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3.1回归分析(一)教案 北师大选修2-3

高中数学 3.1回归分析(一)教案 北师大选修2-3
高中数学 3.1回归分析(一)教案 北师大选修2-3

3.1 回归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引入线性回归模型,感受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

(2)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合理性等问题的研究,渗透线性回归分析的思想和方法; (3)能求出简单实际问题的线性回归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线性回归系数的最佳估计值的探求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 情境:对一作直线运动的质点的运动过程观测了8次,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试估计当

时刻x /s 1 2 3 4

5 6 7 8 位置观测值y /cm

5.54 7.52 10.02 11.73 15.69 1

6.12 16.98 21.06

根据《数学(必修)》中的有关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先作散点图,如下图所示:

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样本点呈直线趋势,时间x 与位置观测值y 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刻画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线性回归的系数公式,

1

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 x a y bx

==?

-?

?=??-??=-??∑∑ 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为$3.5361 2.1214y x =+,所以当9x =时,由线性回归方程可以估计其位置值为$22.6287y =

2.问题:在时刻9x =时,质点的运动位置一定是22.6287cm 吗?

二.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这些点并不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上述直线并不能精确地反映x 与y 之间的关系,y 的值不能由x 完全确定,它们之间是统计相关关系,y 的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存在着误差. 三.建构数学

1.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

我们将用于估计y 值的线性函数a bx +作为确定性函数;

y 的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记为ε,称之为随机误差;

将y a bx ε=++称为线性回归模型.

说明:(1)产生随机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①所用的确定性函数不恰当引起的误差; ②忽略了某些因素的影响; ③存在观测误差.

(2)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应该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①模型是否合理(这个问题在下一节课解决); ②在模型合理的情况下,如何估计a ,b ? 2.探求线性回归系数的最佳估计值:

对于问题②,设有n 对观测数据(,)i i x y (1,2,3,,)i n =L ,根据线性回归模型,对于每一个i x ,对应的随机误差项()i i i y a bx ε=-+,我们希望总误差越小越好,即要使

21

n

i

i ε

=∑越小越好.所以,只要求出使2

1

(,)()

n

i

i

i Q y x αββα==

--∑取得最小值时的α,β

值作为a ,b 的估计值,记为$a

,b $. 注:这里的i ε就是拟合直线上的点(),i i x a bx +到点(),i i i P x y 的距离.

用什么方法求$a

,b $? 回忆《数学3(必修)》“2.4线性回归方程”P71“热茶问题”中求a ,b 的方法:最小二乘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得到$a

,b $的计算公式为 $11

22211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 x a y bx

====?

---?

?==??--??=-??∑∑∑∑$$,

其中11n i i x x n ==∑,1

1n

i i y y n ==∑

由此得到的直线$$y a

bx =+$就称为这n 对数据的回归直线,此直线方程即为线性回归方程.其中$a ,b $分别为a ,b 的估计值,$a 称为回归截距,b $称为回归系数,$y 称为回

归值.

在前面质点运动的线性回归方程$3.5361 2.1214y x =+中,$ 3.5361a

=, 2.1214b =$. 3. 线性回归方程$$y a

bx =+$中$a ,b $的意义是:以$a 为基数,x 每增加1个单位,y 相应地平均增加b

$个单位;

4. 化归思想(转化思想)

在实际问题中,有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专业知识或散点图,对某些特殊的非线性关系,选择适当的变量代换,把非线性方程转化为线性回归方程,从而确定未知参数.下面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曲线方程,并给出相应的化为线性回归方程的换元公式. (1)b y a x =+

,令'y y =,1

'x x

=,则有''y a bx =+. (2)b

y ax =,令'ln y y =,'ln x x =,'ln a a =,则有'''y a bx =+. (3)bx

y ae =,令'ln y y =,'x x =,'ln a a =,则有'''y a bx =+. (4)b x y ae =,令'ln y y =,1

'x x

=

,'ln a a =,则有'''y a bx =+. (5)ln y a b x =+,令'y y =,'ln x x =,则有''y a bx =+.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下表给出了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试根据表中数据估计我国2004年的人口数.

