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https://www.360docs.net/doc/377561961.html,/col/col164/index.html

2000---2012

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

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

9.3%。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三次产业增加值

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

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油料播种面积189.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4%,其中,油菜籽165.6千公顷,减少3.5%;蔬菜623.3千公顷,减少0.2%;棉花20.9千公顷,减少3.8%;花卉苗木126.3千公顷,增长5.9%;药材31.2千公顷,减少1.2%;甘蔗11.0千公顷,减少2.9%;果用瓜101.4千公顷,减少4.3%。

生猪年末存栏1338.3万头,年内出栏1934.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4.4%和0.2%。肉类总产量180.8万吨,比上年增长2.8%。水产品总产量541.9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3.5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08.4万吨,分别增长5.5%和3.4%。

表2 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全年新增粮食生产功能区1330个,面积111万亩;新建成11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1

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122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新增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维修中心等农机化服务中心311个;新增插秧机1319台,推广水稻机插面积241.9万亩;新增油菜收获机械297台,油菜机收24.9万亩;新增粮食烘干机械1049台(套),新增粮食烘干能力50余万吨;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2587.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8%。

全年完成环境整治村3600个,启动培育建设中心村377个,受益农户120万户。全省93%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78%以上农户家庭实现卫生改厕,60%以上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89%的村庄环境得到较好的整治。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75亿元,比上年增长7.1%,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4705和6170亿元,分别增长8.0%和6.6%(见表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1854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6903亿元,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064亿元,增长1.3%;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19.4%,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表3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3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幅6.5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3.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26亿元,增长9.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1%,比上年提高 0.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为33.0万辆,增长7.7%,其中轿车产量为26.5万辆,下降2.3%(见表4)。

表4 2012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00亿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53亿元,下降2.9%;股份制企业313亿元,下降17.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34亿元,下降12.4%;私营企业1060亿元,下降1.8%。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4%,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5.5%。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481亿元,增长16.9%;税金总额531亿元,增长22.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70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见图4)。非国有投资11755亿元,增长22.0%,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8.8%,其中民间投资10579亿元,增长22.5%,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1.9%。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47.1%;第二产业投资6088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投资6058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投资10866亿元,增长24.1%。

全年投资项目39154个,比上年增长17.9%,其中新开工项目22976个,增长29.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商品房销售面积4005万平方米,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额4263亿元,增长22.7%。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见图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409亿元,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137亿元,增长12.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2101亿元,增长13.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45亿元,增长15.6%。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6%,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0.9%,中西药品类增长20.9%,日用品类增长10.4%,金银珠宝类增长24.8%,通讯器材类增长29.6%,家具类增长77.0%。

年末全省有商品交易市场4297家,全年有形市场成交额1.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745个,其中,年交易额十至百亿元市场199家,超百亿元的市场31个。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1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进口876.7亿美元,下降5.8%;出口2245.7亿美元,增长3.8%(见表5)。月均出口187.1亿美元,其中9月份出口211.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民营企业出口140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高于全省出口平均增速4.7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62.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对全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133.3%。

表5 2012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对欧洲市场出口增速持续下滑,对北美市场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见表6)。

表6 2012年对主要市场进出口情况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97个,比上年减少94个;合同外资210.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30.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2.0%。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合同外资10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4.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19.7%,分别占外资总额的50.8%和49.5%,比上年分别提高5和3.2个百分点。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新签合同额35.2亿美元,增长22.1%。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634家,比上年增加66家;投资总额47.5亿美元,增长27.2%,其中中方投资38.9亿美元,增长13.0%。全年实际对外直接投资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8%。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1277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全年铁路、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918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4%;旅客周转量1318

亿人公里,增长1.6%。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3.2亿吨,增长7.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9.3亿吨,内河港口完成3.9亿吨,分别增长7.0%和9.8%(见表7)。

表7 2012年铁、公、水路完成运输量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0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15.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808.8亿元。

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容量2791万门,比上年减少195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9685万户,比上年增加80万户。本地电话用户1882万户,比上年减少66万户,普及率34.2线/百人;移动电话用户6443万户,比上年增加687万户,普及率117.2部/百人。年末全省互联网用户数5887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53万户。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8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3.91亿人次,增长1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75.8亿元,增长18.2%;接待入境旅游者866万人次,增长11.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1.5亿美元,增长13.4%(见表8)。

表8 2007-2012年全省接待旅游人数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66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其中人民币存款

余额增长8.6%。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950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1%。年末个人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2690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见表9)。

