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威尔逊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威尔逊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威尔逊主义评述

*林琳13620101150156

摘要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使得理想主义于一战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其本身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家学说,对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实践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威尔逊主义,学者褒贬不一。本文旨在分析威尔逊主义的渊源及其得失,以探明该理论学说对美国和世界的意义。

关键字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关系;理想主义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血腥的世纪,数以亿计的人在各种灾难性的冲突和战争中丧生。威尔逊是一位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作为理想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威尔逊全面构筑了理想主义理论。他一生致力于让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同时使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中心角色。他的外交理念,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一方面也开创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先河。威尔逊在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毁灭性的悲剧之后,以总统的权威、学者的博识、传教的精神、先知般的预言,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大屠杀而给世人开了一剂理想主义的药方,即人们所称颂的“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在美国以及世界中皆深深扎下了根,每当遇到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美国领导人都情不自禁地要强调从整体上管理世界的重要和美国的领导责任;而每当战争胜利之后,世人亦会对威尔逊主义从满梦想。那么,究竟何为威尔逊主义?它是如何得以产生的?而它对美国和世界又分别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本文将在下面的阐述试图一一回答。

一、威尔逊主义的含义、内容

通常认为,威尔逊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来说,它并非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1

1916年威尔逊总统争取连任时,重申了美国保持中立和战后建立国联的思想。他坚信美国是唯一对战争无利益的国家,因而也是可以既保持中立,又为重建欧洲和平作出贡献的唯一国家。1917年,威尔逊在参议院发表了被称为“没

1任晓,沈丁立主编.自由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年.P88

有胜利者的和平”的演讲,他反复提到国际合作、各国合作和和平联盟等等,强调由国际组织来维护和平。实际上,威尔逊主义的理论思想则是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他对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中,主要有以下内容:公开外交、公海航行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的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以及建立国联。以上十四点计划充分体现了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思想,对于处理战后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内容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1、道德主义

道德主义是威尔逊主义的基本特征,他认为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类似于“勿杀生”的伦理道德、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在国际政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突出外交政策中的道德律令,决策者将人看做是目的而不是实现其他目标的手段。总得来说,威尔逊把外交中的政治问题法律化,对美好人性和世界和谐充满了幻想。主张通过道德规则和国际舆论的治愈,来遏制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从而实现和平。

2、战争与和平

关于此点,威尔逊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假设:其一,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战争之所以爆发是因为战争的有利可图使一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一旦唤醒良知,消除误解,世界便可得到拯救。其二,主权国家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的,尤其在和平问题上更应如此。结束秘密外交,实现外交决策的民主进程,建立作为各国协商解决分歧的论坛和场所的国际组织,将有助于消除战争的起因。其三,国家主权不应是无限的,依靠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军事体系不能确保和平,因此,必须以国际集体安全体系取而代之”。2

3、集体安全

集体安全,实际上是一种国际社会所设想的,以集体的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维护每一个国家之安全的国际安全保障机制。其强调的是,各国安全共享、奉献共担,以国际社会之安全求得国家安全之维护。

在国际联盟的集体安全机制建立以前,国际社会的安全保障主要是以现实主义者所描绘的“实力均衡”以及个体自助或者个体力量之间联合的方式进行。威尔逊十分反感并公开指责欧洲的“实力均衡”的制衡模式,他认为战争的原因不仅在于德国领导阶级的恶行,欧洲的均势体系更是罪魁祸首。在其演讲中,

2此处观点乃参照刘志云教授的授课讲义

威尔逊指出,均势会制造不安,而且是建立在虎视眈眈的窥视及利益的对立之上。人们所称的“均势”,实际上实力均衡取决于某一方的武力,取决于相对利益不安定的平衡。世界必须是权力的共同体而不是权力的均衡,,必须是有组织的共同体而不是有组织的敌对。这里他所指称的“权力共同体”实际上就是“集体安全机制”。威尔逊深信世界各国对和平享有同样的利益,因此会联合起来惩罚破坏和平者,于是他提议由爱好和平者的道德共识来保卫国际秩序,他提倡设立国际联盟,在这一世界组织的监督之下,权力将臣服于道德之下,武力将受民意指挥。

4、民族自决

具体表述为,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此项调整的基础,就是要严格遵守这样一个原则,即在决定所有这样的主权问题时,有关居民的利益必须与管治权待决的政府的合理要求同等重视。威尔逊认为,引起战争的原因之一是不让各民族自决,所以他主张“和平应该建立在经过考虑的政治自由的基础之上”,包括各民族人民有不可剥夺的自决权,有权宣布独立、自治或政府的组织形式。为此,他承认民族国家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

