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技术措施

热处理技术措施
热处理技术措施

滨州市公共供热中心项目工程

焊接热处理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焊接热处理工艺的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1#-4#机组有关受监焊口焊接热处理的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汽水连络管、集汽联箱,主蒸汽管等部分。

2、编制依据

(1) 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及焊接工艺规程;

(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3) 《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焊接篇96年版);

(4) 《电力建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

(5)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SD263-88);

(6)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3、作业前的条件准备

3.1作业所需的工器具及材料

克丝钳3把尖嘴钳3把活动扳手2把试电笔2只

履带式加热器若干石棉布若干硅酸铝保温棉若干18号铅丝若干

铠装热电偶10支电源线(35mm2)1000米记录纸10盒记录墨水5盒

3.2作业所需的机械

远红外热控制电源1台

3.3热处理人员的资格及要求

3.3.1热处理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焊接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

3.3.2应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及本指导书,热处理后必须进行自检,做到操作无误、记录准确。

3.3.3 及时作好收集、汇总、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的工作。

4、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1.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见附图)

4.2 热处理工艺

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采用高温回火。整体预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局部预热采用火焰加热方式。

4.2.1需做焊后热处理的焊缝:

壁厚>30mm的碳素钢管。

壁厚>8mm、管径φ>108mm的12Cr1MoV钢管焊缝。

其它经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

4.2.2远红外电源启动、停机顺序:

4.2.2.1启动:接通电源后,红外线设备启动,各表显示数值正常,编入程序后正常运行。恒温:进入正常的恒温热处理程序

4.2.2.2停机:程序运行结束会自动停机,操作人员切断总电源。

4.2.3本工程主要钢材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下表

4.2.4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一般按6250/壁厚(单位为℃/h)计算,并且不大于300℃/h。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不控制。

4.2.5对于承压管道及其返修焊件的热处理,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任意两点间的温度应小于50℃。

4.2.6热处理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小于100mm。保温厚度以40mm~60mm为宜。

4.2.7中、大径管的热处理采用远红外电感应加热,采用接触法进行测温。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要求低于50℃。

4.2.8热处理的测温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所用仪表、热电偶及其附件,根据计量

的要求进行校验,并在有效期使用。维修后的计算器具,必须进行重新校验。

4.2.9 热电偶测温应按如下要求:

4.2.9.1 根据仪表型号和焊件的具体情况选用热电偶。

4.2.9.2 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应以保证测温准确可靠、有代表性为原则。一般测温点应对称布置在焊缝中心两侧,且不少于两点,水平管道的测点应上下对称布置。

4.2.9.3 感应加热时,热电偶的引出方向应与感应加热线圈垂直。热电偶冷端温度不稳定时,必须使用补偿导线,且二者型号,极性必须相匹配。

4.3其他措施

4.3.1严格按施工技术措施及施工技术交底组织施工,做到不交底、交底不清不施工,交底后要求安全员签字。

4.3.2本工程中要严格施工艺作风,加强精品工程意识教育,在制度上采取防微杜渐的措施,重新考核上岗。

4.3.3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格热处理工的资质审查,,保证各个层次的作业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资质。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督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杜绝质量隐患的存在。

4.4质量检查验收

自动记录异常应做硬度值抽查,被查部件的硬度值不合格时,应按班次做加倍复检并查明原因,对不合格接头重做热处理。

5、质量控制点

⑴现场见证点(WP点) 对于焊口进行热处理对加热温度的控制设为现场见证点。

⑵停工待检点(HP点) 对于检验过程中出现的硬度值超过规定范围焊缝重新进行热处理设为停工待检点。

6、安全文明及环境控制施工措施

6.1 安全施工方面

6.1.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热处理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6.1.2应遵守国家和电力工业对安全、防火、环保和施焊中其他相关条件的有关规定。反对习惯性违章。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带安全帽,穿工作服,并戴有胸卡或上岗证。热处理人员应穿好绝缘鞋。

6.1.3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施工班组内部的安全管理,实

现死亡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事故为零的目标。重点应注意防火,使火灾事故零发生,创建安全文明施工达标现场。

6.1.4一切施工活动必须有安全施工措施,并在施工前进行交底,无措施或未交底,严禁布置施工。工作人员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现场工作时应设有警示标识及警戒线,并有专人看管热处理全过程。搭设的脚手架要特别认真的检查,并有防护栏杆,必要时可要求搭设防护安全网。

6.1.5应遵守施工现场对电器设备,易燃易报爆品的安全规定,工作场所应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设置高温,有电等警告牌,设安全绳围栏并有醒目的标志。

6.1.6设备暂时不用时,应加强通风干燥措施,以免受潮损坏元件。

6.1.7焊接热处理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防止烫伤及触电事故发生。

6.1.8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应设专用照明。

6.1.9远红外热处理设备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漏电或短路现象,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拉合闸应戴手套,远红外热处理设备应单独接地

