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植物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1)

1、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危害 (11)

2、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11)

二、植物病害与病害系统 (11)

(一)植物病害 (11)

1、什么是植物病害 (11)

2、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11)

3、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12)

4、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病症和病状 (12)

5、症状的5大类型 (12)

6、病症的类型 (13)

7、症状是会发生变化的 (13)

8、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13)

9、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 (13)

10、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3)

11、植物病害类型(传染性病害) (14)

(二)病害系统 (14)

1、什么是植物病害系统 (14)

2、病害系统的要素 (14)

3、病害系统的类型 (14)

4、自然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关系,针对特定的植物病害) (14)

5、农田病害系统(病害四角关系,强调人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14)

人在植物病害生态系统中影响 (15)

6、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15)

7、植物生物组 (15)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16)

(一)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16)

1、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16)

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16)

(1)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16)

(2)营养型与病原物侵入寄主的关系 (16)

(3)微生物可分为兼性寄生物和兼性腐生物 (16)

(4)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16)

(5)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 (17)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17)

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7)

(1)水解酶类 (17)

(2)毒素 (17)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种作用途径) (18)

(4)小分子蛋白 (18)

(5)病原物的mRNA和小分子RNA进入寄主细胞 (18)

5、病原物的传染性 (18)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8)

1、什么是病程 (18)

3、侵入前期 (18)

①接触前阶段 (19)

(1)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前有哪些行为? (19)

(2)多数病原菌休眠体萌动、活化需要寄主的刺激 (19)

(3)病原物与寄主分泌物识别 (19)

(4)病原物在抵达寄主之前有不稳定性 (19)

(5)病原物如何到达寄主表面? (19)

②接触阶段 (20)

(1)病原物与寄主的识别 (20)

(2)过敏反应 (20)

(3)影响病原物萌发和生长的因素 (20)

4、侵入期(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 (20)

(1)侵入方式 (20)

(2)侵入途径 (20)

a.直接侵入 (20)

b.从自然自然孔口侵入 (21)

c.从伤口侵入 (21)

(3)侵入所需时间和接种体的数量 (21)

a. 为什么要积累一定数量? (21)

b.病原细菌致病的群体效应 (22)

(4)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22)

5、潜育期(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建立和关系到显症之前) (22)

(3)病原物在寄主上的扩散 (23)

(4)寄主植物在潜育期的抗病反应 (23)

(5)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反抑制作用 (23)

6、发病期(发现症状) (23)

(三)病害循环 (24)

1、什么是病害循环 (24)

(1)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的形式 (24)

(2)病原物越冬和越夏的场所 (24)

(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 (24)

3、病原物的传播 (25)

(1)气流传播 (25)

(2)雨水传播 (25)

(3)生物介体传播 (25)

(4)土壤传播和有机肥料传播 (25)

(6)人为因素传播 (25)

4、初侵染和再侵染 (26)

5、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26)

第四章植物病原菌物 (27)

(一)菌物 (27)

1、菌物概述 (27)

2、菌物的益害 (27)

(1)有隔菌丝隔膜的多种类型 (28)

(2)菌丝生长及菌落 (28)

4、菌物的细胞结构 (28)

5、菌丝的变态 (28)

6、菌丝组织 (29)

(二)菌物的繁殖 (30)

1、无性繁殖 (30)

(1)无性繁殖的作用 (30)

(2)无性孢子的产孢方式 (30)

(3)无性孢子的类型 (30)

a.分生孢子 (30)

b.游动孢子 (30)

c.孢囊孢子、厚垣孢子 (30)

2、有性生殖 (31)

(1)有性生殖的过程 (31)

(2)有性生殖的作用 (31)

(3)有性生殖性细胞的结合方式 (31)

a.游动配子囊配合 (31)

b.配子囊接触交配 (31)

c.配子囊配合 (32)

d.受精作用 e. 体细胞结合 (32)

(4)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 (32)

(5)有性孢子的类型 (32)

a. 休眠孢子囊 b.卵孢子 (32)

c.接合孢子 d.子囊孢子 (32)

e.担孢子 (32)

3、准性生殖 (32)

(1)准性生殖的过程 (33)

(2)准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33)

