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修订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修订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修订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修订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GB7746-1997《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实施已近十年,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目前国内外两大市场对氟化氢的需求大量增加,原来的国家标准已不适合现在的生产和使用要求,部分生产厂家提出对标准进行修订。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已上报了修订标准的计划项目。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飞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莹光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鹰鹏化工有限公司共同起草,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负责技术归口。

二产品概况

1 产品性质

分子式:HF

分子量:20.01

无水氟化氢低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19.4℃,熔点:-83.37℃,相对密度1.008(25℃/4℃)。在常温下极易挥发成烟雾状。它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能与碱、金属氧化物以及硅酸盐等反应,也可与有机物进行氟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自由混合成氢氟酸,并激烈放热。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眼、耳、鼻、喉粘膜有强腐蚀作用,能腐蚀玻璃和破坏其它含硅物质,对人的牙齿及骨骼有严重腐蚀性并使之钙化。

2 产品用途

无水氟化氢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化工、石油等行业。在化工生产中可用作烷基化、聚合、缩合、异构化等有机合成的催化剂,是制取元素氟、各种氟致冷剂、无机氟化物、各种有机氟化物的基本原料。还用于开采某些矿床时腐蚀地层及稀土元素、放射性元素的提取。在原子能工业和核武器生产中是制造六氟化铀的原料,也是生产火箭燃料和添加剂的原料。可配制成各种用途的氢氟酸,用于石墨制造和玻璃刻蚀剂等。

3 生产工艺

硫酸法将干燥后的莹石粉和硫酸按配比1:(1.2~1.3)混合,送入回转式反应炉内进行反应,炉内气相温度控制在(280±10)℃。反应后的气体进入粗馏塔,除去大部分硫酸、水分和莹石粉,塔釜温度控制在(100~110)℃,塔顶温度为(35~40)℃。粗氟化氢气体再经脱气塔冷凝为液态,塔釜温度控制在(20~23)℃,塔顶温度为(-8±1)℃,然后进入精馏塔精馏,塔釜温度控制在(30~40)℃,塔顶温度为(19.6±0.5)℃。精制后制得无水氟化氢。

4 全国生产能力统计

从相关报导上了解,目前国内大约有40余家企业生产或计划生产无水氟化氢,全国无水氟化氢装置总生产能力估计已接近60万t/a,以上数据还不包括已停产和在建项目的产量。无水氟化氢生产能力在2000年后迅速发展,随着无水氟化氢后续氟化学品的大幅增长以及国际市场对无水氟化氢需求不断增

加,预计今后几年,无水氟化氢发展速度还将持续。

三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

1 编制原则

1.1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1.3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1.4 符合用户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对外贸易。

2 编制依据

2.1俄罗斯标准ГОСТ 14022—1988《无水氟化氢技术条件》(俄文版)(见附表1);

2.2 国家标准GB 7746-1997《工业无水氟化氢》(见附表1);

2.3国内企业标准(见续附表1);

2.4国内生产厂质量月报(见附表4);

2.5编制过程中的验证数据(见附表5)。

四制标的简要过程

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接到制标任务后,查阅了国内外标准及有关技术资料,并向生产、使用单位发函,进行调查并广泛征求对修标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文献小结。2006年3月,在天津召开了制定标准工作方案会,会上对国内外标准、产品分类、指标和试验方法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确定了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家标准的指标项目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提出了工作方案。会后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方案的安排进行了试验工作,并对本厂产品进行了质量考核。2007年5月由负责起草单位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编制说明及其附件,寄给委员和生产厂征求意见。

五标准内容的确定

1 关于采用国外先进国家标准

目前收集到的国外标准为俄罗斯国家标准ГОСТ14022—1988《无水氟化氢技术条件》,JIS K 1405-1995《氢氟酸》。国际标准ISO 3137-1974《工业用无水氟化氢-采样》,ISO 3138-1974《工业用无水氟化氢-不挥发酸含量的测定-容量法》,ISO 3699-1976《工业用无水氟化氢-水含量的测定-卡尔费休法》,ISO 3700-1980《工业用无水氟化氢-水含量测定-电导法》,ISO 3701-1976《工业用无水氟化氢-六氟硅酸含量测定-还原硅钼酸盐光度法》,ISO 3702-1976《工业用无水氟化氢-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碘量法》,以上国际标准已于2001年作废,本次修订不作为采标依据,只作为参考使用。还收集到了一些国内企业在网上公布的产品指标(各企业产品指标对比见附表)。表中列出了一些生产厂家在网上公布的产品规格,所列出的这些企业的指标都是高于原国家标准的,一些执行原国家标准的企业指标没有列入。

俄罗斯标准规定了A、Б两类指标,A类产品用于制取含氟试剂和特纯物质及某些有机物,Б类产品用于制取冷冻剂,应用于有机和无机合成等方面。日本标准中规定了无水氟化氢的指标要求,只设置了一个等级。原国家标准优等品等同于俄罗斯标准的A类,一等品等同于俄罗斯标准的Б类,并根据生产实际和用户需要设置了合格品指标。

对比俄罗斯标准和日本标准,俄罗斯标准中主含量的要求优于日本标准,日本标准中水分要求优于俄罗斯标准,其它指标均低于俄罗斯标准的要求。从附表1可以看出许多企业实际生产产品质量已高出1997年国家标准的优等品。综上所述,国外标准中俄罗斯标准更为先进,本次修订标准修改采用俄罗斯

标准ГОСТ14022—1988《无水氟化氢技术条件》。

2 指标项目的确定

俄罗斯标准、日本标准及我国标准设置的指标项目相同,都设置了氟化氢含量、水分、二氧化硫含量、硫酸含量及氟硅酸含量五项指标。从收集到的国内一些企业的技术指标来看,除了有一家增设了砷含量指标,其它厂家都设置了以上五项指标。原国家标准设置了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个等级,有的企业标准在原国家标准三个等级的基础上又增加一类特优品,特优品的各项指标比国标的优等品都有所提高。1997年的国家标准设置的指标项目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要求,本次修订标准保持1997年国家指标项目不变。

3 类别的确定

由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电子级氢氟酸需求不断上涨,无水氟化氢作为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的原料,用户对无水氟化氢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目前国内生产实际情况,本次修订国家标准将无水氟化氢的要求分为了两类,Ⅰ类主要用于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的原料,Ⅱ类主要用于制取氟化物、氟卤烷烃和试剂氢氟酸及其他含氟产品。