6.1.10热处理人员应两人以上同时作业,严禁擅自作业。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6.1.11雨季作业应注意防防雨,防触电等;冬季作业应注意防滑,防风,防寒,防风,防火等。

6.2 文明施工方面

6.2.1施工作业过程中,认真学习各方面的有关安全的规定,班组坚持班长十分钟安全讲话及周五安全活动日活动。施工时应做到“三不伤害”。

6.2.2专职安监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4远红外控制柜应经常清扫,保持干净工作结束后,必须切断电源,收拾完工具及负载线,清理现场,检查工作场所周围,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6.2.5热处理作业时应将负载线和控制线布置好,发现有破损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应定期检查,清除机内尘埃。检查元件螺丝有无松动,焊点有无虚焊等。

6.2.6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点及控制措施(见后表)

6.2.7作业后将回收的废旧材料放到规定地点。对现场的材料、设备实行定置化管理,按指定场所分数堆放,并应整齐、有序、标志明显,不得随意乱放、乱丢、阻塞交通和防碍施工。

6.2.8施工现场作业面,必须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2.9高处作业上爬梯前应严格按规程执行,且检查架子是否牢固,可靠,有无护

栏及高度是否合适等。高处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并挂在上方牢固可靠处。高处作业时,不得任意向下抛物。高处作业应注意保管好自己的工器具,防止坠落,应做到文明施工。

6.3 环境控制方面

6.3.1热处理的工作场所应采取措施排除有害气体,粉尘等,应保持通风良好

6.3.2工作场所保持适当通风,排除有害气体及烟尘;施工人员应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6.3.3材料应分类堆放。清理出的施工垃圾倒入垃圾池内,废料应堆放在指定地方。

6.3.4负载线线应规范布置,工作结束应及时盘绕回收。严格控制火源,加强用火的管理。

6.3.5热处理场所应经常清扫,保持干净,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吹扫。

6.3.6负载线应布置整齐合理,以免对他人造成妨碍。

安全点控制措施表

附图: 作业程序图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及作业指导书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编制: 审核: 批准:

热处理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要求,根据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规 定,特制定热处理通用工艺规范,用于指导热处理生产与过程控制。 2.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热处理生产的主要工艺和质量控制方式、方法、要求,适用于石油机械API SPEC7K转盘及其配件产品的各种热处理。 属于本公司的其他产品和外协产品的热处理也可参照本规范的基本要求执行。 3.主要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通过对工件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金属或合金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 获得预期的性能的操作工艺。热处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材料潜力,改善和获得良好的机械 性能、加工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 热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特殊工序,在石油机械产品生产制造中有重要作用。 可以分为: a.整体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热处理:如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淬火以及化学热处理(如表面渗碳、碳 氮共渗、氮化等) b.预先(或预备)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 预先热处理一般是为了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而采取的热处理工艺,如时效、退火(包 括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等)、正火等,预先热处理有时也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一般用于焊接结构件、铸件等。相对于最终热处理而言,某些重要、大截面钢件采用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正火处理)是为使最终热处理产品有一个良好的组织保证。 3.1退火(Annealing) 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主要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 性能,为下一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主要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热处理方案

中石化清江石化有限责任公司2台×2000m3液化气球罐 热处理工艺方案 二○○○年七月

目 录 1. 编制依据 2. 概况 3. 热处理方法与工艺 4. 流程与装置 5. 热处理前准备 6. 热处理操作 7. 劳动力组合与岗位细则 8. 热处理效果评定 9. 质量保证措施 10. 安全措施 11. 机具及材料一览表 12. 热工计算 13. 附图 13.1 2000m3球罐整体热处理工艺流程图(1) 13.2 2000m3球罐整体热处理保温图(2) 13.3 2000m3球罐整体热处理测点布置图(3) 13.4 2000m3球罐整体热处理工艺曲线(4) 13.5 2000m3下级板温度补偿电加热器布置图 (5) 13.6 喷嘴结构示意图(6) 13.7 焊接试板固定示意图(7)

1. 编制依据及执行规范 1.1 编制依据 1.1.1 2000m3球罐工艺图 1.2 执行规范 1.2.1 《球形储罐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4-98 1.2.2 《球形储罐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J512-90 1.2.3 《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98 1.2.4 《钢制压力容器》GB150-98 1.2.5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 概 况 2.1 概况介绍 清江石化有限公司2000m3液化气球罐为现场组焊的压力容器,根据施工图的要求为消除球罐组装与焊接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改善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减少产生应力腐蚀条件,需现场对这台球进行整体热处理。 2.2 主要技术参数 容 积 2000m3 内 径 φ15700mm 材 质 16MnR 介 质 液化石油气 壁 厚 48mm 设计压力 1.75Mpa 设计温度 50℃ 容器类别 Ⅲ 重 量 329624kg 结构形式 混合式

