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一、能源的概念

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

2、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

3、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的分类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法。

(一)根据来源分为3类:

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二)根据能源的产生方式分类

1、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未

经加工转换的能源),如柴草、煤炭、石油(原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核燃料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是一种碳氢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它由古代生物的化石沉积而来,是一次能源。化石能源所包含的天然资源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2、二次能源,即人工能源,指由一次能源加工转换而成的能源产品(把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来的能源),如氢能、焦炭、洗煤、电力、煤气、蒸汽、洁净煤、激光、沼气及各种石油制品等。

(三)根据能源使用的类型(按现阶段使用的成熟程度)

1、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利用技术上成熟,使用比较普遍的能源。如水能、生物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全部能源生产消费总量的90%以上。

2、新能源(非常规能源、替代能源)近若干年来开始被人类利用或过去已被利用现在又有新的利用方式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能、氢能以及用于核能发电的核燃料等能源。由于新能源的能量密度较小,或品位较低,或有间歇性,按已有的技术条件转换利用的经济性尚差,还处于研究、发展阶段,只能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但新能源大多数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分布广阔,是未来的主要能源之一。

新能源并不是新发现的能源,而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经过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的那些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常规”与“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们的内涵将不断发生变化。

??核能算不算新能源??

按照联合国UNDP的划分方式,核能并不包含在新能源中,但是核能是新能源似乎是我们常识性的东西,原因何在?一方面是不同的划分方式,联合国认为新能源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而另一种通常的定义是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目前尚未得到广泛使用,技术上不太成熟或正在开发研究的能源(这一定义也是有道理的,与国家当前发展情况能更好的对接),我们通常讲核能是新能源,很大程度是基于这种考虑,但这也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的说法,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根据其开发利用的程度不同,叫法是不一样的。比如核能,在法国就是常规能源,在中国就是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很多新能源随着利用的程度和比例的增加,也会变成常规能

源,比如大中型水电。

类别常规能源新能源

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水力能生物质能

太阳能海洋能风能地热非再生能源

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沥

青砂核裂变燃料

核聚变能量

二次能源

煤炭制品石油制品发酵酒精沼气氢能电力激光等离子体

(四)根据能源性质分

有燃料型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木材)和非燃料型能源(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人类利用自己体力以外的能源是从用火开始的,最早的燃料是木材,以后用各种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泥炭等。现正研究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当前化石燃料消耗量很大,而且地球上这些燃料的储量有限。未来铀和钍将提供世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旦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问题得到解决,人类实际上将获得无尽的能源。

(五)根据能否造成污染分

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

1、污染型能源(非清洁型能源)即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等

2、清洁型能源(使用时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包括水力、电力、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等。

(六)根据能源的形态特征

世界能源委员会推荐的能源类型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

其中,前三个类型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

(七)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

1、凡进入能源市场作为商品销售的如煤、石油、天然气和电等均为商品能源。国际上的统计数字均限于商品能源。

2、非商品能源主要指薪柴和农作物残余(秸秆等)。1975年,世界上的非商品能源约为0.6太瓦/年,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据估计,中国1979年的非商品能

源约合2.9亿吨标准煤。

(八)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

人们对一次能源又进一步加以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10%),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90%)。风能、水能、海洋能、潮汐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地热能基本上是非再生能源,但从地球内部巨大的蕴藏量来看,又具有再生的性质。核能的新发展将使核燃料循环而具有增殖的性质。核聚变的能比核裂变的能可高出 5~10倍,核聚变最合适的燃料重氢(氘)又大量地存在于海水中,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核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支柱之一。(九)根据能源的使用性质分

1、含能体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能源,其特点是可以保存且可储存运输,如煤炭、石油等。

2、过程性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形式,它不能保存、难于储存运输,如太阳能,电能。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能源,但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三、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通过制订或查阅全国或全地区的能源平衡表,其计算公式为:

全国(地区)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期初库存量+一次能源生产量+能源进口量(调入量)-能源出口量(调出量)-能源期末库存量。

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原煤和原油及其制品、天然气、电力,不包括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利用。能源消费总量分为终端能源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和损失量三部分。

⑴终端能源消费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生产和生活消费的各种能源在扣除了用于加工转换二次能源消费量和损失量以后的数量。

⑵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与产出各种能源产品之和的差额,是观察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损失量变化的指标。

⑶能源损失量:指一定时期内能源在输送、分配、储存过程中发生的损失和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各种损失量,不包括各种气体能源放空、放散量。

————终端能源消费(energy end-use)按照OECD/IE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多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成立于1961年,目前成员国总数34个,总部设在巴黎。)的定义,终端能源消费是终端用能设备入口得到的能源。因此终端能源消费量等于一次能源消费量减去能源加工、转化和储运这三个中间环节的损失和能源工业所用能源后的能源量。

————中间环节损失包括选煤和型煤加工损失,炼油损失,油气田损失,发电、电厂供热、炼焦、制气损失,输电损失,煤炭储运损失,油气运输损失。

————在我国能源统计中的情况在中国能源平衡表统计中,按等价值计算的终端能源消费中只扣除选煤、炼焦、油田、炼油、输配电损失,未扣除发电损失和能源工业所用能源。因此,计算得出的终端能源消费量远高于按照国际通行准则计算得出的数量。

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

(1)谁消费、谁统计。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

(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企业的能源消费,在时间、工艺界限上,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标志,即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就计算消费;何时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何时计算消费量。

(3)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不应重复计算,应扣除二次能源的产出量和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量。

(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应根据具体的指标规定将某些耗能工质包括在内)。

(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

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他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燃料油不计算产量,那么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也不计算消费量(如果燃料油计算产量,那么也要计算消费量)。

标准燃料和标准煤

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在能源使用中主要利用它的热能,因此,习惯上都采用热量来做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燃料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我国以煤为主,采用标准煤为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际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关于新能源的定义(精)

关于“新能源”的定义 中国能源网https://www.360docs.net/doc/3810245150.html,韩晓平 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定义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趋向过于狭义化。所谓“新能源”,确实包涵着狭义化和广义化的两个层面的定义,关键是“新”字的界定对象,这个“新”字是想区别于传统的“旧”能源利用方式及能源系统,还是想表述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能源技术?我们认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旧的传统能源利用思维模式。 目前对于新能源的狭义化定义,主要是将新能源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中。客观的说,仅仅谈可再生能源,而不强调“新”与“旧”的本质区别,将会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性和新能源自身的健康发展。严格地讲,可再生能源不是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前是没有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的。自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火之后,数十万年以来,可再生能源一直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它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只是今天当人类无法承受工业化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巨额代价时,我们才重新赋予可再生能源以“新”的含义,它的新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在今天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它是一系列新技术;也是一系列新思维、新观念、新哲学;更是新市场、新机制和新交易。最近,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高盛高华公司董事长方风雷提出:“新能源,新文化”,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与人类的文明进程相联系,从文化层面重新审视新能源的涵义。然而,对于环境和资源具有新意义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 要搞清什么是新能源,就需要搞清什么是传统的能源利用形式,特别是工业化时代的能源利用特点。由于技术的发展,对能流密度和能量强度的需求日益提高,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城市化建设都对能源系统规模化的要求日益强化。应对更强的能流密度需求,只得建造更大能流密度的能源供应系统来保障供需。 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强的能源需求,工业时代的基本法则是“规模效益”,生产形态同时强调社会分工的细化。在细化分工之后,要想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为所有的效率评价体系仅仅基于单一产品的转换端,而不是从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非化石能源、一二次能源定义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永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而且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相对于可能穷尽的化石能源来说,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可再生能源属于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化石燃料和核能。 清洁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清洁能源是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 新能源: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非化石能源: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经长时间地质变化形成,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类型外的能源。包括当前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含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 一次能源:一次能源(英文Primary energy)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资源。又称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如原煤、石油、原油、天然气等)、核燃料、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指能够重复产生的天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均来自太阳,可以重复产生;后者用一点少一点,主要是各类化石燃料、核燃料。 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重油、液化石油气、酒精、沼气、氢气和焦炭等等。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余能,如高温烟气、高温物料热,排放的可燃气和有压流体等,亦属二次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技术状况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技术状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 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等。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 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 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 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 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 2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主要采用电力驱动的汽车,大部分车辆直接采用电机驱动,有一 部分车辆把电动机装在发动机舱内,也有一部分直接以车轮作为四台电动机的转子,其难点 在于电力储存技术。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 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 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清除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也已有了相关技术。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获得,如煤、核能、水力、风力、光、热等,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日见枯竭的担心。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有关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 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 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有专家认为,对于电动车而言,目前最大的障碍就

