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精品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2.1882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

1.幼儿:3~6 岁(学前:0~6 岁、幼儿前期:0~

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3 岁;初期: 3 岁;中期:

4 岁;后期:

5 岁)

三、综合

2.儿童:0~18 岁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动的反映。

(2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

4.心理现象的分类:

和社会环境)。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3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

—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思维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

系统、自我意识系统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1 )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

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 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2 )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

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 岁,主要研

的反映。

究对象3~6 岁)。(3 )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

节和支配上。

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4 )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二、大事件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1.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感谢下载载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四、补充知识

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实论 1.人脑分为三部分 2.洛克“白板说”

研究法

3.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尊重儿童

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

4.王守仁(王阳明)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的

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

5.科学儿童观: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

6.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学)知识

6.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

同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

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认知

(3)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第3周胚

1.概念:是指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胎发育)

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5.嗅觉

2.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1)六个月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

3.认知过程是基础作用,情感过程是动力作用,意

激。

志过程是调控作用。

(2)嗅觉具有“嗅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

4.认知的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二、感觉

6.味觉(通过味觉可以找到母亲)

感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

(1)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

开端。

(2)新生儿偏好甜味。

1.概念:单一感觉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3)四个基本味道:酸甜苦咸

引起的心理反映。

7.听觉

2.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个别属性)(1)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3.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2)婴儿对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尤其

触觉:机械刺激(手心、脚心最敏感)巴宾斯基是母亲的声音。

反射

(3)20周的胎儿具备听觉能力,14~19岁才达

痛觉: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伤害性刺激到最佳水平)。

(4)6个月~3岁,婴儿易患中耳炎。

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胎儿在母亲腹中属于

恒温

8.视觉

4.前庭觉(嘴——认识)(手——探索)(1)2岁左右,视敏度接近成人。

(1)主要管理平衡和运动的感觉(2)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橙、(2)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黄”(红黄蓝绿常见颜色)。

感谢下载载

精品

(3)儿童一般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

于中枢神经发展。

语。

4.方位知觉

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3到4个(1)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月分辨彩色和非彩色)。

中心辨别左右,7~9岁辨别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4)颜色视觉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右,6~7岁是发展左右概念最快的阶段。

孩强。

5.可知度

(5)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由吉布森提出,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

(6)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 6.自我效能感

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

2个月与9个月,是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高峰时期(7)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的感觉器官7.多通道感知

是眼睛,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最常见的感觉联合视觉和动觉,视觉和听觉。

三、知觉

8.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1.概念: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内外刺激的整体反(1)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映。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抵制的不良情形。

2.形状知觉: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2)常见的感觉轰炸:大量的早教训练、兴趣班、复合感知。幼儿教育小学化。

(1)婴儿喜欢圆形(2)偏好正常的人脸(3)感觉剥夺:感觉过少。

(3)偏好运动的物体(4)婴儿喜欢中等复杂(4)常见的感觉剥夺:包办孩子的生活,缺乏玩

的圆形具、家庭气氛冷漠。

3.深度知觉

四、注意

(1)测试深度知觉的实验称为“视觉悬崖”实验,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由吉布森提出。

2.注意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

(2)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过程一起出现。

(3)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爬行有关,爬行有助 3.吉布森认为注意和知觉是同一个过程。

感谢下载载

精品

4.注意分类有意注意(上课)无意注意(看电

五、幼儿记忆的发展

视)(一)记忆的概述

5.影响无意注意的条件? 1.概念: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

(1)客观条件(与别人有关):①刺激物的强度②

取的心理过程。

刺激物之间的对③刺激物的运动④新异的刺激物

2.提取有两种水平,回忆和再认,再认记忆是回忆

(2)主观条件:①人的需要和兴趣②人的情绪和

的初级水平,回忆比再认困难的多。(高级水平)

状态(自己有关)③人的知识经验

3.艾宾浩斯提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索,遗忘规律为

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先快后慢,20分钟达到41.8%,一天后66.3%。

①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4.元记忆和内隐记忆

②动用意志,排除干扰

(1)内隐记忆:是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

③把智力活动与际操作结合无意识的影响。

④培养间接兴趣

(2)元记忆:是研究记忆者本人的知识信念等因

7.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素对记忆过程影响。

(1)适应性运动

(二)记忆的分类

(2)无关运动停止

内容:形象识记(主导)和语词识记

(3)生理运动变化

态度:无意识记(主导)和有意识记

8.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方式:机械识记(主导)和意义识记

(1)年龄越小,无意注意的作用越大。

时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在整个学前期,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

