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一、事故过程与原因

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正在处理中。据中石油官网通报,这是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大连金州新区铁山中路与城富街交叉路口处的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钻漏。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中石油发现管道运行压力异常,立即停运管道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现场抢修和应急处置。可通过仪器即能判断相关地下管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岳林公司是否前往规划局查阅地下管道图。

目前,大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事故影响

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

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人员正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经环保部门持续监测,漏油事故地带相关井口检测气体浓度、油温度均正常。目前,排查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关于泄漏原油的具体数量,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仍未统计出来。而具体在何处遇明火引起火势,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

辽宁海事局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发现从一部分排污口流出来的少量原油油膜在海上漂浮。海事局共出动6艘海事船,前往出现油膜的大窑湾海域。在市政雨、污水管线排污口与入海口的中间位置上,铺设两道共计1000米的吸油拖栏,两道吸油拖栏之间的距离是50米,铺设有吸油毡。接下来,随着气象海域的变化,有可能产生新的油污,随着降雨,油膜也有可能会被冲进海域,所以未来预计,增设新的一道围油栏,进行进一步的围控。

三、事故后掩藏的隐患

一大问题是“石化围城”格局对居民生活形成的各类威胁,所谓“石化围城”即大量石油化工企业盘踞在城市周围,典型的就是大连这类海港城市,据报道大连港近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就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化工厂。过去四年仅中石油在大连的相关公司就发生了多达7起各类事故,在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方面造成重大损失。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源生产与民众安全等重大关系中实现平衡,亟须作出战略调整,甚至不惜以短期内降低经济收益来保障民生安全与生态平衡,否则隐患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在经济、社会等层面酝酿更多更严重的矛盾。

第二大问题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即城市地下管网乱局亟须“拨乱反正”。此次大连石油管道泄漏爆炸的起因,就是一建筑公司施工所致,这又一次证明,城市地下各类管道密如蛛网,可是多数情况是各自为政、信息芜杂缺乏协调统一的管理,于是轻则城市拉链路不断,重则挖断别家管道酿成大祸。特别是一些石油、天然气管道位于居民区时,一旦发生挖断钻破管道的事故,往往就引发爆炸、燃烧等惨剧,使民众生命安全遭受重大伤亡。去年青岛发生的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就是惨痛先例,直接导致60多人罹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将石油管道铺设在居民区下面。

四、事故分析

大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穿越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的施工必须经发改委、安监局联合审批后才可进行,而导致事故的这次施工未经审批。“输油管道位于地下2米,按照要求,施工应从地下4米穿过。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严格遵守这一规定。”中石油有关方面人士也同时表示,施工未经批准。安监部门人士也表示,施工时确应有监护。

针对舆论对油气管网“只查不改”的质疑,国家安监总局总工程师黄毅并不认同。他说:“历史遗留问题太多、难点太多,解决起来确实需要一个过程。”据黄毅介绍,安监总局在去年11月起开展的全国管道安全整治过程中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上万个。特别是带有行业性特点的安全生产隐患突出,例如,油气输送管线和城市燃气存在违章占压管线、安全间距不足、管道埋藏过浅、部分管道腐蚀等。同时,黄毅坦承,历次

油气管网事故都暴露出来的一个共性是:很多城市地下管线铺设地面标识缺失、不明显,施工单位施工资质和督察不到位。

据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5月16日的通报称,我国陆上油气输送管线总长度约12万公里。截至3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输送管线隐患2.9万余处,需要政府协调整改的隐患1万余处,其中重大隐患5072处,整改任务十分艰巨。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说,城市管网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和生命,但是政府目前在铺设、管理、信息备案等方面层层都有漏洞。统计了一下,现在有近三十个政府部门在管理城市管线,何止是“九龙治水”!更可怕的是,这些管理部门互相间没有沟通、信息共享机制,并且管理方法“一届领导一套”。这就是所谓的“时间上没有连续性、地域管理有割裂性、管理上缺乏协调性”。

记者了解到,德国的城市地下管网一些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无论因为施工建设要开挖任何一个地方,都需要向一个类似于“城市地下管网管理处”的地方报备。而我国的一些城市,铺设时缺乏规划、管理上权责不清、后期混乱开挖拉链马路频现。专家建议,我国也应该向德国学习,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但凡铺设管网必须备案,否则便要严厉处罚。

工业化城市应当怎样铺设管网?刘铁民说,应该分作两步骤,第一步,所有城市应当由政府主导,在清查基础上做风险评估,居民区附近老旧管线采取整修措施,对重大风险及时评估。第二步,由当地政府委托一个部门将这个问题统一管理,对新开发的地区必须按照长远的、高质量的规划进行设计,至少要考虑到50年100年,使得新老管网慢慢融合成一