4 指标参数的确定

4.1 氟化氢含量

俄罗斯国标准Α类指标为不小于99.95%,Б类指标为不小于99.90%。1997年国家标准的优等品为不小于99.95%,一等品为不小于99.90%,合格品为不小于99.70%。国内和国外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使氟化氢的各杂质含量都所有降低,氟化氢含量随之提高,由于氟化氢含量的测定使用的是差减法,因此本次修订根据各级别杂质含量,Ⅰ类氟化氢含量规定为不小于99.98%,Ⅱ类氟化氢含量优等品调整为不小于99.96%,一等品和合格品保持原国家标准不变。

4.2 水分

俄罗斯国标准Α类指标为不大于0.03%,Б类指标为不大于0.06%。1997年国家标准的优等品不大于0.03%,一等品不大于0.06%,合格品不大于0.10%。目前国内用户对水分的要求都比较低,各企业标准水分指标控制在0.003%~0.10%之间。本次修订标准,根据用户意见确定水分指标Ⅰ类为不大于0.005%,Ⅱ类优等品不大于为0.01%,一等品不大于0.03%,合格品不大于0.05%。

4.3 二氧化硫含量

俄罗斯国标准Α类指标为不大于0.007%,Б类指标为不大于0.015%。1997年国家标准的优等品不大于0.007%,一等品不大于0.015%,合格品不大于0.030%。随着国内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产品中二氧化硫含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各企业标准控制在0.0005%~0.030%之间。本次修订标准,根据用户要求将二氧化硫含量指标作适当调整,Ⅰ类产品确定为不大于0.003%,Ⅱ类产品优等品调整为不大于0.005%,一等品调整为不大于0.010%,合格品未作修改。

4.4 不挥发酸含量

不挥发酸是指氟化氢中含有的硫酸。莹石粉加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中会混入一部分的硫酸,可以通过粗馏和精馏除去。俄罗斯国标准Α类指标为不大于0.005%,Б类指标为不大于0.020%。1997年国家标准的优等品指标控制在不大于0.005%,一等品不大于0.020%,合格品不大于0.050%,目前国内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各企业标准控制在0.0005%~0.050%之间。本次修订标准,Ⅰ类产品规定为不大于0.005%,Ⅱ类产品优等品和合格品未作修改,一等品调整为不大于0.010%。

4.5 氟硅酸含量

由于氟硅酸为挥发酸,在生产氟化氢气体时,会挥发而混入氟化氢气体中。俄罗斯国标准Α类指标为不大于0.010%,Б类指标为不大于0.020%。1997年国家标准优等品指标控制在不大于0.010%,一等品不大于0.020%,合格品不大于0.050%,各企业标准控制在0.004%~0.050%之间,本次修订标准,确定Ⅰ类产品为不大于0.005%,Ⅱ类产品指标调整为优等品不大于0.008%,一等品不大于0.015%,合格品未作修改。

5 试验方法的确定

各企业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见附表2。

5.1 氟化氢含量的测定

俄罗斯标准、日本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均使用差减法进行测定,本次修订氟化氢含量的测定方法不作修改。

5.2 水分的测定

无水氟化氢中水分的测定有两种方法,分别是电导分析法和卡尔费休法。

俄罗斯标准规定的是电导分析法,使用平滑的铂丝作电极,电极间距为120mm,电导池为封闭流动式。

国际标准中的电导法使用重新镀铂的浸渍管式铂电极,电导池为敞开式。卡尔费休法直接称取适量无水氟化氢,电流计指示终点。

日本标准的电导法使用平滑铂电极,电导池为封闭式。卡尔费休法规定称取约200mL试样,在水浴上蒸至(2~3)mL后进行测定,终点观察采用目视法。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使用电导分析法进行测定,使用的电极为光滑的棒状金或铂电极,电极间距为100mm,电导池为封闭流动式。

国际标准中规定的卡尔费休法测定范围是0.1%~0.5%,我国产品水分一般都小于0.05%,卡尔费休法不适用,本次修订水分的测定还使用电导法。

5.3 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俄罗斯标准与我国国家标准一致,使用返滴定碘量法进行测定,日本标准中规定使用直接滴定碘量法进行测定。日本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要对碘标准溶液进行标定,我国标准中的方法使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通过空白试验就可不必标定碘标准溶液。碘标准溶液在天气较热时贮存时间短,标定时还要用剧毒品三氧化二砷。因此本次修订二氧化硫含量还使用返滴定碘量法进行测定。

5.4 不挥发酸含量的测定

俄罗斯标准中规定用硫酸钡光电比浊法,日本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用酸碱滴定法。我国无水氟化氢产品中不挥发酸含量一般在0.003%~0.05%之间,用酸碱滴定法测定要称取50g试样,置于铂皿中在沸水浴中两次蒸发至干,加不含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后再进行酸碱滴定。按优等品指标计算,滴定中大约消耗2mL左右的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终点变色较明显。本次修订仍使用该方法测定挥发酸含量。

5.5 氟硅酸含量的测定

俄罗斯标准中规定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试样中加入氯化钾,使氟硅酸形成氟硅酸钾,蒸发除去氟化氢,加入硼酸消除氟的干扰,加入硫酸和草酸消除磷酸盐的干扰,加入钼酸铵与硅酸盐形成硅钼杂多酸,用硫酸亚铁铵将硅钼杂多酸还原为硅钼蓝,于630~750nm波长进行比色。称样量为5g(20%试样),标准曲线范围(0~400)μgH2SiF6,检出极限为0.003%。

日本标准称取相当于1g氟化氢的试样量,标准曲线范围(0~200)μgH2SiF6,测定波长680nm~

795nm。

国际标准称取含有氟化氢不多于0.1g的样品,标准曲线范围(0~200)μgH2SiF6,测定波长795nm,测定范围:0.01%~0.2%。

我国国家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测定方法,称样量为5g(20%试样),标准曲线范围(0~500)μgH2SiF6。与俄罗斯标准相比还原剂和测定波长不同,我国标准用1,2,4酸作还原剂,测定波长为795nm。我国标准规定的方法经生产厂多年使用,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本次修订仍使用该方法测定氟硅酸含量。

5.6 砷含量的测定

砷含量不是本标准要求的指标项目,应生产厂和用户的要求,本次修订标准作为资料性附录给出了砷含量测定的方法。砷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砷斑法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砷斑法使用的仪器和测定步骤都相对简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因此标准规定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