基于以上原则思想,威尔逊主义的外交政策常常奉行如下准则:第一,作为国内的治理形式,民主制度比君主制度、专制制度更好;在世界政治中,民主国家能够成为美国鞥好的、更可靠的伙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为何美国队英国有着天生的好感。第二,在国外支持民主不仅是美国的道义责任,而且也是为了保障世界和平的一种实际需要。第三,防止战争。热衷消除战争根源,支持和平运动,裁剪军备,削减防务预算。3

综上,威尔逊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思想体系,它在当时指引着美国的外交政策,也给国际关系领域带来了一股强有力的震撼。威尔逊主义既然具有如此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追寻其理论得以产生的渊源对于正确、充分认识它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二、威尔逊主义的渊源

威尔逊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实际上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一般认为,威尔逊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任晓,沈丁立主编.自由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年.P90

1、19世纪主导欧洲和美国的古典自由主义哲学

古典自由主义有着重商主义的倾向,认为资本主义国家会致力于和平,因为战争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避免战争爆发、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因此毅力的和谐性会引导它们寻求集体安全,和平与正义、国际法律和国际组织,应当也可能是国际社会大家庭共同追求的一种目标和架构。

2、美国的天定使命观

最早移民北美大陆的清教徒们,秉持基督教的信仰,面对美洲优越的自然条件,他们意识到,秉持上帝的旨意,以契约的形式组成政府将美国这片土地变成“希望之乡”是他们神圣的使命。建国后,为适应大陆扩张的需要,出现了“天定使命观”,也出现了弥赛亚是的宣言,“盎格鲁—萨克逊”手中掌握着人类的命运,美国人是特殊的上帝选民,是时代的犹太人,驾驭着世界自由的方向。美国的使命观使它不能将视野仅仅限于美国之内,要想实现这种使命,首先要参与到世界中,进而按它的设想来改造社会。于是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被打破,美国被视为独一无二的道义之国,受上帝的委托对人类发展和命运承担一种特俗的责任,并有义务将美国式的民主推广到全球,进而领导世界。

3、美国文化中的“例外论”

美国人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认为美国是自由之乡、希望之乡,是理想世界的缩影。在美国的外交传统中,美国文化内涵的“例外论”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星,威尔逊主义则是将这种文化因子进一步发扬光大,其目的是使世界美国化,让这个世界变得像美国那般美好。

4、18世纪启蒙哲学

启蒙哲学认为,人类本来是平等的,在国际关系中,人道主义的目标本身就是国际利益的核心组成部分。

三、威尔逊主义的结局

(一)惨败的结局

1919年的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之间重新分配世界和争夺世界领导权的回忆。该年1月,威尔逊率领1300人的代表团,带着他的十四点计划参加了巴黎和会。威尔逊在与协约国的最初交锋中似乎占取了上风,实现了战争爆发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协约国的政治家们并没有对这位“现代耶稣”俯首称臣,却

在许多问题上要求威尔逊作出与其宣称目标不同的让步。而威尔逊在与协约国的实际博弈中,确实也一次次妥协退让,对国联的渴求让他不惜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这根本上就违背了他最初作出的承诺。有人批评威尔逊违背了自己的理想,在一系列对帝国主义利益和报复要求的妥协中出卖了自己的原则,但威尔逊对此说法不以为然,沉浸在国际联盟盟约对未来和平保障的幻想中不知自醒。

回到国内后,威尔逊仍残留着救世主的思绪。他自信满满,坚信自己能说服美国人民接受他争取来的国际盟约。但是他忽略了美国外交传统对美国人的影响,他们想要世界和平得到保障的目的之一是避免美国再次卷入战争。威尔逊提倡的国联不但增强了英法日的实力,而且使美国有可能承担许多不必要的义务,这恰恰是美国人民所不能接受的。而威尔逊又自负地拒绝对国联盟约做出任何妥协,这为他的征地提供了有力的反对理由。最终,威尔逊的国际盟约遭到了参议院的否决,他试图建立以美国为领袖的战后世界新秩序的构想也以失败而告终,而威尔逊本人除了所谓的国联创始人这一虚名之外,一无所获。他精心设计的维护和平的国联范儿成为权力操纵的外交工具,英国政府甚至直言不讳地称国联是英国外交政策的附属物。这真是极具讽刺意味的结局。