年份

1949 1954 1959 1964 1969 1974 1979 1984 1989 1994 1999

人口数/百万 542 603 672 705 807 909 975 1035 1107 1177 1246

解:为了简化数据,先将年份减去1949,并将所得值用x 表示,对应人口数用y 表示,x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y 542 603 672 705 807 909 975 1035 1107 1177 124

6 作出11个点(),x y 构成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y a bx 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公式(1)可得

$

14.453,527.591.

b

a ?≈??≈??$ 这里的$,a b

$分别为,a b 的估 计值,因此线性回归方程 为$527.59114.453y x =+

由于2004年对应的55x =,代入线性回归方程$527.59114.453y x =+可得

$1322.506y =(百万)

,即2004年的人口总数估计为13.23亿. 例2. 某地区对本地的企业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表是这次抽查中所得到的各企业的人均资本x (万元)与人均产出y (万元)的数据:

(1)设y 与x 之间具有近似关系b

y ax ≈(,a b 为常数),试根据表中数据估计a 和b 的值; (2)估计企业人均资本为16万元时的人均产出(精确到0.01).

分析:根据x ,y 所具有的关系可知,此问题不是线性回归问题,不能直接用线性回归

方程处理.但由对数运算的性质可知,只要对b

y ax ≈的两边取对数,就能将其转化为线性关系.

解(1)在b

y ax ≈的两边取常用对数,可得lg lg lg y a b x ≈+,设lg y z =,lg a A =,

lg x X =,则z A bX ≈+.相关数据计算如图327--所示.

仿照问题情境可得A ,b 的估计值μA ,b $分别为μ0.2155,1.5677,

A b ?=-??=??$由$lg 0.2155a =-可得$0.6088a

≈,即a ,b 的估计值分别为0.6088和1.5677. (2)由(1)知$ 1.56770.6088y x =.样本数据及回归曲线的图形如图328--(见书本102P

页)

当16x =时,$ 1.56770.60881647.01y =?≈(万元),故当企业人均资本为16万元时,人均产值约为47.01万元.

2.练习:104P 练习第1题. 五.回顾小结:

1. 线性回归模型y a bx ε=++与确定性函数y a bx =+相比,它表示y 与x 之间是统计相

关关系(非确定性关系)其中的随机误差ε提供了选择模型的准则以及在模型合理的情况

下探求最佳估计值$a

,b $的工具; 2. 线性回归方程$$y a

bx =+$中$a ,b $的意义是:以$a 为基数,x 每增加1个单位,y 相应地平均增加b

$个单位; 3.求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步骤. 六.课外作业:106P 第2题.

回归分析(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相关系数的概念和性质,感受相关性检验的作用; (2)能对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并解决简单的回归分析问题; (3)进一步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系数的性质及其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下面是一组数据的散点图,若求出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可以

用作预测和估计吗?

2.问题:思考、讨论:求得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否有实际意义. 二.学生活动

对任意给定的样本数据,由计算公式都可以求出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但求得的线性回归方程未必有实际意义.左图中的散点明显不在一条直线附近,不能进行线性拟合,求得的线性回归方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右图中的散点基本上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可以粗略地估计两个变量间有线性相关关系,但它们线性相关的程度如何,如何较为精确地刻画线性相关关系呢?

这就是上节课提到的问题①,即模型的合理性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变量x 与y 的线性相关性进行检验(简称相关性检验).

三.建构数学

1.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于x ,y 随机取到的n 对数据(,)i i x y (1,2,3,,)i n =L ,样本相关系数r 的计算公式为

()()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r ---=

=

∑∑.()2

2.相关系数r 的性质: (1)||1r ≤;

(2)||r 越接近与1,x ,y 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 (3)||r 越接近与0,x ,y 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弱.

可见,一条回归直线有多大的预测功能,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密切相关. 3.对相关系数r 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步骤:

相关系数r 的绝对值与1接近到什么程度才表明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比较合理呢?这需要对相关系数r 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此,在统计上有明确的检验方法,基本步骤是: (1)提出统计假设0H :变量x ,y 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如果以95%的把握作出推断,那么可以根据10.950.05-=与2n -(n 是样本容量)在附录2(教材P111)中查出一个r 的临界值0.05r (其中10.950.05-=称为检验水平); (3)计算样本相关系数r ;

(4)作出统计推断:若0.05||r r >,则否定0H ,表明有95%的把握认为变量y 与x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0.05||r r ≤,则没有理由拒绝0H ,即就目前数据而言,没有充分理由认为变量y 与x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说明:1.对相关系数r 进行显著性检验,一般取检验水平0.05α=,即可靠程度为95%. 2.这里的r 指的是线性相关系数,r 的绝对值很小,只是说明线性相关程度低,不一定不相关,可能是非线性相关的某种关系.

