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1存在替代赶超的战略吗?

追赶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愿望

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普遍不成功

日本和东亚经济是唯一成功赶上或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经济体

The achieveme nts of Japa n and four small drago ns

Per capita in come, 1995

GNP/pa PPP

America 26,980 26,980

UK 18,700 19,260

Japa n 39,640 22,110

Sin gapore 26,700 22,770

Hong Kong 22,980 22,950

Korea 9,700 11,450

Chi na 620 2,920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是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替代战略?

2.有关东亚经验的竞争性解释

日本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共同性

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后,就不能用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解释东亚

的成功

儒家传统的影响

冷战

以上两种假说的问题

自由市场

政府干预外向型发展战略瞎子摸象的故事,有无一个统一的解释

3.自生能力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或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社会上大家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

一个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它的建立和继续经营有赖于政府或其他外部机构的支持。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它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选择

图1: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品的经济中的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2: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业的经济中的产品和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3: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多产业的经济中的产业、产品、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高度相关,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产业或产品的竞争能力,两者都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自生能力的概念仍然有效,而比较优势的概念只在开放的经济中有效

4.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一个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必须以提升其要素禀赋结构水平为前提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病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和技术赶超为目标赶超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支持政策性支持的类别:

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

贸易壁垒和垄断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扭曲价格信号扭曲和计划及行政配置寻租,裙带资本主义,和预算软约束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决定因素社会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提升

社会资本积累决定于:

社会剩余的多寡

社会性生产活动、私人性生产活动和非社会性生产活动社会性生产活动、

竞争力和社会剩余

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禀赋提升比较优势战、自生能力、和社会性生产活动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和剩余比较优势和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和技术变迁

i)机遇一资本积累,比较优势变化和成本最小化

ii)挑战---利润动机,竞争和创新

比较优势战略和产业、产品、技术追赶的速度

短期

长期

比较优势战略和东亚奇迹的解释:

比较优势战略和市场制度

企业只关心成本

成本决定于要素价格

只有要素价格充分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企业才会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

市场竞争和要素价格

在比较优势战略中政府的作用

比较优势战略下政府作用

信息

协调,Johann Gutenberg, the invention is 1450.

外部性

比较优势战略下政府作用和赶超战略下政府作用的差异

德国的赶超为何成功,中国、印度的赶超为何失败

以1990年的国际货币计算,德国在1820年和1870年时的人均收入分别为1058和1821,为英国同年人均收入1707和3191的62呀口57%(1870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为570)。

以1990年的国际货币计算,1995年是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分别为575和676为同年美国人均收入10897的5唏口6%

美国在1870年时2445 (76%),英国3191

人均收入和汽车产业政策的成败

美国1日本: 韩

1 中 1 印度

1955 10897 2772 1054 575 676

1965 13419 5934 1295 706 771

1975 16284 11349 3162 874 897

比较优势战略和外向型发展

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外贸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必然比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咼

推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国家外贸的比重是内生决定的

把扩大出口作为目标的战略也会失败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要不要自己搞R&D 生产的改进作为一种副产品,随时要进行在没有任何更发达的国家比自己在同一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时,就要自己做

R&D

推行比较优势战略能否赶上发达国家?技术变迁的数度不一样

资本积累的速度不一样,要素禀赋提升的速度不一样。

而且,增长的速度不一样

日本的例子

如何看待Paul Krugmean对东亚经济增长的批评?R&D不算在投入内,因此,从事R&D勺国家有较大的TFP 技术引进算在成本里,所以,没有TFP

为何日本和东亚四小龙遵循比较优势战略?台湾和韩国开始时也采取赶超战略赶超战略缺乏效率能维持多长决定于:

人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人口总量的多少

5.外生性比较优势和和内生性比较优势理论(专业分工理论)

1.外生性比较优势是解释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而专业分工理论是解释

同一发展程度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两者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

