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测量 机械运动学案 - 副本

长度测量  机械运动学案 - 副本
长度测量  机械运动学案 - 副本

课题: 长度测量 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快慢

【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一.知识回顾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为______,1nm= m ,1微米= 米;时间的国际单位为________,其它的单位有________ _____。

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选:观察刻度尺的 和 ,根据测量的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的程度是由__ ____决定的。(2)放:在使用厚刻度尺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___ ____,且尺的______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 。 (4)记: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两部分,如测得结果为23.32cm ,则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3、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__。

4、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择的______而言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 的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 的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 ;(2) .

6、速度:(1)定义: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

在 叫做速度;(2)计算公式:速度= ,用符号表示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物理意义是 。1km/h= m/s. 7、匀速直线运动:快慢______、经过的路线是______的运动。

8、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等于________与___ __的比值。 二.考点点击

考点1:时间和长度的估计与单位

1.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 的是( )

A 人眼睛迅速一眨

B 人心脏跳动一次

C 人正常呼吸一次

D 人打一个哈欠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室每层楼高约32____;(2)课桌高度大约70________; (3)一张纸厚度约75_________;⑷脉搏跳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约为0.015_________。 3.某物体直径为125nm ,该物体可能是

A 一个篮球

B 一个乒乓球

C 一根头发

D 一种病毒 考点2:刻度尺的使用

4.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6.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你能读出测量值吗?

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

考点3:误差与减小误差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误差是未遵守操作规则产生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D.只要选用精密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8.一位同学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物体长度,各次测量结果分别是5.43cm、5.45cm、5.46cm、5.44cm,则此物长应是()

A、5.44cm

B、5.45cm

C、5.46cm

D、5. 445cm

总结:

考点4:长度的特殊测量

9.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

硬币的厚度

10.如图2-2-3所示的方法常用于测量圆柱体直径,则图中圆柱体的直径应为 cm。一根细铜丝如图缠绕

在铅笔上,该铜丝直径为 mm.

总结:

考点5:静止与运动的判断

11、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

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红骑的自行车 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12.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的,长途汽车是_________的.

13.在《刻舟求剑》的故事中,行船时,乘船的人在船上刻下了剑落水时的位置;当船停靠到岸边后,在所刻记号下方的水中寻找剑,却找不到,这说明。

14、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七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翟志刚放开了手中的飞行手册。绿色的封面和白色的书页,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飞行手册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5.位于市中心的商业大楼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竖直上升的过程中,可透过玻璃欣赏到楼外美丽的城市景色.分析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

总结: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择,然后看研究对象相对于是否有变化。同一研究对象,由于选择的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不相同,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考点6: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6.《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说的是兔子瞧不起乌龟.它们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后,途中兔子睡了一

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到了终点.整个赛程中()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慢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慢

C.比赛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 D.比赛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

考点7:速度的计算

17.单位换算:20m/s=__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____m/s.

图2

1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 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 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 。则:( )

A .小张速度最大

B .小王速度最大

C .小李速度最大

D .三人速度一样大

19.下列运动物体中,平均速度有可能为20m/s 的是( )。

A.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D.在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飞机

20.图2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轿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 度为______km/h ,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 的路程需要______h .

21.观察如图3所示的出租车票,可知:乘车人在乘坐该车的时间内,该出租车

运行的平均速度是 米/秒(车票中里程的单位是千米)。

22.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全程运行1288千米,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表可知,K18次列车从哈尔滨东到北京需要多少小时?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考点8: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运动

23.由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 可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 )

A.与路程成正比

B.与时间成正比

C.随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24.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4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5.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26.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和______;经过5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

2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vt s ,如图所示,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 和时间t 关系的图象,从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 甲 大于 v 乙

B .v 甲 小于v 乙

C .v 甲 等于 v 乙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图4 图14

第29题

28.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 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 .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29.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 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

