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动识别技术

第三章 自动识别技术
第三章 自动识别技术

第三章自动识别技术

一、自动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当今信息社会离不开计算机,正是由于自动识别技术的崛起,为计算机提供了快速、准确地进行数据采集输入的有效手段,解决了计算机通过键盘手工数据输入速度慢、错误率高所造成的“瓶颈”难题,因而自动识别技术作为一种先导性的高新技术,正迅速为人们所接受。

(一)自动识别的定义

识别: 对于人类而言,识别就是辨别、辨认的过程,将观察样本与记忆影象相对比,评价是否一致。人脑是个具有海量存储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人类通过感官把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与触摸到的事物都储存在大脑里。当再次遇到以前接触过的事物时,就会将此事物与大脑中的记忆影象比对,判断两者是否相同,有何差异。对于机器而言,识别即指自动识别,首先传感器获取信号,然后电脑对某些物理对象进行认定或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客观事物相符。也就是说,用机器来实现人对各种事物或现象的检测、分析、描述、辨识和判断的过程。

研究的是通过机器的自动识别。这就需要把人们的知识和经验教给机器,为机器制定一些规则和方法,并且让机器具有综合分析和自动分类的判断能力,以使机器能够完成自动识别的任务。

当机器学会自动识别后,可以完成人们自己难以完成的工作。

(二)自动识别技术的起源

条码最早出现于上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欧美、日本等国家已普遍使用条码技术,而且正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普及, 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扩大。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乔伍德兰德和贝尼希尔佛两位工程师就课时研究用条码表示食品项目以及相应的自动识别设备,并于1949年获得了美国专利。该团很想微型射箭靶。称作“公牛眼”条码。

条码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198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1991年4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

(三)自动识别技术的特点

1、准确性:自动数据采集,极大地降低人为错误。

2、高效性:数据采集快速,信息交换可实时进行。

3、兼容性: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可与信息管理系统无缝连接。

(四)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领域

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五)自动识别技术应用领域

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是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归根到底,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信息或者数据采集技术。

广泛应用于商业、邮政、图书管理、仓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交通等领域,

二、自动识别技术的种类

(一)条码技术:条码技术的核心是条码符号,我们所看到的条码符号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相应的数字字符组成,这种用条、空组成的数据编码可以供机器识读,而且很容易译成二进制数和十进制数。这些条和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组合方法,从而构成不同的图形符号,即各种符号体系(也称码制)。不同码制的条码,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二)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是图型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PR)的一种技术,其目的就是要让计算机知道它到底看到了什么,尤其是文字资料。OCR技术能够使设备通过光学的机制来识别字符。

一个OCR识别系统的处理流程如下:首先将标的物的影像输入,然后经过影像前处理、文字特征抽取、比对识别等过程,最后经人工校正将认错的文字更正,将结果输出。

办公自动化中印刷体汉字、英文、日文等文件资料的自动输入;建立汉字文献档案库;语言处理中文书刊资料的自动输入;汉字文本图像的压缩存储和传输;书刊自动阅读器,盲人阅读器;书刊资料的再版输入,古籍整理;智能全文信息管理系统,汉英翻译系统;名片识别管理系统;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网络出版;表格、票据、发票识别系统;身份证识别管理系统;教育系统的应用,如无纸化评卷。

(三)磁条(卡)识别技术:磁条是一层薄薄的由定向排列的铁性强化粒子组成的磁性材料(也称为涂料),用树脂粘合剂将这些磁性粒子严密地粘合在一起,并粘合在诸如纸或者塑料这样的非磁性基片媒介上,就构成了磁卡或者磁条卡。磁卡属于磁记录介质卡片。

(四)光卡识别技术:由半导体激光材料组成的能够存储记录并再生大量情

报的卡式媒介体。容量大、安全性高、保密性强。

(五)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可以测量的人体生物学或行为学特征来识别、核实个人身份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能够用来鉴别身份的生物特征应该具有以下特点:广泛性;唯一性;稳定性;可采集性

美国一家高技术公司研制出的虹膜识别系统已经应用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联合银行的三个营业部内。储户来办理银行业务,无需银行卡,更没有回忆密码的烦恼。(虹膜能够控制瞳孔大小,并给人们的眼球带来颜色。在胎儿发育阶段,虹膜就已形成复杂独特的结构,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虹膜基础的生物识别系统的有效性真实原因,每个人的虹膜都各不相同。)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不久前将“指纹认证装置”微型化,并内置于公司将要推出的手机中。在使用者打电话时只要用手指触摸手机的传感器部位,手机就能马上识别出指纹是否与使用者事先登记的指纹一致。如果与事先登记的指纹不相符合,电话就不能接通。

(六)语音识别与视觉识别技术:

(七)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电磁理论。

射频识别技术适用的领域: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目前,最流行的应用是在交通运输(汽车、货箱识别)、路桥收费、保安(进出控制)、自动生产和动物标签等方面。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

第二节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最早产生在风声鹤唳的二十年代,诞生于Westinghouse的实验室里。那时候对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每一个设想都使人感到非常新奇。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象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Kermode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设计方案非常的简单,即一个“条”表示数字“1”,二个“条”表示数字“2”,以次类推。然后,他又发明了由基本的元件组成的条码识读设备:一个扫描器(能够发射光并接收反射光);一个测定反射信号条和空的方法,即边缘定位线圈;和使用测定结果的方法,即译码器。

一、条码技术概述

1、条码的定义

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以及对应的字符组成的标记,“条”指对光线反射率较低的部分,“空”指对光线反射率较高的部分,这些条和空组成的数据表达一定的信息,并能够用特定的设备识读,转换成与计算机兼容的二进制和十进制信息。通常对于每一种物品,它的编码是唯一的,对于普通的一维条码来说,还要通过数据库建立条码与商品信息的对应关系,当条码的数据传到计算机上时,由计算机上的应用程序对数据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普通的一维条码在使用过程中仅作为识别信息,它的意义是通过在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信息而实现的。

2、条码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数据符、(中间分隔符,主要用于EAN码)、(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