6 包装的确定

原国家标准中未规定槽车或钢瓶的容量,规定了充装系数。各企业基本上都使用钢瓶包装,规格为320Kg/瓶和640Kg/瓶,也有使用集装箱槽罐,每罐净重在15000 Kg~18000Kg之间。本次修订沿用原国家标准的规定。

六标准水平分析

本次修订标准修改采用俄罗斯标准ГОСТ 14022—1988《无水氟化氢技术条件》,根据用途不同分为了两类,两类产品的指标要求均优于或等同于俄罗斯标准的要求。与1997年国家标准相比,各项指标要求均有所提高。试验方法经生产厂多年使用,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仍然沿用。综上所述本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附表1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内外标准指标对比表

续附表1

附表2:工业无水氟化氢国内外标准试验方法对比表

附表3 国内生产厂质量月报

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年质量月报

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年质量月报

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2005年质量月报

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2005年质量月报

附表4 验证数据

山东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验证数据

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验证数据

电子级氢氟酸工艺介绍

电子级氢氟酸生产工艺介绍 1 概述 目前国内外制备电子级氢氟酸的常用提纯技术有精馏、蒸馏、亚沸蒸馏、减压蒸馏、气体吸收等技术,这些提纯技术各有特性,各有所长。如亚沸蒸馏技术只能用于制备量少的产品,气体吸收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另外,由于氢氟酸的强腐蚀性,采用蒸馏工艺温度较高时腐蚀会更严重,因此所使用的蒸馏设备一般需用铂、金、银等贵金属或聚四氟乙 烯等抗腐蚀性能力较强的材料来制造。电子级氢氟酸生产装置设计与工艺流程布置密切相关,垂直流向布置,原料( 无水氢氟酸和高纯水) 与中间产物可以依靠重力自上而下流动,高纯氢氟酸的制备在中部,产品过滤、灌装及贮存在底层。此布置可减少泵输送,节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避免泵对产品的二次污染。 2 生产工艺 将工业无水氢氟酸经化学预处理后,进入精馏塔通过精馏操作,得到的氟化氢气体经冷却后,在吸收塔中用超纯水吸收,并采用控制喷淋密度、气液比等方法使电子级氢氟酸进一步纯化,随后经μm以下超滤工序,最后在密闭洁净环境条件下( 百级以下) 进行灌装得到最终产品———电子级氢氟酸。 3生产方法的难点 分析控制与产品检测要求高。制备电子级氢氟酸所应用的测试仪器如下: (1)电感耦合等离子高频质谱分析仪( ICP - MS);(2)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分析仪( ICP - AES);(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4)氧原子发生无焰原子吸收分析仪; (5)离子色谱分析仪;(6)激光散射液体微粒计数器;(7)水表面杂质分析系统; (8)原子间力显微镜;(9)光学显微镜微粒计数器;(10)扫描电子显微镜;(11)光学膜厚测定和表面仿形仪;(12)表面张力测定仪;(13) 空气中尘埃微粒测定仪;(14)水电阻率测定仪。 对水质要求高,要求水的电阻率≥Ω·cm。 高纯水是生产电子氢氟酸中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包装容器的清洗剂,其纯度将直接影响到电子级氢氟酸的产品质量。高纯水的主要控制指标是电阻率和固

无水氢氟酸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020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无水氢氟酸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020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无水氢氟酸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2020新版) 无水氢氟酸是一种具有极强腐蚀性的酸。它的物理特性是液态温度范围宽,电导率高,极性大,沸点、凝固点、粘度及表面张力低,化学特性是碳氟链牢固且具有活泼的化学活性,几乎能与所有各种有机的或无机的化合物结合。氟化工作为我国目前新兴的精细化工行业,无水氢氟酸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及国防军工工业。如广泛应用的氟塑料,氟橡胶、氟制冷剂、含氟涂料、含氟表面活性剂以及含氟医药制品等。 一、生产工艺过程 目前,世界上无水氢氟酸的工业化生产主要是走萤石路线,即以萤石粉(CaF2 )和硫酸(H2

S04 )反应制得。 国内大多生产厂家均采取以萤石粉(CaF2 )、硫酸(H2 S04 )、发烟硫酸为原料,在回转炉中加热反应生成粗氟化氢气体,经洗涤、冷却、冷凝、精馏、脱气得到无水氢氟酸产品,副产品为氟硅酸和含氟石膏。 其生产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式: CaF2 +H2 S04 →CaS04 +HF↑ 二、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分析 无水氢氟酸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

国家标准《铂》编制说明

铂 编制说明(送审稿) 2014年3月

铂 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与协作单位 海绵铂产品国家标准GB/T 1419-2004中规定:(1) 对挥发物的控制限及分析方法,由供需双方共同协商确定。(2) 用发射光谱法(附录A)测定其中的18个杂质元素含量。(3)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附录B)测定其中的14个杂质元素含量。 在用有关铂产品标准已有《海绵铂》GB/T 1419-2004、《精制铂》ASTM B561-94 (2012)。鉴于本标准的产品技术规范和化学成分分析检测“附录A”完全适用于铂锭产品的要求,为使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更广,故将原标准《海绵铂》修改为《铂》,并增加铂锭产品的化学成分。 根据我国湿法冶金精炼海绵铂和火法熔炼铂锭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广大使用公司对产品纯度的要求,故将海绵铂和铂锭产品牌号SM-Pt 99.99中Pb、Mn、Sn和Zn 各杂质元素含量由原来的0.002%修改为0.001%,SM-Pt 99.95中Pb杂质元素含量由原来的0.005%修改为0.003%。 由于在铂的提取和精炼工艺过程中可能会引入铵盐、炭或其他易挥发物质,且铂粉在保存过程中易引入氧、氮及水分等,故对铂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我们针对GB/T 1419-2004中存在的问题,自2001年以来,采用氢还原重量法测定了海绵铂灼烧损失量,方法经受了长期实践的考验,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已被国内同行认可。此外,为了准确测定铂量,国内大多数生产和使用公司都对海绵铂产品进行灼烧损失量的测定,根据国内部分生产、使用和检测公司,于不同时期生产的不同牌号多批产品所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故于修订的标准中增加海绵铂产品的灼烧损失量允许范围,及其灼烧损失量测定方法(附录B)。 直流电弧发射光谱法因基体成本高,Mg、Al、Si杂质元素易被污染和分析速度慢等问题,国内检测机构已普遍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代替直流电弧发射光谱法测定海绵铂中的18个杂质元素含量。考虑到国内整体分析检测水平,故删去原附录A。但考虑到直流电弧发射光谱法灵敏度较高,且少数生产厂家还需一定时间向先进

