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章第三节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学科 地理 设计人 袁苗苗 审核人 张庆春 制作时间 2011-11-16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学科 地理 设计人 袁苗苗 审核人 张庆春 制作时间 2011-11-16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名言共勉------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章丘一中高一年级学案(C )

学科 地理 设计人 袁苗苗 审核人 张庆春 制作时间 2011-11-16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1课时)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3题

1.下列不属于图示内容的是 ( ) A.断层 B .褶皱

C .火山喷发

D .岩层运动方向

2.图示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 )

A.张力 B .挤压力

C .摩擦力 D.垂直挤压力

3.下列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

A.阿尔卑斯山脉 B .大西洋

C .长江三峡 日本富土山

4.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 :地壳运动

B :岩浆活动

C :侵蚀作用

D :变质作用

5.下列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挪威峡湾风光

B 。喀斯特地貌

C .海岸山脉

D 。长江三峡

6.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质作用都在瞬间发生,会使地貌巨变

B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C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D :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内外力起着同等

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题

7、读下图思考回答:

(1)从地质构造上看,A 处为 ,B 处为 ;C 处为 。

(2)解释B 处成谷,C 处成山的原因: 。 (3)若开采石油,应在 处;打自流井,应该在 处;大型水库的选址,应避开 处,以免发生 、 渗漏等不良后果。

8、读某地区地质剖面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 ③处的地形属 山地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 (多选)。 A.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幼儿园大班社会世界真精彩公开课优质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世界真精彩公开课优质教案三篇 [标签:说明] 幼儿园大班社会《世界真精彩》公开课优质教案一 活动目标: 1.感受世界各地民族文化的丰富与有趣。 2.初步了解世界各地着名建筑、习俗、传统节日等,感知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样化与差异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有关世界各地着名的建筑、习俗、传统节日的资料。 材料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有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1.通过观察地球仪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谁能从地球仪中很快找出中国所处的位置? 2.多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世界各地的着名建筑、习俗、风土人情等。 ★帮幼儿区别中国小朋友与外国小朋友的不同。 师:你见过外国小朋友吗?他们长什么样子?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帮幼儿了解中外小朋友饮食习惯的不同。 师:外国小朋友喜欢吃什么?餐具是什么? ★帮幼儿了解中外节日、习俗、风光的不同。 教师:中国与外国的节日。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外国的节日: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 习俗:中国的舞龙、舞狮、踩高跷、大头娃娃等,外国的有:化妆舞会等。 中外的风光:欣赏中外风光的图片,及一些国家的建筑。 3.通过讨论,引导个别幼儿想大家介绍你了解的世界之最? 4.结束:你们还想了解世界的什么?引导幼儿将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布置在世界之最的主题墙上。 活动延伸角色: 游戏活动:在角色游戏旅行社中,开展"去世界各地旅游"的游戏,让幼儿扮演导游想旅客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着名建筑等。 幼儿园大班社会《世界真精彩》公开课优质教案二 活动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等。 2.学习一些简单的与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 3.感受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有趣。 活动重、难点: 1.了解世界和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居住环境。 2.学会简单的与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 活动准备: 1.各国基本礼仪的图片。 2.幼儿用书:《世界真精彩》。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第二章测试卷 (A )/ A=30o 、/ B=60o (B )Z A=50o 、/ B=80o 10、如图/BCA=90, CD 丄AB ,则图中与/A 互余的角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 填空题(10*3=30 ) 1、 一个等腰三角形底上的高、 _________ 和顶角的 ________ 互相重合。 2、 在 Rt △ ABC 中,/ C=90度,/ B=25 度,则/ A= ____ 度. 3、 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2,则其底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____ . 4、 已知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 24cm ,则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 _________ cm 5、 Rt A ABC 的斜边AB 的长为10cm ,则AB 边上的中线长为 ____________ 6、 在 Rt △ ABC 中,/ C=90o,Z A=30o , BC=2cm ,贝U AB= ______ c m 。 7、 等边三角形两条高线相交所成的钝角为 __________ 度 1、 2、 、选择题(10*3=30)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A ) 17 ( B ) 22 ( C ) 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A 1条 B 2条 C 4、9,则它的周长为( 17 或 22 ( D ) 13 3、 4、 5、 6、 以下列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1, 1 ,2 B 5, 8 10 C 6 ,7 ,8 D 3 ,4 ,5 已知△ ABC 的三边分别是 3cm, 4cm, 5cm,贝U △ ABC 的面积是 A 6c m 2, B 7.5c m 2 C 10c m 2 D 12c 三角形内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必在三角形的 A 中线上 B 角平分线上 C 高线上 D 不能确定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2 ( m 2 角平分线上 7、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 B 一条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 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对应相等 400,则它的底角为( (A ) 100o ( B ) 40o ( C ) 70o (D ) 70o 或 40o &下列能断定△ 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是( (C ) AB=AC=2 , BC=4 (D ) AB=3、BC=7,周长为 13 9、若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 且有一内角为60o,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为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课时教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3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运用海陆性质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2.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3.举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气压中心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难点】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重点)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重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热力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理解本节内容相对不是很难||,但本节是重点||,需要学生们熟练的掌握||。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回顾旧知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2.