其中:静区:没有任何印刷符或条码信息,它通常是白的,位于条码符号的两侧。静区的作用是提示阅读器即扫描器准备扫描条码符号。起始字符:条码符号的第一位字符是起始字符,它的特殊条、空结构用于识别一个条码符号的开始。阅读器首先确认此字符的存在,然后处理由扫描器获得的一系列脉冲。数据字符:由条码字符组成,用于代表一定的原始数据信息。终止字符:条码符号的最后一位字符是终止字符,它的特殊条、空结构用于识别一个知形码符号的结束。阅读器识别终止字符,便可知道条码符号已扫描完毕。若条码符号的结束。阅读器就向计算机传送数据住处并向操作者提供“有效读入”的反馈。终止字符的使用,避免了不完整信息的输入。当采用校验字符时,终止字符还指示阅读器对数据字符实施校验计算。起始字符、终止字符的条、空结构通常是不对称的二进制序列。这一非对称允许扫描器进行双向扫描。当条码符号被反向扫描时,阅读器会在进行校验计算和传送信息前把条码各字符号重新排列成正确的顺序。校验字符:在条码制中定义了校验字符。有些码制的校验字符是必须的,有些码制的校验字符

则是可选的。校验字符是通过对数据字符进行一种算术运算而确定的。当符号中的各字符被解码器将对其进行同一种算术运算,并将结果与校验字符比较。若信息一致时,表明了读入信息是有效的。

3、条形码的特点

A.输入速度快:键盘输入,一个每分钟打90个字的打字员1.6秒可输入12个字符或字符串,而使用条码,做同样的工作只需0.3秒,速度提高了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

B.可靠性高: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三百分之一,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万分之一,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C.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条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码更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D.灵活实用:条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同时,在没有自动识别设备时,也可实现手工键盘输入。

E.经济便宜。与其它自动化识别技术相比较,推广应用条码技术,所需费用较长低。

F.自由度大。识别装置与条码标签相对位置的自由度要比OCR大得多。条码通常只在一维方向上表达信息,而同一条码上所表示的信息完全相同并且连续,这样即使是标签有部分缺欠,仍可以从正常部分输入正确的信息。

G.设备简单。条码符号识别设备的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无需专门训练。

H.易于制作。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印刷技术设备和材料无特殊要求。

缺点:数据不能更改,不可用肉眼直接阅读

二、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

供应链中用以标识物流领域中具体实物的一种特殊代码,是整个供应链过程,包括生产厂家、配销业、运输业、消费者等环节的共享数据。它贯穿整个贸易过程,并通过物流条码数据的采集、反馈,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

选用条码时,要根据货物的不同和商品包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条码码制。单个大件商品,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商品的包装箱往往采用EAN-13条码。储运包装箱常常采用ITF-14条码或UCC/EAN-128应用标识条码,包装箱内可以是单一商品,也可以是不同的商品或多件头商品小包装。

ITF条码

ITF条码是一种连续型、定长、具有自校验功能,并且条、空都表示信息的双向条码。ITF-14条码的条码字符集、条码字符的组成与交插二五码相同。它由矩形保护框、左侧空白区、条码字符、右侧空白区组成.

ITF-14条码用于标识非零售的商品。ITF-14条码对印刷精度要求不高,比较适合直接印制(热转换或喷墨)于表面不够光滑、受力后尺寸易变形的包装材料,如瓦楞纸或纤维板上。

UCC/EAN-128条码

UCC/EAN-128应用标识条码是一种连续型、非定长条码,能更多地标识贸易单元中需表示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数量、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交货地等。

UCC/EAN-128应用标识条码由应用标识符和数据两部分组成,每个应用标识符由2位到4位数字组成。条码应用标识的数据长度取决于应用标识符。条码应用标识采用UCC/EAN-128码表示,并且多个条码应用标识可由一个条码符号表示。UCC/EAN-128条码是由双字符起始符号、数据符、校验符、终止符及左、右侧空白区组成。

UCC/EAN-128应用标识条码是使信息伴随货物流动的全面、系统、通用的重要商业手段。

EAN-13条码

1)国家号码由国际商品条码总会授权,我国的「国家号码」为「690-695」。

厂商代码由国家商品条码策进会核发给申请厂商,占四五个码,代表申请厂商的号码。产品代码占四个码,系代表单项产品的号码,由厂商自由编定。

2)校正码占一个码,系为防止条码扫瞄器误读的自我检查。

2、应用标准

1)商业流通领域用条码标准(通用商品条码(GBl2904-91)、配销条码、辅助信息条码、通用商品条码符号位置(GB/T14257-93)、服装和一般杂品条码标签、店内码的使用、POS系统实施规范、通用商品编码规则和贸易单元条码);

2)医疗保健业条码标准(医药管理、血液管理、病例管理、病人管理等标准);

3)交通运输业条码标准(条码航空管理系统(行李、机票、包裹等)、汽车识别(公路收费、车票)、集装箱等标准);

4)邮政通信业务条码标准(挂号信登录、信函分拣、汇票、大宗邮件、特快专递登录、包裹分拣等标准);

5)仓储业务条码标准(立体仓库货物自动存取、零售业的仓储、制造业的仓储、运输业的仓储等标准);

6)制造业条码标准(工作证、过程控制(生产、材料管理、加工控制过程)、车间数据采集、质量保证跟踪、人员管理等标准);

7)新闻图书出版业务条码标准(中国标准图书(ISBNl2906-91)、中国标准期刊刊号条码、中国音像制品条码、图书借阅系统条码等标准);

8)餐饮服务业条码标准(旅店客房管理、门禁管理、客人管理、结账系统、点菜系统等子标准);

9)金融保险业务条码标准(身份证、银行票证管理、银行查账、保险项目管理(保险证件、保险单位等)子标-准)。

3、产品包装标准

但要想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物流条码标准体系中还应该在包装方面制定一些标准,以保证物流条码能够快速、准确地被识别。目前,虽然有了一些国家标准作为物流条码的保证,但仍然不够,物流条码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于不同码制的代码,在国家标准中都有具体的要求,以保证条码符号的质量。我国已经制定了GB/T14257-93《通用商品条码符号位置》国家标准和GB /T14258—93《条码符号印刷质量的检测》国家标准,作为物流条码标准体系的引用标准。

关于条码符号位置的具体规定有:(1)贸易单元128条码一般平行地印刷在主代码的右侧,尽可能在留有空白区的条件下缩小两个符号间的距离。反之,应明显地印在与主代码关联的位置上,且两者方向一致。(2)箱式包装一般应把物流条码置于包装箱的侧面,条码符号下边缘距印刷面下边缘的最小距离为32mm,条码符号保护框外边缘距垂直边的最小距离为19mm。(3)集装箱托盘的条码符号的底边距托盘上表面45mm,垂直于底边的侧边不小于50mm。