表9 2012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全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20家,年末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46家,累计融资2786亿元;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119家,占全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7%;创业板上市公司36家,占全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10.1%。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4.5亿元,增长14.7%;人身险保费收入540.1亿元,增长9.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50.9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91.7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省共有3698所小学,招生60.7万人;在校生346.7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0.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共有1735所初中,招生51.1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增长2.2%;在校生149.3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9.98%。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7平方米; 生均图书24.7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4台;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87.4%,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比例为95.1%,提高11.8个百分点。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5.6平方米;生均图书38.7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22.7台;初中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2.8%,提高3.7个百分点;建立校园网校数比例为95.7%,提高3.8个百分点。

义务教育中小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生130.8万人,比上年增长8.2%,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人数为98.9万人,占75.6%。其中,在小学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6.2万人,比上年增加7.3万人,增长7.4%;在初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24.6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增长11.7%。

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05所(含独立学院及筹建院校)。研究生、本科、专科招生比例为

1:8.2:6.8;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5.4%,与上年基本持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9.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年研究生招生18748人,其中,博士生2262人,硕士生16486人,招生总数比上年增加1183人,增长6.7%;在学研究生54369人,其中,博士、硕士在校生分别为9485人、44884人,在学研究生总数比上年增加2523人,增长4.9%。普通本专科招生28.1万人,比上年增长3.5%,招生比为54.6:45.4;在校生93.2万人,增长2.7%,毕业生24.75万人,增长

3.8%。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23.8万人,在校生96.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7.8万人,在校生87.6万人,毕业生29.7万人。

年末有幼儿园专任教师10.7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29.8万人,比上年增长1.6%。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3.8万人,生师比25.4: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4.8%和68.8%,比上年分别提高2.8和3.6个百分点。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所占比例为43.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1.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3.47%。研究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04%,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拨款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3.99%。

全省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6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40家,累计4500家。新培育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4家,示范企业45家,累计分别为363家和194家。全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24.9万件和18.8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0.7%和44.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4个,群艺(文化)馆102个,公共图书馆97个,博物馆128个。省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6家。有线电视用户 1384.6万户,比上年增长4.7%;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 99.5%和99.6%。全年共审查电影40部,制作电视剧75部2803集。共有36部浙产电视剧在央视及全国各卫视播出。制作动画片46部2968集超过35000分钟,《锋速战警》等11部动画片列入国家广电总局今年推荐优秀动画片。全年广播影视经营收入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电影票房收入13.7亿元,增长40.5%。全年观影3440.6万人次,共完成30.5万场农村电影放映任务。

全省14家图书出版社,共出版图书10966种,总印数3.4亿册,比上年增长4.6%;公开发行报纸71种,年出版量34.8亿份,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174份报纸;出版期刊222种,比上年增加2种,年出版量0.79亿册,增长0.6%。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9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311个全宗,共计255.5万卷,37.5万件。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30522个(包括村卫生室)。各类医院床位数17.6万张,比上年增长7.9%;卫生技术人员30.6万人,增长1.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9万人,注册护士11.4万人,分别增长0.4%和4.6%。医院年诊疗203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全省统一的预约诊疗网络平台有80家医院、3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入,注册用户达100万以上,日均成功预约量6000多人次。

全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219.32/10万,比上年下降16.2%。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1/10万和6.52‰,比上年下降2.34/10万和0.85个千分点。“五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大力推进体育强省和“健康浙江”建设。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省取得4金2银2铜和3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个第八名,并破2项世界纪录和2项3次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在衢州举办了全省首届女子体育节,开创了全国女子运动会的先河,成为“浙江体育最美的赛事”。举办了第五届职工运动会、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和2012年全省幼儿体育大会。共创建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5个,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9个。年末全省共有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36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6所;省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35个,国家级营地3所。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73.3亿元,比上年增加12.7亿元,增长20.9%。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12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5477万人,比上年增长0.26%。其中,男性人口2818万人,女性人口2659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5%和48.5%。全年出生人口55.4万人,出生率为10.12‰;死亡人口30.2万人,死亡率为5.52‰;全年自然增长人口25.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60‰。

据对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552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9.2%和8.8%(见图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4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08元,实际增长3.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1%,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7.7%,比上年上升 0.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0613元,比上年增加3330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2787元,比上年增加1234元,增长10.7%。

图6 2007-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1.5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见表10)。

表10 2012年城乡居民每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主要耐用消费品单位城镇居民

比上年增长

(%) 农村居民

比上年增长

(%)

洗衣机台95.5 0.6 72.5 5.6

电冰箱台100.9 0.7 95.3 2.5

空调器台203.8 1.4 99.9 5.9

摩托车辆21.9 -0.5 40.2 -2.7

家用汽车辆36.5 8.2 15.2 13.2

彩色电视机台186.6 1.0 171.7 1.9

固定电话部79.9 -0.6 76.3 -1.9

移动电话部210.1 1.1 211.5 3.4

家用电脑台106.4 2.7 47.8 10.4

全年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83.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65.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31.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84.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61.5万人、156.6万人、84.8万人、120.9万人和105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水平超过2000元,居全国省区前列。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80元,失业保险金平均水平为941元,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月人均提高105元。

