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复习题

第一章

1、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

高植物生产投入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广义的植物保护是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在农业上所说的植物保护一般是指狭义的栽培作物保护。

2、农业有害生物:危害人类目标植物,并能造成显着损失的生物。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寄生性植

物、植物线虫、植食性昆虫、杂草、鼠类及鸟兽等(病、虫、草、鼠)。

3、化学农药在环境中释放所造成的3R问题: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再猖獗(resurgence)、

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

4、植物保护的对象:广义保护对象: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狭义保护对象:人类的栽培作物。

5、有害生物(pests):是指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生物灾害:是指有害生物大量危害人类目标植物或森林植被等,给人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7、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发病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8、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寄生物,而被寄生的生物成

为寄主。

9、植物保护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第二章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生物、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

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各种病理变化,呈病态,甚至死亡。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

病害四角: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条件、人类干扰

2、植物病害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

态。

3、病状有哪些: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有哪些: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4、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区别:

5、植物病原物主要包括哪五大类群: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

6、真菌(fungus):是一类通常为丝状的营养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

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真菌的主要类群: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征:

②菌丝体无隔多核,细胞壁为纤维素组成

④无性繁殖产生有鞭毛的游动孢子

⑥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接合菌的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发达,无隔多核,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②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③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真菌主要特征:

①菌丝体发达有分隔和分枝,细胞壁由几丁质组成

②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

③有性繁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真菌主要特征

②菌丝体发达,分隔分枝,细胞一般双核,在双核细胞分裂以前,两个细胞之间可以产生钩状

分枝,形成锁状联合,它有利于双核的并裂

④无性繁殖除锈菌产生无性孢子外,其余很少产生无性孢子

⑥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特征

①菌丝发达,分隔、分枝

②无性繁殖产生各种类型的分生孢子

③有性阶段尚未发现。

7、真菌的无性孢子主要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是植物病害的再侵染源。

8、真菌有性孢子的种类: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

有性孢子具有渡过不良环境的作用,是许多植物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

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哪两大类:细菌和菌原体

植物病原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为G-

10、喷菌现象:由细菌侵染所致病害,受害部位的薄壁细胞或维管束组织一般都有大量细菌存在,

都可以在徒手切片中看到大量细菌从病部喷出,这种现象成为喷菌现象。

11、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典型的病毒粒体由核酸和蛋白外壳组成

传播方式:

非介体传播:机械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介体传播:昆虫、螨、线虫、真菌、菟丝子(口针型病毒、循回型病毒、增殖型病毒)

12、线虫的一生经历几个时期:卵、幼虫、成虫

13、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分为: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

接触期(侵入前期):指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直接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物质影响的根围或叶围,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并与寄主可侵染部位接触,然后至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主关系的这段时间,称为病原物的侵入期。

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症状为止,这一时期就是病害的潜育期。

14、真菌的侵入方式: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直接(穿透)侵入

细菌的侵入方式:自然孔口侵入、伤口侵入

病毒的侵入方式:伤口侵入

15、病害循环: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

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病害,称单循环病害。

多循环病害:一个生长季节中具有初侵染和再侵染的病害,称多循环病害。

16、

17、病原物的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或其他生物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17、转主寄生:指生活史中各阶段能在不同种的寄主上度过寄生生活的现象。

18、柯赫法则:用来证实侵染性病害及其生物病原性的通则。

是不是所有植物病害均可以运用该法则进行病原鉴定:不是,柯赫法则是建立在微生物学基础上的,因此它仅适应于侵染性病害。

第三章

1、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3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

头部着生口器、触角、复眼和单眼。是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各节上着生有胸足1对,中、后胸一般各有1对翅。是运动中心。

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所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各种内脏器官大部分位于腹内。是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2、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是马氏管

3、昆虫的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单眼的构造比较简单,单眼只能辨别光的方向和强弱,不

能形成物像。

复眼是昆虫主要的视觉器官,由许多的小眼组成

4、触角是分节的构造,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等3节组成。

足是一种分节的构造,自基部向端部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

5、口器的类型:咀嚼式、吸收式、刺吸式、虹吸式、舔吸式、锉吸式

6、昆虫的内部器官按其功能主要分为:消化、排泄、呼吸、循环、生殖、神经和激素调控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包括纵贯体腔中央从口到肛门的一根消化道及与消化有关的腺体组成,其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防治害虫的药剂有些是通过害虫的消化道起作用,如胃毒剂和拒食剂。

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是马氏管,是一些浸浴在血液里的细长盲管,开口在消化道中肠和后肠的交界处。马氏管的主要作用是从血液中吸收代谢废物并将其送入后肠后随粪便一同排出体外,相当于高等动物的肾。

杀虫剂对马氏管的影响,主要是破坏其组织,使之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活动;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许多富有弹性和一定排列方式的气管组成,由气门开口于身体两侧。

当空气中混合有一定量的毒气时,随着昆虫的呼吸,毒气通过气门进入虫体内,使其中毒而死,这就是使用熏蒸杀虫剂的基本原理。

昆虫的循环系统属开放式循环,血液充满整个体腔,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

由背血管和心脏组成,背血管前段伸入头部,称大动脉,后段由一连串的心室组成,称为心脏。

7、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不全变态:昆虫的一生只经过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完全变态昆虫蛹主要有几类:根据蛹的翅、触角、足等附肢是否紧贴于蛹体和能否活动等特征,可将蛹分为离蛹、被蛹和围蛹3类。

8、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适合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

不食不动的现象,称为滞育。

一年中光周期的变化是诱导滞育的主要因素。

9、休眠:昆虫在其年生活史的某一阶段,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常引起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

环境条件一旦转变为适宜,则生长发育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10、假死性:是建立在神经反射活动基础上,昆虫对外来刺激作用所作的一种运动反应。

11、趋性:是昆虫对外界环境刺激所表现的或趋或避的反应,是一种无条件的反射。

12、趋光性:昆虫通过视觉器官,对光源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13、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14、多型现象:有些昆虫同一性别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这种现象称为多型现