2.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靠专业分工而去生产发达国家有比较优势的产

品。因此,违反外生性比较优势的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会没有自生能力。

3.违反外生性比较优势而去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的企业必然会出现大而全、小而

全的情形。因为,不会有其他上下游关联产业的存在。例如:重工业和孤岛经

济;台湾南进政策失败的例子。

4.为何小凯会换错误?没分清产业和产业区段

5.为何在我的理论中强调外生性比较优势而不强调专业分工

1.发展中国家的赶超愿望,其政策失误不会在于增加分工程

度和同等发达国家的竞争上。

2.专业分工的内生性,只要有市场竞争,企业自己会做最佳

的选择,所以,最重要的是市场的竞争环境,而按比较优势

发展才会有竞争环境。

6.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1.竞争优势的主要观点

a)要素价格

b)国内市场大小

c)专业分工和产业群

d)竞争程度

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关系

a)钻石理论的第一项是要素禀赋

b)除国内规模外,其他两项也决定于要发展的产业是否和要素禀赋相一致

i. 如果采用赶超战略,则不会有横向和纵向相关产业的支持

ii. 如果采用赶超战略,则竞争会受到抑制竞争

7.自生能力、发展战略与发展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

资本积累的速度---剩余的大小和储蓄倾向比较优势战略赶超战略

社会主义国家的强迫储蓄一一剩余越来越少

市场经济国家

技术转移一技术创新的成本

开放度和开放的后果

金融深化程度

宏观稳定

就业结构和城市化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形和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形收入分配

8结论:新的和旧的经济发展理论的差别

旧理论: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为直接目标新理论: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为主要目标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

关于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生产要素、国际分工、生产率。 正文:比较优势理论,是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的,继承与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以自由贸易为前提的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提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如果说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里程碑,那绝对优势理论就是它的前身,不可忽视其重要性。在介绍比较优势理论之前,不得不先略提及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及的思想,就是著名的《国富论》。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取贸易利益的思想。 而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是:首先,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而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这使得两者从科学的研究方法层面来说出于同源。其次,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成立的基础。最后,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作为一个科学的定义,它们研究的问题都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看问题的角度有一定的偏差使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与之相反,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历史背景不同,提出的学者不同,切入角度的不同使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第一,支撑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的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这样的却别使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在对国际分工的理解和阐述上出现了分歧;再者,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采取的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简明的概括来说,绝对优势理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而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更大的差异点在于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不完全的角度使这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最后,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性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讨论完了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之后,下一步就是更深的研究两个理论的内在含义。 首先是绝对优势理论,建立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的历史背景之上,绝对优势理论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1.存在替代赶超的战略吗? 追赶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愿望 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普遍不成功 日本和东亚经济是唯一成功赶上或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经济体 The achievements of Japan and four small dragons Per capita income, 1995 GNP/pa PPP America 26,980 26,980 UK 18,700 19,260 Japan 39,640 22,110 Singapore 26,700 22,770 Hong Kong 22,980 22,950 Korea 9,700 11,450 China 620 2,920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是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替代战略? 2.有关东亚经验的竞争性解释 ●日本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共同性 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后,就不能用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解释东亚的成功 ●儒家传统的影响 ●冷战 以上两种假说的问题 ●自由市场

●政府干预 ●外向型发展战略 瞎子摸象的故事,有无一个统一的解释 3.自生能力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或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社会上大家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 一个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它的建立和继续经营有赖于政府或其他外部机构的支持。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它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选择 图1: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品的经济中的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2: 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业的经济中的产品和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3: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多产业的经济中的产业、产品、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高度相关,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产业或产品的竞争能力,两者都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自生能力的概念仍然有效,而比较优势的概念只在开放的经济中有效 4.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一个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必须以提升其要素禀赋结构水平为前提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病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和技术赶超为目标 赶超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支持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_对_东亚奇迹_的再解释_林毅夫

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 ——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林毅夫 蔡 李 周 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这是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能发挥 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文章指出, 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 能,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然联系,而 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作者林毅夫,1952年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蔡,1956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周,1952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 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热切愿望。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如果这种赶超战略是惟一的选择,我们又没有发现任何采取其他战略成功地实现赶超发达经济的事例,则还不能说赶超战略失败了,只能说这种战略的推行和结果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第一个成功的事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东亚奇迹”(世界银行,1995年)。这些成功的发展事例,是否代表了一种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何在,它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知识,以及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战略是否还站得