个安全的新系统。

五、大连石油四年内发生的其他7次事故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起火爆炸事故。

2010年10月24日,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曾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情。3人在火灾中遇难。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泄漏着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11年8月8日,台风“梅花”掀翻大连福佳大化70万吨芳烃项目的防波堤坝,威胁到生产用化工储罐,几乎酿成剧毒化工产品泄漏的严重后果。在民众的抗议下,大连市政府决定该项目立即停产搬迁。

2011年8月29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875号柴油罐发生火灾,该罐储存柴油约800吨。未造成人员伤亡。据了解,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2011年11月22日,大连港(3.18,0.29,10.03%)油品码头海滨北罐区31、32号原油罐起火,原因为雷击引起密封圈着火。

2013年6月2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位于甘井子区厂区内一联合车间939号罐着火,该罐用于储存焦油等杂料,火灾造成2人受伤,2人失踪。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爆炸火灾事故处置战例

2010年度公安消防部队灭火 应急救援战例研讨班资料 辽宁“7·16”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 保税区油库火灾扑救战例 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 2010年7月16日18时12分,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大孤山新港码头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输油管线爆炸起火。大连市公安消防支队立即调集37个公安消防中队和4个企事业专职队的128台消防战斗车辆、100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跨区域增援预案,按照省公安厅长李文喜和总队长王路之的指示要求,迅速调集了全省13个公安消防支队、14个企业专职消防队的220台消防战斗车辆、1380余名消防官兵前往大连增援。同时在全省范围内调集泡沫液900余吨;报告部局后,朱局长又以陆运、海运、空运方式从吉林、河北、天津、黑龙江、山东等地调集泡沫液460余吨运往现场;省政府协调沈阳空军调用直升飞机运送包括院士在内的11名专家到场,为火灾扑救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经消防官兵15个小时的艰苦奋战,17日8时20分火灾得到有效控制,9时55分大火被全部消灭,成功保住了罐区20个

总储量185万立方米原油储罐以及临近2个单位的56个总储量为560万立方米原油、成品油储罐和51个12.45万立方米二甲苯、苯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储罐乃至整个大连地区的安全。 这场特殊的战斗,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参战消防官兵的英勇行为得到了高度赞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周永康书记和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分别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公安部刘金国副部长、部消防局陈伟明局长、辽宁省公安厅李文喜厅长、刘乐国副厅长、部局战训处魏捍东处长等领导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在视察火场,听取汇报后,靠前指挥,科学决策。 一、基本情况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区油库(以下简称为中联油大连储备库)位于大连市大孤山半岛新港码头。大孤山新港码头位于大连市东北端,是我国重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之一,规划设计储量1000万立,目前总储量达757.45万立。油库内建有10万立原油罐17个,5万立原油罐3个,总储量为185万立。东临储量120万立的南海罐区和12.45万立的液体化工原料仓储区,南邻在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居民区、港区单位及加油站等附属建筑,北邻储量300万立的国家原油储备库。油库内有多条直径700-900mm的输油管线,成组布臵、纵横交错。中联油大连储备库建有固定消防设施,但因爆炸火灾导致泵房烧毁,供电中断,消防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火灾发生当天,大连

最全的最新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含一二三批)

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含一批、二批、三批 及专项) 2013年1月29日,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90个,后增补9个 2013年8月1日,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103个2015年4月7日,公布第三批试点城市84个,扩大范围试点13个,专项试点41个 北京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北京东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未来科技城、北京市丽泽商务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区长阳镇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门头沟区、大兴区庞各庄镇、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西城区牛街街道 上海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上海市浦东新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无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天津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天津津南新区、天津市生态城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武清区、河西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京津合作示范区、静海县 重庆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两江新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永川区、江北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渝中区 内蒙古自治区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乌海市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石拐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肇东市、肇源县、桦南县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安达市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佳木斯市、尚志市、哈尔滨市香坊区 吉林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辽源市、磐石市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四平市、榆树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山市抚松县、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通化市、白山市江源区、临江市、吉林市高新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辽宁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生态科技新城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营口市、庄河市、大连市普湾新区、沈阳市沈河区/铁西区/沈北新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沈阳市和平区、新民市 河北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迁安市、北戴河新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唐山市曹妃甸区、唐山市滦南县、保定市博野县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唐山市 河南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鹤壁市、漯河市、济源市、新郑市、洛阳新区、郑州市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许昌市、舞钢市、灵宝市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开封市、南阳市