三圈环流 (1)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__________之间||,形成北半球的__________带和南半球的__________带||。 (2)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__________带||。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1.原因:__________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基础知识感知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__________分布||。夏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冬季||,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测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数、23π、0)(π-、14.3、80108.0、ππ--1、 1010010001.0、4、 544514524534.0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B 、正数、负数统称有理数 C 、无理数的相反数还是无理数 D 、无理数的倒数不一定是无理数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1-的立方是1-,1-的平方是1 B 、两个有理之间必定存在着无数个无理数 C 、在1和2之间的有理数有无数个,但无理数却没有 D 、如果62=x ,则x 一定不是有理数 4、两个正有理数之和 ( ) A 、一定是无理数 B 、一定是有理数 C 、 可能是有理数 D 、 不可能是自然数 5、36的平方根是 ( ) A 、6 B 、6± C 、6 D 、6± 6、下列运算中,错误的是 ( ) ①125 114425 1=,②4)4(2±=-,③22222-=-=-,④209 51 41 251 161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若9,422==b a ,且0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 群体生活的动物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等级划分的依据。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 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 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 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 工图片。根据阅读作连线 题。进一步理解社会行为 的特征。 观察“拴羊而牧”的图片,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 在的问题。“羊群有等级, 控制头羊即可控制羊群” 从人类群体生活形成了人 类社会,成员很多行为具 有社会性,引出动物的社 会行为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哪些动物 是群体生活的? 出示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引导观察: 1、个体的大小、工作、地 位是否相同? 2、个体的行为是否只为自 己服务?这种利他行为是 什么行为? 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 些征?参与讨论、指导阅 读。 引导观察、分析。 小黑板出示连线题。 出示漫画家丰子恺给友人 的“拴羊而牧”漫画,引 导观察,利用本节知识说 出画中存在的问题? 出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 .为什么你说他是首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复习要点 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一次函数模型的建立。 难点:函数的概念,数学建模的方法(待定系数法)。 一、知识框架图: 二、重要知识点 一)、知识点提示: 1、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方法,例举函数的实例。 2、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性质,及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3、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及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用待定系数法 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知识点 函数及它的表示法: 1、函数是研究一些量之间确定性依赖关系的数学模型。 2、概念:如果变量y随着变量x而变化,并且对于x取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一 个值与它对应,那么称y是x的函数。记作y=f(x)。X叫作自变量,y叫因变量。 对于自变量x取的每一个值a,因变量y的对应值就叫函数值,记作f(a) 3、函数的表示方法: ①、图像法(可直观地看出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列表法(自变量取的值与因变量的对应值看得很清楚) ③、公式法(即函数解析式(方便计算函数值) 一次函数及它的图像: 1、概念:如果函数的解析式中自变量的次数为1,那么这样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 它的一般形式是y=kx+b(k≠0) 特别地,当b=0时,一次函数y=kx+b(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它的一般形式是y=kx(k≠0) 2、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注:①、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视具体的环境而定; ②、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的图象也可能是一条线段或射线。 3、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k b ,0)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 4、一次函数中k与b决定图象的位置和趋势:k的符号决定函数图象是上升还是下降, b的符号决定函数图象是交y轴于正半轴还是负半轴。 ①k>0 ②k>0 b>0 b<0 一次函数y=kx+b(k≠0),当k>0时,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大,图象上升; ③k<0④k<0 b<0 b>0 一次函数y=kx+b(k≠0),当k<0时,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小,图象下降。常见计算题型有: 1、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见教科书第49页例题) 2、用图象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见教科书第53页例题) 3、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见教科书第41页例题)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五山镇中心学校刘敬凤 一、教学内容: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读图和阅读资料说出黄河的奉献和忧患。 (2)能够解释黄河水患的原因以及探索治理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图、图片的分析,了解黄河对人类的贡献。 (2)通过对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说出各河段产生的忧患及原因和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黄河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并逐步树立人和自然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黄河水患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教学难点: 水患的成因。 五、教学准备: 地图册、课本、PPT课件 六、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析河流的基本方法,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 2、教法 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计算机辅助教学 3、学法 图文结合、交流合作、一分为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体现开放式的地理教学。在黄河的根治中,断流和水污染的治理是本节课难点中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当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原因,找出最合理的根治办法,并布置学生结合我们当地的河流去探究学习,体现了开放式的地理教学。 本节课还突出人文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在根治黄河上,让学生献计献策,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为治理黄河和建设我们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我们如何去治理,才能使我们附近的河流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等等。这些问题中,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而对教材的重点——黄河的治理部分的教学无论从占用的时间上,还是处理黄河各段治理的措施上都不够充分。有些问题自己提问和引导的不到位,还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三节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一、黄河的概况 1、发源地、入海口、形状——第一大河 2、水文特征: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凌汛 3、奉献: 4、忧患:治理: 上游—— 中游—— 下游——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练习题(附答案)