(三)物流条码标准体系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的物流条码标准体系已基本成熟,并日趋完善。我国也制定了许多相关标准,可以据此建立物流条码标准体系。

条码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条码标准体系共分三层,各层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体系采用树形结构。第一层包括全国的所有条码标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条码通用基础标准,它是条码标准的技术基础和方法指南,适用于一切领域和系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是条码产品标准,它是条码技术有关的产品技术标准,适用于生产条码产品的制造业。第三部分是条码应用标准,它是条码应用系统标准,适用于应用条码技术的各行各业。

第二层是由第一层展开的,共20个方面。第一部分条码通用基础标准扩展成5个方面,第二部分条码产品标准扩展成5个方面,第三部分条码应用标准扩展成10 个面。第三层是由第二层扩展成的,每个方面都是由若干个标准组成的,形成一个标准系列。第三层由具体单项标准构成。

1条码通用基础标准

条码通用基础标准包括下列标准:条码术语标准(条码系统通用术语(GBl2905—91)、条码符号术语、条码印刷术语、条码识读术语);条码码制标准(三九条码(GBl2908-91)、库德巴条码(GBl2907-91)、交插二五条码、一二八条码、二五条码);条码管理工作标准(条码管理办法、中国商品条码成员申请条件与申请程序、中国商品条码程序收费办法和中国商品条码成员管理规定等);条码检测方法标准(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14257—93)、条码识读设备的检测(光笔的检测、激光扫描器的检测、CCD扫描器的检测)、条码印刷适性试验)等标准。

2条码产品标准

条码产品标准包括如下标准:条码产品命名与分类标准(条码生成设备的命名与分类、条码识读设备的命名与分类、条码检测设备的命名与分类等);条码印制设备标准(击打式打码机、点阵式打码机、热敏式打码机、热转印式打码机、激光打码机、喷墨打码机和静电式打码机等);条码识读设备标准(光笔、激光扫描器、CCD扫描器、组合转能全方位扫描器和全息光盘多方位扫描器等);条码检测设备标准(便携式条码印刷检测仪、固定式条码印刷品检测仪、条码原版胶片检测仪、条码识别设备检测仪等)等标准。

3条码应用标准

三、应用领域

条码技术广泛的应用于仓储、邮电、运输、商业盘点等许多领域。条码技术应用最广泛、最为人们熟悉的还是通用商品流通销售领域的POS(Point Of Sale)系统,也称为销售终端或扫描系统。北美、欧洲各国和日本普遍采用POS系统,其普及率已达95%以上。

第三节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相似,目的都是快速准确地确认追踪目标物体。由于条形码成本较低,有完善的标准体系,已在全球广泛使用,而射频技术由于成本相对较高,只被局限在有限的市场上使用,但它具有广阔的前景。

一、RFID概述

RFID 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可快速地进行物品追踪和数据交换。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 技术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传统条码技术的继承者,又称为"电子标签"。

案例:沃尔玛

通过采用RFID,沃尔玛每年可以节省83.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不需

要人工查看进货的条码而节省的劳动力成本。RFID有助于解决零售业两个最大的难题:商品断货和损耗(因盗窃和供应链被搅乱而损失的产品),而现在单是盗窃一项,沃尔玛一年的损失就差不多有20亿美元,如果一家合法企业的营业额能达到这个数字,就可以在美国1000家最大企业的排行榜中名列第694位。研究机构估计,这种RFID技术能够帮助把失窃和存货水平降低25%。

二、射频技术优势

(1)读取方便快捷:数据的读取无需光源,甚至可以透过外包装来进行。有效识别距离更长,采用自带电池的主动标签时,有效识别距离可达到30米以上;(条形码扫描器可以在黑暗中识度条码吗?)

(2)识别速度快:标签一进入磁场,阅读器就可以即时读取其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实现批量识别;(条形码扫描器在识度条码时可以做到批量识别吗?)

(3)数据容量大:数据容量最大的二维条形码(PDF417),最多也只能存储2725个数字;若包含字母,存储量则会更少;RFID标签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充到数十千字节;

(4)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其无线电通信方式,使其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而且其封闭式包装使得其寿命大大超过印刷的条形码;(海上石油开采)

(5)标签数据可动态更改:利用编程器可以向电子标签里写入数据,从而赋予RFID标签交互式便携数据文件的功能,而且写入时间比打印条形码更短;

(6)更好的安全性:RFID电子标签不仅可以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类型的产品上,而且可以为标签数据的读写设置密码保护,从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7)动态实时通信:标签以每秒50~100次的频率与阅读器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标签所附着的物体出现在解读器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

三、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标签载有可用于认证识别其所附着的目标物的相关信息数据。标签可以是只读的、读/写兼具的形式;可以是“主动式”也可以是“被动式”的(主动式标签自带电池,被动式标签没有电池)。

2.阅读器(Reader):RFID阅读器,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又称解读器、识读器,它的任务是控制射频收发器发射射频信号;通过射频收发器接收来自标签上的已编码射频信号,对标签的认证识别信息进行解码;将

认证识别信息连带标签上其它相关信息传输到主机以供处理。

3.天线(Antenna):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任一RFID系统至少应包含一根天线(不管是内置还是外置)以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有些RFID系统是由一根天线来同时完成发射和接收;而另一些RFID系统则是由一根天线来完成发射而另一根天线来承担接收,所采用天线的形式及数量应视具体应用而定。

四、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过程

1、读写器将设定数据的无线电载波信号经过发射天线向外发射。

2、当射频标签进入发射天线的工作区时,射频标签被激活后即将自身信息代码经天线发射出去。

3、系统的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标签发出的载波信号,经天线的调制器传给读写器。读写器对接到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送后台电脑控制器。

4、计算机控制器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射频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

5、执行机构按计算机的指令动作。

6、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个监控点连接起来,构成总控信息平台,根据不同的项目设计不同的软件来完成要达到的功能

