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概要论文

普通动物学概要论文
普通动物学概要论文

谈谈动物的伪装

引言:何为伪装?生活中有假装,假的装扮,军事上采取措施来隐蔽自己迷惑敌人或是军事上用来伪装的东西等意思,同时也是一首歌曲的名字。而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指某些动物的一种求生或生存本能,动物世界的伪装不单单是变色伪装成植物或地被植物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也可以是利用自身色泽形状与某种相似的较强的动物的特征模仿成其他动物,这些拟态或保护色存在最直接的目的或是为了生存,不被吃;或是为了生存,吃掉别人。下面我就动物世界的伪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或是感受。

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王国中,动物伪装第一位的也是最简单的目的是生存,一是为猎取猎物而伪装以求得生存,二是为防止被吃而伪装以求得生存。前者往往是食物链中的强者为获取食物对弱者的伪装,后者往往是食物链中弱者为防止被天敌捕获以“欺骗”捕食者而实施的伪装。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其中,“安”代表的是一份安全、一份安定,“安”靠的是“足食”,“安”靠的是“足兵”。我想动物界也是如此,以充足的食物使自己存活下去,在此过程中,提高警惕和生存技能以保护自己不被消灭。

隐藏的伪装我认为这一类的伪装就是利用自身色泽形状(拟态)与外在环境的相似性选择恰当的动作行为达到伪装的效果。如螳螂,肉食性动物,目前世界上其物种有两千多种,身体为长形,大多为绿色,但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由于植物的主色调以绿褐色等为主,因此为螳螂提供了完美的伪装衬托,绿色的螳螂大都隐藏于绿色植物的叶子表面,一动不动,毫无声色与其合二为一,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出现;褐色的螳螂通常隐匿于落在地上的枯叶之中,如若不仔细辨别,真的以为那是入秋的残叶,惟妙惟肖,以假乱真,在躲避猎物的同时也捕获了丰盛的食物。最令我惊叹的是有着“明星”之称的兰花螳螂,犹如一朵粉红淡雅的兰花,从初生幼体不断蜕皮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再到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的成虫,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不仅能做到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同时还能达到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目的,不得不让人佩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撒旦叶尾蜥蜴其伪装技术更为高明,能够逼真地模仿干枯的树叶,撒旦叶尾蜥蜴爬上干枯的树枝,附在枯黄缱绻的树叶上用叶尾卷起身体,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看上去与一片枯叶无异。此外,我们很多人都习以为常地认为北极熊的毛色为白色,但事实上是黑色的,只是我们人的肉眼看到是“白色”的,研究发现北极熊的毛由一根根中空透明的如针的小管,其内表面粗糙不平,光线的折射就显得异常凌乱,所以我们看上去就近乎白色,加之所处环境冰雪覆盖,增加了这一效果,同时也为它们隐藏伪装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变色的伪装这一类伪装虽然与前一类隐藏的伪装及其相似,都是利用色泽与形状与外界的相似来达到目的,但我认为它们更具优势的是具有变色的本领,不但体现在皮肤上,更表现在毛色上,此外,还能够根据时间变换以及所处的环境所处的季节的特征来改变体内的荷尔蒙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的生物色素,春变绿色,冬呈白色,避免了隐藏的伪装中一成不变的保护色带来的缺陷,这也是我感到最为惊奇的地方。变色的伪装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无脊椎动物以及爬行两栖类动物和鱼类,它们拥有活细胞构成的决定身体颜色的组织。公认的变色大师——变色龙,但它并不是为了伪装自己,而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变化其体色。乌贼被誉为“海洋世界的变色龙”,其皮肤中拥有一套色素细胞和反光

细胞,每个色素细胞都含有一种单一的色素,通过肌肉的收缩运动能够迅速改变皮肤颜色,是自己完美地融入到环境中,让敌人难觅踪影。北极狐是毛色上变化伪装的代表,其皮毛能随粉季节的变化及时地改变颜色,在春季季节里,北极狐的毛色是深色的,与周围的揭色泥土背景保持和谐一致;到了秋冬季节,其毛色由于白昼长短的变化会变成白色,与周围的白雪环境混为一体。