新材料定义和分类

新材料定义: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按结构组成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按照新材料的用途和性质,《中国新材料产品与技术指导目录》将新材料产品分为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纳米及粉体材料、新型复合材料、新型稀土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新型碳材料、新材料制备技术与设备等十多类具体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材料 (1)微电子材料:晶圆、封装料、光刻胶、金丝、浆料、电子化学品、IGBT、功率MOS (2)光电子材料:光棒光纤、光器件、光盘、磁记录材料 (3)平板显示材料:偏光片、滤光片、玻璃、液晶、PDP稀土荧光粉、OLED发光料 (4)固态激光材料:人工晶体、非线性光学材料、特种玻璃、镀膜材料 2、节能新材料 (1)半导体照明材料:衬底、外延片、MO源、高纯气体、封装料

(2)光伏电池材料: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玻璃 (3)新能源材料:燃料电池电极、固体氧化物、二次电池电极、膜、锂离子聚合物、储氢合金粉及其他储氢材料 3、纳米材料 4、先进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芳纶、碳化硅、石墨、硼纤维、钢纤维、晶须、人工合成耐磨材料、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硬质合金刀片、摩擦材料、复合材质材料 5、先进金属材料 (1)超级钢:新普碳、超合金、复相、专用钢、耐高温耐磨耐腐蚀材料、特种材、非晶合金(金属玻璃) (2)贵金属与有色:高纯贵金属、铝镁钛轻合金及材、特种铜材 6、化工新材料 有机硅、有机氟、工程塑料及塑料合金、特种橡胶、特种纤维、特种涂料、制冷剂、精细化工产品 7、先进陶瓷材料 功能陶瓷(微波、瓷介电子元件、压电、敏感、透明)结构陶瓷(蜂窝、耐磨、高温、高韧、涂层、陶瓷基复合) 8、稀土材料 高纯稀土、助剂、催化剂、永磁、发光、储氢 9、磁性材料 软磁、永磁、磁记录材料、磁器件

新能源汽车分类知识

新能源汽车分类知识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颁布,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进大家的视野。但是,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双擎动力,一箩筐不认识的词汇扎堆出现,是不是很疑惑?而且为什么有些新能源汽车能够拿到各种补贴,为什么有些又不能?是经销商们坑爹,还是我们真是小白?如果您对新能源汽车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不用着急,本系列文章将会为您一一解答,让您对新能源汽车的一切变得清晰明了。 由于学术上对新能源汽车分类尚存在一些分歧,本系列文章主要从便于普通用户理解和记忆的角度出发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并且主要讲解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在分类上,我们根据汽车的燃料,烧油还是用电,还是两者兼具,又或者是加氢气来区分,这样最便于广大网友理解。 ●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纯粹靠电能驱动的车辆,而不需要其他能量,如汽油、柴油等。它可以通过家用电源(普通插座)、专用充电桩或者特定的充电场所进行充电,以满足日常的行驶需求。