(三)婴儿记忆的发展

注意迅速发展。

1.婴儿期记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再认能力的提高。

(3)注意力的稳定性逐步增强,3岁注意力集中时 2.婴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也有一定的回忆能力。间5~7分钟,4岁15分钟,5岁20分钟,6岁 3.直到4岁,儿童的再认能才非常精确。

25分钟。 4.自传体记忆的开始,标志着婴儿期记忆缺失阶段(4)注意力的范围逐步扩大。

的结束。

感谢下载载

精品

5.自传体记忆是儿童对发生在自己身上具体事件的

(六)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记忆。

1.机械识记为死记硬背,意义识记为理解性记忆。

(四)幼儿记忆的发展(幼儿期记忆的特点)

2.为什么幼儿使用机械识记多,但记忆的效果还是

1.从内容上看,形象识记占主导,语词记迅速发展。

意义识记好?

形象识记的效果好于语词识记。答:①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经验较少,难以将新材料

2.从态度上看,无意识记占主导,有意识记开始发

与已有经验加以联结②幼儿的理解能力还不够强,

展。无意识记的效果好于有意识记。还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各个材料都是孤

3.从方式上看,机械识记占主导,意义识记迅速发

立地,缺乏联系地保存在头脑中,相对于成人来说,展。意义识记效果好于机械识记。幼儿较多地使用机械识记。

4.各个识记类型在幼儿期都在发展,它们并不是此

(七)再认和回忆的影响因素

消彼长的关系。

1.年龄,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认与回忆的能(五)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力都有所提高。

1.有意识记: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

2.活动的性质,记忆目标明确的活动,再认与回忆

记方法,需要意志努的识记。的效果比不明确的要好。

2.影响有意识记的因素?

3.材料的位置,受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影响,幼

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通常游戏的方式比(学习)儿对位于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再认与回忆的效果

直接教授的方式识记的效果要好。比中间的部位的好。

3.无意识记:没有自觉的目的,不需特定的识记方

(八)记忆恢复现象

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1.概念:在识记后的某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

4.影响无意识记的因素?

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的现象。

(1)外部因素: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 2.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小班儿童的记忆恢复现

(2)内部因素:与幼儿的兴趣、情绪状态、态度、

象比大班明显,在智力落后的儿童身上,并没有发智力水平和活动方式有关,其中情绪状态是关键因现。

素。(九)幼儿的记忆策略(记忆方法)

感谢下载载

精品

1.概念: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

(没有依据的)

2.(1)视觉复述策略(盯着目标反复的看)位置。

3.幻想(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积极幻想:符

(2)特征定位策略(标签附加一个,典型特征)

合实际,有积极作用消极幻想:不符合实际,有

(3)复述策略(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

消极作用

(4)组织性策略(分别组成不同的类别)

(三)与童年期相比,幼儿想象的特点?

(5)提取策略(找出线索) 1.幼儿想象的特点是无意想象占主导,有意想象开

3.婴幼儿通常采用“视觉复述策略”出是最简单,

始发展,再造想象占主导,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最常的策略。

2.主题与时间不稳定,易变换。

4.复述策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 3.不易分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最典型的特

(知识的结构)或(组织)是影响记忆的关键因素点)

有效记忆是将知识(分层次贮存)和(按层次)提

4.缺乏计划性和预定的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过程的

取本身。

5.组织性策略是最好的策略 5.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

6.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

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

六、幼儿想象的发展—— 2 岁最初表现

七、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人脑机能(高级成就)(一)想象的概述“在地球上最美花朵”

1.概念: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

(一)思维的概述

形象的过程。

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二)想象的类型

2.特点:(1)间接性:不是直接的认识事物

1. 目的无意想象(无目的)有意想象(有目的)(2 )概括性:从大量感性材料中,归纳出本质特

2.新颖性、独立性、创造性再造想象:根据语

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中再造

(3)组织性:打破原有的组别重新进行分组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有依据)创造想象:(二)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根据已有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直觉行动思维:(做)

感谢下载载

精品

(1)借助动作进行思维

易表征的)为核心层,围绕着基本概念还有上位概(2)智慧动作的出现,标志着直觉行动思维的发

念和下位概念(知觉特征)是儿童形成概念的重要

展因素,儿童头脑中的(范畴类型)也是进行分类获(3)直觉行动思维由12~18个月一直延续到幼儿

得概念的重要因素。

园小班(3岁)时期

动物——狗——哈巴狗

2.具体形象思维:(看)

上位概念——基本概念——下位概念

(1)借助表象进行思维 2.幼儿最常掌握的概念为日常具体概念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特点 3.幼儿的计数原则?

