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索引

方剂索引
方剂索引

方剂索引

一画

[1] 一贯煎(《柳州医话》)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二画

[2]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

[3] 二阴煎(《景岳全书》)生地黄麦冬酸枣仁生甘草玄参茯苓黄连木通灯心

(或竹叶)

[4] 二神散(《杂病源流犀烛》)海金沙滑石

[5] 十灰散(《十药神书》)大蓟小蓟侧柏叶荷叶茜草根山栀茅根大黄丹皮

棕榈皮

[6] 七福饮(《景岳全书》)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杏仁

[7] 丁香散(《古今医统》)丁香柿蒂良姜炙甘草

[8] 七味都气丸(《医宗己任编》)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五味子

[9] 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黄肉桂大枣黄芪

白术茯苓五味子远志橘皮生姜

[10]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

山栀灯心

[11] 八珍汤(《正体类要》)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

生姜大枣

[12]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人参白术茯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1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人参乌梅木瓜山药莲子肉炙甘草

[14]二仙汤(经验方)仙茅淫羊藿当归巴戟知母黄柏

[15]十补丸(《济生方》)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肉桂五味子炮附子

鹿茸

三画

[16] 三才封髓丹(《卫生宝鉴》)天冬熟地黄人参黄柏砂仁甘草

[17]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苏子白芥子菜菔子

[18] 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叶

[19]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生姜

[20] 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

[21]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知母黄柏熟地黄龟版猪脊髓

[22] 大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23] 大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药大黄生姜大枣

[24]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大黄黄连

[25]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大黄附子细辛

[26]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荆芥薄荷羌活细辛白芷甘草防风

[27] 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28] 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

[29] 小半夏汤(《金匮要略》)半夏生姜

[30]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31] 小建中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32] 小承气汤(《伤寒论》)大黄厚朴枳实

[33] 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34] 小蓟饮子(《济生方》)生地黄小蓟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

甘草

[35] 三棱和伤汤(《中医伤科学讲义》经验方)三棱莪术青皮陈皮白术枳壳当归

白芍党参乳香没药甘草

[36] 小活络丹(《和剂局方》)制南星制川乌制草乌地龙乳香没药蜜糖

[37] 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炙甘草地黄白芍药牡蛎麦冬阿胶麻仁鳖甲

龟板

[38] 大连翘汤(《婴童百问》)连翘防风瞿麦荆芥穗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赤芍

滑石蝉蜕黄芩山栀甘草紫草

[39] 大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40] 大宝风珠(《温病条辨》)白芍阿胶龟版地黄麻仁五味子牡蛎麦冬炙甘草

鳖甲鸡子黄

[41] 小儿回春丹(《上海市中药成药制剂规范》)牛黄冰片朱砂羌活僵蚕天麻防风

麝香雄黄胆南星川贝全蝎白附子蛇含石钩藤

甘草

[42] 三妙丸(《医学正传》)苍术黄柏牛膝共研细末面糊为丸

[43] 大分清饮(《类证治裁》)茯苓猪苓泽泻木通山栀车前子枳壳

[44] 马齿苋合剂(经验方)马齿苋大青叶紫草败酱草桃仁红花赤芍

[45] 小续命汤(《千金方》)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附子

防风生姜

[46]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当归川芎花粉白芍生地柴胡青皮漏芦

桔梗通草白芷穿山甲甘草王不留行

[47] 小营煎(《景岳全书》)当归熟地白芍山药枸杞炙甘草

[48] 三黄石膏汤(《证治准绳》)黄连黄柏栀子玄参黄芩知母石膏甘草

四画

[49] 王氏连朴饮(《温热经纬》)黄连厚朴苍术清半夏淡豆豉芦根

[50] 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人参玄参丹参茯苓五味

子远志桔梗当归身

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辰砂

[51]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

黄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

[52] 无比山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山药肉苁蓉干地黄山茱萸茯神菟丝子

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

[53] 木香顺气散(《沈氏尊生书》)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壳川朴乌药香附苍术

砂仁桂心川芎

[54] 止嗽散(《医学心悟》)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

[55] 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厚朴枳实黄连黄芩知母半夏陈皮茯苓猪苓

泽泻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炙甘草

[56] 五皮散(《华氏中藏经》)桑白皮橘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

[57] 五苓散(《伤寒论》)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58]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59] 五生饮(《世医得效方》)生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川乌