当然,迷你四驱车仅仅是做比喻而已,如今的纯电动汽车在电动机类型、电池材料、电能管理系统以及其他车载技术的复杂程度都远超你的想象,而不同汽车品牌间的技术差异也比较大,我们将会在日后的文章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而纯电动汽车完全依靠电能驱动,使用成本是目前市售的新能源车中最低的,由于结构简单,其周期性保养项目、保养费用也比普通汽车低很多,一般更换齿轮油、刹车片即可。并且还可以享受到较高的国家补贴,不同地区也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差别仅是幅度问题而已。同时,纯电动汽车的安静程度也比普通汽车要好很多,基本上无需刻意去加装任何隔音装备,而且电动机具备低转速高扭矩的特点,使得其起动和加速性能也很好。

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高分子 081 班 姓名:高东春 学号: 2008016006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汽车的保有量逐步增多,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 加剧,气候的极端变化频繁发生。开发清洁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清洁能源天然 气、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对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环境、实现低碳 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清洁能源;化石燃料;环境污染;低碳经济 引言: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我国目前能源仍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化石能源为主。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 年。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1],在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1.0%和76.9%,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迅速攀升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若不开发新型能源,很可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 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2]。因此,清洁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对我国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5]。近年来,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天然气、氢气、二甲醚、太阳能、风能、核能、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新型能源。本文主要以天然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例,简述我国新型能源的发展情况。 1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硫和粉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延缓温室效应,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其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热值高、污染少而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据估计,20.7%的陆地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6]。预计2020 年后,天然气将作为首席能源,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显示,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堪称天然气资源大国[7]。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仅占3.8%,远低于24%的世界水平。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天然气的设备投入,促进洁净能源的利用,西气东输等骨干管道的建成为天然气的使用提供了有力条件。我国的天然气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估计,到2020 年需求量达到2 100 亿m3/a,2030年达到2 380 亿m3/a,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有望超过10%。 2 二甲醚 二甲醚(DME)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液化,无毒、无腐蚀性和致癌性,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储运安全,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NO 排量低,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8],良好的可压缩性,生产原料来源丰富,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含量高于95%的二甲醚可替代液化气作为民用燃料,也是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作为清洁的替代燃料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替代城市燃气和柴油方面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生产二甲醚工艺是国内外工艺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工业上制取二甲醚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 3 种:(1)甲醇脱水法;(2)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3)甲酸甲酯催化分解。气相甲醇脱水法是将甲醇蒸气通过固体催化剂发生非均相反应,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此法操作简便、污染少、可连续生产。液相甲醇脱水法是将甲醇与H2SO4 的混合物加热至140 ℃,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温度低、选择性好、转化率高,但设备腐蚀严重,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后处理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只有武汉硫酸厂用此法生产二甲醚。直接合成法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大专和五年高职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教高〔2000〕2号《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依据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制订。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32课时,实践课时为2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类型、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以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的基础知识,对电动汽车储能装置、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电动汽车能源管理和回收系统、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有整体的了解。 三、内容标准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新能源汽车国内外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能源汽车的定 义和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2.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第二节发展新能源汽车 的必要性 1.石油短缺 2.环境污染 3.气候变暖 第三节新能源汽车发展 现状及趋势 1.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3.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类型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类型。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纯电动汽车的类型、纯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布置形式、纯电动汽车的特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纯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型实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类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特点、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型实例;气

能源术语定义

质量管理体系 有关质量的术语 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3、等级: 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做的分类或分级。示例: 飞机的舱级 和宾馆的等级分类。 4、顾客满意: 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5、能力: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 有关管理的术语 1、体系(系统):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2、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3、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提出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4、质量目标: 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5、管理: 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6、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一个人或一组人。 7、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8、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 目标。 9、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10、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1、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12、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13、有效性: 完成策划的活动和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 14、效率:达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资源之间的关系。 有关组织的术语 1、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2、组织结构: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基础设施: 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体系。 4、工作环境: 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 5、顾客: 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6、供方: 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7、相关方: 与组织的业绩或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8、合同: 有约束力的协议。 有关过程和产品的术语 1、产品:过程的结果。 2、程序: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有关特性的术语 3、可追溯性: 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位置的能力。 有关合格(符合)的术语 1、合格(符合): 满足要求。 2、不合格(不符合): 未满足要求。 3、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4、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6、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有关文件的术语 1、文件: 信息及其承载媒体。 2、质量手册: 规定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 3、质量计划: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文件。 4、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有关检查的术语 1、检验: 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或估测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2、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3、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4、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能源的概念和分类