狐假虎威的伪装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自身与他人的相似性来达到伪装效果,这类伪装往往是弱者假借强者的威名,无毒者假借有毒者的名声来达到恐吓猎食者以求得生存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的视频中了解蛇类的伪装时,我认为猩红王蛇是这方面的佼佼者,猩红王蛇原本是无毒的爬行动物,但其与有毒的珊瑚蛇一样天生具有着相同的红色、黑色和黄色的鲜艳条带,只是在顺序排列上存在差别,猩红王蛇依次是黑红黑黄相间分布,即黑色将红黄两色分开,而珊瑚蛇的条带排序则是黄红黄黑,即黄色围裹着红色,而这正是有毒的象征。但这一看上去并不完美的模仿仍然对自身起到了保护作用,据《美国博物学家》报告说,只要猩红王蛇有着与珊瑚蛇相同大小的彩色条带,熊、土狼和鹰同样都会避开它的粘土模型,也就是说猩红王蛇狐假虎威的伪装起到了它想要的效果。

在充斥残酷竞争的自然界,不论是巧借固有的颜色,还是皮肤或毛色的改变伪装都能够使动物自身融入环境,或是借助他人的威名来实施伪装,动物在各种各样巧妙地伪装下,不仅隐藏了自身以免遭受天敌捕杀,同时又满足了其生存的捕食需要,只有在更好生存这样的大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繁衍生息,延续生命。正如《礼记·昏义》所说,“昏礼者,将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其中“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用在动物身上,正是动物界性行为发生的最单纯、最直接、最现实的阐述,那些身体形状和颜色与环境相似的动物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从而拥有更多繁衍后代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动物的伪装何以巧妙,何以生存都是有着共同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保障种族后代的延续。此外,我想动物的伪装同时也是生物为物种多样性的延续而不断改变自身的需要,也是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的不断优化。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普通动物学试题(库)~选择题~答案解析已修正且部分有解析

1 国际动物学会命名法委员会规定:动物的学名为拉丁名,学名采用双名法,该名称是动物通用名,其它的名称均为地方名。下列动物学名书写规范的是( C ) A.Parus major B.Parus Major C.Parus major D.Parus Major 2组织(tissue)是指:( B ) A.形态和机能完全相同的细胞群; B.形态相似、机能一致的细胞群; C.形态相同、机能不同的细胞群; D.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细胞群。 3 在动物组织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于( A ) A:致密结缔组织B:硬骨组织C:网状结缔组织D:疏松结缔组织 4 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B ) A:上皮组织B:结缔组织C:肌肉组织D:神经组织 5 黄色组织的来源是(A ) A:脏体腔膜B:肠上皮细胞C:表皮细胞D:外胚层 6 人们可以利用何种激素来增加蚕丝的产量?(A ) A、保幼激素 B、脑激素 C、蜕皮激素 D、利尿激素 7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B)。 A:孤雌生殖B:营养与代谢C:纵二分裂D:横二分裂 8具有胞饮作用的动物是( D ) A:眼虫B:夜光虫C:草履虫D:变形虫 9 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B ) A:消化作用B:调节水分平衡C:呼吸作用D:运动作用 10 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C ) A 钉螺(日本血吸虫) B 沼螺(华支睾吸虫) C 按蚊 D 伊蚊(乙型脑炎) 11.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内的间日疟原虫,有性生殖开始是形成: A.孢子和孢子体; B.大配子和小配子; C.大配子母细胞和小配子母细胞; D.配子孢囊和合子孢囊。( C ) 12 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B )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13海绵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侧枝,下列哪一特点()不属于海绵动物。( D ) A:具领细胞B:具水沟系C:有胚胎逆转现象D:具两个胚层 14 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中。( D ) A 棘皮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海绵动物 15毛壶具有何种类型的水沟系及由何种物质构成的骨针;( B ) A.单沟型、钙质; B.双沟型、钙质; C.双沟型、硅(矽)质; D.复沟型、硅(矽)质。 16 海月水母的消化循环腔的下列辐管中哪一种不分枝?( C ) A.正辐管; B.间辐管; C.从辐管; D.环管。 17 桃花水母是属何种类型?( C ) A.水螅型发达; B.水母型不发达; C.水母型发达,水螅型不发达或不存在; D.水母型和水螅型均发达。 18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C )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现代经济学论文

