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教师电子备课(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四)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一)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

(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三)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二、扩充“平均分”方法,巩固概念

(一)解读题意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

“每2个一份”是什么意思?你想怎样分?

(二)感知不同分法

请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据乘法意义来分:2个2个地数,8里面有4个2。

2×4=8,4个2合起来是8。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 4 )份。

(三)提炼不同分法的共同意义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也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可以分成()份。

12辆小汽车,每2辆一组,可以分成()组。

12里面有6个2。

(二)提升练习

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可以分给()只小熊。

有15个木块。

(1)每3个木块摆一个长方体,可以摆()个长方体。

(2)用这些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0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教学目标:

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一)认识除号,读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除法算式:12÷4=3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二)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除法算式:12÷4=3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个。

12÷3=4

12÷6=2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一)基本练习

1. 读出下列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8÷4=2读作:

15÷5=3读作:

6÷2=3读作:

16÷4=4读作:

9÷3=3读作:

2.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二)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2)把10根火腿肠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5页练习三,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15个扣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个。

15÷3=5

二、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我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我。思考问题: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

(2)分的要求是什么?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请你用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一)汇报交流

分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分的?

我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情况和结果也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除法算式:20÷4=5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算式:20 ÷ 4 = 5

被除数除数商

(四)深化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同学们!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盘。

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理解

1. 分一分,填一填。

○○○○○○○○○○○○

每份2个,分成了()份。

每份3个,分成了()份。

每份6个,分成了()份。

2. 读算式,说说算式的意思,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0÷5=2 15÷3=5 18÷2=9

48÷8=6 56÷7=8 28÷4=7

3. 圈一圈,填一填。

24里面有()个4。

20里面有()个5。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6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

(1)6除以3等于2。 6÷3=2 (复习除法的读法)

(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 (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 (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 28÷4=7 (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

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

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

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第9题。

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

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

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12 4×()=16

5×()=15 3×()=21

()×6=18 ()×5=25

二、学习新知

(一)情境导入,审读题目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1. 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根据题意,你会列算式吗?

(二)探究算法

为什么要列除法算式?

(三)展示算法

12÷3=?可以怎样计算呢?

1.可以用减法算

2.也可以用加法算

3.还可以用乘法算式算

4.用乘法口诀想

三(四)十二,商是4。

(四)比较选择

12÷3=4

减法

12-3=9 9-3=6 6-3=3 3-3=0

加法

3+3+3+3=12

乘法算式

3×4=12

乘法口诀

想:3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

哪种方法比较好?

请你计算下面各题,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10÷5=12÷6=

12÷3=10÷2=

8÷4=9÷3=

6÷6=12÷4=

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算得快吗?用乘法口诀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6÷2=12÷4=

8÷2=9÷3=10÷5=

2. 有()棵黄瓜苗,()个花盆。平均每盆种几棵?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20页练习四,第3题、第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填一填,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6÷2=12÷4=8÷4=9÷3=10÷2=

3×7=6×6=7×2=4×8=5×6=7×4=

二、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一)情境导入,发现信息

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1. 一共有24个包子。

2. 每屉装4个包子。

3. 装6屉包子。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任意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么?

1. 一共有24个包子,每笼装4个,能装几笼?

2. 每屉装4个包子,装了6笼,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3. 一共有24个包子,装6屉包子。每笼装几个

(三)解决问题

每屉装4个,装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4×6=24

1. 怎样解决?

2. 为什么用乘法?

3. 怎样计算出结果?

四六(二十四)

求6个4是多少。

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装4个,可以装几屉?

24÷4=6

1. 怎样解决?

2. 为什么用除法?

3. 怎样计算出结果?

四(六)二十四

求24里面有几个4。

一共有24个包子,可以装6屉,每屉装几个?

24÷6=4

1. 怎样解决?

2. 为什么用除法?

3. 怎样计算出结果?

(四)六二十四

求把24平均分成6份,1份是多少。

(四)比较沟通

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乘法口诀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求积,还可以求商。

三、巩固口诀求商方法

(一)再次体验用口诀求商

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8÷3=乘法口诀:

28÷4=乘法口诀:

20÷5=乘法口诀:

(二)感受用口诀求商的优势

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怎样能很快求出各题的商。2×6=12 12÷2=12÷6=

5×3=15 15÷5=15÷3=

6×4=24 24÷6=24÷4=

(三)用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问题:1. 根据图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2. 每个算式是怎样算的?