一、能源的概念 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 2、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或源泉。是可以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具有能量的物质,如煤炭、石油、核燃料、水、风、生物体等;或从这些物质中再加工制造出的新物质,如焦炭、煤气、液化气、煤油、汽油、柴油、电、沼气等。因此可以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 3、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的分类 能源种类繁多,而且经过人类不断的开发与研究,更多新型能源已经开始能够满足人类需求。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能源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法。 (一)根据来源分为3类: 1、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除直接辐射外,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2、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如原子核能、地热能等。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 3、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二)根据能源的产生方式分类 1、一次能源,即天然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的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未

清洁能源的几种方式

关于新园区清洁能源规划利用 的几种方式 ·能源选择· 燃气锅炉房供热 具有燃料(天然气)管线供应方便,燃气锅炉自动化控制程度高,技术成熟等特点。园区主要道路均敷设有高中压天然气管线,可以保证园区供气。因此园区供热考虑以燃气锅炉供热为主,其它清洁能源为辅的方式。 冷热电联合循环系统 目前对能源进行最大限度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节能和环保,而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在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及降低碳和污染空气的排放物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能降低供热、供冷、供热水的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2000年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这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第39条:国家鼓励发展"热电冷联产技术"的法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保基本国策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行政规章。 《规定》再次申明了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支持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项目,特别强调了国家积极支持发展小型燃气机组组成的热电联冷产全能量系统。

冷热电联产(CCHP: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以天燃气(燃料)作为能源,同时满足区域内的供热(冷)和供电需求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发电系统排放的余热可用于驱动空调冷(热)水机组或余热锅炉进行制冷(供热)运行。达到回收利用发电系统中排放出来的热量,变废为宝,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冷热电联产具有以下优点: 1、节能:热电冷联产系统可实现对能源的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率高达80%以上(最高可达90%)。 2、削峰填谷:空调用电是导致夏季供电紧张和加大供电峰谷差的主要因素。热电冷联产系统利用发电机组排放的余热制冷(供热),不但减少了空调用电,还可为建筑物提供全部或部分用电,从而减小了供电峰谷差,缓解了电网在供电高峰负荷时的压力。 3、安全:热电冷联产系统与大电网配合,可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暴风雪、人为破坏、战争) 使电网崩溃的情况下,可确保重要用户的供电和空调需求。 4、环保:热电冷联产系统以天然气作为能源,排放物对环境污染影响小,对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此外,由于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高,输送能耗低或无输送能耗,使得在产生相同终端能量的情况下所消耗的燃料比传统的集中式供电所消耗的要少,相应地降低了排出的污染物和温室效应气体。 5、平衡能源消费: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推广应用可同时减少空调用电和增加天然气消费,使电、气的供应和消费比例趋于合理,并有

