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总结

考研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总结
考研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总结

考研生物化学历年真题总结

2-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①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及性

1994A1.2-1 维系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片层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离子键

C.二硫键

D.氢键

E.疏水键

1994A1 .2-1 D

参阅【2003A19.2-2 】

1994A3.2-1 下列关于免疫球蛋白变性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原有的抗体活性降低或丧

失B.溶解度增加C.易被蛋

白酶水解D.蛋白质的空间构

象破坏E.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无改变

1994A3.2-1 B

参阅【1997X145.2-1】。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变性主要是二硫键和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免疫球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不是增加、B 错)、原有的抗体活性降低或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1995A1.2-1 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胱氨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

1995A1 .2-1 C

解析:【考点:组成蛋白质的20 种氨基酸】

1 总结:不出现在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瓜氨酸

2 记忆:不合群(不出现在蛋白质)则就是寡(瓜氨酸)

3 精析:其余

4 种都参与氨基酸的构成,而瓜氨酸只是以氨基酸的氨基酸的形式参加尿素的合成。

1995X139.2-1 酶变性时的表现

为A.溶解度降低B.易受蛋白

酶水解

C.酶活性丧失

D.紫外线(280)吸收增强

1995X139.2-1 ABCD

参阅【1997X145.2-1】。

1995X142.2-2 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存在的构象为

A.α螺旋

B.β螺旋

C.α转角

D.β转角

1995X142.2-2 AD 解析:【考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存

在的有规律构象包括α螺旋,β转角,β折叠,无规则卷曲。

1997A19.2-1 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

是A.谷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赖氨酸

E.苏氨酸

1997A19.2-1 A 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谷氨酸、天冬氨酸。含有两个氨基

的氨基酸是赖氨酸。

1997A28.2-1 HbO2解离曲线是S形的原因

是A.Hb含有Fe2+

B.Hb含四条肽链

C.Hb存在于红细胞内

D.Hb属于变构蛋白

E.由于存在有2,

3DPG

1997A28.2-1 D

血红蛋白(Hb)是由4 个亚基组成的四级结构,1 分子Hb 可结合4 分子氧。Hb 能与氧可逆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HbO2 占总Hb 的百分数称氧饱和度。以氧饱和度为纵坐标,以氧分压为横坐标作图即为氧解离曲线,它反映血液PO2 与Hb 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氧解离曲线呈 S 型的原因是因为Hb 属于变构蛋白。S 型曲线说明Hb 的4 个亚基与O2 结合时的平衡常数并不相同,而是有4 个不同的平衡常数。Hb 第1 个亚基与O2 结合以后,其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亚基间盐键断裂,彼此间的束缚力减小,使Hb 分子构象逐渐由紧凑型转变为松散状态,从而促进第二、第三个亚基与O2 的结合,当第3 个亚基与O2 结合后,又大大促进第4 个亚基与O2 的结合,这种效应为正协同效应。

1997X145.2-1 蛋白质变性时

A.空间结构破坏,一级结构无改

变 B.280nm 处光吸收增加 C.溶

解度降低

D.生物学功能改变

1997X145.2-1 ACD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被破坏,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主要是二硫键和共价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给出的答案为ACD。但【1995X139.2-1】与本题类似,“酶变性时的表现”(酶是蛋白质!),其答案就将“D 紫外线

(280nm)吸收增强”选入正确答案。究竟蛋白质变性

是否对光吸收度有影响,查阅2-6 版生物化学都没有正确答案。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3 版只说会发生

改变,但没有说是增加还是减少。

1998A19.2-1 以下哪种氨基酸是含硫的氨基酸?

A.谷氨酸

B.赖氨酸

C.亮氨酸

D.蛋氨酸

E.酪氨酸

1998A19 .2-1 D

含硫氨基酸包括甲硫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

1998X143.2-1 合成蛋白质后才由前体转变而成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羟脯氨酸

C.丝氨酸

D.赖氨酸

1998X143.2-1 B 脯氨酸是亚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加工时可被羟化修饰成羟脯氨酸。类似的:羟赖氨酸是在肽链形成后,相应地自赖氨酸羟化而来。

1999A19.2-1 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蛋氨酸

B.胱氨酸

C.羟脯氨酸

D.同型半胱氨

酸E.精氨酸

1999A19.2-1 D

参阅【2004A 19.2-1】。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为同型半胱氨酸(D)。同型半胱氨酸由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转变而来,可以接受 N5 一甲荃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重新生成甲硫氨酸.参与甲硫氨酸循环。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只能由甲硫氨酸转变而来。羟脯氨酸由脯氨酸羟化而来。

2000A19.2-1 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亚氨基酸?

A.赖氨酸

B.脯氨酸

C.组氨酸

D.色氨酸

E.异亮氨酸

2000A19 .2-1 B

从结构上看,脯氨酸形似杂环族,但实际上,它的环结构里只有一个亚氨基.因此它是环状亚氨基酸。它处于

肽链中时,常使肽链的走向形成折角。参阅【2004A 19.2-1】。此外,羟脯氨酸、焦谷氨酸也是亚氨基酸。

HO

N COOH N COOH N COOH

H H O H

脯氨酸羟脯氨酸焦谷氨酸

2000A20.2-1 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时最先被洗脱的

是A.马肝过氧化氢酶(相对分子质量247500) B.肌红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16900) C.人血清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68500)

D.牛β—乳球蛋白(相对分子质量35000) E.牛胰岛素(相对

分子质量5733)

2000A20.2-1 A 分子筛又称凝胶过滤,是层析的一种,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提纯。在层析柱内充满带小孔的颗粒,一般由葡聚糖制成。蛋白质溶液加人柱的上部.让其自然下渗。这时.小分子蛋白质进入凝胶微孔,大分子不能进入先洗脱下来,小分子后洗脱下来。并不想当然的小分子由于虑过快,先洗脱下赖。由于马肝过氧化氰酶分子量为247500,在给出的5 个选项中最大,因此最先被洗脱下来。答案为A。被洗脱下来的顺序应该为

A→C→D→B→E.。

2001A19.2-1 对稳定蛋白质构象通常不起作用的化学键

是A.氢键

B.盐键

C.酯键

D.疏水键

E.范德华力

2001A19.2-1 C

参阅【2003A19.2-2】。核苷酸中核苷与磷酸之间的结合键是酯键。

2001A20.2-1 常用于测定多肽N末端氨基酸的试剂

是A.溴化氢

B.丹磺酰氯

C.β—巯基乙

醇 D.羟胺

E.过甲酸

2001A20.2-1 B

①蛋白质 N 末端分析常用丹酰氯法。丹酰氯可与多肽链 N 端α-NH2 结合使之生成丹酰衍生物,该物质具有强烈荧光,通过荧光测定可以了解蛋白质 N 端氨基酸种类,答案为 B。②其他试剂与多肽链 N 末端氨基酸的测定无关。溴化氢能断裂肽链中蛋氨酸的羧基端肽链;β—巯基乙醇和过甲酸在多肽链氨基酸序列分析中多用于拆开二硫键;羟胺为特异性肽链裂解剂。

2002A19.2-1 在280nm波长附近具有最大光吸收峰的氨基酸是

A.天冬氨酸

B.丝氨酸

C.苯丙氨酸

D.色氨酸

E.赖氨酸

根据氨基酸的吸收光谱,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 波长附近,其中以色氨酸的光吸收最强。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氛酸和技氛徽的最大光吸收峰都

不在 2 即.波长附

近。

2004A19.2-1 含有两个氨基的氨基酸

A.Ly a

B.Trp

C.Val

D.Glu

E.Leu

2004A19.2-1 A

参阅【1997A19.2-1】。氨基酸的一般特性中,有一些常考点.反复出题,请同学们注意。总结

如下:

2005A23.2-1 当溶液的pH 与某种氨基酸的pI一致时,该氨基酸在此溶液中的存在形

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兼性离子

C.带单价正电

荷D.疏水分子

E.带单价负电

2005A23.2-1

A

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碱性的α-氨基和酸性的α-羧基,可在酸性溶液中与质子(H+)结合呈带正电荷的阳离子

(-NH3+),也可在碱性的溶液中与OH-结合,变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COO-)。因此氨基酸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具有两性解离的特性。氨基酸的解离方式取决于其所处溶液的pH。若溶液pH<pI,解离成阳离子;若溶液pH

>pI,解离成阴离子;若pH=pI ,成为兼性离子,电中性

(A)。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模序结构

2005B113.2-1 亮氨酸肽链属于蛋白质

2005B114.2-1 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位置属于蛋白

质的

2005B113 .2-1

E

2005B114 .2-1

C

①亮氨酸拉链就是蛋白质分子上一段富含亮氨酸的区域,其最明显的特征为亮氨酸在ɑ螺旋中频繁出现,拉链形成区每隔6 个氨基酸就有1 个亮氨酸残基,这些亮氨酸残基在ɑ螺旋的疏水侧形成直线状。因早期模型中设想亮氨酸残基交互排列成拉链状,故命名为亮氨酸拉链。最新的实验结果表明,形成拉链的两个蛋白上的亮氨酸残基平行排列。而且相互作用的ɑ螺旋相互缠绕,以7 个残基为一个重复单位,3.5 个氨基酸残基为一个螺旋。根据模序的定义: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具

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被称为模序。可见亮氨酸拉链是模序结构(6 版生物化学P16 已改称模体)。②蛋白质分

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整条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在三维空间的排布是蛋白质的三级结

2006A23.2-1 下列哪种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需靠食物供给?