黑豆

[60] 五磨饮子(《医方集解》)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

[61] 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厚朴藿香甘草半夏苍术陈皮生姜

大枣

[62] 六君子汤(《校注妇人良方》)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制半夏生姜大枣

[63]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山茱萸

[64] 六磨汤(《证治准绳》)沉香木香槟榔乌药枳实大黄

[65] 化痰通络汤(《临床中医内科学》)茯苓半夏生白术天麻胆南星天竺黄

紫丹参香附酒大黄

[66] 化积丸(《杂病源流犀烛》)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槟榔苏木

瓦楞子五灵脂

[67] 月华丸(《医学心悟》)天冬麦冬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百部沙参川贝母

茯苓阿胶三七獭肝白菊花桑叶

[68] 丹参饮(《时方歌括》)丹参檀香砂仁

[69] 丹栀逍遥散(《医统》)当归白芍药白术柴胡茯苓甘

草煨姜薄荷丹皮

山栀

[70] 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药

蒲黄五灵脂

[71] 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金樱子芡实

[72] 双解汤(《医方集解》)麻黄防风荆芥薄荷黄芩栀子连翘石膏桔梗

[73] 双柏散(《中医伤科学讲义》)侧柏叶黄柏大黄薄荷泽兰

[74] 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味子

[75] 五虎汤(《医宗金鉴》)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细茶生姜

[76] 开郁散(《洞天奥旨》)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郁金天葵草全蝎

白芥子炙甘草

[77] 五神汤(《辨证录》)茯苓车前子二花牛膝地丁

[78] 止痛如神方(《医宗金鉴》)秦艽桃仁皂角熟大黄炒苍术防风黄柏当归尾

泽兰槟榔

[79] 内疏黄连汤(《医宗金鉴》)黄连山栀黄芩桔梗木香

槟榔连翘芍药薄荷

甘草归身大黄

[80] 化毒除湿汤(《疡科心得集》)黄柏银花丹皮赤芍茯苓生薏仁苍术归尾

枳壳通草生甘草

[81] 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天仙藤香附子陈皮甘草乌药生姜木瓜紫苏叶

[82] 止带方(《世补斋》)茯苓猪苓泽泻赤芍丹皮茵陈黄柏栀子牛膝车前子

[83] 内补丸(《女科切要》)鹿茸肉桂菟丝子黄芪白蒺藜沙菀蒺藜肉苁蓉桑螵蛸

制附子紫菀茸

[84] 丹溪治湿痰方(《丹溪心法》)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

[85] 乌头汤(《金匮要略》)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制川乌

[86] 木防已汤(《金匮要略》)木防已石膏桂枝人参

[87] 牛蒡解肌汤(《疡科心得集》)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

夏枯草

[88] 孔圣枕中丹(《备急千金要方》)龟板龙骨远志菖蒲

五画

[89] 玉女煎(《景岳全书》)石膏熟地黄麦冬知母牛膝

[90]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黄芪白术防风

[91] 正气天香散(《保命歌括》)乌药香附干姜紫苏陈皮

[92] 石韦散(《证治汇补》)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

[93]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

(近代方有黄芩、栀子)

[94] 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胶龟版胶

[95] 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茯苓甘草

[96]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菟丝子附子肉桂

当归鹿角胶

[97]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甘草淮小麦大枣

[98]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射干

连翘薄荷白蔻仁

[99]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白术茯苓甘草[100] 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人参制附子炮姜炙甘草[101]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白芍药川芎熟地黄

[102] 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

[103]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白芍药枳壳甘草

[104] 圣愈汤(《医宗金鉴》)熟地白芍川芎人参当归黄芪[105]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

[106] 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天冬麦冬贝母胆星橘红远志石菖蒲连翘

茯苓茯神玄参钩藤丹参辰砂生铁落

[107]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五灵脂蒲黄

[108] 代抵当丸(《证治准绳》)大黄当归尾生地穿山甲芒硝桃仁肉桂

[109] 白头翁汤(《伤寒论》)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

[110] 白虎汤(《伤寒论》)知母石膏粳米甘草

[111]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参[112]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113]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紫苏茯苓生姜[114] 归脾汤(《济生方》)人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

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115] 加味二妙散(《丹溪心法》)黄柏苍术当归牛膝防己萆 龟版

[116] 加味四君子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白扁豆

[117] 加味桔梗汤(《医学心悟》)桔梗甘草贝母橘红银花苡仁葶苈子白及

[118] 加味清胃散(《张氏医通》)生地丹皮当归黄连连翘犀角升麻生甘草

[119] 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生地芍药川芎黄芪杜仲五加皮牛膝红花

当归续断

[120] 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天门冬麦门冬人参熟地黄生地黄牛膝杏仁

枸杞子草决明川芎犀角白蒺藜羚羊角枳壳石斛五味子青葙子甘草

防风肉苁蓉黄连

[121] 右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

[122] 四妙勇安汤(清·《验方新编》)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123] 四物消风饮(《医宗金鉴》)生地黄当归荆芥防风赤芍川芎白鲜皮蝉蜕