第七讲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第七讲: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英音资料第8讲-下至第10讲-下) 1.存在替代赶超的战略吗? 追赶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愿望 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普遍不成功 日本和东亚经济是唯一成功赶上或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经济体 The achievements of Japan and four small dragons Per capita income, 1995 GNP/pa PPP America 26,980 26,980 UK 18,700 19,260 Japan 39,640 22,110 Singapore 26,700 22,770 Hong Kong 22,980 22,950 Korea 9,700 11,450 China 620 2,920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是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替代战略? 2.有关东亚经验的竞争性解释 ●日本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共同性 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后,就不能用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解释东亚的成功 ●儒家传统的影响 ●冷战 以上两种假说的问题 ●自由市场 ●政府干预 ●外向型发展战略 瞎子摸象的故事,有无一个统一的解释 3.自生能力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或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社会上大家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 一个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它的建立和继续经营有赖于政府或其他外部机构的支持。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它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选择

图1: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品的经济中的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2: 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业的经济中的产品和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3: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多产业的经济中的产业、产品、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高度相关,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产业或产品的竞争能力,两者都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自生能力的概念仍然有效,而比较优势的概念只在开 放的经济中有效 4.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一个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必须以提升其要素禀赋结构水平为前提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病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和技术赶超为目标 赶超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支持 政策性支持的类别: 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 贸易壁垒和垄断 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扭曲 价格信号扭曲和计划及行政配置 寻租,裙带资本主义,和预算软约束 ●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决定因素 社会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提升 社会资本积累决定于: 社会剩余的多寡 社会性生产活动、私人性生产活动和非社会性生产活动 社会性生产活动、竞争力和社会剩余 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禀赋提升 比较优势战、自生能力、和社会性生产活动 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和剩余 比较优势和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和技术变迁 i)机遇—资本积累,比较优势变化和成本最小化 ii)挑战---利润动机,竞争和创新 ●比较优势战略和产业、产品、技术追赶的速度 短期 长期 比较优势战略和东亚奇迹的解释: ●比较优势战略和市场制度 企业只关心成本 成本决定于要素价格 只有要素价格充分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企业才会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

林毅夫: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

林毅夫:比较优势与发展战略————对“东亚奇迹”的再解释 来源: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林毅夫蔡舫李周 本文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上,除了立足于赶超型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或进口替代战略以外,还有一种更为成功的经济发展道路,即比较优势战略,这是日本和亚洲 " 四小龙" 实现经济成功的核心所在。/比较优势战略使得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上都 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文章指出,实行比较优势战略要求发挥市场机 制作用;发挥政府维护市场竞争性和规则性的经济职能,并特别表现在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比较优势战略与金融危机没有必 然联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防范和抵御金融危机的作用。 作者:林毅夫, 1952 年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蔡舫, 1956 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研 究员; 李周, 1952 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在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几乎是所有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热切愿望。然而,几乎所有实行赶超战略的经济,大都陷入诸如日益加深的城乡贫困化、旷日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以及积重难返的经济结构失衡的困境之中。如果这种赶超战略是惟一的选择,我们又没有发现任何采取其他战略成功地实现赶超发达经济的事例,则还不能说赶超战略失败了,只能说这种战略的推行和结果是无法回避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没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反而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明星。第一个成功的事例发生在日本,紧随其后的是地处东亚的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在过去数十年,这些经济以与其他发展中经济相同的起点,实现了完全不同的发展绩效,成为世界经济中高速、持续经济增长的典型,被誉为 " 东亚奇迹 "//( 世界银行, 1995年 )。这些成功的发展事例,是否代表了一种可供替代 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的不同之处何在,/它对经济发展理论提供了哪些新的知识,/以及当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这种发展 战略是否还站得住脚,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一、对 " 东亚奇迹 " 的不同解释 与大多数发展中经济一样,日本和亚洲 " 四小龙 "也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上起步的。特别是亚洲 " 四小龙 " 国家和地区,其工业化水平在 50 年代初期仍然很