五、射频的应用前景

(1)安全防护领域

门禁保安,未来的门禁保安系统均可应用射频卡,且可一卡多用。汽车防盗。电子物品监视系统,目的是防止商品被盗。

(2)商品生产销售领域

1)生产线自动化

2)仓储管理

3)产品防伪

4)RFID卡收费

(3)管理与数据统计领域

1)畜牧管理

2)运动计时

(4)交通运输领域

1)高速公路自动收费及交通管理

2)火车和货运集装箱的识别

(5)供应链管理领域

供应链包括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所有实物的移动过程,包括供货商选择、

采购、产品计划、材料加工、订单处理、存货管理、包装、运输、仓储与客户服务;也包括供应链中的产品、货主、位置和时间,以便供货商和客户之间更好地沟通。

1)供应商先给产品加上RFID标签

2)货物运到配送中心进行入库作业

3)送货车抵达零售商

(6)国防和军事应用领域

自动驾驶汽车硬件系统概述

自动驾驶汽车硬件系统概述 自动驾驶汽车的硬件架构、传感器、线控等硬件系统 如果说人工智能技术将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脑,那么硬件系统就是它的神经与四肢。从自动驾驶汽车周边环境信息的采集、传导、处理、反应再到各种复杂情景的解析,硬件系统的构造与升级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 自动驾驶汽车硬件系统概述 从五个方面为大家做自动驾驶汽车硬件系统概述的内容分享,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分享,对硬件系统的基础有个全面的了解: 一、自动驾驶系统的硬件架构 二、自动驾驶的传感器 三、自动驾驶传感器的产品定义 四、自动驾驶的大脑 五、自动驾驶汽车的线控系统

自动驾驶事故分析 根据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当时涉事Uber汽车——一辆沃尔沃SUV系统上的传感器在撞击发生6s前就检测到了受害者,而且在事故发生前1.3秒,原车自动驾驶系统确定有必要采取紧急刹车,此时车辆处于计算机控制下时,原车的紧急刹车功能无法启用。于是刹车的责任由司机负责,但司机在事故发生前0.5s低头观看视频未能抬头看路。 从事故视频和后续调查报告可以看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车辆不在环和司机不在环造成的。Uber在改造原车加装自动驾驶系统时,将原车自带的AEB功能执行部分截断造成原车ADAS功能失效。自动驾驶系统感知到受害者确定要执行应急制动时,并没有声音或图像警报,此时司机正低头看手机也没有及时接管刹车。

目前绝大多数自动驾驶研发车都是改装车辆,相关传感器加装到车顶,改变车辆的动力学模型;改装车辆的刹车和转向系统,也缺乏不同的工况和两冬一夏的测试。图中Uber研发用车是SUV车型自身重心就较高,车顶加装的设备进一步造成重心上移,在避让转向的过程中转向过急过度,发生碰撞时都会比原车更容易侧翻。 自动驾驶研发仿真测试流程 所以在自动驾驶中,安全是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第一天条。为了降低和避免实际道路测试中的风险,在实际道路测试前要做好充分的仿真、台架、封闭场地的测试验证。 软件在环(Software in loop),通过软件仿真来构建自动驾驶所需的各类场景,复现真实世界道路交通环境,从而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测试工作。软件在环效率取决于仿真软件可复现场景的程度。对交通环境与场景的模拟,包括复杂交通场景、真实交通流、自然天气(雨、雪、雾、夜晚、灯光等)各种交通参与者(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等)。采用软件对交通场景、道路、以及传感器模拟仿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2005-9-4 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应用射频识别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简单介绍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分类,以及目前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几个代表性领域的发展情况。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实际上是自动识别技术(AEI,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具体应用与发展。该项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 (人员、物品) 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识别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光学技术和无线电技术两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自动识别技术在无线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20世纪80年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成熟,射频识别系统的体积大大缩小,使得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实用化的阶段,成为一种成熟的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以达到识别目的并交换数据。它与同期或早期的接触式识别技术不同。RFID系统的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不用接触就可完成识别,因此它可在更广泛的场合中应用。 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包括射频卡和读写器两部分。 射频卡是将几个主要模块集成到一块芯片中,完成与读写器的通信。芯片上有EEPROM 用来储存识别码或其它数据。EEPROM容量从几比特到几万比特。芯片外围仅需连接天线

(和电池),可以作为人员的身份识别卡或货物的标识卡。卡封装可以有不同形式,比如常见的信用卡及小圆片的形式等。与条码、磁卡、IC卡等同期或早期的识别技术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工作距离长、适于恶劣环境、可识别运动目标等优点。 在多数RFID系统中,读写器在一个区域内发射电磁波(区域大小取决于工作频率和天线尺寸)。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当射频卡经过这个区域时,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读写器接收到卡的数据后,解码并进行错误校验来决定数据的有效性,然后,通过RS232、RS422、RS485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网络。简单的RFID产品就是一种非接触的IC卡,而复杂的RFID产品能和外部传感器接口连接来测量、记录不同的参数,甚至可与GPS系统连接来跟踪物体。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RFID工作原理图 2 射频识别技术的分类 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按以下四种方式分类。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 第5部分:人工操作接管(征求意见稿)

ICS43.040.10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团体标准XXX T/XXX-XXX-2020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 第5部分:人工操作接管 Test methods for functions of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 Part 5: Manual takeover (征求意见稿) 2020-xx-xx发布2020-xx-xx实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我国生产企业实际情况及用户要求制定。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自动驾驶系统功能测试 第5部分:人工操作接管 1 范围 本规范的制定是用于对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人工操作接管功能进行测试。本规范旨在测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最低安全性要求,以确保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测试能够具有最基本的安全性保证。本规范适用于M类车辆和N类车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85 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15173 声校准器 3 术语 除采用GB 5768和GB/T 6104-2005的定义外,本标准还采用下列专门的定义: 3.1车辆vehicle 工作在陆地上的载人或载货的机械。 3.2 A声级A-weighted sound level 声级是指与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相一致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A声级是声级计计权中的一种,A计权声级反映了噪声的客观强度与频率这两个因素在人主观引起的感受。 3.3方向盘steering wheel 汽车操纵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 3.4制动踏板pedal brake 制动踏板是汽车限制动力的踏板,即脚刹(行车制动器)的踏板,制动踏板用于减速停车。 3.5紧急停车带urgency parking strip 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供车辆临时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紧急停车使用的临时停车地带。 3.6道路车道线The lane dividing line 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的交通标线。 3.7主车SubjectVehicle, SV 配有自动驾驶系统的待测车辆。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点概览