现代经济学学后感 在前半部分,我们重点学习微观经济学部分,首先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经济学形成的缘由、其准确的定义、其讨论的问题类别。然后就需求供给问题、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等不同方面分别学习了各种经济理论和概念公式。由于时间不足的缘故,相对而言简要地了解了经济学的宏观部分,了解到如何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看待经济问题。 正如讲义所言: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科学。经济的各种理论和概念都是以资源的配置为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巧妙地总结分析经济活动中的需求、供给以及效应等问题,将抽象的“经济”分割为各个息息相关地部分,并在不同的领域里相应地总结规律,将经济活动中无形的法则以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达出来,简洁直观地使人了解经济活动中的法则。也让人有能力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影响作出推断和改善。 不同的年代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大为不同的,自然而然衍生出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生产力低下市场狭小的时代,几乎没有什么经济理论可言,大家都只是为了谋生,没有想到经济活动背后的缘由,这样的经济发展较慢,互相之间影响极小,不会产生大范围的经济动荡。而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和交流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市场变得更大,开始向全球化发展,经济增长加速,但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也变得更加庞大,较为成熟的经济理论应时地出现了,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或保障了经济活动的进行和发展,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某种意义上就是欧美国家二战之前的经济指导守则,它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经济的发展。但一个时代的经济理论往往只适合于有限的年代,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发生改变它就会显得不太恰当甚至完全落伍,如果它能想对经济发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指导,就必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的改善甚至根本性的变革。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对应的经济理论也有着天壤之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和其背后的本质,往往较倾向于个人或集体层面。它从经济活动的几个不同方面解析了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产生的由来,与日常的生活和大层面上的经济活动都有很大关联。举例而言,需求供给问题以及效用问题就很好地讨论

普通动物学问题答案

1.试论脊椎动物形态和机能、行为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脊椎动物任 何类群都行)。 1、如何呼吸? 2、介质的改变了,声波如何传导? 3、比重变了,如何进行更加复杂的运动? 4、机体如何保持水分? 5、生殖方式如何适应? ?肺呼吸,但还要皮肤呼吸予以辅助; ?有了肺循环,不完全的双循环(两心房一心室); ?五趾型附肢,更加灵活; ?脊柱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颈椎只有一个,体现了其原始性的一面。 ?脑进一步发达。大脑两半球完全分开,顶部出现了神经细胞(皮层)。 ?繁殖还需回到水中。在水中受精、孵化、发育。幼体经过变态成为成体。幼体鳃呼吸。 两栖纲 形态:分蝾螈型(水栖生活)、蛙型(陆栖生活)和蠕虫型(穴居生活) 机能:1.成体用肺呼吸,初步解决了从空气中获得氧的矛盾;皮肤具呼吸功能,对某些水生种类以及冬眠期间的两栖类有重要意义。 2.粘液腺发达,保持皮肤湿润和空气及水的可渗透性,皮肤角质层仅有轻微角质化,皮肤疏松,能防止水分蒸发,但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只能生活在潮湿环境中。 3.为适应跳跃生活方式,肢骨延长、愈合和变形。荐椎和腰带相连,使后肢承重能力增强;出现了五趾型附肢,肩带借肌肉间接地与头骨和脊柱联结使前肢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有利于在陆上捕食和协助吞食;腰带直接与脊柱联结,构成对躯体重力的主要支撑和推进,初步解决了在陆上运动的矛盾。四足动物的四肢肌环绕带骨及肢骨四周分布,运动机能大为增强。 4.出现了中耳,能将通过空气传导的声波扩大并传导到内耳;出现了眼睑和泪腺,能防止干燥,保护眼球。 5.膀胱可存储尿量大,是两栖类对陆生极端条件的特殊适应。 行为:休眠(代谢水平低,缺乏调温与保温机制),是对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 未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卵须在水内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为适应水中生活,幼体用鳃呼吸 2.脊椎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不同的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具有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鳃裂终生存在,陆栖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4.如果具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于消化管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不包括尾索动物)。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中具有红细胞。 相同特征