(三)菌物的生活史和分类 (33)

1、菌物的生活史 (33)

2、菌物生活史类型 (33)

3、菌物分类方法及分类单元 (34)

4、菌物的命名(双名制命名法) (34)

5、专化性和生理小种 (34)

(四)根肿菌门 (34)

1、根肿菌门的主要特征 (34)

2、根肿菌属 (35)

3、粉痂菌属 (35)

4、多粘霉属 (35)

(五)卵菌门 (35)

1、卵菌门的基本特征 (35)

2、卵菌门只有卵菌纲(9个目) (36)

3、水霉目 (36)

(1)水霉属 (36)

(2)棉霉属 (36)

4、腐霉目 (37)

(1)腐霉属(苗期病害的重要病原物) (37)

(2)霜疫霉属 (37)

5、霜霉目 (37)

(1)孢囊梗的特征是霜霉目菌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38)

(2)疫霉属 (38)

(3)致病疫霉 (38)

(3)霜霉属 (39)

(4)盘梗霉属 (39)

(5)单轴霉属 (39)

(6)假霜霉属 (39)

(7)指梗霉属 (40)

(8)霜指霉属 (40)

(9)几种属的对比 (40)

6、白锈目 (40)

(六)壶菌门 (41)

节壶菌属 (41)

(七)接合菌门 (41)

1、接合菌门真菌的共同特征 (41)

2、毛霉目 (42)

(1)根霉属 (42)

(2)笄[ji]霉属 (42)

(3)毛霉属 (42)

(4)犁头霉属 (43)

(八)子囊菌门 (43)

1、子囊孢子的主要特征 (43)

2、子囊的主要特征 (43)

3、子囊四个类型 (43)

4、子囊果 (44)

5、子囊盘、子囊壳、子囊座 (44)

6、子囊果内的不孕丝状体 (44)

8、外囊菌亚门 (44)

外囊菌纲的外囊菌目 (45)

桃缩叶病的病害循环 (45)

9、盘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45)

(1)多腔菌目 (45)

痂囊腔菌属 (45)

(2)煤炱目 (45)

(3)格孢腔菌目 (46)

(4)散囊菌目 (46)

(5)白粉菌目 (46)

白粉菌目常见属的子囊果主要特征 (46)

麦类白粉病 (47)

(6)柔膜菌目 (47)

(7)小煤炱目 (47)

小煤炱属 (47)

(8)肉座菌目 (47)

a.赤霉属 (47)

b.麦角菌属 (48)

(9)间座壳目 (48)

黑腐皮壳属 (48)

(10)小囊菌目 (48)

长喙壳属 (48)

(11)大角间座壳目 (48)

(12)黑痣菌目-黑痣菌属 (49)

(13)未定目-小丛壳属 (49)

10、无性态子囊菌(半知菌) (49)

(1)特性 (49)

(2)繁殖 (49)

(3)载孢体及其类型 (49)

(4)分生孢子形成的方式 (50)

a.体生式分生细胞 (50)

b.芽生式分生孢子 (50)

芽殖式分生孢子发育的五种类型 (50)

(5)无性态子囊菌的有性阶段未发现的原因 (50)

(6)无性态子囊菌的分类 (51)

a.无孢目-小核菌属 (51)

b.丝孢目 (51)

轮枝孢属 (51)

曲霉属 (51)

青霉属 (52)

葡萄孢属链格孢属 (52)

c.束孢梗目 (52)

d. 瘤座孢目 (52)

e.球壳孢目 (52)

f.黑盘孢目 (53)

(九)担子菌门 (53)

1、营养体 (54)

(1)初生菌丝 (54)

(2)次生菌丝 (54)

(3)三生菌丝 (54)

2、担子菌的无性繁殖 (54)

3、担子菌的有性繁殖 (54)

4、担子果 (54)

5、柄锈菌亚门 (55)

(1)锈菌的特征 (55)

(2)锈菌的生活史 (55)

(3)锈菌生活史类型 (55)

(4)转主寄生(锈菌特有的一种现象) (55)

(5)锈菌的多型现象 (55)

(6)栅锈菌属 (56)

(7)层锈菌属 (56)