大连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

大连市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 保护工作细则 为了加强全市油气长输管道(即:承担国家级油气输送任务的管道,下同)安全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先导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街道(乡镇)和企业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安委会《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安委〔2015〕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油气长输管道保护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细则。 第一章管道保护工作基本原则 第一条自觉守法,严格执法。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在从事经济社会活动中凡涉及油气长输管道安全的事项,必须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条政企协同,齐抓共管。各级人民政府、先导区管委会要切实履行属地监管职责,街道(乡镇)及社区(村屯)要定岗定责充分发挥一线监督保护作用;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和服务意识。管道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在加强管道保护的同时,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

责任制,完善政府牵头、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道保护工作格局。 第三条统筹规划,源头治理。管道企业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备管道线路建设竣工图,城乡建设规划要依法保障既有管道的安全距离和空间,各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农业、水利、林业、环保、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部门在核准(审批、备案)与管道相遇项目选址、建设时,要把落实管道保护措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妥善协调好相交相遇等关系,对违反管道保护相关规定的工程项目,严禁规划、立项核准(审批、备案),切实从源头上遏制占压管道、安全距离不足和危及管道安全的事项。 第四条政企引导,全民参与。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管道企业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以及有关管道安全技术防范、事故应急处置常识等宣传教育力度,政府部门至少每半年、管道企业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相关法制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要设置专项保障费用,通过利用各种时机、形式和组织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管道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二章管道保护工作职责 第五条管道企业职责。管道企业是管道保护的责任主 体,主要职责: 1.负责建立健全管道保护责任体系和制度规范,落实 把手和分管负责人责任,细化明确各岗位责任; 2.认真开展日常巡护,主动排查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及时报告需要地方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最全的最新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含一二三批)

最全的最新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含一二三批)

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含一批、二批、三批 及专项) 2013年1月29日,公布第一批试点城市90个,后增补9个 2013年8月1日,公布第二批试点城市103个2015年4月7日,公布第三批试点城市84个,扩大范围试点13个,专项试点41个 北京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北京东城区、北京市朝阳区、北京未来科技城、北京市丽泽商务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区长阳镇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门头沟区、大兴区庞各庄镇、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西城区牛街街道 上海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上海市浦东新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无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天津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天津津南新区、天津市生态城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武清区、河西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天津滨海高新技术开发区京津合作示范区、静海县 重庆市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重庆市南岸区、重庆市两江新区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永川区、江北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渝中区 内蒙古自治区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乌海市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石拐区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肇东市、肇源县、桦南县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安达市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佳木斯市、尚志市、哈尔滨市香坊区 吉林省 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辽源市、磐石市 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四平市、榆树市、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山市抚松县、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 第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通化市、白山市江源区、临江市、吉林市高新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兰州石化公司“2010.1.7”火灾爆炸事故

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左右,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316#罐区发生了一起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6人死亡、1人重伤、5人轻伤。 一、事故单位简介 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主要生产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和有机化工原料三大系列化工产品。现有8个联合车间,包括10万t/a丁苯橡胶装置、5.5万t/a丁苯橡胶装置、5万t/a丁腈橡胶装置、1.5万t/a丁腈橡胶装置、 2万t/aABS树脂装置、1.5万t/aSAN树脂装置、6万t/a苯乙烯装置、4.5万t/a碳四抽提装置、8万t/aMTBE 装置、丁钠橡胶装置和液体橡胶装置。 316#罐区位于兰州石化公司橡胶石化区的西北角,东面为24万t/a裂解装置,南面为烯烃装置,北面为丙烯腈装置,西面为公司内部铁路线。316#罐区共分两个区域,分别由合成橡胶厂和石油化工厂使用管理。罐区由储罐、火车装卸栈桥和汽车装卸栈桥组成。现有储罐30具,设计总容量10359.56m3。其中石油化工厂有22具储罐,储存物料主要为甲苯、轻、重碳九、裂解油、加氢汽油、正己烷、抽余油、丙烯、丙烷、1-丁烯、拔头油、轻烃。合成橡胶厂有8具400m3球罐,其中7具球罐主要储存裂解碳四和丁二烯物料,栈桥可装卸丙烯、拔头油、裂解油、加氢汽油、甲苯、抽余油、丁二烯、正已烷、1-丁烯等物料。 316#罐区主要作为24万t/a乙烯装置的中间罐区,接收外购及生产装置转送的原料,将储存在储罐内的原料输送至各装置。