普通动物学试题

普通动物学试题 题1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B(呼吸C(排泄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B(自养C(寄生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 种,分别为、和。2 、细胞分裂方式有3 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 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5 、水沟系是 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9 、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 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2 、物种;3 、生殖隔离;4 、亚种;5 、器官;6 、系统;7 、接合生殖;8 、胚层

逆转;9 、芽球;10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 、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 、假体 腔;15 、辐射对称;16 、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 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 、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 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 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题2 一、选择题: 1、猪带绦虫的卵被寄主吞食后孵出的幼虫叫什么? A(毛蚴B(胞蚴C(囊尾蚴D(六钩蚴 2、下列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A(水螅B(涡虫C(蚯蚓D(河蚌 二、填空 1、绦虫身体呈,一般由头节和许多构成,头节附着器有、吸钩和 2、涡虫雌雄体,但需要进行受精。

普通动物学重点题库

绪论 生物的界级分类 五界系统 Ⅰ.原核阶段 ⒈原核生物界 Ⅱ.真核单细胞阶段 ⒉原生生物界 Ⅲ.真核多细胞阶段 ⒊植物界 ⒋真菌界 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Ⅰ.非细胞生物 ⒈病毒界 Ⅱ.原核生物 ⒉细菌界 ⒊蓝藻界 Ⅲ.真核生物 ⒋植物界 ⒌真菌界 ⒍动物界 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 1、描述法 2、比较法 3、实验法 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种。 种或物种: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方式。 分类的阶元即动物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由林奈创定的,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表示的命名方法,是指每一动物的学名是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第一个字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字母小写。拉丁文斜体排版。属名+种名+人名

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 1、原生动物的身体由一个细胞组成,故称单细胞动物。这个细胞具一般细胞具有的基本构造。 2、原生动物在生理机能上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但与高等动物不同的是这些机能不是由器官系统来完成,而是由细胞器完成的。 3、原生动物除单个细胞个体外,也有由多个细胞组成的群体,一般无细胞的分化或只有生殖细胞和体细胞的分化。 类器官:原生动物细胞质分化出来的,能完成各种生理机能,与多细胞动物的相应器官相当的结构部分为类器官。 呼吸和排泄:通过细胞膜的渗透作用进行,但所有的淡水原生动物都具调节体内水平衡的胞器——伸缩胞。 生殖:有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种(无性生殖:1二分法2出芽法3裂体生殖即多分裂法、复分裂。有性生殖:1配子生殖2接合生殖。) 鞭毛纲---------眼虫(体成绿色,梭形,前端钝圆,后端尖。体表覆以具弹性的、带斜纹的表膜。不良环境中形成包囊,出囊前作一次或多次分裂。伸缩泡除调节水中的平衡外,有一定的排泄作用,把水及溶于水的代谢物收集后排入储蓄泡→胞口→体外。主要 靠体表的渗透作用排泄。)【鞭毛纲鞭毛作用:1运动2感觉3捕食】肉足纲---------大变形虫(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分为外质和内质,内质又分凝胶质和溶胶质。吞噬作用:当变形虫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食物裹进细胞内部,叫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食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为胞饮作用。【肉足纲伪足的类型:1叶状伪足2丝状伪足3根状伪足4轴伪足。滋养体: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繁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孢子纲---------间日疟原虫(世代交替现象:动物体以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相互交替完成生活史的现象。在人体进行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的开始,人为中间寄主。

世界顶级的经济学期刊

经济学的世界顶级期刊 (2012-05-20 21:32:52) 转载▼ 标签: 分类:科研 计量经济学 学术期刊 论文 金融学 教育 一、世界顶级经济学学术期刊 1。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941164.html,/aea_journals.html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911 - 1998 in JSTOR ° Articles available from 03/01/1987 - 3 years ago in the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 Article s available from 03/01/1965 - 3 years ago in the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database 2. Econometrica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941164.html,/journal.asp?ref=00129682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941164.html,/es/contents.html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933 - 1996 in JSTOR ° Articles available from 01/01/1996 - present in the ABI/INFORM Global database 3.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0/01/1995 - present in General Business File ASAP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1892 - 2000 in JSTOR ° Journal available from 01/01/1996 - present 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ttps://www.360docs.net/doc/378941164.html,/JPE/index.html