(四)提升练习

1. 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有些乘法口诀只能说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2. 把一条绸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米?

1. 为什么列除法算式?

2. 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3. 怎样算出的结果?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22页练习四,第9~11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有3个纸盒,每个纸盒里放5只蚕宝宝。

问题:?只蚕宝宝

1. 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 怎样列算式?

为什么用乘法算式?

3. 解答正确吗?

5×3=15(只)3×5=15(只)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一)解决“均分”问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你知道了什么?

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问每个纸盒放几只。

15÷3=5(只)

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除法?

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所以用除法计算。

解答正确吗?

(二)解决“包含”问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你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要用除法?.

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有几个5,所以用除法计算。

15÷5=3(个)

15÷5=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解答正确吗?

(三)体会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

比较上面两道题,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再次体验。

12筒茶叶,每个盒子放6筒,要用几个盒子?

把12筒茶叶平均放在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几筒?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24页练习五,第2~5题。

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加深除法含义的认识

(一)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含义

什么是平均分?用自己的方式举例说一说。

(二)写算式,说除法各部分名称

根据自己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并指出被除数、除数和商。

二、整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算式

(一)复习2~6的乘法口诀

将下面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

一()得一

二()得六

()四十二

四五()

二六()

五()三十

()六三十六

(二)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

根据乘法口诀说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三)应用口诀求商

看谁算得都对。

6×2=12÷3=36÷6=71-50=18÷6=17-9=

16÷4=30+6=30÷6=3÷3=25+5=8÷2=4×5=24÷4=20÷5=18÷3=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列式计算

1. 14个◇,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 被除数是30,除数是5,商是几?

3. 25里面有几个5?

(二)解决问题

有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能列出算式吗?

3. 为什么用除法算?怎样算的?

4. 解答正确吗?

(三)辨析练习

(1)每个花瓶插5 根孔雀羽毛,4 个花瓶可以插多少根?

(2)每个花瓶插6 根孔雀羽毛,24 根孔雀羽毛可以插几个花瓶?

(3)有10 根孔雀羽毛,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根?

(4)有10 根孔雀羽毛,插在2 个花瓶里。一个花瓶里插6 根,另一个花瓶里插几根?

四、课堂作业

作业: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教师电子备课(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一)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二)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

(完整版)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 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5.完成“做一做”第1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个胡萝卜,每()个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师:一共有几个胡萝卜?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是平均分吗?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 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他们买了一些食品:许多的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火腿肠、香蕉等食品。把这些食品两个两个的分一类,或三个三个的分一类;或四个四个的分一类…… 提问:看了大屏幕,你们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地说。 1.教学例1。 (1)分一分。 现在我们大家也来一分,从学具盒里拿出8块巧克力,分成两堆。 (2)说一说。 请学生口述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分的?(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 (3)想一想: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拿走其中的一份,怎样拿才公平?(每人都拿4块,也就是每人拿的数量同样多,这样才算公平) (4)总结:像这样每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

三、巩固拓展 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知道了生活中很多的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平均分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学会平均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平均分(一)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2课时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基本操作。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单元,是小学二年级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除法,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除法的相关概念,为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时,要立足于除法概念本质的建立,进行多次的对比与辨析,突出对除法概念本质的认识。运用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概念。经过科学分析,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安排如下: 第1课时:平均分(一) 第2课时:平均分(二) 第3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 第4课时: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第5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整理和复习 第6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 第7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 第8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9课时: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课 第10课时: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例2

【环节一:情境导入】 1.情境导入,建立“平均分”概念。 师: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我们来把这些东西分一分吧!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请动手把糖果一分。(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1)各小组动手操作:边分边记录 (2)各小组汇报情况。 生1:我第一份和第二份各分1个,第三份分4个。 生2:我第一份分1个,第二份分2个,第三份分3个。 生3:我们是这样分的,三份各分到2个。 教师板书。 2.对比分的结果,认识“平均分” (1)师: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 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样更公平 (2)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学生给这样公平的分法取不同的名字。 3.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取的名称都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随堂检测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分一分,填一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精选17篇〕 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1.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老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老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老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老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

