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线段构成的美丽图案》详案

《用线段构成的美丽图案》详案
《用线段构成的美丽图案》详案

GSP 与图案设计

青岛市崂山区第七中学

执教:李煜

年级:七年级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学准备】 小组活动材料:水和食用油各两份、小汤匙2把,记录单2张,面纸、报纸、塑料板、玻璃各一份,2支滴管等 教师准备材料:学生操作材料一份,天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课件出示:今天带来的两种液体是什么?(水和食用油) 2、引出课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二、用感官观察水和油 1、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 (1)让学生说说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 (2)你们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尝一尝) 2、用感官直接观察水和食用油 (1)介绍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2)小组观察比较。 (3)交流 (4)师板书在维恩图中 三、观察、比较不同的液滴 1、问:如果把油滴和水滴滴在不同物体上,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2、设计活动方案 (1)出示实验需要材料。 (2)介绍滴管的使用方法。 (3)滴液滴时还要注意什么呢? (4)交流 (5)出示实验要求。 3、比较液滴实验。 (1)各小组取出材料开始实验。 (2)小组比较液滴不同。 (3)交流 (4)汇报 (5)师板书:水滴更圆,油更扁 四、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猜测:一样多的水重,还是食用油重呢? 2、学生分组实验 (1)把水倒入油里,把油倒入水里后观察。 (2)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用天平称比较它们的轻重。 4、教师演示实验。 5、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6、得出结论:水重油轻 五、研究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 1、师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请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生交流。 3、完成课本的维恩图。 六、总结延伸 实验一:用感官观察水和食用油的不同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

第二课时 4:、看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到了人群当中,有谁能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吗?从穿着,表情,动作三个方面来形容一下?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生: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师:既然周总理笑容满面的,那么同学们也能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同学们笑容满面的读这一句)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可以找一找四个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接,敲,踩,跳。 师:很好,周总理敲着鼓,跳着舞,那我们也来边敲边读吧! (学生读一个字敲一下桌子,合着节奏来读这一句) 师小结:周总理的穿着和动作体现了周总理入乡随俗,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5、开始泼水 傣族人民迎接到了周总理,敲了鼓,跳了舞,马上就要到最隆重的泼水仪式了,那么老实想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周总理泼水的情景,其余同学就扮演傣族人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泼水的场面吧! (一个学生上讲台,老师读一句,他就做一个动作)

师: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同学拿起一个装粉笔的盒子代表银碗) 师: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同学拿着教鞭在盒子里晃了晃) 师: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同学做出向讲台下的学生泼水的动作) 师: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讲台下的学生用书当盆,用笔当树枝,向讲台上的同学做泼水的动作)师:他们这是在互相祝福,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那么周总理会祝福傣族人民些什么话呢? 周总理祝福傣族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傣族的年轻人:工作成功,天天快乐 傣族的小朋友: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是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6、深情朗读 师: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三段吧! (同学们深情朗读最后三段) 师:那么,现在的傣族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幸福,难忘。 师:是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傣族人民当然会感觉到幸福,难忘。(板书:幸福难忘) 小结:今天,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少数民族的爱却一直温暖着少数民族的心,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让我们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27、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第 2、3小节,再次了解局部描写。 2、学习阅览区小镜头的细节描写,感受图书馆中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自身的读书热情。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背诵第5小节。 4、模仿课文第5小节的写法,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对人物活动进行细节描写。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写一个生活中的小镜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7、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先来复习一下词语。 精彩争先恐后封闭伏案疾书悄无声息 纤细宽大粗糙细腻 2、作者在图书馆的哪些地方进行了选景? 板书:大门口借阅区阅览区 3、在大门口和借阅区,作者写了各种各样到图书馆读书的的人,他是如何进行 描写的? (作者抓住人物的发型、鞋子、眼睛、手这些局部特征进行描写,以小见大,从“局部”见“整体”,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使文章更生动。) 4、师生对读4句话,说说你读了之后感受到了什么? (来图书馆的人很多,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有。) (这些人都很爱书,把书当作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拿着书,“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二、深入学习,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1、师: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 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沉醉的意思是——陶醉、沉浸、着迷…… 第5小节中,作者就是将目光聚焦于人们如何沉醉书海的。

