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现代西方哲学》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版.

2、曾志.《西方哲学导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

3、张志伟,欧阳谦.《西方哲学智慧》.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4、薛文华.《现代西方哲学评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版.

5、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版.

二、附:主要哲学家名录

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一公元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Parmenid,盛年约在公元前504一公元前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人。

4.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5.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一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稣、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6.柏拉图(P1aton,公元前427一公元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一公元前322年)柏拉图的学生,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8.伊壁鸠鲁(Epicuros,约公元前341一公元前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9.皮浪(Pyrrhon,约公元前365—公元前275年),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人。

10.普罗提诺(Plotinos,约公元205—270年),晚期希腊哲学家,埃及人,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著有《九章集》。

11.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中世纪教父哲学的最大代表,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

12.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4—1274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著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13.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英国经验论的始祖,著有《新工具》等。

14.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近代哲学的创始人,唯理论的开创者,著有《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 15.斯宾诺莎(Baruch Spinoza,1632—1677年),荷兰哲学家,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伦理学》等。

16.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人类理智论》。

17.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1646—1716年),德国哲学家,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单子论》、《人类理智新论》。

18.巴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年),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人类知识原理》。

19.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英国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人性论》、《人类理解研究》。

20.盂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波斯人信札》、《论法的精神》。

21.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哲学通信》等。

22.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著有《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

23.拉美特利(Julien Offroy de la Mettrie,1709--175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著有《人是机器》。

24.康德(1mmanuel Kant,1724—1804年),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著

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

25.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以辩证法著称于世,著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哲学全书》。

26.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年),法国哲学家,实证主义的创始人,著有《实证哲学教程》等。

27.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年),英国哲学家,实证主义代表之一,著有《孔德与实证主义》、《逻辑的体系》、《功利主义》。

28.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年),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者,著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29.克尔恺郭尔(Spt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年),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先驱,著有《非此即彼》、《恐惧的概念》等。

30.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年),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著有《心理学原理》、《实用主义》、《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 31.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年),德国哲学家,著有《善恶之彼岸》、《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强力意志》等。

32.弗雷格(Gottlob Frege,1848—1925年),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分析哲学和数理逻辑的奠基人,著有《算术基础》。

33.索绪尔(Ferdinandde Saussure,1857—1913年),瑞士语言学家,结构主义的创始人,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

34.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年),德国哲学家,现象学的创始人,著有《逻辑研究》、《现象学的观念》、《笛卡尔的沉思》和《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等。

35.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36.斯宾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年),德国历史哲学家,著有《西方的没落》。

37.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年),英国历史哲学家,著有《历史研究》。

38.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德国哲学家,存在哲学的创始人,著有《存在与时间》、《形而上学导论》、《林中路》等。

39.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年),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语言哲学或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著有《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

40.卡尔纳普(Rudolf Camap,1891—1970年),德国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之一,著有《世界的逻辑结构》、《语言的逻辑句法》。

41.赖尔(Gilbert Ryle,1900—1976年),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学派的代表之一,著有《心的概念》等。

42.伽达默尔(Hans-George Gadamer,1900-- ),德国哲学家,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著有《真理与方法》等。

43.霍克海默尔(Max Horkheimer,1895—1973年),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著有《批判理论》、《社会哲学研究》、《启蒙的辩证法》(与阿多诺合著)。

44.阿多诺(Theoder Wiesengmnd Adorno,1903—1969年),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之一,著有《否定的辩证法》等。

45.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5—1979年),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理性与革命》、《爱欲与文明》、《单向度的人》。 46.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一 ),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理论与实践》、《认识与兴趣》、《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

47.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年),英国哲学家,批判理性主义创始人,著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48.萨特(Jeau Paul Sartre,1905—1980年),法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辩证理性批判》等。

49.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一 ),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结构人类学》、《野性的思维》。

50.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一 ),分析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从逻辑的观点看》、《逻辑哲学》。

51.库恩(Thomas Kuhn,1922一 ),美国科学哲学家,科学史家,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著有《科学革命的结构》、《必要的张力》。

52.拉卡托斯(1mre Lakatos,1922—1974年),匈牙利人,后人英国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学生,著有《证明与反驳》、《证伪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53.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年),美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学生,著有《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纲领》、《自由社会中的科学》。

54.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年),法国哲学家,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之一,著有《知识考古学》、《规训与惩罚》等。

55.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1一 ),法国哲学家,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之一,著有《写作与差异》、《播散》、《哲学的边缘》、《马克思的幽灵》等。

