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0004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1.1

PF0004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1.1
PF0004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1.1

文件编码:PF0004

封面页号:1/1

版本号:1.1

本文件所有权属于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为保密文件,禁止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在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外传播。

未经许可,本文件不得复印。

使用者在使用本文件前,必须对本文件有效性进行确认。

标题

设备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

文件批准

签名:

决定:我确认本文件符合现有规范,准予批准。

批准日期:

签名:

决定:我确认本文件合规合法,准予执行。

执行日期:

版本号:1.1

文件内容:

一. 目的 (2)

二.范围 (2)

三.定义 (2)

四.职责 (2)

五.程序 (2)

六.参考文献 (7)

七.相关文件 (7)

八.附录 (7)

九.变更记载及原因 (8)

发放范围:设备动力部、生产部、质量保证部

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部门设备动力部设备动力部生产部质量保证部质量保证部姓名王德凤王三林王科周子惠杨万政签名

日期

版本号:1.1

一. 目的

本程序旨在建立预防性维修管理程序,为了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为设备可以持续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保证。

二.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设备预防性维修的管理。

三.定义

1.点检: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

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

2.预防性维修:旨在保持现用的设备处于最佳状态的一项反复性工作,它包括清洁、调整、润滑、状态

监测、性能检验以及更换接近失效的部分零件,以避免影响生产的大故障的产生。

3.维修:是指仪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校准不合格时,需要对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相关部件,

使仪器功能满足使用要求。

4.同等级别:是指拟使用润滑剂没有明确标明符合食用级要求,企业应进行评估以证明其与食品级相当。

5.润滑:用润滑剂减少两摩擦表面之间的摩擦和磨损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坏的措施。

四.职责

1.质量保证部:负责本程序的起草。

2.相关部门:负责本程序的审核。

3.质量保证部经理:负责本程序的批准。

五.程序

1.流程

版本号:1.1

预防性维修

计划日常运作

润滑

点检

运行

预防性维修

年度回顾图1 预防性维修管理流程图

2.预防性维修计划

2.1年度预防性维修计划

2.1.1原则

◆预防性维修的频率应根据用途(相同的设备由于用途不同,可能需要设定不同的维护频

率)、经验、风险分析、供应商的建议等内容制定。

◆预防性维修计划应根据设备的关键程度和设备本身的特点制定。

◆预防性维修计划应由生产、质量、设备等相关部门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当出现未按照批准的预防性维修计划执行的情况时,应根据偏差或异常事件的处理流程

进行适当的调查、评估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或预防性措施。

◆应定期对预防性维修进行回顾及评估,任何针对预防性维修计划内容的调整都需要经过

批准。

◆新设备引进或在设备发生变更时都应进行适当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或修改预防性

维修计划。

2.1.2内容

年度预防性维修计划主要包含设备信息、计划月份等内容,详见《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

表》:

◆设备信息:填写列入年度维修计划的设备名称(如压片机、包衣机等)、规格型号、设备

编号、级别(A、B、C)和使用部门等。

◆计划月份:在每台设备对应的计划维修月份栏内填写其相应的维修类别即“小”(小维修)、

版本号:1.1

“中”(中维修)、“大”(大维修)。

2.2月度预防性维修计划

1.1.1相关人员在当月根据《月度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表》、次月生产计划等制定次月的月度预防性

维修计划。

1.1.2内容

月度预防性维修计划应包含设备信息、维修计划、指导文件等内容,详见《月度设备预防性

维修计划表》:

◆设备信息:填写计划维修设备的名称(如压片机、充填机等)、规格型号、编号、使用部

门等。

◆维修计划:填写计划维修的类别(小、中、大)、日期和项目等。

◆指导文件:说明指导文件的名称和编码。

3.日常运作

3.1运行

3.1.1设备运行日志应放置在设备的现场,每次使用后设备操作人员及时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录。

3.1.2设备的运行日志应包含有效运行时间、设备效率、生产(清场)产品名称、产品批号、产量等,

详见《设备生产运行日志》:

◆有效运行时间:由设备操作人以“→”的形式从表格的“0:00”开始划至对应运行时间

栏,并在“→”两端标明开始与结束时间,并计算填写每班设备有效运行时间;

◆设备效率=(有效运行时间/8)×100%。

3.1.3每页最后一班操作人统计此页中设备累计运行时间,设备总累计运行时间(上页的设备总累计

运行时间与此页设备累计运行时间之和),并签名。

3.2润滑

3.2.1原则

◆设备使用及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的润滑系统进行检查与保养。

◆润滑油必须使用食品级或同等级别润滑油。

◆如果润滑油发生变化,应事先得到确认。

◆不同种类牌号、不同生产厂家、新旧油应尽量避免混用。

◆根据设备的结构、设备运行需要以及产品质量要求,选择不同的润滑油。

版本号:1.1

◆设备润滑油选用应考虑设备实际使用时的工作条件、设备生产厂家说明书的指定或推荐、

润滑油生产厂家的规定或推荐等因素。

3.2.2设备部门应统计所有设备的润滑油使用情况,并建立润滑油选用表格(包括品名、用途),详

见《设备润滑油选用表》的示例。

3.2.3润滑卡

所有药品生产的关键设备都应根据设备的结构及供应商建议制定润滑卡,润滑卡主要包括设备编号、润滑点、润滑点名称、数量、润滑方法、用量、油品规格、润滑周期等内容,详见《设备润滑卡》的示例:

◆润滑点:详细列出设备的每一个润滑点。

◆润滑点名称:如齿轮、滚动轴等。

◆数量:润滑点的数量,如齿轮10个则填写为10。

◆润滑方法:设备的润滑方法包含注油、喷涂、喷剂等方法,根据设备润滑点合理选择填

写。

◆用量:此部分根据设备的润滑点及润滑方式,填写该润滑点的润滑油用量。

◆润滑周期:是指该润滑点的润滑频率,如90天、1年等,根据需求填写。

3.2.4润滑记录

◆所有生产关键设备均应有润滑记录。

◆设备使用及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的润滑点进行检查与保养,及时清除可能对产品质量

造成污染的润滑油或其它污染物,并及时填写设备润滑记录。

◆设备润滑记录包含润滑部位、频率、操作人及日期等内容(以压片机为例,润滑部位示

意图及润滑记录,详见《压片机润滑记录表》)。

3.3点检

3.3.1所有生产关键设备均应有点检记录。

3.3.2设备日常点检记录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使用部门、安装地点、点检项目、点

检周期(日、周、月)、日期等,详见《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的示例。

3.3.3设备管理人员根据各设备维护保养SOP、供应商建议等制定设备日常点检项目及周期(在相应

栏内画“■”)。

3.3.4设备操作人员每次点检后及时填写记录。

版本号:1.1

3.3.5点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急需处理应通知维修人员,不急处理的问题则记录在案,留待计划

检查处理。

3.3.6班组长于每月月底对《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进行复核,设备管理员及制剂车间主任于每月月

底对《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进行审核。

3.4预防性维修

3.4.1原则

◆设备预防性维修应严格按照年度预防性维修计划及月度预防性维修计划执行。

◆设备维修涉及与物料接触的部分,维修后应及时对设备进行清洁,以保证再次使用时不

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设备维修项目根据设备的关键程度和设备本身的特点制定。

◆维修人员必须进行相应培训并具备维修资格。

◆小检修:1月对设备进行小范围的预防性维修。

◆中检修:6月对设备进行一次较大范围的预防性维修,同时检查1月预防性维修中的项

目。

◆大检修:12月进行一次对设备整体范围的预防性维修,同时包含1月以及6月所实施的

维护项目。

3.4.2预防性维修记录

所有生产关键设备均应有预防性维修记录,记录应由设备维修人员及时填写,内容应包括设备基本信息、维修记录等,示例详见《设备预防性维修记录表》。

◆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编号、设备级别、安装地点、使用部门

等。

◆维修记录:维修项目、维修完好标准、维修周期(1月、6月、12月)、上次维修日期、

设备状态(运转、停止)、维修方法(目视、手触、听音、打诊、其他)、维修结果(正

常、异常)、维修人、维修日期等。

3.4.3预防性维修台帐

设备管理人员及时填写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年度台帐,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设备型号、设备级别、安装地点、使用部门、安装日期、生产厂家、维修日期(在相应日期表格内填写小、中、大)等,详见《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台帐》。

版本号:1.1

3.5故障维修

3.5.1若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运行,等待设备维修员维修。

3.5.2设备维修员在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应填写《设备维修记录》,详细描述设备发生故障的现象及

原因、维修项目及内容、零部件更换情况、维修后试车验收结果等。

3.5.3设备维修完毕后进行试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设备试车过程由质量监控员进行监控,并对

试车验收结果进行确认。

4.年度回顾

4.1设备管理人员定期对年度预防性维修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组织生产、质量、设备等相关部门人员

进行讨论,得出改进措施,完成《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回顾报告》。

4.2《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回顾报告》内容应包括概述、预防性维修情况汇总、设备运行状况、设备

故障维修汇总、改进等。

4.3次年的年度预防性维修计划及预防性维修项目的制定应参照上一年度的预防性维修年度回顾情

况。

六.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2.《药品GMP指南-厂房设施与设备》

3.《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制剂》

七.相关文件

无。

八.附录

1.附录一《设备润滑油选用表》

2.附录二《设备润滑卡》

3.附录三《压片机润滑记录表》

4.附录四《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

5.附录五《设备预防性维修记录表》

版本号:1.1

6.附录六《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回顾报告》

7.PF0004F01《年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表》

8.PF0004F02《年月设备预防性维修计划表》

9.PF0004F03《设备生产运行日志》

10.PF0004F04《年设备预防性维修台帐》

11.PF0004F05《设备维修记录》

九.变更记载及原因

版本号执行日期变更原因、依据及详细变更内容

1.0 2013.08.01 新建

1.1 见封面1.维修周期由“6月、12月、48月”修订为“1月、6月、12月”。

2.修订附录相关页眉。

3.修订程序3.3.6相应内容,明确《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的复核人

员及审核人员。

版本号:1.1

附录一《设备润滑油选用表》

设备润滑油选用表

序号品名用途

01 Lubriplate Food Grade

Lubricants-5GL PAI

食品级机械润滑油150号-5GL PAIL

FMO-900-AN

压片机集中润滑

02 Grease-NLGI-00 食品级润滑脂-NLGI-00 压片机安装冲模用

03 ONDINA SHELL 68 食品级油-ONDINA SHELL 68 压片机集中润滑用

04 SHELL OIL-OMALA 68 壳牌油-OMALA 68齿轮油压片机齿轮箱用

05 SHELL OIL-OMALA 220 壳牌油L-OMALA 220 压片机齿轮箱用

06 152811 OFSW-32 汽原油雾气专用油-152811 OFSW-32 包装设备气缸雾化器用

07 HP-R 恒发HF(国产)高温脂铝塑灌装机热风辊

08 Grease-NLGI-2 食品级润滑脂-NLGI-2 非固体制备罐安装机械密封

09 Grease-NLGI-00 食品级润滑脂-NLGI-00 乳膏剂灌装机集中润滑

10

FINFOOD LUBE+TEFLON ART

8374

食品级润滑油栓剂灌装线冷却盘链条用11 ………………

版本号:1.1附录二《设备润滑卡》

设备润滑卡

00001瓶装包装线设备润滑卡

编号

设备

编号润滑点润滑点名称

润滑

方法

用量油品规格润滑周期备注

01 0001 理瓶机主减速箱 2 注油100ml ISOVG-320齿轮油1年

02 灌装机齿轮10 喷剂30-50ml 齿轮喷剂90天

03 输送链滚动轴9 注油1-2滴ISOVG-32齿轮油7天

04 贴签机转轴12 注油1-2滴ISOVG-32齿轮油7天

05 提升翻转机提升链 1 喷涂500ml 链条喷剂30天

06 涡轮变速箱 2 换油上限ISOVG-320齿轮油1年……

版本号:1.1

附录三《压片机润滑记录表》

压片机润滑记录表

备注:

A、每周用润滑脂喷枪给①进行润滑。

B、每周给②加油。

C、每周检查②内的油位是否在1/2~2/3之间。

D、执行完成后在相应表格打“√”。

E、实际执行周期,“每周”一次的项目允许前后偏离各一天。

版本号:1.1设备型号设备编码

部位

润滑周期

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日周……

1 ●

2 ●

操作人/日期

部位

润滑周期

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月日班日周……

1 ●

2 ●

操作人/日期

版本号:1.1

附录四《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

设备日常点检记录表

设备名称压片机设备型号ZPY-138 设备编号00001 使用部门生产部安装地点压片间2012 年04 月

序号点检项目

点检周期日期

日周月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01 保持工作台面、仪器清洁。■√△△△×√√√√√√√√√△√√√√√△△√×√√√√△△

02 检查电源开关、按键、显示屏

是否正常。

■√△△△√√√√√√√√√√△×√√√√△△√√√√√√△△

03 运行开关是否在关闭档。■√△△△√√√√×√√√√√△√√√√√△△√√√√√√△△

04 测试平台是否固定(不松动)、

水平。

■√△△△√√√√√√√√√√△√√×√√△△√√√√√√△△

05 测试仪器各固定连接件是否

松动、变形。

06 设备各部分运行时是否有异

常杂音。

07 检查上、下压力轮是否磨损,

相应轴承是否转动灵活,无晃

动。

08 检查上行、下行轨道是否磨

损。

版本号:1.1

09 检查润滑系统有无泄漏、堵

塞、缺损。

10 检查减速机是否运转平稳,无

噪音。

11 清理减速机积垢。■

12 检查强迫加料传动系统转动

是否灵活。

13 调整校验传感器。■

14 清洁电控柜、变频器。■

15 检查转台冲模孔是否磨损,必

要时进行修理。

16 检查蜗轮蜗杆减速器:蜗轮表

面是否磨损,蜗杆轴头是否磨

损。

审核人班

计入方√………正常

×………不正常

○………修理完毕

备注

1、每日开关(测试)前必须实际操作点检设备异常原因记载:

2、停工后再开机前以△注记原停工日期

3、若多日停工可以大△注记即可

版本号:1.1法△………停工4、当天修理完毕以○划在右下脚

版本号:1.1

附录五《设备预防性维修记录表》

设备预防性维修记录表

设备名称压片机设备型号ZPY-138 设备编号00001 设备级别 A 安装地点压片间使用部门生产部

维修记录

号维修项目维修完好标准

维修

周期

上次维修

日期

设备状态维修方法维修结果

维修

维修

日期

正常

异常

维修更换

01 检查润滑系统有无泄漏、堵塞、缺

润滑系统无泄漏、堵塞、缺损

1月

√√√

02 检查上、下压轮是否磨损,相应轴

承是否转动灵活、无晃动

上、下压轮无磨损,相应轴承

转动灵活,无晃动

03 检查上行、下行轨道是否磨损上行、下行轨道无磨损

04 检查强迫加料传动系统转动是否灵

强迫加料传动系统转动灵活

05 更换上、下冲密封圈上、下冲密封圈已更换

06 调整校验传感器传感器有效

07 清洁电控柜、变频器电控柜、变频器已清洁

版本号:1.1

… …… ……

08 检查减速机是否运转平稳,无噪音 减速机运转平稳,无噪音 6月

09 更换充填轨

充填轨已更换

10 更换压轮、压轮轴及压轮轴轴承 压轮、压轮轴及压轮轴轴承已更换

11 更换电机轴承

电机轴承已更换

12 更换减速机润滑油,更换蜗杆轴端油封

减速机润滑油、蜗杆轴端油封已更换 13 清理减速机积垢 减速机已清洁 … ……

……

14 检查转台冲模孔是否磨损,必要时进行修理

转台冲模孔无磨损

12月

15 检查蜗轮蜗杆减速器:蜗轮表面是否磨损,蜗杆轴头是否磨损 蜗轮边牧无磨损,蜗杆轴头无磨损

16

更换强迫加料器

强迫加料器已更换 … ……

……

注:维修人在设备状态、维修方法、维修结果相应栏打“√”。

版本号:1.1

附录六《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回顾报告》

年度设备预防性维修回顾报告

1.概述:

[简要分析设备当年预防性维修计划表内容是否完成,预防性维修的实施时间是否与计划存在偏差以及纠正情况。对当年预防性维修的总计划次数、实际完成总次数进行统计,得出完成率。]

2.预防性维修情况汇总:

[以图表形式统计每月预防性维修完成情况(计划维修项次、实际完成项次、完成率),案例见下图。

5月份共安排预防性维护107项次。实际完成102项次,由于生产计划调整,其中有5项属于半年度预防维护频次的已经提前到4月份完成。当月实际完成率100%。]

3.设备运行状况:

[汇总当年每月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异常情况描述分析原因、异常原因改进措施及有效性评估等。