检测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选择 1、检测包括定性检查和定量测量两个方面。 2、检测系统的原理:被检测量----》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输出执行 3、测量的表现方式有数字、图像、指针标记三个方式 4、测量方法有零位法、偏差法和微差法 5、真值包括理论真值(三角形内角和180度)、约定真值(π 3.14)和相对真值(℃273K) 6、误差的表达方式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7、误差分类为系统误差(装置误差)、随机误差(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剔除错误数据) 和粗大误差(过失误差;改正方法: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予以剔除) 8、传感器是一种把非电输入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设备或装置。 9、传感器的组成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 10、弹性敏感元件的基本特性有:刚度(k=dF/dX刚度越大越不易变形)、灵敏度(刚性的倒数)、弹性滞后、弹性后效 P25★2)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式传感器;热敏电阻式、湿敏电阻式、气敏电阻式传感器) Def:将被测电量(如温度、湿度、位移、应变等)的变化转换成导电材料的电阻变化的装置,称为电阻式传感器 11、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测量电路)的结构:引出线、覆盖层、基片、敏感栅和粘结剂 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是一种将被测量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元件;测量电路进一步将该电阻阻值的变化再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以便显示或记录被测的非电量的大小。 12.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电阻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效应:导电材料的电阻和它的电阻率、几何尺寸(长度与截面积)有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引起该导电材料的电阻值发生变化 13.电位器式传感器:一种将机械位移(线位移或角位移)转换为与其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或电压的机电传感元器件 14.电位器由电阻(电阻元件通常有绕线电阻、薄膜电阻、导电塑料等)和电刷等元器件组成 15.电位器优点: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 缺点: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容易磨损 16.热电阻材料由电阻体(温度测量敏感元件——感温元件)、引出线、绝缘套管和接线盒等部件组成,电阻体是热电阻的主要部件 热敏电阻式传感器 17.热敏电阻是利用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制成的一种热敏元件 18、温度系数可分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为N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和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电阻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同)。 19.热敏电阻优点:尺寸小、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 20.差动电感传感器的优点(1)差动式比单线圈式的电感传感器的灵敏度提高一倍;(2)差动式的线性度明显的得到改善(3)由外界的影响,差动式也基本上可以相互抵消,衔铁承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背景及研究现状 1.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各方面对于快速有效的自动身份验证的迫切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近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并且具有很强的自身稳定性及个体差异性,生物特征成为了自动身份验证的最理想依据。当前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有: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步态识别,静脉识别,人脸识别等。与其他识别方法相比,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为用户所接受,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对人脸识别的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到有关人的性别,表情,年龄等诸多额外的丰富信息,扩展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前景。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被应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1)刑侦破案公安部门在档案系统里存储有嫌疑犯的照片,当作案现场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某一嫌疑犯的照片或其面部特征的描述之后,可以从数据库中迅速查找确认,大大提高了刑侦破案的准确性和效率。 (2)证件验证在许多场合(如海口,机场,机密部门等)证件验证是检验某人身份的一种常用手段,而身份证,驾驶证等很多其他证件上都有照片,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就可以由机器完成验证识别工作,从而实现自动化智能管理。 (3)视频监控在许多银行,公司,公共场所等处都设有24小时的视频监控。当有异常情况或有陌生人闯入时,需要实时跟踪,监控,识别和报警等。这需要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具体分析,且要用到人脸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技术。 (4)入口控制入口控制的范围很广,既包括了在楼宇,住宅等入口处的安全检查,也包括了在进入计算机系统或情报系统前的身份验证。 (5)表情分析根据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变化特征,识别和分析人的情感状态,如高兴,生气等。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在医学,档案管理,人脸动画,人脸建模,视频会议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2.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当前很多国家展开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研究,主要有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著名的研究机构有美国MIT的Media lab,AI lab,CMU的Human-Computer I nterface Institute,Microsoft Research,英国的Department of Engineerin g i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等。综合有关文献,目前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 F I 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的【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的载体(标签)与对应的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的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的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的商品条码。 4.RFID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和【“数字字段”】的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的RFID 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的工作频率都是【】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的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是工作在【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和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的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的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的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和水对该频率的射频具有较低的吸收率,所以125KHz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和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字或打上 “╳”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是一次性使用的。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9.【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 10.【错】可读可写标签不仅具有存储数据功能,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数据进行擦除以及重新写入数据的功能,甚至UID也可以重新写入。 11.【错】一般来讲,无源系统、有源系统均为主动式。 12.【对】低频标签可以穿透大部分物体。 13.【错】微波穿透能力最强。

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办法

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优化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规范装配有自动驾驶系统的机动车辆上公共道路行驶开展自动驾驶相关科研、定型试验,有效控制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潜在风险,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机动车登记规定》(公安部令第124号)、《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工信部联装〔2018〕66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由市经济信息委牵头、与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公安交管局共同成立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联席工作小组(以下简称“管理联席工作小组”),负责本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开放测试道路认定和有关重大事项的协调解决。 第四条由管理联席工作小组组织有关领域专家成立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专家委员会,为本市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工作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第五条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可作为第三方机构(以下简称“测试管理单位”)负责受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申请,出具专业评审意见,并负责相应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组织实施、过程监管及结果评估等工作。 第三章道路类型和测试类型 第六条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测试道路分为普通道路、山地道路和城市快速路三个类型。 第七条在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适时选择典型的高速公路作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 第八条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测试类型分为一般测试、载人测试、载物测试和编队行驶测试四个类型。 第四章道路测试申请基本条件 第九条测试主体要求: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 (二)具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试验检测或出行服务等相关业务能力; (三)为测试车辆购买不低于五百万元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同时具备不低于五百万元的赔偿能力,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四)具有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评价规程; (五)具备对测试车辆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能力; (六)具备对测试车辆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重现的能力;

