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处理工艺与技术

城市雨水处理工艺与技术
城市雨水处理工艺与技术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曝气生物滤池 工艺简介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ion Filtration),就是在生物滤池处理装置中设置填料,通过人为供氧,使填料上生长大量的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由滤床、布气装置、布水装置、排水装置等组成。曝气装置采用配套专用曝气头,产生的中小气泡经填料反复切割,达到接近微控曝气的效果。由于反应池内污泥浓度高,处理设施紧凑,可大大节省占地面积,减少反应时间。 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①克服了污泥膨胀,处理效果稳定,运行管理简单。②改变了传统的高负荷生物滤池自然通风的供气方式,人为供氧,强化处理效果,出水水质提高。③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特别适合于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的现代城市污水处理。 ④生物填料对空气有相互切割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氧气利用率。⑤根据需要可以组合成具有生物除磷脱氮功能的A2/O工艺。⑥采用中小气泡专用曝气头,杜绝了微孔曝气头容易堵塞、破裂的缺陷。⑦采用北京桑德环保产业集团开发的特种生物填料,污泥浓度高,处理设施紧凑,占地面积小。 应用范围

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SPR除磷工艺 工艺简介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是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的氨氮和磷,磷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因素。纵观国内污水处理厂,除磷技术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运行的难题。传统的物化除磷技术需要大量的药剂,具有运行成本高,污泥产量大的缺点;前置厌氧的生物除磷工艺具有运行费用低的优点,但是由于完全依赖于微生物的摄磷、释磷作用,难以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要求。当考虑中水回用时,则更难以达到要求。为此,我公司在现有的物化除磷与生化除磷的技术基础上,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工程经验,开发出了城市污水深度除磷技术—SPR除磷工艺。该工艺以厌氧生物除磷机理为主要技术依托,采用SPR除磷工艺,通过强化厌氧释磷,并辅以物化沉淀去除释放磷的方法,达到整个生化处理系统的除磷要求。 工艺流程 工艺特点 ①除磷效果好,较传统的前置厌氧除磷的释磷效果增大10倍以上,回流污泥的摄磷能力也可以提高很多倍。②运行稳定可*,在进水TP 7mg/L的条件下,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善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通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可以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善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用等。 雨水收集系统将进一步细分为四种类型: 一、集雨系统 1、屋顶收集系统:在屋顶和庭院安装管道,输水设备和蓄水设备,收集屋顶上的与供家庭