薄荷独活柴胡红枣

[124] 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尾甘草金银花赤芍乳香

没药天花粉陈皮防风贝母白芷

[125] 瓜蒌牛蒡汤(《医宗金鉴》)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皂角刺

金银花青皮柴胡甘草连翘

[126] 加味五苓散(《类证治裁》)猪苓茯苓白术泽泻茴香肉桂共研粗末

[127] 甘露饮(《阎氏小儿方论》)熟地黄麦冬枳壳甘草茵陈枇杷叶石斛黄芩

生地黄天冬

[128] 宁血汤(经验方)仙鹤草旱莲草生地黄栀子炭白芍白芨白蔹侧柏叶

阿胶白茅根

[129] 石决明散(《普济方》)石决明草决明羌活山栀子大黄荆芥木贼青葙子

芍药麦冬

[130] 加味地黄丸(《原机启微》)生地黄熟地黄枳壳牛膝当归身羌活杏仁

防风

[131] 正容汤(《审视瑶函》)羌活白附子防风秦艽胆南星僵蚕法半夏木瓜

松节甘草生姜

[132]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金银花穿山甲皂刺天花

粉防风陈皮赤芍

贝母乳香没药归梢白芷甘草

[133]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炙甘草[134] 白术散(《全生指迷方》)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陈皮[135] 加味圣愈汤(《医宗金鉴》)当归白芍川芎熟地人参黄芪杜仲续断

砂仁

[136] 加味阿胶汤(《医宗金鉴》)阿胶艾叶生地白芍当归杜仲白术黑栀子

侧柏叶黄芩

[137] 加味二陈汤(《医宗金鉴》)法半夏茯苓陈皮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

[138] 四苓散(《明医指掌》)猪苓泽泻白术茯苓

[139]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140] 加味温胆汤(《医宗金鉴》)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

麦冬芦根生姜

[141] 生脉饮(散)(《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

六画

[142] 百合固金丸(《医方集解》)生地黄熟地黄麦冬贝母百合当归炒芍药

甘草玄参桔梗

[143] 地榆散(验方)地榆茜根黄芩黄连山栀茯苓[144] 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

[145]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黄芩芍药炙甘草黄连大黄槟榔当归

木香肉桂

[146] 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白芍药炙甘草

[147] 如金解毒散(《景岳全书》)桔梗甘草黄芩黄连黄柏山栀

[148] 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朱砂麝香安息香金银箔犀角牛黄琥珀

雄黄玳瑁龙脑

[149] 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牛黄郁金犀角黄连朱砂冰片珍珠山栀

雄黄黄芩麝香金箔衣

[150]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茯苓茯神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

[151]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大枣

[152] 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青黛

芦荟木香麝香

[153]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竹叶石膏麦冬人参半夏粳米炙甘草

[154]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

桔梗川芎牛膝

[155] 舟车丸(《景岳全书》)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黑丑木香青皮陈皮轻粉

槟榔

[156] 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半夏陈皮枳实茯苓甘草制南星生姜

[157]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防己白术黄芪甘草生姜大枣

[158] 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

杜仲

[159] 巩堤丸(《景岳全书》)熟地黄菟丝子白术五味子益智仁破故纸附子

茯苓家韭子

[160] 当归饮子(《外科正宗》)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

黄芪甘草

[161] 竹叶黄芪汤(《医宗金鉴》)人参黄芪石膏(煅)半夏(炙)麦冬白芍

川芎当归黄芩生地甘草竹叶生姜灯心[162]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熟地黄白芥子炮姜炭麻黄甘草肉桂鹿角胶

(烊化冲服)

[163] 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人参川芎白芍黄芪当归白术茯苓金银花

白芷甘草皂角针桔梗

[164] 百灵调肝汤(《百灵妇科》)当归赤芍牛膝通草川楝子瓜蒌皂刺枳实

青皮甘草王不留行

[165]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黄芪皂角刺金银花连翘炙甘草桔梗陈皮

白芷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党参

[166] 当归芍药汤(经验方)当归白术赤芍茯苓泽泻黄芩辛荑花白菊花

干地龙甘草薄荷川芎

[167] 六味汤(《喉科秘旨》)桔梗生甘草薄荷荆芥防风僵蚕

[168] 耳聋左慈丸(《广温热论》)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五味子

磁石

[169] 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玄参柴胡

枳壳赤芍

[170] 当归鸡血藤汤(经验方)当归熟地桂圆肉白芍丹参鸡血藤

[171] 托里消毒饮(《外科理例》)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茯苓白芷

银花甘草

七画

[172] 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冬人参半夏甘草粳米大枣

[173] 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朱砂诃子檀香

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荜茇苏合香油薰陆香冰片

[174] 杞菊地黄丸(《医级》)枸杞子菊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

[175] 妙香散(《沈氏尊生书》)山药茯苓茯神远志黄芪人参桔梗甘草木香

辰砂麝香

[176] 连理汤(《张氏医通》)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黄连茯苓

[177] 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178] 沉香散(《金匮翼》)沉香石韦滑石当归橘皮白芍冬葵子甘草