6、黑粉菌亚门 (56)

(1)特征 (56)

(2)黑粉菌属 (56)

系统侵染和局部侵染 (56)

(3)腥黑粉菌属 (57)

(4)条黑粉菌属 (57)

(5)外担菌目 (57)

第五章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58)

(1)概述 (58)

1、原核生物的定义 (58)

2、细菌细胞结构 (58)

3、细胞壁 (58)

(1)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差异 (59)

(2)革兰氏染色原理 (59)

(3)革兰氏染色流程 (59)

4、细胞膜 (59)

功能 (59)

5、细胞质 (59)

6、鞭毛 (59)

功能 (60)

7、纤毛 (60)

功能 (60)

(二)生长繁殖与遗传变异 (60)

1、细菌的繁殖 (60)

营养、代谢废弃物及其它限制因子影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60)

2、遗传变异 (60)

(1)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60)

特征 (61)

3、遗传重组 (61)

3种类型的遗传重组 (61)

(三)致病 (61)

1、植物原核生物病原的特点 (61)

2、侵染来源 (61)

3、侵染途径 (62)

4、病原物侵入后的繁殖 (62)

5、病原物如何杀死寄主? (62)

6、病原原核生物的传播 (62)

7、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源 (62)

8、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症状特点 (62)

9、螺原体属和植原体属 (63)

(四)分类和命名 (63)

1、细菌的种 (63)

2、细菌的分类方法 (63)

3、细菌的分类 (63)

4、细菌的命名 (63)

(五)薄壁菌门 (64)

1、假单胞菌属 (64)

2、雷尔氏(拉尔氏)菌属 (64)

3、黄单胞菌属 (64)

致病机理 (64)

4、土壤杆菌属 (64)

(1)致病机理 (64)

(2)致病过程 (64)

5、欧文氏菌属 (65)

6、韧皮部杆菌 (65)

(六)植原体和菌原体 (65)

1、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症状 (65)

2、菌原体的传播 (65)

(七)植物的基因工程 (65)

(八)植物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和病原鉴定 (65)

(九)细菌性病害如何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植物病原病毒 (66)

(一)概述 (66)

1、研究历程 (66)

2、病毒的定义 (66)

3、病毒的形态结构 (66)

1、病毒核酸分类 (67)

2、核酸的多分体现象 (67)

分体病毒的类型 (67)

3、病毒的增值过程 (67)

(1)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67)

a.复制方式 (67)

b.转录 (68)

c.病毒核酸的表达(相关蛋白的表达) (68)

(2)描述基因结构的几个名词 (68)

(三)病毒的传播 (68)

1、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和运输 (68)

(1)短距离运输-胞间连丝 (68)

(2)长距离运输-维管束 (68)

2、植物病毒病的症状 (68)

3、病毒入侵的特点 (69)

(1)介体传播 (69)

(2)介体传播 (69)

(3)非介体传播 (70)

摩擦接种 (70)

(四)分类与命名 (70)

1、分类: (70)

2、命名:寄主名+症状+病毒 (71)

(五)病毒的鉴定 (71)

1、生物学实验鉴定 (71)

2、电子显微镜技术 (71)

(1)内含体观察 (71)

(2)病毒粒体观察 (71)

3、血清学技术鉴定 (72)

4、分子生物学技术 (72)

(六)病毒病害的控制 (72)

1、传统方法 (72)

(1)去除侵染源 (72)

(2)控制或避开传播介体 (72)

(3)选育抗病品种 (72)

2、生物技术方法 (72)

(1)选育无毒繁殖材料 (72)

(2)交叉保护 (72)

作用机制 (72)

(3)转基因抗病毒病 (72)

第七章植物线虫 (73)

(一)基本内容 (73)

1、概述 (73)

2、线虫的食性 (73)

3、植物线虫形态 (73)

4、生活史 (73)

5、生物学特性 (73)

6、寄生性 (74)

7、致病性 (74)

(二)重要类群 (74)

1、根结线虫属 (74)

2、胞囊线虫属 (74)

3、粒线虫属 (74)

4、茎线虫属 (74)

5、松材线虫 (74)

(三)植物线虫病的防治 (74)

1、生物防治 (75)

