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理论

(最新)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理论
(最新)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育理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相互统一的。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教主导着学,学离开教。

教是为了学,而且依靠学。

学要靠教的指导,而且必须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统一的规律,体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积极的主体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学生主体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

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

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

1 / 7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

主体性强的人,就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

这一观点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

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

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

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

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

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

所以主体观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

①引而不发原则。

《学记》上说: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

②总体性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 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

从参与过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

引而不发原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体观的基础;总体性原则突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主体观的核心。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具体的学习活动。

具体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学习实践。

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成绩。

只有具体活动,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的讲解可多可少,但学生的活动不可或缺。

二、教师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

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

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

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上导学了。

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懂了,谁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

3 / 7

因为:

你讲,跟难分辨他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要做出来,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差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积累。

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也是知识传授的规律决定的。

知识不是实物,知识的传授不像实物的传授那样是一种简单交接。

知识的实质是经验。

它必须经过个人的体验、加工、建构,将外在的知识(社会公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个人的知识)。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

换句话说,老师只能讲懂,但不能讲会。

如何教学生动?一曰发动;二曰组织;三曰指导;四曰调控;五曰点拨。

1、发动。

即动员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发动的方式多种多样:

利用演讲,从情绪上调动学生;利用设疑,让学生进入愤诽

---------------------------------------------------------------最新资料推荐------------------------------------------------------ 状态;利用音乐、图像等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铺垫讲授,使学生接近问题等。

在这些不同的发动方式中,演讲是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了。

只要有学生活动,就需要演讲鼓动。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学生没有活动意识,当然也没有活动欲望,所以当然动不起来不愿动、不想动。

不懂发动的老师,学生必然缺乏激情,课堂必然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组织。

即进行组织教学。

一是管理性组织,即指导、监督、惩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维护等;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

二是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目的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

组织教学要细致、周到。

课堂组织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无组织意识,组组织行为。

如走上讲台就讲,铃声一落就走;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

5 / 7

不听;只管自己指挥,不管学生动不动。

(2)指令软弱(声音小、无表情、怯懦等)、含混不明(如用可以做某事一类话语),组织效果差。

(3)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走神、磕睡等非学习活动或非正常学习活动视而不见。

3、指导。

即在学生进行某项具体的学习活动时从学习内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以具体明确的引领,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正如上面引用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的话:

老师是统帅、是指挥,指挥的艺术可以写一大本书;老师指挥就是教学方法的锦囊妙计;每一步都需要学生学,但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

4、调控。

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调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调节、教学难度的调节、教学进度的调节、教学组织形式的调节、教学方法的调节等。

调控是教师驾驭课堂所必需的教学机智。

它有经验的积累,同志也是一种责任。

有的同志眼看着原来的计划落空而无所适从,这是缺乏经验;有的同志看着原来的设计不合学情也不愿去变换设计,这是不负责任。

---------------------------------------------------------------最新资料推荐------------------------------------------------------ 5、点拨。

点拨教学法本来是安徽省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先生所倡导的一种现代语文教学法,目前已被教学领域普遍吸纳。

点拨的主要内容是点其要害,拨其迷障;它的核心要求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

点拨是对串讲的超越,成为精讲的代名词。

点拨的前提在诱导;点拨的条件是适时;点拨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该点拨时则点拨。

各个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点拨法,需要我们进行认真地研究与探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7 / 7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_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摘要】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主导作用 1 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增加学习兴趣 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现在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运用生动活泼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方法,通过趣味性、新颖性、好奇性、参与性、挑战性的导入,找准教学知识的切入点,就能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控到最佳状态,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为数学所感,为数学所动,增加了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以便尽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从而让学生产生迫切研究三角形的特性和这一问题的欲望与需要,让学生通过在生活情境中产生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问题,并运用各种方法来加以验证,说明、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当规律得以发现,猜想得以证明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无比激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习生活做到“学有兴趣,学有方法,学有疑问,学有主见,学有时间,学有伙伴”。可见在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实现由“要我学数学”到“我要学数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数学、应用数学、从而爱上数学。 2 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积极进行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 2.1 讲授指导。讲授指导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学习数学的方法直接地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照法去实践。 2.2 渗透指导。这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是在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传授知识中指导方法,随时渗透。让学生既知道学习结果,又掌握学习过程,既懂学习步骤,又会学习技巧。 2.3 示范指导。学生掌握学法过程的规律告诉我们,有些学法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去效仿。 2.4 提示指导。这种指导方法要求教师在适当时机加以适当点拨、提示,学