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872.9万人,参合率为97.7%;人均筹资标准为482.5元,比上年增加97.9元,其中,财政补助342.2元,比上年增加69.2元;所有统筹地区最高支付限

额全部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新农合统筹地区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为72.1%,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统筹区域内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报率达到100%。

年末在册低保对象67.5万人,其中,城镇7.8万人,农村59.7万人;低保资金支出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476.78元和350.03元,分别增长8%和14%;获得生活补助的城乡低收入家庭持证重度残疾人7.7万名,发放补助金额2.3亿元,分别增长12.4%和36.5%。

全年共支出医疗救助资金7.5亿元,比上年增加1亿元。投入资金19.7亿元,新增各类养老机构床位数3.2万张,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298个。

年内共发行各类福利彩票102.4亿元,比上年增加9.7亿元,共筹集公益金29.5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2060.5毫米(折合降水总量2134.7亿立方米),总水资源量1454.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656.2立方米。总用水量223.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4%。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9695公顷,其中,重点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2561公顷,更新造林16587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16878公顷;建设绿色通道4960公里,清水河道岸绿工程7500公里;完成针叶林阔叶化改造16.2万亩,建成生物防火林带1098公里。2012年全省森林资源监测结果,森林覆盖率为60.97%(含灌木林)。

全省有气象雷达观测站点9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5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615个。各设区市及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开展PM2.5监测和数据实时发布,新增烟尘控制区300多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30个。221个省控断面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64.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8.3%,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221个省控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3.48毫克/升,比上年下降7.4%。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满足功能要求比例为61.7%,与上年持平。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共发生赤潮17次,累计面积约1502平方公里,其中,有毒赤潮1次,面积约80平方公里,有害赤潮10次,面积约452平方公里。与上年相比,赤潮发生次数下降3次,累计面积保持稳定,但赤潮生物种类有所增加,有害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大幅上升。

全年城市污水排放量23.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1%;城市污水处理量20.4亿立方米,增长11.7%,城市污水处理率87.9%,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用水普及率99.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4%,提高0.95个百分点。城市燃气普及率9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农村沼气产气量1.9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7.1%;太阳能利用累计面积550万平方米,增长8.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比上年分别下降2.5%和2.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8.8%和9.0%。

全年累计建成国家级生态县6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7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74个,省级生态县49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7个、省级生态乡镇979个。累计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49所、国家级绿色社区27个,以及一批省级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企业等。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3366起,死亡5710人,受伤19845人,直接经济损失37785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3%、5.3%、7.3%和6.8%。其中,较大事故36起,死亡128人,分别减少29起、143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分别减少1起、9人。道路交通共发生事故19270起,死亡4962人,受伤19728人,直接经济损失8054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5%、5.2%、7.3%和5.3%;火灾事故共发生3437起,死亡69人,受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6604万元,分别下降2.4%、持平、下降11.1%和16.6%。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省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中,其他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4)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5)人均收入中位数: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6)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分别为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湖州市、义乌市、富阳市、临安市。

2011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2-02-23 12:44:25 发布机构: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2011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在国际经济增长减速,国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宏观环境下,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加快启动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积极帮助中小企业脱困解难,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为3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9.0%(见图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1亿元,第二产业

增加值164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015亿元,分别增长3.6%、9.1%和9.4%。人均GDP为5866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9083美元),增长7.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

4.9:51.6:43.5调整为4.9:51.3:43.8。

图1 2006-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2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4%,其中居住类上涨5.3%,食品类上涨12.1%(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7.5%。

图3 2006-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

2011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9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增速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51亿元,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4.6万人,其中39.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2%,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2011年,随着我省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林牧渔各业稳定增长,效益提升。

粮食、油料产量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为781.6万吨,比上年增长1.4%;油料产量39.9万吨,增长1.0%(见表2)。

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有增有减。全省蔬菜播种面积624.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9%;棉花21.7千公顷,增长4.5%;药材31.6千公顷,增长3.2%;花卉苗木119.3千公顷,增长10.4%;果用瓜播种面积106千公顷,减少1.7%;甘蔗播种面积11.3千公顷,减少5.9%。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生猪年末存栏1282万头、出栏1930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2.7%、0.4%。全省肉类总产量176万吨,比上年增长0.4%。渔业生产稳步增长,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19.8万吨(含远洋),比上年增长8.7%,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15.0万吨,淡水产品产量104.8万吨。

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发展。全年净增有效灌溉面积19.3千公顷,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3.3千公顷,新增机电排灌面积3.5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5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