3.这里的r 是对抽样数据而言的.有时即使||1r =,两者也不一定是线性相关的.故在统计分析时,不能就数据论数据,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解释. 4.对于上节课的例1,可按下面的过程进行检验: (1)作统计假设0H :x 与y 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由检验水平0.05与29n -=在附录2中查得0.050.602r =; (3)根据公式()2得相关系数0.998r =;

(4)因为0.9980.602r =>,即0.05r r >,所以有95﹪的把握认为x 与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527.59114.453y x =+是有意义的.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下表是随机抽取的8对母女的身高数据,试根据这些数据探讨y 与x 之间的关系. 母亲身高/x cm 154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女儿身高/y cm

155

156

159

162

161

164

165

166

解:所给数据的散点图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在一条直线附近,

因为()1541571638159.25x =+++÷=L ,()1551561668161y =+++÷=L ,

()8

2222218()1541638159.2559.5i

i x

x =-=++-?=∑L , ()8

2222218()1551668161116i

i y

y =-=++-?=∑L ,

()8

1

81541551631668159.2516180i

i

i x y x y =-?++?-??=∑L

所以963.0116

5.5980≈?=

r ,

由检验水平0.05及26n -=,在附录2中查得707.005.0=r ,因为0.9630.707>,所以可以认为x 与y 之间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模型y a bx ε=++中,a b 的估

计值$,a b

$分别为

()

8

18

2

2

1

8 1.345,8i i

i i i x y x y

b x x

==-=

≈-∑∑ $53.191a

y bx =-≈-$, 故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为x y 345.1191.53+-=)

例2.要分析学生高中入学的数学成绩对高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影响,在高一年级学生中随

(2)如果x 与y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求线性回归方程;

(3)若某学生入学数学成绩为80分,试估计他高一期末数学考试成绩.

解:(1)因为()16367767010x =?+++=L ,()1

6578757610

y =?+++=L ,

101

()()1894xy i i i L x x y y ==--=∑,2

10

1

()2474xx i i L x x ==-=∑,

10

21

()2056yy i i L y y ==-=∑.

因此求得相关系数为10

()()

0.840i

i

x x y y L r --=

=

=∑.

结果说明这两组数据的相关程度是比较高的;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的解题步骤:

(1)作出散点图,直观判断散点是否在一条直线附近; (2)求相关系数r ;

(3)由检验水平和2n -的值在附录中查出临界值,判断y 与x 是否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

关系;

(4)计算$a

,b $,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2.练习:104P 练习第1题. 五.回顾小结:

1.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与回归系数b

$计算公式的比较; 2.相关系数的性质;

3.探讨相关关系的基本步骤.

P习题3.2第1题.六.课外作业:

106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高二数学《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教案 文