化验-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各类煤

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中各类煤 新制定的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首先根据煤的煤化程度,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烟煤部分按挥发分大于10~20%、大于20~28%、大于28~37%和大于37%的4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大于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大于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大于25mm或奥亚膨胀度b大于150%(对于Vdaf大于28%的烟煤,b大于220%)的煤定为特强粘结煤。这样,在烟煤部分,可分为24个单元,并用相应的数码表示。编号的十位数中,1~4代表煤的煤化程度,编号的个位数中,1~6表示煤的粘结性。在这24个单元中,再按同类煤性质基本相似,不同煤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分类原则将部分单元合并为12个类别。再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和习惯叫法,仍保留气煤、肥美、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为使同一类煤性质基本一致,新的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增加了4个过度性煤类:贫瘦煤、1/2中粘煤、1/3焦煤和气肥煤。贫瘦煤是指粘结性较差的瘦煤,以区别于典型的瘦煤。1/2粘结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弱粘煤和一部分粘结性较差的飞焦煤和肥气煤组成。1/3焦煤是由原分类中一部分粘结性较好的肥气煤和肥焦煤组成。这类煤是焦煤、肥美和气煤中间的过渡煤类,也具有这3类煤的一部分性质,但结焦性较好是公认的。气肥煤再原分类中属肥煤大类,但它的结焦性比典型肥煤要差得多,故新得煤炭分类国家标准将它单独列为一类。这样就克服类原分类方案中同类煤性质差异较大得缺陷。如气煤一号和肥气煤二号再性质上由明显差异,将它们为同一类别很不合理。新得分类国家标准将这些具有过渡性质得煤单独列为一类,从而有利于煤得合理使用。 新的分类国家标准对各类煤的若干特征表述如下: 1、无烟煤(WY) 挥发分低,固定碳高,比重大,纯煤真比重最高可达1.90,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可分为:01号为老年无烟煤;02号为典型无烟煤;03号为年轻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制造合成氨的造气原料,低灰、低硫和可磨性好的无烟煤不仅可以做高炉喷吹及烧结铁矿石用的燃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如碳电极、阳极糊和活性碳的原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航空用型煤还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 2、贫煤(PM)

氟化氢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氟化氢生产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我国氟化氢产品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建国周贞锋应盛荣 (衢州市鼎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衢州 324000) 摘要:介绍了我国氟化氢的生产现状及市场需求现状,回顾了我国氟化氢生产的技术进步的历史沿革,对现有的氟化氢生产技术进行总结比较,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对硫酸-萤石法的其它工艺研究进展作了相关介绍;着重介绍了氟硅酸生产氟化氢的几种工艺技术成果,认为把氟硅酸中的氟资源有效开发对我国氟化氢行业发展与技术进步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氟化氢技术工艺氟硅酸萤石硫酸 Abstract: Detailed introduce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and current production situation for Hydrogen Fluoride in China, look back the history evolution for Hydrogen Fluorid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China. Summarize and compare the current technology process for Hydrogen Fluoride, give a relative introduction about current research process for sulphate acid-fluorite other processes. Put emphasis on introducing several process technology harvests for using Fluosilicate acid to Hydrogen Fluoride, consider that there has a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Hydrogen Fluorid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in China when fluorine resource of fluosilicate acid be utilized efficient. Key words: Hydrogen Fluoride, Technology Process; Fluosilicate acid, fluorite, vitriol 1、引言 氟化氢(Hydrogen Fluoride),化学分子式为 HF,分子量,易溶于水、乙醇。无水氟化氢(简称AHF)低温或压力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沸点℃,熔点℃,密度1.008g/cm3(水=1)。在室温和常温下极易挥发成白色烟雾。它的化学性质极活泼,能与碱、金属、氧化物以及硅酸盐等反应(1)。氟化氢的水溶液为氢氟酸,工业氢氟酸为含氟化氢 60%以下的无色澄清水溶液,无色透明,在敞口容器中易于挥发,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无水氟化氢工艺操作规程

反应岗位工艺操作规程 一、岗位任务及管辖范围 1、岗位任务: 本岗位的主要任务是将来自原料酸罐区的98%硫酸送到吸收塔后进入洗涤塔,将发烟酸输送到混酸槽,与从硫酸洗涤塔回流来的混酸酸进行混合后进入反应转炉与氟石粉进行反应. 2、管辖范围: 操作室内的DCS原料计量页面、反应粗制页面,硫酸、发烟酸计量,反应转炉,外混器,失重秤,运粉搅龙,洗涤塔等设备及其连接的管道,均由巡检配合反应岗位实行维护保养及正常操作。 二、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 1、产品及物料的物化性质 萤石粉 萤石又称氟石,是一种天然的化石,萤石粉。化学成分: CaF2 。比重3.18。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含有4个钙离子和8个氟离子。常见颜色:绿、蓝、棕、黄、粉、紫、无色等。 AHF生产用氟化钙的质量标准: 水分(烘干后)≤200ppm 100目透过率≥80% 氟化钙≥97% 二氧化硅≤1.5% 碳酸钙≤0.5% 98%浓硫酸

98%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无味油状液体。其中浓硫酸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3%,其密度为1.84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1。98.3%时,熔点:10℃;沸点:338℃。硫酸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98%浓硫酸为不挥发,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有脱水性(化学性质,使有机物炭化)和强腐蚀性。 AHF生产用浓硫酸的质量标准: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 硫酸≥98% 105%浓硫酸 发烟硫酸为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刺激臭,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并放出大量热。具有极强的脱水、氧化与磺化作用。当它暴露于空气中时,挥发出来的SO3和空气中的水蒸汽形成硫酸的细小露滴而冒烟,所以称之为发烟硫酸。20%发烟硫酸意即含游离三氧化硫20%;每100kg的20%发烟硫酸相当于104.5kg100%硫酸,故又称104.5%硫酸。 AHF生产用发烟硫酸的质量标准: 外观无色油状液体 硫酸≥104.5% 2、生产原理: 本项目无水氟化氢的生产采用通用的浓硫酸分解萤石矿粉的生产工艺,以萤石粉、浓硫酸、发烟硫酸为原料,在外加热的回转反应炉内进行反应制得氟化氢粗品,其反应原理可以用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A、主反应: CaF2 + H2S04 = CaSO4 + 2HF↑ 本反应过程要求控制好一定的反应温度和配比,通过调节发烟硫酸的加入量,控制系统中的水分,避免水分过高对系统造成的腐蚀等影响。 B、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 3 + H 2 O = H 2 S0 4 + 热量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标准名称:《造型黏土中防腐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文稿版次:征求意见稿 完成日期: 2018. 04.28