城市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城市面源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现状及展望摘要:在点源污染逐步得到控制后,城市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目前水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存降水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汇人受纳水体,引起的水体污染。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成因和特点、研究历程、面源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机制、污染负荷模型以及面源污染的防控机制进行论述。 关键词:城市面源污染;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化与城市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城市原有地表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导致城市地表硬化率急剧增加,不透水比例增大,使得雨天特别是暴雨天气产生大量的径流不能通过城地表渗透到土壤中或者是被植物截流,只能通过分流制或合流制系统把径流排放到受纳水体中,对受纳水体的水质造成明显的破坏。在美国,面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第一因素,60%的水污染起源于面源。 面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是指溶解的或固体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引起的水体污染。城市面源污染是仅次于农业面污染源的第二大面污染源,是指暴雨产生的径流冲刷地面污染物(城区垃圾、工业垃圾、采矿灰尘、粪便、化肥、重金属、大气干湿沉降物,点源无组织排放散布在地面上的排放物、天然植物的残余物等),通过地表径流面带入江河湖泊水库等环节而产生的污染,它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一种环境污染类型,亦称为城市非点源污染。不同于点源污染,城市面源污染表现出随机性、差异性和滞后性等特点,这是因为其发生源。迁移途径和污染物浓度等差别较大;城市面源污染物质一部分直接沉积在地表,其他部分则飘散在空气中或随降尘或降雨进入路面或土壤表面。沉积于地表的、或通过降尘或降雨进入路面的污染物在降雨径流过程中将最终进入地表水体,影响水体水质,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1. 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1.1 城市面源污染特征 韩冰在研究中指出城市面源污染的几大特征: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之污染源控制技术案例分享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之污染源控制技术案例分享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指导思想,紧密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成效显著。 为更好地总结各地先进经验,借鉴有益做法,进一步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规院水务与工程院联合各地住房城乡建设及相关部门,展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案例分享。 从本期开始,陆续推出黑臭水体整治关键技术案例分享,主要包括污染源控制技术、管网普查及修复技术、水系沟通及活水循环技术、断头浜及暗涵整治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 本期针对黑臭水体整治关键技术中的污染源控制技术进行经验介绍,选取的四个案例分别是镇江市金山湖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无锡市对桥巷河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连云港市玉带河沿岸工业企业排污整治、苏州市对城区洗车场实施集中整治。 整治关键技术案例 A 污染源控制技术 案例一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镇江市金山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TMDL) 项目简介 项目基于TMDL模型体系构建及应用,确定总量管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并以海绵试点区范围内江滨汇水区为例进行全过程的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有机统一,实现项目综合达标,项目总投资4.46亿,于2015年9月份开工建设,2017年12月份完工,现已投入使用。 1. 主城区水系 金山湖水系位于镇江市京口区、润洲区、镇江新区、丹徒区内,水系总面积135.83km2,主要包含金山湖、运粮河、古运河、虹桥港、御桥港、周家河、四明河、团结河、玉带河。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篇一: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措施。因此论文从国 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出发,进一步探索和认识雨水利用 的意义、雨水利用系统和雨水利用要点分析,并进而以成都市作为 实例,对雨水利用在成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雨水收集绿色建筑雨水利用 国内外雨水收集与利用现状分析 据统计,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 特别在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水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影 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 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 速发展,将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雨水利用是解决水 资源紧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缓解城市水危机、改善城市水 环境的有效措施。 1、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 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 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 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路两旁的树底 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 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 用在亚洲是开展最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国家”美誉的 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 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2 、国内城市雨水利用现状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的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新疆的“坎儿井”到北 京北海团城的“倒梯形方砖、集水涵洞雨水利用工程,都是古代雨水 利用的典范。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我国 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研究与利用起步较晚,自90年代起,北京、上海、天津、大连、哈尔滨、西安、

城市雨水的处理

第五章:城市雨水的处理 5.1初期雨水介绍 城市雨水具有危害性及资源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硬质路面铺砌面积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引起地面雨水径流量增加,下渗量减小,洪涝频发,危害加剧;初期径流雨水含有大量杂质,直接排入水体,污染河道;许多城市由于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地下漏斗越来越大。而经过简单处理后的雨水,不仅可以作为开源节流的一种手段回用于城市绿化、喷洒道路等,还能渗透回灌地下减缓城区雨水洪涝和地下水位的下降,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尚处在初期阶段,城市雨水缺乏综合利用。雨水利用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雨水径流的污染控制、雨水作中水等杂用水源的直接收集利用、用各种渗透设施将雨水回灌地下的间接利用、城市生活小区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 雨水径流有明显的初期冲刷作用, 污染物集中在初期的数毫米雨量中, 因此, 控制初期雨水成为雨水利用系统和城市径流污染控制的一项主要举措。所谓的初期雨水,简单来讲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来讲,初期降雨危害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首先是在空气中,降雨初期,由于空气中含着大量的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遇到降雨,这些有害物质溶解在雨水中降落到地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酸雨的形成。其次是在地面上,由于现代城市地面有较多的沥青、水泥、建筑铁锈等物质,这些物质中含有较高的重金属、油脂和悬浮固体,它们受到雨水的侵蚀、冲刷而排入城市废水当中,给城市污水处理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成为现代城市水污染的一个棘手问题。图5是初期雨水形成图。

(工艺技术)污水处理厂工艺

污水处理厂工艺 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污水处理的效果,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建设。处理厂工艺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而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的多少、处理效果的好坏、占地面积的大小、管理上的方便与否等关键问题。因此,在进行污水处理厂设计时,必须做好工艺流程的比较,以确定最佳方案。 1?污水处理级别的确定 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时首先应按受纳水体的性质确定出水水质要求,并依此确定处理级别,排水应达到国家 排放标准(GB8978- 1996)。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设施;受纳水体为封闭或半封闭水体时,为防治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应进行二级强化处理,增强除磷脱氮的效果;非重点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可先行一级强化处理,分期实现二级处 理。 2. 工艺流程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2.1技术因素 处理规模;进水水质特性,重点考虑有机物负荷、氮磷含量;出水水质要求,重点考虑对氮磷的要求以及回用 要求;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气候等自然条件,北方地区应考虑低温条件下稳定运行;污泥的特性和用途。 2.1经济因素 批准的占地面积,征地价格;基建投资;运行成本;自动化水平,操作难易程度,当地运行管理能力。 3. 工艺流程选择的原则 保证出水水质达到要求;处理效果稳定,技术成熟可靠、先进适用;降低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电耗;减 小占地面积;运行管理方便,运转灵活;污泥需达到稳定;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可积极稳妥地选用污水处理新技术。 4. 处理工艺 4.1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一级强化处理,应根据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规划要求和建设规模,选用物化强化处理法、水解好氧法前段 AB法前段工艺、工艺、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等技术。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