王不留行

[179]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甘草天花粉生扁豆

[180] 沙参清肺汤(验方)北沙参生黄芪太子参合欢皮白及生甘草桔梗苡仁

冬瓜子

[181] 良附丸(《良方集腋》)高良姜香附

[182] 启膈散(《医学心悟》)沙参茯苓丹参川贝郁金砂仁壳荷叶蒂杵头糠

[183] 补天大造丸(《医学心悟》)人参白术当归枣仁炙黄芪远志白芍山药

茯苓枸杞子紫河车龟版鹿角大熟地

[184]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

[185] 补虚汤(《圣济总录》)黄芪茯苓甘草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

[186]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当归尾川芎黄芪桃仁地龙

赤芍红花

[187] 补肝汤(《医宗金鉴》)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酸枣仁木瓜炙甘草

[188] 补肺汤(《永类钤方》)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菀桑白皮

[189] 还少丹(《医方集解》)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肉苁蓉巴戟天小茴香杜仲

怀牛膝楮实子人参茯苓山药大枣菖蒲远志五味子

[190] 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

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

[191] 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192] 补肾壮筋汤(《外伤补要》)熟地黄当归牛膝山萸肉茯苓续断杜仲

白芍药青皮五加皮

[193] 伸筋膏(《临床正骨学》)马钱子地龙透骨草红娘生山甲僵蚕汉防己

威灵仙归尾生大黄泽兰叶没药乳香骨碎补王不留行细辛五加皮

莶草十大功劳蜈蚣丝瓜络麻黄 虫独活生草

金匮要略B》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金匮要略B》第1-5次作业 《金匮要略B》第1次作业 1. 据原文狐惑病,蚀于上部声喝的治方: [1分] A.甘草泻心汤 B.麦门冬汤 C.射干麻黄汤 D.半夏泻心汤 E.生姜泻心汤 2. 瘀血口渴的临床特征是: [1分] A.渴而饮不多 B.饮后漱水不欲咽 C.大渴引饮 D.渴而饮水,水入即吐 E.以上均不是 3. 望诊鼻头色青,首先应考虑的脏腑病理是: [1分] A.肺气虚寒 B.肺有瘀血 C.肝反侮肺 D.肝气乘脾

E.脾气虚寒 4. 水与血结于血室的治疗,当选用: [1分] A.大黄甘遂汤 B.甘遂半夏汤 C.抵当汤 D.土瓜根散 E.五苓散 5. 胸痹轻证,饮邪偏盛者宜用: [1分] A.枳实薤白桂枝汤 B.橘枳姜汤 C.人参汤 D.茯苓杏仁甘草汤 E.苓桂术甘汤 6. 胃中虚冷的胃反病人,误汗后见数脉其病机是: [1分] A.外感客热 B.阴虚阳亢 C.胃热气盛 D.虚阳浮越 E.阴寒水欲上逆

7. 狐惑病何部位被蚀,当以咽喉苦参汤外洗: [1分] A.咽喉 B.前阴 C.后阴 D.眼目 E.耳 8.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的治方是: [1分] A.猪苓汤 B.五苓散 C.茯苓戎盐汤 D.栝楼瞿麦丸 E.滑石白鱼散 9. 厥而皮水者,当用: [1分] A.四逆汤 B.附子汤 C.蒲灰散 D.木防己汤 E.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10. 形成疟母的机理是: [1分] A.阴气孤绝,阳气独发

B.素有痰饮,阳气为饮邪所阻 C.内热炽盛,挟有表寒 D.邪气内藏于心,外舍于分肉之间 E.疟病迁延,疟邪假血依痰,结成痞块,居于胁下 11. 防己黄芪汤证的主症是: [1分] A.脉浮,身重而痛,无汗,恶寒 B.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脉大 C.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D.脉浮,身烦疼 E.额上汗出 12. 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 [1分] A.救表 B.表里同治 C.救里 D.先表后里 E.先里后表 13. 阴血亏虚,冲任损伤的崩漏、胞阻、胎动不安可: [1分] A.胶艾汤 B.桂枝茯苓丸

常见病例的中医药方(实用简单)