热处理施工方案(DOC)

一、工程概况 亚通石化有限公司80万吨年/重油快速裂解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区、分馏区、吸收稳定区、主风机区、余热锅炉区、总图区、电脱盐区、气压机区及精致区九个区。其工艺管线37公里、管件27100个,材质包含1Cr5Mo,15CrMo,20#等需要热处理。 二、编制依据 ☆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说明; ☆ SH3501-200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SH/T 3517-2001《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 SH/T 3527-1999《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程》; ☆ SH/T 3523-1999《石油化工鉻镍奥氏体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管道焊接规程》。 三、热处理工程量 根据设计要求,统计本装置需要热处理的工程量如下(焊口有增减,以实际发生为准):如上表统计,需要热处理的管道焊口3043道。

五、热处理方法及工艺规程 5.1热处理方法 采用履带式电加热器对焊缝加热的方法,对接管焊缝进行局部热处理。 5.2热处理工艺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法规、标准及设计技术条件要求规定,选择如下热处理工艺参数(表2)及工艺曲线(图1a 、1b 、1c )。 表2 热处理工艺参数 度 6 25℃ 时间 (h ) 300℃

六、热处理施工 6.1热处理机具就位 (1)热处理机具主要包括控制柜和仪表,安装在单独的工具房内,在运输时应防震、防颠,并且重要的是防止冲击性的碰撞。 (2)机具附带的加热线应栓挂牢固,控制机柜门关严,室内所有开关均应处于关闭状态。 (3)机具运输到现场,应安放于现场安全位置,不得影响其它项目的施工,同时还要保持距离电源近,并且估测加热线和补偿线的长度,确认其最佳位置。 (4)应对热处理控制柜进行调试。 (5)热处理机具运至现场后,卸车应平稳。 6.2加热器的选用 (1)管道加热器选用时,应按照技术要求选取。 (2)使用时应根据管子的公称直径、壁厚以及焊缝宽度选用。管径在DN100~250之间,可选用组成品履带式加热器;公称直径大于DN250时,同时选用两组(或多组)功率相同的加热器并用。 度 7 65℃ 300℃ 时间 (h ) 线 度 6 75℃ 300℃ 时间 (h ) 图1c 15CrMo 热处理曲线

常用热处理工艺【详情】

常用的几种热处理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相关表面处理及精密零件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常用热处理方式 1.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 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 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 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1.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1.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1.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2.Q235热处理工艺 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大概0.12%-0.2%之间,相当于普通的10、20钢,淬火后硬度改变不大。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综合性能好,能满足一般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一般买来就用不热处理,一般它都用在工程上大量需要钢材的地方,数量巨大,一般是热轧后就使用,热轧也就是有正火这个热处理,不热处理的原因有几个: 1)这些场合不需要太高的力学要求。 2)这些钢构件的体积太大了,你想热处理也不现实。 3)这些钢很多情况下要被焊接使用的,你热处理了被焊接后也被焊接过程中将焊缝的 热处理给破坏了。 4)材料价格便宜,质量要求比较低,而且是低碳钢,热处理的效果也不太好。 5)如果非要用Q235淬出硬度那只能渗碳,但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Q235在理论上是可以淬火得到马氏体的。但是由于马氏体碳过饱和度很低,淬火后的硬度很低,只有170HBS左右。而这种钢的供应状态硬度大概就有144HBS左右(出

热处理技术标准

焊接热处理技术标准 目次 1范围 2引用文件 3一般规定 4焊接热处理加热方法与设备 5焊接热处理工艺 6焊接热处理工艺措施 7质量检查与技术文件1范围引用文件

本标准依据DL/T819-2002编制 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钢制承压管道、部件(包括承压部件与非承压部件)在制作、 安装、检修过程中对焊件进行焊接热处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用加热方法对焊件进行的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 3一般规定 3.1人员 3.1.1焊接热处理人员应该经过专门的培训,取得资格证书。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 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焊接热处理 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r.o 3.1.2热处理技术人员的职责是: a) 应熟悉相关规程,熟练掌握、严格执行本规程,组织热处理人员的业务学习; b) 负责编制焊接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c) 指导并监督热处理工的工作; d) 收集、汇总、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