2019 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练习题 (附答案)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 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 1. (2019?天津中考)估计的值在( ) A.1 和 2 之间 B.2 和 3 之间 C.3 和 4 之间 D.4 和 5 之间 2. (2019?安徽中考)与1+ 最接近的整数是( ) A.4 B.3 C.2 D.1 3. (2019?南京中考)估计介于( ) A.0.4 与0.5 之间 B.0.5 与0.6 之间 C.0.6 与0.7 之间 D.0.7 与0.8 之间 4. ( 2019?湖北宜昌中考)下列式子没有意义的是( ) A. B. C. D. 5. (2019?重庆中考)化简的结果是( ) A. B. C. D. 6. 若a,b 为实数,且满足|a-2|+ =0,则b-a 的值为( ) A.2 B.0 C.-2 D. 以上都不对 7. 若a,b 均为正整数,且a>,b> ,则a+b 的最小值是( )

A.3 B.4 C.5 D.6 8. 已知=-1,=1,=0,则abc的值为() A.0 B.-1 C.- D. 9. (2019?福州中考)若(m?1)2? =0,则m+n的值是() A.-1 B.0 C.1 D.2 10. 有一个数值转换器,原理如图所示:当输入的x=64 时,输出的y 等于() A.2 B.8 C.3 D.2 二、填空题(每小题 3 分,共24 分)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南京中考)4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的算术平方根 是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河北中考)若|a|= ,则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已知:若≈ 1.910,≈ 6.042,则≈,± ≈. 14. 绝对值小于π的整数有. 15. 已知|a-5|+ =0,那么a-b= . 16. 已知a,b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b,则a+b=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福州中考)计算:( ?1)( ?1)= _____________ . 18. (2019?贵州遵义中考) + = .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课后训练含解析人教版必修一.docx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 合格考过关检验 1.从100 mL 4 mol·L-1的KOH溶液中取出5 mL,这5 mL溶液中K+的浓度为( )。 A.2 mol·L-1 B.0.2 mol·L-1 C.4 mol·L-1 D.0.4 mol·L-1 答案C 解析这5mL溶液中K+的浓度与KOH的浓度相等,均为4mol·L-1,故选C。 2.下列溶液中,c(Cl-)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 B.75 mL 2 mol·L-1的NH4Cl溶液 C.150 mL 3 mol·L-1的KCl溶液 D.75 mL 1 mol·L-1的BaCl2溶液 答案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0 g NaOH溶于水所得1 L溶液的浓度为1 mol·L-1 B.1 mol·L-1的Na2CO3溶液中Na+的浓度为1 mol·L-1 C.从1 L 0.1 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0.1 L溶液,则NaCl的浓度变为0.01 mol·L-1 D.1 L 0.2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答案A 解析40gNa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溶液体积为1L,由公式得c=n n =1mol 1L =1mol·L-1,A项正 确;Na2CO3溶液的浓度为1mol·L-1,则Na+浓度为2mol·L-1,B项错误;原溶液浓度为0.1mol·L-1,则取出的0.1L溶液和剩余的0.9L溶液的浓度都为0.1mol·L-1,C项错 误;n(Na2SO4)=cV=0.2mol·L-1×1L=0.2mol,则n(Na+)=2n(Na2SO4)=2×0.2mol=0.4mol,D项错误。 4.容量瓶是用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定量仪器,其上标有: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 ④压强⑤刻度线⑥酸式或碱式这六项中的( )。 A.②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答案D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8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社会行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难点: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无论是蜜蜂、猴子,还是狒狒,在它们的群体中,都有明确的分工,而且等级分明。如猴子向来调皮捣蛋,好像没有组织纪律性。其实,在猴群当中,有一只身体强壮、双眼炯炯有神的公猴,它便是这群猴子的领袖——猴王,猴王统率着猴群,负责发号施令,其他公猴充当卫士,保卫母猴和幼猴的安全,猴王还要维护自己的领域,使外来者不敢擅自进入。 通过这个资料,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质疑:是不是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就存在社会行为?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由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含义引入新课的学习。 五、探究新知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蚁后、蚁王、工蚁、兵蚁。质疑:为什么蚁后的腹部那么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观察狒狒的群体生活图片,找出哪一个是首领。 提示:群体中按个体大小、健康状况、力量强弱划分。 师生共同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播放动物交流信息的视频,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信息传递的趣味性以及信息传递在生活中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动作、声音、气味等。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积极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 观看视频,阅读教材,总结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 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物引起话题,对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有很大帮助。 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总结动物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三、探究蚂蚁的通讯