表2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完成环境整治村3100个,培育建设中心村403个,受益农户127.6万户。全省90%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75%以上农户家庭实现卫生改厕,55%以上村庄开展了生活污水治理,80%以上行政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较快,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点)2765个,从业人员10.2万人,营业收入70.5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0%和11.5%(见表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9.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54427亿元,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0940亿元,增长12.3%;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20.1%,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表3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1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28.8%,高于工业总产值增幅7.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22.0%,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24亿元,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4.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汽车产量为33.7万辆,增长4.7%,其中轿车产量为30.1万辆,增长10.0%(见表4)。

表4 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08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16亿元,增长15.3%;股份制企业357亿元,增长1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99亿元,下降3.2%;私营企业1116亿元,增长16.4%。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利润总额415亿元,增长19.2%;税金总额450亿元,增长24.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14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见图4)。非国有投资9695亿元,增长2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67.8%,其中,民间投资8563亿元,增长30.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9.9%。

图4 2006-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97.0亿元,比上年增长61.3%;第二产业投资5254亿元,增长13.0%,其中,工业投资5212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投资8939亿元,增长32.6%。全年投资项目33309个,比上年增长7.3%,其中,新开工项目17864个,增长8.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94亿元,比上年增长48.5%。商品房销售额3728亿元,下降16.4%。

五、国内贸易

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见图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025亿元,增长1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05亿元,增长16.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680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250亿元,增长18.5%。

图5 2006-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 2012年,全国铁路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铁路工作的要求,以铁路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大力发展多元化经营,全面实施客货运输组织改革,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运输生产 旅客运输。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8.93亿人,比上年增加0.86亿人、增长4.8%。其中,国家铁路18.79亿人,增长4.8%;非控股合资铁路0.09亿人,下降10.1%;地方铁路0.06亿人,增长10.3%。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9812.3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200.03亿人公里、增长2.1%。其中,国家铁路9783.99亿人公里,增长2.1%;非控股合资铁路21.46亿人公里,下降6.6%;地方铁路6.88亿人公里,增长3.8%。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9.04亿吨,比上年减少0.28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36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9187.0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78.70亿吨公里、下降0.9%。其中,国家铁路27220.50亿吨公里,下降1.5%;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41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8.92亿吨,比上年减少0.26亿吨、下降0.7%。其中,国家铁路32.23亿吨,下降1.8%;非控股合资铁路4.40亿吨,增长5.8%;地方铁路2.29亿吨,增长3.3%。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8891.90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238.39亿吨公里、下降0.8%。其中,国家铁路26925.53亿吨公里,下降1.4%;非控股合资铁路1830.19亿吨公里,增长8.0%;地方铁路136.18亿吨公里,下降1.8%。 全国铁路行包发送量完成1222万吨,比上年减少189万吨、下降13.4%。其中,国家铁路1214万吨,下降13.2%;非控股合资铁路8.30万吨,下降30.7%;地方铁路0.2万吨,下降13.6%。全国铁路行包周转量完成29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40.31亿吨公里、下降12.0%。其中,国家铁路294.96亿吨公里,下降12.0%;非控股合资铁路0.21亿吨公里,下降30.5%;地方铁路0.01亿吨公里,下降47.4%。 重点运输。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22.62亿吨,比上年下降0.4%。冶炼物资运量完成8.58亿吨,下降1.4%。粮食运量完成1.04亿吨,增长5.0%。石油运量完成1.38亿吨,增长1.7%。化肥及农药运量完成0.93亿吨,增长7.3%。集装箱运量完成0.93亿吨,下降0.9%。全国铁路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4亿吨,增长8.7%。其中:满洲里、绥芬河、二连、阿拉山口四大口岸站共完成进出口货物运量0.53亿吨,增长9.1%。