A.缬氨酸

B.精氨酸

C.半胱氨酸

D.组氨酸

E.丝氨酸

2006A23.2-1 A

体内需要但又不能自行合成,必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包括8 种氮基酸:缬、异亮、亮、苯丙、蛋、色、苏、赖(使用同音记忆法记忆为:“写一两本淡色书来”)。

口诀:苯兵鞋亮色亦

靓,家留数来共八将

2007A23 .2-1 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P26L14

B .氨基酸组成的改

变 C .肽键的断裂

D .蛋白质的水解

2007A23 .2-1 A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A),从而导致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称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主要发生二硫键和非共价键的破坏,无肽键断裂,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007A163.2-1 分子伴侣可以协助蛋白质形成正确的空间构象.下列分子中, 属于分子伴侣的是-

A. 胰岛素原

B. 热休克蛋白P18L11

C. 组蛋白

D. DNA 结合蛋白

2007A163.2-1 B 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分子伴侣包括热休克蛋白和伴侣素两大家族。热休克蛋白属于应激反应性蛋白,高温应激可诱导蛋白合成增加,包括HSP70、HSP40 和GreE 三族。对某种自发折叠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可促进需要折叠的多肽折叠为有天然空间构象的蛋白质。

2008A25.2-2 下列氨基酸中,属于酸性氨基酸的是

A.精氨酸

B. 甘氨酸

C.亮氨酸

D.天冬氨酸

2008A25. (生化第2 章) D

酸性氨基酸有两个: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2003A19.2-2 稳定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和β-折叠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盐键

D.氢键

E.疏水作用

②核酸的化学结构及性

1994A14.2-1 合成DNA 的原料是

A.dAMP dGMP dCMP dTMP

B.dATP dGTP dCTP dTTP

C.dADP dGDP dCDP dTDP

D.dATP d GTP dCTP dUTP

E.dAMP d GMP dCMP dUMP

1994A14 .2-1 B

合成DNA 的原料中,碱基为A、T、G、C,因此合成DNA 的原料是dATP、dTTP、dGTP、dCTP。假如你足够聪明,从本试卷第9 题干中就可以找到答案。

1996A22.2-1 稀有核苷酸存在于下列哪一类核酸

中?A.rRNA

B.mRNA

C.tRNA

D.核仁DNA

E.线粒体DN

1996A22.2-1 C

RNA 分根多类型,如rRNA、mRNA、tRNA 等,其中tRNA 为含稀有碱基最多的RNA( 占10%~20%)。稀有碱基包括双氢尿嘧啶(DHU) 、假尿嘧啶(ψ)、甲基化的嘌呤(m G、m A)。

1997A20.2-1 在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是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

键 C.2’,5’—磷酸二

酯键

D.糖苷键

E.氢键

1997A20.2-1 B 本题与

【2002A20.2-1】完全相同。

1998A20.2-1 不同的核酸分子其解链温度(T m)不同,以下关于Tm 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 中G-C 对比例愈高,T m 愈高

B.DNA 中A-T 对比例愈高,T m 愈高

C.核酸愈纯,T m 范围愈大

D.核酸分子愈小,T m 范围愈

大E.T m 较高的核酸常常是

RNA

1998A20.2-1 A

DNA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加热、加酸或加碱),由双链解开的过程称为变性。T m 指核酸分子内双链解开50%的温度,也称解链温度。①T m 大小与核酸分子中所含碱基的G +C 的比例有关,G+C 比例越高,

T m 值越大,这是由于G=C 碱基对有三个氢键,比只有两个氢键的A=T 碱基对更稳定。②T m 还与DNA 分子的长短有关,DNA 分子越长,T m 越大。③DNA 分子是均一的,则T m 范围越小;如DNA 分子不均一,则T m 范围大。④由于DNA 分子是双螺旋结构,RNA 分子是单链(也可有局部双螺旋),因此T m 值较高的核酸常常是DNA。

1999A21.2-1 下列几种DNA 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哪一种DNA 的解链温度(Tm )最低?A.DNA 中A+T 含量占

15% B.DNA 中G+C 含量

占25% C.DNA 中G+C 含

量占40% D.DNA 中A+T

含量占60% E.DNA 中

G+C 含量占70%

1999A21.2-1 B

DNA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加热、加酸或加碱).由双链解开的过程称变性。Tm 指核酸分子内双链解开50%时的温度,也称解链温度。Tm 大小与核酸分子中所含碱基的G+C 比例有关,G+C 比例越高,Tm 值越大。B 项G+C 比例为25%,小于C 项的4O%及E 项的70%,因此B 项的解链温度最低。A、D 项中为A+T 比例,与解链温度的高低无关。

2000A21.2-1 下列关于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正确的

是A.由两条完全相同的多核苷酸链绕同一中心轴盘旋成双

螺旋B.一条链是左手螺旋,另一条链为右手螺旋

C.A 十G 与C 十T 的比值为1

D.A 十T 与G 十C 的比值为1

E.两条链的碱基间以共价键相连

2000A21.2-1 C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常考,解答参阅【2004A 20.2-2】。

2001A21.2-1 通常不存在RNA 中,也不存在DNA 中的碱基

是A.腺嘌呤

B.黄嘌呤

C.鸟嘌呤

D.胸腺嘧啶

E.尿嘧啶

2001A21.2-1 B

存在于DNA 中的为A、G、C、T,存在于RNA 中的为A、G、C、U,故通常不存在RNA 中,也不存在DNA 中的碱基是黄嘌呤。

2002A20.2-1 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

键B.3’,5’磷酸二

酯键C.2’,5’磷酸

二酯键D.1’,5’糖

苷键E.氢键

2002A20.2-1 B

简单记忆法:①“核一昔一酸”=“核”为核箱、“苷”记忆为碱基、“酸”为磷酸。

②核(核糖)+苷〔碱基)=核昔。“核”与“昔”之间的结合键为—糖苷键。

③核昔+破(麟敌)二核昔酸。“核昔”与“酸”之间的结合健为—防健。

④多个核苷酸组成核酸。“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健为——3’,5’-磷酸二脂健。

2001X143.2-1 下列关于tRNA 三叶草结构的叙述,正确的

是A.5’端第一个环是DHU 环

B.有一个密码子环 C.有一个T

ψ环 D.3’端具有相同的CCA—

OH 结构

2001X143.2-1 ACD

已发现的tRNA 均呈三叶草样二级结构。从5’→3’依次为:DHU 环、反密码子环、Tψ环、相同的CCA-OH 结构。三叶草样二级结构中为“反密码子环”,并非密码子环,因此B 项错。答案为ACD。

2005A24.2-1 DNA 受热变性时,出现的现象是

A. 多聚核苷酸链水解成单核苷酸

B.在260 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增

高C.碱基对以共价键连接

D.溶液黏度增加

E.最大光吸收峰波长发生转移

2005A24.2-1 B

DNA 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加热、加酸或加碱),由双链解开的过程称变性。此过程中维系碱基配对的氢键断裂,但不伴随共价键的断裂,DNA 双螺旋结构变成松散的单链,并非多核苷酸水解成单核苷酸。DNA 变性时,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增大。在DNA 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 在紫外区260nm 处的吸光值增加(B 对)。

2006A24.2-1 下列关于mR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核内由hnRNA 剪接而成

B.真核生物mRNA 有“帽子”和“多聚A 尾”结

构C.生物体中各种mRNA 的长短不同,相差很

大D.是各种RNA 分子中半衰期最长的一类

E.其功能是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2006A24.2-1 D

hnRNA(不均一核RNA)是mRNA 的未成熟前体(即hnRNA--mRNA).hnRN A 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接成为成熟的mRNA。大部分真核细胞的mRNA 的5 ‘-末端以7 一甲基鸟嘌呤-三磷酸鸟苷为起始结构,这种m7GpppN 结构称帽子结构;在3‘-末端.大多教是由数十个至百余个腺苷酸连接而成的多聚腺苷酸结构,称多聚A 尾。生物体各种mRNA 链的长短差异很大。在各种RNA 中,mRNA 半衰期最短,由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D 错)。mRNA 的功能是转录核内DNA 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携带至细胞质,以此为模板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氮基酸排列顺序。

2007A24 .2-1 核酸的最大紫外光吸收值一般在哪一波长附近?-

A . 280nm

B . 260nm P47L35

C . 240nm

D . 220nm

2007A24 .2-1 B

核酸分子的嘌呤和嘧啶环中均含有共轭双键,因此,核酸在240 一290nm 的紫外波段有强烈吸收,其最大吸收值在 260nm 附近。类似的:色氨酸、酪氨酸最大吸收峰在 280nm 附近;茚三酮反应生成的蓝紫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 处。

2007A25 .2-1 核酸变性后,可产生的效应是

-

A.增色效应P48L9

B.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转移

C.失去对紫外线的吸收能

力 D.溶液黏度增加

2007A25 .2-1 A

DNA(脱氧核糖核酸)变性是指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 双链的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 双螺旋结构松散,成为单链的现象。① DNA 变性时,解链过程中,由于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DNA 在紫外区 260nm 处的吸收值增加,并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称DNA 的增色效应(A 对,C 错)。②DNA 变性时,由原来比较“刚硬”的双螺旋结构,分裂成两条比较柔软的单股多核苷酸链,从而引起溶液粘度降低(见 1 版生化教材P

44。此知识点 5,6 版生物化学上没讲到,常考,如【2005A24.2-1】 ) 。③DNA 变性前后,其最大吸收峰都在

260nm 处(B

错)。

2007A26 .2-1 下列关于ribozyme 的叙述,正确的

是-

A. 即核酸酶

B.