新能源种类

一、新能源定义与种类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它的各种形式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潮汐能例外),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 据此,1981年8月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之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传统生物质能。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1.风能——迅速崛起 风能是流动的空气所具有的能量。从广义太阳能的角度看,风能是由太阳能转化来的,因太阳照射而受热的情况不同,地球表面各处产生温差,从而产生气压差而形成空气的流动。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计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3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世界风能资源巨大,陆地上的风能总量可达100万GW(世界能源理事会WEC),即使只有1%的地区可以利用,并且风电厂的负载系数只有15%—40%,所生产的点也大致相当于全世界总的发电量。相关技术的进步使其成本不断降低,风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新型能源。 风能的优势: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不会随着其本身的转化和人类的利用而日趋减少。风力资源储量大、分布广,与天然气、石油相比,风能不受价格的影响,也不存在枯竭的威胁;与煤相比,风能没有污染,是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排放物。据统计,每装1台单机容量为1MW的风能发电机,每年可以少排2000t二氧化碳、10t二氧化硫、6t 二氧化氮。 风能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1)风力发电对环境也有一定影响,如占据大片的土地,产生噪音,对周围无线电信号造成干扰,对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的生存产生影响等。(2)自身经济发展动力仍然不足,风电是一项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巨大,而风力具有间歇性导致风力发电的经济性不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风力发电成本仍然较高,各国政府的补贴仍然是最近几年风电能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3)风能分布问题,电力需求旺盛的地区多在东部沿海,而在这些大中型城市周边发展风能,风力资源往往欠丰富,故而风能的储存传输也成为一个较大问题。 风能发展展望:尽管风能的利用存在种种不利因素和障碍,但在具有各种优势条件,化石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风能的利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有研究认为如果把外部成本考虑进去,风电已经足以同大多数发电技术相竞争。IEA预测风能将继续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增长,IEA2008年能源技术远景项目研究表明,2030年风力发电可以占到全球电力供应的9%(约2700TWh),到2050年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2%(约5200TWh)。世界风能理事会预测:如果尽早采取有力措施,风电生产能够在2030年达到5200TWh,2050年达到7200TWh。 2.太阳能——未来之星 太阳内部不断进行由“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其所产生的能量约为3.8*1023千瓦,其中二十亿分之一到达地球大气层,47%到达地球表面,其功率为800000亿千瓦,相当于美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概念变化)与分类-教学设计(教案)

新能源汽车的 定义(概念变化)与分类 教学设计 -新能源汽车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概念变化)与分类-教学设计 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 授课时间课时进度1-2课 学习任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课时2课时 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资源PPT、视频 教学对象已经完成汽车构造和汽车文化的学习,刚开始新能源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是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导入课,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本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能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物理基础较差,对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实训操作积极性强,喜欢互动,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组长,设计好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 知识目标 2.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 1.能解释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概念变化; 能力目标 2.能说明出几种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目标 2.学会团结协作和沟通,具备基本的的职业素养。 四、重点、难点及关键 1.提升学生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学习兴趣; 重点 2.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 难点说明出几种新能源汽车的类型 1.通过讲解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关键 2.在学生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予以正确的行为指导。 五、教学策略 1.课前学习:课前利用班级及微信群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在课上讨论课前学习遇到的问题; 2.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学习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前学习、课上展示和案例讲

清洁能源和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清洁能源和含义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可再生能源:消耗后可得到恢复补充,不产生或极少产生污染物。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水能等; (2)非再生能源:在生产及消费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使用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等)和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过的化石能源,如洁净煤、洁净油等。 太阳能、海洋能、风能、氢能、生物能(如沼气能)、地热能、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其中以太阳能最清洁。氢是含能量很高的无污染燃料,是有其它能源制造的二次能源,它燃烧时和氧化合成水,不产生污染物。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城市化水平的整体评价体系应包括下列要素: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实际包括非农业人口、居住城区的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适龄人口入中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城市人均道路铺装长度;城市用自来水普及率;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万人拥有医生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

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反之,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 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 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是衡量一个城市社会发展、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及生态安全的重要指标。城市生命线系统包括:供水线路、供电线路、供热线路、供气线路、交通线路、消防系统、医疗应急救援系统、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系统。完好率最高为1,前4项以事故发生率计算,每条生命线每年发生10次以上扣0.1,100次以上扣0.3,1000次以上为0;交通线路每年发生交通事故死亡5人以上扣0.1,死亡10人扣0.3,死亡30人以上扣0.5,死亡50人以上则为0。后3项以是否建立了应急救援系统为准,若已建立则为1,未建立则为0。以百分比表示,生态市达标值为≥80%。(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市建设“城市生命线系统完好率”指标实现程度预测值(达标值:≥80%)