普通动物学试题

一、选择题: 1、草履虫的表膜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 A.保护 B.呼吸 C.排泄 D.消化 2、草履虫的营养方式是: A.异养 B.自养 C.寄生 D.腐生 3、胚胎发育过程中具胚层逆转现象的动物是: A 多孔动物 B 腔肠动物 C 轮虫动物 D 线虫动物 二、填空 1、生殖隔离的形式有3种,分别为、和。 2、细胞分裂方式有3种,为有丝分裂、和。 3、各类动物身体的构造虽然复杂,但都是由四大类组织构成,即、、和。 4、根据形态和生理的特点,上皮组织可分为三类,即、和。 5、水沟系是海绵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对海绵动物的生活有重大的适应意义。水沟系又可分为、和复沟型。 6、海绵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所构成,外面的称,里面的称。两层之间是。 7、胚胎发育包括、卵裂、、、、、胚层分化与器官形成等几个主要的发育阶段。 8、原肠腔的形成方式多样,包括、、、和内转。 9、腔肠动物可以分为3纲,即、、。 三、名词解释 1、动物学; 2、物种; 3、生殖隔离; 4、亚种; 5、器官; 6、系统; 7、接合生殖; 8、胚层逆转; 9、芽球;10、生物发生律(重演律);11、端细胞法;12、体腔囊法;13、假体腔;15、辐射对称;16、浮浪幼虫 四、简答题: 1、试写出山羊的分类地位。 2、原核细胞(以细菌细胞为代表)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3、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区别。 4、原生动物门的重要特征有哪些?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5、原生动物有哪几个重要纲?各纲有哪些特征? 6、疟疾、黑热病、昏睡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各由什么原虫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原生动物的哪个纲? 7、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8、简述腔肠动物门动物的主要特征。 9、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消化腔与海绵动物的中央腔不同? 10、两侧对称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11、中胚层的形成在进化上的意义是什么?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 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填空题 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来,代谢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成。并与宽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构和胚胎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等、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经济学论文

摘要:经济与生活密切相连。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学习经济学无疑是每位在校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必备课程,对其择业、就业、创业有较深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学市场生活就业创业指导关系密切 在机电系,每天与汽车机械生活在一起,浑身沾染着浓厚的理工味,我本是文科生出身,没有才华但渴望文学,酷爱文学,文学可以让我似乎徜徉在一个隐逸的无比平静的世界。但大二开设经济学与生活这门课程后,才感觉到要融于当今的现实社会,真正感触现代生活,不能追求陶渊明一样的隐逸,说这些并不是不在喜欢文学,只是要同时注意投资理财、就业创业、个人发展这些词汇,做一个德才兼备,适应社会的当代大学生。 经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西方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时代,在我国则可追溯到孔夫子那里。但如果以亚当·斯密1776年《国富论》的发表作为经济学诞生的标志,则经济学至今也不过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实用科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是个经济时代,经济学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运用经济学规律进行选择和取舍,消费、投资、理财、谈判、营销、管理乃至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爱情婚姻…无时无处不与经济有关。大到国家政策的制定,小到个人日常消费的计划。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对经济学的理解,大致具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个人或社会的目的或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而经济资源在绝对量上来说是有限的,稀缺的。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调整发展,污染的日益严重,森林和地下水等可再生的资源及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日渐匮乏,甚至就连以往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气和江河之水也因污染而变得稀缺起来。第二,稀缺资源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但一旦用于某一用途就不能再用于其他用途。因此,人们的各项经济活动都牵涉到选择问题。在这里,效率意味着一国经济应将它的生产和消费单位组织得使社会能够得到最大数量的所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而且,在现行习惯、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经济资源应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第三,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下,可通过“机会均等”或“结果均等”等制度来寻求公平

