工作面之间通风 . 10、突出矿井应当编制预案。 11、施工防突措施的区(队)在施工前,负责向贯彻并严格组织实施防突措施 . 12、采掘作业时,应当严格执行防突措施的规定并有。 13、突出矿井的井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和等内容。 二、判断对错题(20 分,每题 2 分)

1、在同一地区,一般煤系时代老的较煤系时代新的瓦斯含量底() 2、突出煤层走向、倾角发生变化的部位,其突出危险性大 3、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用压入式 ( ) 4、突出矿井未进行工作面预测的采掘工作面,应当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 ) 5、突出矿井无突出危险工作面,煤巷掘进和采煤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 2m( ) 6、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必须采用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 ) 7、预抽煤层瓦斯时,钻孔间距应当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 ( ) 8、同一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不少于 2 个,沿倾向不少于 5 个。( ) 9、当煤层群中有几个煤层都可作为保护层时,须开采下保护层。( ) 10、在煤巷掘进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立即连续 进行至少 1 次区域验证。 ( ) 三、单项选择题 (30 分,每题 3 分 ) 1、突出煤层的瓦斯含量一般均不小于 ( ) A.1m3/t B. 10m3/t C. 25m3/t D.30m3/t 2、突出煤层在无突出危险区,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不得小于 ( )。 A.5M B.10M C.20M 3、如果被保护层的最大膨胀变形量大于 ( ),则检验和考察结果可适用于其他区域的同 一保护层和被保护层。 A.3 ‰ B.5‰ C.3% 4、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掘进工作面不小于 ( ) 。 A.2m B.5m C.7m

防突专项设计

防突专项设计 ****公司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2010年5月~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为我公司3#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结论为我公司3#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2010年7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批复我公司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公司依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编制掘进、回采、揭煤专项防突设计。 一、掘进区域专项防突设计 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三巷,双巷,并进~中间巷超前~副巷、正巷滞后的掘进方式~超前巷道执行煤头预抽~滞后巷道采取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的未掘区域~施工不低于42米的区域钻孔进行预抽。 1、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区域预测预报 ?超前巷道:在推进工作面施工三个区域预测预报钻孔~煤头中间部位布臵一个钻孔~孔深为30米~两帮各布臵一个钻孔~距帮0.5米,角度与掘进方向成26?夹角,由地质测量部负责拉线给出角度,~孔深33.8米~保护巷道两侧15米轮廓线。 ?滞后巷道:在超前巷道内使用ZYJ---380/210型钻机~每间隔10米布臵1个预测预报钻孔~打钻方向垂直于滞后巷道煤帮~钻孔孔径为89mm~孔深不低于42米。 以上钻孔在施工过程中~利用DGC型仪器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测 1 3定结果W?8m/t时~该区域为突出危险区~执行钻孔预抽的防突措 3施,W,8m/t时~采取局部预测预报。

,2,区域防突措施 三巷、两巷并进的超前巷道~在煤头及两帮范围内~使用ZDY---4000S型钻机~第一个循环,巷道开口或过构造见煤后,施工23个钻孔~正前9个孔~孔间距和角度不同~分两排布臵~第一排距顶板向下1.3米~排距0.3米~孔径120mm~孔深不低于120米。在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12米、14米、16米~18米~距顶板往下1.6米设计不同的角度和深度的钻孔,具体见煤头预抽钻孔参数表,两帮共设计14个钻孔~以保护巷道两帮轮廓线15米范围内的区域预抽。第二个循环以后钻机施工时~共设计15个钻孔~其中正前9个孔不变~巷道的两帮距煤头6米、8米、10米处设计的钻 2 孔与第一次相对应的钻孔角度与深度相同~两帮共设计6个钻孔。在掘进过程中以最浅预抽钻孔为准~超前预留20米。掘进的滞后巷道~由超前巷道向滞后巷道施工区域钻孔~钻孔方向垂直于掘进方向~孔间距1米~孔径为89mm~保护单巷钻孔深度不低于42米~保护双巷时钻孔深度不低于75米~每个钻孔施工后~使用8米封孔管与聚氨酯封孔~并连接管路进行区域预抽。 3

掘进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xxxxx掘进设计说明书编号:号 编制单位:xxxxxxx 编制日期:2017年10月

设计会审记录

目录 1. 概况........................................................... - 1 - 1.1概述 - 1 - 1.2编写依据 - 1 - 2.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 2 - 2.1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 2 - 2.2 煤(岩)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 3 - 2.3 地质构造.................................................... - 5 - 2.4 水文地质.................................................... - 5 - 2.5 煤层自燃及煤尘爆炸性........................................ - 5 - 2.6 煤质指标.................................................... - 5 -3.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 - 6 - 3.1 巷道布置.................................................... - 6 - 3.2支护设计 - 8 - 3.3支护工艺设计 - 13 - 3.4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14 - 3.5 矿压观测设计............................................... - 14 - 4. 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 16 - 4.1 施工方法................................................... - 16 - 4.2 设备配备及技术特征......................................... - 17 - 5. 生产系统设计.................................................... - 20 -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综采工作面防突措施(最新版) 一、工作面防突范围 抚顺分院于2006年底至2008年底对我矿井田内3上、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性预测,并于2008年11月作出了《石板沟煤矿+790m水平以上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报告》,其结论主要为------石板沟煤矿3上、3#煤层在F1正断层东南方向的+790m水平以上区域为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生产过程中可按非突出采掘工作面管理,但应加强对该区域内的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探查工作,加强地质构造带附近采掘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根据上述结论,我矿东上山1800采区内的33107回采工作面防突范围划定为:(1)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带附近10m范围内的综采工作面,纳入防突管理;(2)33107回采工作面正常带参照突出威胁区域进行管理;

二、工作面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方法 1、加强对所回采的综采工作面的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探查工作,若发现有地质构造,将其纳入防突管理,及时编制防突措施,按防突措施要求对其附近10m范围内的工作面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工作,并随时准备对达到瓦斯抽放条件的综采工作面及其上隅角瓦斯进行预抽工作; 2、33107回采工作面每推进10~50m,就要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连续进行不少于两次的区域性预测验证,其中任何一次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时,该区域应改划为突出危险区域,只有连续两次验证都无突出危险时,该区域才定为了突出威胁区,在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完成该循环的回采施工; 3、当33107回采工作面局部区域纳入防突管理后,必须对该区域采取防治突出措施,采取防治突出措施后,还要进行措施效果检验,经检验证实防突措施有效后,方可在采取了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完成该循环的回采施工; 4、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效果检验)方法采用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