(3)特点:①具体形象性②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1)一一对应原则(2)稳定次序原则(3)

3.抽象逻辑思维:(想)

基数原则

(1)借助语言、概念进行思考(4)抽象原则(5)次序无关原则

总结:思维的发展趋势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五)问题解决和推理

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问题解决:是一种有目标指向的认知活动。

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也有人习惯于称为三个

2.(编码水平有直接关系)解决问题最根本的策略

阶段),就发展进程来说是不可逆的,就发展的成是进行推理。

果来说,又不是互相排斥的。

3.推理分为演绎推进、归纳推进、类此推进。

(三)表征

4.幼儿最常使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进。

1.概念:儿童在头脑中运用表象预设动作的进程和 5.年幼儿童倾向于归纳推理,青春期儿童倾向于演

结果。绎推进。

2.表征是思维发展的理程碑。

(六)婴幼儿的社会认知:物理世界和社会

3.智慧动作是儿童最初思维的外部表现,表征是最两岁的儿童开始懂得别人心中的愿望(他想要),4

初思维的内部机制。

岁儿童开始懂得信念(他认为)。2~4岁之间的儿(四)概念:童则介乎愿望和信念之间。

1.概念是一个有层次的系统,其中基本概念(最容

当代的发展心理学们,倾向于认为,儿童的头脑中

感谢下载载

拥有(形成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最初的特殊资源。

感谢下载载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第一节早期情绪的发生

表情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4.情绪对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

概念: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

三、情绪和情感的发生

验。

(一)情绪的发生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即怕、怒、爱。

1.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情

2.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提出的婴儿情绪分化理论

感是情绪的经验概括②情绪要受情感的制约和调

(八种)

节,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

(二)婴儿的几种基情绪表现

绪表现出来③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

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表现,哭和恐惧则是最基本

的本质内容。

的消极情绪表现。

2.区别:①从发生的过程来看,情绪发生的较早,

1.哭:啼哭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

情感发生的较晚,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②情

2.笑

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它往往随着情景的

(1)笑是婴儿与成人交往,沟通的基本手段

改变而改变,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人

(2)第3周的新生儿,开始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

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③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笑,是“真正的微笑”

情感则比较内隐,更多的是内心体验,不轻易流露

(3)两三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能

出来。

够区分人与物体

二、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4)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分辨的微笑,区别熟悉

1.情绪和情感的动机作用

的人和陌生人

2.情绪和情感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3.恐惧(有明确对象的):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怕

3.情绪和情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人类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执表情和言语

4.焦虑(没有明确的对象)鲍尔华(依恋理论)

感谢下载载

精品

(1)陌生人焦虑(2)分离焦虑

出现)(扮妖怪,蛇会咬人、黑夜有鬼)

两者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4)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幽默)

分离焦虑的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失望阶段、超脱

(5)与自我意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阶段(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深刻化第二节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如道德感、理智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及特点主要表现在三

感和美感的发生

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1.道德感(判断一个事情正确与否并做出相应的行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为)

(一)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中班)

(1)婴儿看到别的孩子哭或笑,也会跟着哭或笑,(1)在3岁前,主要为生理性动因,3~4岁幼儿

这就是所谓的“情感共鸣”,心理学称为移情。移生理性动因向社会性动因过渡,4岁以后主要为社

情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

会性动因

(2)2~3岁的幼儿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2)在社会动因中,人际关系为最主要的动因

(3)为什么幼儿喜欢告状?