目录 一、任务来源 (3) 二、编制过程 (3) 三、研究背景 (3) 四、编制依据 (4) 五、方法概述 (4) 六、实验技术论证 (4) 6.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4) 6.2 仪器参数优化 (6) 6.3 方法评价 (8) 6.4 结论 (10) 参考文献............................................................................................ .. (11)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文《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7年第四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本标准计划编号为20173996-T-469,标准名称为“造型黏土中防腐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性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74)归口管理,由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主持起草。 二、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泰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xx。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标准起草组在充分收集、认真研究国内外相关标准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和本标准方法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实验,通过参数优化、添加回收、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精密度等一系列技术研究工作,建立了造型黏土中防腐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标准起草组于2018年1月15日在江苏省泰州市召开了标准启动会议,形成了标准制定方案,正式启动了标准制定和编写工作。 2018 年1~3 月,标准起草组按照标准启动会制定的方案进行信息收集和调研、标准方法参数的实验优化及技术论证等标准制定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写了国家标准和编制说明的工作组讨论稿; 2018 年4 月20 日,开始实验室间比对验证工作。 三、研究背景 造型黏土又名彩泥、橡皮泥、太空粘土、棉花泥、轻质泥、魔幻粘土等,是一种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新型益智类玩具。造型黏土柔软而不粘手,可任意捏成各种形状,孩子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引下,能模仿甚至创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可以培养幼儿手部、脑部、眼力的协调能力,以及对色彩识别和创作思维能力,因其独特的教育效果而成为孩子、家长和老师最喜欢的玩具之一。 造型黏土主要由面粉或高分子粘性材料、香精、食用油、颜料或染料、水、盐、保湿剂、防腐剂等按比例混合搅拌制成。由于制造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不高,造型黏土企业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企业质量管理比较薄弱。造型黏土产品可在两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保持不变质;揉捏过的黏土,只要不脱水,数月内仍可不变质,是因为产品中添加了防腐剂,这些防腐剂若添加过量,孩子长期接触或误食会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关于造型黏土造成儿童皮肤过敏、皮炎伤害事件屡见报道,据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中心网站报道:“很多妈妈反映孩子因为玩彩泥而出现手部皮肤发痒、过敏的情况”。 目前,EN 71-9:2007《玩具安全—第9部分有机化合物限值要求》规定了以不同暴露

《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T

国家标准GB/T 13017修订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GB/T 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修订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编号为:53032Z-1101,项目代号20030435-T-424。 2.背景 《指南》于1991年发布后,曾于1995年第1次修订为V.2版,现为第2 次修订的V.3版。从V.2到目前即将发布的V.3的逾十年间,科学技术和标准都已呈现出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使《指南》V.2版内容对照当前高新技术已显出很大的差距。首先,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而又不能制定可预测的长期规划时,自身必须具有一种自然和动态的演进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偶然强加于企业的被动举动,这需要企业制订相应措施来应对。其次,我国目前在国民经济产值上虽然蒸蒸日上,但生产中的能耗、资源消耗、安全事故、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及在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上都居世界相当落后的地位,这对科学的管理体系提出了要求。再次,我国日益认识到标准的重要作用,起动了国家标准战略的研究,而企业的标准化是标准化战略的基础和落脚点。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我院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的标准修订课题组,并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做了调研工作,在鲍仲平同志的直接指

导和亲自带领下,收集了大量标准和文献,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工作。经过课题组的努力,2006年初基本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稿,3月向本院的院领导及各研究所做了汇报,相继走访了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听取了各方意见;并对草案做了多次修改,于2006年6月完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内容简介 1.本标准的定位 a)为编制先进、科学的企业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指南》第三版采纳并融合了国际上最新管理理念和高技术水平的标准。 b)面向所有企业的中性标准 定位在实施系统集成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同时也适用于不实施这些集成 的传统企业。既适合于制造业企业,也适用于服务业等其他企业,也可 以为政府电子政务项目建立标准体系提供指导。 2.技术创新 a)以企业建模标准体系(企业工程和集成标准体系)为指导ISO发布了企业建模的系列标准,包括“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 论”GERAM,其范围包括企业工程/企业集成所需的所有知识。要求把 改变过程中利用的多种学科的方法统一起来,例如工业工程、管理科学、 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方法。GERAM框架的目的是要把基于产品模型和基 于业务过程设计的两种不同的企业工程方法统一起来。 b)以企业管理体系为指导 ISO已发展和制定出“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等成套的标准体系,此外还有“风险管理”、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 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无水氟化氢

无水氟化氢——以氟硅酸为原料年产20kt无水氟化 氢项目 工艺技术简介 一、产品简介: 中文名:无水氟化氢;氟化氢;无水氢氟酸 英文名:Hydrofluoric;AHF 分子式:HF 分子量:20. 01 理化性质:低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液体,沸点19.54℃,熔点-83.37℃,密度1.13g/cm3(25℃)。在室温和常温下极易挥发成烟雾状。它的化学性质极活泼,能与碱、金属、氧化物以及硅酸盐等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自由混合成氢氟酸。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眼、耳、鼻、喉粘膜有强腐蚀作用,对人的牙齿及骨骼有严重腐蚀性,并使之钙化。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1mg/m3;水溶液腐蚀性极强;剧毒。 用途:无水氟化氢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化工、石油等行业。是强氟化剂;是制取元素氟、各种氟致冷剂、无机氟化物、各种有机氟化物的基本原料;还可配制成各种用途的有水氢氟酸,用于石墨制造和制造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剂、玻璃刻蚀剂等。 市场容量:目前国内市场对无水氟化氢的需求约为85万吨(含生产氟化铝的消耗),出口量约18万吨。国内生产能力为115万吨,其中113万吨的生产工艺均为萤石粉与硫酸反应而成。 二、技术和工艺原理: 技术原理:

工艺方框图: 三、吨产品原材料与公用工程消耗量:

四、鼎盛公司的技术优势 1、生产工艺独特,国内首创。充分利用了磷肥生产企业副产氟硅酸中的氟,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本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148617.X。 2、本工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氟化氢生产过程中,液氨和硫酸氢铵都是在系统内循环,理论上并不消耗。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微量的挥发。 3、生产成本低廉,比用萤石粉和硫酸生产的氟化氢成本至少低30%以上;市场竞争力强。 4、氟化氢产品质量达到一级品或优级品。 5、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过程安全可靠。 6、清洁工艺生产,无污染。