教学反思: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 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 要点一、长度的测量 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高清课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课 【目标】 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其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相关的计算等)。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读取测量值)。 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任务一】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⑷长度的特殊测量。 2、时间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秒表的读数。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word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基础知识强化练习——专题一:机械运动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 1. 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2.如图甲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读数为. 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________(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4.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的速度为85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_____. 5.如图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宽度是_____cm. 考点二:运动的描述 1.小明和小丽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路灯 B. 路边的树木 C. 小明 D. 驶来的校车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 的 3.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 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4.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 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 C. 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5. 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船舱 B. 河水 C. 迎面驶来的船 D. 河岸上的树木 6. 红孩乘车去北京,绿妹前来送行.红孩看到绿妹逐渐向后退,而绿妹对着远去的汽车挥 手作别.绿妹看到“远去的汽车”、红孩看到“后退的绿妹”.她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

机械运动导学案

第十二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基础知识巩固 1、在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 2、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发展中,所以说运动是。 3、机械运动具有,即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所选的参照物,描述的结果一般不同。 4、参照物的选择是,日常生活中常选择为参照物。 三、巩固练习 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行星转动 B. 鲜花怒放 C. 骏马奔腾 D. 枯叶飘落 2.下面的哪句话是正确的() A. 只有机器的运动才能叫机械运动 B. 整个宇宙都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C. 参照物是绝对不动的 D. 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 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 一切物体都可能被选作参照物 C. 参照物就是绝对不能动的物体 D. 选取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4.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A. 上升的电梯 B. 地面 C. 商场内的收银员 D. 货架上的商品 5、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刘翔 B. 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 地面 D. 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6、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0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 “神七”载人飞船 B. 太阳 C. 地球 D. 月亮 7、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 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河岸和行船 B. 行船和河岸 C. 都是行船 D. 都是河岸 8、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掌握有关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2、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⑴、“选”:根据__________选择刻度尺。⑵、“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⑶、“放” ______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_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能____________。⑷、“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______________。⑸、“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位。⑹、

“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⑶、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⑷、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5、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钟、表、、电子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等。换算关系为1h= min,1 min= s。 6、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2)产生原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_____________,而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是能够____________的。 (二)运动的描述

机器人运动学(培训教材)

第2章机器人位置运动学 2.1 引言 本章将研究机器人正逆运动学。当已知所有的关节变量时,可用正运动学来确定机器人末端手的位姿。如果要使机器人末端手放在特定的点上并且具有特定的姿态,可用逆运动学来计算出每一关节变量的值。首先利用矩阵建立物体、位置、姿态以及运动的表示方法,然后研究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以及球坐标型等不同构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最后利用Denavit-Hartenberg(D-H)表示法来推导机器人所有可能构型的正逆运动学方程。 实际上,机器手型的机器人没有末端执行器,多数情况下,机器人上附有一个抓持器。根据实际应用,用户可为机器人附加不同的末端执行器。显然,末端执行器的大小和长度决定了机器人的末端位置,即如果末端执行器的长短不同,那么机器人的末端位置也不同。在这一章中,假设机器人的末端是一个平板面,如有必要可在其上附加末端执行器,以后便称该平板面为机器人的“手”或“端面”。如有必要,还可以将末端执行器的长度加到机器人的末端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姿。 2.2 机器人机构 机器手型的机器人具有多个自由度(DOF),并有三维开环链式机构。 在具有单自由度的系统中,当变量设定为特定值时,机器人机构就完全确定了,所有其他变量也就随之而定。如图2.1所示的四杆机构,当曲柄转角设定为120°时,则连杆与摇杆的角度也就确定了。然而在一个多自由度机构中,必须独立设定所有的输入变量才能知道其余的参数。机器人就是这样的多自由度机构,必须知道每一关节变量才能知道机器人的手处在什么位置。