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 案

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进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讲述雨水资源收集利用系统及处理技术方案,该方案由:“海绵雨水”公司,一家从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十多年专业企业。 城区不透水面积逐年增加,雨水径流量增大,流出时间缩短。这不但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还对城市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如何将雨水有效收集利用? 首选,我们讲下关于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意义。 1、节约城市水资源 近年来逐渐增多的城市道路冲洗,晒水减雾,甚至于城市洗车行业的逐步增多,对于城市自来水的需求也相应增多,而供水负担加重,自来水等原水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使得回用雨水作为

循环用水水源的呼声也日渐增大。 2、改进城市水源环境 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表河流,湖泊及地下水等水体的用水将相对减少,有利于维持河、湖、地下水源等天然水体的正常生态环境用水量,另一方面经过收集雨水的调蓄构筑物的运作,既能够缓解城市的内涝灾害,还能够变废为宝,稀释污水污染物,改进污水的水质。 3、具有经济和生态意义 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能够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特别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减少城市建设管道的费用,使得城市管网合理优化,而且对于雨水使用,可部分替代自来水以减少自来水的使用量,与其它非传统水源利用对比,雨水收集利用具有明显经济优势。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及处理技术 随着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的召开和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的成立,国际上掀起了雨水收集利用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热潮,内容涉及集雨水面处理、集雨系统设计、集雨模型和收集雨水的高效利

雨水径流控制方案15.12.24

白云致友汽车配件交易中心雨水径流控制

一、雨水径流量计算 建设前本项目占地面积47798m 2,下垫面主要为碎石路面、土路面和公共绿地。碎石路面占地面积12000m 2,土路面占地面积17198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 表1 建设前下垫面面积统计 建设前综合径流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m ld ld kst kst fst fst S )F ()F ()F (''''''ψ?∑+ψ?∑+ψ?∑= ψ= 【12000x0.40+17198x0.29+18600x0.15】/47798=0.263 采用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总公式: 750 .0)259.11() lg 438.01(427.3618++= t P q =357.5L/s.ha=0.357 L/s.m 2 1).设计重现期:P=5a 2).设计降雨历时:t=20min 3).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263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为Q (jsq ),建设前没有雨水径流削减措施,因此Q d (jsq )=0 Q (jsq )= Q s (jsq )-Q d (jsq ) =0.263x47798x0.357=4490L/s 式中:Q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量(L/s ); Q s (jsq )——建设前雨水设计流量(L/s ); Q d (jsq )——建设前雨水径流措施径流削减总量(L/s )。 建设后下垫面主要为透水地面、绿地和不透水地面。透水性人行道、露天停车场、铺装地面面积8184m 2,绿地占地面积18600m 2,硬屋面硬化面积9500m 2,非渗透车道路面7000m 2。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范文