养成亲社会行为 公开课教案

养成亲社会行为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多为社会做贡献。 (二)能力:培养亲社会的技能,养成亲社会的习惯;培养亲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内容分析 “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材先提供了几种亲社会行为的典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做教学的引领活动,然后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第一个层次“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主要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善待其他社会成员,通过提供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自主感悟,认识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增强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个层次“我为社会做贡献”则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发展,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关于亲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教学中可以借鉴“角色扮演”、“移情训练”、“榜样示范”等方法;关于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中可以突出“创设良好行为得以重复的情境”、“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及时纠正问题行为和不良习惯”等途径。 教学准备 1. 学生准备:“孔融让梨”、“将相和”等小故事;整理沙河水资源污染考察情况的相关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演示文稿。 2. 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亲社会行为”;在教材基础上,重点搜集补充“同情”这一亲社会行为;利用相关的资料及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活动 (一)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第20页上的四幅照片) 无偿献血照片;爱心捐献照片; 关爱照片;救助照片。 想一想:这些行为有哪些共同点? 试一试:自己还能举出哪些类似的行为? 议一议: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能做些什么? (不求学生的回答多么准确,只期用此达到引领活动之目的。) (二)启发体验共同探讨 1. 学会谦让 让学生读教材上的“瘦羊博士”和“大树将军”两个小故事后,回答问题: 你认为甄宇和冯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这对你今后的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学生回答。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讲出来给大家听。 学生可以讲准备好的“孔融让梨”或“将相和”的小故事,也可讲别的有关体现“谦让”美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单元测试卷

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在△ABC中,AB=AC,∠A=36°,BD是AC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 A.18° B.24° C.30° D.36° (第2题) (第4题) (第8题)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 ) A.36 5 B. 12 25 C. 9 4 D. 33 4 4.如图,已知∠C=∠D=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ABC ≌Rt△ABD,以下给出的条件合适的是( ) A.AC=AD B.BC=AD C.∠ABC=∠ABD D.∠BAC=∠BAD 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20° B.120° C.20°或120° D.36°6.在△ABC中,AB2=(a+b)2,AC2=(a-b)2,BC2=4ab,且a>b>0,则下列结