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 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 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老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老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 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忆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刚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新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新- 课-标-第-一- 网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学习目标总览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本单元内容包括“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 本单元内容创设了许多平均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的问题,深刻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并把它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进而在乘除混存的情境中,能够识别情境,直观操作,并列出相应的乘法或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生要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在除法运算中,逐步摆脱对实物操作的依赖,加强抽象思维,同时在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地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及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使学生明白除法算式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算式表示方式,并体会这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了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教学方式上要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弄清两者的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课时分配 1除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课时 教学建议 1.设置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的活动,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组织学生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基本的认识,为认识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2.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平均分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除法的含义。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 第10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3,以及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15只蚕宝宝。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师: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15÷3=5)你是怎样想的?(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 师:还有其他的写法吗?(15÷5=3)你是怎样想用?(15只蚕宝宝,每5只分成一份,分成了3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 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2题。 (1)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2)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材练习五第3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红和小明分蚕宝宝的问题中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个整体,几个一份,求平均分成几份都是求平均有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教学反思】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环节 ,先出示情景图 , 帮助学生思考 ,学生较有兴趣。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较熟练地掌握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 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决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练习 24÷3= 8÷4= 10÷2= 27÷3= 18÷6= 12÷2= 15÷5= 36÷6= 20÷4= 30÷5= 2、把下面的口诀补充完整 ()七二十八()九五十四()八五十六 ()八四十()八二十四()九七十二 3、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求商的? 24÷6= 想()六二十四 32÷4= 想四()三十二 二、新课

谈话引入:快乐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阳光小学的同学们开始为庆祝自己的节日做准备啦。你们看,他们在做什么? 三、解决问题,掌握求商方法 (1)每行挂几面? 观察例1主题图,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56÷8) 你是怎样想出商的?(除数是8,想8的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除以8等于7.) 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怎样解答?(56÷7=8)比较56÷8=7 56÷7=8,你有什么发现? (商和除数交换了位置,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求商) (2)每组几颗星星? 出示主题图中第二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做了49颗五角星,平均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几颗?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49÷7=7,除数是7,想7的口诀七七四十九,商是7) (3)能摆几行? 出示主题图中第三组的同学们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除法》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 P13页,例 4 及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三的第1~ 3 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呢?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就是竹 笋了。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来解决跟竹笋相关的问题。【出示例 4】 2、学习例 4。 大熊猫想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 (1)理解题意。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 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让学生自主参与,通

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 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 12 个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 3 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种,把 12 平均分成 4 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 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 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读法。 12 表示被平均分的竹笋总数,写在除号前, 4 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 3 表示每份分得的个数,写在等号后面。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就是:12÷4=3,这个除法算式读作: 12 除以 4 等于 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 12 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 2 份,平均分成 3 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 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 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 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 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新知,加深理解。 1、教材第 13 页的下面的“做一做”的第 1 小题。 把 15 条鱼平均放在 5 个盘里,每个盘里放()条。 (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 3)、交流汇报。(4)、小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表内除法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

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节课以二(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你能

(人教标准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除法(二)

§2 表内除法〔二〕 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1课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根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开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 知识迁移法。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根底上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照,由旧知识去思考、领会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将以下口诀补充完整。 〔〕八五十六八〔〕七十二 五〔〕四十五七〔〕六十三 二〔〕十八〔〕七二十八 2、用以下乘法口诀,说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四六二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18÷6 21÷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4、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已经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7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今天是个欢乐的节日,小朋友们可快乐了,他们分小组带来了布置教室的装饰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仔细看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交流反应: 第一组做了一些红旗,要挂在教室里。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做适当提示或引导。〕 〔1〕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有几颗? 〔2〕第三组带来了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 2、出例如1。 〔1〕谈话: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平均每行有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展示课件例1图。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是56÷8。〔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7×8=56,口诀七八五十六。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根大家说一说。 56÷7=8。 〔5〕刚刚我们计算56÷7和56÷8时都是用的哪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用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除法算式,计算时可以用乘法算除法的方法。 3、试一试。 〔1〕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二组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学生说出问题并列式。〕 〔每组分几颗?列式是49÷7=7,口诀:七七四十九〕 〔2〕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的第1~3题。 第1、3题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第2题,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填空并说说思路,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均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自学例2。 1、谈话:刚刚我们解决了快乐节日上的问题一和问题二,你能自己解决问题三吗?请你自己提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出例如2图及出示问题三,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 学生自行提问并列式,写出得数。集体交流。 师:27个心形气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求什么?〔能摆多少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