二、事故经过 2010年1月6日零点班开始,合成橡胶厂316岗位开启P201/B泵外送R202(裂解碳四储罐)物料,同时接受来自石油化工厂烯烃装置产出的裂解碳四。此时,其余2具碳四储罐:R201罐内储存物料291m3,R204罐检修后未储存物料。7日15时30分,根据生产调度安排,停送R202(罐内当时有物料230m3)物料,并从烯烃装置接收裂解碳四(接收量约6吨/小时);R201物料打循环。 17时15分左右,316岗位化工三班操作工王某按班长指令到罐区检查卸车流程,准备卸丁二烯汽车槽车。当王某走到罐区一层平台时,突然发现R202底部2号出口管线第一道阀门下弯头附近有大量碳四物料呲出,罐区防火堤内弥漫一层白雾,便立即跑回控制室,向班长孙某汇报。 17时19分,班长孙某向合成橡胶厂调度室报告,称R202底部管线泄漏,请求立即调消防车进行掩护,并同时安排岗位操作人员关闭R202底部第一道阀门,随即孙某带领操作工谢某、马某、丁某等全班人员到现场查看处理,同时安排王某负责疏散4号货位等待卸车的丁二烯槽车。与此同时,与罐区邻近的石油化工厂丙烯腈焚烧炉和1号化污岗位人员分别向石油化工厂调度报告,称橡胶厂316#罐区附近有大量白雾,泄漏及扩散速度很快。 17时22,班长孙某再次与调度联系,报告R202底部物料大量泄漏,人员无法进入。17时24分,泄漏物料沿铁路自备线及环形道路蔓延至石化厂丙烯腈装置焚烧炉区,遇到焚烧炉内明火后引起燃烧,外围火焰在迅速扩张后回烧至橡胶厂316#罐区,8秒钟后,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爆炸气在316球罐区附近发生空间闪爆。闪爆冲击波造成罐区部分罐底管线断裂,大量可燃物料泄漏燃烧。冲击波造成石油化工厂F1/C、D(拔头油罐)气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中石油大连输油管道爆裂着火事故调查 一、事故过程与原因 2014年6月30日18时58分,大连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被钻漏。溢出的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22时20分,事故导致的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事故正在处理中。据中石油官网通报,这是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人在大连金州新区铁山中路与城富街交叉路口处的路安停车场附近进行施工中,将中石油新大一线输油管钻漏。据悉,这一工程是大连德泰易高新能源有限公司拟在松岚路安停车场北侧建设LNG加气站,委托大连岳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为加气站配电工程实施电缆外线水平定向钻施工,将输油管钻漏导致原油泄漏。溢出原油流入市政污水管网,在排污管网出口处出现明火。中石油发现管道运行压力异常,立即停运管道并启动应急预案,部署现场抢修和应急处置。可通过仪器即能判断相关地下管道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岳林公司是否前往规划局查阅地下管道图。 目前,大连市政府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肇事单位5名相关人员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二、事故影响 事故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疏散管道周边居民,组织市政部门对流经区域所有暗渠、涵洞、雨污水井进行全面排查,查清灾害范围。经查,溢出原油流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未对自来水管网等形成污染。环保部门设置多处空气质量监测点,持续环境监测表明,VOC(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超标0.79倍,其他指标均正常。目前,环保、消防、规划等部

门正继续监测、处置溢油情况,中石油管道公司人员正对事故溢油进行清理回收。经环保部门持续监测,漏油事故地带相关井口检测气体浓度、油温度均正常。目前,排查无危险地带的群众已陆续返回家中。关于泄漏原油的具体数量,截至记者发稿时,官方仍未统计出来。而具体在何处遇明火引起火势,目前相关部门仍在调查之中。 辽宁海事局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事故发生后,发现从一部分排污口流出来的少量原油油膜在海上漂浮。海事局共出动6艘海事船,前往出现油膜的大窑湾海域。在市政雨、污水管线排污口与入海口的中间位置上,铺设两道共计1000米的吸油拖栏,两道吸油拖栏之间的距离是50米,铺设有吸油毡。接下来,随着气象海域的变化,有可能产生新的油污,随着降雨,油膜也有可能会被冲进海域,所以未来预计,增设新的一道围油栏,进行进一步的围控。 三、事故后掩藏的隐患 一大问题是“石化围城”格局对居民生活形成的各类威胁,所谓“石化围城”即大量石油化工企业盘踞在城市周围,典型的就是大连这类海港城市,据报道大连港近百公里的海岸线上就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家化工厂。过去四年仅中石油在大连的相关公司就发生了多达7起各类事故,在人员伤亡及环境污染方面造成重大损失。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源生产与民众安全等重大关系中实现平衡,亟须作出战略调整,甚至不惜以短期内降低经济收益来保障民生安全与生态平衡,否则隐患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在经济、社会等层面酝酿更多更严重的矛盾。