(二)威尔逊主义的不胜而胜

威尔逊的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退回到过去的孤立状态,美国也不可能对大洋之外的事务袖手旁观。孤立毕竟已成为历史,威尔逊设计的美国霸权时代正在缓慢地到来,这就决定了威尔逊主义的外交理念势必对其后继者们产生持久的影响。

1、威尔逊主义之于美国

美国进入了20世纪之后,开始由世界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雄厚的物质力量基础使美国有条件涉足世界其他地区,因而滞留在美国政府决策人物脑海中的理想主义理念也逐渐兴起。不管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还是杜鲁门的包围自由世界,还是卡特的人权外交,还是布什的超遏制战略,都带有美国在世界上所宣扬的理想主义使命感。他们虽然没有像威尔逊那样被冠以“理想主义总统”的称号,但他们的外交政策同样反映出美国的理想信念,也就是以宣传美国的传统价值观作为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的手段。威尔逊主义的外交方式虽然常常根据需要时隐时现,但从未在美国外交中消逝,就连以推行现实主义外交闻名的尼克松在1969年入住白宫后,也要求将威尔逊用过的办工桌搬进总统办公室,作为继续威尔逊主义外交的标志。克林顿总统同样认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应

该积极卷入世界事务,美国政府会更加强调理想主义外交所体现出来的基本内容,威尔逊的影响也就会更加显而易见。正如基辛格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威尔逊在思想上的胜利比任何其他的政治成就更加根深蒂固,因为每当美国面临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使命之际,它总是殊途同归地回到威尔逊的观念上来。”4总而言之,在美国追求和维护霸权的过程中,威尔逊主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深入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

2、威尔逊主义之于世界

威尔逊主义对当代国际政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特别是他提出的一些观点在当今的国际政治生活中得以运用,这对我们今天建议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5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主义受到重创,影响开始减弱。但威尔逊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并没有完全退却,它仍在裁军、战争法、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全球生态和联合国等问题上坚守着阵地。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产生于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两者既存在明显的区别,又有着固有的联系。罗斯福正式吸收了威尔逊的国际主义思想,从威尔逊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完全了威尔逊未竟之业。6威尔逊本想借国际联盟实现美国世界领袖的梦想,但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如愿,联合国的成立使这种梦想成为现实。换句话说,这也是威尔逊主义对世界的贡献之一。

在冷战后的今天,由于美国单边主义日趋强烈,特别是美国绕开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发动战争,使联合国遭遇到其建立以来的最大挫折,联合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按照威尔逊理想主义思想,加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加强联合国的作用,也是推动国际多边合作,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重要手段之一。把威尔逊理想主义主张运用到当今国际政治实践中来,对于解决国际争端,实现世界和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所谓,威尔逊主义的意义不在当前,而在于久远!

四、结语

威尔逊曾经点燃过人们对于持久和平的梦想,一代又一代的学人不断把威尔逊主义系统化和理论化,一位又一位政治领袖试图把威尔逊主义付诸实践。结果

4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口出版社.1998年.P202-203

5姜秀敏.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

6李青.威尔逊主义外交政策理念及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却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无论是道德律令、多边律令、民主律令还是民族自决律令,都没有使20世纪免于人类自相残杀。这其中的原因并非这些崇高的原则不好,而是它们与国际政治现实相差甚远。因此对于威尔逊主义,我们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既不能因为其所设计的未来世界之美好而一味照搬,也不能因为现实的残酷而对其全然否决。

参考文献

1、李青.威尔逊主义外交政策理念及影响.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姜秀敏.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

3、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口出版社.1998年

4、任晓,沈丁立主编.自由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年

5、李江宁.威尔逊理想主义的历史与理论思考.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6、汪津生.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背景及其影响.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

7、钱娟.威尔逊“十四点”计划失败的原因及反思.世纪桥.2010年第11期

8、刘胜湘.全球化与美国---安全利益的冲突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戴维·辛克莱.镜厅---巴黎和会的内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0、韩莉.新外交·旧世界---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同心出版社.2001年

11、沃尔特·拉塞尔·米德.美国外交政策及其如何影响了世界.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2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

辛亥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使民主共和的念头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 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可以从两种角度去认识:一种是从主客观方面去认识,一种是从具体原因方面去认识。从主客观来看,一是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从具体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 第一,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第二,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三,资产阶级革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

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第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也是松散的。同盟会建立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武昌起义爆发前实际上已名存实亡,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就不能使革命者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也与同盟会的涣散、领导成员政见不一有关。 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二,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第三,中国革命不能依靠少数人,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革命才会胜利。 第四,推翻任何制度或者都要先充份准备,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威尔逊的生平著作思想