56.罗蒂(Richard.M.Rorty,1931一 ),美国哲学家,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之一,著有《哲学与自然之镜》、《后哲学文化》。

57.詹姆逊(FredricJamason,1931一 ),美国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之一,著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政治无意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58.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1992年),奥地利裔英国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著有《通往奴役之路》。

59.罗尔斯(JohnPawls,1921一 ),美国政治哲学家,著有《正义论》、《政治自由主义》。

60.诺齐克(RobertNozick,1938--),美国政治哲学家,著有《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此“哲学家名录”所收者为本书提到的哲学家或与本书有关的哲学家,他们的主要著作亦一并列以方便同学们阅读。名录虽不完整,但基本上反映了西方哲学的主要面貌。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6)教学参考 The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制作pancake所需材料的名称;能够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pancake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race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andspoonraces”,“sackraces”等。本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如何一起做pancake,并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fryingpan,theflour,theeggs,thebutter,the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lookatme!I’macook. Ihaveafryingpan.Look,it’smyfrying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havesomematerials. Look!What’s this?I t’smilk.Doyouoftendrinkmilk?(展示实物) Wha t’sthis?It’sanegg.Doyoulikeeggs?(展示实物) What’sthis?It’sbutter.Doyoulikebutter?(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Look!What’s inthisbag?Touchit.It’sflour.(展示实物) Iwantapancake.(展示pancake图片)ButIdon’tknowhowtomakeapancake.Let’sseehowDadandthechildrenmadeapancake.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a L教学参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典范英语》(1a-L6)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制作pancake所需材料的名称;能够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pancake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如何一起做pancake,并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 look at me! I’m a cook. I have a frying pan. Look, it’s my frying 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 have some materials. Look! What’s this I t’s milk. Do you often drink milk (展示实物) Wha t’s this It’s an egg. Do you like eggs (展示实物) What’s this It’s butter. Do you like butter (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 Get Dad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熟练运用“go on”和“get …”两个重点表达方式;学习字母“g”位于词首时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头饰(Mum, Dad, Chip, Biff, Kipper)、一小截塑料水管、小桶、水枪。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引出故事主题,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 通过向学生展示泼水节图片,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利用PPT展示几张泼水节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at these people. What are they doing? (BQ: Are they playing with water?) They are playing with water. Do you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Do you play a water game in summer? 之后,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Kipper’s family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One day, they played a water game. How did they play? Let’s lear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充分感受他们的愉悦心情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a L教学参考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典范英语》(1a-L11)教学参考 Up You Go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 朗 读故事;熟练运用句型“Up you go.”;在儿歌中体会英语语言的韵律;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活泼有趣的家庭氛围;通过观察一家人玩滑梯,让 学 生猜测人物心情,想象人物语言,感受故事乐趣;在儿歌的韵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多媒体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up, you, go, Dad, Kipper, Biff, Chip)、故事图片(第1、3、5、7幅图)。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水滑梯,激发好奇心 教师分别展示普通滑梯和水滑梯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点,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首先展示一幅普通滑梯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Wha t’s this (BQ: Is it a banana boat Is it a slide) It’s a slide. (2)展示故事中的水滑梯图片(见课件),并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片: Wha t’s this It’s a slide. How are the two slides different (BQ: What colour is it Is it big or small Can you go down this slide into water) (3)教师引出水滑梯water slide,并与学生互动: We can go down this slide into water. We call it water slid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the slide or the water slide 学生自由回答后,过渡到看图讲故事环节:Biff, Chip and Kipper like the water slide. One day, they played in the garden with Mum and Dad. They wanted to go up the water slide. Let’s have a look.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玩滑梯的情景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玩滑梯的情景,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最后一幅图中各个人物的不同表情,猜测其不同心情,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Picture 1)Look at picture 1. Who went up the slide first (教师动作演示went up和first) Kipper. “Up you go, Kipper,” said the children.(使用鼓励语气,动作 演示go up) (Picture 2)“One, two, three, go!” called Biff and Chip.(使用鼓励语气)Then Kipper went down the slide.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Look at Kipper. Was he happy (指向水中的Kipper) Sure. He liked it. (Picture 3)Who went up next It was Biff. “Up you go, Biff,” said Kipper.(使用鼓励语气,带学生做go up的动作) (Picture 4)“Go, go!” said Mum and Dad.(使用鼓励语气) Biff went down the slide.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Was she happy (指向水中的Biff) Sure. She liked it. (Picture 5)Who went up now It was Chip. “Up you go, Chip,” said Biff and Kipper.(使用鼓励语气,带 学生做go up的动作) (Picture 6)“Go, go, go!” said Mum and Dad. (使用鼓励语气) Chip went down into the water.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Was he happy (指向水中的Chip) Sure. He liked it. Everyone was happy. Look at Dad. What would he do (指向图片中的爸爸)