2、作者的镜头选择了哪四个人物?(戴眼镜的小伙子,梳披肩发的姑娘,头发 花白的老人,几个孩子) 3、指名4人读第五节。 4、这4个人物代表的是——男女老少,男女老少在阅读时有什么共同点?请你 用4字词语来归纳。(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伏案疾书,旁若无人,孜孜不倦、专心致志……) 5、有共同点,但是作者更捕捉到了不同点。重点学习描写小伙子的句子。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着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 (1)读句子,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一边看着”——看什么?节奏快,跟后文的“疾”呼应) (伏案疾书——“疾”快,迅速的意思,“伏案疾书”就是趴在桌子上快速地写着。从这个词中我们感受到了小伙子的惜时如金。 眼镜滑落——戴眼镜的同学说一说,你们什么时候眼镜会滑落到鼻梁上?)(2)这些词句是抓什么来写的?(人物的动作、神态) (3)这些词语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生动,人物更形象,栩栩如生。) (4)男生读句子,要读出认真劲。 6、请再读读其他几句话,说说作者是如何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 (1)这一节的其它三句也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自由读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表现他们的专注的。 A、姑娘:把头发铰了——漂亮的头发有些散乱,但对于爱读书的姑娘来说根本 不算什么,那一束碍眼的刘海儿,妨碍她读书恨不得铰了,因为她已沉醉在书海中了。 贪婪——不知满足,在这里是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对于爱看书的姑娘来说,她对知识的获取是永不满足的。女孩子们来读一读,把姑娘的认真劲儿读出来。) B、老人:请一位同学学着老人读书的样子,演一演。 C、小孩子——看看图,体会小孩子读书专注的样子。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优质课说课稿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两种判定方法:由直角三角形定义判定或由有两个角互余判定。 在学生原有的这些认知水平上,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一方面从边的数量关系出发,丰富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另一方面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做了必要的延伸。 ㈡教学目标: 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主,兼顾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由三边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 这一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经历探索特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发现此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形”的特点的过程,再一次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交流、体验、说理归纳等活动,感知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动手摆 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乐于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将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达到一个目标式,来判定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二、学情分析 考虑到我校学生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我设计了这节课。 第一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了勾股定理,在探求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已经有过把特殊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的体验,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了一定的认知。 第二在能力上: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几个特殊情况入手合情推理出一般情况下的结论,但思维的严谨性相对薄弱。 第三在个人情感与学习风格上:我校是初级中学,学生天真活泼,对于新生事物有浓厚兴趣,求知欲望强,学习热情较高。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探究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方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直接经验,享受成功的欢乐。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提问,引入课题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2)我们已学过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简便方法是什么? (3)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斜边和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精选15篇)_作文完整版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作文(一):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就像一部戏,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就组成了它,我喜爱生活,更喜爱生活中的小镜头。在这儿就有一个小镜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缺不了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使人进步嘛!想要读书图书馆便是一个好去处。清晨,图书馆的门开了,人们争先恐后的挤进去,他们都想赶快获得知识的力量。宽敞的图书馆一下子便得拥挤起来。人们走到书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伸出宽大的手,紧之后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都各自盯上了手中的目标。骚动了一阵的图书馆又渐渐地平静下来了,人们都尽情地吸取知识。瞧,那位老奶奶戴起老花镜,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书,嘴角泛着微笑;一个女孩子拿起书,拨开把眼睛遮住了的刘海儿,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几个看上去识了不多字的孩子,趴在桌上,慢慢地读着手中的书,看上去很吃力却很开心 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我也顺手拿起一本书,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镜头,也会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作文(二): 生活中的小镜头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个小镜头,这些小镜头组成了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有悲,有欢,有离,有合。可在我的生活中,开心的小镜头无处不在。 那一次,我和妹妹在姑姑家玩,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我们俩准备出去买东西吃。突然发现没有钥匙,我们俩急得团团转。忽然,妹妹想起一个妙招:一个人出去买吃的,一个人在家看门。就这样大难题迎刃而解,我俩欢呼雀跃。 那次我在奶奶家玩,奶奶让我帮她粘鞋。奶奶拿着一只鞋,我拿起胶水在鞋的开口处涂抹着,然后奶奶用力一按粘好了。可当奶奶想把鞋放下时,却发现手被粘住了,惹得我哈哈大笑。奶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手拿下来。 那一次,我在家看电视,突然发现墙上有个黑点,我走近一看,原先是个小蛾子。我拿起苍蝇拍,朝它拍了过去。咦!这只可恶的蛾子竟然逃跑了,弄得我哭笑不得。 我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多姿多彩的小镜头吧!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说课稿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预备”、“教学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1、课程分析 本课让学生对水和食用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学生将从多个侧面认识到水和其他液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本课在单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使学生们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去观看,去实验。为下面研究水和空气的对比做了专门好铺垫。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一些常见的物体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他们的观看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表达能力不强。尽管学生通过学习对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依照已有的生活体会明白了水和食用油的一样特点,但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认识是模糊的。这些差不多上要在本节课及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培养、锤炼、提高及澄清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得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粘稠度、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淌、没有固定形状。 2、运用不同感官和实验的方法认真观看比较水和油;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情感态度。 【教学设计】 活动分析: 本课要紧进行五个活动。 一是利用感官直截了当观看比较水和食用油; 二是比较它们的浸润和液滴形状; 三是比较水和油的沉浮情形。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看桌子上老师给同学们预备了什么材料? 预设:试管,水,食用油,滴管,面巾纸,试管架。 师:这节课我们就比较水和食用油,关于水和油,同学们想想有哪些不同?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1、认识实验用具。提高小孩们的学习爱好 2、引出本课的主题。(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 二、要紧活动 活动一、利用感官观看比较水和食用油 1.确定方法:比较水和食用油能够用哪些方法呢? 预设1:看,听,摸,闻,尝。 预设2:教师追问:尝的方法合适吗?什么缘故? 策略2:尝是不卫生的,不安全的。不合适。 2.确定记录的方式:维恩图。 3.观看活动。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