1. 高血压: (1)香蕉皮30克,晒干水煎喝,每日3次,一个月见效。 (2)用中药罗布麻,开水冲喝,每日15克,半月见效。 (3)银杏叶每日15克,用开水冲喝下,半月见效。 2.低血压: 甘草20克,桂枝,肉桂各40克,将以上药物混合后当茶冲泡服用一周。 3.血脂稠: (1)枸杞子10克,何首乌,草决明,山楂各15克,丹参20克,水煎服,每日两次,四个疗程治愈,(七天为一个疗程)。 (2)山楂. 银杏叶. 绞股蓝各15克,泡茶喝。连服四疗程(半月为一个疗程) 4.脸上黑星(雀斑): 元荽(又名香菜),煎汤,一天洗三次,一个疗程治愈。 5.脚汗. 脚臭: 白萝卜煮水,每晚熏洗双脚30分钟,连洗半月治愈。 6.脚气: 韭菜一斤,煮水十分钟泡脚,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三天除根。 7.神经衰弱: 浮小麦50克,干草24克,大枣20克,酸枣仁30克,混合。水煎服,每天一次,半月治愈。 8.立治牙疼: 白酒一两,松香15克,泡2小时后用棉花沾酒放在牙疼处,咬紧。5分钟不疼,虫火寒齐清。 9.根治牙疼: 马蜂窝、红糖各1两,兑两碗水,煎剩下一碗半时让患者喝下,三十年不疼。 10.口腔炎症: 西瓜皮晒干,炒焦,加冰片少许研末,用蜂蜜调和涂于患处,特效。 11.烂嘴: 用浓茶叶水,加少许食盐,然后用来漱口,一天三至五次,三日治愈。 12.咽炎: 海带洗净,烫一下取出,用白糖腌二日后吃,每日三次,每次30克,一付。轻,两付好,三付除根(一斤海带,一斤白糖)。

13.中耳炎: 韭菜根一两捣烂,挤出水份,加入少许冰片,滴耳,特效。 14.耳鸣耳聋: 雄乌鸡一只,甜酒四斤,煮熟后趁热吃,连吃五只,特效。 15.感冒: 香菜一把,葱白连须5根,生姜10片,水煎,加红糖一两,趁热服,一天两次,一天治愈。 16.偏头疼: 生萝卜汁适量,用法:仰卧注入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神效,如加冰片少许更妙。 17.治头痛: 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成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神经头痛) 18.头晕头痛: 黄芪、天麻各一两,炖黄母鸡一只吃下,连吃三只治愈。 19.痔疮: 皮硝一两,槐米半斤。熬水熏洗,每日两次,七天治愈。 20.阴痒肛痒: 醋500克,盐5克加热洗,一天三次。 21.鼻出血: (1)左鼻出血从右耳吹气,右鼻出血从左耳吹气,可立即止血。 (2)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立止(男用母发,女用父发)可根除。 22.鼻炎: 苍耳子30克,轻轻捣烂放入小勺内,加香油50克火煎,将苍耳子碎渣捞出,用油滴鼻子,一天3至5次。 23.青光眼: 向日葵盘(去籽)3朵,斩碎水煎一半内服另一半熏洗眼部半月治愈。 24.眼流泪 . 角膜炎: 鱼苦胆点眼,一天三次,半月治愈。 25.快速美容: 鸡蛋三个,用酒泡,密封4至7天,每天以蛋清涂面,七天面如白雪。

中医妇科学证型方剂速记之令狐文艳创作

中医妇科学方剂速记 令狐文艳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 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 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 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 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 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清静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 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 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 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 经行头痛:通林珍 肝火证:羚角钩藤汤 血瘀证:通窍活血汤 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

金匮要略方剂——续命汤——阴阳解析

《古今录验》续命汤——阴阳解析 金匮要略: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眛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古今录验》续命汤: 组方: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右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解析: 阳性药:麻黄、桂枝、当归、干姜、川芎、杏仁 平性药:人参、甘草 阴性药:石膏 君药:麻黄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

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干姜:辛,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人参:甘、微苦,平。归脾、肺、心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阴性药物少,阳性药物多,针对寒多热少;君药药物功效以发汗解表为主,针对气滞实证;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内有寒热夹杂,表有气血不畅。 方剂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当归、川芎,活血行气;干姜、

杏仁,温中降逆;石膏,清热泻火;人参、甘草,补气生津。 诸药合用以活血行气解表为主,温中降逆为辅,兼顾补气生津、清热泻火。适用于气血阻塞不畅,中焦寒热痞结,气虚津亏者。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泡脚中药配方(最全整理)