本质是蛋白质

C.本质是核糖核酸P47L12

D.其辅酶是辅酶

A

2007A26 .2-1 C

①某些 RNA 本身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完成 rRNA 的剪接,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小 RNA 称核酶( ribozyme )。可见 ribozyme 的本质是RNA,即核糖核酸。②绝大多数的酶本质上都是蛋白质,但核酶例外。③核酸酶是指能够水解核酸的酶,包括DNA 酶( DNase)和RNA 酶( RNase )。

2008A26.2-3 下列RNA 中,参与形成原核生物50S大亚基的

A.28SrRN

A

B.23SrRN A

C.16SrRNA

D.hnRNA

2008A26. (生化第3 章)

B

原核生物有三种rRNA,大小分别为5S、16S、23S。其中16S rRNA 和20 多种蛋白质构成核蛋白的小亚基(30S);大亚基(50S)则由5S 和23S rRNA 共同与30 余种蛋白质结合形成。真核生物的核蛋白小亚基(40S)由18S rRNA 及30 余种蛋白质构成;大亚基(60S)则由5S、5.8S、28S 三种rRNA 加上近50 种蛋白质构成。

2003A20.2-2 下列关于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

A.两股脱氧核苷酸链呈反向平

行B.两股链间存在碱基配对关

系C.螺旋每周包含10 对碱基

D.螺旋的螺距为3.4nm

E.DNA 形成的均是左手螺旋结

2003A20.2-2 E

参阅【2004A 20.2-2】。DNA 的右手螺旋结构不是自然界DNA 的唯一存在方式(B-DN A),还有左手螺旋结构

(Z-D N A)和A-

DNA 。

2004A20.2-2 下列DNA 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

是A.一条链是左手螺旋,另一条链是右手螺旋

B.双螺旋结构的稳定纵向靠氢键维系

C.A+Y 与G+C 的比值为

1

D.两条链的碱基间以共价键相

E.磷酸、脱氧核糖构成螺旋的骨

2004A20.2-2 E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又称Watson-Crick 结构模型。

①DNA 是反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碱基位于内侧,两条碱基间严格按A=T、G=C 配对存在,因此A+G 与C+T 的比值为l。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骨架位于双链外侧(E 对)。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为3′→5′。

②DNA 为右手螺旋结构。螺旋直径2nm,每周10 对碱基,因此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

③横向稳定性靠双链碱基间的氢健维系;纵向稳定性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系,尤以碱基堆积力最重要。

③酶的概念和作用

1994A10.2-1 通常测定酶活性的反应体系中,哪项叙述是不适当的?

A.作用物的浓度愈高愈好

B.应选择该酶作用的最适

PH C.反应温度宜接近最适

温度D.合适的温育时间

E.有的酶需要加入激活剂

1994A10 .2-1 .A

只有在最适pH、最适温度、合适的温育时间、合适的底物浓度、合适的激活剂条件下,才能使酶促反应速度最快,并不是底物浓度越高越好。

1995A7.2-1 下列哪项不是酶的别(变)构调节的特点?

A.反应动力学遵守米氏方程B.限速酶

多受别构调节C.变构剂与酶的结合是可

逆的D.酶活性可因与变构剂结合而促

进或抑制E.别构酶常由多亚基组成

1995A7.2-1 A

解析:【考点:酶的别构调节】

1 精析:别构酶所催化的反应,不符合米-曼式方程,不是矩形双曲线;而是S 形

2 总结:变构酶的特点:①速度方程不符合米氏方程(米氏方程是矩形双曲线),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曲线是S 形;②变构酶多是关键酶,催化的反映常是不可逆。变构酶在细胞内控制着代谢通路的阀门;③解题时应注意:变构调节可引起酶的构象变化。(注:极少数参考书上写明可不引起酶的构想变化!因此有些年的考题就是

这种观点,这与出题者的观点有关,解题时尤其注意这些细节,否则你按照正确观点解题也不能得分啊!)④变构酶常由多亚基组成,但并非都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S 状曲线反映了多个亚基间具有协同作用;⑤变构调节剂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参与反应的辅酶,底物或产物;⑥变构酶有两个中心即催化中心和调节中心(并非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⑦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A.非竞争性抑

制B.反竞争性

抑制

C.二者都是

D.二者都不

1996C121.2-1 其V max较无抑制剂时减小

1996C122.2-1 其K m 值较无抑制剂时减小

1996 C 121 2-1 C

1996 C 122 2-1 B

参阅【2001A23.2-1】。

1997A27.2-1 通常血清中酶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是A.体内代谢降低使酶的降解减少 B.细胞受损

使细胞内酶释放入血 C.细胞内外某些酶被激活

D.酶由尿中排出减少

E.在某些器官中制造增

1997A27.2-1 B 血清中酶活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受损使细胞内酶释放入血。如急性肝

炎时AST、ALT的升高。

1997X144.2-1 测定酶活性的必要条件

是A.最适pH

B.适宜温度

C.足够的底物浓

D.足够的激动物

1997X144.2-1 ABC

测定酶活性的必要条件:①足够量的底物;②最适pH;③最适温度;④缓冲液的种类和浓度;⑤辅助因子或辅酶。无激动物。

1998A21.2-1 酶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A.K m 值不变,V ma x 降

低B.K m 值降低,V ma x

不变C.K m 值增高,

V ma x 不变D.K m 值不

变,V ma x 增加E.K m 值

降低,V ma x 降低

1998A21.2-1 C

参阅【2001A23.2-1】。

1998A22.2-1 下列关于同工酶概念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是

结构相同,而存在部位不同的一组酶B.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酶的

分子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可各异的一组酶C.是催化的反应和酶的性质

都相似,而分布不同的一组酶D.是催化相同反应的所有酶

E.以上都不正确

1998A22.2-1 B

同工酶是催化相同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可各异的一组酶。

1999A23.2-1 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是

A.作用物的类

别B.酶蛋白

C.辅基或辅酶

D.催化基团

E.金属离子

1999A23.2-1 B 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酶称结合酶。酶蛋白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酶促反应的种类和性质。按照酶的诱导契合学说,酶在发挥作用之前,必须先与底物密切结合,只有能与酶蛋白结构相适应的底物才能与之结合,否则酶将不能发挥催化作用。因此酶蛋白决定了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底物的类别是酶的选择对象,辅基、辅酶及金属离子都只是直接参加反应,或起稳定酶活性中心构象的作用。

1999A24.2-1 下列关于酶的别构调节,错误的是A.受别构

调节的酶称为别构酶B.别构酶多是关键酶(如限速酶),催

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C.别构酶催化的反应,其反应动力

学是符合米-曼氏方程的D.别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E.别构调节不引起酶的构型变化

1999A24.2-1 C 参阅

【2005A27.2-2】。但应注意:

①普通酶促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米氏方程:V=Vmax【S】/(Km+【S】)。。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曲线为矩形双曲线;别构调节的反应方程式不符合米氏方程,其速度方程式为:V =Vmax【S】n/(Km+【S】n)。(其中

n 为每个酶

分子能结合作用物分子的数目。K 为常数),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曲线呈S 形。因此,C 项错。

②别构调节和阵的共价修饰都是酶的快速调节(D 对)。

③别构调节可引起醉的构象变化(E 褚).如5 版生物化学P55 有关“磷酸化酶的别构调节就引起酶的构象变化”。可见该题答案有2 个:C 和E。但给出的答案为C,请同学们注意。

2000A22.2-1 下列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A.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B.所有酶的

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C.酶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

性中心内D.所有的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

E.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2000A22.2-1 E

○1 酶与底物结合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否则假设酶无活性中心,酶怎样与底物结合,又怎样起催化作用?),因此答案为E。②并非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只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才台有辅酶或辅基,只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才含有辅酶或辅基,如单纯酶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就不含辅助因子(A 错)。○3 酶活性中心包含中心内的活性基团和中心外的活性基团,前者包括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但并非都含有金属离子(B)错。④酶的必需基团既可位于活性中心内,也可位于活性中心外(C 错)。⑤抑制剂多与酶的活性中心内、外必需基团相结合。从而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2000A23.2-1 已知某酶Km值为0.05mo/l,欲使其所催化的反应速率达最大反应速率的80% 时,底物浓度应是多少?

