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复习必备第六章

宏观复习必备第六章
宏观复习必备第六章

第6章货币与银行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功能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1、当你估计下学期全部的学杂费为多少时,你将货币视

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2、当你将利用课余时间兼职赚来的钱放入保险箱以备以后

使用时,你将视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3、如果某人签发一张由中国工商银行付款的支票以购买自

己使用的家用电器时,他将货币视为:

a、价值贮存

b、价值标准

c、交换媒介

d、以上都是

4、货币供给M1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硬币

b、活期存款

c、流通中的货币

d、以上都是

5、活期存款被视为货币是因为:

a、可随时变为现金用于购买或付帐

b、银行持有与其吸收的存款等额的通货

c、它们最终都是财富的形式

d、它们可以为存款人带来利息收入

6、货币的价值与

a、物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

b、物价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c、利息率存在正相关关系

d、就业量存在正相关关系

7、经济学家将货币定义为M1时将定期存款排除在外是因

为:

a、定期存款的内在价值为零

b、定期存款的购买力没有活期存款和通货那么稳定

c、定期存款不可直接用作即时的交换的媒介

d、相对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较少

9、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的速度增加

a、提高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b、降低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c、对货币购买力没影响

d、导致物价水平下降

10、货币市场存款帐户

a、只包含于M1

b、包含于M1和M2 中

c、包含于M2和M 3中

d、只包含于M 3

11、商业银行手中持有的硬币:

a、包含在M1内,但不包括在M2中

b、包含于M1和M2 中

c、包含于M2中,但不包括在M1中

d、不是一国货币供给的组成部分

12、准货币非常重要是因为:

a、它们可能影响消费支出的水平

b、它们可以被转换成活期存款,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c、它们使货币的内涵复杂化了,从而加大了货币政策操作的

难度

d、以上所有原因

13、为交易所需的货币与货币的哪一项功能最相近?

a、记帐单位

b、交换媒价

c、价值贮存

d、价值标准

14、为持有金融资产而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基于货币的哪一项功

能?

a、记帐单位

b、交换媒价

c、价值贮存

d、价值标准

15、在坐标图中,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货币需求量和利息率,

为满足交易的货币需求可以表示为:

a、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b、一条垂直线

c、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6、在与15题相同条件下,为持有金融资产的货币需求可以表

示为:

a、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b、一条垂直线

c、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7、在什么情况下,货币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a、名义GDP增加

b、利息率上升

c、利息率下降

d、名义GDP减少

18、如果名义GDP为9,000亿元,每一元货币一年平均支出三

次,则为满足交易的货币需求量为:

a、27,000亿元

b、9,000亿元

c、3,000亿元

d、无法确定

19、持有货币是有成本的,因为:

a、通货膨胀会降低其购买力

b、持有货币会失去挣得利息的机会

c、债券价格变动较大

d、货币流通速度可能下降

20、名义GDP增加会增加货币需求是因为

a、利息率会上升

b、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付更多的交易

c、债券价格会下降

d、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会下降

21、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a、为零,因为货币不是经济资源

b、与利息率成正相关关系

c、与利息率成负相关关系

d、与经济活动水平成负相关关系

22、假定货币总需求的公式为L=0.4Y+80-400i,其中L是货币

需求量,Y是GDP水平,i是利息率。如果GDP为200亿元且利息率为10%,全社会想要持有的货币量应为:

a、200亿元

b、120亿元

c、320亿元

d、160亿元

23、如果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则:

a、货币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

b、货币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c、利息率会上升

d、利息率会下降

24、如果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高于家庭及企业愿意持有货

币数量,则利息率会:

a、下降,导致家庭和企业持有更少的货币

b、上升,导致家庭和企业持有更多的货币

c、上升,导致家庭和企业持有更少的货币

d、下降,导致家庭和企业持有更多的货币

25、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利息率和债券价格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b、利息率和债券价格之间呈负正关关系

c、利息率和债券价格之间不相关

d、利息率和债券价格之间在通货膨胀期间呈正相关关系,在

经济衰退期间呈负相关关系

26、假定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同时增加,则可以预计:

a、利息率会上升,债券价格会下降

b、利息率会下降。债券价格会上升

c、名义GDP会扩大

d、无法预计利息率和债券价格会如何变化

27、当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

a、货币需求量等于货币供给量

b、利息率既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

c、债券价格稳定

d、以上都正确

28、某种永久债券的原始价格为8000元,每年固定支付800元

的利息,现在该债券的价格下降为5000元,则为新的购买者提供的利息率为:

a、10%

b、12%

c、14%

d、16%

29、美国银行系统中,制定货币政策的部门是:

a、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b、联邦储备理事会

c、联邦咨询委员会

d、经济顾问委员会

30、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

a、接受来自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存款

b、经营商业银行的支票托收业务

c、作为联邦政府的财政收支代理机构

d、以上都正确

31、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的七名成员:

a、由总统提名并经参议院批准

b、由国会在总统提名的候选人中选出

c、由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名

d、由十二家联邦储备银行的总裁提名

32、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a、与最高法院具有相同的地位

b、基本上是个独立的机构

c、与国会下设的委员会具有相同的地位

d、是联邦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

33、美国的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

a、不同,因为储蓄机构不能提供贷款业务

b、不同,因为储蓄机构不能接受活期存款

c、最近几年在业务经营范围上已无差别

d、最近几年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差别越来越大

二、判断对错题:

1、法定货币是指所有的准货币。

2、美国的十二家联邦储备银行是政府所有,但由私人控制的。

3、其他条件不变,利息率越低,为满足交易需要的货币需求

量越小。

4、为持有金融资产的货币需求量与名义GDP呈负相关关系。

5、在美国经济中,各类储蓄机构是货币的主要来源。

6、家庭与企业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活期存款是

货币供给M1的组成部分。

7、债券价格和利息率之间是正方向变动关系。

8、由银行持有的通货和硬币是货向供给M1的组成部分。

9、在准货币中,活期存款比定期存款的流动性更高。

三、简答题

1、 货币的功能有哪些?

2、 货币需求可分为哪两类?各受什么因素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6章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 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 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 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DCAAB DCCBD D 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 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 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 收入y将增加。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 P), W 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 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 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在短期内,实际工 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 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9.B.总需求曲线的左移,造成就业量和实际产出的下降,而就业量的变化又会造成名义工 资的下降。 10.D.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技术进步都会导致y增加,所以都会右移。 11.D.在IS-LM曲线中,价格是不变的;在AD-AS曲线中,价格是变化的。

