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统计学》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统计学》统计综合指标(补充例题)

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五)计算题

例1、某集团公司所属各拖拉机厂某月生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厂别类型每台马力数产量(台)

第1厂履带式3675

履带式18105

轮式28400第2厂履带式7585

轮式1594

轮式12150第3厂履带式4540

履带式7525

轮式2450 要求按产品类型和功率核算有关总量指标。

解:【分析】通常总量指标中首选核算实物量。

这里可以核算自然实物量、双重单位实物量和标志单位实物量。

从下面两表看出核算的过程及结果:

(1)按自然单位和双重单位核算:

产品类型产量(台)产量(台/马力)

履带式330330/14640

轮式694694/15610

合计10241024/30250

(2)按标准单位核算(以15马力拖拉机为标准单位):

产品类型与功率产量(台)换算系数标准台数(1)(2)(3)=(1)÷15(4)=(2)×(3)履带式

18马力105 1.2126

36马力75 2.4180

45马力40 3.0120

75马力110 5.0550

小计330—976

轮式

12马力1500.800120

15马力94 1.00094

24马力50 1.60080

28马力400 1.867747

小计694—1041

合计1024—2017

例2、下面是某市年末户籍人口和土地面积的资料:

单位:人

户籍人口数 2001年 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 1343599 682524 661075 1371588 695762 675826

已知该土地面积1565平方公里,试计算全部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数。

解: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2001年 2002年 人口总数 男 女 (1)男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2)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性别比例(%)男:女 (4)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5)人口增长速度(%) 1343599 682524 661075 50.8 49.2 103 858 — 1371588 695762 675826

50.7 49.3 102 876

2.1 在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1)、(2)为结构相对数,(3)为比例相对数,(4)为强度相对数,(5)为动态相对数。

例3、某服装公司产量如下:

单位:万件 2002年 2003年

计划 实际 重点企业产量

成人的 儿童的 6.4 5.1 8.8 5.7 9.4 6.1 4.3 2.3 合计 11.5 14.5 15.5 6.6 计算所有可能计算的相对指标,并指出它们属于哪一种相对指标。 解:下面设计一张统计表,把所计算的相对指标反映在表中: 2002年 2003年 2003

年比

2002

年增长

(%)

产量 比重 (%) 计划 实际 产量计划完成(%) 重点企业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产量 比重(%)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成人的 儿童的 6.4 5.1 56 44 8.8 5.7 61 39 9.4 6.1 61 39 106.8 107.0 4.3 2.3 65 35 46.9 19.6 合计 11.5 100 14.5 100 15.5 100 106.9 6.6 100 34.8

所计算的相对指标中(2)、(4)、(6)、(9)均为结构相对数,(7)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10)为动态相对数。

此外,还可把“成人的”产量与“儿童的”产量对比,计算比例相对数; 把重点企业产量与全公司产量对比,计算结构相对数。

例4、某地区2003年生产总值计划为上年的108%,2002-2003年动态相对数为114%,试确定2003年生产总值计划完成程度。

解:根据计划完成程度(%)=

年计划生产总值

年实际生产总值

计划数实际数20032003=

年实际生产总值年实际生产总值20022003=

年实际生产总值年计划生产总值20022003÷%6.105%

108%

114==

例5、某农场三种不同地段的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地段 播种面积(亩) 收获量(公斤) 甲 乙 丙 60 50 40 48000 35000 24000 合计 150 107000 试计算每地段的单位面积产量和三地段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解:【分析】本题利用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进行计算,直接用组标志总量除以组单位总量得出各地段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再用标志总量除以单位总量得到三个地段的总平均收获率。计算结果如下:

地段 播种面积(亩) 收获量(公斤) 收获率(公斤/亩) 甲 乙 丙 60 50 40 48000 35000 24000 800 700 600 合计 150 107000 713 单位面积产量(收获率)=总收获率/总播种面积

例6、某厂有102名工人,各组工人工资和工人数资料如下:

技术级别 月工资(元) 工人数(人)

1 2 3 4 5 546 552 560 570 585 57 15 18 40 2 合计 — 102 求工人平均工资和平均技术级别。 解:【分析】技术级别和月工资都是工人的标志,可通过工人数加权来计算平均技术级别和平均月工资。

工人的平均月工资计算列表如下:

技术级别 月工资x (元)

工人数f (人)

工资总额xf (元)

1 2 3 4 5 546 552 560 570 585 57 15 18 40 2 31122 8280 10080 5700 1170 合计

102

56352

)(47.552102

56352

元==

=

∑∑f

xf x

例7、某管理局所属15个企业,某年某产品按平均成本的高低分组资料如下表: 按平均成本分组(元/件) 企业数(个) 各组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

10-12 12-14 14-18 2 7 6 22 40 38 合计 15 100 试计算15个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 解:【分析】本题计算要求利用频率计算平均数的公式,资料是组距分配数列,须先计算组中值。

另外,本题还涉及权数的选择,企业数虽是次数,但它和分组标志值相乘无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不能作权数。只有采用产量比重作权数,才符合题目要求。

列表计算如下: 按平均单位成本分组(元) 组中值x 各组产量在总产量中所

占比重(%)

∑f

f x 10-12

12-14 14-18 11 13 16 22 40 38 2.42 5.20 6.08 合计

— 100

13.70

平均单位成本∑∑=

f

f

x

x =2.42+5.20+6.08=13.70

例8、某企业工人按劳动生产率高低分组的资料如下: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人) 生产工人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150 100 70 30 16 合计 366

试计算该企业工人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解:【分析】本题是等距分配数列,要计算平均数首先要计算组中值。最后一组为开口组,其组中值=下限+

2

1

相邻组距=95 列表计算如下: 按劳动生产率分组(件/

人) 组中值x 生产工人数f

产量xf (件)

50-60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55 65 75 85 95 150 100 70 30 16 8250 6500 5250 2550 1520 合计

366

24070

平均劳动生产率366

24070

=

=

∑∑f

f

x

x =65.8(件/人)

例9、某公司所属20个企业资金利润及有关资料如下表: 资金利润率(%) 组中值(%) 企业数 企业资金(万元)

-10-0 0-10 10-20 20-30 -5 5 15 25 10 5 3 2 80 100 500 800 合计 — 20 1480 求平均利润率。 解:【分析】本题不宜以企业数为权数,应该以企业资金为权数,求得各组的实际利润,然后求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800

50010080800

%25500%15100%580%5+++?+?+?+?-=

=

∑∑f xf x

%65.181480

276

==

这里276万元是全公司的利润总额,分母1480万元是全公司的资金,所得的平均利润率18.65%是符合实际的。

例10、2003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某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和成交额的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千克) 甲市场成交额(万元) 乙市场成交量(万千克) A B C 1.2 1.4 1.5 1.2 2.8 1.5 2 1 1 合计 — 5.5 4 试问该农产品哪一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 解:【分析】给定的数据是被平均标志(价格)的分子(成交额),则用加权调和平均数计算;给定的是“分母”(成交量),则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

计算列表如下:

价格x(元/千

克)

甲市场

乙市场

成交额M (万元) 成交量M/x (万千克)

成交量f (万千克) 成交额xf (万元)

1.2 1.4 1.5 1.2

2.8 1.5 1 2 1 2 1 1 2.4 1.4 1.5 合计 5.5 4 4 5.3

两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38.14

5

.5==

=

∑∑x

M M

x 甲(元/千克) 33.14

3

.5==

=

∑∑f

xf x 乙(元/千克)

例11、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和晚市每千克价格分别为1.25元、1.20元和1.15元,试在下面的情况下求平均价格:(1)早市、午市和晚市销售量基本相同;(2)早市、午市和晚市销售额基本相同。