辽宁省庄河市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辽宁省庄河市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 辽宁省庄河市人民政府 2013年6月18日

目录 1基本概况 (4) 1.1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4) 1.2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4) 1.3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5) 1.4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5) 1.5城市功能明显提升 (6) 1.6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6) 1.7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7) 2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 (8) 2.1 需求分析 (8) 2.1.1 顺应全球信息化趋势 (8) 2.1.2 东北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 (9) 2.1.3 发展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10) 2.2现有基础条件和优势分析 (14) 2.3 风险分析及对策 (19) 3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目标和任务 (19) 3.1创建目标 (19) 3.1.1总体目标 (19) 3.1.2具体目标 (20) 3.2考核目标 (21) 3.1.1保障体系建设 (21) 3.1.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2) 3.1.3建设与宜居 (22) 3.1.4管理与服务 (23) 3.1.5产业与经济 (24) 3.1.6结合庄河市本地特点的重点创新任务 (24) 3.3主要任务 (25)

3.4年度计划及任务分解 (28) 4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工作方案 (31) 4.1任务分析 (31) 4.1.1业务需求 (31) 4.1.2总体构成 (31) 4.2实现路线 (32) 4.3建设方案 (33) 4.3.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33) 4.3.2建设与宜居重大市政工程 (37) 4.3.3智慧城市管理与服务应用 (40) 4.3.4智慧产业和经济发展 (52) 4.3.5本地特色创新任务 (54) 5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的保障体系 (56) 5.1制度保障 (56) 5.2政策保障 (57) 5.3资金保障 (58) 5.4运营保障 (59) 6 相关附件 (62)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处理程序示范文本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处理程 序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处理程序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①发生火灾和爆炸,首先是迅速扑灭火源和报警,及 时疏散有关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治。 ②火灾发生初期,是扑救的最佳时机,发生火灾部位 的人员要及时把握好这一时机,尽快把火扑灭。 ③在扑救火灾的同时,拨打“119”电话报警,并及时 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报告。 ④在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应立即指挥员工撤离 火场附近的可燃物,避免火灾区域扩大。

⑤组织有关人员对事故区域进行保护。 ⑥及时指挥引导员工按预定的线路和方法疏散、撤离事故区域。 ⑦发生员工伤亡,要马上进行施救,将伤员撤离危险区域,同时打“120”电话求救。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安全 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连载14)

安全血泪教训之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连 载14) 编者按 小7:长期的安逸容易让我们失去危险的嗅觉,如果您身边有工作在一线的朋友,请不要吝啬您的点击分享。或许,他们正因为看到这篇文章,提高了自身安全意识,将大部分突如其来的事故扼杀于摇篮之中。事故案例: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双苯厂“”爆炸事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 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国务院事故及事件调查组认定,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和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一起特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和特别重 大水污染责任事件。爆炸时冒起的黄烟 爆炸后的地面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因苯胺二车间硝基苯精馏塔塔釜蒸发量不足、循环不畅,替休假内操顶岗操作的二班班长徐某组织停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 进料,排放硝基苯精馏塔塔釜残液,降低塔釜液位。10时10分,徐某组织人员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没有按照规程要求

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至正常值。13时21分,在组织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5次较大爆炸,造成装置内2个塔、12个罐及部分管线、罐区围堰破损,大量物料除爆炸燃烧外,部分物料在短时间内通过装置周围的雨排水口和清净下水井由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引发了重大水污染事件。1事故原因爆炸事故原因分析:由于操作工在停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时,没有将应关闭的硝基苯进料预热器加热蒸汽阀关闭,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长时间超温;恢复进料时,操作工本应该按操作规程先进料、后加热的顺序进行,结果出现误操作,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使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出现升温。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四起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学习 一、2011年发生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7·16”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要情况 7月11日至1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司和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石油储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共同选定原油罐防火堤外 2号输油管道上的放空阀作为“脱硫化氢剂”的临时加注点。 16日13时,油轮停止卸油。上海祥诚公司和天津辉盛达公司现场人员在得知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将剩余的约22.6吨“脱硫化氢剂”加入管道。18时02分,靠近加注点东侧管道低点处发生爆炸,导致罐区阀组损坏、大量原油泄漏并引发大火。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 使用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剂”,违规在原油库输油管道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剂”作业,并在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加注,造成“脱硫化氢剂”在输油管道内局部富集,发生强氧化反应,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和原油泄漏。 二、2010年发生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10·24”火灾事故 (一)事故简要情况 2010年10月24日,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在拆除“7·16”事故损毁的103号储罐过程中又发生火灾事故。 (二)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施工人员违反拆除方案要求,擅自切割储罐浮船底板,引燃浮船底板下残留的油污等可燃物,导致储罐内起火。 (三)事故的间接原因 1、制定的拆除施工方案存在缺陷,且未按拆除方案要求进行作业,安全措施不落实; 2、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理工作不到位;对作业过程安全监管不力。 三、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1000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联合装置减压蒸馏塔塔底换热器泄漏引发火灾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换热器管箱法兰检修更换的垫片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垫片安装不正,经7月13日、14日2次紧固后,垫片局部被“压溃”,造成原油泄漏。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被引燃。 (二)事故的间接原因