A.0.04mol/L

B.0.05mol/

L C;0.1mol/L

D.0.2mol/L

E.0.8mol/L

2000A23.2-1 D

根据米氏方程(Michaells equation) V=Vmax[S] .代入方程:80%x Vmax=Vmax[S],解该方程得[s]=0.2。答

案为D Km+[S] 0.05+[S]

2001A22.2-1 心肌中富含的LDH 同工酶

是A.LDH1

B.LDH2

C.LDH3

D.LDH4

E.IDH5

2001A22.2-1 A

心肌中富含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是LDH1。LDH1 主要存在于心肌;LDH2 主要存在于红细胞;LDH3 主要存在于胰腺;LDH4 主要存在于肝、骨骼肌、肺、脾;LDH5 主要存在于肝。

2001A23.2-1 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特点

是A.K m 值增大,V max 不变

B.K m 值降低,V max 不变

C.K m 值不变,V max 增

大D.K m 值不变,V max

降低 E.K m 值和 V max

均降低

2001A23.2-1 D 各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米氏

2002A21.2-1 对酶促化学修饰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

是A.这类酶大都具有无活性和有活性形式B.这种调

节是由酶催化引起的共价键变化C.这种调节是酶促反

应,故有放大效应D.酶促化学修饰调节速度较慢,难

以应急E.磷酸化与脱磷酸是常见的化学修饰方式

2002A21. 2-1 D 在酶的化学修饰过程中,酶发生无活性与有活性两种形式的互变。这种调节是酶催化引起的共价键的变化,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脱甲基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一SH 与一S 一S 一的互变

等,其中以磷酸化与脱磷酸化最常见。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都是快速调节,而酶的诱导和阻遏是通过影晌酶蛋

白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基因转录发挥作用,因此调节速度缓慢,主要是针对长期调节。

A.单体酶

B.寡聚酶

C.结合酶

D.多功能酶

E.单纯酶

2002B97.2-1 由于基因融合,形成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却具有多种不同催化功能的酶是

2002B98.2-1 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两部分组成的酶是

2002B97. 2-1 D

2002B98. 2-1 C 单体酶—指只由一条多肤链构成的一(6版生物化学定义为:

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 寡聚酶—指由多个相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

酶。结合酶—指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的酶。

酶蛋白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酶促反应的种类和性质。单纯酶—指仅由肽链构成的酶(5版生物化学定义为: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多功能酶一有些多酶体系中.在进化过忍中由于基因触合.多种不同催化功能存在于一条多肽链中,这类酶称多

功能酶,也称串联酶。

2003A21.2-1 已知某种酶的Km 值为25mmol/L,欲使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50%,该底物浓度应为

A.12.5mmol/

L

B.25mmol/L

C.37.5mmol/L

D.50mmol/L

E.75mmol/L

2003A21.2-1 B

Km 是酶的特征性常数。Km 值为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2004A27.2-1 下列关于变构酶的叙述,错误的

是A.变构酶催化非平衡反应B.多为代谢途

径的关键酶C.与变构效应剂呈可逆结合

D.都具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E.酶构象变

化后活性可升高或降低

2004A27.2-1 变构酶指一些效应剂与酶的非催化部位可逆性结合,使酶发生变构而影响酶活

性的一组酶。特点:

①其速度方程不符合米氏方程,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曲线为S 形(米氏方程为矩形双

Vmax[S]n

曲线)。速度方程式为: V=————--- 其中n 为每个酶分子能结合作用物分子的数

目,K K+[S]n

为常数。

②变构酶多是关健酶,催化的反应常是不可逆反应(即非平衡反应)。

③变构调节可引起酶的构象变化,从而使降的活性升高或降低。

④变构酶常由多亚基组成,但并非都有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S 形曲线反映了多个亚基间具有协同作用。

⑤变构调节剂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参与反应的辅酶、底物或产物。

⑥变构酶具有二种调节中心,即催化中心和调节中心(并非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D 错)。

⑦变构调节是快速调节。

2005A25.2-1 一个简单的酶促反应,当[S] ≤K m

A.反应速度最大

B.反应速度太慢难以测出

C.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

D.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变

E.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降低

2005A25.2-1 C

V max[ S]

根据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式:V= ,当底物浓度很低([S] ≤Km )时,V ≈

Km [S]

V

max

K m

[S],即反应速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C 对)。

2006A25.2-1 肝中富含的LDH同工酶是A.LDH 1

B.LDH 2

C.LDH 3

D.LDH 4

E.LDH5

2006A25.2-1 E

肝中富含的乳酸脱氢酶(LDH) 同工酶是LDH5。LDH1 主要存在于心肌;LDH 2 主要存在于红细胞;LDH 3 主要存在于胰腺LDH4 主要存在于肝、骨骼肌、肺、脾。LDH 5 主要存在于肝。

2007X133 .2-1 酶与一般催化剂相比,不同点有-

A .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P55L12

B .加速化学反应速度,可改变反应平衡点

C .专一性强,一种酶只作用一种或一类物质

D .在化学反应前后酶本身不发生质和量的改变

2007X133 .2-1 AC

(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包括:①它们在催化反应的过程中自身的质和量保持不变(D);②都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化学反应;③它们都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平衡点(B);④在可逆反应中,一般既可催化正反应,也可催化逆反应;⑤酶和一般催化剂加速反应的机制都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酶的特点:①酶主要参与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条件温和,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②与一般催化剂不同,酶对其催化的底物具有较严格的选择性。即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酶的这种特性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2008A27.2-1 下列关于酶的Km值的叙述,正确的

是 A.是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的底物浓度B. 不能反

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C.对有多个底物的酶,其Km

值相同 D.对同一底物,不同的酶有不同的Km 值

2008A27. (生化第4 章) D

Km 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般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结构、底物和反应环境有关。对于同一种底物,不同的酶有不同的Km 值。多底物反应的酶对不同底物的Km 值也各不相同。

2008A 39. 3-4变构调节和化学修饰调节的共同特点是-

A.引起酶蛋白构象变化

B. 酶蛋白发生共价修饰

C.属于快速调节方式P66L26

D.有放大效应

2008A 39. 3-4—C 解析:酶活性的调节:1.酶原与酶原的激活.消化管内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不信保护消化器官本身不受酶的水解破坏,而且保证酶在其特定的部位与环境发挥其催化作用.此外, 酶原还可以视为酶的贮存形式.2.变构酶.如果某效应剂引起的办同效应使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加,从而加快反应速度,此效应称为变构激活效应.效应剂称为变构激活剂,反之.降低反应速度者称为变构抑制剂. 例如,ATP 和柠檬酸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之一磷酸果糖激酸-1 的变构抑制剂。这责任中物质增多时,此代谢算途径受到抑制。防止产物过剩;而ADP 和AMP 是该酶的变构激活剂,这两种物质的增多激发葡萄糖的氧化供能,啬ATP 的生成,是体内快速谳节的重要方式。3。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酶蛋白肽链上的一些基因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可逆的共价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过程称为酶的共价修饰或化学修饰。酶的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乙酰化与脱乙酰化,甲基化与脱甲基化,腺苷化与脱腺苷化,以及—SH 与—S—S—的互变等,其中以磷酸化修饰最为常见,酶的共价修饰是体内快速调节的另一种重要方式。1996X 144.2-2 下列哪些辅酶含腺瞟

吟?A.NAD+

B.FAD

C.辅酶A

D.FMN

1996X 144 2-2 ABC

NAD=为尼克酸胺腺嘌呤二核普酸;FAD 为黄素嘌呤二核苷酸;辅酶A 为氨基乙硫醇+泛酸+磷酸+腺苷。以上均含腺嘌呤。FMN 为黄素(6,7-二甲基异咯嗪)+核醇+磷酸,不含腺嘌呤。

? → 1997X146.2-2 属于内肽酶的是 A .胰蛋白酶 B .糜蛋白酶 C .弹性蛋白酶

D .激肽酶

1997X146.2-2 ABC

①内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肽链内部的某些肽链,对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肽链有一定的专一性。胰蛋白酶、糜蛋白 酶、弹性蛋白酶都属于内肽酶。②羧基肽酶属于外肽酶。外肽酶的作用是从肽链的羧基末端开始,每次水解掉 一个氨基酸残端,对不同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也有一定的专一性。

2004A21.2-2 磺胺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是因为其结构相似于 A .对氨基苯甲酸 B .二氢蝶呤 C .苯丙氨酸 D .谷氨酸 E .酪氨酸

2004A21.2-2 A 磺胺类药物化学结构类似对氨基苯甲酸,它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竟争性抑制剂(注意:原试题为二氢叶酸还原酶, 但 6 版生物化学 P71 为“合成酶”,故应更改过来)。

磺胺类药物

对氨基苯甲酸

2-2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①糖代谢

2002A22.2-1 在三羧酸循环中,经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 .ATP B .GTP C .UTP D .CTP E .TTP

2002A22. 2-1 B 在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指第5步反应,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GTP 。

琥珀酰 CoA +GDP +Pi

琥珀酰C oA 合成酶 ←?????

?

琥珀酸+HSCoA +GTP 催化该反应的酶是 琥珀酰CoA 合成酶

1994A6.2-2 1分子乙酰辅酶A 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共可生成几分子ATP (高能磷酸键)?