3.1.3热处理工的职责是: 。) 执行本规程,按焊接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工艺卡进行施工; b) 记录热处理操作过程; c) 在热处理后进行自检。. 3.2安全要求 3.2.1焊接热处理作业时应穿戴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防止烫伤、触电。 3.2.2应遵守施工现场对电器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规定,工作场所应放置足够数量 的灭火器材并设置高温、有电等警示牌。 3.2.3采用电加热时,至少应有两人值班;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时,控制室应采取屏蔽措施。 拆装热处理加热装置之前必须确认已切断电源;焊接热处理工作完毕应检查现场,确认无引 起火灾的危险后方可离开。 3.2.4作业过程中,应对含苯电容采取措施防止苯污染。3.2.5保温材料的性能应满足工艺及环保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GB/T 16400—1996《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的要求。 焊接热处理加热方法与设备 4.1加热方法 4.1.1焊接热处理常用的加热方法有电加热(如电阻炉加热、

热处理施工方案

鹤煤60万吨甲醇项目 甲醇精馏装置工艺管道试压、吹洗方案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安全负责人: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鹤煤60万吨甲醇项目经理部 2011年7月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人员要求 4 热处理需要的设备材料及劳动力计划 5 材料验收、发放及保管 6 主要施工机具 7 施工工艺 8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9 质量检验 10 成品保护 11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1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本工程位于鹤壁市山城区,西环路路西,凉水井村之南。场地为新征场地,原为耕地,地形稍有起伏,本场地工程环境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较适宜工程建设。 我单位承建的甲醇装置工艺需要热处理主要由如下工序组成: CO变换工序;2.酸性气体脱除工序;界外管廊。

主要工作量如下: 2 编制依据 2.1 GB50235《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的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2 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2.3 公司技术资料;

2.4 设计技术要求及施工图 3 人员要求 3.1 热处理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3.2 热处理工作人员须了解管材及焊缝的规格材质和工艺要求。 4 热处理需要的设备材料及劳动力计划表

5材料验收及保管 1 一般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1)脚手架钢管及扣件应检查确认符合质量要求并有序堆放; (2)保温用铁丝、防雨用的移动棚(罩)妥善保管存放。 2 特殊材料的验收及保管。 (1)用选定的保温材料、铁丝网、石棉布、细铁丝缝制保温毡;保温毡应保持干燥, 存放在室内,或室外垫高的排架上,并应覆盖不得受潮。 (2)电加热器、热电偶端点焊接良好、接线柱螺栓完好,补偿导线无脱皮并整齐盘绕, 均存放在室内。 6主要施工机具 1 主要机械设备 变压器(或交流焊机)、温控柜、履带式电加热器、绳式电加热器、指型电加热器等。 2 主要工具 钢丝钳、活动扳手、剪子、锯弓、手锤、扁錾、台虎钳、大锤、剥线钳、螺丝起、万 能表等。 3 计量器具 温度自动记录仪、数字显示式表面测温仪、数字显示式硬度仪。 4 作业条件 4.1 所有需要热处理的管道焊缝全部施焊完毕,并经检验合格。 4.2 编制热处理方案已经批准并已进行技术交底。 4.3 现场电源、环境条件等均符合要求,并已采取防风、防雨、防火、防停电等措施; 寒冷雨雪天气,室外管道焊缝热处理应搭设可靠的防护棚。 4.4 现场应准备充足的保温材料、细铁丝及自制的保温毡。 4.5 管道端口封闭,焊缝附近孔板、温度计、压力表等仪表已拆除,拆除口已保护。 4.6 确保热处理设备、仪表性能良好,电加热器、热电偶、测温点布置合理,热电偶、

T12钢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T12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院(系):冶金材料系 专业年级:材料1201 负责人:陈博 唐磊,杨亚西, 合作者:谭平,潘佳伟,多杰仁青 指导老师:罗珍 2013年12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部冶金材料系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学生姓名陈博,杨亚西,唐磊,谭平,多杰仁青,潘佳伟 课程设计题目T12 设计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碳素工具钢的性能及其热处理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础技能训练。 2.课程设计的任务分组(碳素工具钢T12) ①:锉刀的热处理工艺(唐磊) ②:热处理后的组织金相分析(陈博) ③:淬火(潘佳伟) ④:回火(多杰仁青) ⑤:局部淬火(谭平) ⑥:缺陷分析(杨亚西) 3.课程设计的内容: T12钢热处理工艺设计流程 4参考文献: 【1】詹艳然,吴乐尧,王仲仁.金属体积成形过程中温度场的分析.塑性工程学报,2001,8(4) 【2】叶卫平,张覃轶.热处理实用数据速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9---60 【3】许天己钢铁热处理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4"~136 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周周一~周二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理论学习 周三~周五分组进行典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第二周周一~周三撰写设计说明书 周四~周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日