《典范英语》(10_07)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0_07)教学参考 David Copperfield (I)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 2.非语言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大卫?科波菲尔乐观坚韧、勤劳勇敢和真诚待人的品格。 说明:语言目标由教师负责检查,确保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要求。非语言目标具有开放性, 需要教师围绕有意义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 在有思想、有内容的开放性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时安排 《典范英语》(9)因篇幅较长、难度较大,要求两周完成一部作品。第一周读完Chapters 1-4,第二周读完Chapters 5-10。每周读完后安排一节或两节实验课。 三、课前任务 本周学生应完成Chapters 1-4(P5-P44)。要求学生每天朗读15-20分钟,辅以默读。做到听读结合,认真把握和体会小说的内容,并适当积累好词好句。 四、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启发学生思考,了解小说背景 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参考英文教案Teaching Notes),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学生进行探讨,也可以请学生参考P84的作者简介,课上做简短的presentation:Who is the author?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novel? (喜欢或不喜欢,请学生简要评价) 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信息(不必全部和学生交待,重点是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nglish novelists of the Victorian era and of all times. His most popular works might include David Copperfield and Oliver Twist.

《典范英语》(1a-L9)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9)教学参考 Floppy Did This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用“…did this.”和“It is…”介绍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复习和巩固字母“i”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Kipper一家人画画时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赞美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观察故事图片来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一幅教师用彩笔绘制的人物图(画班上的学生或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故事图片(第一、三、五、八幅图)、句子卡(Chip did this. It is Biff. Biff did this. It is Kipper. Kipper did this. It is Mum. Floppy did this.)、A4纸若干张(游戏环节使用)。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欣赏绘画作品,猜测故事内容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展示自己绘制的人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Look at this picture. Who is it (BQ:Is it…) It is…. Is it a good picture Do you like it Who painted this picture (BQ: Did…paint this picture) I painted this picture. I did this.(教师动作演示painted和did) (2)教师继续展示Floppy的脚印图并提出问题:

《典范英语》(1a-L9)教学参考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典范英语》(1a-L9)教学参考 Floppy Did This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用“…did this.”和“It is…”介绍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复习和巩固字母“i”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体验Kipper一家人画画时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氛围;引导学生学会赞美和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通过观察故事图片来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一幅教师用彩笔绘制的人物图(画班上的学生或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故事图片(第一、三、五、八幅图)、句子卡(Chip did this. It is Biff. Biff did this. It is Kipper. Kipper did this. It is Mum. Floppy did this.)、A4纸若干张(游戏环节使用)。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Lead-in):欣赏绘画作品,猜测故事内容导入(1.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1)教师展示自己绘制的人物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完整版)《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Floppy’s Bon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认读bone, had, took, ran, after, ate等单词;能看图复述主要故事情节;掌握字母“r”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观察因Floppy抢骨头而惹出的一系列麻烦和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从而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图片(大狗、小狗、骨头、人物图)、故事图片。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猜测故事内容,引入故事情境 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和故事标题(见课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1)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What’s this? (指向骨头) Who like bones? (BQ: Does Floppy like bones?)