2、抗病育种 (75)

3、化学防治 (75)

第八章寄生性植物 (75)

(一)概述 (75)

1、定义 (75)

2、分类 (75)

3、寄生性植物分布区域 (75)

4、致病性 (75)

(二)重要类群 (76)

1、菟丝子 (76)

防治策略 (76)

2、列当 (76)

3、独脚金 (76)

4、桑寄生 (76)

第九章非侵染性病害 (76)

(一)概述 (76)

1、定义 (76)

2、严重性 (76)

3、与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关系 (76)

(二)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因素 (76)

1、化学因素 (77)

(2)环境因素 (77)

(3)药害 (77)

2、物理因素 (77)

(1)温度胁迫 (77)

(2)光照不适 (77)

(三)其他 (78)

1、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系 (78)

2、非侵染性病害的特点 (78)

3、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78)

第十章寄主植物与病原的互作 (79)

(一)植物病原物致病的物质基础 (79)

1、致病信息物质 (79)

2、病原致病物相关物质 (79)

(1)毒素 (79)

毒素对寄主的生理影响 (79)

(2)病原物胞外多糖 (79)

(二)植物抗病机制 (80)

1、植物对病原物的识别 (80)

不亲和性识别、亲和性识别 (80)

2、两种类型的反应机制 (80)

(1)被动或固有防卫机制中的化合物 (80)

(2)主动或诱导的防卫反应机制 (80)

第十一章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预报 (81)

1、植物病害的流行 (81)

3、植物病害的流行学类型 (81)

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比较 (81)

4、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 (81)

(1)季节流行动态 (81)

(2)逐年流行动态 (81)

5、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 (82)

病害的空间流行过程 (82)

6、病害流行的因素 (82)

7、植物病害的预测预报 (82)

8、植物病害调查的方法(估计病害的发生和预测) (82)

9、病情指数 (83)

10、预测分类 (83)

11、预测的依据 (83)

12、预测方式 (83)

(1)经验预测模型 (83)

(2)系统模拟模型 (83)

13、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工具 (83)

14、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的发展方向 (84)

15、作物病害爆发成灾的关键问题 (84)

第十二章植物病害控制 (84)

1、植物病害控制的生态观 (84)

农事活动对作物病害的影响 (84)

2、植物病害控制的经济观 (84)

病害发生越重,防治的效益越大 (84)

3、植物病害控制的安全观 (84)

4、植物病害控制的策略 (85)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 (85)

5、植物病害控制的技术 (85)

(1)植物检疫 (85)

(2)抗病品种的科学利用(3)农业防治 (85)

(4)生物防治 (85)

(5)物理防治 (86)

(6)化学防治 (86)

(7)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 (86)

一、绪论

1、植物病害对人类的危害

例:香蕉枯萎病(引发消费者不安,蕉农破产):镰孢菌引起的香蕉巴拿马病

柑橘黄龙病(砍树):木虱昆虫传播

猕猴桃溃疡病(农村经济)

稻瘟病(水稻减产)

柑橘果实腐烂(竞争粮食)

松树萎蔫病(破坏山林)

2、农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类型

二、植物病害与病害系统

(一)植物病害

1、什么是植物病害

植物生长不正常,但是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提高观赏价值等不属于植物病害(病害是对人类而言的)

例:茭白茎部受黑粉菌感染膨大成为美味佳肴

郁金香感染病毒产生碎色花瓣更加美丽

2、病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例:麦角菌产生麦角碱遗留在麦粒

或面粉中(毒害人类、家禽);

黄曲霉素(致癌);

水稻感染穗颈瘟

(减产甚至绝收,影响粮食

安全);

小麦感染赤霉病(减产、积累毒

素,影响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梨黑星病、柑桔疮痂病、柑桔溃

疡病(影响外观);

3、什么是病害的症状

区别正常生长中的变色(衰老、季节等)与病害症状

4、症状包括两个方面:病症和病状

5、症状的5大类型

变色坏死

例:黄瓜花叶病

萎蔫畸形

例:油菜根肿病例:花变叶棉花黄萎病(维管束病害引起的萎蔫)月季肿瘤

辣椒根腐病油菜茎秆带化

泡桐树丛枝腐烂

6、病症的类型

例:小麦赤霉病,草莓灰霉病

小麦黑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蚕豆

锈病

麦角菌

7、症状是会发生变化的

8、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9、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侵染性病害)