图2.1 具有单自由度闭环的四杆机构 如果机器人要在空间运动,那么机器人就需要具有三维的结构。虽然也可能有二维多自由度的机器人,但它们并不常见。 机器人是开环机构,它与闭环机构不同(例如四杆机构),即使设定所有的关节变量,也不能确保机器人的手准确地处于给定的位置。这是因为如果关节或连杆有丝毫的偏差,该关节之后的所有关节的位置都会改变且没有反馈。例如,在图2.2所示的四杆机构中,如果连杆AB 偏移,它将影响2O B 杆。而在开环系统中(例如机器人),由于没有反馈,之后的所有构件都会发生偏移。于是,在开环系统中,必须不断测量所有关节和连杆的参数,或者监控系统的末端,以便知道机器的运动位置。通过比较如下的两个连杆机构的向量方程,可以表示出这种差别,该向量方程表示了不同连杆之间的关系。 1122O A AB OO O B +=+ (2.1) 11O A AB BC OC ++= (2.2) 可见,如果连杆AB 偏移,连杆2O B 也会相应地移动,式(2.1)的两边随连杆的变化而 改变。而另一方面,如果机器人的连杆AB 偏移,所有的后续连杆也会移动,除非1O C 有其他方法测量,否则这种变化是未知的。 为了弥补开环机器人的这一缺陷,机器人手的位置可由类似摄像机的装置来进行不断测 量,于是机器人需借助外部手段(比如辅助手臂或激光束)来构成闭环系统。或者按照常规做法,也可通过增加机器人连杆和关节强度来减少偏移,采用这种方法将导致机器人重量重、

1.2《机械运动》学案

二、机械运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学习内容: 课前展示: 7min 创境激趣:3min 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很多的运动,例如我们思维的过程,成长的过程,物体化学变化的过程都是运动,那么我们将要学习一种物理学中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 自主探究、展示汇报25min (一)机械运动

活动一:学一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活动二:辩一辩 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_______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雨滴下落 活动三:听一听 3、一切物体都在_____。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___(有或没有)。 (二)参照物 活动四:了解研究对象和参照物 定义:人们判断物理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摸一个物体作为_____,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是_____的。如果没有变化,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就叫做____。 活动五:练一练 1、以_____为参照物,乘客不动。 2、以_____为参照物,乘客动了。

结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 活动六: 参照物的选择标准 实践创新:5min 1、如图所示,小华在商场乘电梯上楼.若以商场的地面为参照物,她是______运动的;若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______的. 2、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 (“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_______运动. 3、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刚与小明并肩行走,以_____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4、“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前句是以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为参照物. 5、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机旁有条“小虫”正以同样的速度同行,他伸水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此时飞机与子弹彼此间保持了相对______,在这瞬间,以_____作参照物,子弹保持不动. 6、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

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学案

===h km s m s m 360011000111/1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观察它的 、 和 。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测量结果应估读 到 ,并一定要带上相应的单位。 (4)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 )、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 (5)1m= dm= cm ,1km= m ,1m= mm ,1mm= μm,1μm= nm 。 2. 时间的测量: (1)生活中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实验室测量时间常用 的工具是停表。 (2)时间的常用单位是小时(h )、分(min )、秒(s ),国际基 本单位是 ( )。 (3)1h= min ,1min= s ,1h= s 。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 随 的变化。 2. 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 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 。 (2)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速度。速度的计算 公式: (3)速度的单位:m/s 、km/h 。 km/h 。 2.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且不变的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有变化的叫。(3)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可能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大小都不一样。可用除以求出平均速度来描述这一过程的整体运动快慢。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恰当的是() A.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300km/h B.我校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歌的时长不足1min C.光从猎户座大星云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是大约1500光年D.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dm 2.在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时,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为3.8cm 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读数结果必须包含估读 D.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把物体对准尺子的左边缘开始测量 3.下列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可以选择正在做加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有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也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D.无论选择那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总是不变的 4.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法确定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 (1)参照物 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运动和静止 (1)由于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2)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所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3.机械运动的分类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4.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可见,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路程 (2)公式:速度= 时间 s 用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可表示为:v= t (3)单位:如果路程的单位取米,时间的一单位取秒,那么,由速度公式可以推出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一号为m/s,读作米每秒。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千米/时,符号为Km/h,读作千米每时。 5.参照物的选取及有关物体运动方向的判断 (1)位置的变化判断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如果其方位发生了变化或距离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就发生了变化。 (2)如果两个物体同向运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为参照物,则速度小的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6.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通过的路程相同时,用运动时间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路程相同时,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在运动时间相同时,用路程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即在时间相同时,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运动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慢。 (3)如果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相等时,可运用速度公式直接求出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再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或求出在通过路程相同时用的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7.速度的测量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教案