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统计公报

深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 2008-4-10 2007年,深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保持稳步健康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生改善,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07年本地生产总值67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第一次产业增加值6.23亿元,下降17.3%;第二次产业增加值3444.74亿元,增长14.5%;第三次产业增加值3314.44亿元,增长15.0%。第一、第二和第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50.9%和49.0%。 表1 初步核算本地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指标2007年比上年增长(%) 本地生产总值6765.4114.7 第一次产业 6.23-17.3 第二次产业3444.7414.5 #工业3270.0515.1 第三次产业3314.4415.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83.3432.4 批发和零售业639.839.0 住宿和餐饮业115.44-1.4 金融业720.3247.8 房地产业567.04-4.8 其他888.4710.0 根据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79221元,比上年增长12.4%,按国家外管局公布的供计划统计用的人民币对美元折算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0628美元。全社会劳动生产率10.38万元/人,增长7.7%。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各项税收收入622.60亿元,增长3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7.96亿元,增长27.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25.78亿元,增长 0.7%;科教文体卫生支出168.89亿元,增长29.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9.73亿元,增长11.1%。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4.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3.4%。统计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见表2。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09年)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为主题,以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环保工作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参与宏观调控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污染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9.66%和13.14%,二氧化硫已提前完成“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89.7亿吨,比上年增加3.1%。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4.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9.8%,比上年减少3.0%;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55.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0.2%,比上年增加7.6%。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77.5万吨,比上年减少3.3%。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9.7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4%,比上年减少3.9%;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37.8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6%,比上年减少2.9%。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2.6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22.3%,比上年减少7.7%;生活氨氮排放量95.3万吨,占氨氮排放量的77.7%,比上年减少2.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214.4万吨,比上年减少4.6%。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5.9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3%,比上年减少6.3%;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48.5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7%,比上年增加5.6%。烟尘排放量847.7万吨,比上年减少6.0%。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4.4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1.3%,比上年减少6.0%;生活烟尘排放量243.3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8.7%,比上年增加5.4%。工业粉尘排放量523.6万吨,比上年减少10.5%。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1.7%和89.0%,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5个百分点。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截止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41个,总面积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2%。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7万公顷。 2009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4525.2亿元,比上年增加0.8%,占当年GDP 的1.3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0亿元,比上年增加39.5%;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442.5亿元,比上年减少18.4%;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上年减少26.8%。

201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2010年全国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中国民航局https://www.360docs.net/doc/377561961.html, (2011-03-15) 来源: 一、通航城市和机场 2010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75个(不含香港和澳门,下同),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75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72个。 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有内蒙古二连浩特、辽宁鞍山、宁夏固原、河北唐山、新疆博乐、新疆吐鲁番、江苏淮安、西藏阿里、重庆黔江。 二、主要生产指标 2010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旅客吞吐量56,43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内航线完成5196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7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1.3%);国际航线完成446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6%。 完成货邮吞吐量1,129.0万吨,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国内航线完成721.9万吨,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69.1万吨,比上年增长53.6%);国际航线完成407.1万吨,比上年增长27%。 飞机起降架次553.2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运输架次为482.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0.6%。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51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3.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21.4%);国际航线41.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3.3%。(注:国内、港澳台、国际航线分类按客货流向进行划分) 三、旅客吞吐量分布 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在100万人次以上的有51个,与上年持平,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2%;年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为16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67.7%;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33.1%。全国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7.8%,东北地区占6.0%,华东地区占30.6%,中南地区占24.5%,西南地区占14.2%,西北地区占4.9%,新疆地区占2.1%。 四、机场货邮吞吐量分布 各机场中,年货邮吞吐量在10000吨以上的有47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98.8%;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货邮吞吐量占全部机场货邮吞吐量的56.7%。全国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分布情况是:华北地区占16.6%,东北地区占3.6%,华东地区占45.5%,中南地区占22.4%,西南地区占9.0%,西北地区占2.0%,新疆地区占0.9%。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7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8年3月3日 2007年,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加快铁路建设,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深入挖潜扩能,大力提高客货运量,强化安全基础,狠抓节支降耗,增加经济效益,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铁路运输 客货运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货物运输。全国铁路完成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31.4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见图1);完成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23797.0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42.59亿吨公里,增长8.4%(见图2)。

全国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1.3亿吨,比上年增加2.6亿吨,增长9.0%,增量创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23536.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821.45亿吨公里,增长8.4%。 全国铁路完成行包发送量1219万吨,比上年增加91万吨,增长8.0%;完成行包周转量260.8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21.14亿吨公里,增长8.8%。

重点物资运输。全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机制,全力保障重点物资运输,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提供运力支持。全国铁路完成煤炭运量154374万吨,比上年增运16510万吨,增长12.0%。全国355家直供电厂库存用煤保持在合理水平,顺利完成了电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完成石油运量1531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完成化肥及农药运量8919万吨,比上年增运860万吨,增长10.7%。完成粮食运量11245万吨,比上年增运461万吨,增长4.3%。完成棉花运量394万吨,与上年持平。完成集装

2014广州旅游统计分析报告(整理资料)

2014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大环境,全市旅游行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旅游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全市旅游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在全市旅游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相关旅游经济指标 保持平稳增长的年度目标。 一、总体情况 (一)广州市接待旅游总人次稳步增长 2014年,我市全年共接待旅游总人次为16226.28万人次,同比增长7.00%;其中:接待过夜旅游者5330.05万人次,同比增长5.71%;不过夜(一日游)游客10896.24万人次,同比增长7.64%。全市接待一日游游客和过夜游客的比例约为2:1。我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近年来保持在6%—7%的增长区间,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也位居前列,反映出广州旅游业已进入平稳增长期,也反映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继续得到凸显,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表12014年广州接待境内外游客 统计表 分项 单 位 2014年合 计 与2013年同 比(%)