常见污水处理工艺介绍 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 1. 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 2. 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 3. 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 4. 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 5. 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 6. 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 BOD5 SS 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 7. 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 型滤池(进一步减少 SS,使岀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 9. 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 10. 岀水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 BOD —般可去除 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 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达 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 ,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 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砂滤器,之后进入沉砂 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 ( 即物理处理 ) ,初沉池的岀水进入 生物处理设备,有和生物膜法, ( 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 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流化床 ) ,生物处理设备的岀水进入二次,二沉池的岀水经过消毒排放或 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 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 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 最后利用。 工艺选择 ( 1)按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推荐,日处理能力在 20 万立方米以上(不包括 20 万立方米 /日)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采用常规活性污泥法。也可采用其他成熟技术;日处理能力在 10-20 万 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 SBR 法和AB 法等成熟工艺;日处理能力在 10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可选用氧化沟法、 SBR 法、水解好氧法、 AB 法和生物滤池法等技术,也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 ( 2)按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在对氮、磷污染物有控制要求的地区,应采用具备较 强的除磷脱氮功能的二级强化处理工艺。 日处理能力在 10 万立方米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 一般选用 A/O 法、 A/A/O 法等技术。也可审慎选用其他的同效技术;日处理能力在 10 万立方米以下的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 (BOD , COD 物质),去除率可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方案 摘要:在分析城市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的重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技术;前景;建议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地区的局部气候条件,由于这些气候要素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到城市,特别是大都市的降水条件。例如,在大都市中,几乎所有气候要素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地表的改变,使地表上的辐射平衡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空气的运动。工业和民用供热以及机动车辆增加了大气中的热量,而且燃烧吧水汽连同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送入大气层中。建筑物能引起机械湍流,同时城市作为热源可导致热湍流。城市上空的凝结核、热湍流以及机械湍流可以影响当地的云量和降雨量。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工排水系统的完善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滞水迅速排泄,导致局部蒸发量大为减少,市区内的绝对湿度下降。 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循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植被减少或破坏,城市发展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了城市雨水大量排放、地下水位降低等问题,进而导致雨水流失量增加和水循环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我国许多城市水资源严重不足,而大量雨水资源却白白流失,雨水利用率不足10%。针对这样一种现状,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技术应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可实现节水、水资源涵养与保护、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目标。 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屋面雨水收集利用 城市中屋面的面积占去了整个城市硬质表面的30%左右,采用屋面可以吸收汇集部分雨水,增加城市雨水的回收利用,减缓雨水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浅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逐年增多的城市居民数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动了污水处理的需求;同时,水污染事件不断出现;导致我国水资源的需求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概述了常见处理生活污水的技术。 关键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city construction, city residents increasing quant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stimulating the demand for sewage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water pollution incidents continue to occur; cause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 demand gap is widening,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 city sewage treatmen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domestic sewage. key words: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992.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也成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而生活污水的处理

城市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环境保护前沿, 2019, 9(6), 775-781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75295052.html,/journal/ae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75295052.html,/10.12677/aep.2019.96102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search Hanliang Gui, Chunping Zha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Received: Oct. 31st, 2019; accepted: Nov. 18th, 2019; published: Nov. 25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c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discharge and other point source pollution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proportion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pollution from non-point sources is in-creasi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impact, and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s well as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research o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will b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nge city reconstruction. Keywords Urba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Engineering Measures, Sponge City Transformation 城市面源污染研究现状及展望 桂晗亮,张春萍*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9年10月31日;录用日期:2019年11月18日;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5日 摘要 随着城市工业废水排放等点源污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城市水环境污染中来源于面源污染的比例逐年提高。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面源污染的概念、影响、排放特征及相关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城市面源污染的相关研究对接海绵城市改造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 摘要:道路建设的迅速发展,路网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有效地解决自然资源、劳动力、生产设施等生产要素相互分离的矛盾,促进社会经济与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雨水冲刷路面后,大气尘埃、尾气排放、固体垃圾等道路雨水径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组要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引言 雨水径流一般通过下渗使雨水涵养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源。有时也可以通过间接利用的方式先收集雨水径流,并通过去除初期的雨水径流的方式储存雨水,再经过人工处理,生态技术处理等方法将这些雨水回用于景观冲洗等用水途径。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城市水资源缺失以及涵养地下水源的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发展的动力。 一、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特征和影响 1、概述 我国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北京开展了有关研究,随后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成都等大中城市也逐渐开展了类似研究,一些城市雨水控制及利用技术也相继得以提出,同时取得了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种类、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认识和控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复杂,一般来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道路径流以及屋顶径流冲刷等。由于不同城市雨水径流的实际发生过程受到下垫面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污染物及其浓度也相应有所不同,但总体上看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大都含有碳氢化合物、SS和COD及一定的重金属和营养物污染物,而道路与屋顶径流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一般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路面条件。道路的建设坡度可以影响汇流的时间,一般坡度越大,汇流时间越短,继而影响污染指数。(2)屋顶条件。屋顶面积可占城市总不可渗透表面的30 %以上,其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影响一方面源自城市大气降尘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源自屋面自身材质的影响。(3)降雨条件。降雨条件主要包括降雨强度、两次降雨的间隔时间、降雨量的大小等,一般来说,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时间间隔越长,降雨量越大产生的雨水径流污染越严重。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到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到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到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到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进入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进入D型滤池(进一步减少SS,使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然后出水 生化池、终沉池出的污泥一部分作为生化池的回流污泥,剩下的送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 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经常被使用,主流处理方法主要看被处理水质和受纳水体情况,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主流处理方法为生化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mbr 等方法。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达到设定的某些标准.排入水体.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等的采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