解:【分析】销售量基本相同,可以看作次数(f )相等,故平均价格可用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已知销售额即标志总量(m ),要用调和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这里早、午和晚市销售额基本相同,可用简单调和平均数计算。

(1)2.1315.120.125.1=++==

∑∑n

x x (元/千克)

(2)199.115

.1120.1125.111

111

=++++=

=

∑x

n x (元/千克)

例12、某企业某月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表,试计算众数和中位数。

日产量分组(件) 工人数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以上 40 100 180 220 90 50 合计 680

解:(1)众数:

i L M ??+??+

=21108210)

90220()180220(180

22080≈?-+--+=(件)

(2)中位数:i f S f

L M m

m e ?-+

=-∑12

82220

3202680

1080≈-?+=(件)

例13、设甲乙两公司进行招员考试,甲公司用百分制记分,乙公司用五分制记分,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 百分制组别 参考人数(人) 乙公司 五分制组别 参考人数

(人)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以上

1 15 20 1

2 2 1 2

3

4

5 1

3 13 17 16 合计 50 合计 50 问哪一个公司招员考试的成绩比较整齐? 解:【分析】要说明哪一个公司招员考试的成绩比较整齐,必须计算标准差系数。 计算过程如下:

甲公司 乙公司

x f xf f x 2

x f xf f x 2 55 65 75 85 95

1 15 20 1

2 2 55 975 1500 1020 190 3025 63375 112500 86700 18050

1 2 3 4 5

1 3 13 17 16 1 6 39 68 80 1 1

2 117 272 400 ∑

50

3740

283650

50

194

802

8.7450

3740===

∑∑f

xf x 甲

(分),88.350

194

==

=∑∑f

xf x 乙(分) 829.88.7450

283650

)(222

=-=

-=

∑∑x f f x 甲σ(分) 993.088.350

802

)(222

=-=

-=

∑∑x f

f x 乙σ(分) %

8.11118.08

.74829

.8或者甲

甲==

=

x V σ

%6.25256.088

.3993

.0或者乙

乙==

=

x V σ

从变异系数表明甲公司招员考试成绩比较整齐。

例14、设两钢铁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资料如下:

单位:万吨

供货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甲企业 乙企业 26 15 26 15 28 17 28 18 29 19 30 19

30 18 30 16 23 16 26 17

试比较甲、乙企业该月上旬供货的均衡性。 解:【分析】比较两个企业钢材供应均衡性要通过标志变异指标来说明。先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标准差按简捷公式计算。

甲企业 乙企业

x

2x

x

2x

1 2 3 4 5 6 7 8 9 10

26 26 28 28 29 30 30 30 23 26 676 676 784 784 841 900 900 900 529 676 15 15 17 18 19 19 18 16 16 17 225 225 289 324 361 361 324 256 256 289 ∑

276

7666

170

2910

甲企业平均日供货量6.2710

276===

∑n

x x 甲(万吨)

乙企业平均日供货量6.2710

276===∑n

x x 乙(万吨)

甲企业日供货量标准差

2.26.2710

7666

22

2

=-=

-=

∑∑)(甲n

x n

x

σ(万吨) 乙企业日供货量标准差

41.11710

2910222

=-=-=

∑∑)(乙n x n

x

σ(万吨)

为了消除甲、乙两企业日供货量的影响,以便真实反映日供货量变动程度的大小,还需要进一步计算标准差系数。

甲企业%86

.272

.2==

=

甲x V σ,乙企业%3.81741.1==

=乙乙乙x V σ 计算表明甲企业日供货量标准差系数比乙企业小,说明甲企业上旬供货比乙企业均衡。

例15、某农场的两种不同良种在五个村庄条件基本相同的地块上试种,结果如下:

甲品种 乙品种

收获率(千克/亩) 播种面积(亩) 收获率(千克/亩) 播种面积(亩)

950 900 1100 1050 1000 11 9 10 8 12 700 900 1120 1000 1208 9 13 15 13 10 — 50 — 60 解:【分析】测定这两品种收获率哪一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确定哪一种较有推广价值,就应该计算平均收获率的变异系数。