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完整版人教版三年级阅读短文练习

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闻名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东北林区盛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棵人参就产在这里。东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虎、杜鹃、丹顶鹤等。 1、短文共有()句话。 2、东北林区盛产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珍贵的动物。 3、短文介绍了东北林区几种珍贵的动物有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短文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用“ __________________ ”画出来。 秋天像一位和蔼可亲的阿姨,脸上总是(带代)着幸福的微笑。她手里拿 着一只大(蓝篮)子,里边装满各种各样的颜色。她日夜不停地忙着,为(圆圆园 园)的大苹果抹红脸蛋儿,给香喷喷的甜梨(扑朴)上金粉,给柿子胖(呼呼乎乎) 的脸上撒一层薄薄的白霜,把绿色的树枝染成金黄、鲜红------一阵凉风吹来,高声叫着:“冬爷爷来了。秋阿姨,你准备怎样(应迎)接冬爷爷呢?”秋阿姨说:“我把丰收的果实装满篮子,送给冬爷爷。” 1、用“\ ”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给短文加个题目吗?请写在横线上。 3、文中“鲜艳的颜色”都有哪些颜色呢? (三)秋

秋天到来了,天气凉了,大家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果园里,苹果露出了一张张红红的脸,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梨树上更是果实累累。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告诉人们:“秋天来了,秋天来了!” 农田里,高粱乐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农民伯伯正忙着收割。 花园里,菊花开了,在秋风中梳理着它那美丽的头发。桂花也开了,散发 出淡淡地清香。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秋天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1、全文共有()自然段。 2、短文分别从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三个地方来写景色的。 3、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章围绕那句话写的,用“ ______________ ”画出来。 (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那融化(r印g r和g)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cu 1 cu i )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大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至U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生活中的小镜头10篇_作文完美版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一):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就像一部戏,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就组成了它,我喜爱生活,更喜爱生活中的小镜头。在这儿就有一个小镜头。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缺不了读书,俗话说得好读书使人进步嘛!想要读书图书馆便是一个好去处。清晨,图书馆的门开了,人们争先恐后的挤进去,他们都想赶快获得知识的力量。宽敞的图书馆一下子便得拥挤起来。人们走到书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伸出宽大的手,紧之后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都各自盯上了手中的目标。骚动了一阵的图书馆又渐渐地平静下来了,人们都尽情地吸取知识。瞧,那位老奶奶戴起老花镜,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的书,嘴角泛着微笑;一个女孩子拿起书,拨开把眼睛遮住了的刘海儿,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几个看上去识了不多字的孩子,趴在桌上,慢慢地读着手中的书,看上去很吃力却很开心 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我也顺手拿起一本书,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 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镜头,也会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生活中的小镜头作文(二):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就像是一部电影,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由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组成的。