热处理工艺卡 热处理工艺卡材料牌 号 T12 零件重 量 锉刀400g 工艺路 线 热轧钢板冲压下料——退火——校直——铣或刨侧 面——粗磨——半精磨——剁齿——淬火加回火。 技术条件检验方法 硬度HRC60-62,HB≤207 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金相组 织 珠光体,马氏体和 渗碳体 金相观察 力学性 能 硬度:退火,≤ 207HB,压痕直径≥ 4.20mm;淬火:≥ 62HRC 布氏法,洛氏法 工 序号工序名称设备 装炉方式 及数量 加热温 度℃ 保温 时min 冷却 介 质 温 度 ℃ 冷却时间 min 1 预热加热炉- 550-65 加热 时间 的5-6 倍 - - - 2 球化退火退火炉- 760-77 0 2-4h 空 气 550 -60 4h 3 淬火保护气 氛炉- 770-78 - 水150 -20 10 4 低温回火回火炉- 160-18 0 0.75- 1h 空 气 150 60 编制人陈博编制日期2013.12.11 审核日期

热处理技术措施

滨州市公共供热中心项目工程 焊接热处理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焊接热处理工艺的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1#-4#机组有关受监焊口焊接热处理的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汽水连络管、集汽联箱,主蒸汽管等部分。 2、编制依据 (1) 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及焊接工艺规程; (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3) 《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焊接篇96年版); (4) 《电力建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 (5)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SD263-88); (6)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3、作业前的条件准备 3.1作业所需的工器具及材料 克丝钳3把尖嘴钳3把活动扳手2把试电笔2只 履带式加热器若干石棉布若干硅酸铝保温棉若干18号铅丝若干 铠装热电偶10支电源线(35mm2)1000米记录纸10盒记录墨水5盒 3.2作业所需的机械 远红外热控制电源1台 3.3热处理人员的资格及要求 3.3.1热处理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焊接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 3.3.2应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及本指导书,热处理后必须进行自检,做到操作无误、记录准确。 3.3.3 及时作好收集、汇总、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的工作。 4、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1.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见附图) 4.2 热处理工艺 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采用高温回火。整体预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局部预热采用火焰加热方式。 4.2.1需做焊后热处理的焊缝: 壁厚>30mm的碳素钢管。 壁厚>8mm、管径φ>108mm的12Cr1MoV钢管焊缝。 其它经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 4.2.2远红外电源启动、停机顺序: 4.2.2.1启动:接通电源后,红外线设备启动,各表显示数值正常,编入程序后正常运行。恒温:进入正常的恒温热处理程序 4.2.2.2停机:程序运行结束会自动停机,操作人员切断总电源。 4.2.3本工程主要钢材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下表 4.2.4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一般按6250/壁厚(单位为℃/h)计算,并且不大于300℃/h。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不控制。 4.2.5对于承压管道及其返修焊件的热处理,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任意两点间的温度应小于50℃。 4.2.6热处理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小于100mm。保温厚度以40mm~60mm为宜。 4.2.7中、大径管的热处理采用远红外电感应加热,采用接触法进行测温。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要求低于50℃。 4.2.8热处理的测温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所用仪表、热电偶及其附件,根据计量

热处理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焊缝进行热处理的目的是清除焊缝的残余应力,使氢逸出,防止焊接区裂纹,改善焊缝机械性能。其手段可通过炉内整体热处理和现场局部热处理。局部热处理在石化装置的塔类容器和工艺管道上广泛应用,技术已非常成熟。我公司从98年开始,采用TCS-1型电脑温控设备对大型储罐人孔、接管焊缝进行现场局部热处理,效果很好。通过硬度检测完全符合热处理质量要求。在本工程中拟采用履带式高铝瓷电加热器和绳状加热器,进行局部热处理。 二、电加热热处理工艺原理 利用高铝瓷电加热器固定于焊缝及周边罐壁和接管上,通过热电偶与电脑自动温控记录设备连接,按工艺要求向温控设备输入热处理工艺曲线,热处理运行后,由设备按输入工艺曲线自动控温、跟踪,运行状态若超出设定的温度警报范围,设备发出警报信息,可由人工进行调节,保证热处理工艺曲线的正确性。 三、电加热热处理特点 1、工艺简单可靠,操作方便、稳定。 2、长条行履带式电加热器和绳状电加热器配合,适用于环状部位的焊缝,加热板、绳与焊缝、加热区贴合紧密,热处理质量高。 3、使用TCS-1温控设备,温度控制精度高,测温误差≤5℃。 4、热处理与主体安装同时进行,可缩短工期。 四、局部热处理施工方案