标准编制说明应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标准《竹席》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承担)的工作、主要工作过程)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下达2015年林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文件,《竹席》(项目编号:20153839-T-432)列为国家标准制定计划。本标准由全国竹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3)归口。 2、标准制修订的意义 竹席是我国主要的传统竹制品之一,也是居民度夏之必备产品。我国的竹席产品主要分布在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产业规模约100亿。其中浙江省是竹席生产和消费大省,产销量约占国内的65%以上,产值达50亿元以上。为促进竹席行业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正确引导百姓消费,需要对竹席产品的现行标准进行全面的整合梳理,制订适用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标准。 目前针对竹席的标准有LY/T 1843-2009《竹席》,该标准经多年执行以来,也存在不足或问题,主要是:竹条韧性、含水率指标不能满足现有竹席生产工艺的要求;胶合强度的检测方法、甲醛释放量的指标以及检测方法、染色牢度问题等均亟需完善。而GB/T 23114-2008《竹编制品》与实际竹席产品的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的脱节,特别是甲醛的检测方法极不合理,其参照纺织品检测甲醛含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难以科学评价竹席的安全性能。因此,制订适用现阶段竹席产品的质量标准,有利于统一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明确检验规则和判定原则,为进一步提升和规范竹席产品的生产质量控制,统一产品的质量检验依据、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可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3、起草小组(协作单位)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局林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杭州)、浙江省竹产业协会、安吉县竹产业协会等。 起草小组成员由方崇荣、翁甫金、徐漫平、杨伟明、张宏亮、张建、董敦义。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

中国煤炭分类简表(表五):

符号 分类指标用下列符号表示: Vr——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Hr——干燥无灰基氢含量,%; GR·I(简记G)————烟煤的粘结指数;Y——烟煤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毫米(mm);b——烟煤的奥亚膨胀度,%; PM——煤样的透光率,%;

煤炭分级与分类常识 一、煤炭分级 按目前国家标准,以灰分作为划分煤炭级别的标准,灰分小于12 . 5 %的煤炭,称为冶炼用炼焦精煤;灰分在12 . 51 %一1 6 %的煤炭,称为其它用精煤。动力用煤通称动力煤.冶炼用炼焦精煤分级以A =5 . 01 %一5 %为一级精煤,以0 .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十五级,为二级精煤:其它用炼焦精煤,以A=12 . 51 %-13 为一级其它精煤,以0 .5 %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共分七级,如A=13.01 %一14 % 为二级其它精煤,等等.动力煤分级以如A = 4 . 01 %一5 %为一级动力煤,以 1%的灰分为一个级差,依次上升至A = 40 % ,共分三十六级,如混煤A =20 %一21 % ,为十七级动力煤,等等。二、煤炭分类及代号主要分类标准依据为可燃基挥发分、粘结指数、胶质层厚度,煤炭共分14 个品种: 1、无烟煤(WY) 尤烟煤挥发分产率低,固定碳含量高,密度大(密度最高可达1 . 90g / cm3 ) ,硬度大,燃点高,燃烧时不冒烟。对这类煤又分为:01 号无烟煤为年老无烟煤:02 号无烟煤为典型无烟煤:03 号无烟煤为年轻无烟煤。北京、晋城、阳泉三矿区的无烟煤分别为01 号、02 号、 03 号无烟煤。无烟煤主要是民用和合成氨的造气原料,而且还可以制造各种碳素材料,某些优质无烟煤制成的航空用型煤可用于飞机发动机和车辆马达的保温。目前我国攻克白煤炼焦技术难关,年产120 万t 的无烟煤炼焦项目已在山西高平开工。 2、贫煤(PM ) 贫煤是煤化度最高的一种烟煤,不粘结或微具粘结性.在层状炼焦炉中不结焦.燃烧时火焰短,耐烧,主要是用为发电燃料,也可民用和工业锅炉的配煤。山东淄博矿区有典型的贫煤。

标准编制说明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十方面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国家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修订国家标准时,应增列新旧国家标准水平的对比;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七)国家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八)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文件“发改办工业[2004]19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在2004年~2005年内完成HG/T 2679—1995《工业重质氧化镁》化工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该标准由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负责起草,上海松江县金星化工厂参加起草,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机化工分会归口。 二产品概况 1 产品性质 分子式:MgO 分子量:40.30 重质氧化镁性质:白色或米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和乙醇,在空气中能逐渐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生成碳酸镁复盐。在热水中能部分水化生成氢氧化镁。重质氧化镁与氯化镁溶液拌和,易

氟化铝工艺流程

氟化铝产品的生产工艺 一、湿法生产工艺(属淘汰工艺): 硫酸和萤石高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直接吸收成30%~35%的氢氟酸,与氢氧化铝在90℃左右合成为AlF3?3H2O,经过滤后,进入高温脱水干燥,最后得氟化铝AlF3成品。由于脱水时产生的水蒸汽回分解AlF3,因此,湿法氟化铝含量低,杂质多,水份含量高,堆密度低,流动性差。基本上不适应现代电解槽使用。化学指标为:F≥57% Al≥28% Na≤3.5% H2O≤7%。 二、干法生产工艺(干法氟化铝): 1、粗酸干法:硫酸和萤石高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经过粗洗后进入流化床,与干燥后的氢氧化铝反应,在高温下生成氟化铝。由于粗洗后的氟化氢含量约96%,杂质较高,氟化铝产品的杂质也就比较高;特别是没有脱硅,使得氟化铝产品的二氧化硅含量达到0.25%。这些杂质会影响电解铝的质量,增加电解时的电耗。 F≥61% Al≥30% Na≤0.5% H2O≤0.5% SiO2≤0.28% P2O5≤0.04% Fe2O3≤0.1% SO42-≤0.5% 2、精酸干法:硫酸和萤石高温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经过粗洗、冷冻、脱气、精馏后进入蒸发器,此时氟化氢的含量一般为99.5%;蒸发出的氟化氢气体(含量接近100%)进入流化床,与湿氢氧化铝反应,在高温下生成氟化铝。由于氟化氢纯度高,这样生产的氟化铝质量很好,杂质很低,特别是二氧化硅含量只有0.02%,五氧化二磷含量只有0.007%,对电解铝的生产非常有利。F≥62%Al≥32% Na≤0.5%