林毅夫: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形成竞争优势,这样的产业就不需要政府扶持,可以占有很大的市场获取利润,随后就能再投资,实现产品技术的升级,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挥比较优势,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发展了,政府能动员的资源多了,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就好了。改革开放以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得比较好,在社会问题上也解决得比较好,就业、社会救济、农村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等问题都解决得比较好,这是和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财力越来越强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讲演者小传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有著作13本,其中《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被翻译成6种语言出版,《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与《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分别获1992及2001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2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的"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国际粮食与农业政策研究中心授予1993年度最佳政策论文奖,2000年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1997年被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授予约翰·克劳夫爵士奖。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1978年底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1978-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2004年GDP的规模为1978年的10.3倍,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 增长率仅为2.8%;中国国际贸易年均增长16.7%,贸易规模增长了56倍,进出口额由1 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11547亿美元,同期贸易依存度由9.5%增长到69.3%;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人民币没有贬值,为东亚经济的迅速复苏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现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存量的小国,但是,已经成为增量的大国。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主要来源,成为拉动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国有可能在本世纪中叶前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 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特性 世界上大多数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是赶超战略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领导人选择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然而,重工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是不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其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与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相冲突,使重工业优先增长无法借助于市场机制得以实现。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就是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人为地压低重工业发展的成本,即压低资本、外汇、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的价格,降低重工业资本形成的门槛。于是,适应于重工业优先增长的赶超战略,一套以扭曲要素和产品价格为内容的宏观政策环境就形成了。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对经济资源

第二章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习题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1.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表1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6 2 15 12 表2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10 4 5 5 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2.假设A、B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 解释原因。 表3 X、Y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 A B X Y 4 2 8 4 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3.证明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提示:如果a x>b x,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如果a x/a y>b x/b y,则称A国在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当a y=b y或者a yb x可以推出a x/a y>b x/b y,但是,当a y>b y的时候,a x>b x不能保证。所以,即使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也未必具有比较优势。 5.假设某一国家拥有20,000万单位的劳动,X、Y的单位产出所要求的劳动投入分别为5个单位和4个单位,试确定生产可能性边界方程。 答案提示: 6.根据上一题的条件,再加上以下几个条件,试确定该国的出口量,并在图中画出贸易三角形。 (1) X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 (2)进口为2,000个单位。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因为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进口Y。出口1,000个单位的X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贸易三角是C A DA’(见图2-5(a))。 7.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以及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从中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它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中短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注重产业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产业的生产率以及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能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所关心的是如何将一国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一个必然选择。 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发端于对贸易问题的研究,却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依赖于市场体制的充分作用。它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利用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遵循。在经济发展每一阶段,运用比较优势可迅速增加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这方面来说,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现实的世界并非是完全自由贸易的。在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持本国充分就业的压力下,国家就会采取种种贸易壁垒限制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入。在全球劳动力密集的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的条件下,如果一味运用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就会强化本国在这种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从而陷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同时在资本存量增加时,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是阻碍比较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若未看到我国的比较优势而盲目地追求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由于资金支持的不足而陷入到赶超的陷阱中。 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目标的多元化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加速阶段,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全面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信息化代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全球化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须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采取多目标战略。 (1)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虽然在现实的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源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但作为一国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产业演进来说,比较优势仍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如迈克.波特所言,比较优势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产业政策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阶段,因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先阶段实施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丰裕的劳动资源、既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和尚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改革拓展的产业发展空间等条件,使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禀赋优势阶段时推动经济增长的理想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引我国城乡中存在的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经典)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a 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是林毅夫教授学术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林毅夫教授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实际上,在经过多年的传播之后,该思想已经成为发展经济学中研究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因此,研究林毅夫教授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林毅夫教授的经济发展理论,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两个概念,即"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自生能力概念的提出为出发所能得到的唯一合理的结论。 一、自生能力 按照林毅夫教授的定义,"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预期能够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赚取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否则,这个企业就是没有自生能力的。"(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b)。 可以看出,"自生能力"首先是一个微观经济的范畴,它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关。不过,企业之间在经营绩效方面的差别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管理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而"自生能力"概念则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无关。或者说,我们必须事先将企业之间经营能力上的差别抽象掉。在此之后我们将发现,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技术选择。 传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否能够取得正常利润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即定的产量或价值。而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进行生产,企业就必须按照市场给定的投入品价格选定成本最小的投入要素组合--或者说生产技术。这就是说,在抽象掉管理因素后,企业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将取决于企业的技术选择。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种投入--资本和劳动,为了取得自生能力,劳动价格相对低廉、资本价格相对高昂的经济中的企业应当选择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技术,而劳动价格相对高昂、资本价格相对低廉的经济中的企业就应当选择资本相对密集的生产技术。

浅论比较优势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一)