(二)表情的社会化

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往往由成人1.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的评价而引进的;中班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

2.运用表情的能力(观察学习也是幼儿学会运用表

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

情的主要途径)

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

3.幼儿理解表情的能力高于运用表情的能力

德,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与认知发展水平有

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关)

杂化。

(1)与感知觉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

2.理智感(好奇心、求知欲有关的都是理智感)(2)与记忆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认生)

3.美感(对美的追求)高级情感是人所特有的(3)与想象相联系的情绪和情感(两、三岁以后

三、幼儿的情绪调控

感谢下载载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学校心理学(山东自考林崇德版本)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具体体现。 2、学校心理学是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和这些分支学科关系密切,而且也是这些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5-18岁的学生,它的侧重点主要是研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与青少年。 4、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 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使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心理卫生方面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等。 2心理咨询: 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3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的完整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 4、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应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5、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6、就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西方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 在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社会,也是众矢之的的“公害”,且成为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 在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是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与萌发“轻生”的念头。有些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科学技术发达,生活优越且又教育管理不严,会带来学生的问题。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了。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围。 问题儿童青少年:通常指品格上存在着问题而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一是指品德发展上有缺点,二是性格发展上有偏畸。 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力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智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危机期出自危机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

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心理学大纲

[06058] 学校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二年一月 指定用书:《学校心理学》,林崇德、辛涛、邹泓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参考书:1.邓明昱、郭念峰:《咨询心理学》,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刘翔平:《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Ⅰ.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学校心理学》是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专业的考试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检验考生对学校心理学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及应用能力。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青少年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学校心理学是顺应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而设置的。本课程强调科学性、先进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注重对考生在基本理论、方法和能力上的培养。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原则,掌握学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技术,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常见问题,了解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以及行为矫正和训练的方法。 Ⅱ.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章应理解学校心理学的实质,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了解学校心理学的缘起以及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理解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和任务,难点是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 (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 (二)学校心理学在学校里所扮演的角色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儿童学习心理重点

第一章、儿童学习心理第二课 一、 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1882)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美国的霍尔是第二个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腮裂的,这是重复鱼类的阶段);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3、比奈: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儿童发展测验的研究。测验方法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较多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4、心理学家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景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被试的行 为及其变化,凭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其它手段或仪器予以详细记录、 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集中观察指在长时间内连续观察;分散观察是按一定的时间进行的间隔观察,每次观察一段时间,反复进行。全面观察即在一定时期内对被试的 心理面貌进行方方面面的观察以了解被试一定时期内全部心理的 表现;重点观察是在一定时期内,选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 某些方面进行观察;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一 组儿童;某一个儿童。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情景下研究儿童的心理,所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不过,使用观察法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要坚持观察的目的性、 客观性、全面性和观察对象的典型性。 ②调查法:是指通过被调查者对所问的问题的回答来收集资料,弄清事实,发 现问题,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 直接调查法是由被研究者本人直接回答所问问题的方法。如对某个学生的调查可以通过对其本人提问来进行。间接调查法是由熟悉被研究者情 况的人来回答问题的方法,如对某个学生的调查也可以通过对其家 长、老师、其他同学来进行。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 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 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同时调查很多人,能在短时间 内收集到大量信息,但难以保证每个被调查者都能如实无遗漏的回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选择填空类 ★ ★ ★ ★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角色是: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 ★ ★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年中心一直在:美国 ★ 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是整体性 ★ ★学校心理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学校心理学服务出现的准确时间是:1896年 ★ ★ ★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全国性承认的时间是:1969年 ★ ★ ★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 ★ ★ 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默 ★被称为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心理学家是:霍尔 ★ ★ ★ 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 ★ 按照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经历的年代是:1940-1969年 ★ 促进学校心理学事业发展的塞耶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5年 ★ 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家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织1945年 ★ 美国开始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时间是:1945年 ★ ★在危机期问题的讨论上,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将青少年期描述为:心理断乳期霍尔将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 ★ ★ ★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四系统观同伴群体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系统 ★ 父母的职业特点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外部系统 ★ ★ 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是一种:宏观系统 ★ ★ 以下哪些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青少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离异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包含:12个分测验 ★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对象的年龄为:6-16岁 ★ 《中国比纳测验》适用的被试年龄为:2-18岁 ★ ★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共有多少张图案组成:60张 ★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6个分会 ★ 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是: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 ★ 以下哪种矫正模式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模式 ★ 根据儿童是否知道如何表现某种技能,以及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与否,可将社会技能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将他带入隔壁的空房间,一人坐5分钟,然后再让他回到教室,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暂停 ★有些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要开电视、听听音响,摆摆小玩具,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将电视音响玩具等从孩子做功课的房间搬走的方法是:排除 ★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消退 ★ 从测验的方式分,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 智力测验及人格测验是按照哪类测验标准划分?测验功能 ★ ★下列哪种研究设计不属于发展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如果要对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施加干预研究,最尝试用的研究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 ★ ★ ★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研究 ★ 学校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 ★ 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自学考试心理学要点