宏观经济学简答、论述题精华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 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理解时应注意哪几个方面?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同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一定义有以下几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生产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 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 写出五个基本的国民收入总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2)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NP是按照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GDP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GDP=GNP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益。 (3)NDP(Net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是指GDP扣除折旧的部分,即NDP=GDP-折旧。 (4)NNP(Net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净值的简称,在实物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国民生产净值等于国民生产总值(GNP)与资本折旧之差。 (5)NI(National Income),即国民收入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等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货币值之和。它与GDP的关系为: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 (6)PI概括了一个社会所有人的总收入,表示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7)DP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DPI=PI-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 六、论述题 1. 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有几种,请详细回答。 答: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是:支出法和收入法。 (1)支出法。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经济学中的投资I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的是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C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第13篇最后的思考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第一个争论问题涉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用他们所控制的工具来试图平缓经济周期的上升与下降 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 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当总需求不足以确保充分就业时,决策者应该刺激政府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当总需求过大,有引起更高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决策者应该削减政府支出、增税并减少货币供给。这些政策行为通过引起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有利于每一个人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决策者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由于预期是困难的,而且,很多冲击是不可预期的,稳定政策应该根据未来经济状况有根据地推测,错误预期会使经济政策引起不稳定。政策的第一个规则应该是“不伤害”,因此,决策者应该抑制对经济的日常性干预。 二、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1.赞成: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在衰退期间,社会基本问题是总需求不足。终结衰退的关键在于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对此可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2.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减税可以:第一,增加总需求;第二,增加总供给(通过刺激工作予以实现);第三,分散了支出决策。相对而言,家庭、企业决策优于政府集中支出决策。 另外,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第一,政府支出乘数变小;第二,快速的花钱,购买没什么公共价值的东西不能适时地增加总需求;第三,谨慎而细致的计划支出存在着较长的时滞。 三、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选择题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E、以上四个目标。 2、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 )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 A、私人投资支出 B、政府购买 C、个人消费支出 D、出口 E、进口。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E、四种情况都有可能 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量 5、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A、缓解周期性的波动; B、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 C、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 D、推迟经济衰退。 6、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7、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8、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目的是()。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E、稳定债券市场 9、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10、下列()不是影响存款乘数的主要因素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比率 C、定期存款比率 D、货币流通速度 二、判断题 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了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一项. 2、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政策目标。 3、凯恩斯主义所重视的政策工具是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1:稳健货币政策中的“适度从紧” 案例内容: 1997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货币政策长期被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强调的是货币信贷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协调关系,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重点,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就要求适度调整的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例如,从2001年11月份开始,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开始出现负增长,经济运行出现通货紧缩局面长达14个月,这种通货紧缩不仅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也表现为投资需求不足,整个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在2003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由负转正仅一年时间,通货紧缩阴影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严重的投资过热趋势。其原因有几个,一是1998年以来我国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些政策实施中的投资项目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必然带动钢铁、水泥等行业热起来;二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各地搞“政绩工程”;三是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后,利益主体也多元化,使地方政府与经济主体间形成默契与投资合力,再加上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年的暴利引诱,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异常投资冲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以及投资结构的严重失调这两大问题,在银行信贷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 中央政府高度警惕地看到了这一矛盾,及时做出了调控决策。考虑到积极财政政策已到了必须淡出的时候,所以必须从货币政策方面考虑调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提高法定准备率(2003年9月21日起,把原来6.1%的法定准备率提高到7%,2004年4月25日起,再把准备率从7%提高到7.5%)。二是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从2004年4月25日起,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三是建立再贷款浮动制度,2004年3月25日起,在再贴现基准利率基础上,适时确定并公布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货款利率加点幅度,同时决定,将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63个百分点,再贴现利率在现行基准利率基础上统一加0.27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2004年一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亿元,通过债券市场公开市场操作(卖出债券)回笼基础货币2810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五是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窗口指导,促进优化贷款结构。六是积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 这轮宏观调控,尽管货币政策已显示出强有力的效应,但目前能迅速取得如此明显效果,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汇总

1.什么是投资乘数?为什么有乘数效应?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最初投资增加(店主买玻璃)会引起相关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的连锁反应,从而使最后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最初投资的增加量。这种过程被称为“乘数效应”。 2.我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措施:财政政策:降低税费,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费用减除标准,困难群体从社保改革中得到更多关爱 3.分析投资和利率的关系? i=e-dr 投资由投资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贷款利率决定,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投资与利率反向变动,贷款利率既定,投资与预期利润率同向变动。 4.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和投资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它表明一个投资项目的收益应按何种比例增长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因此,它也代表该项目的预期利润率。当利率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价格会上涨,由于资本品价格上涨而被缩小了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5.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推导? 6.IS曲线:符合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 i=s)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推导: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均衡条件为:i=s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的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推导: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m = L= L1+L2 = ky – h r 7.什么是货币需求函数?分析货币供求和利率的关系。 L= L1+L2=ky-hro 35\36PPT 8.IS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IS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IS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投资曲线和储蓄曲线的斜率。—1—C’/D 投资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i ? ki 储蓄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 ?y= ?s ? ki 政府支出增加,收入增加, IS曲线向右移动,?y= ?g ? kg 政府税收增加,收入减少, IS曲线向左移动。?y= ?T ? kt 9.LM曲线的斜率由什么决定? LM曲线在什么情况下移动? 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投机需求曲线和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H (1)名义货币供给量变动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在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又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 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10.什么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怎样实现的? 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LM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货币市场均衡。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上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实现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书104 11.简述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凯恩斯如何解释经济危机的原因?60PPT 12.什么是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那些因素? 财政政策效果指政府收支变化(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曲线移动