普通动物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习要点: 1. 各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 各动物门主要的纲及其重要代表动物。 3. 最早出现某种器官或组织结构的动物类群。 4. 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有必要的连接语言,使答案显得通顺流畅,前后连贯,有头有尾。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 现在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和的总和为基 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建立起来的,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称为。 2. 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 有、、、、、 、等几个重要的分类阶元(分类等级, category),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在上述分类阶元中,只有是客观存在的,其它较高的阶元都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 3. 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 一的,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它物种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 的。 4. 国际上目前统一采用的命名法是。 二、名词概念 1. 物种; 2. 双名法; 第2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填空题 1. 是生物体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是一团,由它分化出、、和等。 3. 细胞分裂可分为、和等三种类型。 4.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它包括和。 二、名词概念 1. 组织; 2. 器官; 3. 系统。

第3章原生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身体由细胞构成,因此也称为。 2. 眼虫是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的动物,大变形虫是(填写 纲的名称)的动物,间日疟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填写纲的名称)。 3. 绿眼虫的运动器官是,大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草履虫的运动器 官是。 4. 眼虫在运动中具有趋光性,眼虫与趋光性调节有关的结构是和。 5. 眼虫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这 种营养方式称 为。在无光的条件下,眼虫也能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这种营养方式称 为。 6. 眼虫的无性生殖一般为。夜光虫等鞭毛纲原生动物过剩繁殖密集在一起时可 以使海水变色,称为,对渔业危害很大。 7. 我国的五大寄生虫病中有两类寄生虫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它们分别是 和,引起的疾病分别是和。 8. 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寄生在人体(或狗),另一阶段寄生在 体内。 9. 变形虫除了能吞噬固体食物外,还能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很象饮水一样,因此 称为。 10. 疟原虫的无性生殖是,有性生殖为。 11. 草履虫体内具有防御机能的结构是。 12. 草履虫体内有一大一小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管,小核主要管。 13. 草履虫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结构是和。 14.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有性生殖为。 15. 利什曼原虫引起的黑热病主要靠传染,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主要由 传染。 16. 原生动物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二、名词概念 1. 伪足; 2. 变形运动; 3 吞噬作用; 4. 胞饮作用; 5.裂体生殖; 6. 接合生殖; 三、问答题 1. 为什么说原生动物作为一个动物体它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而作为一个细胞它又是最复 杂和最高等的? 第4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社会经济学论文-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社会学论文 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张正民 学号:100403326

当代体系下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摘要:根据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形式,讨论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全球华、经济危机、政治与经济 正文: 首先,关于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XXXX年人来说,一次抽取10%左右的血(XXXX年人一次献血XXXX年轻的血细胞,降低血液的稠度,减少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据《国际癌症》期刊报道,如果男子体内的铁质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患癌症的几率就会提高。男子通过献血排出过多的铁质,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4、微循环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答案: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这种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血管里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通过为循环中的毛细血管进行的,微循环的基本功能是供给细胞能量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循环起着“第二心脏”的作用,因为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组织细胞的,必须有微血管再次调节供血,才能将血液灌注进入细胞。微循环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微循环障碍如发生在神经系统,就会使脑细胞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不好,甚至中风;发生在呼吸系统,就会气短、憋闷、咳嗽、哮喘,严重者呼吸骤

停;发生在消化系统,胃肠功能则减弱、紊乱,引起胃肠道疾病;其他脏器、肌肉和骨骼、关节等出现微循环障碍,都会发生病症。微循环障碍还直接影响着人的寿命。在长寿的诸多因素中,良好的微循环功能是最基本的生理条件。微循环功能良好的人身体一定健康,也必定会长寿。 9 呼吸:气体交换 1、为什么吸烟危害健康? 答案:吸烟损坏呼吸系统的结构。吸烟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吸烟引起终末细支气管堵塞和肺泡破裂,引起慢性肺气肿。 吸烟产生的烟气危害人体健康。依据烟气对人体的影响,可将烟气分为三类:(1)刺激性化合物,主要有氰化氢、甲醛、丙烯醛等。(2)全身性有害毒物,如尼古丁、CO和烟碱。(3)苯并芘、苯并蒽等致癌物质。吸烟使血红蛋白及血中游离CO含量增加,CO使大脑组织常处于缺氧状态,影响脑的高级功能。吸烟后血中尼古丁含量增加刺激主动脉和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引起动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暂时反射性上升,心率增高,增加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是促使心肌梗塞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烟碱能使吸烟者神经冲动发生紊乱,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导致肺癌。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以及能够降低机体排除异物能力的纤毛毒物质。这些毒物负载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彼此强化,大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 题目: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姓名:杨帆 学号:20117624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 指导老师:尹华北 2013年 12月 15日