威尔逊生平与著述 美国人,1856年生,政治学家、行政学家、教育家、改革家、政治家; 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政治家与政府、法律,著作与论文颇多:1886-1902:政治学教授,教学、研究;1902-1910:普林斯顿大学校长;1910-1913:新泽西州州长;1913-1917:美国总统(曾倡导国联,没获国会通过而失败)1924:去世一 思想渊源与生产背景 1、思想渊源: 受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 行政研究在德国很受重视(与当时德国的‘高度集权’、‘开明专制’的要求相适应); 德国行政研究的代表人物斯坦因的主要行政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与行政的划分: 政治——宪政:是国家这一人格主体有组织的意志; 行政:是国家主体的依据意志的活动; 宪政与行政的关系:宪政规定行政活动的轮廓,予行政以权力。是对行政予以限度与秩序;行政的权力源于宪政,但行政的内容却不是来自于宪政,若无行政的行动,则宪政的权力就缺而不备。规定了行政研究的任务,建构了行政研究体系 任务:了解一国国民在特定历史时代的“外界实在”,也即“社会文化的实在”的进展活动;研究如何依靠国家权力来提高这种外界实在并使这一提高成为国家人格的自觉意识;行政研究体系的三个部分:行政组织:行政机关的发展、结构;行政行为:其自身的独特规律;行政法规:“合法”的行政权、对行政裁判、行政诉讼加以探讨。 2、威尔逊行政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源自对之前美国盛行的自由放任主义的一种反动,也即新民主运动: 自由放任主义:限制政府权力,政府无为,结果是: 金钱与政治的勾结,金钱力量至上,形成大资本在财富与政治的垄断,立法权威直线下降:形成腐败最盛的所谓“镀金”时期(19世纪7、80年代)。 19世纪70年代的新民主运动:一场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的要求政治改革的运动。 抨击早期的民主主义要素:分权、制衡等;认为牵制与制衡非但不能支持自由,反而成为特权和私利的堡垒,危害了自由。反对政治勾结与政治腐败,要求改革政府体制,扩大选举权,扩大政府行政职能;主张国家应成为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工具。功绩制取代政党分肥制,行政力量日益被民主运动视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而得到重视。威尔逊新学说:加强行政权力、明确责任、向选民负责;竞选新泽西州州长时声称其上台后将担负行政事务责任,准备做一个违宪的州长。《国会制政体》中批评国会制的无效与混乱,要求有一个更为负责任的政府:“任何事情,不论是政府的事情还是做买卖,都必须有一个人当家作主,权力和对行政权力严格负责,是构成好政府的要素”。 总之: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于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却越来越不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在此种社会背景条件下,威尔逊明确提出要建立一门明确的行政科学。 二.主要行政思想 1.关于行政学研究的必要性(1)解释之前为何行政研究不受重视行政被看成是具体的细枝末节,具体办事,细节,容易处理;之前的麻烦多集中在政府结构上,很少或根本没有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原因:当时社会生活简单,政府职能也简单;美国建国之初:只有国务院、财政部以及战争部等有限的几个行政部门以及司法部长、邮政总长等,联邦机构成员小于1000人1866年联邦费用仅为4100万美元,1871年联邦政府职员仅5.4万人;1914年联邦费用达1.7亿美元,1914人员为48.3万。(2)指出行政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政府职能扩大化、复杂化、困难化的结果 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公共事务增多,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更复杂、更困难:“没有任何一种政府职责而今不是变得复杂起来,尽管它当初曾经很简单,政府曾经仅仅由少数人主宰,现在却由大批人主宰”。因