宏观经济学第6章

第6章作业 一、选择题 下列问题按照教材中的顺序安排,从各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A.消费和储蓄 1.边际消费倾向是: a.在任何收入水平的总消费与总收入之比。 b.由消费支出的变化(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收入变化。 c.表示每一收入水平下消费支出额的曲线。 d.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的消费变化与收入水平变化之比。 e.以上选项都不是。 2.在收入的收支相抵水平上: a.MPC等于MPS。 b.MPS等于0。 c.消费等于储蓄。 d.储蓄为0。 e.家庭借款大于其储蓄。 3.家庭消费函数的收支相抵点位于这样一点: a.该家庭的储蓄等于收入。 b.该家庭的收入等于消费。 c.该家庭的储蓄等于消费。 d.该家庭的消费等于投资。 e.边际消费倾向等于1。 4.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间的关系是: a.它们之和一定等于1,因为一部分边际收入一定用于额外的消费支出,而剩余部分则用于额外的储蓄。 b.它们的比率一定表示平均消费倾向。 c.它们的总额一定表示获得的可支配收入的现行总额,因为DI一定要在消费和储蓄之间进行分摊。 d.在它们相等的那一点一定是收入的收支相抵水平。 e.它们之和一定等于0。 5.在本章中,与国民收入和国民产出分析有联系的个人储蓄一词反映的是: a.家庭持有的全部资产总额。 b.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但并未用于消费的收入。 c.家庭持有的全部资产总额减去其负债总额。 d.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且要么只用来购买证券、要么存入银行的收入。 e.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但并未用于消费,也未用于购买证券或存入银行的收入。 6.假设人们并未将其全部收入消费掉,还假设他们把未花掉的金额存入银行,按照国民收入和产出的解释,他们: a.是在储蓄而不是在投资。 b.是在投资而不是在储蓄。 c.既储蓄又投资。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北京邮电大学

第一章 ●1.使用收入和支出法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国民生产总值是以二定时间为条件的,即避免重复计算。(2)核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因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国民生产之分。在理论分析中,核算的目的在于说明经济中生产量的大小,即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而,以当期价格测算的GNP要经过价格指数的折算:实际GNP二名义GNP/GNP折算亨作为GNP折算指数的通常是价格总水平 ◆2.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1.GDP不包括地下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2.GDP不能反映人们福利的变动情况 3.进行国际比较的困难 4.人均水平掩盖了收入差距 5.环境保护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所有常住居民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4.什么是增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三种方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吗?如果不一致,应该怎么办?收入法: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按照总产出等于总支出的恒等式,把一个国家在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各项支出加在一起而得到的。从理论上说所得出的经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支出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最后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数字应以它为准。如果其余两种方法计算得出的数字与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不一致时,应按支出法计算所得的数字进行调整 收入法在实际核算中常有误差,因而要加上统计误差。 ◆5.国民收入中的基本总量共有几个?它们是什么?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5个。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折旧=NDP;NNP -间接税=NI;NI=NDP-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助;PI=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个人所得税=DPI=消费+储蓄;yd= c + s ◆6.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第二章 ◆1、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不能。消费增量知识收入增量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零小于1.但是总消费可以大于总收入,所以说平均消费可以大于1. ◆2.为什么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手中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 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当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集答案