第一章统计案例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1 2 3 4 5 6 7 8 165 165 157 170 175 165 155 170 身高 /cm 体重 48 57 50 54 64 61 43 59 /kg 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次函数y bx a 高和体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即 =++,其中残差残差变量或随机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变量e中包含体重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备课人:张颖岳新霞王莉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4-4全套教案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解决数学问题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情境1:为了确保宇宙飞船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并在按计划完成科学考察任务后,安全、准确的返回地球,从火箭升空的时刻开始,需要随时测定飞船在空中的位 置机器运动的轨迹。 情境2: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常常有大型团体操的表演,其中不断变化的背景图案是由看台上座位排列整齐的人群不断翻动手中的一本画布构成的。要出现正确的背景 图案,需要缺点不同的画布所在的位置。 问题1:如何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 问题2:如何创建坐标系? 二、学生活动 学生回顾 刻画一个几何图形的位置,需要设定一个参照系 1、数轴它使直线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x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上,当取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两条直线的方向,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使平面上任一点P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确定 3、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中,选择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当取定这三条直线的交点为原点,并确定了度量单位和这三条直线方向,就建立了空间直角坐标系。它使空间上任一点P 都可以由惟一的实数对(x,y,z)确定 三、讲解新课: 1、建立坐标系是为了确定点的位置,因此,在所建的坐标系中应满足: 任意一点都有确定的坐标与其对应;反之,依据一个点的坐标就能确定这个点的位置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必修) 2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 必修1 全书目录: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材料康托与集合论 第二章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5 简单的幂函数 阅读材料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概念的扩充 §3 指数函数 §4 对数 §5 对数函数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阅读材料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第四章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阅读材料函数与中学数学 探究活动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 必修2 全书目录: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2 三视图 §3 直观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 平行关系 §6 垂直关系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 应用 阅读材料蜜蜂是对的 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2 圆与圆的方程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材料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探究活动1 打包问题 探究活动2 追及问题 必修3 全书目录 第一章统计 §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2 从普查到抽样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图表 §5 数据的数字特征 §6 用样本估计总体 §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 相关性 §9 最小二乘法 阅读材料统计小史 课题学习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 趋势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3 排序问题 §4 几种基本语句 课题学习确定线段n等分点的 算法 第三章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 §2 古典概型 §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探究活动用模拟方法估计圆周 率∏的值 必修4 全书目录: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2 角的概念的推广 §3 弧度制 §4 正弦函数 §5 余弦函数 §6 正切函数 §7 函数的图像 §8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阅读材料数学与音乐 课题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 究的图像 第二章平面向量 §1 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2 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3 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4 平面向量的坐标 §5 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 向量应用举例 阅读材料向量与中学数学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 §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3 半角的三角函数 §4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与积化 和差 §5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课题学习摩天轮中的数学问题 探究活动升旗中的数学问题

高中数学数学归纳法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

第一课时 4.1 数学归纳法 教学要求: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并能以递推思想作指导,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操作步骤,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并能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格式书写. 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分析:多米诺骨牌游戏. 成功的两个条件:(1)第一张牌被推倒;(2)骨牌的排列,保证前一张牌倒则后一张牌也必定倒. 回顾:数学归纳法两大步:(i )归纳奠基: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命题成立;(ii )归纳递推:假设n =k (k ≥n 0,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 2. 练习:已知()*()13521,f n n n N =++++-∈L ,猜想()f n 的表达式,并给出证明? 过程:试值(1)1f =,(2)4f =,…,→ 猜想2()f n n =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3. 练习: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132435......(2)n n ?+?+?+++= 21()6 n an bn c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试证明你的结论.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① 出示例1:求证*111111111,234212122n N n n n n n - +-+???+-=++??+∈-++ 分析:第1步如何写?n =k 的假设如何写? 待证的目标式是什么?如何从假设出发? 关键:在假设n =k 的式子上,如何同补? 小结:证n =k +1时,需从假设出发,对比目标,分析等式两边同增的项,朝目标进行变形. ② 出示例2:求证:n 为奇数时,x n +y n 能被x +y 整除. 分析要点:(凑配)x k +2+y k +2=x 2·x k +y 2·y k =x 2(x k +y k )+y 2·y k -x 2·y k =x 2(x k +y k )+y k (y 2-x 2)=x 2(x k +y k )+y k ·(y +x )(y -x ). ③ 出示例3:平面内有n 个圆,任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任何三个圆都不相交于同一点, 求证这n 个圆将平面分成f (n )=n 2-n +2个部分. 分析要点:n =k +1时,在k +1个圆中任取一个圆C ,剩下的k 个圆将平面分成f (k )个部分,而圆C 与k 个圆有2k 个交点,这2k 个交点将圆C 分成2k 段弧,每段弧将它所在的平 面部分一分为二,故共增加了2k 个平面部分.因此,f (k +1)=f (k )+2k =k 2-k +2+2k =(k +1)2- (k +1)+2. 2. 练习: ① 求证: 11(11)(1)(1)321 n ++???+-g g n ∈N *). ②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Ⅰ)2274297n n --能被264整除; (Ⅱ)121(1)n n a a +-++能被21a a ++整除(其中n ,a 为正整数) ③ 是否存在正整数m ,使得f (n )=(2n +7)·3n +9对任意正整数n 都能被m 整除?若存在, 求出最大的m 值,并证明你的结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小结:两个步骤与一个结论,“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从n =k 到n =k +1时,变形方法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 三、巩固练习: 1. 练习:教材50 1、2、5题 2. 作业:教材50 3、4、6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