H2O≤0.5%SiO2≤0.03%P2O5≤0.01%Fe2O3≤0.03%SO42-≤0.03%氟化铝,Aluminum fluoride 分子式:AlF3 分子量:83.98性状:白色晶体或粉末。25 ℃时的相对密度2.882,微溶于水、酸及碱溶液,不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在氢氟酸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无水氟化铝性质非常稳定;与液氨甚至与浓硫酸加热至发烟仍不起反应,与氢氧化钾共熔无变化,也不被氢气还原,加热不分解,但升华,升华温度1291℃。在300~400℃下可被水蒸气部分水解为氟化氢和氧化铝。有毒。 氟化铝产品用途:在铝的生产中作电解浴组分,用以降低熔点和提高电解质的电导率。用于生产酒精时作发酵的抑止剂。用作陶瓷外层釉彩和搪瓷釉的助熔剂、非铁金属的熔剂。在金属焊接中用于焊接液.用于制造光学透镜。还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及人造冰晶石的原料等。

申报和制定国家标准规定的一般程序

申报和制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 一般程序 一、如何申报 (一)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条件 ?1.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 2.符合国家标准的立项范围和指导原则; 3.市场和企业急需,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推动作用; 4.政府急需,对规范市场秩序有推动作用; 5.符合国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政策; 6.同现行国家标准没有交叉; 7.属于申报单位的业务范围; 8.提交国家标准草案; 9.完成期限不超过三年。 (二)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来源 ?1、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企业集团、各技术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条件的要求,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立项建议。 ?2、向社会征集 (三)向社会征集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做法 ?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实行常年公开征集制度。

?任何单位、个人均可根据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立项条件提出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提案 ?但是,有的行业,企(事)业单位所属组织或个人的立项申请,还须经所在单位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查推荐。 (四)项目提案上报 ?报:行业部门、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直接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委) ?报:标准项目建议书 ?标准草案 标准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制定或者修订的必要性; ?(二)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 ?(三)标准的主要内容; ?(四)完成时限; ?(五)其他有关情况。 ?《项目建议书》必须使用指定的统一格式的电子模板制作,请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标准制定工作站栏目中的常用工具中下载《项

标准编制说明模板

《固态甜味剂》标准编制说明 1、任务由来及说明 据有效数据显示, 2009 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 9.7%,糖尿病前期为 15.5%,预计今年 我国糖尿病患者将接近 1 亿人。又因为糖摄入过多引起的肥胖的例子举不胜举。为了身体健康,人们开始对糖渐渐说不,并且处于一种爱很纠结的状态 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放弃传统的蔗糖来烹饪食品,从而选择低 GI 的蔗糖替代品,比如 木糖醇之类的甜味剂。上棠公司“玉棠”品牌都属蔗糖系列产品, 在这个健康理念为主导的时代,纯蔗糖产品将限制公司“玉棠”品牌的未来发展,新品的开发 迫在眉睫。 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我市固态甜味剂生产企业较多,大多以生产食品添加剂为主。米粉、米线作 为深受重庆地区老百姓喜爱的主食之一,具有“消耗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 其质量状况直接关系到老白姓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米粉、米线的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这不利于政府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全行业的规范。为了规范 企业的生产,提高重庆市米粉、米线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 监督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故制定米粉、米线的地方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3、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 2007 年 3 月开始,由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具体承担。 本标准制定严格按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2 部分 :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要求进行。 从接到标准的编制任务开始,参加编写的人员就开始收集国内有关米粉、米线的资料,随后召集了重庆市部分米粉、米线生产企业的代表共同讨论,获取了关于米粉、米线类的产品从 原料选取到生产加工的整套资料,并在认真听取了生产企业对米线、米粉的地方标准的建议后,结合 GB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相关的国家 标准确定了本标准中需要检 测的各项指标。

中国煤炭分类、煤质指标的分级

煤质指标的分级 中国煤炭分类 (2008-06-19 10:04:30)

??中国煤炭分类: 首先按煤的挥发分,将所有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对于褐煤和无烟煤,再分别按其煤化程度和工业利用的特点分为2个和3个小类; 烟煤部分按挥发分>10%~20%、>20%~28%、28%~37和>37%的四个阶段分为低、中、中高及高挥发分烟煤。 关于烟煤粘结性,则按粘结指数G区分:0~5为不粘结和微粘结煤;>5~20为弱粘结煤;>20~50为中等偏弱粘结煤;>50~65为中等偏强粘结煤;>65则为强粘结煤。对于强粘结煤,又把其中胶质层最大厚度Y>25mm或奥亚膨胀度b>150%(对于Vdaf>28%的烟煤,b>220%)的煤分为特强粘结煤。 在煤类的命名上,考虑到新旧分类的延续性,仍保留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和长焰煤8个煤类。 ????在烟煤类中,对G>85的煤需再测定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或奥亚膨胀度B值来区分肥煤、气肥煤与其它烟煤类的界限。当Y值大于25mm时,如Vdaf>37%,则划分为气肥煤。如Vdaf<37%,则划分为肥煤。如Y值<25mm,则按其Vdaf值的大小而划分为相应的其它煤类。如Vdaf>37%,则应划分为气煤类,如Vdaf>28%-37%,则应划分为1/3焦煤,如Vdaf在于28%以下,则应划分为焦煤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G值大于100的煤来说,尤其是矿井或煤层若干样品的平均G值在100以上时,则一般可不测Y值而确定为肥煤或气肥煤类。 ????在我国的煤类分类国标中还规定,对G值大于85的烟煤,如果不测Y值,也可用奥亚膨胀度B值(%)来确定肥煤、气煤与其它煤类的界限,即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150%的为肥煤;对Vdaf>28%的煤,暂定b值>220%的为肥煤(当Vdaf值<37%时)或气肥煤(当Vdaf值>37%时)。当按b值划分的煤类与按Y值划分的煤类有矛盾时,则以Y值确定的煤类为准。因而在确定新分类的强粘结性煤的牌号时,可只测Y值而暂不测b值。 (中国煤煤分类国家标准表)

