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版教材《端午粽》教学设计

(完整版)部编版教材《端午粽》教学设计
(完整版)部编版教材《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内容研读】

《端午粽》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篇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描述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课文贴近学生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懂得借助标点符号读好长句子,但单纯借助标点符号并不能达到读好长句子的目的,还需分解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做好长句子的朗读指导。

【教学目标】

1.图文结合,认识“粽、端、节”生字,学习新偏旁“米字旁”和“立字旁”;

2.通过识字游戏,正确认读“米、豆”等7个生字。

3.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这个中华传统节日,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并会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4.会说“()的()”短语,“又()又()”短语

5.通过字理溯源,正确书写“豆”和“米”,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难点】

1.读好长句子,按一定顺序介绍粽子;

2.通过文字品尝端午粽的色、香、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活动一:看图、聊端午

1.出示图片,这是什么?

认识生字“粽”,看着图片,瞧着生字,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认识新偏旁“米字旁”

猜读米字旁形声字:籽、粑、粒、粞、粮

2.什么时候吃粽子,聊端午节

认识生字“节”

出示今年5月日历,谁能找到端午节这一天

聊聊端午节

认识生字“端”,学习新偏旁“立字旁”

师介绍:“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

再看日历。五月还有哪些节日?

3.板书课题,《端午粽》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聊一聊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孩子们有话聊,课堂氛围活跃。通过认识日历,进一步了解端午节,更巩固了对“节”生字的复现认识。

学习活动二:识字活动乐趣多

1.初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次。

2.同伴合作,把信封里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吃粽子”识字游戏

粽米枣豆肉

第一组

第二组

参加游戏的学生要说:我爱吃:(看谁吃的多,说的多)

3.“我会辨”识字

第一组:总、念

第二组:间、问

第三组:分、会

?有什么发现?

?辨字组词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玩中学。本环

节的集中识字设计了“吃粽子”游戏,比赛谁吃的粽子多,认识的生字多,孩子

们自主地参与到识字环节,在说“我爱吃——”的同时认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的认识表示食物的字。“我会辨”识字则是选取形近字,增强孩子自主识字的能

力,激发识字积极性。

学习活动三:尝粽子,品色、香、味。

1.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

的枣。

学生一边读,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可见播放粽子图片

认识箬竹叶,识字“叶”

?读好词组

青青的箬竹叶 白白的糯米 红红的枣

有什么发现?(颜色的词语、叠字) 板书:色

我还会说:_______的__________

?选择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端午粽的?

A 从外往里

B 从里往外

请生来从外到里说一说;

根据粽子介绍顺序,指导读好长句子。

课中拍手操

遇到长句不要慌。

粽子 糯米 红枣 红豆 鲜肉

逗号换口气,

句号停一停。

挑战难度,看着粽子图片,你能从里到外说一说吗?

小结:我们描写事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练习:出示西瓜图片

我会从外往里说:西瓜的外面是_____________,里面是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

2.煮熟的粽子出锅了

?闻一闻,说感受

出示:一股清香板书“香”

?拿来粽子,谁想尝一尝

出示句子: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标红:又黏又甜板书“味”

练习:又()又( ) 又()又()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既完成了教学目标里会说“()的()”的短语,也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读好长句子,采用这种有顺序的介绍,实际上是对内容的分解,抓住“里面、中间”这几个方位的词,借助停顿符号,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表达的内容,训练学生朗读长句子的能力。并迁移运用,会按照一定顺序说一说。

学习活动四:书写“米、豆”

1.品尝了又黏又甜的粽子,再出示两样吃的

“米和豆”的象形字,理解字义,指导书写

(豆原先是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2.书写

观察在田字格的位置,发现

?指导。(豆,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在横中线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

展;米,强调笔顺,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撇捺要舒展)

?师范写,学生练写(注意握笔、书写姿势和描红规范)

?写好了,给同桌评一评可以得几颗星。

【设计意图】本课时要求写的“豆和米”都是象形字,其实不难写,但根据字理溯源,让学生理解字义,加深对字的识记,也减轻了书写难度。评价时重点落在豆的长横、米的撇捺。

学习活动五:推荐粽子,巩固生字

1.学做“粽子代言人”,推荐外婆家的红枣粽

粽子是用()的()包的,里面裹着()的(),中间有一颗()的()。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

2.儿歌:箬竹叶、白糯米、中间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香,香厨房,一股清香飘出来;

尝粽子,黏又甜,十分好吃花样多。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学习是一年级重中之重,生字词的复现是帮助和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最好的方法。

【板书设计】

端午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