列表计算如下: 甲品种 乙品种 产量

收获率x 播种面积f 收获率x 播种面积f 甲品种 乙品种

甲 乙 丙 丁 戊 950 900 1100 1050 1000 11 9 10 8 12 700 900 1120 1000 1208 9 13 15 13 10 10450 8100 11000 8400 12000 6300 11700 16800 13000 12080 合计 — 50 — 60 49950 59880

(1)平均亩产量播种面积

总产量

=

=

∑∑f

xf

x

甲品种)/(9995049950

亩千克==

x 乙品种)/(99860

59880

亩千克==x

(2)亩产标准差22

2

)()x f

f x f

f

x x -=

-=

∑∑∑∑(σ

甲品种22222299950

12

100081050101100990011950-?+?+?+?+?=甲σ

(千克)

91.684749==

乙品种22222299860

10

1208131000151120139009700-?+?+?+?+?=乙σ

(千克)71.16226473==

(3)标志变异系数x

V σ

=

甲品种%9.699991.68==

甲V ,乙品种%3.16998

71

.162==乙V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甲品种平均收获量略高于乙品种,标准差系数甲品种又比乙品

种小,说明甲品种收获率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有推广价值。

例16、某城市居民120户住房面积调查的资料如下: 住房面积(平方米/户) 户数 住房面积(平方米/户) 户数

50以下 50-60 60-70 70-80 10 15 20 40 80-90 90-100 100以上 合计 10 15 10 120 试对以下两种情况计算平均数及其方差:(1)住房面积“50以下”和“50以上”; (2)住房面积“50-60”和“50-60以外的各种住房面积”。 解:【分析】这是是非标志的问题,对第一种情况,以住房面积 “50以下”为是,“50以上”为非;对第二种情况,则以住房面积“50-60”为是,“50-60以外的各种住房面积”为非。解答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种情况:

户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x

f

xf

x x -

f x x 2)(-

50以下 50以上 1 0 10 110 10 0 1-0.083 0-0.083

8.41 0.76 合计 —

120

10

1

9.17

第二种情况: 户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x

f

xf

f x 2

50-60

50-60以外的各住房面积

1 0 15 105 15 0 15 0 合计

120

15

15

125.0120

15

==

==

∑∑p f

xf x p 015625.0125.012015120152

2

2

2

-=??? ??-=????

??-=∑∑∑∑f

xf f f x p σ=0.109375=10.9%

例17、某城市两城区商品房销售资料如下(见下页表): 试计算均方差系数,来确定哪区房价差异较大。 解:【分析】各类商品房的均价是标志值,计算总均价的权数是“销售面积”,而不是“销售套数”。因为每一套的面积不相同,“销售套数”是不恰当权数。

甲区 乙区

销 售 套 数 销 售 面 积 均价(元/平方米) 销 售 套 数 销 售 面 积

均价(元/平方米) 别墅 住宅 商场 写字楼 车库 厂房 10 898 188 26 153 0 3523 112317 33499 4078 10139 0 9545 4523 8308 4058 2247 0 5 353 95 9 14 1 1870 37995 7376 2281 2155 212 7874 3900 6700 5033 2050 165 合计 1275 163556 537 51889

解得

163556

10139

224740784058334998308112317452335239545?+?+?+?+?=

甲x

=5253.72元;甲σ=1808.33元

乙x =4398.95元;乙σ=1300.08元

两区均价的均方差系数:

%42.343442.072

.525333

.1808===

=

甲x V σσ

%55.292955.095

.439808

.1300===

=

乙x V σσ

可见,乙区各类商品房房价的差异比甲区小。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6、8章相关知识点。 一、单选题(共11个) 1.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 2010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D )。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关系 6.指数是表明现象变动的(B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抽样数 7.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A )作为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8.价格下降后,花同样多的钱可以多购买基期商品的10%,则物价指数为(B ) A. 90% B. 90.9% C. 110% D. 111.1% 9.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D ) A. 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 B.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C. 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10.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C )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共7个) 1.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ADE )。 A、可以连续计数 B、与时期长短无关 C、只能间断计数 D、可以直接相加 E、与时期长短有关 2.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ADE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统计学模拟试卷和答案 (1)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若正态总体,方差2σ已知,则总体均值μ的区间估计所采用的统计量为( )。 2.利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线方 程的条件是:( )。 3.有10位学生, 其中8位男生,2位女生。从中一次 随机抽选4人,则恰巧其中有2位女生的概率为( )。 4.假设检验中的显着性水平越高, 对同一问题( )。 [A] 临界点就越小 [B] 所需样本量就越大 [C] 就越有可能接受H [D] 就越小 5.各实际观测值i y 与回归值?i 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 [A] 回归平方和 [B] 剩余平方和 x x x x [A] ?()0i i y y -=∑ [B] 2 ?()i i y y -∑最 小 [C] 0t =∑ [D] A 且B [A] 4221028()()10 10 C [B] 2228()()10 10 [C] 224 8210/C C C [D]

[C] 总离差平方和 [D] 估计标准误差 6.在对一个4×4列联表进行2χ检验时,2χ 分布的自由度是( )。 7.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指数的特 点是( )。 [A]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市价 [B] 对所选商品使用的价格是该商品的议价 [C] 是根据全部零售商品计算而得 [D] 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 8.在回归分析中,F 检验主要是用来进行( )检验。 [A]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 [B] 相关系数的显着性 [C] 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D] 估计标准误差的显着性 9.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在计算上的区别是( )。 [A] 只有样本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B] 样本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C] 只有总体方差才使用了全部数据 [D] 总体方差是用数据个数去除离差平方和 10.2~(,12)X N μ,则(||36)P x μ-≤=(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研究促销方式对销售量的影响,促销方式共有三个水平,则这种方差分析是( )。 [A] 单因素方差分析 [B] 双因素方差分析 [A] 16 [B] 12 [C] 9 [D] 2 [A] [B] [C] [D]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题目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 我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应用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100.0 完成日期:2013年01月15日15点07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3年03月14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1.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C ) A.抽象的数量关系 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3.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 C )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5.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 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 B )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 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 7.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8.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 期限为()。

统计学模拟试卷2

统计学模拟试卷(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总体的三大特征是 、 和 。 2、统计学包括 和 两部分内容。 3、代表性误差包括系统性代表性误差和偶然性代表性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是 。 4、设考试成绩的全距为100,如果将60分以下为一组,其余按等距分成四组,则各组的组距为 。 5、某一连续工序的四道环节合格率分别为96%、98%、95%、99%,则平均合格率为 。 6、最常用的位置平均数有 和 两种。 7、样本成数的方差是 。 8、回归方程bx a y c +=中的参数b 是________,估计特定参数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法和 法两种。 10、同度量因素在计算综合指数中起两个作用,即 和 。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填入“√”或“?”) 1、品质标志表明个体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因而其推断结果是必然的。( ) 3、数量指标反映总体内在关系,质量指标反映总体外在关系。( ) 4、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 5、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 6、计算单利利率的平均值时,最适宜采用几何平均数。 ( ) 7、如果每个变量值的权数(次数)都减小10%,则总平均数也减小10%。( ) 8、总体参数虽然未知,但却具有唯一性。 ( ) 9、抽样误差只能指代表性误差中的偶然性代表性误差。 ( )