1、热处理前检验 按工艺要求,热处理前应先对接管及补强板焊缝进行着色检查,补强板还需做气密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热处理。 2、热处理加固 热处理前对DN≥500mm的人孔、进出油孔,用∠100角钢进行防变形加固。 3、电加热板、绳固定 绳状电加热器用缠绕法固定在人孔脖、进出油管角缝位置,履带式矩形加热板用保温钉绑扎钢丝固定于补强板和壁板上,采用罐壁内外双面布置。 4、安装热电偶 热电偶采用点焊于壁板上的带槽螺母、螺栓压紧固定。热电偶测温点布置:接管角焊缝位置在罐壁内、外各一点,交错布置,补强板焊缝位置在罐外对称布置2点。 5、保温 保温材料选用硅酸铝纤维毡,保温厚度100~150mm。保温层用焊于罐壁上的保温钉绑扎铁丝固定。 6、设定并输入热处理曲线 6.1焊后热处理工艺参数设定 壁板材质为:SPV490Q-SR 焊后热处理温度为:580±10℃ 最短保温时间:180min 300℃以上升温速度:<160℃/h

焊接热处理施工工艺

钢结构焊后热处理工艺 1总则 1.1为了保证电厂厂房钢结局部焊接热处理质量,指导焊接热处理作业,特制定本工艺。 1.2本工艺适用于钢结构对接焊缝焊前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工作。 1.3焊接热处理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应执行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有关规定。 1.4 焊接热处理除执行本工艺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以及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 2编写依据 2.1DL/T869 — 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2.2DL/T819—200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 2.3DL/T734 — 2000《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 2.4DL/T868 — 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2.5GB/T17394—1998《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 2.6GB/T16400—2003《绝热用硅酸铝棉及其制品》 3基本要求 3.1人员要求 3.1.1焊接热处理人员资格: a)焊接热处理操作人员应经专业操作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资格证书; b)接热处理技术人员经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C)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

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 3.1.2 热处理技术人员的职责: a ) 熟悉相关规程,熟练掌握和严格执行 DL/T819 — 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 处理技术规程》; b ) 负责编制焊接热处理方案、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 C )指导并监督热处理工的工作,收集、汇部、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 3.1.3 热处理工的职责: a ) 执行DL/T819 — 2002《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焊接 热处理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进行施工。 b ) 记录热处理操作过程并在热处理后进行自检。 3.2 施工设备和材料要求 3.2.1 热处理设备 a ) 热处理施工前,热处理设备应经调试合格,设备应满足工艺的要求,参数 调节灵活、方便,通用性好,运行稳定、可靠并满足安全要求; b ) 热处理应采用自动温度控制箱,并配有自动打印记录仪,设备的温度精度 应在士 5C 以内,计算机温度控制系统的显示温度应以自动记录仪的温度显示为 准进行调整,两者记录误差不大于 0.5%; C )焊接焊接热处理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校验,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维修 后的计量器具必须重新校验; d )热处理应采用绳状或履带式远红外线加热器,在采用 K 连接线应采用补偿导线。 柔性陶瓷电阻加热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附录 A 的规定。 3.2.2 施工材料 a ) 采用氧一乙炔加热时,应采用瓶装气体。 b ) 热处理用保温材料应采用无硬碱超细玻璃或硅酸铝纤维毡, 能应满足工艺及环保的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 GB/T16400—2003 《绝热用硅酸 铝棉及其制品》的要求。 C )当用于不锈钢热处理保温时,其热处理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不超过 2510, 且 型热电偶时,其 DL/T819 — 2002 保温材料的性

(工艺技术)热处理加工工艺

热处理加工工艺 表面淬火 ? 钢的表面淬火 有些零件在工作时,在承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与普通淬火比具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地潜力,节约材料消耗,提高零件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7.不仅用在表面淬火还可用在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 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将工件放在感应器中,当感应器中通过交变电流时,在感应器周围产生与电流频率相同的交变磁场,在工件中相应地产生了感应电动势,在工件表面形成感应电流,即涡流。这种涡流在工件的电阻的作用下,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工件表面温度达到淬火加热温度,可实现表面淬火。 ? 感应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1.表面硬度:经高、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其表面硬度往往比普通淬火高 2~3 个单位(HRC)。 2.耐磨性:高频淬火后的工件耐磨性比普通淬火要高。这主要是由于淬硬层马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弥散度高,以及硬度比较高,表面的高的压应力等综合的结果。 3.疲劳强度:高、中频表面淬火使疲劳强度大为提高,缺口敏感性下降。对同样材料的工件,硬化层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硬化层深度增加而疲劳强度增加,但硬化层深度过深时表层是压应力,因而硬化层深度增大疲劳强度反而下降,并使工件脆性增加。一般硬化层深δ=(10~20)%D。较为合适,其中D。为工件的有效直径。 ◆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和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管道热处理方案

管道热处理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1编制说明 (238) 2编制依据 (238) 3热处理工艺要求 (238) 4热处理主要仪器、设备、材料的准备 (239) 5热处理过程的控制 (239) 6质量检验及资料整理 (240) 7安全文明施工 (240)