威尔逊与美国外交理念

威尔逊与美国外交理念 威尔逊开创了美国外交思想的主流学派。他的理想主义式的外交思想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直至今日这种思想依旧十分具有影响力。就是这样的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孤立的美国一步步地卷入世界大战。从美国的外交史来看,而后美国参与的各种争端战争的说辞中也不难看出威尔逊理念的影响。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民主党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之一。由于对美国的突出贡献,他被列为七位最杰出的美国总统的第二位,仅次于亚伯拉罕林肯。20世纪初,学者出身的威尔逊总统是个理想主义者,提出了他称之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纲领主张。他所处的时代正是美国外交的重大转折时期,他奉行的对外政策尽管无不服务于美国的现实利益,但却留下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十四点纲领体现了威尔逊主义的主旨,阐述了美国对一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力图建立起一个新的国际体制。他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罗斯福总统所设计的二战结束后世界划分的蓝图,对20世纪美国外交产生了很大影响。i 在20世纪初之前,美国外交政策始终倾向于孤立主义。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就明确地表达了对欧洲不干涉的态度。当时的美国还不够强大,不干涉欧洲,休养生息是正确的决定。但是美国身处远离当时政治争端中心的欧洲,她站在一片没有被开发的土地上,有着天然的海洋屏障,有着欧洲国家没有的巨大的生存空间,没有时时可能发生在身边的变局,没有欧洲国家经历了多年的均势体制和外交经验。这个唯一以主张自由而建国的国家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国家。美国能够克服这块远离欧洲的大陆上所发生的任何挑战和问题。这样的特殊环境下,美国自然而然的认为海洋的屏障上帝赐予他们的,因此他们具有特殊的使命,即向全世界宣传先进的民主与和平。ii。因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美国有义务成为世界民主的标杆,美国要 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能将民主发挥到何种地步,美国应该造福世界,应该承担世界的警察和英雄,引导世界成为民主的集合,是独一无二的道德化身。这就是美国人的使命论。传统的现实主义主张国家道德是不同于个人道德的。然而信奉着自由民主与理想的他们将个人的道德标准上升到了国家的高度。神奇的是美国人认为这种理念与美国在美洲的领土扩张和经济实力发展并没有发生冲突。这大概是美国人骨子里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2007-04-15 15:59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的巨变,促进了民族觉醒。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在此,我主要论述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以及它的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由于袁世凯窃国而流产。我认为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不可能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也不会允许其建国而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人甚至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未能实行,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内部较松懈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资本主义在中国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没有强大的力量来完成革命,一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又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甚至拱手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3.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现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它的成功和失败呢? 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而清政府居然对此宣称“局外中立”。而英国和德国的入侵更是让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巧立名目,追加征收税收,而各级官员又乘机中饱私囊,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事实证明,清政府已无法再继续统治下去,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称“辛亥革命”。 从根本上,近代中国的革命者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孙中山早年也曾希望采取和平手段来救国,但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无奈之下,孙中山下了第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定:推翻清朝的统治!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而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更是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但同时,革命派和改良派这两个对立的派系滋生,就“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这三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他们不敢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群众基础薄弱,以及对一些问题的不确定,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史失败的。这里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原话:“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曾经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国民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都做了批评,现在我们就不能批评吗?”。 当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以下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方面的原因。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欺压,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因此发动了辛亥革命;另一方面,又与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反帝反封建不够坚决,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再加上辛亥革命不仅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够强大,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不仅缺乏雄厚的阶级基础,这就使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派有较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强统一的、起领导核心作用的革命政党。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3、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有力量的革命军队。 4、始终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 第二,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客观原因。辛亥革命是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扼杀的。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袁世凯手握重兵,且奸黠狡诈。 归根到底,革命党人方面的力量太弱小,袁世凯方面的力量则很强大,双方力量对比的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试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赋税沉重。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

暴。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既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坚决的反帝行为,而是以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来乞求换得支持。他们虽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但地主的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农民没有可分的土地,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制定革命纲领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思考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二、辛亥革命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活水源泉,是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党人对工农人民群众存在偏见。革命党人认为下等社会是无知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类中等社会的代表的提挈,那就只会盲目破坏。而一旦清朝覆亡之势已定,他们就觉得下等社会的使命即算完成,此后的一切只须依照他们的意愿有秩序地开展就行了。因此各省革命党人发布的文告中,不是号召工农群众向地主豪绅、向帝国主义开展斗争,而是要求各人照旧做事,各人要守本分②。 其次,革命党人与工农关系恶化。武昌起义后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应,一些州县的贫苦农民起而抗租拒债,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根基。在各反正省区,个性是立宪派、旧官僚控制的省区,却先后出现了军政府镇压工农群众事件。湖南都督谭廷闿对地主豪绅宛如菩萨,对工农群众则是屠夫。对于各地城乡劳动群众广泛开展的抗租斗争和其他形式的反剥削、反压迫斗争,反正各省的革命党人却感如芒在背,镇压也最力。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如同鲁迅在《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不准革命闹剧,民众被排除在革命之外。革命党人对地主土绅实行保护主义,甚至依靠地主土绅来维持秩序。而往日同一条战线的盟友工农群众和会党,却成了防范和镇压的对象,导致革命党人和工农关系不断恶化。 总之,革命党人不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关键是没能正确地认识和相信人民群众以及其强大的力量。革命党人不是用心地组织和引导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而是运用武装力量去镇压起来革命的人民群众,严重阻碍了人民大众革命力量的发挥,加之对工农不正确的认识,严重减弱了人民大众革命的用心性。正如毛泽东所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