自考题型:单选20个×1’,多选10个×1’,名解5个×4’,简答4个×6’,论述2个×13’ 第一章、概论(P3) 1、心理学: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5、冯特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始祖。 6、1913年,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所看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7、华生持“环境决定论”,他说:你给我一打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由我做主的环境中,不管他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小偷。 8、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9、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简答题) ⑴理论领域:①实验与认知心理学;②人格与社会心理学;③发展心理学;④心理测量学; ⑤生理心理学。 ⑵应用领域: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②教育与学校心理学;③工业与组织心理学;④广告与消费心理;⑤法律与犯罪 10、心理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⑴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⑵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⑶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⑷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次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 11、观察法的使用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处于多种原因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现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12、观察法的特点:⑴优点: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保持资料客观性和真实性。 ⑵缺点:处于被动的地位,实验者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而且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很难按照人的主观意愿发展,因此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容易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13、测验法的研究领域(作用):⑴了解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特征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 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 1 -

(完整版)历年全国自考心理学试题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们对社会上某一事物产生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一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 2.当个体处于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并能意识到在写字,但每个字怎么写则又不很清楚时的意识状态是A.自动化的意识状态B.白日梦状态C.可控制的意识状态D.有意识状态 3.强调研究个体意识的功能的心理学流派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 4.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 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 5.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 A.推理B.习惯C.偏好D.功能固着性 6.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学习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接受学习,二是() A.知识学习B.技能学习C.发现学习D.社会学习 7.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称之为()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认知能力D.模仿能力 8.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被称之为() A.信度B.再测信度C.效度D.内容效度 9.“人逢喜事精神爽”形容的是() A.激情B.心境C.应激D.美感 10.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称之为() A.主导动机B.内在动机C.需要D.诱因 11.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反应比较快,但由于急于求成,因此精确性差。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A.沉思型B.场独立型C.同时型D.冲动型 12.研究人格遗传因素的最好方法是() A.双生子研究B.社会文化因素研究C.家庭环境因素研究D.自然物理因素研究 13.由于单位规定调离者需退掉住房,而导致员工不敢跳槽的现象,是因为() A.正性力量B.负性力量C.群体规范D.社会助长 14.学生服从教师,病人服从医生等服从行为,可以用来解释的原因是() A.责任转移B.合法权力C.从众行为D.群体思维 15.相对而言,更惧怕死亡的人群是() A.中年人B.老年人C.年轻人D.少年儿童 16.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行为进行研究,易采用的方法是() A.横断研究法B.群体序列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纵向研究法 1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出现是在() A.19世纪60年代B.19世纪70年代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20年代 18.推理通常分为二类,一是归纳推理,二是() A.演绎推理B.三段论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 19.在实验中由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是() A.控制变量B.因变量C.反应变量D.自变量 20.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5±2个组块B.6±2个组块C.8±2个组块D.7±2个组块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观察法 2.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幼儿的情绪 4.机械记忆以及意义记忆 5.记忆的种类 6.想象 7.思维方式 8.年龄特征 9.. 10.具体形象思维 11.社会性微笑 12.气质 13.类型 14.视觉悬崖 15.埃斯沃斯的贡献 16.同化 17.个性 18.心理年龄特征 19.依恋 20.《 21.自我意识 22.儿童动作发展 23.学前儿童无意注意 24.学前儿童时间知觉 25.学前儿童自我评价 26.学前儿童同伴交往 27.儿童说谎分析、方仲永案例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学前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C)。 A.从出生到成熟时期心理的发生发展 B.从初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C.0~3岁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6~18岁儿童心理的发展 2.运用观察法了解学前儿童就是(A)。 A.有目的、有计划的在正常生活条件下观察儿童的外部行为并分析其心理活动 ¥ B.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观察儿童的行为并揭示其心理 C.通过儿童的家长去了解其心理活动 D.通过和儿童的交谈研究其各种心理活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C)。 A.同一年龄阶段的人表现出来的典型的特征 B.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 C.