管道热处理方案 1 编制说明 本方案参考项目招标文件编制,仅作为本工程投标使用。 本工程需热处理的管道系统有:甲醇精馏工段的烧碱溶液管道系统等。 2 编制依据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 3 热处理工艺要求 1) 施工中,焊后应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当不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时,在焊后立即均匀加热至200~300℃,并进行保温缓冷,其加热范围与焊后热处理的要求相同。 2)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均采用电加热方法,加热过程中,焊缝内外壁温度应均匀。 3)焊前预热的加热范围应以焊缝中心为基准,每侧不小于焊缝厚度的3倍;焊后热处理的加热范围,每侧不小于焊缝宽度的3倍,加热带以外部分应进行保温。 4)对于外径≥159mm的管道应设置两个测温点,加热时两热电偶的温差小于60℃,恒温时应小于20℃。 5)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温度选择如下:焊前预热100~150℃;焊后热处理600~650℃。 6)焊后热处理的加热速率、热处理温度下的恒温时间及冷却速率符合下列规定:a.当温度升至400℃以上时,加热速率不应大于(205×25/δ)℃/h,且不得大于205℃/h。 b.焊后热处理的恒温时间应为每25mm壁厚恒温1h,且不得少于15min,在恒温期间内最高与最低温差应低于65℃。 C.恒温后的冷却速率不应大于(260×25/δ)℃/h,且不大于260℃/h,400℃以下可自然冷却。 7)对于一般碳钢管,角焊缝如果有一侧厚度需热处理也应热处理。

热处理施工方案修订稿

热处理施工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一、工程概况 亚通石化有限公司80万吨年/重油快速裂解装置主要包括反应区、分馏区、吸收稳定区、主风机区、余热锅炉区、总图区、电脱盐区、气压机区及精致区九个区。其工艺管线37公里、管件27100个,材质包含1Cr5Mo,15CrMo,20#等需要热处理。 二、编制依据 ☆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说明; ☆ SH3501-2002《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SH/T 3517-2001《石油化工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 GB50235-19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 SH/T 3527-1999《石油化工不锈钢、复合钢焊接规程》; ☆ SH/T 3523-1999《石油化工铬镍奥氏体钢、铁镍合金和镍合金管道焊接规程》。 三、热处理工程量 根据设计要求,统计本装置需要热处理的工程量如下(焊口有增减,以实际发生为准):如上表统计,需要热处理的管道焊口3043道。

五、热处理方法及工艺规程 热处理方法 采用履带式电加热器对焊缝加热的方法,对接管焊缝进行局部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法规、标准及设计技术条件要求规定,选择如下热处理工艺参数(表2)及工艺曲线(图1a 、1b 、1c )。 温度625℃时间(h ) 300℃0

工艺管道热处理方案(终版)

中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 38万吨/年硫磺回收联合装置(U标段)工艺管道热处理方案

1、 ................................................................. 编制说明及依据 2 1.1编制说明. (2) 1.2编制依据 (3) 2、 ...................................................................... 工程概况 3 3、.................................................................................... 工艺参数 4 3.1热处理工艺参数 (4) 4、施工措施 (5) 4.1 热处理加热方式 (5) 4.2保温方式 (6) 4.3测温方式 (6) 4.4 自动控制与记录 (6) 4.5热处理机 (6) 5、施工程序 (6) 6、质量检查 (6) 7、H SE管理 (7) &施工手段用料、机具 (9)

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本方案为中化石化38万t/a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工艺管道热处理施工施工方案,施工人员

《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 《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2. 工程概况 根据三维提供的装置配管说明书规定: 代号为“ AG 的酸性气线、代号为“ LSM RSM 的胺液线以及代号为“ AW 的酸性水碳 钢管道需对焊缝进行消氢热处理、代号为“ MS 的中压蒸汽合金钢管道需对焊缝进行消除应 力热处理,处理方法参照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和 SH3501《石油 化工有毒、可燃介质钢制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有关条款执行,要求热处理后的硬度符合 规要求 我单位负责的硫磺装置二标段区域需热处理焊口共计 6820道,具体见下表(碳钢管道厚 度均 10.5mm ) 必须严格执行。 1.2编制依据 SH3501-2011 GB50184-2011 GB50235-2010 GB50236-2011 GB50517-2010 GB50683-2011 三维设计的施工图

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要求

热处理安全技术的一般要求一、热处理过程中的有害物和不安全因素 1.毒物、毒气和粉尘 热处理不少工序要直接应用有毒物品,如三酸(硝酸、盐酸、硫酸)、烧碱、纯碱、熔融的铅和金属盐等。 (1)应用氯化钡作为加热介质,最高温度达1300℃。氯化钡会大 量蒸发; (2)氮化工艺过程大量地使用氨气,在生产过程中部分氨气会随废气排入大气中;