(2)展示故事第一幅图,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Look! Who had a bone? (BQ: Did Floppy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have a bone?)Did the little dog want the bone? What would happen to Floppy and the little dog? Let’s learn the story Floppy’s Bone. 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Floppy追逐小狗的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Floppy追逐小狗过程中惹出的各种麻烦,感受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 (Picture 1)Floppy had a bone. (指向骨头) What was Floppy doing? (BQ: Was he sleeping?) Here came a little dog. (指向小狗) What would happen next? (Picture 2)The dog took the bone. Floppy was cross. Floppy ran after the dog. Floppy hit the clothes basket. (指向晾衣篮) Crash! Oh no! (Picture 3)“Come back!” said Mum. She ran after Floppy. Why did she run after Floppy? (指向Floppy脖子上的衣服) Floppy took the clothes. Oh no! Look at Dad. Would he help? (指向Dad) (Picture 4)“Come back!” said Dad. He ran after Mum. Why did Dad run after Floppy? (指向高尔夫球车) Oh no! Floppy took the cart. Who were there? (指向Biff和Chip) Biff, Chip, Look out! (Picture 5)“Come back!” said Biff and Chip. They ran after Dad. Why? (指向风筝) Oh no! Floppy took the kite. (Picture 6)The dog stopped. Bang! Crash! Bow-wow! Ouch! What happened? (指向大狗) A big dog took the bone. (Picture 7)The big dog ate the bone. Oh no! 本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典范英语》aL 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11)教学参考 UpYouGo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熟练运用句型“Upyougo.”;在儿歌中体会英语语言的韵律;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活泼有趣的家庭氛围;通过观察一家人玩滑梯,让学生猜测人物心情,想象人物语言,感受故事乐趣;在儿歌的韵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多媒体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up,you,go,Dad,Kipper,Biff,Chip)、故事图片(第1、3、5、7幅图)。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水滑梯,激发好奇心 教师分别展示普通滑梯和水滑梯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点,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首先展示一幅普通滑梯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Wha t’sthis(BQ:IsitabananaboatIsitaslide) It’saslide. (2)展示故事中的水滑梯图片(见课件),并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片: Wha t’sthisIt’saslide. Howarethetwoslidesdifferent (BQ:WhatcolourisitIsitbigorsmallCanyougodownthisslideintowater) (3)教师引出水滑梯waterslide,并与学生互动: Wecangodownthisslideintowater.Wecallitwaterslide.Whichonedoyoulikebetter,theslideorthew aterslide

《典范英语》(1b-L22)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22)教学参考 Stuck!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简单地复述故事;能表演故事;掌握字母“u”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Button获救的过程培养其观察力;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句卡(见环节5)。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展示图片,引入故事背景 通过图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如何脱离被卡住的困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展示《狮子王》中Pumbaa被卡住的卡通图片(见课件),并与学生互动: Look at this picture. What happened to Pumbaa? He was stuck in the tree. Can you help him get out? What would you do? Would you pull him? (做出pull的动作) Would you push him? (做出push的动作)

Would you cut the tree? (做出cut的动作) 之后,展示故事标题页,自然进入故事情境: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Stuck! Who was stuck in our story?How did he get out?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Button获救的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Button被困住的原因以及脱离困境的过程。 (picture 1)Look at picture 1. Who can you see? Floppy. Where was Floppy? He was in his back garden. There was a small hole. Look! Who was looking through it? (指向围栏上的 小洞) (Picture 2)Button was looking through the hole.(指着Button) He was in his back garden. He saw Floppy. Then what would he do? (Picture 3)Look! He dug and dug … He wanted to dig a big hole. (Picture 4)Button wanted to pass through the hole. Did he pass through? No. He was stuck. (Picture 5)Grandpa helped Button. “Push him!” said Lin.(动作演示push) Grandpa pushed and pushed … Did Button budge? No. Button did not budge. (Picture 6)Mum helped Button. “Pull him!” said Kipper.(动作演示pull) Mum pulled and pulled … Did Button budge? No. Button did not budge. (Picture7)Then who helped Button? Floppy. Look at Floppy. He got a big bone.(指着Floppy嘴里的骨头) Button saw the bone. And he wanted the big bone.(指着Button的口水) (Picture 8)So Button got out of the hole. He got the big bone. Kipper was very happy. “He did it!” he said. Floppy was happy, too.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典范英语》(2a-L1)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2a-L1)教学参考 Monkey Tricks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录音;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能看图识别故事中的动物并用英语说出其名字;能用恰当的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特征;初步掌握字母组合“oi”和“oy”的拼读规律;能够复述故事;能仿写句子。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一家人逛动物园的乐趣;通过观察动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表演树立自信。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动物图片(giraffes, seals, crocodiles, parrots, elephants, monkeys)、单词卡(giraffes, seals, crocodiles, parrots, elephants, monkeys, tall, hungry, asleep, noisy, big, funny)、面具(猴子、老虎、狮子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 通过观看视频At the Zoo(见课件),让学生认识动物园里的一些动物,为进入故事情境做好铺垫。 教师利用PPT播放视频,然后与学生互动: What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 (BQ: Can you see…?) I can see... Do you often go to the zoo?