不同种类病原物在植物细胞中寄生示意图→

10、环境因素引起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11、植物病害类型(传染性病害)

(二)病害系统

1、什么是植物病害系统

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2、病害系统的要素

寄主作物、病原物、环境条件

3、病害系统的类型

自然植物病害系统、农业植物病害系统、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4、自然植物病害系统(病害三角关系,针对特定的植物病害)

森林病害系统与自然病害系统较接近

5、农田病害系统(病害四角关系,强调人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的影响)

人在植物病害生态系统中影响

6、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

人为创造一种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特别是温、湿度环境)

设施农业:温室、地膜覆盖、遮阳棚等;高投入、高风险,特别是来自植物病害的威胁。

7、植物生物组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一)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征

1、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

2、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

(1)寄生物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物质的方式

(2)营养型与病原物侵入寄主的关系

(3)微生物可分为兼性寄生物和兼性腐生物

(4)病原物的寄主范围

例:核盘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有400多种几株植物,可以为害豆科-大豆、菊科-向日葵、菊科-莴苣、十字花科油菜、伞形科-胡萝卜、葫芦科-哈密瓜等

禾谷白粉菌寄主范围窄

(5)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

例:禾谷白粉菌小麦专化型只能感染小麦,禾谷白粉菌大麦专化型只能感染大麦,它们之间不能感染对方的寄主。

3、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与致病力

4、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

(1)水解酶类

攻击细胞壁,不同病原菌在治病过程中所分泌酶的种类、数量和先后顺序是不同

(2)毒素

分为非寄主选择性毒素和寄主选择性毒素

例:玉米圆斑病菌产生HC毒素,如果玉米品

种中含有HME基因的话,则抗病,因为它可以产生

HC毒素的还原酶,将该毒素降解成为无毒的物质。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两种作用途径)

(4)小分子蛋白

(5)病原物的mRNA和小分子RNA进入寄主细胞

例:

5、病原物的传染性

接种体:具有独立存活、传播和侵染功能的最小结构

(二)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

1、什么是病程

2、病程分为四个阶段

侵染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3、侵入前期

包括病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启动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合成致病相关的毒素和酶类

①接触前阶段

(1)病原物在到达寄主表面前有哪些行为?

大多病原菌在未到达寄主表面之前处于休眠状态

例:真菌的菌核、有性孢子、厚垣孢子、线虫的卵、寄生性植物的种子、病原细菌

(2)多数病原菌休眠体萌动、活化需要寄主的刺激

病原物有感知寄主存在的能力(趋化性问题)

例:寄主(根)吸引病原物的游动孢子

(3)病原物与寄主分泌物识别

专化性:应答特定的寄主分泌物。是病菌与寄主协调进化的结果。

【病原菌与寄主协同进化的结果】

例:根癌农杆菌对寄主分泌的乙酰丁香酮敏感

白腐小核菌只对洋葱和大蒜属植物的根分泌物敏感

无专化性:病原菌可以应答多种植物的分泌物而萌发。

例:线虫的卵

一些寄主范围广的病原菌

(4)病原物在抵达寄主之前有不稳定性

(5)病原物如何到达寄主表面?

a.被动抵达,由生物介体或非生物介体传播。

b.主动抵达,具有气化性。一些土传病原菌,受寄主分泌物的刺激萌发,利用自身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朝寄主方向进行生长。

②接触阶段

(1)病原物与寄主的识别

(2)过敏反应

例: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囊在马铃薯表皮上萌发,引起过敏反应,侵入位点形成小乳头状的突起,造成周围细胞死亡

大麦与白粉病菌识别后产生的不亲和反应(形成突起和产生活性氧)

(3)影响病原物萌发和生长的因素

4、侵入期(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

寄生关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质

(1)侵入方式

(2)侵入途径

a.直接侵入

例:真菌孢子萌发形成芽管及附着胞,附着胞下端形成的侵入钉,在寄主(玉米)表皮下产生侵入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