(3)氰化盐在液体渗碳、氰化和软氮化等工艺过程中应用; (4)有机物如汽油、甲醇、丙酮和煤油等在使用中会大量地挥发; (5)煤气和吸、放热保护气氛中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6)硝盐浴炉中熔融的硝盐,在热的状态下与工件油污作用,产生棕色的有毒气体(五氧化二氮等氮氧化合物); (7)气体软氮化时,甲醇和氨气进入炉内相互作用后产生氰酸根;

(8)热处理工件最后的喷砂清理,使用石英砂,产生大量二氧化硅粉尘。 2.触电 热处理车间用电量很大,许多炉子使用电加热设备,如水、油泵、鼓风机和抽风机都是用电动机驱动,而且还有不少用电设备,用的是高压电(如高频设备可高达15kV)。在使用中违章操作,即将发生触电和电击伤事故。 3.易燃易爆

热处理中应用的某些油料(汽油、煤油和柴油)、有机物(甲醇、乙醇、乙炔、丙烷、丁烷、丙酮和香蕉水等),都是易燃易爆物质。使用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热处理炉,由于操作不当,也经常发生炉子爆 炸事故。 热处理淬火工艺有时要求把加热到800~900℃以上的工件直接淬入油中或采用喷油冷却,容易引起火灾。 4.烫伤 热处理的加热介质许多是利用熔融的金属盐(氯化钡、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钠)。熔融的金属盐一旦遇到水或水汽就会发和熔盐的崩爆,使熔盐飞溅而烫伤人。作为“冷却”介质的低温硝盐浴,虽然温度 在150~200℃,一旦碰到皮肤也会造成严重烫伤。还有,灼热的工件、热油和清洗用的热水浴槽也都容易造成烫伤。

CrMo热处理方案

焊道热处理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南京纽科利工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1.0概述 工艺管道需作热处理,其材质为15CrMo。为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确保工程质量,将热处理作为特殊过程控制,特编制本施工技术措施。

2.0编制依据 2.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 2.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 2.3《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J3501-1997 2.4 《石油化工工程铬钼耐热钢管道焊接技术规程》 SHJ3520-1991 2.5《工艺管道》 ASME B31.3-2001 3.0热处理施工措施 3.1 焊后热处理所采用的是红外线绳型和履带电加热器,其功率为10KW。 3.2 焊后热处理温度控制采用的程序温度控制柜,型号为WDK-240一台,温度控制范围为0-10000C,控制精度为±2℃,控制回路为24个,配有XWFJ-300自动平衡记录仪一台。根据相应的热电偶传来的温度指示自动控制工件的温度。感温元件选用K-001M表面热电偶丝,铜康铜补偿导线并与电脑温度控制柜相连。 3.3 在无损检测合格后,再对焊口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前应将管道两端封闭。 3.4 焊后热处理加热范围以焊道为中心,两侧不小于焊道宽度的3倍,且不少于25MM。 3.5焊后热处理保温是以焊道为中心,两侧宽度不小于100MM予以保温,保温层的厚度为100MM。 3.6温度控制准确,热处理过程中恒温温度偏差不应超过±25℃,且不超过热处理温度范围,测温元件采用热电偶并用自动记录仪记录热处理曲线,测温点设在加热区且不少于1点,管径十二寸以下需一个测温电,管径十二寸到二

(工艺技术)热处理工艺

标准:GB/T 1220-1992 ?特性及应用: 0Cr17Ni4Cu4Nb是由铜、铌/钶构成的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0Cr17Ni4Cu4Nb有较高的强度、耐蚀性、抗氧化性,0Cr17Ni4Cu4Nb这个等级具有高强度、硬度(高达300 "C/572 T)和抗腐蚀等特性。经过热处理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完善,可以达到高达1100-1300MPa(160-190 ksi) 的耐压强度。这个等级不能用于高于300 C (572 T)或非常低的温度下,它对大气及稀释酸或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它的抗腐蚀能力与304和430 —样。 ?应用领域: 1. 海上平台、直升机甲板、其他平台 2. 食品工业 3. 纸浆及造纸业 4. 航天(涡轮机叶片) 5. 机械部件 6. 核废物桶 ?化学成分: 0Cr17Ni4Cu4Nb 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 其他 <0.07 <1.00 <1.00 <0.035 <0.03(-5300015.5-17.5 - 3.00-5.00 0.15-0.45 - 美国ASTMS17400 , AISI630,UNS630 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 其他 <0.07 <1.00 <1.00 <0.040 < 0.0305300015.5-17.5 - 3.00-5.00 0.15-0.45 - 日本SUS630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Tao 其他 <0.07 <1.00 <1.00 <0.040 < 0.0305300015.5-17.5 - 3.00-5.00 0.15-0.45 - 欧洲X5CrNiCuNb16-4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Tao 其他 <0.07 <1.00 <1.00 <0.040 < 0.0305300015.5-17.5 - 3.00-5.00 0.15-0.45 -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