《典范英语》(4a-L2)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4a-L2)The Wedding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录音;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学会一些亲属关系称谓的英文表达;能根据提示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了解一些西方的婚礼习俗;体会故事人物对婚礼的不同认识,尤其是Wilf的心理变化。 二、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 三、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讨论故事主题,了解和婚礼相关的背景知识 通过展示婚礼图片和讨论相关问题,让学生了解和婚礼相关的背景知识。 (1)教师展示婚礼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ast Sunday, I attended my friend’s wedding. Look at this picture.(展示一张婚礼图片)This is the bride.(指向新娘)This is the groom.(指向新郎) This is the bridesmaid.(指向伴娘)This is the pageboy.(指向伴童) What can you see at the wedding? (请学生看图回答) Have you ever attended a wedding? Do you like weddings? Why or why not? Do you want to be a bridesmaid or a pageboy? (2)学生回答之后,自然进入故事情境:Wilf and Wilma’s aunt Jo was getting married. Wilma was happy to be the bridesmaid. How about Wilf? Did he want to be the pageboy? Let’s learn the story The Wedding. 2.Pre-reading: Explain some difficult words and phrases.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注意模仿出不同的人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尤其要注意Wilf的语气变化。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一遍。要求学生逐句跟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出戏剧化效果,读出感情。 (3)请学生重点模仿图2、4、6、9、12,注意Wilf的语气变化。 4.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1)小组朗读接龙。每组读一幅图,接龙朗读故事,比比哪组读得好。 (2)分角色朗读。请不同学生扮演Grandmother, Wilf, Chip, Jo, Mum, Wilma进行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一起读旁白。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5)教学参考 A Good Trick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 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实物名称(rug, sheet, big box, little box);初步掌握字母“b”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变戏法的乐趣;通过观察Biff和Chip表演变 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彩色打印的故事截图(见附录)、人物头饰(Biff, Chip)、人物图(Kipper)、毛绒玩具、小地毯、床单、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小球。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了解“trick”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变戏法的兴趣 教师借助道具演示戏法(trick),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trick”的含义。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和一个小球,把球装进小小盒子,把小小盒子套入小盒子,最后把小盒子套入大盒子。 (2)把套好的大盒子呈现给学生,提问:What’s this? It’s a box. It’s a big box. 然后请学生猜:What’s in the box? (BQ: Is it a book? Is it a pen?) (3)打开大盒子,取出小盒子,提问:What is it? Oh, it’s a small box. What’s in the small box? (BQ: Is it a teddy bear? Is it a doll?) (4)打开小盒子,取出小小盒子,提问:Look! It’s a smaller box. What’s in the smaller box? (BQ: Is it another box?) (5)打开小小盒子,取出小球,提问:What is it? It’s a ball. 之后,教师导入故事:I did a trick just now. Do you like the trick? Is it a good trick? (请学生自由回答)There is a good trick in our book. Shall we read the story? (PPT展示故事标题)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变戏法的乐趣

《典范英语》(1b-L11) 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11)教学参考 Dad’s Birthday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根据图片与关键词进行简单复述;能简单改写故事结局。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观察图片,感受大家一起给爸爸过生日的温馨氛围;体会孩子们在观看爸爸玩车时的兴奋之情;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故事图片2、3、5、6、7、8、9。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播放儿歌,引出故事主题 通过播放生日歌,引导学生就“birthday”这一话题展开讨论,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给学生播放英语儿歌Happy Birthday,并与学生互动: Do you like the song? When do we sing this song? When is your birthday? Did you have a birthday party? What presents did you get?

(2)展示故事标题页,引入故事情境: Look! What a big birthday cake! It was Dad’s birthday. Was there a party? What presents did Dad get? Let’s have a look.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大家给爸爸过生日的温馨氛围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大家一起给爸爸过生日的温馨和快乐。 (Picture 1)It was Dad’s birthday. Everyone was happy. (Picture 2)Dad had a cake. What did Dad do? (BQ: Did Dad make a wish? Did Dad blow out the candles?) Look at the children! What would they say? (请学生自由作答)(Picture 3)It was present time. What presents did Dad have? Dad had a bike. Did Dad like the bike? (Picture 4)Dad got on the bike. Dad rode the bike quickly. Look at Biff! What would she say?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自由作答)(Picture 5)How did Dad do on the bike? Dad was good on the bike. Look at the children! Did they like it?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Go on, Dad!” said Biff. (配合动作表情) (Picture 6)Dad went on. Wow! Dad was on the bike! “Go on, Dad!” said Chip. (配合动作表情) (Picture 7)“Go on, Dad!” said Kipper. (配合动作表情) What did Dad do? (BQ: Did Dad stand on the bike?) Dad stood on the bike. Dad was amazing! (注意语气,配合表情) (Picture 8)Whoops! What happened? Dad fell off! Oh no! Everything flew about. (指向图片,配合动作) Look at the cake! What would happen? (Picture 9)Oh no! Floppy got the cake and ran away. Dad had no birthday cake. Were they happy? (学生自由作答) Floppy had the cake and everyone had fun.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