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版

中医三基考试试题及答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中医“三基”

姓名:计分:

A型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焦的功能特点可概括为

A.如衡B.如雾C.如沤D.如露E.如渎

2.女子胞的生理主要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A.肾、心、肝、脾B.心、肺、肝、肾C.脾、胃、心、肝D.肺、脾、肾、胃E.肺、脾、心、胃

3.泄泻初期采用“利小便而实大便”方法的根据是

A.小肠主分清别浊B.大肠主传导糟粕C.膀胱主存泄小便D.小肠主受盛化物E.胃气主通降下行

4.具有协调气机升降关系的两脏是

A.肺与-肾B.肾与肝C.肝与肺D.肺与脾E.脾与心5.“罢极之本”是指

A.肾B.肝C.心D.脾E.筋

6.人体“气之根”是

A.肾B.肺C.肝D.脾E.胃

7.哪种气的主要作用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

A.营气B.卫气C.胃气D.宗气E.元气

8.哪些脏与气的生成关系最为密切

A.胃肝心B.肾心肺C.肺肝脾D.脾肾肺E.心脾肺

9.下列哪项是气机升降之枢纽

A.脾胃B.肝胆C.脾肾D.肝肺E.肾肺

10.宗气生成与哪些脏腑有关

A.脾肺肾B.脾肝心C.脾胃肺D.脾胃肾E.脾肾肝

11.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卫气B.营气C.宗气D.真气E.中气

12.宗气汇聚于

A.腹中B.心中C.胸中D.气街E.丹田

13.大汗之后形成气脱的病理是

A.气不摄血B.津不化气C.气不化津D.气随津脱E.气不摄津14.与津液排泄障碍最相关的脏是

A.脾肾B.肺膀胱C.脾肺D.肾膀胱E.肺肾

15.与血液正常循行有关的两种力量应是

A.推动力与防御力B.防御力与温煦力C.推动力与温煦力D.温煦力与固摄力E.固摄力与推动力

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肾密切相关的有

A.脑B.髓C.胆D.齿E.骨

2.下列脏腑组织中,与女子胞功能密切相关的是

A.肝B.肺C.脾D.肾E.冲脉

3.有防止出血功能的脏是

A.肝B.心C.脾D.肺E.肾

4.与气生成密切相关的脏腑是

A.心B.肝C.小肠D.脾E.肺

5.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

A.宣发B.温煦C.固摄D.防御E.推动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2.肝肾之间的关系称______同源,又称______同源。

3.能行气血,司呼吸的气是______,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______。

4.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靠气的______作用,其无故流失是因为气的______作用减弱。

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______气,又称______气。

6.津液的排泄途径,除呼吸、大便外,还有______、_______。7.“气机失调”中气降太过上升不及者,称______,气的内外出入受阻,称______。

8.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______,与肢体寒温和活动关系密切的气是______。

9.“血为气之母”具体表现在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10.津对气的关系,体现在_______、_______。

是非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气的固摄作用就是固护体内的阴液。

( )

2.以水谷精微为主要物质来源而生成的气只有卫气和营气。

( )

3.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水谷精气。

( )

4.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

( )

5.具有主持全身津液代谢作用的是肾。

( )

6.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过程需通过心肺作用才能完成。

( )

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胸腹走足。

( )

8.经络系统具有协调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 )

9.通常所说的“十四经”,是指十二正经和奇经中的冲脉、带脉而言。( )

10.足厥阴肝经起于肝,布胁肋,止于目系。

( )

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泻南补北

2.胃主通降

3.封藏之本

4.先天之本

5.治节

2010年第二季度中医三基考试答案

A型题

1.C2.A3.A4.C5.B

6.A7.E8.D9.A10.C11.A12.C13.D14.E15.E

X型题

1.ABDE2.ACDE3.AC4.DE5.BCDE

填空题

1.先后天关系;水液代谢2.肝肾;精血(乙癸)

3.宗气;营气4.推动;固摄5.元;原

6.排汗;排尿7.气陷;气闭8.营气;宗气

9.血能化气;血能载气10.津能生气;津能载气

判断题

1.×2.×3.×4.×

5.√6.√7.×8.√9.×10.×

名词解释

1.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立的治法之一。所谓“泻南补北”是指泻心火滋肾水的一种治法,又称泻心补肾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心肾不交证。

2.饮食物经胃的初步消化再下行于小肠,小肠分清别浊后,其浊者下移于大肠,而大肠主津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这种由胃而小肠而大肠乃至排泄于体外的功能活动,称为胃主通降。胃的通降作用还表现在与脾主升清的相互协调,升降相因,从而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

3.肾内藏真阴真阳,肾阴(肾精)充则化源足,肾阳(命火)旺则生命力强。故肾之真阴宜藏而不宜泄;肾之真阳,宜潜而不宜露。肾的封藏作用主要体现在藏精、纳气、司二阴开合及固胎等方面。

4.由于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而与生俱来,为人体生命的源泉。加之,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而产生的“精气”这种物质。是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其盛衰,直接和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生殖繁衍能力有关,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5.肺的功能之一。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使之有节奏地一呼一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使全身气机得以调畅:三是通过呼吸机能,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四是通过宣降协调运动,促进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