摘要 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有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足,环境容纳不足,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所以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如何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待解之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1.低碳经济的内容及特征 1.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服务包括碳抵消与碳足迹的商品与服务、企业碳管理服务、绿色金融服务、CDM 咨询服务等。其中CDM 也就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合作的一种机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转让与获得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 1.2、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消费是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平衡生态消费、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更具科学化及合理化,比如进行低碳装修,即使用低碳节能电器,减少塑料袋等“便利消费”。低碳生产有三方面内容:首先,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利用科技水平使高碳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最终使低碳排放降低;其次,开发并使用海洋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低碳生产;最后,使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能够帮助实现低碳,同时还应使第二产业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 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因此,所谓的低碳经济,是与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高碳经济相对应,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低碳经济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实现能源低碳或无碳开发。 1.3当今世界的现状 研究表明,地球生态系统自净二氧化碳的能力每年只有30亿吨,全球每年约剩下200多亿吨残留在大气层中,使地球生态系统不堪重负,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是现代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另据世界能源大会传出消息,全球石油资源仅够人类再开采41年,天然气仅够开采60年,煤炭资源仅够开采100年,全球化碳基能源开采的极限期正在到来。人类社会别无选择,只能致力于扩大新能源发展,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是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这将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都持续较快增长。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可持续发展问题将日益突显。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谁在环境技术创新中领先,谁就将主宰绿色发展的潮流。

世界引用率最高的20篇经济学论文

世界引用次数最高的20篇经济学论文 [2007-6-27] 欧洲学者COUPE统计了世界引用次数最高的20篇经济学论文,样本包括所有发表在1975年到2000的167728篇经济学论文,引用次数是指从论文发表到2001年底的被引用次数。该文发表于知名匿名审稿学术杂志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欧洲经济学会的旗舰刊物)。 原来的说明和注释不是很完整,在我知晓的计量范围内添加了自己的一些说明,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以后查到了再慢慢改正。当然也有很多是我不晓得的,这没有办法了。呵呵,有意思的是,这20篇论文中,居然有10篇是发表在Econom etrica上的计量论文,真是莫名其妙的虚荣了一把。呵呵。排名引用次数杂志年份作者 1 作者21、2638 Econometrica 1980 WHITE, H (Halbert White (1980), “A Heteroskedasticity-Consistent Covariance Matrix Estimator and a Direct Test for Heteroskedasticity”, Econom etrica 48, p. 817-838 在存在异方差,但不确切知道异方差形式的情况下得到协方差矩阵的一致性估计的经典计量论文) 2、2521 Econometrica 1979 KAHNEMAN, D TVERSKY, A (Daniel Kahneman and Amos Tversky (1979):‘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 Econometrica, 47, p. 263-91.行为经济学的奠基) 3、2428 Econometrica 1987 ENGLE, RF & GRANGER, Clive WJ (Engle RF, Granger CWJ. 1987.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 Econometrica 55: 251 -- 276. 协整与误差修正,这个够经典了吧?呵呵) 4、2330 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 1976 JENSEN, MC MECKLING, WH (Jensen MC, Meckling W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305-360.哈佛大学詹森和迈克林的名作,公司财务和公司治理的经典) 5、1830 Econometrica 1979 HECKMAN, JJ (Heckman, JJ (1979) Sample Selection Bias as a Specification Error , Econometrica, Vol.47, No.1, p.153-161 关于计量经济学中内生性的巧妙处理) 6、1446 Journal-of-the-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 1979 DICKEY, DA FULLER, (Dickey, D. and Fuller, WA (1979) "Distribution of the estimates for autoregressive time series. with a unit roo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74: 427-31.时间序列单位根的经典,现在简直是研究的必备啊!) 7、1373 Journal-of-Economic-Dynamics-and-Control 1988 JOHANSEN, S (JOHANSEN, S JUSELIUS(1988)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Cointegration Vector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12, 231-254. JOHANSEN的成名著作,关于协整向量的估计和推断,这个可爱的老头,我和他照过相,呵呵) 8、1361 Econometrica 1978 HAUSMAN, JA (Hausm an.J. A(1978) "Specification Tests in Econometrics" Econometrica, Vol. 46, No. 6. (Nov., 1978), pp. 1251-1271. Hausman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他著名的Hausman模型设定检验,由此为基础,Hausman族的检验在计量经济中开始风靡,一样是经典的奠基之作) 9、1297 ournal-of-the-American-Statistical-Association 1979 CLEVELAND, WS10、