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得到启迪。然而,我偏爱学校里的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学校的大门敞开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争先恐后的涌进了学校。短头发的,长头发的,剃平头的,剪西装头的,穿运动鞋的,穿皮鞋的宽敞的学校似乎显得拥挤了些。学校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能听见同学们朗朗读书的声音。 中午放学,校门外面一双双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一对对大眼睛,小眼睛,架眼睛的眼睛都在等着自己的孩子放学。那些不用家长接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跑出了校门,尽情地嬉戏。 中午上学的时候,同学们从家里,托管里走了出来。一些孩子还没有睡醒,揉着自己的眼睛,一些孩子迫不及待地从家里跑出来,是为了能在其他同学回到教室之前先到教室。下午一点40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同学在校门口等待了。两点的时候,校门打开,学生们又是争相恐后地涌进学校。

语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音乐)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认识“傣”)大家猜猜看,傣家人民最开心的日子是什么节日呢?板书“泼水节”。“泼”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3.泼水节也就是傣历的新年。在每年的4月13日到15日,为期3天,是傣家人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时,泼水节也就到了。“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生活中的小镜头精选作文300字5篇

生活中的小镜头精选作文300字5篇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我就来向你们介绍我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吧!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生活中的小镜头精选作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 在生活中,有一个人曾经令我感动过,她即是我的妈妈。妈妈中等个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红润的嘴唇,浓眉毛。 记得有一次上午,是下雨天,放学了,同学们跟着家长都走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教室门口站着,心想:妈妈会不会来接我呢?正在这时,妈妈打着雨伞来接我了,我招手喊妈妈过来,只见,妈妈只拿来一把雨伞,她把雨伞往我这边打,自己的衣服却淋湿了,啊,妈妈多伟大呀,她怕我的衣服淋湿了,会产生感冒,就把雨伞往我这边打,当时,我多么感动呀,心里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 在寒冷的冬天里,妈妈五点钟就起床了,她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就忙活起来了。等我起床后,妈妈已经把牛奶和早餐给我准备好了。等我吃完早餐后,妈妈又送我去上学,放学后又去接我,这样来回。看着妈妈那双红统统、馒头似的双手,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从脸颊流了下来。 同学们,你们的生活中是一怎样的小镜头呢? 篇二: 一部情节曲折的电影,一个精彩的镜头,组成了绚丽多姿的生活。

我热爱生活,也热爱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它使我受到教育,明白道理。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寒冷夜晚,我和妈妈在等待回家的班车,候车室里寒风瑟瑟,所有的人都冻得直发抖。这时,一对青年男女从这里走过,他们边走边笑,嘴里还吃着东西。突然,原本干净的候车室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扎眼的东西——垃圾,原来是那对青年男女把吃剩的东西随手扔在了地上。虽然大家都很愤慨,但谁都不愿意去捡起那些垃圾,因为班车随时会来,谁都不愿意在这寒冷的候车室里多呆一刻。 就在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出现在我们眼前,他缓缓的走到那个垃圾面前,缓缓地弯下腰捡起了垃,。那对青年男女羞愧地低下了头。这时班车来了,我们谁都没有着急上车,而是等着那位老人…… 篇三:生活就像一首歌,有许多人去吟唱;生活就像一盘磁带,无时无刻不在播放;生活就像一个万花筒;里面有各种的颜色;生活就像是……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件让我内疚。 那是我中小学二年级时,那天,我在老家,弄了块席子,铺在阳台上,躺在席子上睡觉。突然,楼下传来一阵发疯了似的啼叫。我一看原来是楼下的一只鸡。我不胜其烦,一个念头飞快的从我脑间闪过我紧紧抓住这个念头,开始开工了。 我从家里拿来一根竹子,拿出一把柴刀,开始做弓了。 …… 经过努力,我的弓做好了,我支起了弓,瞄准鸡的旁边一射——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第一课时)