如下表示例。

月份运行情况异常情况描述分析原因异常原因改进措施及有效性评估备注

版本号:1.1

1月设备运行基本

正常

1、粉碎机更换了机封。

2、压片机强迫加料传动系

统转动不灵活。

1、粉碎机密封选型不当,不耐高温。

2、润滑不及时。

2月设备运行状况

良好

无无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

4.设备故障维修汇总:

[统计每月设备故障报修次数、实际维修次数,得出维修率并说明故障性质。如下表示例。

月份申请维修次数实际维修次数维修率故障性质

1月 2 2 100% 无

2月13 10 77% 缺少备品备件,无法维修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规定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 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程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 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目的: 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增强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范围: 公司生产、检验、运输等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 责任者: 动力机修车间、设备使用部门、设备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年限等因素,由设备操作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购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 设备操作人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使用班长、部门负责人和QA主管的认可。经由动力机修车间主任负责人审核,生产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表的原件,由生产管理部归档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设备使用部门及质量管理部。 3 预先制定的预防性维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更改维护计划可以由动力机修车间或设备使用部门提出,并填写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 4 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由动力机修车间统一进行编号,由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QA主管(涉及产品质量设备时)和动力机修车间负责人签字批准后才可生效。

5 生产车间设备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SOP,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谁操作谁负责的岗位负责制,做到每台设备及附属管线、仪表、 阀门都由操作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由公司制定发放的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车间主任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生产车间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生产管理部保存。 6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与产品质量相关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进行监督。 7 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依据公司的润滑油管理规定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认真执行润滑“五定”要求(即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认真处理和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认真执行各设备的清洁SOP,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有序。 8 预防性维护计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8.1 设备日常维护保养项目 8.1.1 设备机械上的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 8.1.2 按规定清洁设备、添加和更换润滑油; 8.1.3 更换易损件; 8.2 设备预防维修计划 附表:设备预防维修计划

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食品厂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0目的 将本公司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使整个设备在使用周期中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 2.0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生产设备。 3.0 内容 3.1预防性维护保养体系 3.1.1生产部负责制定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保养工作有效地进行。 3.1.2生产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生产相关负责人协调一致。 3.1.3生产部负责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护保养计划中,同时负责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3.1.4设备维修依维修难度和工作量分:小修、中修、大修

3.1. 4.1小修是指设备某点或某个部件发生损坏或故障,不影响设备整体效能而进行的定点维修,一般在1—3个工时内完成。 3.1. 4.2中修是指设备部分功能发生故障或丧失,需对设备部分部件进行维修,一般在1—3个工作日能完成。 3.1. 4.3大修是指设备整体性能下降,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必须对整机进行系统维修,以恢复设备的使用价值和性能,一般委托专业维修公司进行,周期大约1—2个月。 3.1. 4.4设备小修按设备维修规程进行,中修按设备维修计划进行专项维修,大修应建立相应的维修计划、委修合同、验收报告等,确保大修工作按期保质的完成。 3.1.5设备三级保养制度,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3.1.5.1 日常维护保养主要以操作工为主,对设备进行点检并填写设备点检表,并对设备进 行清洁和润滑,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并注意设备的运转状况,发现有小故障应及时排 除,及时调整紧固松动部件,下班前对设备进行清洁,对各部件进行擦拭和注油润滑等,并详细记录于《机器设备保养记录表》。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管理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确保生产设备处于完好状态,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确保产品的生产、加工符合规定的要求,以期做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提高公司的投资效益。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管理和控制。 3、权责 3.1生产部是设备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3.1.1负责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1.2生产车间使用者负责所使用设备的一级保养(日常点检、润滑、清洁维护管理), 车间主任、班长负责监督执行。 3.1.2生产经理(因没有设备部) A.负责组织技术、质量部及使用车间对新购设备进行评估、验收。 B.负责设备的管理、维修及易损设备/备件的申购,对相关信息进行归档保存。 C.负责组织对生产设备的移交、编号、标识、维护、封存、报废与管理。 3.2技术部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并参与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评估。 3.3采购部负责生产设备和备件的采购。 4、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4.1预防性维护:为消除设备失效和生产意外中断原因而策划的措施。 4.2预见性维护:基于过程数据,通过预测可能的失效模式以避免维护性问题的活动。 4.3关键设备:唯一性设备,在控制计划中有特殊特性要求的过程设备以及高精度、大型、 稀有设备。(高精:注塑机及模具) 4.4闲置设备:封存时间超过一年以上,以及因产品转型或工艺改进等原因退出生产过程的 设备。 4.5 设备利用率:在工作时间内,设备生产产品所用时间与工作时间的比率。 4.6日常保养:每天操作者对使用设备进行加注润滑油、维护,保持设备清洁、整齐、润滑、 安全有效的维护保养活动。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内衬层大面积损坏;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内衬层进行外观检查和电火花局部检测。 3.压力容器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减薄量超出强度计算书允许量;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定精修订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规 定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对工区重点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并遵循“紧固、润滑、冷却、过滤、检测”的设备维修十字方针。为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区长惠凡光:监督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 机电区长詹庆超: 1、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归档相关维护记录 机电技术员陈小飞: 1、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负责及时变更设备动态信息 三、相关要求 1、设备检修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状态性能等因素,由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添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机电技术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区长、机电区长、技术主管认可。经由机电区长审核,区长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检修计划表的原件,由机电技术员保存,并将复印件分发给机电检修班工长。 3、预先制定的设备检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4、机电检修班的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做到每台设备及电缆管线、保护、阀门都由维修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机电区长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维护人员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5、设备维护人员在执行维护计划后,及时将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回收升井。并填写好相关记录。 6、设备维护前要做好备件、时间、维护人员的准备工作。 7、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要清洁,器具与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三、考核办法