A .2

B .4

C .8

D.12

E.16

1994A6.2-2 D

乙酰CoA 经三羧酸循环彻氧化,共有5 步反应产生ATP,1 分子乙酰CoA 彻底氧化产生12ATP。

①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3ATP);②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 (3ATP);

②琥珀酰CoA—琥珀酸(1ATP);④琥珀酸—延胡索酸(2ATP);

⑤苹果酸一草酰乙酸(3 ATP)。

阿呆口诀:乙酰COA,丙酮酸,乳酸,甘油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后,最后生成多少个ATP

12,15,乳酸17 或18 ,20 或22

婴儿穿的衣服顶呱呱(12,乙酰辅酶A)

(露出)一副病痛的酸相(15,丙酮酸)

(用)一把仪器做乳酸(18 或17 ,乳酸)

双胞胎的耳朵涂甘油防冻(22 20 甘

油)

1994A7.2-2 指出何者是酵解过程中可被别构调节的限速酶?

A.磷酸己糖异构酶

B.6-磷酸果糖-1-激

酶C.醛缩酶

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E.乳酸脱氢酶

1994A7.2-2 B

调节糖酵解的关键酶有3 个: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①6-磷酸果糖激酶-1(B)是最重要的调节点,受多种变构效应剂的调节。其变构抑制剂为ATP、柠檬酸;其变构激活剂为AMP 、F-1,6-2P、F-2,

6-2P。②丙酮酸激酶是另一调节点,未出现在答案项中。③已糖激酶为次要调节点,主要受其反应产物6-磷酸

葡萄糖的负反馈调节(不是变构调节)。④磷酸己糖异构酶、醛缩酶和乳酸脱氢酶都不是关健酶,不进行变构调节,参与的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1994A8.2-2 葡萄糖在体内代谢时,通常不会转变生成的化合物是

A.乙酰乙酸

B.胆固醇

C.脂肪酸

D.丙氨酸

E.核糖

1994A8.2-2 A

正常糖代谢时,产生的乙酰CoA 主要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供能,或合成脂酸,不可能堆积缩合成乙酰乙酸(A)。由葡萄糖转变为其他4 种化合物的途径如下:

1995A9,2-2 指出下列化学结构式的生化名称:HOOC.CH2.CH2.CO.COOH

A.草酰乙酸

B.柠檬酸

C.谷氨酸

D.α-酮戊二

酸E.苹果酸

1995A9,2-2 D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总结

生化总结 1。蛋白质的pI:在某一pH溶液中,蛋白质解离为正离子和解离为负离子的过程和趋势相等,处于兼性离子状态,该溶液的pH值称蛋白质的pI。 2。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二个或二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现象,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4。试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结构特点。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并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主要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四种类型,以氢键维持二级结构的稳定性。 (2)α-螺旋结构特点:a、单链、右手螺旋;b、氨基酸残基侧链位于螺旋的外侧;c、每一个螺旋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螺距0.54nm;d、每个残基的-NH和前面相隔三个残基的-CO之间形成氢键;e、氢键方向与螺距长轴平行,链内氢键是α-螺旋的主要因素。 (3)β-折叠结构特点:a、肽键平面充分伸展,折叠成锯齿状;b、氨基酸侧链交替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c、维系依靠肽键间的氢键,氢键方向与肽链长轴垂直;d、肽键的N末端在同一侧---顺向平行,反之为反向平行。 (4)β-转角结构特点:a、肽链出现180转回折的“U”结构;b、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第二个氨基酸残基常为脯氨酸,由第1个氨基酸的C=O与第4个氨基酸残基的N-H形成氢键维持其稳定性。 (5)无规则卷曲:肽链中没有确定的结构。 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有:两性解离;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6。核小体(nucleosome):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有DNA和5种组蛋白共同组成。A、B、和共同构成了核小体的核心组蛋白,长度约150bp的DNA双链在组蛋白八聚体上盘绕1.75圈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心颗粒之间通过组蛋白和DNA连接形成的串珠状结构称核小体。 7。解链温度/融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在DNA解链过程中,紫外吸光度的变化达到最大变化值的一半时所对应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或称熔融温度(Tm值)。 8。DNA变性(DNA denaturation):在某些理化因素(温度、pH、离子强度)的作用下,DNA双链间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双链DNA解离为单链,从而导致DNA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DNA的变性作用。9。试述细胞内主要的RNA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1)核糖体RNA(rRNA),功能: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RNA,它与核蛋白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为mRNA,tRNA 及多种蛋白质因子提供相互结合的位点和相互作用的空间环境,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信使RNA(mRNA),功能:转录核内DNA遗传信息的碱基排列顺序,并携带至细胞质,指导蛋白质合成。是蛋白质合成模板。成熟mRNA的前体是核内不均一RNA(hnRNA),经剪切和编辑就成为mRNA。 (3)转运RNA(tRNA),功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作为各种氨基酸的载体,将氨基酸转呈给mRNA。转运氨基酸。 (4)不均一核RNA(hnRNA),功能:成熟mRNA的前体。 (5)小核RNA(SnRNA),功能:参与hnRNA的剪接、转运。 (6)小核仁RNA(SnoRNA),功能:rRNA的加工和修饰。 (7)小胞质RNA(ScRNA/7Sh-RNA),功能: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的信号识别体的组成成分。 10。试述Watson-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1)DNA是一反向平行、右手螺旋的双链结构。两条链在空间上的走向呈反向平行,一条链的5’→3’方向从上向下,而另一条链的5’→3’是从下向上;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A与T通过两个氢键配对,C与G通过三个氢键配对,碱基平面与中心轴相垂直。 (2)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5碱基对,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DNA双螺旋结构的直径为2.37nm,螺距为3.5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小沟。(3)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之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碱基堆积力维持。11。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的必需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12。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13。何为酶的Km值?简述Km和Vm意义。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氨基酸的分类: 记住:20种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式,三字母符号。 例题: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 赖氨酸,组氨酸,谷氨酰胺。 2、写出下列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Ala Glu Asp Cys 3、是非题: 1)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α-称碳原子。 2)自然界的蛋白质和多肽类物质均由L-氨基酸组成。 2、氨基酸的酸碱性质 3、氨基酸的等电点(pI):使氨基酸处于净电荷为零时的pH。 4、紫外光谱性质:三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性质。最大吸收波长:酪氨酸——275nm; 苯丙氨酸——257nm;色氨酸——280nm。 一般考选择题或填空题。 5、化学反应: 与氨基的反应: 6、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一级(10)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中以肽键相连的氨基酸序列。 二级(20)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一些规则片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无规则卷曲。 超二级结构:在球状蛋白质中,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如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并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基本组合有:αα,βαβ,βββ。 结构域: 结构域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7、维持蛋白质各级结构的作用力: 一级结构:肽键 二,三,四级结构:氢键,X德华力,疏水作用力,离子键和二硫键。 胰蛋白酶:Lys和Arg羧基所参加的反应 糜蛋白酶:Phe,Tyr,Trp羧基端肽键。 梭菌蛋白酶:Arg的羧基端 溴化氰:只断裂Met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波耳效应:当H+离子浓度增加时,pH值下降,氧饱和度右移,这种pH对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影响被称为波耳效应(Bohr 效应)。 第二章核酸化学

《生物化学》考研复习重点大题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资料 《生物化学》重点大题 1.简述Chargaff 定律的主要内容。 答案:(1)不同物种生物的DNA 碱基组成不同,而同一生物不同组织、器官的DNA 碱基组成相同。(2)在一个生物个体中,DNA 的碱基组成并不随年龄、营养状况和环境变化而改变。 (3)几乎所有生物的DNA 中,嘌呤碱基的总分子数等于嘧啶碱基的总分子数,腺嘌呤(A)和胸腺嘧啶(T) 的分子数量相等,鸟嘌呤(G)和胞嘧啶(C)的分子数量相等,即A+G=T+C。这些重要的结论统称 为Chargaff 定律或碱基当量定律。 2.简述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案:DNA 右手双螺旋结构模型的主要特点如下: (1)DNA 双螺旋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构成,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的走向为3′→5′;两条链绕同一中心轴一圈一圈上升,呈右手双螺旋。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的骨架位于螺旋外侧,而碱基位于螺旋内侧。 (3)两条链间A 与T 或C 与G 配对形成碱基对平面,碱基对平面与螺旋的虚拟中心轴垂直。 (4)双螺旋每旋转一圈上升的垂直高度为3.4nm(即34?),需要10 个碱基对,螺旋直径是2.0nm。(5)双螺旋表面有两条深浅不同的凹沟,分别称为大沟和小沟。 3.简述DNA 的三级结构。 答案:在原核生物中,共价闭合的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可再次旋转形成超螺旋,而且天然DNA 中多为负超螺旋。真核生物线粒体、叶绿体DNA 也是环形分子,能形成超螺旋结构。真核细胞核内染色体是DNA 高级结构的主要表现形式,由组蛋白H2A、H2B、H3、H4 各两分子形成组蛋白八聚体,DNA 双螺旋缠绕其上构成核小体,核小体再经多步旋转折叠形成棒状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4.简述tRNA 的二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答案:已知的tRNA 都呈现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基本特征如下:(1)氨基酸臂,由7bp 组成,3′末端有-CCA-OH 结构,与氨基酸在此缩合成氨基酰-tRNA,起到转运氨基酸的作用;(2)二氢尿嘧啶环(DHU、I 环或D 环),由8~12 个核苷酸组成,以含有5,6-二氢尿嘧啶为特征;(3)反密码环,其环中部的三个碱基可与mRNA 的三联体密码子互补配对,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可把正确的氨基酸引入合成位点;(4)额外环,也叫可变环,通常由3~21 个核苷酸组成;(5)TψC 环,由7 个核苷酸组成环,和tRNA 与核糖体的结合有关。 5.简述真核生物mRNA 3′端polyA 尾巴的作用。 答案:真核生物mRNA 的3′端有一段多聚腺苷酸(即polyA)尾巴,长约20~300 个腺苷酸。该尾巴与mRNA 由细胞核向细胞质的移动有关,也与mRNA 的半衰期有关;研究发现,polyA 的长短与mRNA 寿命呈正相关,刚合成的mRNA 寿命较长,“老”的mRNA 寿命较短。 6.简述分子杂交的概念及应用。 答案:把不同来源的DNA(RNA)链放在同一溶液中进行热变性处理,退火时,它们之间某些序列互补的区域可以通过氢键重新形成局部的DNA-DNA 或DNA-RNA 双链,这一过程称为分子杂交,生成的双链称杂合双链。DNA 与DNA 的杂交叫做Southern 杂交,DNA 与RNA 杂交叫做Northern 杂交。 核酸杂交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产前诊断、致癌病原体的检测、癌基因的检测和诊断、亲子鉴定和动