“新能源”的定义(精)

“新能源”的定义 长期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定义比较含混,范围不够清晰,人们对于“新能源”的认识存在着一些争议,一些观点趋向过于狭义化。所谓“新能源”,确实包涵着狭义化和广义化的两个层面的定义,关键是“新”字的界定对象,这个“新”字是想区别于传统的“旧”能源利用方式及能源系统,还是想表述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能源技术?我们认为这个“新”不仅区别于工业化时代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利用形态,而且区别于旧式的只强调转换端效率,不注重能源需求侧的综合利用效率;只强调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不注重资源、环境代价的旧的传统能源利用思维模式。 目前对于新能源的狭义化定义,主要是将新能源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中。客观的说,仅仅谈可再生能源,而不强调“新”与“旧”的本质区别,将会严重束缚我们的创造性和新能源自身的健康发展。严格地讲,可再生能源不是新的能源利用形式,在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前是没有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的。自我们的祖先开始利用火之后,数十万年以来,可再生能源一直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进程。它是最古老的能源利用方式,只是今天当人类无法承受工业化大规模利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巨额代价时,我们才重新赋予可再生能源以“新”的含义,它的新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在今天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新的意义。它是一系列新技术;也是一系列新思维、新观念、新哲学;更是新市场、新机制和新交易。最近,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高盛高华公司董事长方风雷提出:“新能源,新文化”,将开发、利用新能源与人类的文明进程相联系,从文化层面重新审视新能源的涵义。然而,对于环境和资源具有新意义的能源利用方式不仅仅局限在可再生能源技术。 要搞清什么是新能源,就需要搞清什么是传统的能源利用形式,特别是工业化时代的能源利用特点。由于技术的发展,对能流密度和能量强度的需求日益提高,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城市化建设都对能源系统规模化的要求日益强化。应对更强的能流密度需求,只得建造更大能流密度的能源供应系统来保障供需。 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增强的能源需求,工业时代的基本法则是“规模效益”,生产形态同时强调社会分工的细化。在细化分工之后,要想提高能源的转换效率,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因为所有的效率评价体系仅仅基于单一产品的转换端,而不是从能源利用的终端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综合优化。这种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必然导致企业不断扩大能源转换装置的规模,不断加大能源输送系统的规模,也不断大量消耗和浪费能流密度高的资源,同时造成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在电力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大电网、大电厂、特高压”;在热力行业是追求:大型热力厂、大型管网系统等等。 传统能源生产利用形态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无法提高,转换系统加大,输送能源的电网、热网、铁路、管网等都要加大,中间损失自然会增加;其次是必须大规模利用资源,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的资源被忽略或浪费,另一方面被资源的规模所局限,造成可利用资源的供应出现瓶颈;其三是由于效率无法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特别是集中排放二氧化硫造成酸雨问题和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造成极端气候变化频发,不是酷暑就是严寒,又进一步加大了能源的消耗,整个能源系统和生态系统同时陷入恶性循环;其四是安全问题,大电网和超高压输电为供电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频发等问题,脆弱的电网成为恐怖分子和敌对势力要挟的把柄,成为悬在现代文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再则,这种规模化的能源大生产格局,无法调动社会和民众的积极性来参与节约和优化系统能源,使能源的经营者成为孤家寡人和众矢之的。因此,人类需要在能源问题上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需要有多种新的能源转换和利用形态,建立多源新的能源供应体系,创造多维的能源交易机制来解决人类文明的动力问题,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广义新能源”。 将新能源狭义化而桎梏在可再生能源的狭小区间,是对新能源的曲解,其中也反映了传统能源经营者对于新兴能源形态可能构成的挑战的担忧。将新能源狭义化可以使新能源无法达到整合目的,难以形成协同效应,永远只能成为传统能源形式的“补充”,也就不可能对传统能源经营者的利益格局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威胁,能够确保他们既得利益的长期稳定和不断增值。 然而,“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的规律,新的技术必然要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蒸气机代替牛马,内燃机代替蒸气机,新的能源体系和由新技术支撑的能源利用方式、以及新的能源利用理念最终会替代传统的能源利用机制。所以,新能源的关键是针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先进性和替代性。严格的说能够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都可以列入新能源,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由此分析,广义新能源将主要包涵了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利用能源;2、资源综合利用;3、可再生能源;4、代替能源;5、核能;以及6、节能。 1、高效利用能源 目前中国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5%左右,丹麦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超过60%,而且丹麦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少可以再提高20%。尽管这中间存在着统计口径问题,但是丹麦是全世界公认的已经实现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是全球的一个样板。丹麦的第一个经验就是改变传统的能源生产利用形态,打破行业分工局限,对能源的利用已经实施了“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加大了能源的整合优化利用空间,有效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课程标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新能源汽车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发展,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为其学习公交客车技术课程打下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背景,共包括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能量管理系统、电动机驱动与控制系统、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等5个学习模块。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以上学习主题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72学时。 2、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构成;掌握新能源的种类及特性;知道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掌握其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并达到以下具体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新燃料汽车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的结构 ●工作原理能认识到燃气安全的重要性 ●掌握它们常见故障、日常维护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主题学习内容与要求参考学时 1.新能源汽车概述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简要说明我国的能源紧缺 ●说出汽车尾气排放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分类 ●了解能源的概念与特点 ●掌握能源的分类 2