旅游接待总人数万人 次 16226.287.00 一.接待过夜人 数万人 次 5330.05 5.71 入境旅游者万人 次 783.30 1.97 外国人万人 次 300.267.62 香港同胞万人 次 377.66 -1. 80 澳门同胞万人 次 48.70-1.68 台湾同胞万人 次 56.69 2.89 国内旅游者万人 次 4546.75 6.39 二.人天数总计万人 天 12260.48 5.39 入境旅游者万人 天 1821.28 1.98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15年2月26日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 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继续稳步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同比均有所增长: ——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外国人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香港同胞7794.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澳门同胞2318.6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0%; 台湾同胞46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47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在入境过夜旅游者中,外国人2139.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 港澳同胞2929.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 台湾同胞402.1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19.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7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强劲增长,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4.17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6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7年,外国入境市场有较快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长。全年入境外国游客2610.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6%。 ——亚洲市场依然独大,亚洲各国入境总人数比上年增长18.2%,占入境外国人总数的61.5%,市场份额比上年增长0.3个百分点。其中:韩国继续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洲际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速,入境人数同比增幅均达到两位数。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入境人数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7%、13.1%、14.1%和29.1%。 ——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停留天数和人均天花费较之上年均有增加。2007年,外国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境内平均停留时间为7.0天,比上年增加0.1天;人均天花费为196.39美元, 比上年增加21.32美元,同比增长12.2%。

200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广州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04.03.14 【实施日期】2004.03.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03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州市统计局2004年3月14日) 200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州市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抗击“非典”,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出口,积极扩大内需,全年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3年广州市生产总值(GDP)346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增长速度创8年来新高,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9万元,增长14.0%。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

5793美元。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从三次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14亿元,比上年下降0.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89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57.60亿元,增长11.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4∶40.9∶55.7调整为3.0∶43.4∶53.6,第二产业的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略有上升。2003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1%,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0.7%。生产领域价格有升有降。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5.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1.6%。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03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37.75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8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15万人。在全市从业人员中,年末职工总人数188.7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6万人;全市城镇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89.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31万人。全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5.90万人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7%(含“城中村”农转居登记失业人员)。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200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180.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7 %。粮食播种面积146.54万亩,与上年比调减16.3%;全年粮食产量54.52万吨,比上年降低16.3%。花卉、蔬菜、畜牧、水产等农产品的生产稳步发展,花卉、蔬菜、水果种植面积增加,分别比上年增长18.1%、4.2%和4.7%。蔬菜产量达364.49万吨,增长5.0%;水产品产量达35.59万吨,增长3.1%;水果总产量达45.52万吨,下降3.9%;生猪出栏量达191.54万头,减少2.6%。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至2003年末,全市完成标准化农田建设60.59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4.66万亩。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08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现价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2001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2年3月26日 -------------------------------------------------------------------------------- 2001年,全国铁路干部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铁道部党组的统一部署,顽强拼搏,奋勇开拓,锐意进取,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创造了历史新纪录,铁路建设持续发展,各项改革积极稳步推进,取得了“十五”开局首战告捷的优异成绩。 一、铁路运输 货物运输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全行业完成货物发送量192580万吨,比上年增长8.2%;完成货物周转量145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7%。其中,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178592万吨,比上年增长7.9%,增幅、增量均为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货物周转量1425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9%。合资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4446万吨,比上年增长7.0%;完成货物周转量270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4.6%。地方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9542万吨,比上年增长14.0%;完成货物周转量5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0%。 重点物资运输任务圆满完成。认真贯彻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重点物资运输的指示,把搞好重点物资运输作为支持国有企业扭亏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全力保证,出色地完成了重点物资运输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全年完成煤炭运量76625万吨,比上年增长11.8%;石油运量9852万吨,比上年增长4.9%;冶炼物资运量4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0.5%;磷矿石运量1424万吨,比上年增长17.9%;化肥农药运量5601万吨,比上年增长7.9%。粮食、棉花等国家重点物资运输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旅客运输保持了持续增长。全年全行业完成旅客发送量105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1%;完成旅客周转量476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2%。其中,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10168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直通旅客发送量291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完成旅客周转量463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0%;旅客平均行程为456公里,比上年延长23公里。合资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9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8%;完成旅客周转量12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地方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完成旅客周转量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3%。 行包运输继续较快发展。完成行包发送量609万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普通行包发送量217万吨,与上年持平;行包专列发送量392万吨,比上年增长15.0%。完成行包周转量11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3%。其中普通行包周转量2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8%;行包专列周转量9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4%。