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D.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 D.社会环境和教育 5.儿童的年龄越(A),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B.接近学前晚期 C.大 D.接近于成年 6.儿童的手眼协调动作大约在(B)出现。 A.0~1月 【 B.4~5月 C.6~12月 D.1~3岁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学校心理学(山东自考林崇德版本)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与任务 一、学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1、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结果,是心理学应用和服务于中小学校的具体体现。 2、学校心理学是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心理学分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和这些分支学科关系密切,而且也是这些心理学分支融合的结果。 3、学校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5-18 岁的学生, 它的侧重点主要是研 究身心缺陷和学习困难的所谓“问题”儿童与青少年。4、学校心理学的出现与崛起,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 依据。 二、学校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1心理预防与心理卫生心理预防即预防学生在校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以便使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心理卫 生方面要使学生劳逸结合,保持身体健康等。 2心理咨询: 指对人们,特别是对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和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 3诊断性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使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 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诊断性评价是一个包括确定目的、观察现象、收集资料、查询原因、实施测量综合评估等在的完整过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就是一种一般性的诊断性评价。 4、行为矫正,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心理学干预,具体地帮助道德越轨、学习困难、情绪挫折和社会性发展不适应的学生获得正常的发展。 5、学习指导,是指帮助学生实现教育的价值,教材为媒介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6、就业指导,即对学生如何选择适当的职业加以指导。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缘起 一、社会问题 (一)西方学校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原因在西方,犯罪、毒品、家庭破裂困扰社会,也是众矢之的的“公害” ,且成为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 (二)我国开展学校心理学研究的社会原因在新旧体制转化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社会上滋长的“一切向钱看” 的消极现象,不仅妨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也助长他们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心理。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容易产生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的消极现象,它往往是学生产生焦虑情绪、挫折感和人格障碍,甚至与萌发“轻生”的念头。有些家庭教育不当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现象。大众传媒中不健康的容也是造成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科技发达、生活优越且教育管理不严科学技术发达,生活优越且又教育管理不严,会带来学生的问题。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时,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了。 三、学校咨询事业的发展心理咨询以轻度的、属于机能性的心理失常为主要围。问题儿童青少年:通常指品格上存在着问题而且经常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一是指品德发展上有缺点,二是性格发展上有偏畸。 学校处境不利儿童青少年:通常指智力潜能正常,但在学校中处于低下地位,实际上被剥夺了基本学习权利与学习可能的学生,也指本身发展智力迟滞、学习成绩落后、行为不良等不能适应学校学习的学生和从较低水平的学校转到较高水平学校时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的学生。四、危机期问题的讨论危机期出自危机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流行的一种青少年观。该理论从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特点、人际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现状所造成的反抗社会、反抗成人、蔑视法律、铤而走险的事实出发,认为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期,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反社会行为,要和现实、成人发生冲突。 斯普兰格—第二次诞生;霍尔—疾风怒涛;荷林渥斯—心理断乳期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学校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是在学校背景中,结合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是应用性课题。举四个方面的例子: 其一,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学校心理学家不同意将多动症理解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BD,而同意“注意缺乏障碍” (ADD 的提法。鉴于过去治疗方法效果不佳,学校心理学家开展了“认知行为矫正”方法的研究,针对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缺乏障碍,从注意入手,调整其认知策略,还注意将这种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减少或不用药物治疗,获得良好的发展。其二,离异子女心理特点及其良好适应性的研究。研究表明,离婚导致了子女和父母双方的压抑和不安。离婚和完好家庭的子女在社会性——情绪,在学业——智力指标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其三,问题儿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学习困难和学校恐惧症等的诊断与矫正领域。 其四,青少年抽烟问题的探究。许多研究已提示,抽烟不仅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有危害,而且对青少年的学习、与父母关系、与同伴关系、青少年问题行为、轻微的犯罪行为等都有不良的影响,因此青少年抽烟成为学校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所扮演的角色: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德育教育的辅助者、学习的辅助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 三、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 (一)普通心理学是学校心理学的基础;(二)与儿童心理学一起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三)一门应用性的教育心理学;(四)心理测量学与咨询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家提供工作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