预防性维护程序

预防性维护程序 1.为了确保各项设备均按生产厂商的规范要求进行运行和使用,在编制《预防性维护程序》之前必须完成《维修记录簿》。 2.根据《维修记录簿》内容,编制一份包含所有设备、相关设备标识编号、预防性维护项目以及时间间隔的清单。所有信息必须输入分项分割数据表。 3.应将所有工作负荷按52周时间进行平均分配,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可确保每周均按规定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通过横向调节维护项目时间间隔,可防止出现需要在某一周内超荷完成相关工作而其他周只需完成很少工作的不平衡现象。分项分割工作表的数量应视预防性维护计划中所包括的设备的数量和规模而定。 4.在分项分割工作表完成并调整至最大效率时,可完成每周工作计划表。5.在第一周内进行维护的各项设备应从分项分割工作表中拉出并输入每周工作计划表,应注明设备名称、标号和具体维护项目。第二周到第52周按第一周的做法进行。已执行完成的周计划工作表插入透明塑料文件封皮中与整个程序一起放在一个三孔文件夹中保存。这些计划工作表应设为一级工作表。

6.每周必须复印年度分周一级计划表。该复印件可视为二级计划表。负责完成该项工作的员工姓名必须注明在此二级计划工作表上。视完成所分配任务的员工数量,可能需要多份二级计划工作表复印件。7.在各项设备和总体任务完成后,相关员工应在二级工作表上签名并注明工作完成日期。如进行了或需要执行任何增加工作,则应在二级工作表上注明并填写物业部申请单。填写完成的二级工作表以及物业部申请单应返还给物业部长。 8.物业部长应审核所返还的所有二级工作表确保所需的预防性维护均已完成,并审查已完成或需要计划的增加工作。所有上述执行的工作以及超出预防性维护工作范围的工作必需输入《维修记录簿记录》中。9.二级工作表必须归档,以一年为一阶段装订成册,保存在物业部长的办公室内。在每年年底,应将这些文件夹放到永久性存放地点,以备法务检查。 10.建议采用计算机系统按上述格式执行消防维护管理系统。如果中心已购买了计算机化维护管理程序,则需按本政策要求予以使用和运行。

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检修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设备检修管理,提高设备检修技术管理水平,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减少各种因设备原因引起的非计划停产和设备事故,将设备检修主要控制在预防性检修为主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装置所有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三、职责 (一)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预防性检维修方面的文件; 2.负责对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计划的审核工作; 3.负责对车间设备缺陷台账的检查工作; 4.负责重要设备运行状态的检查和确认工作; 5.负责对重要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过程和检修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工作。 (二)使用单位管理职责: 1.负责执行预防性检维修相关文件; 2.负责对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 3.负责对日常发现的设备缺陷的统计和汇总工作,并分析车间设备运行状态;

4.负责制定车间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制定周期计划; 5.负责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工作; 6.负责车间设备预防性检修的现场管理; 7.负责设备预防性检维修的质量验收和工作量的确认; 8.负责设备检修资料和记录的整理归档。 四、设备预防性检维修分类管理标准 (一)容器和管道类设备预防性检维修 容器和管道类设备管理应根据公司相关设备管理规定和国家相关标准法律规定进行检查和定期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评估,定期对设备和管道进行寿命分析,对达到使用寿命和达不到设备运行性能的进行预防性检维修,对各类容器设备的预防性检维修的管理标准如下: 1.常压储罐 预防性检维修的标准:设备存在变形、严重的凹陷、鼓包、折褶及渗漏穿孔;罐体安全附件存在损坏的情况;设备发生明显腐蚀减薄;设备表面防腐层大面积锈蚀或保温层大面积损坏影响保温效果;设备基础下沉速度超出标准要求范围;罐体焊缝存在缺陷;设备效能不满足使用要求。 检测和检查方法: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月进行运行情况检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外部检查,对设备外观、罐顶罐壁厚度、设备附件、设备防腐保温层、设备基础、防雷防静电电阻(内浮顶罐静电导线连接情况)、罐体焊缝进行检查。 2.内衬容器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含表格)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设备的管理。 3.0职责 3.1生产技术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0工作程序 4.1生产技术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技术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技术部经理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技术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 4.11当生产技术部领用备件后,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4.12设备预测性维护的要求: 生产技术部对主要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靠建立备件计划通过分析设备的精度、噪音/振动、工装、刀具、磨损等主要因素,同时对CMK值进行监控,建立《生产设备预测计划表》。生产技术部每季度进行统计提出改进的要求同时记录于《预测性设备维护统计表》。 4.12每年年底,生产技术部应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对非计划停车时间进行评价分析,并提交管理评审。 5.0相关/支持性文件 5.1《过程控制程序》 5.2《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 5.3《生产操作规程》 6.0质量记录 《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

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一、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按事先制定的计划和技术要求所进行的维修活动,对工区重点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并遵循“紧固、润滑、冷却、过滤、检测”的设备维修十字方针。为切实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运转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 区长惠凡光:监督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 机电区长詹庆超:1、设备检修计划 2、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归档相关维护记录 机电技术员陈小飞:1、设备检修计划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2、负责及时变更设备动态信息 三、相关要求 1、设备检修计划应依据设备的运行状况、状态性能等因素,由设备维护人员依据设备维护要求及设备运行状况来建立。新添加设备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中的维护保养方法来建立维护计划。 2、机电技术员在每年12月31日前制定下一年度设备检修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区长、机电区长、技术主管认可。经由机电区长审核,区长批准后才可生效。经过批准的年度检修计划表的原件,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并将复印件分发给机电检修班工长。 3、预先制定的设备检修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