10、判定系数越大,估计标准误差越大,判定系数越小,估计标准误差越小。(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标志值是标志的数值表现,所以( )。 A 、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 、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 C 、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2、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A 、职工平均收入 B 、亩产量 C 、某省GDP D 、产品合格率 3、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 、作用不同 B 、组织方式不同 C 、灵活程度不同 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4、离散系数主要是用于( )。 A 、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 、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 、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5、不重复抽样的抽样标准误公式比重复抽样多了一个系数( ) A 、 N N 1- B 、1++N n N C 、N n N - D 、n N N ++1 6、某校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建立了考试成绩倚学习时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x y c 5180-=,该方程明显有错,错误在于( ) A 、a 值的计算有误,b 值是对的 B 、b 值的计算有误,a 值是对的 C 、a 值和b 值的计算都有误 D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搞错了 7、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积=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1.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2.预计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说法不正确的是()---选择一项: a. 2000—2020年间增长了3倍 b. 2020年相当于2000年的3倍 c. 20年间每年平均发展速度为107.18% d. 每年增长速度必须保持在7.2%以上 3.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选择一项: a. 120% b. 1200% c. 100% d. 1000% 4.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5.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选择一项: a. 人口按年龄分组 b. 人口按性别分组 c. 居民家庭按总收入分组 d. 居民家庭按生活消费量分组 6.随机抽取一只灯泡,观察其使用寿命t,其样本空间=()(单选)---选择一项: a. {t=0} b. {t (0} c. {t(0} d. {t(0} 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频(次)数增加1倍,则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选择一项: a. 不变 b. 增加1倍 c. 增加2倍 d. 减少1倍 8.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小轿车数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平均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9.一组数据的标准差离散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选择一项: a. 8 b. 0.02 c. 4 d. 80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6、8章相关知识点。 一、单选题(共11个) 1、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得指标就是( 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得比重之与(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得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 2010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就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得数值平均数通常就是各不相同得,她们之间得关系就是( D )。 A、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与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调与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调与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没有关系 6、指数就是表明现象变动得( B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抽样数 7、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就是采用( A )作为同度量因素。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8、价格下降后,花同样多得钱可以多购买基期商品得10%,则物价指数为( B ) A、 90% B、 90、9% C、 110% D、 111、1% 9、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D ) A、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得变动趋势 B、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得变动趋势 C、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得变动趋势 D、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与服务项目价格得变动趋势 10、变量x与y之间得负相关就是指( C )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得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得影响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关系 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共7个) 1、时期指标得特点就是指标得数值( ADE )。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统计学期末试题 模拟试卷一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统计学期末试题 院系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 B. 直方图和茎叶图 C. 茎叶图和箱线图 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3.n?50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的总体中,抽出一个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数学期 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 5.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y?x7.反映的是(在回归模型中,)10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A. y x的线性变化部分的变化引起的由于 B. yy x的影响C.和除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y x的影响由于D.的线性关系对和8.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 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 D.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 9.为增长极限。描述该K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 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曲线 10.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1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2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3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4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5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6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题目7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8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正确答案是:增长量 题目10 相关关系是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客观存在的()(单选) 选择一项: a. 在数量上不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 b. 在数量上确定的函数关系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最新版本

1. ( 多选题 ) 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 (本题5.0分)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学生答案:A,B 标准答案:AB 解析: 得分:5 2. ( 多选题 ) 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本题5.0分) A、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允许误差的大小 C、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总体参数的大小