【考研心路历程】生物化学考研全记录

【考研心路历程】生物化学考研全记录 很快大学四年快要过去,我的记忆里还是当初高考失败的惨痛。还是不太愿意接受自己所读的大学。非985非211,以至于我拒绝了很多次的高中同学会。每次从其他同学的空间或者人人看见某某好友去了台湾,美国做交换生。某某同学又得了某知名奖,我真是后悔高考的发挥失常,只是没办法了,日子依然过着,青春依然挥霍着。 大学,像高中老师说的那样好好玩,好好放松。我天真的以为大学就是应该玩,索性每一次专业课都是及格为目的,我也从没想过要奖学金什么的。助学金申请不够资格,辅导员说要留给贫困的同学。我恰恰是属于普普通通的那种学生,高中的时代已然过去我的光芒什么的都随着高考离开了我。大学我也没想要奋斗一番。别谈奖学金别谈保研。我几乎不知道保研是可以保外校,苦想还要继续在这个学校读三年,我甩头就走。直到后来才发现同寝室的两个好友一个保研在了华南理工;另一个去了中科院。实话说我在准备考研那段时间才明白什么是保研什么是考研。 考研对我来说太陌生,我没了高考当年的慷慨激昂,高考那年非全国前10所不读。现在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又要走一次独木桥,我害怕我担心我不敢设想再一次失败,所以我选了四川某211且985的学校,大家有兴趣的可以问具体的,这里不方面打什么小广告之类的。 一、我是从2012年3月份就开始准备考研,只是我的准备就真的只是“准备”而已。 我选的专业课让我头痛,因为刚才说了啊,我基本上没有听过课,考试的时候都是老师给点题全班都背题的那种。生物化学,我一看头都大了,还是王镜岩版本的。(这里许多报考生物类或者化学类的同学都是要用到这本书的)。我一看参考书目,两腿都软了,厚厚的两本绿皮书可是真要我的命么?我硬着头皮看了两个月,只看了一本……同学们,我真的是在“看书”看过了就全忘了,生化的精髓我一问三不知。很快到了暑假,我花了两周的时间去学车,期间利用休息的时间继续看王镜岩,继续背英语单词。 暑假两个月话说是传说中的强化时刻。而那时的我,无知地像个呆瓜,依然一问三不知。看书啊就是每天必做的事就像吃饭一样。我也像样地做了日程表,可是没用啊,我看一页生化书都要花10分钟去理解里面的内容,谁叫我当初不努力学习,我当时就想哭,我为嘛选一个我不喜欢的专业。这儿又责怪到高考了。 二、不废话,8月26号我成功返校,我的考研生活正式拉开了帷幕。 三点一线我丝毫没夸张,正巧这时碰见我们学校开始实习,我寝室同学们好友们都纷纷奔向了自己实习的学校,我为了让自己能多花时间在考研上,我全豁出去了,我申请了实验室实习,我破釜沉舟也要考上当时我是这样想的。实验室实习就是等于不实习,我后来的实习报告都是直接找我的好友抄了一份。朋友们,考研时帮助过你们的人都要好好记住,果真印证了那句话:最痛苦的日子在回忆起来的时候才是最甜蜜的。 三、我开始换书,我放弃了王镜岩,因为我实在是看不懂。 我选择了我本科的课本,这个后来跟师兄他们谈起,他们都诧异我是怎么考那么高的分,他们严重怀疑我是保留了实力或者隐瞒了实力。其实,我真的是认认真真看了本科课本不下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

一、糖类化学 1、糖的概念与分类 糖是多羟基的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某些衍生物。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再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 寡糖是由2~10个分子单糖缩合而成,水解后产生单糖。 低聚糖通常是指20以下的单糖缩合的聚合物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 多糖中由相同的单糖基组成的称同多糖,不相同的单糖基组成的称杂多糖。 按其分子中有无支链,则有直链、支链多糖之分 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结构多糖、贮存多糖、抗原多糖等 按其分布来说,则又有胞外多糖、胞多糖、胞壁多糖之别 如果糖类化合物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糖缀合物或复合糖类,例如糖肽、糖脂、糖蛋白等。 2、单糖的构型、结构、构象 1)构型是指一个分子由于其中各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而使该分子所具有的特定的立体化学形式。当某一物质由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时,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2)单糖的D-、L-型:以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为准,羟基在左面的为L构型,羟基在右面为D构型。 3)环状结构——葡萄糖的某些性质不能用链式结构来解释: 葡萄糖不似醛发生NaHSO3和Schiff试剂的加成反应;葡萄糖不能和醛一样与两分子醇形成缩醛,只能与一分子醇反应;葡萄糖溶液有变旋现象。 4)一般规定半缩醛碳原子上的羟基(称为半缩醛羟基)与决定单糖构型的碳原子上的羟基在同一侧的称为α-葡萄糖,不在同一侧的称为β-葡萄糖。 5) 构象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靠单键的旋转或扭曲而改变分子中基团在空间的排布位置,而产生不同的排列方式。 3、寡糖 寡糖是少数单糖(2-10个)缩合的聚合物。 低聚糖通常是指20以下的单糖缩合的聚合物。 4、多糖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基以糖苷键相连而形成的高聚物。 多糖完全水解时,糖苷键裂断而成单糖。 4.1 淀粉 1)直链淀粉: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多糖链。可溶于热水、250~300个糖分子、遇碘呈紫蓝色 2)支链淀粉:由多个较短的1、4-苷键直链结合而成,不可溶于热水、可溶于冷水、>6000个糖分子、遇碘呈紫红色 3)淀粉的降解:在酸或淀粉酶作用下被降解,终产物为葡萄糖: 淀粉→红色糊精→无色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4.2 糖原:α-D-葡萄糖多聚物 1)结构:同支链淀粉;区别在于分支频率及分子量为其二倍。 2)分布: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肌肉中。 3)特点:遇碘呈红色。 4)功能:同淀粉,亦称动物淀粉。其合成与分解取决于血糖水平 4.3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结构多糖 1)结构:由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无分支线形聚合物。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整理

一、蛋白质 1.蛋白质的概念: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由C、H、O、N、S元素组成,N的含量为16%。 2.氨基酸共有20种,分类:非极性疏水R基氨基酸、极性不带电荷R基氨基酸、带正电 荷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带负电荷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 3.氨基酸的紫外线吸收特征:色氨酸和酪氨酸在280纳米波长附近存在吸收峰。 4.氨基酸的等电点:在某一PH值条件下,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同,溶液中氨基酸的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蛋白质等电点: 在某一PH值下,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则该PH值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5.氨基酸残基:氨基酸缩合成肽之后氨基酸本身不完整,称为氨基酸残基。 6.半胱氨酸连接用二硫键(—S—S—)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 8.N末端和C末端:主链的一端含有游离的α氨基称为氨基端或N端;另一端含有游离的 α羧基,称为羧基端或C端。 9.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内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化学键为肽键和二硫键;(2)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的局部构象,不涉及侧链的空间排布,化学键为氢键, 其主要形式为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3)三级结构: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 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即肽链中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化学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及范德华力;(4)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 相互作用。 10.α螺旋:(1)肽平面围绕Cα旋转盘绕形成右手螺旋结构,称为α螺旋;(2).螺旋上升一圈,大约需要3.6个氨基酸,螺距为0.54纳米,螺旋的直径为0.5纳米;(3).氨基酸的R基分布在 螺旋的外侧;(4).在α螺旋中,每一个肽键的羰基氧与从该羰基所属氨基酸开始向后数第五个氨基酸的氨基氢形成氢键,从而使α螺旋非常稳定。 11.模体:在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可发现两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被称为模体。 12.结构域:大分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一个或数个球状或纤维状的区域,折叠得较为紧密,各行使其功能,称为结构域。 13.变构效应: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伴随其功能的变化,称为变构效应。 14.蛋白质胶体结构的稳定因素:颗粒表面电荷与水化膜。 15.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复性、沉淀?变性与沉淀关系如何?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因素?举 例说明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避免蛋白质变性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生物活性丧失,其实质是蛋白质的次级断裂,一级结构并不破坏。 蛋白质的复性:当变性程度较轻时,如果除去变性因素,蛋白质仍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 来的构象及功能,这一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复性。