象。

15、食性:昆虫由于种类繁多,通过自然选择,各自形成了特有的取食习惯和范围,这种对食物的

选择性称为食性。

通常按取食的食物类别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

16、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生活的习性。

17、迁移:是指某种昆虫成群地从一个发生地转移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现象,又称为迁飞,如粘虫、

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等。

18、蝗虫是直翅目,前翅为复翅,后翅为膜翅。蚊子是双翅目,前翅为膜翅,后翅特化成平衡棒。

19、鞘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体型大小差异甚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角质硬化的鞘翅,后翅膜质,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等,完全变态。

举例:蚕豆象、玉米象、星天牛、马铃薯瓢虫、叩头虫

20、鳞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体、翅上密被鳞片和毛,触角线状、梳状、羽状、球杆状和末端钩状等,口器虹吸式或退化,下唇须发达,翅2对,鳞翅,膜质,翅面上常有很多花纹,完全变态。

举例:棉铃虫、小菜蛾、二化螟、花粉蝶、麦蛾

21、世代: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并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

一个世代。

世代重叠:多化性昆虫常由于成虫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不集中,而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

年生活史:一年中昆虫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称为年生活史或生活年史。习惯上是指昆虫从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翌年越冬复苏前的全过程。

22、多化性昆虫的4种季节消长类型: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抛物线型

23、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个部分组成。

24、昆虫的趋性可分为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趋(颜)色性等

25、补充营养:有些昆虫羽化后生殖腺尚未成熟,需要取食以获得卵巢发育所需的营养,这种取食

称为补充营养。

26、螨类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螨类体呈卵圆形或蠕虫形。身体分节不明显,常以体

段区分各部,一般分为颚体和躯体。

第四章

1、杂草:是能够在人类试图维持某种植被状态的生境中不断延续其种族,并影响到人工植被状态的

一类植物。

2、杂草按形态分类分为: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阔叶类杂草

3、杂草的适应性强表现在抗逆性、可塑性、生长势、杂合性、拟态性上。

4、化感作用:是指植物向环境释放出特定的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化感作用的机理

◆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抑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

◆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抑制酶活性

◆影响水分代谢和营养的吸收

化感作用的意义

◆利用化感作用,进行合理的轮作和套作,可抑制杂草的发生和危害

◆利用化感作用可研制和开发新的除草剂品种

5、杂草种子库:存留于土壤中的杂草种子或营养繁殖体

输入:结实、传播。输出:萌发出苗、传播、生物觅食、死亡。

6、杂草与作物的竞争:地上部:光照、CO2;地下部:水、矿质营养元素

7、伴生杂草:杂草具有较强的拟态性,如稗草和水稻,野燕麦和小麦、狗尾草与谷子,它们在形态、

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很难将这些杂草与其伴生的作物分开或从中清除。这些杂草也被称之为伴生杂草。

8、列举几种恶性杂草

空心莲子草、牛繁缕、打碗花、大巢菜、千金子、马唐、看麦娘、香附子、牛筋草、水莎草、矮慈姑、播娘蒿、铁苋菜

9、杂草群落的演替:指杂草群落在农业措施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作用下,一个杂草群落被另一个杂草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第六章

1、(1)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但作用小的病害。

发生特点: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菌量的增长幅度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可能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又称为积年流行病害。

防治策略:消灭初始菌源、抗病育种、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

(2)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

发生特点:

?

?大多数是局部浸染,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

?病原物越冬率低,越冬后存活的菌量不高;

?

?在有利的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增幅大,具有明显的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节完成菌量的积累,造成当年病害的严重流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防治策略: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2、小麦上常见的单循环病害:小麦散黑穗病、小麦全蚀病

小麦上常见的多循环病害:小麦锈病

3、空间分布: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种类有害生物种群(或被害作物)在田间的聚集或分散的

形式。

4、种群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配、性比、基因型、滞育百分率、数量动态、空间分布型、

集聚与扩散。

5、种群生长型:是在不考虑种群的迁入与迁出、以及环境因素对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的情况下,昆

虫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类型。

6、昆虫种群消长即种群的数量动态

7、多化性昆虫的季节性消长类型:一般表现为斜坡型、阶梯上升型、马鞍型和抛物线型4种

8、植物病害流行因素及主导因素如何确定?

9、害虫发育进度预测法类型及各类特点

历期法、分龄分级法及期距法

历期法是对前一虫态(或虫期)的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等)进行系统调查,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和高峰期时,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就能推导后面某一虫期的发生时期。

分级分龄法是选择害虫幼虫期和蛹期作1到2次发育进度调查,记录幼虫各龄(各级蛹)的数量,分别计算百分率。然后根据各龄期到成虫所需的发育天数,预测成虫的始期、盛期和末期。此法方便可靠。

期距法是根据期距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期距通常是指各虫期在田间出现的始盛、高峰和盛末期间隔的时间距离。

历期是控制温度下观察昆虫发育进度而得到的平均值。

期距是从多年调查的虫情资料中得出的经验值或历史平均值,代表田间害虫种群的平均进度,更符合实际。

10、昆虫种群密度的季节性消长类型及其主导因素?

11、发生期预测:有效积温法

害虫在适宜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速率与温度几乎呈直线关系,只要已知一种害虫全世代或某虫态的有效积温常数和发育起点温度,便可根据田间害虫的发育状态和近期内的气温预报,预测害虫未来时间的发育进度。

N=K/(t-t0)

N:发育历期 K:有效积温

t:平均气温 t0:发育起点温度。

12、病情指数:表示总的病情,由普遍率和严重度计算而得。

病情指数=[ (病级株数*各级值)/总株数*最重级值]*100

第七章

1、农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按防治措施的性质来分,可分为:

植物检疫、农业防治、作物抗害品种的利用、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

2、植物检疫: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

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植物保护措施。

3、农业防治: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

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有害生物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农业防治的措施:

(1)改进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土壤耕作和施肥。(2)使用无害种苗(3)调整播种方式

(4)加强田间管理(5)安全收获

4、生物防治的特点

?

?优点:

–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

–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

–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低

?

?局限性:

–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较慢,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

–生物防治防治效果不稳定

–可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有害生物数量有限

–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防治要求高的有害生物,较难实施种群综合治理。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开发适宜的农药品种,并加工成适当剂型,利用适当的机械和方法处理作物植株、种子、土壤等,来杀死有害生物或阻止其侵染危害。

?