第三章习题集答案 习题解答 一、略 二、BCDAD CBBDC CDB 1. B。GDP=6000<4500+1700=6200,表现为产出小于意愿中的总支出。 2.C。 3.D. 4.A. 5.D。由消费函数可知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投资乘数为1/(1-0.8)=5, 所以投资增加100,均衡的GDP将增加500. 6.C。 7.B。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 大,投资乘数越大;边际储蓄倾向越小,投资乘数越小。 8.B。由于45°线上任何点的横坐标都等于纵坐标,所以线性消费函数与 45°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可表示为:y-c,即为投资。 9.D. 10.C.投资等于储蓄为经济均衡的条件,投资减少要达到均衡储蓄也将减少。 而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意愿的支出和意愿的产出是相等的。意愿中的支 出减少,当然产出也将减少。 11.C.均衡产出强调的是一个事前变量的概念,所以是计划的投资等于计划的储蓄。 12.D.由于投资乘数的作用将会使y的下降量大大的超过投资的下降量。 13.B. 三、√√×××× 1.√。 2.√。投资等于储蓄是指计划的投资必须等于计划的储蓄,这是经济均衡的 条件。只是在不同形态的经济中,投资和储蓄所包含的内容不同罢了。 3.×。 4.×。45°线上任何一点的横坐标都是等于纵坐标的,所以消费支出是等于收入的。 5.×。在经济学上,家庭储蓄是指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并不仅 仅指存于银行的那部分。 6.×。一般说来,越是高收入的家庭其边际消费倾向越低。 四、简答题 1.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下图: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 1.国民收入的基本总量有哪些?这些总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五个总量:国民生产总值(GNP):一个国家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净值(NNP):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国民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 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到的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个人收入(P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五个总量的关系:GNP-折旧=NNP NNP-间接税=N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I 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2.什么事周期性失业?可能是如何解释需求不足失业存在的原因? 周期性失业:短期中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短期失业 凯恩斯认为,就业水平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在短期内取决于总需求。当总需求不足,国内生产总值达不到充分就业水平时,这种失业就必然产生。凯恩斯用缺口紧缩性的概念来解释这种失业的原因。紧缩性缺口指实际总需求小于充分就业总需求时,实际总需求与充分就业总需求之间的差额。(分析图) 凯恩斯把总需求分为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凯恩斯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预期的利润率是下降的,又说明了由于货币需求(即心理上的流动偏好)的存在,利息率的下降有一定的限度,这样预期利润率与利息率越来越接近,投资需求也是不足的。消费需求的不足与投资需求的不足造成了总需求的不足,从而引起了非自愿失业,即周期性失业的存在。 3.什么是自然失业?自然失业的种类有哪些? 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分为: (1)摩擦性失业: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事业 (2)求职性失业:工人不满足现有的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性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3)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结构的特点,劳动力的流动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4)技术性失业: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失业 (5)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 (6)古典失业:用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生产者选择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长期、短期、边际产量、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扩张线、规模报酬、会计成本、经济成本、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短期成本、长期成本 二、选择题 1、当劳动的(L)总产量下降时,(D )。 A.AP L是递减的;B·AP L为零; C.MP L为零;D·MP L为负; 2、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要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D )。 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 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 3、当AP L为正但递减时,MP L是(D )。 A.递减;B·负的; C.零;D·上述任何一种; 4、如图4-1所示,厂商的理性决策应在(B )。 A.3<,L<7; B·4.5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题库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关系 区别: 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单个经济单位的最优化行为 宏观经济: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价格理论 宏观经济:国名收入(产出)决定理论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采用个量(单项数值)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联系: 相互补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2.GDP 统计注意事项: 第一,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第二,GDP 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不计入GDP。 第三、GDP 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第四、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第五、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六、GDP 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GDP 衡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一,GDP不能衡量全部经济活动的成果。 第二,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三,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第四,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五,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 三、IS曲线的移动 1、投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上移动;若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向左移动。 2、储蓄需求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储蓄增加,IS曲线就要向左移动;反之,就要向右移动。 3、政府支出的变动使IS曲线的移动。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会使IS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反之,则使IS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6章

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名词解释 1.市场:是指从事某一种商品买卖的交易场所。 2.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3.完全竞争:市场上有无数个买者和卖者,产品完全差异或同质,资源可以自由流动并且买者或卖者掌握完全信息。 4.收益曲线:指企业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5.总收益: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价格销售一定数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6.平均收益:是指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 7.边际收益:是指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 8.短期均衡:指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情况,短期均衡条件为,MR=MC。 9.长期均衡:指厂商在长期内对全部生产要素进行调整,最终达到长期利润最大化,长期均衡条件为,P=MR=LMC=SMC=LAC=SAC。 10.短期供给曲线:当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上等于或 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的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1.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 倾斜的曲线,成本不变行业的是一条水平线,成本递减行业的往右下方倾斜。 12.成本递减行业:是指随着产业的扩张,由于生产要素价格降 低,导致厂商成本下降。 13.成本递增行业:是指该行业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 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二、单选题 1.D 2.D 3.D 4.B 5.B 6.A 7.B 8.D 9.B 10.B 11.B 12.A 13.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7.× 四、回答题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叠的?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因为厂商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见图6.1。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1790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4.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5.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D, 2、A, 3、A , 4、A, 5、C, 6、A, 7、B, 8、D, 9、A,10、B,11、D,12、B,13、C,14、C,15、C。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 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 1. 依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 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AG N≥G;BG N≤G; C G N>G;DG N<G。 2.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3.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大于自然增长率G N,经济将(): 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 4. 要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AG=G N;BG=G W;CG=G N= G W;DG W= G N。 5. 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 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 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 D以下情况都有可能。 6. 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时,厂商的合理反应是():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保持原有投资水平;D不能确定。 7.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分析,是因为它():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和资本均可发生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8. 假设要使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8%,在资本—产出比为2时,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储蓄率应该增加(): A10%;B16%;C6%;D5%。 9. 哈罗德—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有些假设是相同的,而有些假设是不同的。在以下假设中,不同的是(): A技术水平不变,都为外生变量; B规模报酬不变 C人口增长率为常数 D整个社会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生产,且这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10.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所描述的平衡增长路径上,有(): A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与人口的增长率相等; B总资本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产出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C 总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增长率,但总资本的增长率不等于人口的增长率; D总资本的增长率、总产出的增长率、人口的增长率三者之间的任意两者均不相等。 11.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储蓄率的变化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 B储蓄率的变化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C储蓄率的变化既影响短期的经济增长率,又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D人口增长率的变化不影响人均资本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 (二)计算与分析题: 1. 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美元,消费为800亿美元。根据哈罗德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3