发挥优秀教师示范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一、骨干教师基本情况及现状 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现有在编在册在岗专任教师132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及以下79人,36至45岁44 人,45岁以上9人。从学历结构看:本科79人,大专48人,大专以下5人。从职称结构看: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96人,小学一级教师30人,未定级5人。目前我校骨干教师68人,占51.5% 。其中名教师2名;市教学能14名;市教学新秀 4名;市班主任工作能手1名;区学科带头人 1名;区教学能手7名;区教学新秀 6名;还有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等33人。 我校语文学科现有市教学能手4人,市教学新秀4人,区教学能手1人,区教学新秀4人。数学学科现有市名教师1人,市教学能手6人,区教学能手2人。英语学科现有市教学能手1名,区教学能手2名,区教学新秀1名。音乐学科现有市教学能手1名,区教学能手1名。体育学科共有市教学能手1名,区教学新秀1名,美术学科共有市名师1名,市教学能手1名,区学科带头人1名。 作为骨干教师,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拥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吸纳,敢于实践,是先进教学理念的承接者和传播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如华燕老师在今年十月举行的华东六省一市语文赛课中获一等奖,并将作为代表参加全国比赛。数学组的老师们则在缪宇虹、顾晓华等老师的带领下将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数学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能以积极的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中。有十名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数学教研组被评为“无锡市首批优秀教研组”、“无锡五一示范岗”。在没有熟悉英语教学的校长,也没有聘任外校专家对我校英语工作做直接指导的情况下,英语组的老师们在学科组长及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同心协力展开教学研究工作,教研氛围浓厚,教师成长较快。徐枫、施萌、唐晓刚、张桢洁等老师都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英语组组织的学生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指导的学生在各类比赛中佳绩频传。音乐组的老师们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通过不懈努力,使我校学生在历届“百灵鸟”比赛中连续夺魁。体育组的骨干教师率先垂范,承担示范课教学任务,举办理论讲座,积极投身课题研究,承担培养新教师及校本培训等任务,让体育组的每个教师从他们的教书育人、教育科研的经历及他们成长的历程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在美术骨干教师的引领及组内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五爱小学的美术教学活动如今已是锡城教育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红领巾陶吧”到“泥巴娃陶艺公司”,从美术教学的特色课发展为少先队活动、德育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五爱美术教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修养与综合创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它已成为五爱教育的一个品牌。美术组被评为艺教先进单位;是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基地;承担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和省级课题《弘扬民间文化,开发陶艺课程》。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