浅谈城市的雨水处理方法

浅谈城市的雨水处理方法 摘要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同时水资源的污染也很严重。雨水作为一种可以被利用的水源,经过处理后可以减轻水资源缺乏的现象。文章简单分析了雨水处理的几种工艺。 关键词雨水处理;水资源;雨水利用 一、雨水处理的重要性 雨水是水资源循环中的一部分,也是非常宝贵的水资源。将雨水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中使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一种方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表水泥混凝土的覆盖率很高,遭遇短时高强度的暴雨时排水不及时容易形成城市内涝显现。如果能将雨水收集起来可以大大缓解内涝现象。所以说雨水处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雨水处理的现状 德国丹麦日本等国在雨水处理上开展时间比较早,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雨水收集管网对雨水进行收集,然后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处理,使雨水水质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作为城市杂用水水源。国内对于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展的比较晚,雨水主要用于绿化灌溉,用途单一,没有高效的利用雨水资源。 三、雨水处理常用的方法 由于雨水在初期径流时污染严重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质,但经过管道中的径流后期的雨水具有含氧量高、硬度低、杂质少的特点,不需要经过很繁琐的水处理工艺就能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具体的工艺根据具体城市雨水水质分析的结果进行选择使用。常见的方法有。 (一)混凝工艺 混凝一般被认为是水中胶体物质脱稳的过程。通过投加混凝剂,经过不同的混凝机理使杂质形成絮状体,失去胶体物资的稳定性达到去除雨水中杂质的目的。目前给水中常见的混凝剂有硫酸铝、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聚合硫酸铁等无机混凝剂,聚丙烯酰胺等有机混凝剂。根据雨水水质分析选择合适性能的混凝剂。混凝工艺最重要的是最佳投药量的确定。确定最佳投药量既可以使混凝达到最佳效果又可以减少絮凝剂的浪费减少运行费用。目前常见的最佳混凝剂投药量的确定方法是现场试验确定。我国在新型絮凝池的研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各种絮凝池的种类也比较多。但是因为雨水的特性,处理雨水时不需要使用过为复杂的设备。传统的絮凝池如隔板絮凝池就能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隔板絮凝池采用的原理是利用水利搅拌达到混凝剂和处理的雨水的充分混合。消耗很少的能量是一种比较节能的设备。但是它也有局限性对处理的雨水量有要求,太小的雨水量隔板之间的间距比较小施工不方便。还是要根据具体处理雨水的情况选择絮凝设备。 (二)沉淀工艺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常用工艺介绍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常用工艺介绍 摘要:简要叙述现国内的污水厂常用的水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及适合条件和现有多数污水厂存在的常见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条件,具体要求,根据处理水的出水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关键词:城镇;污水;设计; 前言:随着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递增,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出量日益增多,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周围河流,致使城市周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不但直接污染了市区的地下饮用水,而且对河流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危害,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1]。同时,水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水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因而,城市污水治理已成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国内污水厂常用工艺 1.1 AO法工艺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是脱氮除磷阶段;O(Oxic)是好氧段,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的阶段。 A/O法脱氮工艺的特点: (1)流程简单,不需外加碳源和曝气池,以原污水作为碳源,建设和运行费用较低; (2)反硝化阶段在前,硝化阶段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底物作为碳源,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 (3)为使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在后面设置曝气池,提高处理水水质; (4)A阶段搅拌,使污泥悬浮,避免DO增加。O阶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阶段减少氧气量,使内循环液的DO降低,以保证A阶段的缺氧状态。 A/O法存在的问题: (1)A/O法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故不能培育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所以降解难降解有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到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到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到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到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进入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进入D型滤池(进一步减少SS,使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然后出水生化池、终沉池出的污泥一部分作为生化池的回流污泥,剩下的送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经常被使用,主流处理方法主要看被处理水质和受纳水体情况,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主流处理方法为生化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mbr 等方法。 污水处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达到设定的某些标准.排入水体.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等的采取的某