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4、机电检修班的工作应当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实施,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设备清洁、维护保养实行,做到每台设备及电缆管线、保护、阀门都由维修人员专人维护保养,并填写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由机电区长每月进行监督检查,每月前3个工作日维护人员将上月记录集中后交由机电技术员保存。 5、设备维护人员在执行维护计划后,及时将更换下来的旧备件回收升井。并填写好相关记录。 6、设备维护前要做好备件、时间、维护人员的准备工作。 7、检修人员必须做到科学检修,文明施工,现场要清洁,器具与零部件要摆放整齐,对工程质量要一丝不苟。 三、考核办法 1、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有未按计划执行的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2、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发现相关记录填写不全或弄虚造假的被视为造假现象,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3、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后,相关维护记录丢失,处罚相关维护人员50分。 4、在设备检修计划执行中,因生产任务紧设备无法停机检修,导致不能及时执行计划时,要及时向机电区长汇报,未及时汇报的将按照未执行计划处理,处罚相关维护人员100分。机修工长连带50%。 5、各机电检修班长要根据设备检修计划的内容提前申请备件,以免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

1.目的 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术语定义 无。 5.工作内容和要求 5.1 建立设备档案 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在设备的显眼位置根据设备台帐上的序列号进行编号标识。 5.3设备分类 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价值较高的设备; B.精度较高的设备; C.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5.4 建立定期维修计划 5.4.1设备管理人员收集上一年度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故障率、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故障时间间隔,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设备年度大修,定期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这些关键设备、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预防性、反应性、预见性年度维修计划。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管理和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IATF16949-2016)1.0目的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 3.0引用文件 3.1《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规定》 3.2《设备大修理(项修)管理标准》 3.3《设备润滑管理规定》 3.4《设备事故分析与处理标准》 3.5《设备机械能力的(Cmk)测算规定》 3.6《设备固定资产管理规定》 3.7《设备备件管理标准》 3.8《设备前期管理规定》 3.9《设备点检管理标准》 3.10《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3.11《员工任职条件和培训管理程序》 4.0术语 无 5.0职责

5.1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设备管理标准和保养规范,审定设备操作规程,编制年度设备保养、大修(项修)、更新、改造计划和关键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并监督实施。 5.2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现场设备的基础管理工作,实施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确保设备故障停机率等指标的实现。 5.3设备的使用者负责按规定正确使用设备,以及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6.培训与资格 本程序相关人员必须经本程序的培训 7.0程序 7.1设备的选型、采购和验收 7.1.1设备的选型 根据本公司《企业战略》确定的当前和未来产品实现过程的需要,综合考虑加工精度要求、产量,与前后道工序的衔接,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因素,进行设备的选型。关键、重大设备的选型由分管设备的副总经理组织项目小组,经调查考虑后报总经理,必要时经董事会讨论决定。 7.1.2设备的采购 根据本公司的《企业战略》,在初步选型的基础上,由制造部填写《设备采购申请表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工务部可采用招标的方式选购设备。 7.1.3新购设备进厂后,设备部门(设备管理室)负责会同使用部门、采购部门、技术部共同进行开箱检查,随机附件由使用部门保管,随机备件入备件库,技术资料入档案室,同时记录在设备开箱检查验收单上(附表15)。 7.1.4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须经合同规定的试运行后,由设备部门(设备管

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含表格)

设备预防性维护程序 (ISO9001:2015) 1.目的 通过建立全面完整的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加强设备有计划的维护及预测性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使设备在生产时处于完好状态。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各部门,直接使用部门包括: 技术开发部、质量管理部、人事行政部、制造部。 3.引用标准和文件 设备管理程序 4.术语 4.1.EM应急维修----Emergency Maintenance设备故障引起的停机维修。 4.2.PD一般维护----Predictive Maintenance点检巡检、预测性维护中发现缺陷安排的维护。 4.3.PM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包括周期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4.4.EV事故报告---Event Report发生设备事故后的调查报告。 4.5.一般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交货期均无直接影响。

4.6.主要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有影响,但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 4.7.重要设备---该设备发生故障后或停机修理时,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交货期有直接影响。 4.8.预测性维护---利用检测技术对设备的状态或性能进行监测,掌握特性参数的劣化规律,预测劣化趋势,以实现故障发生前有计划的适当维修措施。 5.责任 5.1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全公司设备按重要性进行分类。 5.2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设备的PM、PD和EM工作,并及时向生产部、生产副总、总经理汇报。负责对PM内容作持续改进。 ?对一般设备为减少不必要的过剩修理,考虑到维修的经济性,可实行应急维修。 ?对主要设备应实施有计划的维护。 ?对重点设备除实施有计划的维护外,还应尽可能实施预测性维护。 5.3.工程(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设备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6.培训和资质 涉及设备维护有关的人员必须接受本程序及本公司使用的设备维护系统的培训,做到熟知并运用自如。 7.附录设备维护管理系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doc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修订修订 修订内容摘要页次版次修订审核批准日期单号 2011/03/30 / 系统文件新制定4A/0 / / / 批准:审核:编制:

设备预防性维护规定 1.目的: 制定本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生产的需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防止不必要的损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生产过程的机器 / 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生产部是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管理部门。 3.2其他部门是配合部门。 4.工作程序: 4.1生产部应建立机器/设备台账,进行编号、标识,关键设备的标识牌上必须写有“关 键设备”字样。 4.2对机器/设备的管理,按《设备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4.3设备的操作,操作人员按《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4操作人员须经培训,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得上岗操作,按《员工培训控 制程序》执行。 4.5制定《设备维护和保养计划》,对设备维护、保养、包装和防护,同时定期由操作 人员为主,会同机修人员对其检查并维护保养,每一年一次由机修人员会同操作人 员进行检查并维护保养。 4.6对机器/设备的检查,操作人员应在生产前进行试运转检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巡 回检查,生产结束后应对其维护保养。 4.7对检查结果不符合规定要求,生产部应查明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排除故障, 并填写《设备故障报告》。 4.8当维护保养计划与生产计划不符时,车间应进行计划调整。交于生产部部长确认。 4.9对设备、工艺控制,使过程中涉及到主要设备、工艺受控,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4.10生产部制定关键设备的《备件清单》,并在清单中明确最少库存量,交于供应部。 4.11当生产部领用备件后,供应部应及时采购备件,确保规定的备件数量。