火灾事故案例

火灾事故案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火灾事故案例学习材料 案例1:河南东都商厦火灾 2000年12月25日21时35分(圣诞狂欢夜),河南省洛阳市东都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万元。法医鉴定结果309人均为吸入式窒息死亡(其中男135人,女174人)。经查,此次火灾是因为经营期间违章动火作业所致。 经验教训:经营期间不得动火焊接作业。 案例2:哈尔滨天鹅饭店火灾 1985年4月18日深夜,哈尔滨天鹅饭店11楼发生火灾。大火波及21间客房,其中6间全部烧毁。在大火中有10人丧生,其中有外国客人6人,重伤7人,其中有外宾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250000元。 经查,当日晚上,美国工程师安德里克曾去哈尔滨炼油厂赴宴,喝了许多酒。回到饭店后,就穿衣躺在床上抽烟,入睡时,烟头掉落在床上,引燃床上被褥。 经验教训:客房内不得酒后卧床吸烟。 案例3:央视北配楼火灾 2009年2月9日(农历十五元宵节)20时27分;位于北京市央视新址北侧配楼“文化中心大楼”工程发生火灾,火灾造成1名消防人员死亡,6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5亿元。

经查,起火原因是违章燃放烟花爆竹。 根据有关规定,距建筑50米内不得燃放烟花爆竹。 经验教训:不得违章燃放烟花爆竹。 案例4:吉林宝源丰禽业液氨爆炸 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源丰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主厂房内生产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造成起火的直接原因:宝源丰公司主厂房一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毗连的二车间配电室的上部电气线路短路(是否穿管保护不详),引燃周围可燃物。当火势蔓延到氨设备和氨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大量氨气泄漏,介入了燃烧。 当日在车间现场人数395人。估算事故中液氨泄漏的最大可能量为15吨。 经验教训:人员密集作业场所应远离重大火灾危险源。 案例5:上海教师公寓火灾 2010年11月15日14时15分许,位于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07弄1号胶州高层教师公寓,经查,当日14时14分,电焊工吴国略和工人王永亮在加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10层脚手架的悬挑支架过程中,违规进行电焊作业引发火灾,此次火灾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经验教训:建筑外部保温材料不得使用易燃可燃材料。

石油化工厂着火爆炸事件应急预案

编号:AQ-BH-00521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石油化工厂着火爆炸事件应急 预案 Emergency plan for fire and explosion in petrochemical plant

石油化工厂着火爆炸事件应急预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总则 1.1术语定义 1.1.1着火爆炸事件:本专项预案的着火爆炸事件系指石油化工 厂关键装置要害(重点)部位、油气储存设施、压力容器、装卸危 险化学品的车辆、物资仓库、电力设施等工作场所内易燃易爆化工 产品以及石油化工厂公共场所发生的着火爆炸事件。 1.1.2要害(重点)部位、关键装置:本专项预案中要害(重点) 部位、关键装置系指《)》中规定的石化一级要害(重点)部位、 关键装置。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石油化工厂所属的涉及原油、成品油、半成品油、 液化石油气等危险化学品引起的或设备管道疲劳、破损、超限运行 引起的着火爆炸等事件以及石油化工总厂公共场所发生的着火爆炸