论中正确的是( ) A.∠A=90° B.∠B=90° C.∠C=90° D.△ABC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条边上的中线长是( ) A.5 B.6 C.6.5 D.12 8.如图,在△ABC中,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 ) A.20° B.35° C.40° D.70°9.如图,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从左往右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等于( ) A.3 B.4 C.5 D.6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结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结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请写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逆命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 13.已知实数x,y满足(x-4)2+(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自主学习 1.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的生活,这就是动物的行为。这类动物如:。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这是的重要特征。 3.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和都可以起传递的作用。在群体、和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现象叫。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合作探究 1.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 A.繁殖行为 B.贮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社会行为 2.狒狒群体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这是一种 A.防御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3.关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恰当的表述应该是 A.动物的动作 B.动物的气味 C.动物的声音 D.动物之间起传递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4.“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以下各种动物行为语言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A.壁虎断尾 B.乌贼释放墨汁 C.蜥蜴变色 D.蜜蜂跳圆形舞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6.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农家养殖的鸡群 B、在一片森林筑巢的鸟类 C、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狒狒 D、一块棉田里所有的棉铃虫 7.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鲫鱼 B、象 C、白蚁 D、金丝猴 9.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单元卷

八年级(上)第二章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9,则它的周长为( ) (A )17 (B )22 (C )17或22 (D )13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线段 (B )角 (C )等腰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为40o,则它的底角为( ) (A )100o (B )40o (C )70o (D )70o或40o 4、△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2ab=c+2bc ,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5、已知ΔABC 的三边分别是3cm, 4cm, 5cm,则ΔABC 的面积是 ( ) (A )6c ㎡, (B )7.5c ㎡ (C )10c ㎡ (D )12c ㎡ 6、在△ABC 中,∠A :∠B :∠C=1:2:3,CD ⊥AB 于D ,AB=a ,则DB 等于( ) (A ) 2a (B )3a (C )4 a (D )以上结果都不对 7、如图所示,△ABC 中,AB=AC ,过AC 上一点作DE ⊥AC ,EF ⊥BC ,若∠BDE=140°,则∠ DEF=( ) (A )55° (B )60° (C )65° (D )70° 8、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B=6,AC=9,AD ⊥BC 于D ,M 为AD 上任一点,则MC 2-MB 2?等于( ) (A )9 (B )35 (C )45 (D )无法计算 9、如图,CD 是AB C Rt ?斜边AB 上的高,将?BCD 沿CD 折叠,B 点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 处,则∠A 等于( ) (A ) 25ο (B )30ο (C )45ο (D )60ο 10、在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依次是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等于( ) (A ) 4 (B )5 (C ) 6 (D ) 14 B A D C F E B A D C M l 3 21S 4S 3S 2S 1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一) 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定位]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内在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1. 在一定条件下,把 1 mol N 2和3 mol H 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 3出 2NH 3,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在某一时刻,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充入 N 2,此时,C (N 2)增大,v 正增 大,C (NH 3)不变,v 逆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 C (N 2)减小,v 正减小,C (NH 3)增大,v 逆增大, 最终V 正=V 逆。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 (如浓度、气体反 应的压强、温度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 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 简称平衡 移动。 3. 化学平衡移动可表示为 反应开抽 化営平 1 1 建也平H [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若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 条件改变 < 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活学活用] 1. 试根据下列图像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 I“1=#$ tl * (D 0 xi r G ri ③ 答案 ①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平衡不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 按表中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些些*叫护呃 条件 时间