?优点:

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是有害生物大发

生时,能及时控制危害。

?

?缺点:

–产生抗药性

–杀伤天敌,破坏生态

–残留污染环境

5、生物防治的途径:

?

?(1)保护有益生物:直接保护、农业措施保护、用药保护

?

?(2)引进有益生物

?

?(3)有益生物的人工繁殖与释放

?

?(4)生物产物的开发利用

6、植物的抗害机制:

抗选择性、抗生性、避害性、耐害性

7、毒力: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杀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的指标,以LC50/EC50/LD50/ED50

表示。

毒性:指农药对非靶标生物有机体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的能力,分为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选择性:指农药对不同生物的毒性差异。

药效:是农药在特定环境下对某种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它是化合物的毒力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化学农药的3R问题:

Resistance:有害生物抗药性

Resurgence:有害生物再猖獗

Residue:农药残留

9、化学农药的剂型:乳油、粉剂、可湿性粉剂、粒剂、可溶性粉剂、悬浮剂、缓释剂、超低容量喷

雾剂、种衣剂、烟剂

10、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

?触杀作用:指药剂与虫体接触后,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体内或封闭昆虫的气门,使昆虫中毒或窒息死亡。

?

?胃毒作用:指害虫取食药剂后,随同食物进入害虫消化器官,被肠壁细胞吸收后进入虫体内引起中毒死亡。

?

?内吸作用:指农药施到植物上或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各部分,害虫取食后引起中毒死亡。

?

?熏蒸作用:指药剂由液体或固体气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

11、纳入综合防治体系(IPM)

12、经济危害允许水平(EIL):又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是农作物能够容忍有害生物危害的界限所对

应的有害生物种群密度,此时防治收益等于防治成本。

经济阈值(ET):又称防治指标,是有害生物种群增加到造成农作物经济损失而必须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

13、水平抗性:指作物品种对病菌的生理小种或害虫的各种生物型均具有相似的抗性。抗性水平低,

但不易丧失。

垂直抗性:专化性抗性或特异抗性。是指作物品种只对一种或某几种病菌生理小种或害虫生物型表现抗性,对另一些则不表现抗性。抗性水平高,但易丧失。

第八章

1、水稻重要病虫草害的种类

水稻主要病害:

(1)稻瘟病

?

?病原:灰梨孢

?

?越冬、初侵染源:病谷和病稻草上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

?

?传播、再侵染源:分生孢子

?

?适宜的发病条件:25~28°C 、RH>90%

(2)水稻纹枯病

?

?病原:立枯丝核菌

?

?越冬和初侵染源:土中的菌核

?

?适宜的发病条件:28~32°C、RH>97%,矮秆品种,氮肥水平高。

(3)水稻白叶枯病

?

?病原:水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

?初侵染源:病种和病稻草

?

?传播、再侵染源:病株上的病菌

?

?适宜发病条件:25~30℃,雨湿,尤其是暴风雨

(4)稻恶苗病

?

?病原:串珠镰孢菌

?

?初侵染源:带菌种子、病稻草

?

?传播:种传

(5)稻曲病

?

?病原:绿核菌

?

?越冬、侵染源:土中或种子上的菌核、厚垣孢子

?

?适宜的发病条件:低温、多雨,氮肥用量大

(6)稻粒黑粉病

?

?病原:稻粒腥黑粉菌

?

?初侵染源:病土、病种

?

?适宜的发病条件:多雨、高湿、氮肥多、花期长

?

?杂交制种田母本田最重要的病害

(7)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南方稻区重要检疫性病害

?

?病原:水稻黄单胞菌稻生致病变种

?

?初侵染源:病稻谷、病稻草

?

?侵入途径:伤口、气孔

?

?适宜的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氮肥过量

(8)条纹叶枯病

?

?病原:水稻条纹叶枯病毒

?

?传毒介体: 灰飞虱

?

?病状:黄绿色或黄白色短条斑

(9)普通矮缩病

?

?病原:水稻矮缩病毒

?

?传毒介体:黑尾叶蝉

2、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

?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抗性品种、栽培控害、生物防治、合理用药。

?

?不同生育期病虫害的防治:秧苗起以“防”为主;分蘖期“管”、“放”结合;穗期突出“药保”。

水稻主要害虫:

(1)飞虱类

?

?种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

属同翅目、飞虱科

?

?越冬与为害:分别为北纬21度、北纬26度以南

灰飞虱为暖温带地区害虫

?

?刺吸、产卵和传毒为害

?越冬: 前两种为迁飞性害虫,后一种为本地虫源

(2)水稻螟虫

?

?种类: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

属鳞翅目螟蛾科和夜蛾科

?

?分布:南方各稻区

?

?为害:钻蛀水稻茎秆

(3)稻纵卷叶螟

?

?所属目科:鳞翅目、螟蛾科

?

?越冬:北纬30°以南

?

?迁飞性害虫

(4)稻蓟马

?

?种类:稻蓟马、花蓟马和稻管蓟马

属缨翅目的稻蓟马科和管蓟马科

?

?分布:全国各稻区

?

?为害:锉吸汁液

(5)稻象甲(稻根象甲)

?

?所属目科: 鞘翅目、象甲科

?

?分布:南方稻区

?

?为害:成虫取食叶片,幼虫潜土取食根须

(6)稻蝗

?

?种类:属直翅目蝗科,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是中华稻蝗?

?发生:滨湖地区、低洼地区、水稻田埂沟边发生重

?

?为害:成若虫食叶、穗为害

(7)稻小潜叶蝇

?

?种类: 稻小潜叶蝇(麦水蝇、稻毛眼水蝇)、属双翅目、水蝇科

?

?分布:东北稻区

?

?为害:秧田、本田前期危害。以幼虫叶片为害

(8)稻瘿蚊

?

?所属目科:双翅目瘿蚊科

?

?分布:华南稻区

?

?为害:幼虫从叶鞘上部和叶舌缝隙潜入生长点为害

?