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期末考试试题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细胞;几乎一切生活着的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第一章生物化学与细胞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及区别 a原核细胞没有清楚界定的细胞核,而真核细胞有一双层膜将核与细胞其他部分分开。 b原核细胞仅有一层(细胞)膜,真核细胞内有一完善的膜系统。 c真核细胞含有膜包被的细胞器,原核细胞没有。 d真核细胞通常比原核细胞大 f原核生物是单细胞有机体,真核生物可能是单细胞,也可能是多细胞。 第二章到第四章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1、α-氨基酸概念 α-氨基酸分子中的α-碳(分子中的第二个碳)结合着一个氨基和一个酸性的羧基,,α-碳还结合着一个H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2、确定氨基酸的构型L-型D-型规则 a-COO-画在顶端,垂直画一个氨基酸,然后与立体化学参照化合物甘油醛比较,a-氨基位于a-C左边的是L-异构体,位于右边的为D-异构体,氨基酸的一对镜像异构体分别为L-型D-型异构体。 3、酸碱性氨基酸的名称及总体特点 4、含有的巯基的氨基酸 (含S基团的氨基酸)半胱氨酸(α-氨基-β-巯基丙酸)侧链上含有一个(-SH)巯基,又称巯基丙氨酸。-SH是一个高反应性集团。因为S原子时可极化原子,巯基能与O和N形成弱的氢键。 5、氨基酸在酸碱中的两性电离,等电点 所有氨基酸都处于电离状态。 在任意ph下,[共轭碱]/ [共轭酸]([A-]/ [HA] )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ph=pk+lg([A-]/ [HA] ) 等电点:氨基酸的正负电荷相互抵消,对外表现净电荷为零时的pH值。 6、氨基酸的几个特征化学反应及用途 由a-氨基参加的反应 (1)与亚硝酸反应用途:Van Slyke法定量测定氨基酸的基本反应。 (2)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用途:可以用来直接测定氨基酸的浓度。 (3)和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用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鉴定。 (4)和丹磺酰氯的反应用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鉴定。 (5)和苯异硫氰酸酯的反应用途:用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鉴定。 由a-氨基和羧基共同参加的反应 (1)与茚三酮反应用途:常用于氨基酸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2)成肽反应 7、肽键: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份子水形成的酰胺键。肽: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8、肽平面的定义 肽平面又称肽单位,使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是由参与肽键形成的氮原子、碳原子和它们的四个取代成分:羰基氧原子、酰胺氢原子和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组成的一个平面单位。 9、蛋白质二级结构概念及三种二级结构的特点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生物化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 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指利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的代谢转变规律,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容包括①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②生物分子的分解与合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③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其调控,即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和表达。生物化学主要从分子水平上探索和解释生长、发育、遗传、记忆与思维等复杂生命现象的本质 2. 问答题 (1)生物化学的发展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生物化学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①静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之前):是生物化学发展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工作是分析和研究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以及生物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②动态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生物化学蓬勃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人们基本弄清了生物体各种主要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③功能生物化学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有多少种?第一类元素和第二类元素各包含哪些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共28种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N四中元素,是组成生命体的最基本元素。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Na、Mg,加上C、H、O、N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 第二章蛋白质 1. 名词解释 (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2)氨基酸等电点: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即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3)蛋白质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形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0,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 (4)N端与C端:N端(也称N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游离α-氨基的一端,C端(也称C 末端)指多肽链中含有α-羧基的一端(5)肽与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许多氨基酸以肽键形成的氨基酸链称为肽 (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不具有完整的氨基酸结构,每一个氨基酸的残余部分称为氨基酸残基 (7)肽单元(肽单位):多肽链中从一个α-碳原子到相邻α-碳原子之间的结构,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肽单位是一个刚性的平面结构②肽平面中的羰基与氧大多处于相反位置③α-碳和-NH间的化学键与α-碳和羰基碳间的化学键是单键,可自由旋转 (8)结构域:多肽链的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绕曲折叠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称为结构域。结构域具有以下特点①空间上彼此分隔,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②结构域与分子整体以共价键相连,一般难以分离(区别于蛋白质亚基)③不同蛋白质分子中结构域数目不同,同一蛋白质分子中的几个结构域彼此相似或很不相同 (9)分子病:由于基因突变等原因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发生变异,使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减退或丧失,甚至造成生理功能的变化而引起的疾病 (10)蛋白质的变构效应:蛋白质(或亚基)因与某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而发生构象变化,导致蛋白质(或亚基)功能的变化,称为蛋白质的变构效应(酶的变构效应称为别构效应)(11)蛋白质的协同效应: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称为协同效应,其中具有促进作用的称为正协同效应,具有抑制作用的称为负协同效应 (12)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特定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变性的本质是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但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造成变性的因素有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碱、强酸、重金属离子和生物碱等,变形后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受蛋白酶水解 (14)蛋白质复性:若蛋白质的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2. 问答题 (1)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数量是多少?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的等电点及计算公式? 组成生物的氨基酸有22种,组成人体和大多数生物的为20种,结构 通式如右图。氨基酸的等电点指当氨基酸溶液在某一定pH时,是某特定氨 基酸分子上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称为两性离子,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也 文案大全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 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脂肪酸 脂酰 消耗了2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 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Ⅱ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 ③脂酸的β氧化 a.脱氢:脂酰

考研生物化学复习笔记

第一篇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中性氨基酸:色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苏氨酸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其中:属于芳香族氨基酸的是: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属于亚氨基酸的是:脯氨酸含硫氨基酸包括:半胱氨酸、蛋氨酸 注意:在识记时可以只记第一个字,如碱性氨基酸包括:赖精组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氨基酸分子中有游离的氨基和游离的羧基,能与酸或碱类物质结合成盐,故它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氨基酸的紫外吸收性质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的紫外吸收峰,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残基,氨基酸残基数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故通过对280nm波 长的紫外吸光度的测量可对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分析。 3、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水合物反应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此化合物最大吸收峰在570nm波长处。由于此吸收峰值的大小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两分子氨基酸可借一分子所含的氨基与另一分子所带的羧基脱去1分子水缩合成最简单的二肽。二肽中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继续借脱水作用缩合连成多肽。10个以内氨基酸连接而成多肽称为寡肽;3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称为多肽;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归为蛋白质。 多肽连中的自由氨基末端称为N端,自由羧基末端称为C端,命名从N端指向C端。 人体内存在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肽,重要的有: 谷胱甘肽(GSH ):是由谷、半胱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半胱氨酸的巯基是该化合物的主要功能基团。GSH的巯基具有还原性,可作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巯基免被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于活性状态。 四、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即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含二硫键。 2、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包括二级、三级、四级结构。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骨架

生物化学考试重点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一、组成蛋白质的元素 1、主要有C、H、O、N和S,有些蛋白质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 钴、钼,个别蛋白质还含有碘。 2、蛋白质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3、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因此,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 就可以根据以下公式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 g % )= 每克样品含氮克数× 6.25×100 二、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一)氨基酸的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9):甘氨酸(Gly)丙氨酸( Ala)缬氨酸(Val)亮 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脯氨酸(Pro)色氨酸(Try) 蛋氨酸(Met) 2、不带电荷极性氨基酸(6):丝氨酸(Ser)酪氨酸(Try) 半胱氨 酸 (Cys) 天冬酰胺 (Asn) 谷氨酰胺(Gln ) 苏氨酸(Thr ) 3、带负电荷氨基酸(酸性氨基酸)(2): 天冬氨酸(Asp ) 谷氨酸(Glu) 4、带正电荷氨基酸(碱性氨基酸)(3):赖氨酸(Lys) 精氨酸(Arg) 组氨酸( His) (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1. 两性解离及等电点 等电点 :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 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 紫外吸收 (1)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 280 nm 附近。 (2)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 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3. 茚三酮反应 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 由于此吸收峰值与氨基酸的含量存在正比关系,因此可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三、肽 (一)肽 1、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 化学键。

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及基本概念整理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Ⅰ基本概念 1、等电点(pI):使氨基酸离解成阳性离子和阴性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总带电荷为零(呈电中性) 时的溶液pH值. A溶液pHpI,氨基酸带负电荷,在电泳时向正极运动。 2、修饰氨基酸(稀有氨基酸):蛋白质合成后,氨基酸残基的某些基团被修饰后形成的氨基酸。没有 相应的密码子,如甲基化、乙酰化、羟基化、羧基化、磷酸化等。 3、肽键(peptide bond):合成肽链时,前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下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通过脱 水作用形成的酰胺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4、肽键平面(酰胺平面):参与肽键的六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称为肽键平面。肽键平面不能 自由转动。 5、蛋白质结构: A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从N端到C端的氨基残基种类、 数量和顺序。主要的化学键:肽键,二硫键。 B 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 即蛋白质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不涉及侧链原子的位置)。 分α-螺旋( α -helix):较重要,为右手螺旋,每圈螺旋含3.6个 氨基酸残基(13个原子),螺距为0.54nm、β-片层(β-折叠, β-pleated sheet)、β-转角(β-turn )、无规则卷曲(random coil)、π-螺旋(π -helix )。维持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氢键。 模体:蛋白质分子中,二级结构单元有规则地聚集在一起形成 混合或均有的空间构象,又称超二级结构。 C 结构域:蛋白质三级结构中,折叠紧凑、可被分割成独立的球状或纤维状,具有特定功能的 区域,称为结构域。为构成三级结构的基本单元。 D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肽链上所有原子的相对空间位 置).化学健:疏水键和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来维持其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E 四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几条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间相互结集和相互作用,排列形成 的更高层次的空间构象。作用力:亚基间以离子键、氢键、疏水力连接。此外,范德华力、二 硫键(如抗体)。 6、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在细胞中能够帮助其他多肽链(或核酸)折 叠或解折叠、组装或分解的蛋白称为分子伴侣。如热休克蛋白。 7、一级结构是形成高级结构的分子基础,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可能引起其功能的异常或丧失(“分 子病”);同功能蛋白质序列具有种属差异与保守性。 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基础,蛋白质分子构象的改变影响生物学功能或 导致疾病的发生,蛋白质一级结构不变,但由于折叠错误,导致蛋白质构象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称为蛋白质构象病(折叠病)。 8、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及生物活 性丧失的过程。为非共价键和二硫键断裂,物理(高温、高压、紫外线),化学(强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 9、20种AA名称及缩写: A 非极性疏水性AA: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