实验原理CnO:- + £0=^23:- +2H + (黄色) 实验步骤1 a 丁(I.L irul L 1 孑K心:O瞬揪 f_6 mol-L_, 4 N 0.4 mid L 1 实验现象橙黄色变为橙色橙黄色变为黄色 实验结论c(H )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aOH溶液使c(H +)变小,平衡向正反 应方向移动 原理Fe + 3SCN Fe(SCN)3(红色) 实验(1)步骤L 地杆貢心牌淞Linwl-r1I rlT 齐KSMIS SinLD.mSnwl'L 'FHJ.聃港* 5mL0j[Hniol L 七 (D ? 现象溶液颜色变深溶液颜色变深 实验(2)步骤向试管①中滴加0.01 mol ? t NaOH溶液 向试管②中滴加0.01 mol L一1 NaOH溶液 现象溶液颜色变浅溶液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 对可逆反应Fe3 ++ 3SCN 一Fe(SCN)3,分别增大c(Fe3十)和c(SCN「)后,Fe(SCN)3的浓度均增大,即化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滴加NaOH 溶液,由于3OH「+ Fe3+ ===Fe(OH)3^,减小了Fe3+ 的浓度,Fe(SCN)3的浓度也减小了,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3?已知反应mA(g) + nB(g) pC(g) H<0 , m+ *p,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有关物质的浓度发生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 一、填空 1、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4),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2、若函数y= -2x m+2是正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3、已知一次函数y=kx+5的图象经过点(-1,2),则k= 。 4、已知y 与x 成正比例,且当x =1时,y =2,则当x=3时,y=____ 。 5、点P (a ,b )在第二象限,则直线y=ax+b 不经过第 象限。 6、已知一次函数y=kx-k+4的图象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0,-2),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 7、已知点A(-2 1,a), B(3,b)在函数y=-3x+4的象上,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____ 。 8、地面气温是20℃,如果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6℃,则气温t (℃)与高度h (m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 9、一次函数y=kx+b 与y=2x+1平行,且经过点(-3,4),则表达式为: 。 10、写出同时具备下列两个条件的一次函数表达式(写出一个即可) 。 (1)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2)图象经过点(1,-3)。 二、选择题 11、下列函数(1)y=πx (2)y=2x-1 (3)y=1x (4)y=2-1-3x 中,是一次函数的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12、下面哪个点不在函数32+-=x y 的图像上( ) (A )(-5,13) (B )(0.5,2) (C )(3,0) (D )(1,1) 13、直线y=kx+b 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则 (A )1 ,12k b =-=- (B )1,12k b =-= (C )1,12k b ==- (D )1,12 k b == 14、下列一次函数中,随着增大而减小而的是 ( ) (A )x y 3= (B )23-=x y (C )x y 23+= (D )23--=x y 15、已知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b 的符号是 ( ) (A) k>0,b>0 (B) k>0,b<0 (C) k<0,b>0 (D) k<0,b<0 (第15题图)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 节社会行为教案新人教版 本节教学建议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即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交流的意义果真如此重要吗?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怎样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这一活动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室外做。 关于本节的技能训练,可提示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推理和假设。如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蚊子也有。是不是昆虫都有趋光性呢?怎样才能证明?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用来实验的昆虫要有黑暗和光明两种环境可以选择,此外,昆虫种类和数量要足够多,还应具有代表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方发与过程: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低碳、节水、节能和绿色食品标志,在这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如图,在△ABC 中,AB =AC ,∠A =36°,BD 是AC 边上的高,则∠DBC 的度数是( ) A .18° B .24° C .30° D .36° (第2题) (第4题) (第8题) 3.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AC =9,BC =12,则点C 到AB 的距离是( ) A.365 B.1225 C.94 D.334 4.如图,已知∠C =∠D =90°,添加一个条件,可使用“HL”判定Rt △ABC ≌Rt △ABD ,以下给出的条件合适的是( ) A .AC =AD B .B C =AD C .∠ABC =∠AB D D .∠BAC =∠BAD 5.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 ) A .20° B .120° C .20°或120° D .36° 6.在△ABC 中,AB 2=(a +b )2,AC 2=(a -b )2,BC 2=4ab ,且a >b >0,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A =90° B .∠B =90°

C.∠C=90°D.△ABC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7.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5和12,则第三条边上的中线长是() A.5 B.6 C.6.5 D.12 8.如图,在△ABC中,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AB=AC,∠CAD=20°,则∠ACE的度数是() A.20°B.35°C.40°D.70°9.如图,在直线l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已知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2,3,正放置的四个正方形的面积从左往右依次是S1,S2,S3,S4,则S1+S2+S3+S4等于() A.3 B.4 C.5 D.6 (第9题)(第10题) 10.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ABD,△BCE均为等边三角形,连结AE和CD,AE分别交CD,BD于点M,P,CD交BE于点Q,连结PQ,BM,下面结论:①△ABE≌△DBC;②∠DMA=60°;③△BPQ为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有() A.0个B.1个C.2个D.3个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请写出“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 13.已知实数x,y满足(x-4)2+(y-8)2=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___. 1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c2-a2-b2)2+|a-b|=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___. 15.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________对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 人教版 知识结构 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知识要点 1.社会行为的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2.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3.昆虫能产生性外激素(挥发性物质,有特殊气味)传递信息,人们可以制成引诱剂来杀灭害虫(既节约农药,又可以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5.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3.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 课前准备 第一碟AV22视频 蚂蚁图片 狒狒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观察 1.观察一 问:在片中都看到了哪些动物?这些动物中有哪些是群体生活的?你们还知道别的群体生活的动物吗? 群体生活的动物与独居的动物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小结:只要是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共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