?虫源随水流扩散,远距离人为助迁

主要杂草:

(1)禾本科杂草

一年生: 稗草、千金子

多年生: 双穗雀稗、圆果雀稗、李氏禾、芦苇

(2)莎草科杂草

一年生: 异型杂草、碎米莎草、日照飘拂草、畦畔莎草等

多年生: 扁秆藨草、水莎草、毛轴莎草、牛毛毡、萤蔺、针蔺、野荸荠、荆三棱等

(3)阔叶杂草:多为双子叶植物,少数为单子叶植物

一年生:鸭舌草、雨久花、节节菜、圆叶节节菜、鳢肠、赛谷精草、陌上菜、母菜、尖瓣花、狼巴草、丁香蓼、水蓼、水苋菜等。

多年生:矮慈姑、眼子菜、水龙、泽泻、水芹、四叶萍等。

第九章

1、植物保护技术推广:是将植物保护的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和新器材产品用于植物保护的过程。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主要方式:服务式、行政式、教育式

2、农药的生产与销售必须三证齐全:产品登记证、产品质量标准证、生产许可证。

农药产品登记分三个阶段:

一、田间试验阶段

二、临时登记阶段

三、正式登记阶段

3、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体系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体系在中国主要由植保教育、植保科研、植保器材供应等服务保障体系和植保推广管理体系组成。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设计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植物保护专业概论 作者:资源环境学院 2014级植保四班 毛雪纯 201430630415

目录: 一、植物保护专业简介: 二、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简介: 1.植物病理学科 2.农药学 3.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三、专业课程开设 四、专业就业情况 五、专业就业率、升学率概况 摘要:植物保护是农学门类中的一个一级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传统优势专业。植物保护是为了培养能够识别并且防治农作物主要常见病害方面的人才,为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生产、植物检疫、农产品贸易等等方面培养科技人才和提供有效的科学技术保障。下面就专业方向,课程开设,就业情况等方面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植物保护农学昆虫植物病理农药

一、植物保护专业简介: 植物保护以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信息科学等为基础,为了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据此提出综合治理技术。植物保护专业就是一个培养植物“医生”的专业,并且主要是以“治疗”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各种农作物为主。通俗地说,植物保护所学的就是如何运用各种措施预防植物生病并治愈患病植物,这些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防治等。主要内容是植物病原的生物学、生理、遗传、系统分类的理论和技术,形态与结构、分类与鉴定,各类病原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等等。中国农业大学刘院长表示:“植物保护是针对植物主要的病害、虫害研究怎样来防治,从而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然而植物保护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个范围。广义上的植物保护是在特定的时间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的植物与其相关产品。但是狭义的植物保护是指保护农业上的农作物,也就是人类栽培的作物。现在植物保护的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高,植物保护的内容也就在不断的丰富增加,植保服务领域在不断的拓宽。 植物保护,需要对有害生物实施预报监测治理控制检疫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也有许多相关专业,比如农学、园艺、茶学、植物科学与工程等等。 二、植物保护专业方向简介:

植物保护技术教材

《植物保护技术》第一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昆虫的成虫体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三体段,每个体段由若干_______组成,并具有不同的附器。 2、对昆虫生长发育、繁殖活动影响最大的三个环境因素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3、昆虫的天敌主要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4、我国的植保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虫头部的附器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昆虫的体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咀嚼式口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 五部分组成。 8、与咀嚼式口器相比,刺吸式口器的主要特点是:_____ _________。 9、全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虫态;而不全变态昆虫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虫态。 10、昆虫的触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节构成。 11、根据蛹的形态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类型。 12、昆虫的繁殖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见的螟蛾科昆虫中,为害玉米的是________。 14、由于昆虫的头部分布着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所以说头部是昆虫的______中心;胸部是昆虫的________中心;腹部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中心。 15、农业害虫主要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如粘虫)和__________(如蚜虫)。 16、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昆虫的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_______,第二阶段是_________。 18、螨类属于__________门,__________纲。 19、鳞翅目昆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蚜虫属于__________变态。 20、昆虫中胸上着生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1、黑光灯诱杀害虫是依据许多昆虫对__________光反应敏感而设计的。

《植物保护学》学习指南

课程导学 一、预修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动物学。 二、学习对象: 植物生产类(农学、园艺、茶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生命科学类本科生。 三、授课内容与各知识点关系: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学习,现将植物保护学课程的知识点关系特作说明,具体见下图。 四、学习主要内容 植物保护学是围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危害之目标,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和探索经济有效治理技术和科学实施途径,提高植物生产的经济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综合性应用科学。本课程重点需要通过学习掌握下列主要内容或知识点:植物保护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杂草学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策略与技术;另方面,重点学习掌握粮食作物、杂粮、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生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以及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同时,通过对理论教学有关内容的学习,开展相对应的实验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学会基本实验技能如绘图技巧,以及鉴别昆虫、植物病原与杂草的技能。 五、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课前根据教学日历安排对有关内容进行预习。课堂中认真听老师授课,并认真记录关键知识点的记笔。同时,在上课过程中遇到不明白或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提问或课后提问与交流。 【课后学习】根据上课内容、教师课件以及课程网站内容,及时整理笔记,使知识点与上课内容更系统。同时,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课程网站中有关训练题进行自我测试,既完成作业,也测试自我知识点掌握程度。 【查阅文献与课程论文写作】为了很好完成课外讨论,结合撰写课程论文,要学会和掌握如何利用学校图书馆等网络资源或文献数据库(如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收集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参考科技论文写作要求与规范撰写课程论文,并制作PPT,以便开展课程论文报告与交流。 【实验课堂教学】按照实验内容事先进行预习,在老师讲解和指导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各种实验保存标本,训练有关实验操作如解剖昆虫、制作标本等。有问题及时提问,以得到解答。认真完成有关实验报告。学会标本绘图技能。 【野外考察】在教师指导下,去教学实验农场采集各种有害生物标本,并进行现场识别。对难以识别的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识别。 【课外科研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的执行,自觉主动与老师联系,申请有关科研训练项目,学会如何写申请报告、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 六、考核办法 考试形式多样,包括:期末闭卷考试占50%,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操作10%。另外,课外野外调查或科研活动,以及参加学术报告等,占10%。 七、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1)叶恭银主编. 植物保护学. 杭州: 江大学出版社, 2006 2)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课程组编. 浙江大学《植物保护学实验指导书》(讲义)(第二版), 2007 (二)推荐参考书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第四章农药