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幸福感 —浅谈“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摘要:教师的精神压力与教师重视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的教学过程是造成教师缺乏幸福感的重要原因,教师的就是压力会导致教师迷失自我,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个人价值,还会导致学生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不全面甚至失衡。教育需要情感,教学过程中情感投入是获得幸福的根本方式。教师的情感分为: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教师主导情绪状态。为了能更好的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幸福感精神压力情感因素教学过程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那么,幸福感的获得对于从事这项职业的人来说是巨大的吸引,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教师的幸福感正在流失,导致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获得幸福的渠道也是多样的,下面从教师个体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来分析教师幸福的获得. 一、导致教师缺乏幸福感的重要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对教师的各种考核、要求, 成了教师的一种沉重负担,他们所面临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却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造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从而钝化教师自主研究意识的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阻碍教育的发展。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把人类已经取得的科学文化成果传递给下一代,联系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精心培育下一代,引导、启迪学生去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从今天通向明天,是把祖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的枢纽。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教育目的的实现要通过教师;学生知识的传教,能力的培养,体力的发展,要依靠教师;学生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锻炼,优良品质的形成,观念、信念、世界观的确立,更离不开老师。可见,学生成长过程处处体现教师的劳动。因此,人们贯以用“教师像辛勤的园丁,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从幼苗到绿树成荫,开花结果”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以上所述的本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可这些重要性却在无形中如一座大山压在教师的心上。这也是造成教师精神压力的重要原因。教师的作用无可替代,教师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任务是艰巨的。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更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 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 在传统课堂里有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武义县武阳幼儿园洪程芳 [内容摘要]: 区域活动,主要是幼儿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游戏,它不像主题活动和学科 活动那样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是在具有多种功能,供幼儿操作,游戏, 交往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规律较小的活动场所的活动。我们在认真贯彻 《纲要》精神,领会其实质的基础上,开展了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大 量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能通过自身的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 经验。但区域活动也并非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自由天地,只 不过,这种影响和控制比较见解、比较隐蔽,是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尤其 是活动材料的投放而实现的。本文通过教师在区域活动游戏前的指导、游 戏过程的指导和游戏后的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作为一名教师,在幼儿区 域活动中所发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教师;区域活动;指导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适度的对幼儿进行指导,并与幼儿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是孩子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应该多与孩子交流,通过观察孩子的表现,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及需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当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时,应走到孩子的活动中去,用激情感染孩子,激发孩子活动兴趣;当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疑问时,教师要积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帮孩子解开疑问走向成功;教师要在活动中耐心的引导,无形的帮助孩子建立游戏规则意识;多以鼓励、赞赏的方式,鼓励孩子发现更优化、更合理的操作方式,帮助孩子提高操作水平……由此可见,只有通过教师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才能适时作出调整;有了教师及时指导,幼儿区域活动水平才会显著提高,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这些角色在活动过程中还应不断地、灵活

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共4页

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的探究、大胆的展示。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思想,但学生毕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阅历浅,加上条件限制,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探究和展示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时就要我们教师恰到好处、点石成金式的予以点拨和引领。 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应该是决定课堂学习过程的两个必要的因素,作为一线的教师,我结合自己从教体会,从教师的教的角度,对教师引领作用的问题谈以下的几点看法: 1.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该学科的热情。 学生学习某学科的热情,一部分来自天生的兴趣,这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从教者的点燃。语文教师就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乐学”情感,改变学生“厌学”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尝到学习的欢乐,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点燃”来自我们对学生真诚的肯定,来自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他的老师,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奖赏,教者要多给学生以赞扬、肯定性的评价,特别是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都给予及时的评价,因为我深知“人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随着对学生肯定的进行,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渴望由衷产生,这就为学习这一学科奠定了情感基础。 2.教师要对课堂进行科学的管理,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引领作用得以实施,必须建立在一个积极课堂环境中,没有良

好的课堂气氛,老师的作用会被淹没。 教师既要以自身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领路人”,同时对教学要有组织,教者要有一定的掌控课堂的能力,要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要保证教者的指令得到充分的执行。绝对不能出现教者我行我素,学生亦我行我素的局面。组织教学做到宽严有度。努力营造既严谨又和谐的教学气氛,只有严谨,学生才能随着老师的引领,只有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3.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明确每一个要引领的任务。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发挥引领作用,要对本节的教学内容胸有成竹。明确教学任务是说在走进课堂前,教者一定要明确三个问题,①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②怎么教③为什么这么教?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教材,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处理、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的学法指导,教学环节要行云流水般自然,对课堂上有可能出现的局面设计出应对的措施,这样你才能做到面对课堂的各种局面坦然自若,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这当然需要教师在打造高超的教学艺术上下功夫,做到教得自然,教得到位。 4.教师要引领学生对每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有个归纳整理。 学生对每节课所要学会的东西是不会像我们教者一样了然于胸的,因为他们所要学的太多了,而且不断地变化着学习的科目变换着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者的梳理和归纳,尤其对于低年级的教学,课堂更需要“留白”。课堂进入尾声,适时的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本节学习收获。我们提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模板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浅谈、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提纲: 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能不能转变陈旧观念,接受最新理念,决定着能鳆否胜任新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本文拟就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这一思想有它的客观必要。 二、必须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内因,老师和一切教育环境都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内起决定作用。 三、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好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必然会体现出来,学生进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肯定与老师的巧妙引导分开。 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应该是径直的过程。教师的引导应该让学生明确干什么,并以极大的热情、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学习主体产生巨大作用。 ?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都对新世纪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是很多的,如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设备的水平等等。在众多因素当中,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在各种观念中又以学生观、老师观和师生观为主,它从根本上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方向,影响着教育质量,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前途。 应该说,我国的教育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我国教育传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教导,儒家经典更把天、地、君、亲、师并列,强调了师道尊严。近几十年来,专家提倡师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讨学习,变原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变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观念本身是动态的,会不停地发生变化。本文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作些探讨。 一、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 (一) 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 (二) 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 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 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