中药养生泡脚配方大全 泡脚的作用:1、清洁皮肤的作用。2、扩张血管作用。3、降低血液粘稠度。4、缓解肌肉痉挛。5、镇静作用。 泡脚水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以30~38度为宜,但最好不要超过40度。 泡脚容器的要求:1、质地应无害、安全、保温性能好。2、高度一般泡脚盆的高度最好超过20厘米,没过踝关节,。3、结构可买一些微电脑浴脚器。 泡脚时间的要求:1、每天安排泡脚几次:如一般保健泡脚,每天一次即可;如患有某种疾病每天至少2次以上。2、每天什么时间泡脚为宜:如2次,一般上午lO点1次,晚上睡前1次,因为睡前泡脚对消除疲劳大有好处可使人睡得更甜容易进入“倒床不复闻钟鼓”的境界。广为流传的“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睡前洗脚,胜吃补药”。3、每次泡脚时间多长为宜:一般为30分钟以上,但对于如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高血压等要适当延长一些。每次具体时间还需根据泡脚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及泡脚后的感受来逐渐调整。 泡脚与按摩的关系:传统的泡脚不包括按摩,现在有了新变化,有些厂家已生产出泡脚与按摩同时进行的泡脚盆,如没买到可用手做一些足底按摩或一些其它按摩这样结合起来效果最好。 泡脚的注意事项:l、注意卫生。2、切忌求快。 3、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断才能受益终生。4、儿童禁止泡脚。5、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禁止泡脚。6、出血性疾病禁止泡脚,包括急性外伤出血,如泡脚会引发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泡脚水的组成:泡脚水—般取自来水、河水、等为基水。通过泡脚治病的可根据不同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 高血压:钩藤40克、夏枯草30克、桑叶20克、菊花20克。 失眠: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肝脾肿大:三棱15克、莪术15克、延胡索15克、乌梅10克。 遗精、早泄:仙鹤草4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芡实30 克、女贞子30克、狗脊15克、桑葚30克、知母12克、黄柏12克。 足跟、足踝关节痛:寻骨风3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 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血竭10克、王不留行15克。 将泡脚方剂煎汤至2000毫升左右,水温保持在40摄氏度上下为宜。 泡脚中药组成:双花10g、大黄15g、元柏20g、红化15g、地榆炭25g、白芷15g、制乳香15g、制没药15g、白花蛇舌草20g、蛇床子 20g、附子10g,加水500毫升煮沸20分钟,凉至40℃左右,每日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 本组病人均糖尿病,坏疽伤口清创消毒,并加强足部护理 少女痛经中药泡脚: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当归20 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没药10克。上药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后离火,先以药液蒸气

简明中医方剂

简明中医方剂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附妇科方剂索引)中医儿科简明方剂。内科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2. 缓解期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 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苈黄丸 2.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 十、血证 1.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2.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3.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十一、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秦伯未先生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 整理者:晨隐野 金匮要略--秦伯未教授对金匮要略方剂的运用简释,真可谓简即明了,本人稍稍整理了一下,大家看一看,可能会有用 1,人参汤---(参草白姜):即理中汤炮姜换干姜。凡用生姜取其辛散,炮姜守而不走,干姜则温多散少。 2,小半夏汤----(生姜24,半夏15):和胃止呕法,凡胃有痰饮湿引起的呕吐均可适用。 3,半夏干姜散----治胃寒吐涎沫,用药和小半夏汤同,因生姜辛散,干姜温中。又主症和吴茱萸汤相似,但彼为寒邪而兼胃虚,此则纯寒,故不用补药辅助。 4,小半夏汤加茯苓汤------兼有利水作用。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5,大半夏汤(半夏15人参9白蜜30):补中止呕法,和小说半夏汤的区别,彼有实邪故用辛散;此为胃虚,故用甘药和之。 6,干姜人参半夏丸:适用于寒饮呕吐,不是为妊娠恶阻而设。 7,大黄甘草汤(大黄12甘草3):泻火止呕法,和大半夏汤有虚实寒热之不同。《食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8,小青龙汤(姜五麻细辛半草芍枝):治表邪挟水气的主方,故用于外寒引发的痰饮咳喘最为适合。 9,小青龙加石膏汤---温化水饮之中兼治烦躁,但毕竟饮重于热。与越婢加半夏汤的热重于饮者恰恰相反。 10,越婢汤-------(麻黄18石膏24甘草6生姜9大枣5)---辛寒解表法。 11,越婢加半夏汤---宜于痰热内阻,麻黄可以开肺,不一定用来发汗。 12.越婢加术汤---疏表利湿法。 13,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紫菀冬花半夏五味生姜大枣)---辛散苦泄法,能温化寒饮,亦可用于一般哮喘症。 14,厚相麻黄汤----(厚朴麻黄杏仁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小麦石膏) 14.大青龙汤----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石膏,宜表邪挟内热之症。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也主之。》 15.大建中汤-----(蜀椒,干姜,人参)。温中散寒,和小建中汤有缓急之分。 16.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阳黄症主方。 17.茵陈五苓散---治黄疸当利小便,内热重者用栀子柏皮汤。热不甚者用此方。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2020年中医妇科学证型方剂速记(课件)

2020年中医妇科学证型方剂速记(课件)中医妇科学方剂速记 月经病 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 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 2。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 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 2)血虚型-大补元煎 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 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 4)气滞型-乌药汤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 1)肝郁型-逍遥散 2)肾虚型-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保举笑 1)气虚型-举元煎 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 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 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 1)肾虚型—归肾丸 2)血虚型-滋血汤 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 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 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 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 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 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 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 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 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 实热证:清热固经汤 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四人血重阴 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 十、痛经:圣清调少膈 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 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 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 经行泄泻:健身 1)脾虚-参苓白术散 2)肾虚-健固汤 经行吐衄:清静