研究生高级生物化学总结材料资料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1)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氨基酸同时含有氨基和羧基,是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以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的形式存在。氨基酸的兼性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接受质子形成阳离子,在碱性溶液中则释放质子形成阴离子。 (2)氨基酸的等电点 调节溶液的pH值,到某一点时羧基所带的负电荷与氨基所带的正电荷相同,氨基酸表现为整体不带电,这点的pH值就是氨基酸的等电点。 2. 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蛋白质是具有特定构象的大分子,为研究方便,将蛋白质结构分为几个结构水平,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以及超二级结构结合域。 一级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其维持键为肽键及二硫键。 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二级结构主要有ɑ-螺旋、β-折叠、β-转角。二级结构是通过骨架上的羰基和酰胺基团之间形成的氢键维持的,氢键是稳定二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处于它的天然折叠状态的三维构象。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三级结构主要是靠氨基酸侧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德华力和静电作用维持。 四级结构:在体许多蛋白质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才能全面执行功能。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亚基,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其结合键为疏水键、离子键,氢键和德华力。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是介于二、三级结构之间的两个结构层次:超二级结构是有规则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如 集合体等,而结构域是较大蛋白质中空间上可明显区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结构。 3. 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肽键和二硫键;维持二级结构靠氢键;维持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靠次级键,其中包括疏水建、氢键、盐碱和二硫键。 (1)德华力: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存在于所有分子及分子之间,在两个结构互补的大分子间大量存在,介导酶与底物,抗原抗体结合力很弱。 (2)氢键:呈直线排列,是维持蛋白质构象的重要作用力。 (3)离子键:数量较少,主要在R侧链间起作用。 (4)疏水作用:是球状蛋白形成稳定构象的主要作用力。 (5)二硫键: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多借二硫键稳固其结构。 4. 二级结构的种类和特征 天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ɑ-螺旋、β-折叠、β-转角 (一)ɑ-螺旋的结构特点: (1)蛋白质多肽链主链像螺旋状盘曲,每隔3.6个氨基酸残基沿中心轴螺旋上升一圈,每上升一圈相当于向上平移0.54nm,即每个氨基酸残基向上升高0.15nm,每个氨基酸残基沿中心轴旋转100o 。 (2)ɑ-螺旋的稳定性是靠链氢键维持的,相邻的螺圈之间形成键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蛋白质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C、H、O、N、S 大多数蛋白质含氮量较恒定,平均16%,即1g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6.25称作蛋白质系数。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样品中含氮量×6.25 蛋白质紫外吸收在280nm,含3种芳香族氨基酸,可被紫外线吸收 等电点(pI):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不向任何一极移动,此时溶液的pH叫做氨基酸的等电点。 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其余的氨基酸与茚三酮反映均产生蓝紫色物质。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非常灵敏,几微克氨基酸就能显色。 肽平面:肽键由于C-N键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使相关的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称作肽平面或酰胺平面。 生物活性肽:能够调节生命活动或具有某些生理活动的寡肽和多肽的总称。 1)谷胱甘肽: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由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和甘氨酸(Gly)组成,简称GSH。由于GSH含有一个活泼的巯基,可作为重要的还原剂保护体内蛋白质或酶分子中的巯基免遭氧化,使蛋白质或酶处在活性状态。 寡肽:10个以下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 多肽:10个以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肽 蛋白质与多肽的区别: 蛋白质:空间构象相对稳定,氨基酸残基数较多 多肽:空间构象不稳定,氨基酸残基数较少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多肽链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某局部通过氢键使肽键平面进行盘曲,折叠,转角等形成的空间构象。 α?螺旋的结构特点: 1)以肽键平面为单位,以α?碳原子为转折盘旋形成右手螺旋;肽键平面与中心轴平行。2)每3.6个氨基酸残基绕成一个螺圈,螺距为0.54nm,每个氨基酸上升0.15nm。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归纳 酶的知识点总结 一、酶的催化作用 1、酶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清蛋白属于单纯蛋白质的酶 2、体内结合蛋白质的酶占多数,结合蛋白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分为辅酶、辅基;辅酶和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所以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结合蛋白质酶;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辅酶:结合不牢固辅助因子辅基:结合牢固,由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后不能分离 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局部空间结构 4、酶的有效催化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 二、辅酶的种类口诀:1脚踢,2皇飞,辅酶1,NAD, 辅酶2,多个p; 三、酶促反应动力学:1 Km为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底物浓度),亦称米氏常数,Km增大,Vmax不变。

2、酶促反应的条件:PH值:一般为最适为7.4,但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胰蛋白酶的为7.8;温度:37—40℃; 四、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 1、竞争性抑制:Km增大,Vmax不变;非抑制竞争性抑制:Km不变,Vmax减低 2、酶原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 (1)盐酸可激活的酶原:胃蛋白酶原 (2)肠激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胰蛋白酶原 (3)胰蛋白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糜蛋白酶原 (4)其余的酶原都是胰蛋白酶结合的 3、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但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酶。 LDH分5种。LDH有一手(5种),心肌损伤老4(LDH1)有问题,其他都是HM型。 脂类代谢的知识点总结 1、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麻油花生油) 2、脂肪的能量是最多的,脂肪是禁食、饥饿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2020年考研专业课西医综合大纲解析:生物化学

2020年考研专业课西医综合大纲解析:生物化学 一、生物化学考查目标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的考试范围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生物化学 教材。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使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 决相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生物化学考点解析 这节我们来解析一下生物化学。今年生物化学未发生任何改变。 生物化学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比较难的学科,需要掌握和记忆的东 西很多,在此我想提醒大家在复习生化时一定要抓重点,切忌把时间 都放在一些较难较偏的知识点上,以免耽误时间。 下面我们就按大纲分的四绝大部分实行详细的解析。 生物化学 第一部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内容:氨基酸的分类,几种特殊的氨基酸,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及理化性质,核酸的组成,DNA双螺旋结构,酶的基本概念,米式方程,辅酶成分。熟记20种氨基酸,尽可能记住英文缩写代号,因考试时常 以代号直接出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常考各级结构的表现形式及其维 系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蛋白质的提纯,通常利用蛋白质的理化性 质采取不破坏蛋白质结构的物理方法来提纯蛋白质。注意氨基酸及蛋 白质理化性质的鉴别。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多个核苷酸组成核酸,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为3',5'-磷酸二酯键。DNA双螺旋结构,在DNA双链结构中两条碱基严格按A=T(2个氢键)、G三C(3个氢键)配对 存有,各种RNA的特点。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些核酸解题上常用的概念。酶首先要注意的是一些基本概念,如:核酶、脱氧核酶、酶活性中心、同工酶、异构酶等。米式方程式考试重点,V=Vmax[S]/Km+[S],这个方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归纳 三羧酸循环记忆方法 一:糖无氧酵解过程中的“1、2、3、4”1:1分子的葡萄糖2:此中归纳为:6个2 2个阶段;经过2个阶段生成乳酸 2个磷酸化; 2个异构化,即可逆反应; 2个底物水平磷酸化;2个ATP消耗,净得2个分子的ATP; 产生2分子NADH 3:整个过程需要3个关键酶4:生成4分子的ATP. 二:糖有氧氧化中的“1、2、3、4、5、6、7”1:1分子的葡萄糖2:2分子的丙酮酸、2个定位3:3个阶段: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生成乙酰CO-A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4:三羧酸循环中的4次脱氢反应生成3个NADH和1个FADH2 5:三羧酸循环中第5步反应: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此循环中唯一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6:期待有人总结7:整个有氧氧化需7个关键酶参与:己糖激酶、6-

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拧檬酸合酶、异拧檬酸脱氢酶、a-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一.名词解释: 1.蛋白质的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在某一pH值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和程度相等,即称为兼性离子或两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的序列,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一级结构也包括生成二硫键的半胱氨酸残基位置。维持其稳定的化学键是:肽键。蛋白质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蛋白质二级结构形式:主要是周期性出现的有规则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等。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主链和侧链所形成的全部分子结构。因此有些在一级结构上相距甚远的氨基酸残基,经肽链折叠在空间结构上可以非常接近。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再以各自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所形成的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