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本学科的固有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下几点: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教师的创设问题情景相结合,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点拨与学生解决问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与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相结合;既重视培养收敛式思维,又重视培养发散式思维;全面发展智力因素与发展非智力因素相结合。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特点与基本要求。 由此可看出,实施启发式教学是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而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人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对启发式教学做了不断探索与尝试,谨此,谈谈点滴体会。 一、在备课的过程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1.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抓住主要矛盾 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而这个设计的过程就是如何贯彻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一般地说,都有很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但学生的认识性并非都能一下子就步入正确的轨道,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认识有时更会出现矛盾与偏差。有鉴

于此,对教材有时需要经过两次处理,即循着学生的认识轨道推进,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着力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回归到课本的知识系统上来,进行第二次分析,分析教材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掌握书中的内容及整体结构,糾正自己原有思路中不正确的地方。这种“退一步进二步”的方法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考虑问题的方法。 2. 因势利导,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课本上的内容是前人成百上千次研究的结果,已经舍去了考虑的过程和所走过的弯路,以最佳的过程得出结论。而学生则是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正处在一个探索的开始,出现问题是完全正常合理的。所以在讲课时,可适当地加一些本学科的思想发展史方面的内容,以使学生能从前人的失败中理顺自己的思路,自觉调整思考的方向,力求达成教师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一致,否则学生是学不进去的。因此贯彻启发性原则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困难等情况。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启发诱导,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曾有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很差,无法学习当时的技工学校英语教材—《基础英语》。我决定采用初中英语第五册先为其重打基础。为调动其积极性,我运用了浅出深教的方法(如把简短的对话进行扩大性的口述或复写等)。这样以退为进,一个学年就学完了初中英语第5-6册和《基础英语》。同时,其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后毕业考时其英语分达90分。 二、在讲课的过程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1. 选好讲好固定点———教学上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精)