金匮要略

i以下题目任选50题作为作业网上提交,其余供复习参考。 《金匮要略》作业 罗彤学号200412013004 中医专升本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答:《金匮要略》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主。由于《金匮要略》一书,是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之一,是古代治疗杂病的典范,它之所以被后世称为“经典”,是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金匮要略》论述诊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症侯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钢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辩证方法。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体现出来。 3.《金匮要略》诊脉部位有几种?其应用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目前,临床上诊脉习用寸口,但《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与现在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有以下4种:①寸口三部法。②趺阳诊法。③少阴诊法。④少阳诊法。运仲景用的原则是:①诊外感疾病用独取寸口的方法。如《痉湿蝎病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后,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一节“脉沉而细”当指寸口脉而言。②病涉脾胃,常用趺阳诊法。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云:“趺阳脉沉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据此可看出腹满属脾胃病变,仲景用的是趺阳诊法。③有关妇人病变兼诊少阴脉。如《妇人杂病篇》云:“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这是论述下焦湿热而阴中生疮的脉证和治法。少阴为肾脉,阴中为肾窍。脉滑而数主有湿热,湿热聚于前阴,郁积腐蚀,致腐烂成疮。据此可看出仲景诊妇人病兼诊少阴脉。④对某些复杂的病证,兼诊两处以上的脉象。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以寸口与趺阳并举。⑤上下阻隔的病分寸、关、尺以候之。如《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云:“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据此可看出仲景对上下阻隔的病,常分寸、关、尺以候之。 4.《金匮要略》在治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历经1700余年,其辨病辨证、治法方药一直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医治法上的许多特点,本书均有充分体现,如:⑴治未病的指导思想,。 即无病早防及有病早治的预防疾病的思想。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2条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末流传脏腑,即医治之。” ⑵重视人体正气,治病求本:因为人体抗病能力悉赖正气,正气虚损,药物就难为力,故全书对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注意调补脾肾两脏,认为这是内伤疾病的治本之法。治脾者以黄芪为主药,因其能健脾益气,故用黄芪方有8首,而《伤寒论》诸方没有用黄芪的。治肾者以附子为主药,故其用炮附子之方有18首。再者杂病也多血亏之证,故《金匮要略》用当归之方14首,而《伤寒论》仅4首,《伤寒论》多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多用炮附子温肾回阳。 ⑶对于邪实之证,祛邪时注意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随病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就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痰饮一证,溢饮在表,用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中医药方大全(免费)

中医药方大全 颈椎病方 [组成]川芎15克,黄芪30克,桂枝10克,羌活15克,当归20克,白芍15克,姜黄15克,桑枝10克,丹参15克,细辛5克,鸡血藤15克,红花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舒筋通络。用于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2次。 颈病消晕饮 [组成]天麻12克,钩藤12克后下,蔓荆子12克,当归9克,川芎9克,生白芍12克,首乌12克,丹参12克,白菊花12克,青箱子12克,生龙骨12克(先煎),生牡蛎15克(先煎),石决明20克(先煎),玄胡12克,姜黄12克,杜仲15克,桑寄生12克。 [功用主治]和血,活血,潜阳,镇逆。用治颈椎病引起的头昏,目眩,适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头煎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后,再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箱子,玄明,姜黄,杜仲,桑寄生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其汤服用。二煎,三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每日3次。 [辨证加减]呕吐加用竹茹12克,法半夏12克;烦躁不安加用琥珀1.5克,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克,茯苓12克。 丹蚕米壳汤 [组成]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神经根炎 [用法]上方诸药以清水900ml浸泡20分钟后煎,每剂煎四次。共取汁450ml,待药稍凉后分四次口服。在饭后每次6~8小时一次口服。 [特点与体会]有“一味丹参等四物”的说法,故有行气养血通经活络化瘀之功,与赤芍,鸡血藤配伍,更能强化丹参活血通经络作用,之外还能使瘀阻脉络之气,结而散之。元胡之延胡索素,米壳(即含罂粟硷的外壳)是药理学所公认的镇痛作用见长。猪苓,茯苓淡渗利湿有强功,泽兰叶最能利关节水,而防风能除经络中积留湿气,故滞留诸关节间水湿积液消散,即所谓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组织间水肿消退,使神经鞘膜神经细胞营养得以供给。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附妇科方剂索引)中医儿科简明方剂。