排列与组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 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活动设计 1.活动:思考,讨论,对比,练习.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正 1.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

2.新课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 2班,轮船有 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 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 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 n种不同的方法. (2)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 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必修)

北师大版(新课标)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大全(含必修和选修) 北师大必修 《数学1(必修)》 全书目录: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 集合的基本关系 §3 集合的基本运算 阅读材料康托与集合论 第二章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3 函数的单调性 §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 §5 简单的幂函数 阅读材料函数概念的发展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 §2 指数概念的扩充 §3 指数函数 §4 对数 §5 对数函数 §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阅读材料历史上数学计算方面的三大发明 第四章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阅读材料函数与中学数学 探究活动同种商品不同型号的价格问题

必修2 全书目录: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 §2 三视图 §3 直观图 §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 §5 平行关系 §6 垂直关系 §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 §8 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阅读材料蜜蜂是对的 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2 圆与圆的方程 §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阅读材料笛卡儿与解析几何 探究活动1 打包问题 探究活动2 追及问题 必修3 全书目录 第一章统计 §1 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2 从普查到抽样 §3 抽样方法 §4 统计图表 §5 数据的数字特征 §6 用样本估计总体 §7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8 相关性 §9 最小二乘法 阅读材料统计小史 课题学习调查通俗歌曲的流行趋势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 §2 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

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中“分析法”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要点 本教案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创设情境、切入主题、感受新知、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感悟探究、综合提高、回顾小结”为基本教学过程,通过揭示知识的发现和发生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法的同时,体验有关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与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数学实例,了解用分析法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特点,对分析法的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分析法,掌握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交流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激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1)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运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2.难点: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的概括。 3.关键: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请全体学生一起完成如下填空。 已知:如图,SA ⊥平面ABC,AB ⊥BC,D 为直线BS 上一点,求证:BC ⊥AD 证明:∵S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C ⊥平面SAB ∵点D 在直线BS 上 ∴AD ?平面SAB ∴BC ⊥AD 教师教学时注意知识点拨:综合法表述形式:因为…,所以…;综合法思维过程:由因导果;综合法推理特点:顺推。并通过思路分析启发学生产生新的证明思路和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立体几何问题创设情境,既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又拓展了分析法的知识背景。让学生通过综合法的证明及思路分析,从数学问题本身探究新的思维方法,温故知新,体验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激发探索的热情。 2.切入主题 一般地,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 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 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表述形式:要证命题Q 成立, 只需证命题P 1 成立, 思路分析: 要证BC ⊥AD 只需证BC ⊥平面SAB( ∵______________) 只需证BC ⊥SA(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SA ⊥平面ABC 知上式成立 ∴BC ⊥AD 成立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含重难点及课时分布)

高中数学课本内容及其重难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考点的难度不是很大,是高考的必考点) · 1、集合的基本关系 · 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 3、集合的基本运算(重点) (2课时) ·第二章函数 · 1、生活中的变量关系 · 2、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 · 3、函数的单调性(重点) · 4、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重点) · 5、简单的幂函数 (5课时)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 1、正整数指数函数 · 2、指数概念的扩充 · 3、指数函数(重点) · 4、对数 · 5、对数函数(重点) · 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减性(重点) (3课时) ·第四章函数应用 · 1、函数与方程 · 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2课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 1、简单几何体 · 2、三视图(重点) · 3、直观图(1课时) · 4、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重点) · 5、平行关系(重点)