植物保护概论重点内容

第一节:植物病害得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得因素(包括生物与非生物)得作用,植物正常得生理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与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病三角:环境,病原物,植物体 病害四面体:环境,病原物,植物体(人) 病害得影响:生理机能出现变化,以这种为基础,今儿出现细胞或组织结构上得不正常改变,最后在形态上产生各种各样得症状;减少植物,影响产量;降低产品品质;有些病害侵害得农产品食用后还引起人蓄中毒;在运输与储藏时造成严重损害;影响国民经济;影响进出口。 植物病害症状,病状,病症: 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表皮或者外表显示处来得异常状态呈症状; 病状得类型: 变色:褪绿,白化,叶子等叶色发生变化等; 坏死:病斑,溃疡,疮痂,叶烧等; 腐烂:干腐,湿腐,软腐,猝倒,立枯等; 萎蔫:失水导致枝叶萎垂得现象,黄萎,枯萎,青枯; 畸形:皱缩,卷叶,蕨叶,如枣疯病; 病状就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来得异常状态; 病症就是指病原物在植物并不表面形成得各种结构; 病症得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得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体间互相传染,也成传染性病害;引起植物病害得生物因素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与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寝染性病害:由飞生物因素(既不适宜得环境条件)而引起得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得传染,不能再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第二节:植物病原物 营养体:真菌生长阶段得结构称为营养体。 菌丝: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低等真菌得菌丝没有隔膜,称为无隔菌丝;而高等真菌得菌丝有许多隔膜,称为有隔菌丝。此外,少数真菌得营养体不死丝状体,而就是无细胞壁且形状可变得原质团或细胞壁卵圆形得单细胞。菌丝组织体主要有菌核(坚硬得营养结构,储藏养分,能萌发产生新得营养菌丝或繁殖体),子座(一个垫状结构,主要功能就是形成包子机构,但也有度过不良环境得作用)与菌索(菌丝体平行组成得绳索结构,可抵抗不良环境也有助于菌体在基质上蔓延)等。 繁殖体:即子实体,真菌得繁殖体包括无性繁殖形成得无形孢子与有性生殖产生得有性孢子。 无性繁殖:就是指营养体不经过与分配与减数分裂产生后代个体得繁殖方式,其产生得后代称为无性孢子。无性孢子有3种类型,即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真菌生长发育期到一定时期(一般到后期)就进行有性生殖。多数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包括卵孢子(根肿菌,壶菌得有性孢子);卵孢子(卵菌得有性孢子);子囊孢子(子囊菌得有性孢子);接合孢子(结核菌得有性孢子);担孢子(担子菌得有性孢子)。 生活史:真菌得生活史就是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得营养生长与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得过程。 植物病原原核定得一般性状 形态结构:细菌得形态有球状,杆状与螺旋状;细胞壁外有一多糖为主得粘质层,但很少有荚膜,细胞有鞭毛,无性孢子;植物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反应大多为阴性(G),少数就是阳性(G+)。 原核生物多以裂解方式进行繁殖,即裂解时菌体一分为二,平均分配。细胞分裂速度很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min就可以分裂一次。 绝大多数病原细菌都就是好样得,少数为兼性厌气。对细菌生长来说,培养基得最适ph为中性偏碱,培养得最

植物保护通论习题集

植物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致死温度: 2.致病性和抗性: 3.植物病原的致病性: 4.植物病害: 5.真菌的生活史: 6.杂草: 7.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8.营养胁迫: 9.温度胁迫: 10.体外保毒期: 11.水分胁迫: 12.生理小种: 13.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14.侵染过程: 15.潜伏侵染: 16.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17.寄生物和寄主: 18.寄生和腐生: 19.单循环病害和多循环病害: 20.初侵染和再侵染: 21.病害循环: 22.病程: 23.半寄生性种子植物: 24.IPM: 二、判断题 1.子囊孢子是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 )(植物病原微生物都是寄生物。2. 3.植物病毒是一类有传染性的原核微生物。() 4.植物病毒病没有病征。() 5.真菌性病害一般呈系统性表现症状。() 6.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 7.一种真菌只能在寄生一种寄主植物,称为单主寄生。() 8.一种真菌的生活史在一种寄主上完成,称为单主寄生。() 9.细菌属于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10.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主动侵入、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1.细菌接触感病植物后通过伤口或植物表面的自然孔口等途径侵入。() 12.同一种真菌需要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3.同一种真菌能在两种以上的寄主上完成生活史的称为转主寄生。()

14.没有病征的病害就是病毒所致。() 15.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16.腐生物不会导致植物病害。() 17.单年流行病害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 18.大面积种植感病作物,遇到大量的强致病病菌就会爆发病害大流行。() 19.病原物的致病性是稳定遗传,永不改变的。() 20.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成正相关。() 21.病毒在寄主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病毒导致的病害都是系统性病害。() 22.病毒导致的病害往往是系统发病。() 23.病毒不能通过寄主植物的种子传播。() 三、选择题 1.表现颗粒状物病征的病害属于:() A、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 C、病毒病害 D、前三种都可能 2.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 B、厚壁孢子 C、游动孢子 D、子囊孢子 3.属于严格专性寄生的病原物是:() A、线虫 B、细菌 C、病毒 D、都不是 4.积年流行病害:() 、以D 、以上都不对C 、既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B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A. 上都对 5.杂草分为耕地杂草、杂草类、水生杂草等,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A、形态 B、生物学特性 C、植物系统 D、生境 6.表现霉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 A、真菌性病害 B、细菌性病害 C、病毒病害 D、前三种都可能 7.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A、芽孢子 B、厚壁孢子 C、游动孢子 D、担孢子 8.能通过伤口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都可能 9.杂草分为禾草类、莎草类和阔叶草类,是按照杂草的()进行的。 、生境、植物系统D B、生物学特性CA、形态)(10.表现锈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前三种都可能 D 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A、病毒病害)11.属于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卵孢子D、厚壁孢子C、游动孢子BA、芽孢子 )12.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D、都不是C、真菌A、病毒B、细菌)进行的。13.杂草分为一年生杂草、二年生杂草和多年生杂草,是按照杂草的( 、生境B、生物学特性C、植物系统D A、形态)14.属于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是( C、结合孢子 D、子囊孢子A、芽孢子B、卵孢子.表现脓状物病征得病害属于:()15 、前三种都可能 D A、真菌性病害B、细菌性病害C、病毒病害).能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寄主植物的病原物可能是:16( 、都可能B、细菌C、真菌D A、病毒17.下属概念属于植物病害病征的是:()D、萎蔫、霉状物A、变色 B C、畸形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9次课第3章第一节学时:1 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按节): 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 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 (一)发生和为害情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规律的调查。 (三)越冬情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方法 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方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不同的取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一般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均匀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均匀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方法 参看书中“玉米螟产卵及孵化情况调查记载表” 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 1.被害率: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 有虫(有病)单位数 被害率= ————————————×100% 调查单位总数 2.虫口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 调查总虫数 虫口密度= ————————— 调查面积 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 查得总活虫数 百株虫数= ——————————×100 调查总株数 3.病情指数: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 病情指数= ————————————————×100% 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4.损失率= ————————————————————————×100% 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 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规律,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然后结合掌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报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计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将预测的结果通过电话、广播、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通知有关单位做好准备,及