事件。。 2事故风险分析 2.1风险分析 2.1.1概况 石油化工作为以石油炼制为主的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汽油、液化石油气、丙烯等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特性。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将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广泛的不良社会影响。 2.1.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a)汽油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厂的重油催化车间的OCTM装置、双脱装置和重油催化装置的吸收稳定单元,加氢重整车间的加氢装置、重整装置,延迟焦化车间的吸收稳定单元,油品储运车间的成品油和汽柴油罐区等单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臭味,易挥发、易燃。主要成分为C5-C12脂肪烃和环烷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挥发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低毒,其毒性随烯烃含量、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增加而增加,主要侵入途径是蒸气吸入、食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中石油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中石油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调查、处理和统计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法律法规,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油质安字〔2004〕672号)等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管理,适用本办法。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等其它事故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事故的报告、应急、调查、处理和统计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各类事故,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第四条企业应当公布事故报告和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及时受理和处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第二章事故分类与分级 第五条生产安全事故类别分为: (一)工业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场所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企业员工和企业外人员人身伤亡、急性中毒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不包括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 (二)道路交通事故,是指企业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三)火灾事故,是指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以下情况也列入火灾统计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爆炸引起的火灾;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以及其它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和爆炸引起的火灾;机电设备因内部故障导致外部明火燃烧需要组织扑灭的事故,或者引起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车辆、船舶以及其它交通工具发生的燃烧事故,或者由此引起的其它物件燃烧的事故。 第六条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具体细分为三级:1.一般事故A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人以上轻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大连火灾爆炸事故修订稿

大连火灾爆炸事故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大连石化公司火灾 8月17日18时40分左右,中大连石化公司140万吨/年重油催化装置裂化装置分馏区域燃料泵着火。据报道,目前火势已得到控制,无人员伤亡,事故原因正在调查。现场进、出物料已全部切断,原料无泄漏,厂界4个监测子站数据正常,海面无污染。 大连石化为旗下最大的炼厂,也是中国第二大炼油厂。然而,自从2008年扩产后,大连石化进入了事故高发期。有网友评论:“每年七月炸,今年闰六月,所以八月炸”,梳理了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近年来的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从2010年至今,这已经是第七次事故。 2010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油港的一条输油管道发生了爆炸漏油事故,泄漏的1500吨油入海,造成430余平方公里海面污染的重大损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010年10月24日下午,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除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再次发生火情。事故造成3人死亡,大火于次日凌晨被扑灭。 2011年7月16日,中石油大连石化甘井子区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起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11年8月29日10时许,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储运车间875号储运罐起火爆炸。据现场知情人员称,是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静电起火引发爆炸。

2013年6月2日14时3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位于甘井子区厂区内一联合车间939号罐着火,该罐用于储存焦油等杂料,火灾造成2人受伤,2人失踪。 2014年6月30日晚7时,辽宁大连金州开发区一条石油管线发生爆裂并着火。 目前国内液体危险化学品罐区安全现状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现有的消防设施与能力不能扑灭大型储罐的全表面积火灾;二是储罐的油气密封性存在重大缺陷;三是储罐的超期服役现象普遍;四是事故状态下,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五是罐区的管理能力低下;六是罐区的布局与规模没有经过科学定量的风险评估。 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火灾 中海石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于2008年1月加入中海油集团,现有10套主体生产装置。 8月10日晚23时左右,该公司12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气压机出口压缩富气冷却器E1302/B管束内漏,承担运保服务的沧州渤海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出口阀拆除后管道内冷油外溢引发火灾。 事故发生后,企业积极投入应急救援。23时30左右,现场明火被扑灭。其他生产装置正在有序停工。经初步调查,事故暴露出事故企业安全意识淡薄、对检维修作业环节安全管理重视不够、风险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规定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 行政处分规定 第一条为强化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责任,惩处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违纪违规行为,遏制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事件发生,根据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第11号令),监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监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10号令),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办法》(中油安字〔2007〕571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中油监〔2010〕593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总部机关、专业分公司及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全体员工,对发生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以下简称事故)与环境事件(以下简称事件)负有责任,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适用本规定。 道路交通事故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参照本规定执行。 责任人员是劳务派遣用工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对事故、事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分,按照集团公司员工管理权限,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由监察部门和人事劳资