2007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7年中國旅遊業統計公報 國家旅遊局(2008年8月) 2008-9-10 11:35:55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字型大小:[大中小] 選擇背景色: 2007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三大市場保持穩定增長。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187.33萬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19.1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23.5%;國內旅遊人數16.10億人次,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15.5%和24.7%;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095.4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6%;旅遊業總收入1095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2.6%。 一、入境旅遊業實績 2007年,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繼續穩步發展,主要統計指標同比均有所增長: ——入境旅遊人數達13187.3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其中:外國人261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香港同胞779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5%;澳門同胞2318.68萬人次,比上年下降5.0%; 臺灣同胞462.7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 ——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5471.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6%。在入境過夜旅遊者中,外國人2139.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2%; 港澳同胞2929.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8%; 臺灣同胞402.1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7%。 ——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419.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 二、國內旅遊業實績 2007年,我國國內旅遊繼續強勁增長,出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維持兩位數的增長。 ——全國國內旅遊人數達16.10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城鎮居民6.12億人次,農村居民9.98億人次。 ——全國國內旅遊收入7770.62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4.7%。其中:城鎮居民旅遊消費5550.39億元,農村居民旅遊消費2220.23億元。 ——全國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482.65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906.93元,農村居民國內旅遊出遊人均花費222.47元。 ——在春節、“五一”、“十一”三個“黃金周”中,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1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16億元。 三、入境旅遊客源市場情況 1、外國市場 2007年,外國入境市場有較快增長,與上年相比,各洲來華人數均有一成以上幅度的增長。全年入境外國遊客2610.9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6%。 ——亞洲市場依然獨大,亞洲各國入境總人數比上年增長18.2%,占入境外國人總數的61.5%,市場份額比上年增長0.3個百分點。其中:韓國繼續位列第一大入境客源國。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公报

2010年环境统计年报(中国环境统计局?) 综述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环境保护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环境质量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上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上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上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上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上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上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上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 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0年) 2012-01-18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环保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把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减排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环境治理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保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与2005 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2.5%和14.3%,两项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总量减排目标。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38.5%,比上年增长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61.5%,比上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38.1万吨,比上年减少3.1%。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4.8万吨,比上年减少1.1%;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03.3万吨,比上年减少4.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活氨氮排放量93.0万吨,比上年减少2.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85.1万吨,比上年减少1.3%。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5.3%,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20.7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4.7%,比上年增加8.0%。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603.2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2.8%,与上年基本持平;生活烟尘排放量225.9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7.2%,比上年减少7.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上年减少14.3%。工业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生产工艺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3.1%和89.8%,分别比上年提高1.4和0.8个百分点。 201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上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 截止2010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为2588个,总面积14944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9%。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319个,面积约9268万公顷。 2010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为6654.2亿元,比上年增加47.0%,占当年GDP的1.67%。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24.2亿元,比上年增加68.2%;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397.0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2033.0亿元,比上年增加29.4%。

我国铁道年度统计公报(doc 18页)

我国铁道年度统计公报(doc 1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8年铁道统计公报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09年6月1日 2008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团结奋进,战胜了一系列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任务,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 一、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

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深入实施“一主两翼两线三区域”战略,大力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构建区域集疏运系统,优化调整运输组织方案,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年货运量仍然在上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增长。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0354万吨,比上年增加14661万吨、增长4.6%.其中,国家铁路275243万吨,增长3.7%;非控股合资铁路27983万吨,增长8.2%;地方铁路27128万吨,增长11.2%.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周转量)完成25106.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91.54亿吨公里、增长3.7%.其中,国家铁路23648.91亿吨公里,增长3.5%;

非控股合资铁路1306.46亿吨公里,增长5.9%;地方铁路150.92亿吨公里,增长13.7%. 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29035万吨,比上年增加14561万吨,增长4.6%.其中,国家铁路273932万吨,增长3.7%;非控股合资铁路27975万吨,增长8.2%;地方铁路27128万吨,增长11.2%.全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24817.4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863.58亿吨公里,增长3.6%.其中,国家铁路23360.32亿吨公里,增长3.4%;非控股合资铁路1306.26亿吨公里,增长5.9%;地方铁路150.88亿吨公里,增长13.7%.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汇总word版

案例分析报告范文2篇 【篇一】 标题××× 分析背景和目标、基本情况、分析所用的理论介绍、分析过程、相关问题讨论和对策探讨、进一步的思考等 一、选题范围 在具体的案例或者某一类型的案例做分析报告。 二、报告内容 所有报告均应为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论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案由 即对案例提供内容的高度概括, 案情

案情材料应当事实完整、要素齐备、行文简洁、层次清晰、,涉及个人隐私的,须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不得使用与案件原始材料相同的当事人名称、地名等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内容(案件原始材料应当附随报告提交,并注明案件来源或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 案件焦点 应当根据案情归纳、提炼、列举出案件焦点所在,如“本案焦点在于关于合同的效力问题;关于合同的履行方式问题等。 争议与分歧意见 从学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提炼出法学理论研究的问题,应当至少具有两种以上的观点、主张或意见,并清晰、明了地叙明各自的理由及其依据。 研究结论 应当明确表作者对于案件性质或其处理意见的观点和看法,并从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定两方面详细阐明其理由和依据,使研究结论有助于解决案例本身,或者为解决类似案件提供有益帮助,或者提出理论上需要深化的问题。