(精选)植物保护学试题

模拟试题1 病理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 植物病害 2.植物病害的症状 3.侵染过程 4.积年流行病害 5.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征是在发病部位常出现。 2.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不论简单或复杂,有性生殖或无性繁殖统称为。 3.某真菌的具有水生或土生习性,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则该真菌属于 _ 门。 4.病原物主要的越冬、越夏方式有寄生、腐生和。 5.通常把病毒病组织的榨出液用水稀释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便失去传染力,这个最大稀释度称为该病毒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什么是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其有那几个环节? 2.简述水稻稻瘟病的侵染循环。 3.导致植物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侵染性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性的主要表现有那些? 四、论述题(共15分) 简述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防治策略。 昆虫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寡足型幼虫2.羽化3.有效积温法则4.滞育5.天敌昆虫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在划短线的位置填写相应的昆虫翅脉的中文名称或简写字母。 三、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什么是IPM?2.农业防治法包括哪些途径? 3.作物的抗虫性包括哪些方面? 4.什么是熏蒸性杀虫剂?如何应用? 四、论述题(共18分) 简述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ana Gehin)的发生过程与小麦生育期的关系及对其实施综合治理的措施。 模拟试题答案1 病理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植物保护概论

植物保护概论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是研究植物的有害生物—病原物,害虫杂草等的生物学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2植物保护的内涵:(1)植物保护是对农作物的保护(2)研究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3)研究有害生物的各种防治技术(4)植物保护是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科学。 3植物保护的IP原则:不是使植物不受任何损害,而是将有害控制到一定的程度,不影响人类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 4三R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狂,有害生物抗药性 三致问题:致癌,致畸,致突变。 5植物保护研究内容:(1)有害生物的生物学(2)有害生物发生规律(3)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 第二章植物虫害 1昆虫与其他害虫的区别:昆虫动物的体躯由若干个节组成,某些体节上着生着成对分节的附肢,体壁硬化外成骨骼,附着肌肉,并包藏着全部的内脏器官,没有脊椎动物所具有的内骨骼系统。 2 昆虫的足的基本环节:基节,转节,腿节,胫节,附节,前附节。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昆虫足的变化:1步行足,适于快行2跳跃足,适于跳跃。3捕捉足,适于捕捉小虫。4开掘足,便于挖土。5抱握足,交配时用来抱握雌体。6游泳足,适于在水中游泳。7携粉足,用来梳集花粉。 3昆虫腹部的基本构造特点:腹部的题解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和腹板之间以侧膜连接,前后相邻的两附节间,由环状的节间膜相连,由于附节和两侧均有柔软的膜质部分,所以腹部有很大的收缩性,这种结构对昆虫容纳内脏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卵的发育以及产卵活动都非常有利。昆虫腹部1-7节(雌性)1-8节(雄性)称为内脏节,腹部1-8节两侧各着生着一对气门,是昆虫的呼吸通道,腹部八节(雌性)或者第九节(雄性),称为生殖节,生殖节以后的各节统称为生殖后节,除原尾目成虫外,最多有两节,即第十节和第十一节,第十一节比较退化,只有一对尾须。 4昆虫体壁的功能:昆虫体壁的骨骼张在外面,而肌肉却生长在骨骼里面,这种结构称为外骨骼,这种外骨骼的结构使昆虫能保持固定的体型,着生肌肉保护内脏免授机械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有害物质的侵入,此外,体壁上还有各种感觉器官,使昆虫与外界环境去的广泛的联系。 5昆虫体壁的通透性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由于体壁的特殊构造和理化特性,使它对虫体具有良好地保护作用,尤其是体壁上的覆盖物和上表皮的蜡层,护蜡层,对杀虫剂的入侵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同种类的昆虫以及同一昆虫的不同发育期,其体壁的厚薄,软硬和覆盖物的多少是不同的,凡是体壁,蜡质多和体毛较密的种类,药剂不容易通过,一般来说同一昆虫幼龄期比老年期的体壁薄,尤其是刚蜕皮时,由于外表皮尚未形成,药剂比较容易渗入体内。此外,昆虫体躯各部分的体壁厚度也是不同的,一半节间膜,侧膜和足的附节部分,体壁较薄,感觉器官则是最薄弱的地方,而且感觉器官下面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2《植物保护通论》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 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具体要求: 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三、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化学农药的3R问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病害三角;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法则;病原物的致病性机制;寄主的抗病性机制。 第三章植物虫害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生物学特性;重要昆虫目的主要特点及其常见害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植物抗虫性。 第四章农田草害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他感作用;常见恶性杂草。 第五章农业鼠害(此章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流行的因素;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病虫害常用调查方法;病虫害预测预报。第七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有害生物的防治基本原理;各种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其利弊;作物抗害品种原理及利用;农药的定义、农药的毒力与药效;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不同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性质、活性作用特点和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病、虫、草等,正确选用适合的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IPM;TPM;EPM;植保方针。 第八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油料作物重要病虫害识别、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植物保护试题(一)