E、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 学生答案:A,B,C,E 标准答案:ABCE 解析: 得分:5 3. ( 多选题 )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本题5.0分)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质量指标作为同度因素 学生答案:A,D 标准答案:AD 解析: 得分:5 4. ( 多选题 ) 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及分组的程度, 可分为( )(本题 5.0分) A、简单表 B、一览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单一表 学生答案:A,B 标准答案:AB 解析: 得分:5 5. ( 多选题 ) 次数分配数列()(本题5.0分) A、由组距和组数、组限和组中值构成的 B、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C、包括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两种 D、可以用图表形式表现 E、可以表明总体结构和分布特征 学生答案:B,C,D,E 标准答案:BCDE 解析: 得分:5 6. ( 多选题 ) 下列哪些指标是序时平均数()(本题5.0分) A、一季度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 B、某产品产量某年各月的平均增长量 C、某企业职工第四季度人均产值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统计学模拟试题(卷)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古典统计学时期有两大学派,它们分别是和。 2、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的数量特征。 3、统计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误差:和。 4、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分组和分组。 5、各个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等于零,并且为最小值。 6、直接用平均差或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两个变量数列的相等。 7、优良估计的三个标准是、和。 8、在相关分析中,要求两个变量都是_______;在回归分析中,要求自变量是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 9、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10、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多种事物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就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填入“√”或“ ”) 1、可变标志是总体同质性特征的条件,而不变标志是总体差异性特征的条件。() 2、通常情况下,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绝对数,质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和平均数。() 3、在异距分组数列中,计算频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4、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所具有的“同质性”特点决定的。() 5、位置平均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6、登记性误差和系统性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而偶然性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7、变量y 与平均数y 的离差平方和,即2 )(∑-y y 称为y 的总变差。( ) 8、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 9、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Δ相等(Δ>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 10、价格是价格指数的研究对象,习惯上把它称为指数化指标,而销售量则是销售量指数中的指数化指标。(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标志值 D 、数量指标 3、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A 、全面调查 B 、抽样调查 C 、典型调查 D 、重点调查 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 A 、不变 B 、扩大到5倍 C 、减少为原来的1/5 D 、不能预测其变化 5、在抽样调查时,若有意选择较好或较差的单位,则会产生( ) A 、登记性误差 B 、调查误差 C 、偶然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6、在简单回归直线bx a y c +=中,b 表示( ) A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a 的数量 B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b 的数量 C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的平均增加值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3、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4、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5、若将2000-200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6、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7、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统计学模拟试卷(二)

统计学基础模拟试卷(二) 一、 单项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1.变量是( ) A .可变的质量指标 B .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 C .可变的品质标志 D .可变的数量标志 2.代表性误差( ) A .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 B .只有全面调查中才有 C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有 D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 3.统计指数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和( )。 A .质量指标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总指数 4.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5.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6.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 A .动态相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比较相对指标 7.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基期的( ) A .166.32% B .85.68% C .185% D .54% 8.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11 1 p q p q ∑∑表示(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9.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B .调查的目的不同 C .调查的单位不同 D .两种调查没有本质区别 1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 ) A .前者勿需确定,后者需要确定 B .前者需要确定,后者勿需确定 C .两者均需确定 D .两者都勿需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个选项是正确的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统计学模拟试题2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 ) 1、统计学是收集、分析和解释( )的科学,目的是探索( )。 2、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 3、方差分析中组内方差既包括( )影响,又包括( )影响。 4、对于未分组的数值型数据常用的图示方法有( )和( )。 5、能够做出拒绝原假设这一结论的所有可能的样本取值范围,称为( )。 6、反映回归分析拟合优度的指标有( )和(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称为( )。 A 、分类变量 B 、顺序变量 C 、尺度变量 D 、数值型变量 2、根据分组数据计算均值,如果各组的变量值均增加1倍,每组次数均减少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 A 、增加10% B 、不变化 C 、减少10% D 、增加1倍 3、截面数据是按数据的( )分类的一个类别。 A 、计量层次 B 、收集方法 C 、时间状况 D 、调查方式 4、产品质量过程控制中,每隔1小时抽取5分钟的产品进行检验,以验证生产过程是否正常,这属于( )。 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C、随机抽样 D、类型抽样 5、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 A 、异众比率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6、下列哪一项指标不能用于表示分类数据的特征( )。 A、频数 B、百分比 C、比例 D、均值 7、抽样分布指的是( )的概率分布,它是一种理论分布。 A、样本统计量 B、总体参数 C、样本统计量的期望值 D、样本统计量的方差 8、在一次假设检验中档显著性水平为α=0.01时,原假设被拒绝,则用α=0.05时,( )。 A 、需要重新检验 B 、一定不会被拒绝 C 、一定会被拒绝 D 、有可能拒绝原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