例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代教学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任务和复杂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许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师所起的作用。那就是桥梁、纽带、参与者、引导者。近几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教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以三年级的“植物”主题活动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教师指导学生确立综合实践课题。 每个学期开学,我们总是调查学生的想法,他们在综合实践课上,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独立展开研究,选定课题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老师和在学生一起商讨要研究什么问题。本学期的开始,我们也探讨了一些课题。春天到了,可以先研究植物,我们打算种植一些比较容易成活的植物,如:种植凤仙花、种植黄豆、蚕豆等。并观察一些植物的变化,观察校园中的树,并记录观察日记。 二、教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植物。 我们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并不会观察,观察具有跳跃性。东一葫芦西一瓢,没有顺序。所以在观察大树的活动中,我就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从上到下。观察大树时,一些学生能够退到操场的另一边,先从远处观察校园中的大树,再到近处具体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观察树干再观察树冠,然后观察树叶,还可以依据一些工具去测量,如测量树干的粗细树叶的大小、长短等,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我们在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种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种子的大小、颜色、看解剖开种子的结构等方面去研究植物的种子。 三、教师教给学生种植植物的方法,鼓励学生长期种植。 怎样种植植物,学生一点经验也没有。我教给学生种植植物的方法。包括怎样挑选种子,选那种颗粒饱满的。浇水、选择什么样的土壤等问题。亲自带领学生种下植物的种子。引导学生把种子种在透明的容器的杯壁部位,以观察种子是先长根还是先发芽。学会测量植物的根的长短及茎的成长变化,从而学会用数据说话,达到更加准确的目的。最重要的还要让学生能坚持去种植植物,要看到种子植物的经历种子、幼苗、开花结果的一生,这就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长期种植植物。也能培养学生的坚持性。 四、教师引导学生写观察植物的日记,强化中途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并不会写观察日记,如我们在有顺序地观察完树木后,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写好观察笔记,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写观察的校园中的大树,也可以写自己家附近的大树。在下一节课,我就请个别学生把观察记录念给大家听,让其他的孩子对他写的观察记录作出评价。一个同学的观察记录写的很像作文,用上了优美的词句,而其他同学评价他的观察日记时,说这个同学的形容词用的很好,这让我感到有必要把每个孩子的记录都看一看,在课后我把观察记录收上来,看了同学们写的观察记录后,认为学生写的观察记录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一)、写作文型。 一个孩子的观察记录有这样的语句:“杨树像一位忠实的卫士,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严寒酷暑,总是坚守着小区。”而另一个学生对这位同学的记录进行评价时说:“他这句比喻用的很好,把杨树比喻成忠诚的卫士,很生动。”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这位同学的意见。我边听边想着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引导,我给孩子解释说我们不是作文课,这是科学观察记录,一定要尊重事实,观察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可以记录下详细的数据,但千万不能写成作文,不需要去联想。再如一位同学这样写道:“今天,上综合实践课,老师带我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树木。我先拾落叶,拾了3、4个,再拓印树皮,把纸压在树干上,用手指按压,平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教”

浅谈教师如何把握“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育观中的角色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驯龙镇建设九义学校谢俊王晓敏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冰心老人曾经说叶老是一座高山,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就是这座山的富矿。在他写下的大量的教育教学专论和书简中,“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一直贯穿其中,成为叶老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所谓“不需要教”,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能理解并独立运用某种知识,形成相关的习惯、能力。通过何种渠道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呢?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可见,新的课程由过去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教”要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实际上对“教”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叶老认为,关键是要解决教师如何“教好”和在“教好”中教师的角色问题。那么,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观中,教师是怎样把握好这一角色呢? 一、变“主讲”为“主导” 正确理解、充分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确立和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叶圣陶先生指出,旧的语文教育思想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存在。教师在教学中是“主讲”,是“主角”,而学生则是“听众”,是“配角”。课堂教学以传授式、注入式为主,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谁装的东西(知识)多,谁就被认为是优秀的。这就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风气,不利于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需以学生为主体,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叶老认为:“教是帮助学,而不是代替学;讲是指导练,而不是代替练;教师发挥主动作用是为了强化学生独立自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恰巧实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老指出,“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所谓起主导作用,并不等于我说了算。教师认准了并且遵循了教育规律。凡有关对学生熏陶、启发、训练各方面时时处处用心着力,这才是起主导作用。”“如是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他们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我决不滔滔汩汩的一口气讲给他们听,他们尝试过了,我才讲,可是我并不逐句逐句的讲书,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叶老自己上课的时候也一扫旧式语文教育那种注入式的教法,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他还在不少文章中谈到,要“揣摩”,要“设问”,“文中讲的若是道理,问问是怎样的道理?用什么方法论证这个道理?文中讲的若是人物,问问是怎样的人物?用怎样的笔墨表现这个人物?”这样做,就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真正主人,成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人。 二、变相机诱导的辅助者 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精心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这是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叶老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要相关键之处,察合宜之时。“机”是指学生思维的走势。教学之“机”,有赖于教师悉心观察学生思维的走势,为诱导铺设了成功之路。叶老说:“学生思之而不得,则为明讯之。”“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学生不能总是坐着听,要促使他们多“动天君”,“自动求知”。 按心理学讲,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力求统一矛盾,使心理状态趋于平衡的要求,促进了思维的展开。一旦这种矛盾统一了,便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生疑”对学生来说,既是刺激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奋发学习的动力。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进入了“愤”“悱”的境地。学生能针对教材提出疑问,便是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开始。所以,叶老说:学习语文需要靠学生自己“动天君”、“用心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很多中学对于语文实践活动课,仅局限于口头宣传,缺乏实施的计划和具体的操作。所以语文实践活动课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难以有序实行,很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甚至有些老师对于单元后面的《语文实践活动》视而不见,怕搞这样的活动会影响正常的进度,影响自己的业绩。这是鼠目寸光的表现。 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从长远考虑培养全面人才,注重对实践活动课的探究和实施。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对语文实践活动课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浅薄的感悟。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过程中虽讲究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水平。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协助学生总结活动的成败得失。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这种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 首先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安排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的形式。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展开小组活动,如辩论会等;有些内容更适于展开班级活动,如爱国主题、环保主题等;还有些内容更适合于全校活动,如读书节等。不管是哪些内容,哪些形式的