3.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结构特点 ●说出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掌握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特点 ●掌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结构 ●了解其他新能源汽车 4 2.动力蓄电池与储能装置1.电能存储装置 ●说出电能储存装置的种类 ●了解电能储存装置的基本概念 ●掌握电能储存装置的性能指标 4 2. 动力电池的分类和充电 ●列举动力电池的分类 ●掌握电动汽车的充电 2 3.动力电池 ●说出三种动力电池的区别 ●掌握动力锂电池的特点 4 3.新能源汽车的能量管理系 统1.纯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 ●掌握蓄电池的管理系统 ●掌握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了解电源转换装置 2 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能源管理系统 ●掌握串并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能源管理系 统 2 3.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 ●描述公交车能源管理系统 ●掌握客车的能源管理系统的分布 4 4.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驱动与 控制系统1. 电动机驱动控制系统 ●说明电动机的分类及各部件的名称 ●掌握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特点 ●了解轮毂电动机 4 2.电动机驱动模块常见故障及排除 ●了解普锐斯的驱动电机的检查项目 复述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2

新能源汽车定义和分类

新能源汽车定义和分类 一、任务引入 (时间:5 分钟) 【知识回顾】汽车的发明极大的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随 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也产生了资源消耗过度,空气 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负面问题。 【任务分析】新能源汽车,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为什么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指的是什么?哪些又能够被称为汽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有哪些类型? 【目标要求】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意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展示教具;学生活动:体会场景,感知实物。 二、知识准备 (时间:30 分钟) 【相关知识】 1. 导入新课新能源汽车,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那么,为什么要推广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

车指的是什么?哪些又能够被称为汽车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有哪些类型? 2. 讲授新知识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1、定义: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2、非常规的车用燃料:除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醇汽油、甲醇等之外的燃料。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旨在通过技术创新,重点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改善汽车相关性能。因此其在排放与能源消耗方面,较传统内燃机汽车具有更大的优势。二、新能源汽车的分类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 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2、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是一种配有地面充电和车载供电功能的纯电驱动的电动汽车。 其运行模式可以根据需要处于纯电动模式、增程模式或混合动力模式,是介于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之间的一种过渡车型,具有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征,有人把它划分为纯电动汽车范畴,也有人把它划分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范畴,认为它是一种插电式串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指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 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多个驱动系统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局方式和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