无水氢氟酸的安全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无水氢氟酸的安全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381-27 无水氢氟酸的安全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性状 无色透明发烟液体。为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呈弱酸性。有刺激性气味。与硅和硅化合物反应生成气态的四氟化硅,但对塑料、石蜡、铅、金、铂不起腐蚀作用。能与水和乙醇混溶。相对密度1.298。38.2%的氢氟酸为共沸混合物,共沸点112.2℃。有毒,最小致死量(大鼠,腹腔)25mg/kg。有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如吸入蒸气或接触皮肤能形成较难愈合的溃疡。 无水氢氟酸具有介电常数高,低黏度和宽的液态范围等特点因而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本身会发生自偶电离。无水氢氟酸是一种酸性很强的溶剂其酸度与无水硫酸相当。能给予无水氢氟酸质子的物质很少,在水中很多呈酸性的化合物在无水氢氟酸中呈碱性或者

是两性。 主要用途:用作分析试剂、高纯氟化物的制备、玻璃蚀刻及电镀表面处理等。 二、危害、防护和紧急处理 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灼伤初期皮肤潮红、干燥。创面苍白,坏死,继而呈紫黑色或灰黑色。深部灼伤或处理不当时,可形成难以愈合的深溃疡,损及骨膜和骨质。本品灼伤疼痛剧烈。眼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角膜穿孔。接触其蒸气,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等。慢性影响: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有鼻衄,嗅觉减退。可有牙齿酸蚀症。骨骼X线异常与工业性氟病少见。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剧毒,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道路用钢渣》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道路用钢渣》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道路用钢渣》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前言 钢渣是钢铁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约为钢产量的10%~12%。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逐年递增,钢渣产生量也日益增多。据统计,2008年我国钢产量为50091.5万吨,排放的钢渣已超过5000万吨。堆积如山的钢渣占用土地,污染环境。钢渣用途广泛,可用作烧结矿原料,沥青混凝土、基层等道路工程建设集料,软弱地基回填和配重混凝土等,钢渣砖、钢渣砌块等建材制品骨料,水泥厂配烧作生料、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合料,农田硅钙镁磷肥料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除在道路工程建设中有可能实现钢渣的大宗利用外,其它用途未能消耗大量钢渣。道路建设中的路基填料、基层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均需要大量集料,完全可消纳大量钢渣。以高速公路基层建设为例,基层厚度一般为56cm、宽为24m,则每公里需基层材料约3万吨,每生产1m3路面基层材料需消耗2吨左右的天然土石料和80~160kg的水泥或石灰。这些土石料和胶凝材料原料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会对山体植被和农田造成破坏。钢渣作为一种优良的路用材料,其优点已被国内外所证实,因此,扩大钢渣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提高钢渣的应用水平,是提高我国钢渣综合利用率的当务之急。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7年国家标准计划中列入了《道路用钢渣》的制定计划,项目编号为20077226-T-605,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制定。 课题组接到该标准制定任务后,通过对钢铁生产企业及科研院校在钢渣在道路工程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调研,并查阅了近期国内外钢渣在道路工程中应用的相关标准和文献,起草了《道路用钢渣》的征求意见稿。 现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1 适用范围 标准中规定了钢渣在道路工程建设中的三种用途:沥青路面用粗集料、道路基层以及路基用钢渣。

无水氟化氢工艺流程比较

2012,22(6)张海荣无水氟化氢工艺流程比较 无水氟化氢工艺流程比较 张海荣*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西安710065 摘要介绍用萤石法制取无水氟化氢,在精馏塔和脱气塔的设计和操作中,有常压和加压两种生产工艺流程。分析这两种工艺的优缺点,指出加压流程是目前行之有效的节能工艺流程。 关键词氟化氢生产工艺加压流程 氟化氢又称氢氟酸,是氟化学工业的基础,我国是全球氟化氢的最大生产国。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都是采用萤石与硫酸反应制取氟化氢,原因是萤石与硫酸原料易得、供应量大且稳定、大规模工业生产技术成熟可靠。 氟化氢生产技术路线分为常压流程和加压流程,区别是精馏塔、脱气塔采用常压操作和带压操作。由于氟化氢在常压下沸点为19.5?,因此常压流程的精馏塔、脱气塔塔顶冷凝器均需采用冷冻水进行冷凝,而冷冻水需消耗大量的电能,所以两塔冷凝器在氟化氢装置的能耗中占很大比例;加压流程通过提高两塔操作压力,使氟化氢沸点升至50?以上,故塔顶冷凝器可使用循环水对氟化氢进行冷凝,由于循环水能耗低,节能效果显著。 国内氟化氢企业通常采用常压流程,其原因是氟化氢属于高度危害性物质,且腐蚀性较强,而常压流程的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生产中操作比较容易。 常压流程与加压流程只在于精馏塔与脱气塔操作压力不同,所以只对这两塔系统进行比较分析。由于脱气塔和精馏塔的情况相同,比较精馏塔的能耗情况就可以知道总的能耗比例,下面以15kt/a无水氟化氢装置为例,通过计算比较常压流程和加压流程的能耗。 1精馏塔再沸器能耗 1.1常压流程 由于氟化氢在常压下沸点为19.5?,所以采用70? 80?的热水即可。通过再沸器管程的氟化氢质量流量为3313kg/h,通过壳程的热水流量为29.17t/h,再沸器的换热面积为26.94m2,传递的热量为34594W,传热系数630.14W/(m2·K)。 1.2加压流程 加压流程中精馏塔的操作压力为0.25MPa,氢氟酸的沸点为61.6?,故选用0.3MPa的饱和蒸汽作为热媒体,通过再沸器管程的氟化氢质量流量同样为3313kg/h,通过壳程的蒸汽流量为13383kg/h,再沸器的换热面积为14.8m2,传递的热量为792508W,传热系数1073.73W/(m2·K)。 2精馏塔冷凝器能耗 2.1常压流程 进入冷凝器的氢氟酸温度为19.18?,沸点是17.99?。冷媒体选用乙二醇溶液,温度为-10 -5?,通过冷凝器管程的氟化氢质量流量为3262.5kg/h,通过壳程的冷媒流量为149.66t/h,传递的热量为787703W,传热系数574.23W/(m2·K)。 2.2加压流程 进入冷凝器的氢氟酸温度为58.35?,沸点是57.46?。冷媒体选用循环水即可,温度为33 38?。通过冷凝器管程的氟化氢质量流量为3262.5 kg/h,通过壳程的冷媒流量为129.79t/h,传递的热量为755259W,传热系数844.91W/(m2·K)。 3常压流程与加压流程能耗比较 常压操作流程精馏塔的能耗见表1。 9 *张海荣:工程师。1999年毕业于华东冶金学院(现安徽工业大学)化工工艺专业。从事化工工程设计和前期咨询工作。联系电话:(029)87988346,E-mail:zhr1843@https://www.360docs.net/doc/37388167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