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规范.doc

主要机电设备预防性检修规范(机械通用部分)---中国煤矿安全 生产网 1、紧固件 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必须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应预防其出现铲伤、棱角严重变形。螺孔乱扣、滑扣时,允许扩孔,增大螺栓直径,但不能因扩孔而影响被扩工件的机械强度和工作性能。2)螺母必须拧紧,拧紧后螺栓的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露出长度。 3)螺栓不得弯曲,螺纹损伤不得超过螺纹工作高度的1/2,且连续不得超过一周。连接件螺栓的螺纹旋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螺纹直径的1.5倍。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分不得凸出连接件的表面。 4)螺纹表面必须光洁,不得用粗制螺纹代替精制螺纹。 5)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必须一致,材质必须满足设计要求。主要连接部位或受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必须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 6)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使用止动垫圈时,包角应稳固;使用铁丝锁紧时,其拉紧方向必须和螺栓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 7)弹簧垫圈应有足够的弹性(自由状态开口重叠部分不得大于垫圈厚度的1/2)。 8)螺栓头部或螺母必须和相接触的部件紧贴。如该处为斜面时,应加相同斜度的斜垫。

9)铆钉必须不生锈,不变形,紧固有效,铆接对口不得有错动痕迹。10)稳钉和稳钉孔相吻合,不松旷。 2、键和键槽 1)键的表面应光滑平整,规格符合要求,四角倒棱,材质的抗剪切强度不得低于45号钢的剪切强度。 2)键和轮毂键槽规格和公差符合标准。 3)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平键键槽磨损后,允许加宽原槽的5%。轴及轮毂的键槽宽度应一致。 4)装配楔键和切向键时,键初打入键槽的长度,不得小于键全长的80%,不得大于键全长的95%(钩头键不包括钩头的长度)。键与轮毂的接触长度不得小于轮毂宽度的80%。花键的接触齿数应不小于总齿数的2/3。 5)平键键槽的中心线与轴的轴心线的平行度、平键和键槽配合公差,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3、三角带传动装置 1)三角胶带主、被动轮轴轴心线平行度不超过1‰。 2)两带轮相应沟槽中心线应对正,轴向错位允差:当中心距≤500mm 时为1.5mm,当中心距≥500mm时为2mm。 3)各三角胶带松紧应基本一致,以150~200N的力,按压每根胶带中段,压下距离之差不大于15~25mm。运转中被动轮的实际转数,不应低于计算值的97%。 4)三角胶带轮毂、轮缘及辐条不得有裂纹。

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

预防性维护计划管理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具体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时间表来实现的 1预防性维护体系 1.1设备部部长负责根据生产部制定的生产作业计划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安排各时期工作任务并在有异议的情况下进行协调,达成一致,以保证预防性维修工作有效的进行。他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授权。 1. 2设备部负责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关表格的更新, 添加。取消或延迟设备的维护计划需经过系统拥有部门的同意。更新后的维护计划应当由设备部长及主管副总批准后才可生效。(预防性维护计划修改控制单参见附录1)。 1.3设备使用部门负责建议将新的设备加入预防性维修计划中同时负责与设备部共同确定设备最适当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以及对设备预防性维护计划所作的任何更改。 1.4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为执行预防性维护工作提供时间和便利;并负责对所维护设备的验收签署意见。他可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授权。 1.5质量管理部负责对与GMP设备所作的预防性维护工作作出认可,并对关键区域内的活动进行监督。(GMP设备定义见附表2。) 2计划制定与实施 2.1每年12月31日之前,设备部部长负责制定下一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应得到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和QA经理的认可。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含为月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年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2样表)。 2.2设备主管依照年度预防性维护计划,于每月15日之前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制定下一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此计划交设备部部长预审后, 交给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审阅。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包括维护频率为周以上的设备预防性维护工作。(月度维护计划参见附录3样表)。 2.3设备(系统)使用部门负责人审核月度预防性维护计划时,可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然后同设备部部长协调,一旦最终的计划表得

设备设施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程序

1. 目的 1.1 对公司的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实现科学管理,为生产顺利进行及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加强设备零备件的管理,满足设备维修、检修的需要,确保设备的优良性能。 1.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所有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相关零备件的管理和控制。 3. 职责 3.1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设施的采购及结算工作。 3.2 设备部负责生产设备的安装、维修、定期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3.3 各使用部门负责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生产设备,对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4.术语定义 无。 5. 工作内容和要求 5.1 建立设备档案 5.1.1 设备验收合格后开始建立档案,到设备报废为止,实行全过程控制。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起独立的档案,并编制统一的编号,以备管理,具体设备一览表建立《生产设备台帐》。 5.1.2 对于设备上的附属设备不再另作单独的档案,其相关的资料与其母设备共同存储归档。 5.1.3 设备相关资料及文件分别相应责任部门管理、保存;资料可能包括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图纸、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和软件光盘等等,根据实际处理。 5.1.4 设备档案内容有生产设备档案、设备验收报告、设备维修单等。 5.2 设备标识:在设备的显眼位置根据设备台帐上的序列号进行编号标识。 5.3 设备分类 5.3.1 根据设备价值、精密程度、设备的可替代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性质、用途等对所用的设备进行分类,将公司的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 5.3.2 关键设备:A. 价值较高的设备;B. 精度较高的设备;C. 生产必须且厂内独一无二的设备。 5.3.3 重要设备:直接用于生产的设备,对产品有直接影响的,包括相应的附属设备。 5.3.4 一般设备:对生产没有太大影响的设备,如手叉车等搬运设备。 5.4 建立定期维修计划 5.4.1 设备管理人员收集上一年度的关键设备、重要设备故障率、设备的非计划停机时间、设备故障时间间隔,设备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情况以及设备年度大修,定期日常维护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这些关键设备、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预防性、反应性、预见性年度维修计划。 5.4.2 年度维修计划包括日常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保养计划、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修计划。 5.4.3 设备人员制定好定期维修计划,需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并有明确的分工与协作,需要时由公司高层