浅论比较优势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比较优势;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灵活运用比较优势的前提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脉络的同时,针对中国的经济现状,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议题,指出应同时发挥我国经济的后发优势,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更进一步地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无论哪个国家都有自己经济的比较优势,正确地利用好这个优势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发达国家与中国相比具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自身的比较优势,如大批廉价的劳动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地域等发展我国的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变迁,这种比较优势又在发生变化,如何认识这些变化,同时发展这种比较优势,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否定了重商学派所提出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一定是非赢即输的理论之后,提出可能实现双赢,即绝对优势理论,也就是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实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针对李嘉图没有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的产品时的比较成本的差别问题,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进行了回答。这个理论首先假定不同国家的生产同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那么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各国或区域的生产要素的相对禀赋不同,不同商品的生产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 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同时强调从各国的分配领域、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不同。按照新李嘉图的理论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差异上,而且不同国家由于分配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 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比较优势的认识与运用的发展。 中国对于比较优势的运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即从起初的不认识,到后来的自发运用,再到自觉运用的过程。 改革开放前,中国推行资金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战略,认为产业结构和技术差异是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之间的差别。将提升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当作发展经济和赶超发达国家的同义语。为了提升经济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不得不动员中国成立之初极端有限的资源去扶植和发展极少数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最后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通过早期的建设我们认识到,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早期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的特征是资本的严重缺乏,那么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没有资本的支持,必将处于落后的位置;同时我们所扶植的产业也处于国家扭曲的价格机制下,再加上国家的层层保护措施,这样的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是很难有竞争力的,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整个经济缺乏竞争力,综合国力得不到提高。我们发现这些国家和地区实际遵行了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其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比较好地发挥了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们的劳动力相对丰富,资本相对稀缺,就以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资本逐渐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提高,要素禀赋结构得以提升,才逐渐把产业结构提升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产业。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冷静地思考我们的长项,我们的比较优势究竟在哪里,我们要实行怎样的发展战略。在客观分析中国的经济现状之后,我们认识到,大量存在的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地域和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在借鉴上述国家经验的同时,力图将这些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加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使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1存在替代赶超的战略吗? 追赶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合理愿望 推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普遍不成功 日本和东亚经济是唯一成功赶上或大幅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经济体 The achieveme nts of Japa n and four small drago ns Per capita in come, 1995 GNP/pa PPP America 26,980 26,980 UK 18,700 19,260 Japa n 39,640 22,110 Sin gapore 26,700 22,770 Hong Kong 22,980 22,950 Korea 9,700 11,450 Chi na 620 2,920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是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替代战略? 2.有关东亚经验的竞争性解释 日本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共同性 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后,就不能用日本文化的特殊性来解释东亚 的成功 儒家传统的影响 冷战 以上两种假说的问题 自由市场 政府干预外向型发展战略瞎子摸象的故事,有无一个统一的解释 3.自生能力 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或保护下,即可预期获得社会上大家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则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

一个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它的建立和继续经营有赖于政府或其他外部机构的支持。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它的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选择 图1: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品的经济中的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2:要素禀赋结构、一个产业的经济中的产品和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 图3:要素禀赋结构、一个多产业的经济中的产业、产品、技术选择和自生能力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 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高度相关,自生能力指的是一个企业的预期获利能力,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产业或产品的竞争能力,两者都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 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中,自生能力的概念仍然有效,而比较优势的概念只在开放的经济中有效 4.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产品和技术结构决定于这个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提升一个经济的产业、产品、技术水平必须以提升其要素禀赋结构水平为前提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病 传统经济发展战略以产业和技术赶超为目标赶超使企业缺乏自生能力 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支持政策性支持的类别: 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 贸易壁垒和垄断利率、汇率和其他价格扭曲价格信号扭曲和计划及行政配置寻租,裙带资本主义,和预算软约束要素禀赋结构提升的决定因素社会资本积累和要素禀赋结构提升 社会资本积累决定于: 社会剩余的多寡 社会性生产活动、私人性生产活动和非社会性生产活动社会性生产活动、 竞争力和社会剩余 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战略和要素禀赋提升比较优势战、自生能力、和社会性生产活动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和剩余比较优势和储蓄的积极性 比较优势和技术变迁 i)机遇一资本积累,比较优势变化和成本最小化 ii)挑战---利润动机,竞争和创新 比较优势战略和产业、产品、技术追赶的速度 短期 长期 比较优势战略和东亚奇迹的解释: 比较优势战略和市场制度 企业只关心成本 成本决定于要素价格 只有要素价格充分反映要素相对稀缺性,企业才会按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制高点观后感