第三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选择题 二、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它既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特征,也可以作为总生产函数应用于整个经济。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分析中,通常把企业视为将投入组合转化为产出的“黑匣子”,生产函数就是对企业的这种功能的描述。生产函数所表明的是一种技术关系。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生产函数。为研究方便,通常假设生产函数满足如下假定:(1)单值连续函数,是有连续的一阶和二阶偏导数;(2)严格凹函数或严格拟凹函数;(3)递增的函数。在经济分析中,一般把生产函数视为劳动(L)和资本(K)的函数,因此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K,L)。最常用的生产函数是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公式:Q=ALαKβ。其中A是参数,L和K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α和β取值均大于0小于1,Q表示产量。生产函数通常可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对于短期生产函数来说,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不变的,产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可变要素的投入水平(通常把资本视为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把劳动视为可变的生产要素);对于长期生产函数来说,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实际工资:实际工资是用产品而不是用货币衡量的工资,它等于名义工资与价格水平的比值,ω=W/P。实际工资是企业雇佣劳动的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劳动要到劳动的边际产量MPL等于实际工资ω这一点。因为如果多使用一单位劳动而带来的额外收益MPL大于实际工资ω,额外的一单位劳动就会增加利润,企业会继续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把利率划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考虑了物价变动(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可视为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调控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与工具,便于利率杠杆的操作。 4、国民储蓄:国民储蓄是私人储蓄和公共储蓄之和。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Y-T-C)+(T-G)=Y-C-G。私人消费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国民储蓄的变化。国民储蓄和投资共同决定均衡的利率,国民储蓄增加,会使储蓄曲线右移,降低利率;国民储蓄减少,会使储蓄曲线左移,提高利率。 5、私人储蓄:私人储蓄指社会公众或居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扣去消费以后所余下的部分。在内容上由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两部分构成。它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主体决策行为。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新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练习题及解析——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第五章——财政政策练习及解析(1) 1.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理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 A.自筹资金 B.财政资金 C.自由资金 D.借用资金 答案:B 解析:P96.1.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 2.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部门批准。 A.国务院计划(物价) B.省级以上政府计划(物价) C.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 D.县级以上政府计划(物价) 答案:C 解析:P96.2.预算外资金的现行管理:(1)收费立项审批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经过国务院或省级以上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批准,其他部门无权批准行政事业收费。 3.目前,()是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其收入居各税之首,约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一半。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所得税 D.消费税 答案:B 解析:P97.(1)增值税:目前,增值税是我国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约占我国税收收入总额的一半。 4.下列属于商品及劳务课税的是()。 A.增值税 B.所得税 C.财产税 D.农业税

答案:A 解析:P96.(一)商品及劳务课税:商品及劳务课税是所有以商品及劳务为征收对象的税种的总称。我国现行税制中对商品的课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5.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的比率。 A.国债发行总额 B.国内生产总值 C.当年财政收 D.当年财政支出 答案:B 解析:P103.(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我国目前的这一指标为16%左右,西方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 6.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其主旨是实现()。 A.分税制 B.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 C.转移支付 D.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答案:D 解析:P107.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为主旨,而实行的一种财政平衡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是分税制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7. 下列关于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A.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一样,都是政府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B.除国家政府部门外各级财政部门都必须在银行开设统一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管理和核算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