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我们常常需要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来测量速度,这就涉及时间和长度这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这节课我们在小学和日常生活中对时钟、表、刻度尺使用和对一些时间、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 一、时间的测量 1、计时工具 (1)教师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 过0.5秒。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 秒。 让学生看课文图11.3-1了解古代和现代的几种计时工具。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简要介绍日晷、沙漏计时原理: ①日晷:在太阳照射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 就可以用来计时了;②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 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根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2、时间单位 (1)复习小学学过的时间单位及单位间进制率。 (2)阅读课文第27页倒数第二自然段,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28页科学世界<<计时标准>>了解“秒”的准确定义: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3)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3 、停表的使用 二、长度的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 长度测量工具: 时间测量单位: 工具: 定义: 机机械运动参照物: 定义: 械选择:

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动运动快慢的描述: 公式: 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 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 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 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 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 (2)。 (3)。例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m B、cm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简单的机械运动(基础) 责编:雒文丽 【考纲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机械运动 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运动的快慢(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t s v ,s 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 ,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 或 )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高清课堂《机械运动的描述和测量》363809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纵坐标表示路程s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 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 图象。 2、v-t 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 ,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 ,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 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案例

案例名称:《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授课教师:王颢(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一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 1 )知道长度的单位; ( 3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4 )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二、过程与方法 ( 1 )组织学生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的物理尺度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 2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结合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培养他们认真、细心诚实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 2 )使学生乐于参与实验,能够和同学进行合作,测量自己身上的“尺”和“表”。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对误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合作、讲练结合 【学法指导】交流合作、讨论、观察与实验 【教具准备】塑料尺(30 把)、米尺(钢尺、厚木质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皮卷尺、盒尺,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由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及配图,引出运动;由图片“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

“飞驰的赛车”、“行驶的动车”、“飞人刘翔”、“飞身扣篮的NBA 球星”引入新课“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进行新课〗 活动5.1 比较课桌的长、宽、高 1. 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2. 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的结果。 (学生交流) 〖板书〗一、长度的测量 1. 单位: ( 1 )国际单位:米(m ) ( 2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 m );纳米(nm ) ( 3 )单位换算: 1km = 103m 1dm=10-1m 1 cm =10-2m 1 mm 10-3m 1 μ m=10-6m 1nm=10-9m 学生练习:500m = ___________μm 42mm= ____________m 学生填空:一些物体的长度: 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 ______________ ;房子的高度约为:300 ______________ ; 课桌的高度约为:0.75 ______________ ;铅笔的长度约为:1.8 ______________ ; 墨水瓶的高度约为:60 ______________ ;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0 ______________ ; 头发丝的直径约为:80 ______________ ;纸的厚度约为:75 ______________ ; 出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2. 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结合图片,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机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节运动的描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2、知道参照物. 3、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 4、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重点> 机械运动,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自主学习> 一、机械运动 1、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1和1.2-2中的的图片,根据书中图片讨论:哈雷彗 星、奔驰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喜马拉雅山,它们有没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 ■勺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例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机械运动是______ 的一种运动形式。运动还有其他多种形式 例如:_______ 的运动、______ 的运动、______ 运动等它们不属于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3、见课本第17面图1.2-3中说出的体验,你坐的列车实际是停在车站内,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列车在运动呢?是怎么回事?(分析讨论回答) 4、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 ___________ 的物体叫参照物。 例如:小明同学乘火车去旅游.“火车开动”前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地看着火车外的景物,他发现路旁的“树正在飞快地后退” 。这段话中加引号的三种运动情况,各以什么为参照物?“火车开动”是以_________________ 参照物;“一动不动”是以_____ 为参照物;“树正在飞快地后退”是以 _______ 为参照物。 5、参照物可以根据____ 选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 描述同一物体时, 结论一般也__________ 可见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______________ 。 三、合作探究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k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似乎有 一条“小虫”,他伸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飞行的子弹,此时子弹相对于_______ 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__ 静止的. 2、 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 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 火箭为参照物,两步卫星是______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 _______ 的.人 造地球同步卫星以__________ 参照物是静止的; 4、《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 是________ '勺,而剑相对于河岸是___________ 的。 5、苏州环太湖景区风光无限美.周末,小王和同学坐在行驶的游艇上游览太湖, 若以游艇为参照物,小王是______ 的;若以太湖大桥为参照物,小王是 _______ 的. 6下面几种运动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科学家研究发现中日两国陆地距离平均每年靠近 2.9cm B、月球围绕地球转动 C、菊花幼苗两个月长高了15cm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到地面。 7、广安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颖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静止在原位置不动 B .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 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 D .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 8、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细梳理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 长度单位及换算 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μm、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 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 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 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 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 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 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4)一本书的厚度为8_mm_;课桌的高度约为80_cm_; 一支粉笔的长度约为8_cm_;一位学生的身高为160_cm__; 双人课桌的长度是120_cm__;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3_mm__; 乒乓球的直径约是40_mm__;教室门的宽度是0.95_m__。 手指的宽度约为1_cm__;自行车的高度约为1.1_m__。 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约为100_μm__。一元钱硬币的厚度约为2_mm__; 手掌的宽度约为1_dm__;一个分子的直径是20_nm__; 分析:先把长度的几个单位都写出来,然后代入原题的数字,看一下是否符合常理,就可以了。比如:一本书的厚度为8__?8cm好像太厚了,8μm又太薄了不可能,那只能是8mm了。注意μm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眼睛能见到的最小的尺度了,用μm做单位我们尚且还能用肉眼看得到,但是如果用nm做单位,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 知识点4.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例如,上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12.7cm,其中,12cm是由刻度尺上准确测得的,为准确值;而0.7cm是估读的,为估计值。由于在准确值的下一位已经为估计数字,是不准确的,所以再往下一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含答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讲义) 一、 知识点睛 1. 长度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 (2) 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 )、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等。 2. 单位换算方法: 例:0.53μm=____________m 。 数字不变乘以原单位与目标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3. 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重点)、三角板、卷尺、皮尺。 4. 刻度尺的使用 (1) 认识刻度尺 ① 量程,也就是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② 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分度值越小, 精确程度越高。 (2) 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① “选”:______、______合适的刻度尺; ② “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③“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注意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称为误差; (2)产生原因: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 (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消除误差; (4)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6.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石英钟,电子表,机械表等; (2)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3)常见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等,换算关系为: 1h=_______min=________s。 (4)停表的读数: 小圈:单位____;分度值:_____;指针走一圈是___; 大圈:单位____;分度值:_____;指针走一圈是___; 读数时,应先读______示数;再读______示数;需注意小圈指针是否过 了“一半”位置。 二、精讲精练 【板块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1.普通中学生穿的鞋的尺码一般是39号,对应的光脚长度是245毫米,假如 用米做单位,对应的光脚长度是多少? 2.“纳米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人体内一种细胞的直 径为1280纳米,则它的直径为多少米? 3.小明记录了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但是忘了带单位,请你帮他添上。 ①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______