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发展 ——观纪录片《制高点》有感在《制高点》这部纪录片中,作者为我们回顾了20世纪,世界主要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状况,改革情况,短期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情况等等。第一集讲述了两位经济学领域巨人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不同经济理念,前者从大萧条时代开始主张国家干预,后者则始终坚持自由经济理念,并认为国家干预是通向奴役之路。第二集讲的是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盛衰荣辱,以及著名的“休克疗法”在前苏联经济中的发挥的巨大作用。第三集讲述的是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危机如何从亚洲扩散到俄罗斯再扩散到华尔街。整个纪录片中涉及各种国际经济学知识要点,看后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这里将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比较优势,来从一个角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 尽管自李嘉图提出至今已近二百年,但仍不失为指导一般贸易实践的基本原则。不仅如此,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各国都会不同程度的参考比较优势,来确定发展战略,比较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存在一些理论分析上的死角,所以,对比较优势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一、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建立在生产的绝对成本的比较上。如果一国生产单位数量的某种商品使用的资源绝对量较少或效率较高,那么它在这种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比较优势是与绝对优势对应的概念。比较优势理论认为,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由于生产技术先进或要素稟赋丰裕而在某些产业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该国主要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就可以与别国取长补短,提高本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从全世界的角度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后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贸易,则可以促进世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全世界的福利水平。 二、比较优势的缺陷 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虽然有完美的逻辑体系,但理论本身存在如下缺陷: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模型是在一系列严格的假设条件下构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和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提出了挑战。 2.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对现实的解释能力有限。二战后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发展历程,都不是遵循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发展起来的。 3.比较优势法则是一个静态的理论。无论是李嘉图提出的以劳动生产率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还是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禀赋理论,二者比较利益产生的前提均是各国的供给、生产条件不可改变,从而这种传统比较优势具有静态特征。比较优势是一国的天然禀赋,但是,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区别知识分享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区别

亚当斯密于《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指各国在生产同样产品时,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所导致的各国之间生产优势的不同,因此各国专门生产本国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比较优势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中提出,是用国与国之间生产同一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优势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理论。两者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共同点: A:无论是绝对优势理论还是比较优势理论都属于技术差异论的范畴。技术差异论,是指各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所造成的国际分工。 B:都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来阐述原因。 C:都建立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上,劳动生产率的引进使国际贸易的原因从自然要素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如果没有差异,则没有比较,因此差异是基础。D: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不同点: A:假定条件不同:绝对差异论的假定条件是全世界只有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国在一样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另一国,另一国在另一产品上的生产率高于此国;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一国两件产品的劳动生产率都高于另一国,在此基础上两种理论对国际分工进行解释。 B:比较内容与方法不同:绝对差异论比较是直接在二者中选出谁好谁劣,而比较优势理论则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C:适用范围不同:绝对差异论只能说明各国分别在某一种或某几中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分工得以形成,而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当

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他国时国际贸易得以成立的原因,即考虑到相对技术优势,但同时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因为这种理论在假定时只考虑生产力的投入,并认为劳动力的转移劳动生产率不变,以及从静态角度考虑国际分工。 D: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是同一产品一国对另一国的优势,是内生的,而比较优势理论是同一国一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优势,是外生性的。