自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现代化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sting technology 【摘要】 自动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一门新兴技术,是将生产、科研、生活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通过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与装置进行检查测量,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动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在机械制造、化工、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等领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自动化技术的四个支柱之一。 【关键词】自动检测传感器数据处理信号转换 【正文】 一、关于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自动检测技术是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任务是寻找与自然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的信号,以及寻求最佳的采集、转换、处理、传输、存储、显示等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信息采集是指从自然界诸多被检查与测量的量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转换是指将所提取出的有用信息向电量、幅值、功率等形式转换。 信息处理的任务是根据输出环节的需要,将转换后的电信号进行数字运算(求均值、极值等)以及模拟量、数字量转换等处理。 信息传输的任务是在排除干扰的的情况下经济地、准确无误地吧信息进行传输。 二、自动检测技术的核心—自动检测系统 自动检测系统是自动测量、自动计量、自动保护、自动诊断、自动信号等诸多系统的总称,其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1.自动检测系统框图 自动系统一般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显示器、数据处理装置和执行机构等五部分构成。下面介绍每个部分的功能: ①传感器:传感器(sensor)是指一个能将被测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敏感元 件,是连接北侧对象和检测系统的接口。通过它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自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RFID技术与应用》试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7题,每题2分,共14分)【13选7】 1.自动识别技术就是一个涵盖【射频识别】、【条码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磁卡识别技术、接触IC卡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集计算机、光、机电、微电子、通信与网络技术为一体得高技术专业领域. 2.自动识别系统就是应用一定得识别装置,通过与被识别物之间得【耦合】,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得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得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得数据采集系统,加载了信息得载体(标签)与对应得识别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软硬件得有机组合便形成了自动识别系统。 3.条码识别就是一种基于条空组合得二进制光电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就是【供应链管理之零售】系统,如大众熟悉得商品条码. 4.RFID技术就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得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即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得信息达到识别目得得技术。 5.国际标准(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1、4版(英文版),也简称【EPC】规范。 6.射频识别标签数据规范给出包括【“标头”】与【“数字字段”】得标签通用数据结构,所有得RFID标签都应该具有这种数据结构。 7.ISO14443中将标签称为邻近卡,英语简称就是【PICC】,将读写器称为邻近耦合设备,英文简称就是【PCD】。 8.ISO15693与ISO14443得工作频率都就是【13、56】Mhz。 9.ISO15693标准规定标签具有【8】字节得唯一序列号(UID). 10.对于物联网,网关就就是工作在【网络】层得网络互联设备,通常采用嵌入式微控制器来实现网络协议与路由处理. 11.控制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得数据交换主要通过读写器得接口来完成。一般读写器得I/O接口形式主要有【RS—232串行接口】、【RS-485串行接口】、【以太网接口】、【USB接口】。 12.电子标签按照天线得类型不同可以划分为【线圈型】、【微带贴片型】、【偶极子型】.13.125KHz RFID系统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由于应答器成本低、非金属材料与水对该频率得射频具有较低得吸收率,所以125KHzRFID系统在【动物识别】、工业与民用水表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二、判断题(叙述完全正确请在题前括号内填入“对”字或打上“√”符号,否则填入“错" 字或打上“╳”符号)(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30选20】 1.【对】自动识别技术就是物联网得“触角"。 2.【对】条码与RFID可以优势互补。 3.【错】IC卡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无须直接面对被识别标签. 4.【错】条码识别可读可写。 5.【对】条码识别就是一次性使用得。 6.【错】生物识别成本较低。 7.【对】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8.【错】长距射频产品多用于交通上,识别距离可达几百米,如自动收费或识别车辆身份等。9.【对】只读标签容量小,可以用做标识标签. 10.【错】可读可写标签不仅具有存储数据功能,还具有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多次对原有

《自动检测技术与应用》自动检测试题五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年第学期《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期终考试试卷五卷 班级姓名学号教师 一、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42分) 1、误差产生的原因和类型很多,根据造成误差的不同原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照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粗大误差、随机误差三种。 2、微差法是零位发和偏差发的组合。先将被测量与一个已知标准量进行对比,不足部分再用偏差法测出。 3、应变片丝式敏感栅的材料是金属。为确保应变片的性能,对此类材料的 主要要求是:应变灵敏系数高,且为常数;电阻率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4、目前我国生产两种初始电阻值分别为R 0= 100 欧姆与R = 50欧姆的铜热电 阻,它们对应的分度号分别为 Cu100 与 Cu50 。 5、被测体的电阻率ρ越大,相对导磁率μ越小,传感器线圈的激磁频率越小,则电涡流的轴向贯穿深度越大。 6、当吧两种材料的金属组成回路,并且两端的温度不同时,回路中将会产生 一定的电动势并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热电动势是由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组成。

7、由A、B导体组成的热电偶,当引入第三导体C时,只要 c两端的温度相同,则C导体的接入对回路总热电动势无影响,这就是中间导体定律。 8、压电式传感器不能测量频率太低被测量,更不能测量静态量。目前多用于加速度和动态的力或压力的测量。 二、选择题(每空 1.5 分,共18分) 1、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 C )左右为宜。 A.3倍 B.10倍 C.1.5倍 D.0.75倍 2、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试求: 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A )。 A. 1℃ B. 0.5℃ C. 10℃ D. 200℃ 2)当示值为2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B ),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C )。 A. 1℃ B. 5% C. 1% D. 10% 3、湿敏电阻用交流电作为激励电源是为了( B )。 A. 提高灵敏度 B. 防止产生极化、电解作用 C. 减小交流电桥平衡难度 D. 节约用电 4、( C )的数值越大,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动势就越大。 A.热端直径 B.热端和冷端的温度 C.热端和冷端的温差 D.热电极的电导率 5、螺线管式自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 B )。 A. 加长线圈的长度从而增加线性范围 B. 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 C. 降低成本 D. 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 6、电涡流探头的外壳用( B )制作较为恰当。 A.不锈钢 B.塑料 C.黄铜 D.玻璃 7、利用湿敏传感器可以测量(B )。 A. 空气的绝对湿度 B. 空气的相对湿度 C. 空气的温度 D. 纸张的含水量 8、霍尔元件采用恒流源激励是为了( D )。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班级:物流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5年10月20日

目录 1、自动识别概念 (3) 2、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3) 3、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3) 4、自动识别技术特点 (4) 5、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 (4) 5.1、条码技术 (4) 5.2、磁条(卡)技术 (4) 5.3、IC卡技术 (5) 5.4、生物识别技术 (5) 5.4.1语音识别技术 (6) 5.4.2视觉识别技术 (6) 5.4.3人脸识别技术 (6) 5.4.4指纹识别技术 (7) 5.5图像识别技术 (7) 5.6.光学字符识别技术(OCR) (7) 5.7.射频识别技术(RFID) (8) 6、自动识别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8) 6.1、自动识别技术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 (8) 6.2、自动识别技术已成为我国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10) 6.3、自动识别技术可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10) 7、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 (11) 8、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11) 8.1、多种识别技术的集成化应用 (12) 8.2、无线通讯相结合是未来自动识别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13) 8.3、自动识别技术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控制,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14) 8.4、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将继续拓宽,并向纵深发展 (15) 8.5、新的自动识别技术标准不断涌现,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16)

