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

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规划

xx发布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上游产业,发展速度

较快,能够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中游行业主要包括

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

较低,Top10销售收入仅占行业的12%,与全球37.55%的集中度相比还有待提高,下游应用前景良好,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

将会极大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原则,加快结构调整。相关产业要持续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建立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完善有利于发展的市

场环境,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避免投资盲目扩张,促进相关

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未来几年产业健康

快速发展,按照“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和“产业倍增”的战略部署,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指导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重点

任务,实现产业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动产

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原则

1、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2、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3、创新机制,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产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4、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发展要素条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围绕核心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发展的发展新格局。

第三部分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上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能够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中游行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制造和服务,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较低,Top10销售收入仅占行业的12%,与全球37.55%的集中度相比还

有待提高,下游应用前景良好,随着国家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

将会极大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

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目前,我国医疗

器械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零组件

制造,涉及的行业有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生物化学、材料等;中游行

业为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销售以及服务;下游行业为医疗卫生行业,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

1、上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零组件制造的支持,上游行业的

技术发展也会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进步。电子行业为大型医疗设

备提供电子元件、电路板、芯片等电子零部件;生物化学行业为医疗器

械行业提供生物信息检测技术支持和试剂生产支持;材料行业为医疗器

械行业设备生产提供特殊材料等。

上游行业主要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等基础产品、

供应商规模大小不等,且行业发展较为迅速,产业较为成熟,能够为

医疗器械行业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

2、中游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2013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已达1.57万家,其中I类生产

企业4218家,II类生产企业9355家,III类生产企业2676家。截止

至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共有1.76万家,其中I类生

产企业6096家,II类生产企业9340家,III类生产企业2189家。在

这 1.76万家生产企业中,大部分规模都较小,90%以上为中小型企业。

在我国1.76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上市公司数量约为200家,其中新三板上市169家,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上市企业43家。从上

市公司财务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医疗器械公司规模都较小,2017年营

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公司仅有迈瑞医疗、威高股份、新华医疗与迪安

诊断4家。行业集中度较低,2017年Top10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全部医

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的12.58%,而Top50企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医疗器

械行业销售收入的31.71%。相比全球医疗器械行业Top10销售收入

37.55%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下游应用前景良好

医疗器械行业下游应用领域为医疗卫生行业,主要包括各类医院、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家庭客户等。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到2020年,

力争覆盖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以及70%的村卫生室。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将会极大的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速度。

2017年,中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为98.66万家,其中医院数量为3105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933024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19896家,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267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院数量的30多倍。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不断加大,未来将会极大的推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第四部分区域产业条件

笃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做好“六稳”工作,采取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理旧账、补短板,防风险、守底线的重大举措,区域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以上;新增就业首次突破xx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xx%;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x%;居民消费价格上涨xx%;节能减排降碳完成年度目标。今年是区域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任务十分艰巨。正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面

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既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更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应当看到,区域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不断为区域注入新动力,区位

各方面优势正在日益彰显。经济运行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结构

不断优化,新动能不断成长,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并不断巩固。应当看到,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新打法,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

拼绿色度已成为区域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目标更加明确,路

径更加清晰,成效更加明显。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创新创业生态不

断优化,各类要素加快聚集,市场活力持续释放。长期积累的突出问

题和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

解决问题、化解风险积累了宝贵经验。

当前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

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新变化,既有国际环境重大变革带

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工业和信息化发

展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全球制造业发展呈现新趋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

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速推动制造业发展理念、生产方式和发展

模式深刻变化,制造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特

别是在新技术革命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传统制造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

延伸,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发展新趋势。这为南京发挥产业基础和科技

创新优势,加速迈向产业中高端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

——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对建设制造强国作出

了全面部署,在国家、省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重视实体经济、重视

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这一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将进一

步引导社会各类资源向制造业集聚,也有利于激发制造业发展的活力

和动力,为打造经济升级版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枢纽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生态型经济,将进一步发挥丰富的科教人

才优势、深化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扩大对内

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推进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二)面临挑战

——国际国内市场面临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国际贸

易规则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产

业结构、发展动力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速度逐步加快,部分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对南京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拓展产业国

际化发展空间、巩固提升产业国际地位带来新的挑战。

——发展动能亟需切换。制造业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

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投资拉动、出口带

动的增长方式逐渐向依靠创新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转变,未来产业

发展需实现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双重目标,对发展模式与发

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正处于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的接

续关键期,传统因素消退与新兴力量成长并行,行业和区域走势分化,结构调整面临多重压力和调整。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

制高点的重大举措。当前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价值链为纽带,形

成专业化分工相对明确、错位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格局。

第五部分发展目标

到xx年,产业结构明显改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高端产品

自主保障能力增强,高端技术推广应用,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

第六部分主要发展任务

(一)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推进咨询、检测等相关服务机构发展。加强第三方评价监管,提

升评价机构的公信力。加快产业市场的培育。推进产业领域市场主体

信用评级。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建立信用评级与银行授信、项目

招投标等工作的联动机制,促进供应链落地实施。

(二)加强区域品牌整体推介

发挥引导作用,聚集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产品展示、专题推介会、信息发布会,维护区域品牌,积极参加对外交流、商贸及会展活动,通过专业策划,集中区域产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三)加强合作对接,协同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与xx有限公司、xx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研究咨询机构在行业发展研究、产业政策研究、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重点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引入行

业龙头企业和战略合作者;为区域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外投资办厂提供

支持帮助,协同促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

(四)加强组织协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