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数学分析与其漏洞

广义动量定理与系统思考 ——战争、管理学与经济学通论

2.4 作用点与经济学 2.4.1 作用点与比较优势 当有n 国生产2种产品时,可以写出如下的带约束的函数, n i i1i2i i 1i1i211Max[f(x)][ x (F F x )]F F ==++-∑ i i1i20x F F ,i 1,2 n ≤≤+= n i i 1i1 1 x n F =≥∑ n i1i2i i 1i21 (F F x )n F =+-≥∑ 其中F i1和F i2分别为i 国生产1单位产品1和产品2所需劳动量,x i 为i 国用于生产1产品的劳动量。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均可以以上述函数数学化,当涉及多种产品的生产时,可以将以上函数相应扩展。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是函数在特定初始状态下的一个特解。 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集中力量生产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可以增加产出。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处于比较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比较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贸易,也可以增加总产出。 英国需要生产1单位的衣料需要100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葡萄酒需要120单位劳动。葡萄牙生产1单位的衣料需要110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葡萄酒需要80单位劳动。英国在生产1单位衣料上所用劳动比葡萄牙少,英国具有绝对优势;葡萄牙生产1单位葡萄酒所用劳动比英国少,葡萄牙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且以1.1:1.1进行交换。英国生产2.2单位的衣料,葡萄牙生产2.375单位的葡萄酒,总产量为4.575,比非专业化时增加。两国进行交易后,英国获得 1.1单位的衣料,比非专业化时多,获得1.1单位葡萄酒,也比非专业化多。葡萄牙获得1.1单位的衣料,比非专业化时多,获得 1.275单位葡萄酒,也比非专业化多。社会福利增加。专业化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进行交易,社会福利会增加,这是亚当斯密专业化生产的理论基础。 在MA TLAB中输入如下命令,可以得到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例子的最大值。 [x,y]=meshgrid(0:0.5:220,0:0.5:190); z=(1/100*x+1/120*(220-x)+1/110*y+1/80*(190- y)).*((1/100*x+1/110*y>=2)&(1/120*(220-x)+1/90*(190-y)>=2)); surf(x,y,z),shading flat 那么如果英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需要90单位的劳动,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论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论城市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兼评《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而从城市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城市化除了要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外,还必须要考虑如何保持城市间的比较优势,使自己的城市能够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离不开对自身比较优势的分析和把握。比较优势得到了充足的发挥,则城市的发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反之则可能劳而无功或陷于困境。 一、例子 去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群岛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两江新区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今年6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受委托编制的《群岛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正式公布。该规划按照新区建设的总体定位目标和海洋资源特色,对产业功能、城镇服务、交通和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布局,提出了打造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四岛一城”的空间发展战略目标。具体按照海陆统筹、区域联动,保障安全、生态优先,岛群分区、功能集聚,产业突破、城市引领的原则,构建新区“一体两翼三岛群”的空间结构。打造一体海上花园城。以本岛为中心,包括周边诸岛,以海上花园城、海洋装备产业、自由贸易、海上开放门户为主导发展方向。结合山、海、岛、湾景观资源营造国际品质的海上花园城市,结合中心新城区和小干

岛建设中央商务区,依托保税港区、国际空港打造东部海上开放门户,设立国际物流园区、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离岸免税购物区,结合高端滨海景观环境发展国际邮轮港、休闲海湾度假区,结合中心城区和环境适宜的岛屿建设海洋科教研发基地。以海洋装备、高新产业为主导方向建设国家海洋产业基地。形成两翼产业发展带。“西翼发展带”由沪舟甬通道沿线的诸岛组成,是新区深水岸线和航道条件最优越、用地资源比较集中、区位最接近上海和长江口的区域,重点打造岱山—长涂山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大渔山海洋化工业基地、金塘岛物流贸易基地。“东翼发展带”由普陀区诸岛以及嵊泗列岛组成,是新区风景资源最集中、近岸大岛数量最多、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区域,要以朱家尖旅游休闲岛、桃花—登步“海上西湖”构建海上花园城市的标志性地带,依托普陀山和桃花岛风景名胜区、东极岛景区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区,佛渡—六横—凉潭—虾峙打造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基地,依托独具特色的风景资源发展嵊泗列岛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培育海洋渔业基地。构筑三大岛群。包括本岛及周边岛群、洋山衢山岛群、嵊泗列岛岛群。其中本岛及周边岛群定位为国家海洋产业基地、海上开放门户、国际花园城市、科教研发基地、休闲旅游胜地;洋山衢山岛群定位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核心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争取合作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嵊泗列岛岛群定位为国际生态休闲和海洋渔业基地,预留战略储备、国际航运、产业发展的空间。 二、分析