普通动物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30分) 01、赤潮是由(腰鞭毛虫)类原生动物造成的。 02、乌贼胚胎发育以(外包)方式形成原肠胚。 03、水螅刺细胞在(外胚层)。 04、海蜇身体为(辐射对称)。 05、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和三胚层),无体腔。 06、涡虫神经系统(梯形)。 07、(蚯蚓)为闭管式循环。 08、昆虫口器(上唇)不是由附肢转化形成。 09、水管系统是(棘皮动物)特有的。 10、(鱼类)皮脂腺是单细胞腺。 11、两栖耳柱骨相当于鱼类(舌颌骨)移至中耳内转化而成。 12、耳蜗是(哺乳类)具有。 13、脊椎动物第V对脑神经是(三叉神经)。 14、(下颌由单一齿骨构成)是哺乳类头骨鉴别特征。 15、鲨鱼鳞片是(盾鳞)。 16、梨鼻器是爬行类(嗅觉)器官。 17、尾肠系膜静脉是(鸟类)特有的. 18、哺乳类椎体连接型为(双平型)。 19、皮肤表皮层:腔肠动物(外胚层),原腔动物(角质膜),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单层柱状上皮细胞)。 20、陆生脊椎动物不具有(腰带不与脊椎相连)特点。 二、名词解释(24分)→填空题 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断形式,在有性生殖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和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组成,而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隔离。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体型,即通过动物体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是动物由水生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降低,以适应环境。当环境适合时破囊而出,这是一种生物学适应。 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归律的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做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已转换生活环境、方式,满足它们生殖、索食、越冬所需条件,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原地。 大的骨盆愈合,在行走时支撑体重 发育上的来源却相同。 开口于体表或以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的裂孔,是低等水栖脊索动物呼吸器官。 于在形态结构上造成明显差异的现象。

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于2011年1月1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此次年会以“把脉中国与世界经济走势”为主题,盘点和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发展、新变革、新趋势,解读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分析宏观经济走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贡献研究智慧。本刊特刊载部分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的观点,以飨读者。 主论坛 (一)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缓慢复苏、深度调整和全面转型之中 原国务院副总理、中国国际交流中心董事长曾培炎指出,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迅速探底和艰难复苏之后,2011年将继续在曲折中缓慢增长。美国持续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以及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热钱冲击、资产泡沫与通胀压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应把握好在全球经济中的定位,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趋利避害,有所作为,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遵义认为,在世界经济新形势下,中国的外贸不应该过度追求顺差,而是追求进出口平衡;外汇政策不应是强调创汇,而是如何更有效地用汇。

(二)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曾培炎指出,当前我国物价水平高企,资产价格泡沫居高不下,通胀预期正在形成。今年有必要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防范输入型通胀。要不断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增长和调结构、防通胀之间的关系,做到在物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地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指出,当前我国遇到的通胀属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其主要由四种原因造成:首先是原材料短缺而价格上涨,其次是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整个成本上升,此外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引起物价上涨,最后是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对于此类通胀,紧缩的宏观政策并无多大作用。他认为,宏观紧缩政策并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更不能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消除掉。宏观紧缩政策可能对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认为,通胀压力加大,过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所隐藏的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城市房地产泡沫所导致的金融风险加大,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就业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可能导致我国经济出现滞胀。可从六个方面加以应对:一是将当前宏观管理由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供给管理为主;二是实行紧财政、宽货币政策;三是下力气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四是稳定人民币汇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