些措施或者方法等.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

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及其特点

城市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其特点 班念,陈倩,阮玉珑,盛璟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430070) 摘要: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艺繁多,且各有利弊。本文根据国家的城市污水处理及其防治技术政策,对于现阶段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其除污能力、经济效益的分析,提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相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城市污水,主要工艺,方案分析,方案选择 由于过量使用和开采水资源,加上地表水、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造成水资源的稀缺,睡着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污水处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而得到了发展。 1. 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推荐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1.1 一级强化处理工艺 非重点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可先实行一级强化处理,分期实现二级处理。一级强化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化强化处理法(混凝沉淀法)、AB法前段工艺、水解好氧法前段工艺和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即AB 法之A段)等。 1.2 二级处理工艺 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和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可分期分批实施。 二级处理可选用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AB法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等技术,也可选用常规活性污泥法。 1.3 二级强化处理工艺 受纳水体为封闭或半封闭水体时,为防治富营养化,城市污水应进行二级强化处理,增强脱氮除磷的效果。二级强化处理工艺是指除有效去除碳源污染物外,且具备较强的脱氮除磷功能的处理工艺。 在对污染物有有控制要求的地区,污水处理工艺除选用A2/O工艺、A/O工艺外,也可选用具有脱氮除磷效果的氧化沟法、SBR法、水解好氧法和生物滤池等。必要时也可选用物化方法强化除磷效果。 2.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主要工艺概述 目前,处理城市污水技术分为三级,一级处理就是对污水进行的初级处理,主要是用物理处理方法。可以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二级处理主要采用生物处理法,目的的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的有机污染物质。三级处理一般采用砂滤发、活性炭吸附法和电渗析法等,用来进一步处理难以溶解的有机物。 国内多采用A/O,A2/O,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技术。吸附、氧化两段曝气法和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也是引人关注的新技术。而在国外,百乐克和CASS法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3现阶段城市污水处理主要工艺及其工业实例 3.1 AB法工艺 3.1.1 AB法工艺原理 AB法是一种充分利用整个下水道系统中所繁殖的微生物的活动,使污水先进行一尺高度和短时间的吸附曝气处理,这样形成两种各自与其水质和运行条件对应的完全不同的微生物群落,通过“物理-生物化学”作用过程,达到处理污水之目的方法。 3.1.2 AB法工业流程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

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其中城市道路、建筑等各种不透水的面积也持续增加,城市中不透水面积的增加,会导致降雨后地表的截流、入渗等,对城市的水文环境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同时大部分的雨水还会以径流的形式流入到地下河中,使城市中的自然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其中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中包含多种不同的污染源,它们的来源范围十分广,同时包含多种不同的类型。 详细分析城市降雨过程汇总地表径流变化趋势,确定降雨期城市径流中产流污染特征并充分合理开发以及利用城市水资源,对城市的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的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存在的缺陷,提出并组建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控制模型,通过具体的仿真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所提模型的综合有效性。 一、方法 1.1雨水排放系统水质径流污染的模拟以及预测 在城市降雨的过程中,需要实时进行雨水采集,同时计算雨水的径流速度,并且将其进行保存。 将城市中各个采样点的不同降雨地表特征进行详细统计以及分析。在雨水排水系统中,由于各个采样点降雨强度不同以及地表污染源不同,导致径流水质的污染浓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污染指标的相对稳定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降雨的过程中,会引发径流,在径流中会形成大量的污染物,以下具体给出雨水径流排放量和污染物总量之间的关系,如公式(1)所示: 上式中,M代表降雨径流所产生的某种污染物的总数,v代表降雨所引发的径流总体积,Ct代表t时间段内的污染物总浓度,Qt代表t时间段内的径流水量,T代表降雨总时长。 通过相关的积分定义,对公式(1)进行求解。由于所监测到的相关数据是间断的,所以将理论方程进行近似转换,同时将径流过程按照时间划分为n个不同的小段,在各个段内分别选取一个径流水样,则能够获取以下的方程(2): 上式中,Δt代表采样时间间隔,Vt代表设定时间段内的径流雨水量。 在径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和雨水初期径流量两者之间不成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