伍德罗_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评析_

第二节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形成的思想渊源 威尔逊理想主义学说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包括:基督教加尔文派仰、英国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弗雷德瑞克?特纳的边疆学说。 一、 基督教加尔文派信仰 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世俗化了的宗教是美国国家政治的基本依托。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一定还是密不可分的[1]。威尔逊在宗教信条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神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理想主义政治思想得以建构的基础。对此,研究威尔逊的学者们得出了相似的评价。他们都注意到威尔逊入主白宫之前撰写的大多数著作和演讲中,基督教信条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如果不是唯一的角色,起码也是关键性角色。林克指出,威尔逊政治思想的基础就是他从基督传统中延伸出来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马德勒也认为理解威尔逊进入政界和外交界的“多年准备”的关键就是加尔文宗教传统[2]。 首先,加尔文悲观人性论使威尔逊认识到人性固有的缺陷(原罪),但同时又使威尔逊相信基督赋予人类的理性和良知是人性进步的希望。威尔逊的人性观就是这两种观念的产物,而后者对威尔逊的影响远大于前者。尽管他从来没有忽视人性的缺陷,但他似乎经常忘记,在他心目中占压倒性地位的是对人类善良和进步的信心[3]。因此,威尔逊的宗教信仰中对“原罪”的强调不多,而对人性的进步却抱有非常乐观的看法。正是由于仁慈的上帝赋予 [1]董小川:《二十世纪美国宗教与政治》,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 页。 [2] Arthur S. Link, Wilson: The New Freedom, Princeton, and N. J., 1956. [3] Dena F. Flem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New York, 1932.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试题: 有哪些? 答案: (1)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2)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个性是农民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相关阅读】 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分析及启示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中国深层的社会结构,随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一般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等。笔者认为这些认识不够深刻,在导致辛亥革

命失败的这些原因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革命党人缺乏正确的群众观,没有走群众路线。 一、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是因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在当时,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经济上,赋税沉重。“田主之下,另有征税之人,佃民于输租田主外,必兼有所酬,则所谓十分取五者,但是田主之正税已耳。征税之人所私取,又必五分而取二。则是农民终岁勤动,仍无以赡养其身家也”。①在政治上,地主及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也极为的残暴。另一方面,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霸占路、矿,开设工厂。帝国主义还加强了政治控制和宗教渗透,所以反帝爱国运动,反洋教运动以及一些对帝国主义的抗爆运动此起彼伏。但是,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幻想获得帝国主义的同情和支持。 革命党人没有从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要求来思考革命的纲领,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代表最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的利益。革命党人没有认识到地主阶级与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就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更没有意识到推翻封建主义就务必打倒帝国主义。他们既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坚决的反帝行为,而是以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利益来乞求换得支持。他们虽然也提出“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但地主的土地没有实质性的变动,农民没有可分的土地,实际上根本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句话,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革命党人在制定革命纲领时,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没有思考基层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期望。 二、辛亥革命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之原因分析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严重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充分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看不到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活水源泉,是革命胜利的必备条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革命党人对工农人民群众存在偏见。革命党人认为“下等社会”是无知的,如果没有他们这类“中等社会”的代表的“提挈”,那就只会盲目破坏。而一旦清朝覆亡之势已定,他们就觉得“下等社会”的使命即算完成,此后的一切只须依照他们的意愿“有秩序”地开展就行了。因此各省革命党人发布的文告中,不是号召工农群众向地主豪绅、向帝国主义开展斗争,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1]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关键词:辛亥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中国民族资本的生存空间;在文化上利用“精神鸦片”来毒害中国人民,企图让中国人民成为其统治下的顺民。在帝国主义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软弱的资产阶级无力与之对抗。 第三,革命党人没有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同盟会反满,反君主政体,却放过了主要敌人,因此在清帝退位后,就失去前进的目标。他们不敢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正面斗争,幻想以妥协和退让来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同情与支持,结果革命却被外国资本主义所绞杀。他们只关注建立“共和”政权,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结果让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第三,革命派没有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同盟会,从成立时起,思想上就缺乏统一信仰,组织上也不够巩固。这样的政党,不可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 第四,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以推翻旧政府,保卫新政权。他们依靠的是清军士兵和民间秘密反清会党。武昌起义后,各地建立的民军,大部分是由原来的旧军和会党改编而成,领导权也掌握在立宪派和旧官僚手里。 第五,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他们利用会党、新军,却不发动广大农民,在革命的高潮时期,甚至镇压农