《园艺植物保护概论》自测卷(一) 一. 名词解释(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变态: 2.羽化: 3.植物病害: 4.转主寄生: 5.单循环病害 6.寄生性种子植物: 7.虫口密度: 8.病情指数: 9.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10.化学控制: 二.填空题(40 个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昆虫身体分为___、____、____三个体段。昆虫的触角自基至端部分别是由_____、_____和_____构成,_____的变化使昆虫的触角产生多种类型。 2.昆虫的体壁从内到外由_____、_____、_____三层组成,表皮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常见蛹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3.园艺植物病害的病状有、、、、。 4.园艺植物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程序,最后表现出的病态特征叫________,它按性质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_。 5.农药的三证_____、_____、_____。 6.种群消长类型、、、。 7.园艺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包括、、、、、等。 8.石硫合剂主要有、和三种物质熬制而成。 三.选择题(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1.蝶蛾类幼虫的口器为 ( )。 A 咀嚼式 B 刺吸式 C 虹吸式 D 舐吸式 2.泡桐丛枝病的病原是( )。 A 真菌 B 类菌质体 C 病毒 D 线虫 3.以下现象属于病征的是() A 溢脓 B 枯萎 C 坏死 D 变色 4.下列孢子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A 接合孢子 B 子囊孢子 C 孢囊孢子 D 担孢子 5.刺吸口器害虫一般不能采用下面哪类药剂进行防治() A 胃毒剂 B 触杀剂 C 内吸剂 D 微生物农药 6.金龟子的后翅为 ( )。 A 复翅 B 鞘翅 C 半鞘翅 D 膜翅 7.椿象的口器类型为 ( )。 A 刺吸式 B 锉吸式 C 咀嚼式 8.能使昆虫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温度范围,称______。 A光周期B低温C湿度 D 有效温度范围9.不属于园艺植物病害的是()。 A、大白菜腐烂病 B、葡萄霜霉病 C、郁金香碎色病 D、苹果花叶病 10.下列昆虫中不属于地下害虫的是()。 A、红蜡蚧; B、蛴螬; C、东方蝼蛄; D、小地老虎。 11.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A 硫酸铜 B 氧化钙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钙 12.昆虫的翅一般分为( ) A. 两边三角四区 B. 三边三角四区

植物保护学通论复习题(病理部分)

1植物保护的概念: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2什么是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3病状的定义:植物自生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称为病状。 4病状的类型:变色,腐烂,坏死,萎蔫,畸形。 5病症的定义: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称之为病症。 6病症的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7寄生性的定义: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称为寄生性。 8什么是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只能从寄生的活细胞和组织中获取养分的生物。 9什么是死体营养生物:指在自然界可以从死的寄生组织或有机质中获取养分的生物。10致病性:指一种生物具有的引起植物病害的能力。 11什么是真菌:真菌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12体外致病:有些土壤中植物根际的微生物并不能进入植物体内进行寄生,但可分泌一些有害物质,使植物根部扭曲,引起植株矮化,这种致病方式称为体外致病。 13真菌的菌丝组合体有:菌核,子座,菌索 14真菌的有性繁殖的定义:指真菌由菌丝分化产生性器官即胚子囊,通过雌雄配子囊结合产生有性孢子。 15真菌的无性繁殖的定义:指营养体不经过核配和减速分裂产生后代个体的繁殖方式。16有性孢子的五种类型:合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及子囊孢子,担子及担孢子。1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8真菌的五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1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菌原体。 20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具有侵染性的寄生物。 21多分体病毒:指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体中,这种病毒称为多分体病毒。 22卫星病毒:有些植物RNA病毒伴随有两种大小不等的相关病毒粒体,他们的基因组RNA无同源性,小粒病毒必须依赖大粒病毒才能侵染和增殖,该小粒病毒称为卫星病毒。 23线虫的定义:线虫又称为蠕虫,是一种低等的无脊椎动物。 24线虫的食管类型:垫刃型食管,滑刃型食管,矛型食管。 25全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定义: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性种子植物。 26病毒的侵入分为哪几个时期:侵入前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27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的方式:病原物越冬或越夏有寄生、腐生、休眠三种方式。 28侵染性病害的诊断要点:病害有一个发生发展或传染的过程;在特定的品种或环境条件下,病害轻重不一;在病株的表面或内部可以发现其病原体存在(病征),它们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特征。大多数的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线虫病害以及所有的寄生植物可以在病部表面看到病原物,少数要在组织内部才能看到,多数线虫病害侵害根部,所有的病毒病害和原生动物的病害,在植物表面没有病征,但症状特点仍然是明显的。

完整版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植物保护学通论整理 第一章绪论 1.植物保护: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 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2.植物保护的对象:在广义上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类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 在狭义上指人类的栽培作物,农业上一般用狭义的概念。 4.有害生物:指那些危害人类及其财产利益的生物。 6.3R: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 第二章植物病害 1. 植物病害:植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 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的这种现象。(观赏、食用:郁金香、茭白、韭黄) 2.植物病害三角:在自然情况下,植物病害的形成涉及植物、病原物和环境,它们之间呈 三角关系,即“病三角”。(病四角多了农业管理) 4.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 分为病状(是指植物本身外部和内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和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结构)。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白粉病和黑粉病)、锈状物(白锈病)、粒状物、脓状物。 5.植物病害类型: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6.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 子植物引起。其特点为: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规律,有明显的病变过程。 7.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而引起植物病害。其特点为:不具传染性,发病无规律、 发生过程迅速,有些能恢复 植物病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毒力:指农药对有害生物毒杀或机体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能力,是衡量和比较农药潜在活性 的指标,以LC/EC/LD/ED表示。50505050致病性:是指一指生物具有的引致植物病害的能力,这种生物称为病原物。 寄生性:一种生物从其他活的生物中获取养分的能力。 8.真菌(fungus):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 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9.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结构。典型的营养体称为菌丝。菌丝成丛或交织成团的丝状体称为菌丝体。低等真菌的菌丝没有隔膜,高等真菌的菌丝有隔膜。 10.吸器:菌丝体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吸收养分的特殊结构。 11.真菌组织体主要包括菌核、子座和菌索等。 12.真菌的繁殖方法分: ①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无性孢子包括3类: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作用) ②有性繁殖:性细胞或性器官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一般经历质配、