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实施。 第四条行政处分的种类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 行政处分的运用规则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中油监〔2010〕593号)执行。 第五条事故、事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要责任、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 直接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事故、事件的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责任。 主要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事故、事件的发生起主要作用的责任。 主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事故、事件的发生负直接领导责任。 重要领导责任,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包括对下属单位监管)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事故、事件的发生负次要领导责任。 第六条发生事故、事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业务分管负责人的责任: (一)发布的指令、决定或者制定的规章制度违反国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二)未建立、健全或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责任制; (三)未组织制定或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 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1企业概况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2事故经过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2010年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 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3事故原因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火持续燃烧15个小时,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社会影响重大,教训极为深刻。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五: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7.16”换热器火灾事故 一、事故调查分析 (一)事故概要 1、事故简介 2011年7月16日,大连石化生产新区三蒸馏装置E1007D换热器管箱发生法兰密封泄漏着火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7.8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 2、事故原因 经过事故调查组现场勘查,资料查阅,人员询问,设备设施的材料、油品检测鉴定,确认了事故的原因。 (1)直接原因 垫片材质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垫片厚度没有达到4.5毫米的设计要求,再加上安装时垫片偏移、螺栓紧固不均匀,导致垫片破损,原油喷出,泄漏的原油流淌到泄漏点下方的换热器高温表面(二层换热器介质温度350℃左右)被引燃。 (2)间接原因 大连石化公司疏于垫片的采购、验收管理,对垫片技术要求审核把关不严,装置检维修过程管理不到位。 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在垫片保管、领取、安装环节管理不到位。 大连七星监理公司监理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职责,对未经正式报验的垫片安装没有制止,导致未经报验的垫片进入施工环节。 某机械配件厂的垫片材质不符合《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的冲齿板进行了3—4次拼接点焊,没有征得大连石化公司同意。

(二)事故发生时间序列 (三)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分析 (1)垫片材质。在某机械配件厂抽取了与制造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同一批次的垫片材料,按照《柔性石墨复合增强垫的技术要求》JB/T6628-2008进行了检测。经检测,压缩率、回弹率、吸油率等3个单项评价为不合格。压缩率低于标准10.3%,造成初始安装预紧力大,密封效果降低;回弹率低于标准6.3%,垫片的补偿能力弱,密封效果降低;吸油率高于标准14%,垫片密封性能降低。 (2)垫片厚度。某机械配件厂制造的E1007D换热器管箱法兰垫片系采用3毫米厚冲齿板柔性石墨板材加工,没有达到中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设计的原油-减压渣油换热器零部件图(70-312-04),垫片厚度4.5mm设计要求,造成密封性能降低。 (3)垫片偏移。由于垫片加工过程中,E1007D管箱侧法兰垫片与隔板垫片没有整体加工,在大庆石化建设公司进行垫片安装过程时,垫片定位困难,致使垫片偏移。 (4)压紧力不均匀。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在法兰螺栓紧固过程中,施工人员使用铜锤对螺栓进行紧固,由于施工人员的力量大小、用力角度不同,致使螺栓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

大连石化公司“2011.8.29”火灾事故 2011年8月29日9时56分44秒,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八七罐区875#罐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一、事故单位简介 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874#~877#罐区位于厂区西南侧,东邻50000m3柴油罐区,西邻成品汽油罐区,南邻成品汽油及汽油调和组分罐区,北邻成品汽油罐区。874#、875#为一罐组,876#、877#为另一罐组,两罐组间有一道隔堤。 875#罐建于1986年,原是第四联合车间二催化装置的原料罐,拱顶结构,罐体高15.86m、内径40.5m,设计油品储存能力20000m3。2006年改造为内浮顶罐,储存介质为轻质柴油,2007年11月投用。具体改造内容:安装不锈钢内浮船及丁晴橡胶舌形密封,浮船重量为17.193t;罐壁开通气孔(12个)、收付油口、搅拌器开口等;罐组立相关工艺管线改造;罐内做内防腐处理,防腐部位为底板、拱顶、1m以下的壁板罐顶包边角钢、1m处的壁板刷导静电涂料,干膜厚度300μm;罐内增上旋转循环喷头。 二、事故经过

2011年8月29日8时10分左右,大连石化公司储运车间大班长吴某接到公司生产运行处徐某的调度指令,要求将柴油调合一线从877#罐改至875#罐。在与车间工艺员尤某核实确认后,8时30分左右,吴某通知一班班长周某准备做此项工作,周某通知内操员多某让她联系上游装置操作员等相关人员;9时30分左右,多某通知周某切换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于是,周某赶到875#罐组立确认收油流程,并在现场用对讲机通知多某可以切换,多某随后开始切换作业;9时52分40秒,875#罐入口电动阀开启,液面从静置状态的0.969m逐渐上升;9时56分44秒,875#罐突然发生爆燃,罐底撕裂,并引起火灾。 三、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875#罐在浮盘未浮起的情况下,收油管出口流速达4.34m/s,超过1m/s 的安全界限,产生大量静电并发生放电,在浮盘下引燃油雾、可燃性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80万t柴油加氢装置波动,造成较多轻组分进入875#罐),发生爆炸。由此确认,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静电放电引起的可燃性混合气体爆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