WL8-006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附教学反思

机械运动导学案设计

三、教材内容的组织 在如何引出“参照物”这个问题上,用了较为直接的过渡方式,即:在观看神六升空录像后便得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而播放了“沧海中的孤舟”视频短片后由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两种方法的效果都很好,而且后者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要求较高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作为课题的引入要求偏高了,但却是引出“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的好方法。因为此时学生已了解了机械运动的物理定义,即: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因此先请学生连续观看一组物体机械运动的视频,然后请他们用语言来复述所看到的机械运动,这样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就无意识的讲出了“参照物”的存在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看两段,视频资料(“直升机平飞”和“直升机悬停”)的比较,再让学生在有比较的情况下得出参照物的结论。这样做既为学生的认知设置了由简到难的坡度,同时起到了巩固机械运动概念和提升理解层次的作用。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教材内容的处理 运用了较多的时间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进行试验和讨论,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我收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其中有一段特技摄影的视频,学生观看后体会到了“参照物”这个物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经验与教训:本堂课由于内容较为丰富,也比较贴近生活,所以可选取的多媒体资料很多,而且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都较高,因此在选择上必须注意如何取舍,原本选取了将近20段视频资料,但在授课时反而出现了时间不够用,每个片段只能一扫而过,根本无法起到作用,在经过仔细的筛选后,只留下7个片段,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给学生活动和思考,这样一来效果反而好了。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效而精炼,指向性强,否则会引起学生听觉疲劳,教学效果反而不好。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总体效果是较好的,知识点也落到了实处,学生的参与度也较高,学习效果良好。但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推敲和改进,我将在今 后的教学中更加精益求精,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