植物保护技术

《植物保护技术》复习题及答案 作业题一 1、何为变态?变态有几种类型? 变态: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新城代谢,不仅体积增大,而且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也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发育阶段。主要分为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两种类型。 2、何谓世代,何谓生活史 世代: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发育到成虫性成熟能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指昆虫从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冬季结束止的发育过程。 3、昆虫纲分目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哪几个目? ⑴昆虫分目的主要依据是翅的类型 ⑵与农业生产关系比较密切的目主要有直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半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脉翅目。 4、如何从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区别鳞翅目中蛾、蝶两大类群? ⑴形态上:蝶类触角球杆状,休息时翅竖立在体背;蛾类触角多型,但没有球杆状,休息时翅多平展或背覆 ⑵生活习性:蝶类多在白天活动,蛾类多在夜间活动,喜欢趋向夜间开放、颜色浅淡而香味浓郁的花朵,有趋光性。 5、比较螨类与昆虫的主要形态区别? 螨类成虫足4对,无触角,昆虫成虫足3对,有触角。 6、如何区别鳞翅目幼虫与膜翅目叶蜂幼虫 鳞翅目幼虫腹足4对臀足1对,膜翅目叶蜂幼虫腹足6-7对臀足1对。 7、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各分几个阶段,分别是什么 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8、何为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获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发育阶段,而且各发育阶段需要的总热量为一常数:K=N(T-C),其中N为时间(天数),T为发育阶段内的平均温度,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常数。 作业题二 1、真菌的营养体有哪几种变态类型? ⑴吸器,⑵菌核、菌索、子座。 2、植物病害的病状、病症类型有哪些? 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3、植物病毒主要有什么构成? 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 4、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常见有哪些? 答:⑴营养失调,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量 ⑵水分失衡 ⑶温度过高或过低,包括冷害、冻害、热害。 ⑷环境污染。 5、如何诊断不同类型的侵染性病害?

植保综合试题7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G卷) 一、判断题:(每个1分,共15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能取食一个科或个别近似科的若干种植物的昆虫,其食性为寡食性;。.() 2. 大多数昆虫在胚胎发育完成后, 其幼虫就要破卵壳而出, 这个现象称为孵化。() 3. 蝗虫无单眼() 4. 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过程, 统称为羽化。() 5. 昆虫是植物病害的传播媒介。() 6. 绝大多数病原物的传播靠主动传播。。() 7. 垂直抗性不稳定不持久。() 8. 加强植物检疫,对控制人为传播病害有重要意义。() 9. 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主要有伤口、自然孔口2种。() 10苏芸金杆菌是真菌制剂。() 11. 蝇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发育阶段。() 12. 性二形指同一种昆虫,雌雄二性第一特征(生殖器官)的差异。() 13昆虫对外界刺激物质如化学物质等刺激产生的不可克制的反应叫趋化性。 () 14. 昆虫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与其它生物联系在一起叫昆虫生物。 () 15.病害普遍而严重发生,对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叫病害流行。()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空格内) 1.( )是研究昆虫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①昆虫生态学②昆虫分类学 2. 趾钩为( )昆虫所特有的结构。 ①鳞翅目②膜翅目 3. 鳞翅目昆虫的蛹都属于( )蛹。 ①被②围 4成虫期对昆虫( )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叫补充营养。 ①生长②性 5. 螟虫为( )变态。 ①完全②不完全 6. 植物病毒的完整组分组成是( )。 ①核酸+蛋白质②蛋白质 7. 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因是( ) ①. 生物因素②非生物因素 8.在真菌孢子中,接合孢子属于( ) 性孢子。 ①无②有 9. 在真菌孢子中,分生孢子属于( )性孢子。 ①有②无 10植物检疫又叫( )。 ①法规防治②农业防治 三、综合分析:(共5分) 刺吸式口器,后口式,从头的后方伸出,喙3节,少数1、2节。触角短,鬃状或线状。单眼2—3个。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休息时常在背上呈屋脊状放置,跗节1—3节,多数种类有蜡腺。繁殖方式多样,繁殖能力强,个别种类幼虫期特长,会传染植物病毒病;多型,均为植食性,且喜欢集中于植物柔嫩部分取食。不完全变态。这是什么目昆虫?

植物保护学通论考研试题

韩召军《植物保护学通论》(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个形态特征不是昆虫所特有的?()[扬州大学2019研] A.体表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B.体分三段即头、胸、腹 C.胸部有三对足 D.多数成虫有翅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昆虫是体躯分为头、胸、腹三段,生有6足4翅的节肢动物。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和后胸,每个胸节各着生1对足,中胸和后胸通常还各有1对翅。因此答案选A。 2玉米螟属于()。[青岛农业大学2014研] A.半翅目 B.鞘翅目 C.鳞翅目 D.双翅目 【答案】C查看答案 3接合菌亚门的菌丝通常是()。[华中农业大学2018研] A.变形虫妆 B.有隔菌丝 C.无隔菌丝 D.原生质团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形成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

接合孢子。因此答案选C。 4蚜虫的触角通常()。[青岛农业大学2014研] A.12节 B.24节 C.6节 D.3节 【答案】C查看答案 5下列哪一种害虫属于迁飞性害虫?()[扬州大学2019研] A.三化螟 B.白背飞虱 C.棉蚜 D.二化螟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不少农业害虫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这是物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形成的遗传特性。如东亚飞蝗、黏虫、小地老虎、稻纵卷叶螟、稻褐飞虱、草地螟、白背飞虱等都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这些昆虫成虫开始迁飞时,雌虫的卵巢还没有发育,大多数没有交尾产卵,通过迁飞到降落地后才性成熟。因此答案选B。 6()属于专性寄生菌。[青岛农业大学2014研] A.小麦纹枯病菌 B.花生黑斑病 C.梨白粉病菌 D.甘薯黑斑病 【答案】C查看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