1、自动识别概念 自动识别系统是现代工业和商业及物流领域中,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流通自动化过程中所必备的自动识别设备以及配套的自动识别软件所构成的体系。 自动识别包括:条码识读、射频识别、生物识别(人脸、语音、指纹、静脉)、图像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 自动识别系统几乎覆盖了现代生活领域中的各个环节,并具有及大的发展空间。其中比较常见应用有:条形码打印设备和扫描设备,手机二维码的应用,指纹防盗锁,自动售货柜,自动投币箱,POS机等. 2、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近几十年内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磁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射频识别、生物识别及图像识别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 3、自动识别技术分类 按照国际自动识别技术的分类标准,自动识别技术可以有两种分类方法: 1.按照采集技术进行分类,其基本特征是需要被识别物体具有特定的识别 特征载体(如标签等,仅光学字符识别例外),可以分为光存储器、磁存 储器和电存储器三种; 2.按照特征提取技术进行分类,其基本特征是根据被识别物体的本身的行 为特征来完成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分为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属性特 征。

十种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 1. 条码 5. 电子信息交换 2. 生物测量 6. 机器视觉 3. 卡片技术7. 光学字符识别 3.1磁条卡8. 射频信息通讯 3.2光学卡片9. 射频识别 3.3智能卡10.语音识别 4. 接触记忆 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条形码是主要的自动收集技术,用来收集有关任何人物、地点或物品的资料.它的应用范围是无限的。条码被用来进行物品追踪、控制库存、记录时间和出勤、监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检进检出、分类、订单输入、文件追踪、进出控制、个人识别、送货与收货、仓库管理、路线管理、售货点作业以及包括追踪药物使用和病人收款等在内的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 条码本身不是一套系统,而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识别工具它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支持成熟的管理系统。条码使用能够逐渐地提高准确性和效率,节省开支并改进业务操作。 条码是由不同宽度的浅色和深色的部分(通常是条形)组成的图形,这些部分代表数字、字母或标点符号。将由条与空代表的信息编码的方法被称作符号法。符号法有许多种。下面列举的是一些最常使用的符号法。 通用产品码(UPC码)和它在世界范围的相似物国际物品码(EAN码)在零售业被非常广泛地使用,它们正在工业和贸易领域中被广泛地接受。UPC/EAN码是一种全数字的符号法(它只能表示数字)。 在工业、药物和政府应用中最多的是39码,它是一种字母与数字混合符号法,它具有自我检验功能,能够提供不同的长度和较高的信息安全性。它被一些工业贸易组织所接受,包括汽车工业活动组织(AIAG)、保健工业贸易通讯委员会(HIBCC)和美国国防部(DOD)。工业应用包括追踪生产过程、仓库库存,还有识别影印领域这样的特别应用。作为一种字母与数字混合符号法,39码除有数字外,还能够支持大写字母并有一些标点符号。 与39码相比,128码是一种更便捷的符号法,它能够代表整个ASCII字母系列。它提供一种特殊的“双重密度”的全数字模式并有高信息安全性能。128码正在逐渐代替39码。HIBCC 和统一编码委员会(UCC)已接受一种特殊版本的128码(UCC/EAN-128)用来进行送货箱的标记。在ANSI的送货箱标记标准中也承认UCC/EAN-128码。在需要将序号、批量号和其它有关信息输入到产品标签上的应用中使用UCC/EAN-128码的趋势有进一步的发展。两维码符号法正在跟进 两维码符号法是条码发展的下一步骤。它们比传统的条形码的密度高得多,所以能提供较高的信息完整程度。因为它们能够将更多的信息放入更小的面积内,所以它们为许多不同的应用所接受。 有两种不同的两维码符号法:重叠式条码(条码的细条重叠在一起)和矩阵式符号法(它是统一规格的黑白方块的组合,而不是不同宽度的条与空的组合)。 重叠式条码(如PDF417码、Codablock、Supercode)包括附加的版式排列信息,这样信息会总处于正确的位置中。信息量可达到1K的字母(如果计算进“连接”的符号会更高)。例如,PDF417码被用来为送货/收货标签信息编码,甚至ANSI使用它来为送货箱的标签编码,作为“纸张电子信息交换”的一部分。这种符号法被多个工业组织和许多工业公司所采

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 条形码自动识别技术2010-04-09 15:03条码本身不是一套系统,而是一 种十分有效的识别工具它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支持成熟的管理系统。条码使 用能够逐渐地提高准确性和效率,节省开支并改进业务操作。 条码是由不同宽度的浅色和深色的部分(通常是条形)组成的图形,这些部 分代表数字、字母或标点符号。将由条与空代表的信息编码的方法被称作符号法。符号法有许多种。下面列举的是一些最常使用的符号法。 通用产品码(UPC码)和它在世界范围的相似物国际物品码(EAN码)在零售业被非常广泛地使用,它们正在工业和贸易领域中被广泛地接受。UPC/EAN码是 一种全数字的符号法(它只能表示数字)。 在工业、药物和政府应用中最浒的是39码,糨是一种字母与数字混合符号法,它具有自我检验功能,能够提供不同的长度和较高的信息安全性。它被一 些工斑马打印机业贸易组织所接受,包括汽车工业活动组织(AIAG)、保健工业 贸易通讯委员会(HIBCC)和美国国防部(DOD)。工业应用包括追踪生产过程、仓 库库存,还有识别影印领土这样的特别应用。作为一种字母与数字混合符号法,39码除有数字外,还能够支持大写字母并有一些标点符号。 与39码相比,128码是一种更便捷的符号法,糨能够代表整个ASCII字母 系列。它提供一种特殊的"双重密度"的全数字模式并有高信息安全性能。128 码正在逐渐代替39码。HIBCC和统一编码委员会(UCC)已接受一种特殊版本的128码(UCC/EAN-128)用来进行送货箱的标记。在ANSI的送货箱标记标准中也 承认UCC/EAN-128码。在需要将序号、批量号和其它有关信息输入到产品标签 上的应用中使用UCC/EAN-128码的趋势有进一步的发展。 两维码符号法正在跟进 两维码符号法是条码发展的下一步骤。它们比传统的条形码的密度高得多,所以能提供较高的信息完整程度。因为它们能够将更多的信息放入更小的面积内,所以它们为许多不同的应用所接受。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选择题答案)