论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理论源泉_代兵

论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理论源泉 代 兵 程晓燕 【内容提要】 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思想具有三个理论源泉:其一,基督教教义。威尔 逊笃信的基督教赋予其外交思想浓厚的宗教远征氛围。其二,自由主义。对自由主义的信仰使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强调公意与民主的作用。其三,威尔逊对现代性的认识。现代性在加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相互依存的同时,一旦失控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是现代性要求的产物。 【关键词】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美国外交【作者简介】 代兵,1972年生,法学硕士,执教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程晓燕,1974年生,法学硕士,执教于南京财经大学人文社科部。(南京 邮编:210003) 【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550(2004)02-0031-05 伍德罗?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是美国外交理论的重大遗产,长期以来他的思想被贴上理想主义的标签。中国学者对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研究的一般结论主要有两点:其一,它是脱离了现实的理想主义;其二,它是披着理想主义外衣的美国式的帝国主义。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加以重 新审视,开始突破理想主义的界定并产生一些重要成果。 ①本文在借鉴这些新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影响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理论源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威尔逊虔诚信奉的宗教思想;(2)自由主义理论;(3)威尔逊对其所处的国际关系现实的历史解读。 一 基督教精神 威尔逊深受基督教宗教思想的影响。他出生在美国南部一个基督教长老会家庭,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加尔文教徒,母亲也笃信宗教。威尔逊对宗教的虔诚可以从他的自述中反映出来:“如果我的生活不是受到宗教力量的驱策,不是忠诚、纯洁与简朴的,就没有任何意义。”即便在就任总统之后,每处逆境威尔逊均坦率承认:“如果我不是基督教徒的话,恐怕我就要疯 了,是对上帝的信仰使我坚信,正是通过人类的邪恶与错误上 帝才能完成他的计划。”②传记作家雷?斯坦纳德?贝克认为:“如 果不了解威尔逊对宗教的深刻信仰,就无法真正理解他的一生……对威尔逊而言,宗教不是次要的,而是中心。”对宗教的信仰奠定了威尔逊政治思想的基础。事实上,及至1910年威尔逊步入政坛前,他的政治思想已经形成,贝克写道:“威尔逊一生中的前54年都在准备,及至其参加新泽西州州长的竞选战时 ……威尔逊的思想已经形成,其特点是极富智慧和道德性。” ③宗教思想影响下的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总体特点是更倾向于把政治事务与道德和人性相联。威尔逊所信仰的加尔文教教义认为,人生就是善与恶的斗争。这一点威尔逊父子均 予接受。老威尔逊宣称:“基督徒的使命召唤他成为上帝的战士,去参加一场困难的战役。”威尔逊也坚信必须鼓起勇气在邪 — 1 3—国际关系理论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2期 ①②③John M.Mulder ,“A G ospel of Order :W oodrow W ils on ’s Religion And P olitics ,”in John M ilton C ooper etc.,The Wilson Era ,Illinois :Harlan Davids on INC.,1991,p.224. Cary G rays on ,Woodrow Wilson :An Intimate Memoir ,New Y ork :W in 2stonk Press ,1960,p.106. 美国对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研究成果的较新介绍可参见David S teigerwald ,“The Reclamation of W oodrow W ils on ,”Diplomatic History ,V ol.23,N o.4,1999。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占主导地位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推行民主政治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 威尔逊《行政学之研究》读书报告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书系统地介绍了行政科学的理论的要义,并阐述了在美国引入行政科学的重要性和现实原因。《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行政管理学概念上的行政学正式产生。【关键词】:威尔逊、行政学、美国。一、作者简介: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行政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改革家和政治家,曾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美国28任总统[1]。伍德罗·威尔逊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行政管理理论,并结合美国的具体政治实践和国情,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一文,标志着行政管理学概念上的行政学正式产生。伍德罗·威尔逊是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其行政学四项主要表现在《行政学之研究》一书中。