【部优】《难忘的泼水节》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的词语,会写“度”“泼”“炮”三个生字; 2.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人们的行为表现中感受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3.借助动词说说泼水节的隆重场面。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文字之美,感受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教学难点:借助动词说说泼水节的隆重场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谈过春节的事儿。 2.介绍苗族、水族、哈尼族、独龙族的新年。 (一)情系新年,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过渡: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跟傣族的泼水节有关。 2.出示课题中的两个生字“忘”“泼”。交流自己的发现。 (1)做泼水的动作。 (2)谁有好办法记住它?(水把头发都泼湿了。) (3)教师范写“泼”(三点水,长又瘦,要给发字让让路。左窄右宽放放好,最后一点不要漏。)学生练写。评价。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忘”。 4.指名读课题,齐读。注意“的”读得又轻又短。 5.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说文解字,聊“泼水节”。 1.初读课文。过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拿出课文纸,大声读读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以后,思考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 傣族人民一年一度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银碗柏树枝 周总理笑容满面祝福健康长寿 (1)指名分别读三排词语。 (2)字理识记“族”。 (3)出示其中的四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笑容满面(指名表情理解) 一年一度(联系学校生活理解) 健康长寿(你在什么时候听过这个词?课件出示寿星,老人) (4)出示表示泼水节中事物的词语。学习生字“碗”。 (5)为什么要用银碗蘸了清水向人民泼洒呢?(课件播放微课) 3.齐读词语。 4.解惑:这个泼水节为什么难忘?你从哪儿知道的?(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后半句很长,指名读通顺。指名交流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三)迎周总理,读句悟情。 1.交流这个泼水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泼水节的隆重、热闹? 句子一: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1)交流“敲起象脚鼓”。 ①(板书:敲起,课件出示“敲”)教师解说:左边是高高的城墙,右边一只手拿着武器防御前来入侵的敌人,就是“敲”。现在我们会说“敲”什么? ②这里还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板书“赶来”。“赶”与“走”区分,读句子。 ③小结: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用的真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它们圈出来。 (2)交流“四面八方”。 ①理解“四面八方”。人们可能是从哪里赶来的? ②过渡:人们纷纷从寨子里,坪坝里,从各个地方赶来。很多人在天还没亮就打着火把出发了,走了好几个小时才赶到。齐读句子。 句子二: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文章。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周恩来总理在画面中间,双手端着银碗,穿着傣族服装,面带笑容。他周围是穿着节日服装的傣家儿女,有的拿着银壶,有的端着花碗,有的敲着象脚鼓,大家十分高兴。课文共8段,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 学情分析 本文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可先引导学生看看插图,直观地感受图中洋溢的热情,然后一遍遍地读文章,从中感受热烈的气氛,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与感动。 教学建议 1.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理解,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 2.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进而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观察图画,借助插图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课文插图)、泼水节的视频材料、生字词卡。 学生准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搜集傣族泼水节的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活中的小镜头阅读答案