选择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某压力仪表厂生产的压力表满度相对误差均控制在0.4%~0.6%,该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__C__级,另一家仪器厂需要购买压力表,希望压力表的满度相对误差小于0.9%,应购买__B__级的压力表。 A. 0 .2 B. 0 .5 C. 1 .0 D. 1.5 2)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B__。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相对误差 D.精度等级 3)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__C__左右为宜。 A.3倍 B.10倍 C.1.5倍 D.0.75倍 4)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仅为5kHz)测量频率高达5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还不到2V,该误差属于__D__。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随机误差 D.动态误差 5)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__D__。 A.提高精度 B.加速其衰老 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 D.提高可靠性 2.各举出两个非电量电测的例子来说明 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 3)直接测量; 4)间接测量; 5)接触式测量; 6)非接触式测量; 7)在线测量; 8)离线测量。 3.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试求: 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A__。 A. 1℃ B. 0.5℃ C. 10℃ D. 200℃ 2)当示值为2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_B__,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_C__。 A. 1℃ B. 5% C. 1% D. 10% 4.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问:若选用量程为250V电压表,其精度应选__B__级。若选用量程为300V,其精度应选__C__级,若选用量程为500V的电压表,其精度应选__C__级。 A. 0.25 B. 0.5 C. 0.2 D.1.0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 单项选择题 1)电子秤中所使用的应变片应选择__B__应变片;为提高集成度,测量气体压力应选择___D___;一次性、几百个应力试验测点应选择___A___应变片。 A. 金属丝式 B. 金属箔式 C. 电阻应变仪 D. 固态压阻式传感器 2)应变测量中,希望灵敏度高、线性好、有温度自补偿功能,应选择__C__测量转换电路。 A. 单臂半桥 B. 双臂半桥 C. 四臂全桥 D. 独臂

自动识别技术 (1)

自动识别技术 课程报告 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所属课程:RFID原理与应用 日期:2014.9.14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相继涌现出多种自动识别输入技术,包含了自动识别,数据采集和移动计算三个方面的技术应用,这对计算机技术的扩大应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雷达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射频识别技术应运而生,为自动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过十年左右的试验研究探索阶段,到20世纪70-80年代左右,自动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如火如荼,也加速了自动识别技术的测试。并相继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但由于自动识别技术标准相当混乱,一直无法扩大规模生产。直到2000年后,随着自动识别产品种类的增加,标准化问题逐渐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电子标签成本不断降低,规模应用行业不断扩大,自动识别技术才得以广泛应用。 近几十年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磁卡技术、IC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射频技术、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而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认为自动识别技术可以分为: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服装生产线和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大型会议人员通道系统,智能货架的管理,医药物流系统的管理和应用等;此外自动识别技术也应用于人类的各种研究,如枪弹痕迹自动识别,心电信号,机器视觉的农田害虫的快速检测与识别,无线信号调制等等。

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重要性 (是德科技)

白皮 书 《测试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 推广至关重要》 随着传统汽车制造商与新参与者纷纷投资研发创新技术,自动驾驶汽车(AV)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尽管自动驾驶汽车有可能提升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便利性, 但其复杂的设计要求必须使用测试和验证系统进行严格测试,确保在各种交通、路况和天气条件下的行车安全。当然,自动驾驶汽车将使用基于人工智能(AI)的方法,这将使汽车能够通过电信业务和基础设施提供商进行通信。 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基础是互联汽车概念。系统会与汽车进行通信,交流道路和交通状况、附近的汽车以及与驾驶体验有关的其他关键信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将多种传感器、计算机和软件整合在一起,创造出自动驾驶汽车。从统计学上来说,这些汽车在安全行驶里程方面已经超越人工驾驶汽车。在大约 94% 的重大车祸中,常见的、可预见的驾驶员人为错误往往是肇事原因之一,例如超速或注意力分散等。

根据 Waymo(Google 以前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报告,在以 2 英里时速行驶总共超过500 万英里的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事故,但没有造成任何人身伤害。即使这样,让消费者树立对全自动驾驶汽车的信任也是一个挑战。例如,根据 2018 年美国汽车协会(AAA)的一项调查1,有 73% 的美国驾驶员表示,他们非常担心驾驶自动驾驶汽车;而 63% 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在步行或骑车时与自动驾驶汽车共享道路会感觉不安全。 安全性及其他优点 基于驾驶员错误所造成的事故数量,安全性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而自动驾驶汽车可能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安全性的提高。将人为错误排除在驾驶环节之外,可以大大减少交通事故中的人身伤亡。 部署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还有其他好处。例如,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将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出行自由。此外,它还可能创造新的运输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自动驾驶出租车队和共享自动驾驶汽车公司;这些模式可以提高个人生产率。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选择题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梁森 选择题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某压力仪表厂生产的压力表满度相对误差均控制在0.4%~0.6%,该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__C__级,另一家仪器厂需要购买压力表,希望压力表的满度相对误差小于0.9%,应购买__B__级的压力表。A. 0 .2 B. 0 .5 C. 1 .0 D. 1.5 2)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均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B__。 A.绝对误差 B.示值相对误差 C.满度相对误差 D.精度等级 3)在选购线性仪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__C__左右为宜。A.3倍 B.10倍 C.1.5倍 D.0.75倍 4)用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频率上限仅为5kHz)测量频率高达500kHz、10V左右的高频电压,发现示值还不到2V,该误差属于__D__。用该表直流电压档测量5号干电池电压,发现每次示值均为1.8V,该误差属于 A 。 A.系统误差 B.粗大误差 C.随机误差 D.动态误差 5)重要场合使用的元器件或仪表,购入后需进行高、低温循环老化试验,其目的是为了__D__。 A.提高精度 B.加速其衰老 C.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 D.提高可靠性

2.各举出两个非电量电测的例子来说明 1)静态测量; 2)动态测量; 3)直接测量; 4)间接测量; 5)接触式测量; 6)非接触式测量; 7)在线测量; 8)离线测量。 3.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度为0.5级,试求: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A__。 A. 1℃ B. 0.5℃ C. 10℃ D. 200℃ 2)当示值为2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_B__,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__C__。 A. 1℃ B. 5% C. 1% D. 10% 4.欲测240V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问:若选用量程为250V电压表,其精度应选__B__级。若选用量程为300V,其精度应选__C__级,若选用量程为500V的电压表,其精度应选__C__级。 A. 0.25 B. 0.5 C. 0.2 D.1.0 第二章思考题与习题答案 1. 单项选择题 1)电子秤中所使用的应变片应选择__B__应变片;为提高集成度,测量气体压力应选择___D___;一次性、几百个应力试验测点应选择___A___应变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