简明中医方剂 点击数:17592 简明中医方剂 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附妇科方剂索引)中医儿科简明方剂。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清肺平肝、顺气降火一泻白散合黛蛤散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四、哮证 发作期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一定喘汤 缓解期 肺虚证 睥虚证 肾虚证 五、喘证 实喘 风寒袭肺 表寒里热 痰热郁肺 痰浊阻肺 虚喘 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1 . 1) 2) 3) 4) 2. 1) 宣肺散寒-麻黄汤 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清泄痰热一桑白皮汤 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内科 1. 风寒证: 2. 风热证: 3. 暑湿证: 4. 气虚感冒 5. 阴虚感冒 二 、 咳嗽 1. 风寒袭肺 2. 风热犯肺 3. 风燥伤肺 4. 痰湿蕴肺 5. 痰热郁肺 6. 肝火犯肺 7. 肺阴亏耗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蕾饮 :益 气解表-参苏饮 :滋阴解表-加减蕨蕤汤 三、肺痈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成痈期 溃脓期 恢复期 1. 2. 3. 4. 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1. 1) 2) 2. 1) 2) 3) 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一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一涤痰汤 七、肺捞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一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一百合固金丸合秦充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一补天大造丸 八、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已椒苗黄丸 2. 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饮停胸胁:逐水祛饮-十枣汤控涎丹 3)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一沙参麦气汤、泻白散 3)饮退正虚:温补脾肾、兼化水饮-金匮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 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桂枝汤 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一当归六黄汤 十、血证 1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2.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气虚血溢:益气、健脾、摄血-归脾汤 3. 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脾不统血:补脾摄血-归脾汤

《金匮要略》作业50题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金匮要略》作业50题 1.《金匮要略》是怎样一本书?其价值如何? 答:《金匮要略》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所以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方书之主。由于《金匮要略》一书,是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之一,是古代治疗杂病的典范,它之所以被后世称为“经典”,是由于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2.《金匮要略》一书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答:《金匮要略》论述诊治杂病的主要精神,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认为疾病症侯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从这一基本论点出发,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和四诊八钢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辩证方法。这一主要精神充分地从《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体现出来。 3.《金匮要略》诊脉部位有几种?其应用原则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答:目前,临床上诊脉习用寸口,但《金匮要略》的诊脉部位与现在有所不同,它使用的有以下4种:①寸口三部法。②趺阳诊法。③少阴诊法。④少阳诊法。 仲景运用的原则是:①诊外感疾病用独取寸口的方法。如《痉湿蝎病篇》云:“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后,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这一节“脉沉而细”当指寸口脉而言。②病涉脾胃,常用趺阳诊法。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云:“趺阳脉沉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据此可看出腹满属脾胃病变,仲景用的是趺阳诊法。③有关妇人病变兼诊少阴脉。如《妇人杂病篇》云:“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这是论述下焦湿热而阴中生疮的脉证和治法。少阴为肾脉,阴中为肾窍。脉滑而数主有湿热,湿热聚于前阴,郁积腐蚀,致腐烂成疮。据此可看出仲景诊妇人病兼诊少阴脉。④对某些复杂的病证,兼诊两处以上的脉象。如《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以寸口与趺阳并举。⑤上下阻隔的病分寸、关、尺以候之。如《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云:“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据此可看出仲景对上下阻隔的病,常分寸、关、尺以候之。 4.《金匮要略》在治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答: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研究杂病的专书,历经1700余年,其辨病辨证治法方药一直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中医治法上的许多特点,本书均有充分体现,如:⑴治未病的指导思想。即无病早防及有病早治的预防疾病的思想。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2条指出:“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末流传脏腑,即医治之。”⑵重视人体正气,治病求本:因为人体抗病能力悉赖正气,正气虚损,药物就难为力,故全书对于慢性衰弱性疾病,注意调补脾肾两脏,认为这是内伤疾病的治本之法。治脾者以黄芪为主药,因其能健脾益气,故用黄芪方有8首,而《伤寒论》诸方没有用黄芪的。治肾者以附子为主药,故其用炮附子之方有18首。再者杂病也多血亏之证,故《金匮要略》用当归之方14首,而《伤寒论》仅4首,《伤寒论》多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多用炮附子温肾回阳。 ⑶对于邪实之证,祛邪时注意因势利导。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随病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就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如痰饮一证,溢饮在表,用大小青龙汤;痰饮在下用五苓散。此外,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及八法的灵活运用,虽是本方剂的特点,同样也是本书的治法特点。 5.简述《金匮要略》一书的方剂特点 答:⑴疗效高、收效快。⑵药物少。⑶配伍严。⑷重视药物剂量⑸体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精神⑹体现了八法的灵活运用。 6.什么是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

中药方剂

06年中医考研专业核心笔记总结中药方剂 一、解表药 1.1 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 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 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2 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2.1 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 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2.2 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2.3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2.4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 腐蚀赘疣 熊胆:清 热解毒、止痉、明目2.5 清虚热药 青藁: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 泻下药 3.1 攻下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