生活中的小镜头阅读答案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新鲜()好像()陶醉()2.理解句子(1)“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的笑了笑,好像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了的空气很清新似的。”这句话中“好像……似的”能不能省略?为什么?(2)从文中找出一个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再写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原因。句子:原因:3.写出第5自然段的段意。4.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5.生活中的小镜头很多,读了这篇短文,你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小镜头?选择其中的两个,各用一句话写下来。 1.新鲜(清新)好像(就像)陶醉(沉醉) 2.“好像……似的”不能省略,以为这句话跟形象的说明了人们进入图书馆之后发自内心的愉悦的笑容 3.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原因:因为这段话非常生动的形容出人们对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的喜爱之情。4它告诉了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动人的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一定会经常发现这些美丽的小镜头。 5.(1)早晨公园里晨练的一位大妈专心致志的舞动着手中的宝剑,动作娴熟,表情沉醉,口中还时不时的唱着什么…… (2)公交车上有位老人慢慢的挪动着,坐在旁边的小伙子见状立马站起身来给老人让座,并将老人搀扶着坐到座位上,一旁的众人都给小伙子送去赞许的目光……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过程,理解勾股逆定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解决的愿望,体会勾股逆向思维所获得的结论.明确其应用范围和实际价值.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难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关键:运用合情推理的方法,对勾股定理进行逆向思维,形成一种判别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圆规、投影片. 学生准备:复习勾股定理,预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神秘的数组(投影显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收藏着一块编号为“普林顿322”(plim pton 322)的古巴比伦泥板. 泥板上的一些神秘符号实际上是一些数组,这些神秘的数组揭示了什么奥秘呢? 经专家的潜心研究,发现其中2列数字竟然是直角三角形的勾和弦,?只要添加一列数(如表所示)左边的一列,那么每列的3个数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 例如:60、45、70是这张表中的一组数,而且602+452=752,小明画了以60mm ?、?45mm 、75mm 为边长的△ABC .(如图所示) 请你猜想,小明所画的△ABC 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观察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思考上述问题的解答. 思路点拨: 思路一:用量角器量三角形的3个内角,看有无直角. 思路二:动手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它的2条直角边的长为60mm 和45mm ,?看能否与△ABC 全等.

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普林顿322”泥板的图片,以及数字. 古埃及人实验(投影显示) 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 如图所示,用13个等距离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一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4个结论.请你思考:按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思考. 学生活动:继续探索,感悟其中的道理. 形成共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思考:这个结论与勾股定理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发现它与勾股定理恰好是条件与结论互相对换的一个语句. 教师点拨:实际上它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用它可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从神秘的数组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勾股数,也就是满足a2+b2=c2的3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古埃及实验也体现出这个特征.可见利用勾股数可以构造直角三角形. 二、范例学习 例3 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下列各组数,试判断各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1)7,24,25;(2)12,35,37;(3)13,11,9 思路点拨:判断的依据是勾股逆定理,但是应该是将两个较小数的平方和与较大数平方进行比较,若相等,则可构成直角三角形,最大边所对的角是直角,这一点应该明确.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例3,然后提问学生,强调方法. 学生活动:动手计算,对照勾股定理进行判断. 三、随堂练习 1.课本P54页第1,2题. 2.探研时空: (1)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10,BD=6,AD=8,AC=17,你能求出DC?的长吗? 思路点拨:本题首先要将△ABC分割成Rt△ABD和Rt△ADC,然后具体的分析,将题设条件进行对照,确定运算.在△ABD中, ∵AB=10,BD=6,AD=8,62+82=102, ∴AD2+BD2=AB2 于是∠ADB=90° (2)一个零件的形状如图(a)所示,按规定这个零件中∠A和∠DBC都应为直角,工人师傅量得这个零件各边尺寸如图(b),这个零件符合要求吗? 思路点拨:这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只要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可,这个问题,首先应在△ABD中计算出AB2+AD2=9+6=25=BD2,得到△ABD是直角三角形,∠A=90°,再在△BCD中,计算BD2+BC2=25+144=169=CD2,得到△BCD是直角三角形,∠DBC是直角,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个零件符合要求.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专探小学郭高敏【教材理解】 本课教学是在前一课《水》的学习基础上展开的更深一层次的探究活动,重在让学生对水和油进行有意义的对比研究,使学生能对水有更多的认识,学生将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密度、黏度等)认识水和油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行概括提升,比如它们都具有流动性和不能保持固定形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液体这种物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教材在本课目标的落实上还是比较清晰的,探究活动的安排还是非常合理的。本课教学主要安排两大板块的教学:水与食用油不同点的研究和水与食用油相同点的概括提升,但是这两大板块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融入到四个探究活动中的,这四个探究活动分别是感官观察水和食用油、比较水和油的液滴、比较水和油的轻重、比较水和油倒入不同容器中所呈现的共有的现象。根据学生实际与我对教学理念的理解,我打算将感官观察和液滴观察以及轻重比较作为分组实验进行探究,而把用木棒了解水与油的轻重和水与油倒入不同容器所呈现的现象作为演示实验。课的重点放在观察水和食用油的比较,重在培养孩子的描述能力、整理概括的能力,形成有关的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过程与方法: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具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