· 6、垂直关系(重点) · 7、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重点) · 8、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重点、难点)(4课时)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 1、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 2、圆与圆的方程 · 3、空间直角坐标系 (4课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一章统计 · 1、统计活动:随机选取数字 · 2、从普查到抽样 · 3、抽样方法 · 4、统计图表 · 5、数据的数字特征(重点) · 6、用样本估计总体 · 7、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 · 8、相关性 · 9、最小二乘法 (3课时) ·第二章算法初步 · 1、算法的基本思想 · 2、算法的基本结构及设计(重点) · 3、排序问题(重点) · 4、几种基本语句 (2课时) ·第三章概率 · 1、随机事件的概率(重点) · 2、古典概型(重点) · 3、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重点、难点) (4课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 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完整)高中数学知识点:线性回归方程,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知识点:线性回归方程 1.回归直线方程 (1)回归直线:观察散点图的特征,发现各个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简称回归方程。 2.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 设与n 个观测点(,i i x y )()1,2,,i n =???最接近的直线方程为$ ,y bx a =+,其中a 、b 是待定系数. 则$,(1,2,,)i i y bx a i n =+=L .于是得到各个偏差 μ(),(1,2,,)i i i i y y y bx a i n -=-+=L . 显见,偏差$i i y y -的符号有正有负,若将它们相加会造成相互抵 消,所以它们的和不能代表几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故采用n 个偏差的平方和. 2222211)()()(a bx y a bx y a bx y Q n n --++--+--=Λ 表示n 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 记21()n i i i Q y bx a ==--∑. 上述式子展开后,是一个关于a 、b 的二次多项式,应用配方法,可求出使Q 为最小值时的a 、b 的值.即 1122211()()()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x a y bx ====?---??==??--??=-??∑∑∑∑, ∑==n i i x n x 11,∑==n i i y n y 11

相应的直线叫做回归直线,对两个变量所进行的上述统计分析叫做回归分析 上述求回归直线的方法是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法。 要点诠释: 1.对回归直线方程只要求会运用它进行具体计算a、b,求出回归直线方程即可.不要求掌握回归直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2.求回归直线方程,首先应注意到,只有在散点图大致呈线性时,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才有实标意义.否则,求出的回归直线方程毫无意义.因此,对一组数据作线性回归分析时,应先看其散点图是否成线性. 3.求回归直线方程,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系数a、b,由于求a、b的计算量较大,计算时仔细谨慎、分层进行,避免因计算产生失误. 4.回归直线方程在现实生活与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应用回归直线方程可以把非确定性问题转化成确定性问题,把“无序”变为“有序”,并对情况进行估测、补充.因此,学过回归直线方程以后,应增强学生应用回归直线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意识.

(完整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c =,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高中数学 选修 非线性回归模型

2.非线性回归模型 教学目标 班级____姓名________ 1.进一步体会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 2.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判断几种不同模型的拟合程度. 教学过程 一、非线性回归模型. 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采集数据;(3)作散点图;(4)选取函数模型,并转化成线性回归模型,并转化数据;(5)求线性回归方程;(6)建线性回归模型,求残差,画残差图;(7)求2R ,刻画拟合效果. 二、例题分析. 例1:研究红铃虫产卵数与温度的关系. (例见教科书2P ) 1.确定研究对象:红铃虫产卵数与温度的关系. 2.采集数据: 3.作散点图: 4.选取函数模型,并转化成线性回归模型,并转化数据: (1)根据样本点的变化趋势,选取函 数模型:x c e c y 21=(指数函数模 型); (2)令y z ln =,将指数函数 模型转化成一次函数模型a bx z +=(1ln c a =,2c b =); (3)数据转化: (4)新散点图: 5.求线性回归方程: 温度C x ο/ 21 23 25 27 29 32 35 产卵数/y 个 7 11 21 24 66 115 325 21 23 25 27 29 32 35 1.946 2.398 3.045 3.178 4.190 4.745 5.784

运用公式求得272.0?=b ,849.3?=a ,线性回归方程为849.3272.0?-=x z , 而红铃虫的产卵数对温度的非线性回归方程为849.3272.0)1(?-=x e y . 6.建线性回归模型,求残差,画残差图; 残差849.3272.0)1() 1(??--=-=i x i i i i e y y y e 7.求2R ,刻画拟合效果. 注意事项: (1)根据样本点的变化趋势,选取函数模型时,可能的选择不止一个; (2)本例可选取二次函数模型423c x c y +=, (3)令2x t =,将二次函数模型转化成一次函数模型43c t c y +=; (4)不同模型拟合效果不同,可根据2R 来判断,2R 越大,拟合效果越好. 作业:为了研究某种细菌随时间x 变化时,繁殖个数y 的变化,收集数据如下: 天数x /天 1 2 3 4 5 6 繁殖个数y / 个 6 12 25 49 95 190 (1)用天数x 作解释变量,繁殖个数y 作预报变量,作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 (2)描述解释变量x 与预报变量y 之间的关系; (3)计算相关指数 2R .