语文活动,都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整合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次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校实际、学生现状出发尽量安排一些让学生能接触实际,接触社会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做一些社会调查,欣赏自然风光,参加社区、村委的劳动,了解社会生活等。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做一些分析和比较,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尽一步理解他们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还能够看到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和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三是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让语文活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得以体现。语文活动课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在展开语文活动时,既要考虑到语文活动课与语文课的联系,又要注意语文活动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课前,一定要全盘考虑,先做一个出色的编导。 当然,教师在活动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实行时,教师要适当地实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和疑问时,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将提升学生活动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 语文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又与教师"导演"和指导密切联系,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平角、周角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执教:山东省宁阳县现代学校高智 分析与反思:山东省宁阳县教科研中心柏义伟【案例背景】 对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评价与研究,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年会上,孔企平教授曾指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突出;教师的引导是否有效;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并富有思考性……”(“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1])作为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这事实上是教师课堂上应如何发挥重要指导作用的问题。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一直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内化为教师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但随之而来暴露出的新问题,如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加剧,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等等,长期以来制约着数学课堂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引发了广大教师对自身作用认识的思考。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备课研讨会上,“平角与周角的认识”一课,为我们研究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同学们请看屏幕。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这是一片工地。 生2:有很多挖掘机在工作。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繁忙的工地上,挖掘机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谁知道挖掘机是怎样工作的? 通过上面的观察,我们知道了铲斗臂是怎样工作的。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挖掘机上有角。 生2: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正是因为铲斗臂能够自由地拉直与弯曲,所以也就能够形成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角,也就是说,“铲斗臂上的角能大能小”(在屏幕情境图中呈现)。 那么,小朋友能提出哪些关于角的数学问题呢? 生1:它们都是什么角。 生2:为什么有的角大,有的角小。 生3:怎样画角 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还真不少,今天我们首先来研究“挖掘机在工作时,铲斗臂可以形成什么样的角?”(屏幕上呈现问题,同时定格例题一中的四个铲斗臂模型图) 二、学习例题1: 1、指一指: 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试一试,能不能将铲斗臂形成的角指出来? 哪位同学愿意到台上来指出这些角?大家可要看清楚了,看能有哪些发现! 教师指名一位同学上台,他分别指出了前3个角所在的位置,既用“数”的方法指出了3个角,而非指出角的两条边;同时说明“第4个不是角”。 听听同学们怎么评价。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 要指出一个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顶点开始,分别指出两条边(教师同时利用动作语言说明)。请同学们一起随老师指出这些角:第一个角(动作与语言描述相结合)——从顶点出发,先指出一条边,再指出另一条边,这是一个锐角。第二、三个角——结合动作分别说明是“钝角”与“直角”。第四个角——它的顶点在哪儿呀?原来藏在了“关节”处,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原来它也是一个角,谁知道这是什么角?这是一个“平角”(板书)。 2、做一做: 上面呢我们分别指出了这些角。请小朋友认真思考一下,想一个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角? 生1: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角。 生2:画角。 生3:用三角板画角。