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材料应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a) 其中正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i. ii. 绪论(包括研究背景,本行业情况,本公司概况) 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分析(包括公司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iii. 公司拟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与相关文献理论(即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现拟采取解决措施) iv. v.

vi.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案例问题讨论参考文献资料 尾页要有参考文献 例,参考文献 [1] 甘肃省统计局.甘肃年鉴2009[N]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 [2] 任家强,董琳瑛.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xxxx,(9)1435-143 [3] 胡青峰,张子平.基于Geoda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2)53-5 [4] 潘竟虎,冯兆东.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的ESDA-GIS[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50. (目录) (正文) 5号,宋体,三级标题式,至少3000字。

2007年国家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图表: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图表:200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图表:2007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图表:2003―2007年税收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中国2010年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

中国2010年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统计(一) 指标单 位 广 州 市 深 圳 市 珠 海 市 佛 山 市 惠 州 市 肇 庆 市 江 门 市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一.综合 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 方 公 里 72 87 19 53 16 54 38 48 11 35 6 14 82 2 95 41 24 60 18 00 年末常住人口万 人 12 70 .9 6 10 37 .2 15 6. 16 71 9. 91 46 0. 11 39 2. 22 44 5. 08 82 2. 48 31 2. 27 年末户籍人口万 人 80 6. 14 25 9. 87 10 4. 74 37 0. 89 33 7. 28 42 2. 41 39 2. 28 18 1. 77 14 9. 18 地区生产总值亿 元 10 74 8. 28 95 81 .5 1 12 08 .6 56 51 .5 2 17 29 .9 5 10 85 .8 7 15 70 .4 2 42 46 .4 5 18 50 .6 5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 元 18 8. 56 6. 47 32 .3 6 10 5. 40 10 2. 38 19 0. 26 11 7. 03 16 .5 7 50 .7 4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 元 40 02 .2 7 45 23 .3 7 66 2. 01 35 42 .4 9 10 19 .5 7 45 6. 67 87 2. 21 21 60 .8 2 10 74 .1 工业增加值亿 元 36 44 .9 6 42 33 .2 3 61 9. 39 34 19 .1 8 96 0. 82 41 1. 87 83 3. 28 20 78 .4 5 10 22 .0 1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 元 65 57 .4 5 50 51 .6 7 51 4. 23 20 03 .6 3 60 8. 00 43 8. 94 58 1. 18 20 69 .0 7 72 5. 81 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 元 87 45 8 94 29 6 77 88 8 80 31 3 38 65 27 98 7 35 62 2 52 79 8 60 79 7 二.农村经济 农业产值亿 元 32 2. 13 15 .0 5 57 .6 2 21 1. 17 16 6. 30 29 1. 96 21 4. 73 28 .3 1 86 .8 2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2009年铁道统计公报时间:2010.12.29 铁道部统计中心 2010年3月25日 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铁道部党组带领全国铁路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以“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精神和作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夺取了和谐铁路建设的新胜利,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铁路运输实现持续发展 旅客运输量再上新台阶。大力强化客运营销,推行以客补货战略,统筹新增和既有运力资源,适时调整列车运行图,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推广多样化的售票方式,旅客运输再上新台阶。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451万人,比上年增加6321万人、增长 4.3%。其中,国家铁路150798万人,增长4.4%;非控股合资铁路1234万人,下降2.6%;地方铁路419万人,增长2.0%。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7878.89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28亿人公里、增长1.3%。其中,国家铁路7840.09亿人公里,增长1.3%;非控股合资铁路33.16亿人公里,下降1.3%;地方铁路5.63亿人公里,下降3.8%。

货物运输实现增长。积极开展增运增收活动,加强重点区域运输组织,深化大客户战略,发挥战略装车点建 设和路企直通运输优势,充分发挥大秦、侯月两线能力,批量投入和谐型大功率机车,调整机力配置布局,优化车流径路,提高分界口通过能力,全年货运实现增 长,特别是四季度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含行包运量)完成333348万吨,比上年增加6101万吨、增长1.9%。其中,国家铁路 277572万吨,增长0.8%;非控股合资铁路31903万吨,增长14.0%;地方铁路23873万吨,下降0.5%。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含行包 周转量)完成25239.1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加132.88亿吨公里、增长0.5%。其中,国家铁路23649.88亿吨公里,略超上年水平;非控股 合资铁路1462.71亿吨公里,增长12.0%;地方铁路126.59亿吨公里,下降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