高中数学【北师大选修1-1】教案全集

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1 命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 (2)312 >吗? (3)312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也就是说,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是看它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这两个条件.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x<; (5)215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p,则q”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p叫做命题的条件,q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个别回答→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p,则q”的形式. 巩固练习: 教材 P4 1、2、3 4. (师生共析→学生说出答案→教师点评) ②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理科)选修线性回归(一)

线性回归(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散点图的概念 2.明确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了解非确定性关系中两个变量的统计方法;掌握散点图的画法及在统计中的作用,掌握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3.会求回归直线方程 教学重点:散点图的画法,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回归直线方程的求解方法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过去研究的大多数是因果关系,但实际上更多存在的是一种非因果关系比如说:某某同学的数学成绩与物理成绩,彼此是互相联系的,但不能认为数学是“因”,物理是“果”,或者反过来说事实上数学和物理成绩都是“果”,而真正的“因”是学生的理科学习能力和努力程度所以说,函数关系存在着一种确定性关系但还存在着另一种非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 二、讲解新课: 1.相关关系的概念 当自变量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的随机性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函数关系是两个非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所以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其变量具有随机性,因此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有因果关系,也有伴随关系).因此,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如下: 相同点:均是指两个变量的关系 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关系;函数关系是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两个非随机变量的关系;而相关关系是非随机变量与随机变量的关系. 2.回归分析: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做回归分析通俗地讲,回归分析是寻找相关关系中非确定性关系的某种确定性 3.散点图:表示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一组数据的图形叫做散点图.散点图形象地反映了各对数据的密切程度粗略地看,散点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4. 回归直线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a bx y +=,其中a 、 b 是待定系数. 则),,2,1(,^ n i a bx y i i =+= .于是得到各个偏差 ),,2,1(),(^ n i a bx y y y i i i i =+-=-. 显见,偏差i i y y ^ -的符号有正有负,若将它们相加会造成相互抵消,所以它们的和不能代表几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故采用n 个偏差的平方和. 2222211)()()(a bx y a bx y a bx y Q n n --++--+--= 表示n 个点与相应直线在整体上的接近程度.