教师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如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篇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给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市场竞争和需求中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必须建设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党员教师,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共产党员,又是人民教师,是教师中的先进和表率,他们能否发挥先进模范作用,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先进性教育的重大意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弘扬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立足岗位,扎实工作,以先进性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 一位哲人说过,道德能弥补才能的不足,但才能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不足,这充分说明了“为师先修德”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党员教师,其人格品行具有强大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是对教师师德的最好写照。高尚的职业道德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第一要素。作为教师应以“教人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们是塑造灵魂的特种工程师,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是榜样、是示范;首先应该教己正己,然后才是教人育人。 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优秀的人格、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坚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自觉抵制经济大潮带来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默默地在教育战线上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言行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

浅谈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 矮脚小学王丹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革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导?怎样导?则是影响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健。因此,其自身素质的好坏与否就至关重要。教师的“一桶水”理论便是很好的说明。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学方法(鱼与渔)、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素质修养正文: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革的今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导?怎样导?则是影响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健。因此,其自身素质的好坏与否就至关重要。教师的“一桶水”理论便是很好的说明。那么针对目前教师教学的现状,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师修养等方面我来谈谈教师素质的培养。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师新形象。 现代教学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科学地调节学生的学习与其需要之间的关系,既能充分体现教学的,又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情感需要实现和谐的统一,获得乐学的体验。学习化社会呼吁教师要有一种开放性人生态势,作为教师应该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待教育”的心, 。这不仅仅是为了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更是为了保持一种与学生平等开放的学习心态,真诚接纳学习,教学相长。作为教师首先应充分保证学生质疑,问难,表达意愿,答问的平等话语权;相互尊重,包容,互相接纳,真诚对话;改“威严”成“威信”,创建新型教师形象,树立与学生平等人格的教师“尊严”。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花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单靠“拿来主义”,借助于“教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课堂上的每一个质疑都是精心研究后设计出来的,而决非漫不经心地随口而问。要抓住每篇文章的关键点,找准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教师只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索,更新教育观念,乐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是要彻底改变“教师中心”的专制型教学机制,把教师能够扮演的各种角色灵活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去,更好推进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今天的教师应该记住,你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知道的东西全部都教给学生,而是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改进自己。方法的传授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正如,要理解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从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方面来联系理解,这里的“联系”就是一种方法,一

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关系(精)

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有关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自主是在一定框架下的自主,教师的主导也是在一定框架下的主导,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和谐统一的。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这些事情都必须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体验和完成。这些事情不能完全由教师的讲解所替代,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不到落实,要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就得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合理的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布置任务,这样学生的自主才会有方向,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这时可以成为监督员,监督学生是否在认真的学习。 教师的主导并不否定教师的讲授(只是什么时候讲是关键;根据学习进程,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开展讨论,或实验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让学生处于一定的范围内展开自主学习,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搞放牛式,放任自流,漫无目的。 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师的主导就要教师应把“启发、引导、组织、参与、激励、评价”等牢牢的拽在自己手里,把“观察、分析、猜想、推理、论证、实践、交流、讨论、展示”等交还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手段或者教学策略,那么学生的主体地就才能得以真正的体现。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得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心 得 怎样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能感受到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较好地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益,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使教与学达到协调一致。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与学生学习的统一,教与学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让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教与学他们存在于同一个过程中。教与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彼此以对方的存在为依据。学生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管理、调节和指导作用,才能真正了解科学的知识体系、掌握科学的认知规律;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调节,也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配合的情况下,才能奏效。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教学效果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 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顺利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 的前提条件。而教师的善教也正是这一条件的具体体现。良好的整体素质又是作为一个善教者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主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的价值内存。因此,教师的良好素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教师善教的“势能”是于自身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得以储备的。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能”也是随着这种势能的增加 而增大。高素质的教师都会注重对教材和对学生的研究、把握,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较新的视点突破。因此,他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方案,更可以说是沟通教材与学生的媒体,使学习的主客体的知识、文化的内存被充分地激活。教师主导性淋漓尽致的发挥,是一个高素质善教者的体现。因此 ,提高教师整体 素质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有序、有效地完 成教学目标的根本。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 合是实现教学目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