试论比较优势与企业发展战略

试论比较优势与企业发展战略 赵洪修!苗雨成 !!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求生存!谋发展!一方面!要练好内功"研究微观!如抓安全生产!抓产品开发!抓科技创新!抓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管理等#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还要研究宏观!即经常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研究国家和所属行业相关政策!深入分析市场动态!了解企业所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获取和掌握行业内外大量信息以达到集思广义"开阔思路"减少决策失误的目的$分析事物的正反两重性!进行借鉴比较!扬长避短!对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增强市场竞争力大有益处$ 就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言!%十五&之初!很多企业根据政府和行业制定的规划!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文本!观之!其文章洋洋洒洒数万言!其雄心勃勃气吞山河!表现出在短短几年间把本企业做大做强!挤进世界)""强之列的气魄$但从实际情况看!同一行业中的企业!所编制的发展战略规划大同小异!例如煤炭系统!一些国有较大型企业!其发展方向大都集中在电力"煤化工’焦化"液化"气化"水煤浆("煤矸石综合利用’包括低热值发电("高岭土开发等几个方面!甚至同一地区的煤炭企业也是你规划上焦化项目!我也要求上焦化项目#我要搞煤矸石空心砖!你也要上这样的生产线$虽然上这些项目都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但如果真正实施的话则不免撞车!甚至可能会导致重复建设!这就有一个区域布局"市场容量和环境保护问题!需要企业决策者进行深入分析比较!把一件事物的正反两面分析透彻!把别人和自己的优劣势分析清楚!做到知己知彼!方不至于决策失误$一般行业中的企业竞争!大都局限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甚至包括跨国集团也是这样$但对于资源性行业来说!光有上述竞争还是不够的!如煤炭行业!现在的趋势是!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市场"技术"人"财"物等方面转移到资源竞争上来$淮南矿业集团地处华东腹地!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块整装煤田和生产基地!资源条件好!储量丰富’保有储量%)#亿C!尚未利用的还有&*亿C(!靠近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交通十分便利!这些是该集团与其他煤炭企业相比的绝对优势条件$但其劣势也很明显!就产量而言!多年来!产量一直在千万吨徘徊!只在近几年来原煤产量每年才以!""多万C的速度递增!增产幅度提升较快!!""!年的原煤产量比%&&*年翻了一番!达到!#)"万C!但%十五&期间仍很难超越神华"兖矿等集团公司#就自然灾害而言!矿区的瓦斯涌出量大’,,"9#)9J O(!除新区以外的%三下&开采条件与他们相比难度更大!劣势更为明显#就资本运作而言!不少煤炭企业集团上市募集了大量资金用于企业发展!而淮南矿业集团由于历史包袱沉!社会负担重!资产负债高!下岗职工再就业难!遗留问题多而自顾不暇!融资渠道相对狭窄#就非煤产业而言!前几年兖州矿业集团以煤为主积累企业后劲!并以上市筹集了大量资金!非煤产业也起步早发展快!尤其是电解铝和电厂已成规模!其年产值与煤炭主业基本相等$相比之下!淮南矿业集团的非煤产业则发展较迟!产品无市场名牌!产业形成不了规模!新建项目也只属于安置型的!而且成功率不高!非煤产值只能达到煤炭主业的%))%%)($ 通过分析比较!再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相对就清晰得多!加上国家和产业政策的导向充分考虑地区的容纳量和环境保护!按市场需求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可减少决策上的失误$ 再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是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好!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应企业发展!是走扩张路子!还是收缩集中在某一产业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状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澳大利亚是资源型国家!她不搞高科技产业和发展现代化工业!照样发展的很好!而阿根廷同样是个资源型国家却要拼命发展工业化!结果失败了#新西兰是个农牧型国家!科技含量并不高!经济发展一直平稳!而韩国的一些大企业如%大宇&"%现代&等科技含量不低!却没有躲过亚州金融危机$因此!一个企业追求跟上国际科技发展步伐!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固然无可非议!但也必须立足企业自身条件!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在行业"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包括人力资源(和市场条件等!决定实施产业结构升级的时间和步骤!定位企业自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智力知识型产业!再决定怎样逐步升级$这样一步步地小步快跑!或比想一步跨入高科技行业要扎实和稳妥得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上中国已成为D1?成员国!企业必须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工作难度$如何应对?一是思维要超前!多方谋化!把宏伟大气的战略与精细的战术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知识不断更新!及时吸收新的科技知识和掌握新技术#二是辩证看问题!独立的思考及综合性判断!并不被一时市场起伏所左右#四是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现行国家及行业政策!以企业最大利益为经营目标$实践证明!在现阶段!政策就是最大最好的生产力!一项对路的国家或行业政策!就能使企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甚至能救活一个企业!必须用好用足用活$对企业来说!只有把握好时机快速发展!在创新中发展!才能发展得更好$ !作者单位"淮南矿业集团煤经会#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责任编辑"孙春升$ ) # 4#1#’)"2),.3!!!!!!!!!!!!!!!!!!!!!!!!!!!!!!!【发展论坛】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煤炭经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