高中数学 3.1回归分析(一)教案 北师大选修2-3

3.1 回归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引入线性回归模型,感受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 (2)通过对回归模型的合理性等问题的研究,渗透线性回归分析的思想和方法; (3)能求出简单实际问题的线性回归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线性回归系数的最佳估计值的探求方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 情境:对一作直线运动的质点的运动过程观测了8次,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试估计当 时刻x /s 1 2 3 4 5 6 7 8 位置观测值y /cm 5.54 7.52 10.02 11.73 15.69 1 6.12 16.98 21.06 根据《数学(必修)》中的有关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先作散点图,如下图所示: 从散点图中可以看出,样本点呈直线趋势,时间x 与位置观测值y 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刻画它们之间的关系.根据线性回归的系数公式, 1 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 x a y bx ==? -? ?=??-??=-??∑∑ 可以得到线性回归方为$3.5361 2.1214y x =+,所以当9x =时,由线性回归方程可以估计其位置值为$22.6287y = 2.问题:在时刻9x =时,质点的运动位置一定是22.6287cm 吗? 二.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这些点并不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上述直线并不能精确地反映x 与y 之间的关系,y 的值不能由x 完全确定,它们之间是统计相关关系,y 的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存在着误差. 三.建构数学 1.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 我们将用于估计y 值的线性函数a bx +作为确定性函数; y 的实际值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记为ε,称之为随机误差; 将y a bx ε=++称为线性回归模型.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1-2全套教案 第一章统计案例 第一课时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教学重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一步:作散点图第二步:求回归方程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提问: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左右. ③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和身高x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函数y bx a 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57kg和61kg,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关系,那么身高为165cm的3名女在学生的体重应相同. 这就说明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把这种影响的结果e(即残差变量或随机 =++,其中残差变量e中包含体重变量)引入到线性函数模型中,得到线性回归模型y bx a e 不能由身高的线性函数解释的所有部分. 当残差变量恒等于0时,线性回归模型就变成一次函数模型. 因此,一次函数模型是线性回归模型的特殊形式,线性回归模型是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形式. 2.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它们的散点图越接近一条直线,这时用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这组数据就越好,此时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是有意义. 3. 小结:求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2017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整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整合 册别单 元 内 容 版 块 标题课题摘要 一年级上册 前言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 一 单 元 生 活 中 的 数 数 与 代 数 1、可爱的校园10以内的个数有什么,有多少,数一数 2、快乐的家园数的意义1、2、 3、4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3、玩具5以内的数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 4、小猫钓鱼0的认识生活中用到0的地方 5、文具6—10的认识数一数,写一写,6—10分别可以 表示什么。 第 二 单 元 比 较 统 计 与 概 率 1、动物乐园比多少知道符号>,=,<的意义;会读,会写 2、高矮比高矮谁高谁矮,比一比 3、轻重比轻重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第 三 单 元 加 减 法 ( 一 ) 数 与 代 数 1、有几支铅笔什么是加法认识加号,理解加号的意义,会读 加法算式。 2、有几辆车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 的位置,和不变。 3、摘果子什么是减法认识减号,理解减号的意义,会读 减法算式。 4、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依次减,直到减到0为止。 练习一5以内的加减法 5、猜数游戏做加法想减法,做减法想加法 6、跳绳8和9的加减法数一数,算一算 7、可爱的企鹅8、9的应用题 练习二9以内的加减法 8、分苹果10的加减法10个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 9、操场上求谁多谁少的应用题甲比乙多4→乙比甲少4 10、乘车一位数加减混合运算从前往后,依次计算 练习三10的加减法,加减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一)0—10加减法表 11、大家来锻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 四 单 元 分 类 统 计 与 概 率 1、整理房间大分类怎样整理,分类依据 2、整理书包小分类怎样整理,分类依据 第 五 单 元 位 置 与 顺 序 空 间 与 图 形 1、前后森林运动会,看图说一说 2、上下看图填一填,说一说 3、左右要发言的请举右手,另一只手是? 4、教室前后左右上下说一说教室里面有什么,是怎样摆 放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排列组合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 排列与组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 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活动设计 1.活动:思考,讨论,对比,练习.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正 1.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

实用文档 2.新课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 2班,轮船有 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 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21在第n 类办法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十m2n1十…十m种不同的方法.n(2)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课本目录标准版

必修1 第一章集合 §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集合的基本关系§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 第二章函数 §1 生活中的变量关系§2 对函数的进一步认识函数概念函数的表示法映射 §3 函数的单调性§4 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性质§5 简单的幂函数 课题学习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1 正整数指数函数§2 指数扩充及其运算性质指数概念的扩充指数运算的性质§3指数函数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和的图像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 对数 对数及其运算换底公式§5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y=log2x的图像和性质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 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 第四章函数应用 §1 函数与方程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实际问题的函数刻画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函数建模案例 必修2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 简单几何体简单旋转体简单多面体§2 直观图§3 三视图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由三视图还原成实物图§4 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空间图形的公理§5 平行关系平型关系的判定平行关系的性质§6 垂直关系垂直关系的判定垂直关系的性质§7 简单几何体的面积和体积简单几何体的侧面积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课题学习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 §1 直线与直线的方程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交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2 圆与圆的方程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必修3 第一章统计 §1 从普查到抽样§2 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3 统计图表§4 数据的 数字特征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5 用样本估计总体估计总体的分布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6 统计活动:结婚年龄的变化§7 相关性§8 最小二乘估计 第二章算法初步 §1 算法的基本思想算法案例分析排序问题与算法的多样性§2 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变量与赋值循环结构§3 几种基本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第三章概率 §1 随机事件的概率频率与概率生活中的概率§2 古典概型古典概型的特征和概率计算公式建立概率模型互斥事件§3 模拟方法—概率的应用 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 §1 周期现象§2 角的概念的推广§3 弧度制§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单位圆与周期性单位圆与诱导公式§5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从单位圆看正弦函数的性质正弦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的性质§6 余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正弦函数的图像正弦函数的性质§7 正切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切函数的诱导公式§8 函数y=Asin 的图像§9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