设备预防性维修和维护管理

设备预防性维修和维护管理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时间:2010年9月22-23日 课程价格:¥2680/人(特(包括授课费、资料费、会务费、证书、午餐等) 课程地点:上海 课程背景: 国际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是怎样进行的? 怎样改善我们在设备管理上的被动状态? 怎样改变设备维修成本居高不下的局面? 在设备维修方面有什么先进的理论和方法? TPM活动中,怎样在继续有效的开展预防保全? 预防维修工作怎样计划和推进? 设备维修中有用的方法与工具有哪些? 以上问题是企业经营者尤其是设备管理部门长期受到困扰,又在反复思考的问题。本人有幸接受过欧洲维修组织的培训,并到法国先进企业参与了维修管理的实习,并在国内企业实施。现将学习的内容和实践中的体会,并吸收了目前国内先进企业预防维修的经验,最后整理出本课程与大家共同分享。该课程是TPM的姊妹篇,他将从另外的视角看待和解决维修的问题,值得大家参与和接受。 授课对象: 制造企业总工程师,工程总监,生产/设备/工程部经理,生产/设备/工务主管,设备/工务工程师; 维修班长及维修技师等企业设备管理和维修的人员; 企业IE工程师,精益生产工程师,6西格玛黑带,绿带等从事企业效益改善的部门及人员。 培训目的: 1.学习和分享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2.提高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的水平。 3.帮助企业筹建适合本公司的设备预防维修体系。 4. 指导企业掌握推进预防维修的步骤及方法。 5. 降低设备维修成本,增加企业效益。 课程大纲: 一,现代设备工程与企业维修工作 1.维修的目的和意义 1)设备的能力Cmk 2)现代维修学的形成 2.设备的综合效率OEE 1)设备的六大LOSS 2)设备综合效率的提升 3)减少故障停机时间的方法 3.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 1)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冰山效应 2)降低设置阶段的LCC的实用经验和表格 3)降低使用阶段的LCC的种种方法和经验 二,预防维修体系与维修活动1.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1)管理信息化 2)维修的外包MOMS 3)状态监测和预知维修CBM 4)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2.生产和维修的关系和发展趋势1) 维修技术含量增加 2)维修费用在成本的比重增加3)合理的维修人员配置 3.预防维修体系的五大构成 1)修复性维修和预防维修 2)预防维修体系 3)设备预防维修组织 4.维修工作流程 1)维修工单的必要内容

生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设备预防性维护 设备预防性维护 (设备部) 随着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是先进的设备,维护工作难度越大,对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越高。而一味的依赖专业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使得很多繁杂、重复的工作占用了很大部分的精力,使很多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设备的检查、校准、改进等)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实施。在生产中由于操作工人不熟悉设备性能和机能,由此产生的误操作或不能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隐患等,造成设备维护成本也不断升高,同时导致了设备停机率高,生产效率低。因此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共同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提高设备开机完好率,运行完好率的有效办法。 预防性维护的概念是指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避免减少设备故障而进行的计划内维护。预防性维护的目的在于将设备的故障率和实际折旧率降至最低,而将整个设备使用周期中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增至最高。具体的预防性维护工作是根据设备维护手册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时间表来实现的。 1. 预防维护项目分类 设备的预防维护可分为开机前点检、运行中点检、周期性点检三种情况。 1.1 开机前点检就是确认设备是否具备开机的条件。 1.2 运行中点检是确认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是否良好。 1.3 周期性点检是指停机后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2. 预防维护的内容 设备预防维护的内容主要是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SOP的相关规定,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状况,按规定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等维护作业。生产车间的设备预防维护主要由生产车间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来承担,公用设施、设备的预防性维护由设备部下辖辅助班承担。在日常工作中,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应进行下列检查工作。 2.1 设备能否确保完成生产定额,达到相应的技术性能要求。 2.2 设备能否满足产品生产的质量要求。 2.3 在操作或运行中设备是否正常可靠,机械、电气、传动机构是否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4 设备运行中是否有漏油、噪声、振动、温度升高、冒烟、气味异常等现象。 2.5 有无降低设备寿命等隐患。 通过设备操作人员的注意和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机械和电气发生故障而引发突发性事故。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理或改进意见。 3. 设备预防维护日常工作内容 3.1 设备调整。对设备机械上局部零部件进行小的调整,如电机传动皮带的张力调整、机械传动的配合等调整。 3.2 设备保养。按规定添加和更换润滑油、设备清洁、更换易损件等。 3.3 运行维修。指不影响或对设备影响很小的运行时的维修。如更换设备的信号指示灯等。 3.4 定期检修。有计划的定期停工检修,包括设备小修、中修和大修。 3.5 零时停工检修。计划外的意外停工修理,在设备发生突发故障或意外事故后不得不停工的检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