二、写作背景:威尔逊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的第一章节深入分析了将行政学引入美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历史原因:1.政府活动方面的困难在这一时期不断积累到顶点,因此必须认真和系统地调节行政工作使之适合于政策标准。 2.文官制度改革运动将政府机构的组织和方法问题推向了更加重要的位置。1883年,美国确立了功绩制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文官制度,把立法和政治决策的权力归结为政党或政务类公务员的行为和活动,而把执行法律和政治决策作为文官的职责。 3.美国在其行政管理受到自理论的影响之前,就已经跨入了制定宪法和进行民众改革的时期,行政管理的改进进入了半途而废的状态。现实原因:1.当前全民的一件正在稳步扩张成为一种关于国家职责的新观念。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能日益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在数量上也大大增加,这就需要行政科学的指导使政府有效运转。 2.美国的行政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注:灰色字体为评论,绿色字体为重点引用,红色为关键字 一、关于辛亥革命的成功 观点: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2.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使中国进入共和时代; 3.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4.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论述: 列宁在谈到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时曾说到:“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是说要以反封建的标准,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标准去衡量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完成与否,成功与否。我们应从这个角度来衡量辛亥革命。 第一,它是反封建的。因为它扫除了封建社会的最严重的桎梏——封建帝制,这就等于砍掉了封建社会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乱了套,至此以后,从北洋军阀到南京政府就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来。不仅如此,如清朝专制政府相联系的一些陈旧体制、封建陋习,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至缠脚、蓄辫、服饰等遭到了重大打击。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一次解放,社会风气日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列宁热情地讴歌辛亥革命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 第二,从生产力的标准来看,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辛亥革命毕竟空前打击了封建统治,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第一次参与国家政权,通过立法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涌现,中国出现了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热潮。大量事实说明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时代,《临时约法》颁布,临时参议院成立,第一届国会召开,三权分立,民间结社而起,国民政党意识浓厚,还有民众的参政意识也成了一股世俗的浪潮。人们以讨论革命为时髦,甚至像阿Q这样的下层民众也心向革命。再次,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到来,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证明,从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意识发生的变化。曾几何时出国留学的中国男人被外国人抓住小辫耻笑,不知何时起中国妇女的一双小脚成为男人的玩物,是辛亥革命剪掉了中国男人引以为耻辱的小辫,又解放了妇女的一双小脚,也就帮助妇女冲破三从四德束缚和相夫教子的家庭樊篱,走出闺房,奔向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为自己的信仰去奋斗,去牺牲。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下令剪辫、放足、禁止跪拜。 评论: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待历史问题要把它放入历史的背景中去考虑。众所周知,中国封建势力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推翻它,消灭它,决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冲击就能完成的。半个世纪前,林伯渠同志就曾感慨地说过:“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辛亥革命诚然没有从根本上铲除封建主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敢于向顽固的封建制度冲击,敢于把封建社会视为权威的皇帝拉下马,这样的举动是远远超出此前的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没有辛亥革命的成功,就不会有民

威尔逊主义的成功与失败

威尔逊主义评述 *林琳13620101150156 摘要伍德罗·威尔逊是理想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使得理想主义于一战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其本身作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家学说,对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实践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威尔逊主义,学者褒贬不一。本文旨在分析威尔逊主义的渊源及其得失,以探明该理论学说对美国和世界的意义。 关键字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关系;理想主义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残暴、血腥的世纪,数以亿计的人在各种灾难性的冲突和战争中丧生。威尔逊是一位对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作为理想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威尔逊全面构筑了理想主义理论。他一生致力于让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同时使美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中心角色。他的外交理念,一方面反映了美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一方面也开创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战略先河。威尔逊在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毁灭性的悲剧之后,以总统的权威、学者的博识、传教的精神、先知般的预言,为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大屠杀而给世人开了一剂理想主义的药方,即人们所称颂的“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主义在美国以及世界中皆深深扎下了根,每当遇到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美国领导人都情不自禁地要强调从整体上管理世界的重要和美国的领导责任;而每当战争胜利之后,世人亦会对威尔逊主义从满梦想。那么,究竟何为威尔逊主义?它是如何得以产生的?而它对美国和世界又分别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本文将在下面的阐述试图一一回答。 一、威尔逊主义的含义、内容 通常认为,威尔逊主义就是威尔逊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的理念和信仰。严格来说,它并非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些愿望、信念和标准,以及由此重建国际秩序的计划。1 1916年威尔逊总统争取连任时,重申了美国保持中立和战后建立国联的思想。他坚信美国是唯一对战争无利益的国家,因而也是可以既保持中立,又为重建欧洲和平作出贡献的唯一国家。1917年,威尔逊在参议院发表了被称为“没 1任晓,沈丁立主编.自由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出版社.2005年.P88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谈及辛亥革命,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败”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研究和宣传中,长期以来始终没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胜利同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失败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观点来认识革命,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辛亥革命胜利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开辟了道路。 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这个共和政府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再次,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最后,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巩固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