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同步练习

《永遇乐》同步练习
《永遇乐》同步练习

《永遇乐》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李清照,自号,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后期多,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已散佚。后人有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苏门后四学士指、、、、,继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之后,上述四人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他们的文学理论和诗文创作都颇具特色,与前“四学士”一样,他们也是苏轼文学的传人,元祐文坛的中坚。

3.将下列李清照诗词名句补充完整。

(1)《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2)《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醉花阴》:莫道不消魂,,。

(4)《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

此情无计可消除,,。

(5)《渔家傲》:,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凤凰台上忆吹箫》:生怕离怀别苦,。

(7)《如梦令》:知否?知否?。

(8)《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

(9)《鹧鸪天》:不如随分尊前醉,。

(10)《蝶恋花》:醉里插花花莫笑,。

4. 陆游,,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5.将下列陆游诗词文名句补充完整。

(1)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2),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3)楼船夜雪瓜洲渡,。《书愤》

(4),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5)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6),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纸上得来终觉浅,。《冬夜读书示子聿》

(8),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9)山盟虽在,,莫,莫,莫!《钗头凤》

(10)只许州官放火,。《老学庵笔记》卷五

(11)书到用时方恨少,。自勉对联

二、判断题

1.《永遇乐》(落日熔金)是写爱情的一首词。()

2.《永遇乐》(落日熔金)系李清照晚年所作。()

三、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试着从词的上阕把透露词人心理的句子找出来,说说透露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心境?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2.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对突显词人心情有何作用?

3. 下阕前六句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4. 请简要分析“簇带争济楚”一句中“争”的表达效果。

5、这首词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易安居士婉约词其悠闲生活悲叹身世别是一家《易安词》《漱玉词》

2、李格非、廖正一、李禧、董荣

3、应是绿肥红瘦死亦为鬼雄到黄昏点点滴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九万里风鹏正举多少事、欲说还休应是绿肥红瘦载不动、许多愁莫负东篱菊蕊黄可怜人似春将老。

4、放翁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5、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铁马秋风大散关出师一表真名世事定犹须待阖棺遗民泪尽胡尘里绝知此事要躬行零落成泥碾作尘锦书难托不许百姓点灯事非经过不知难

二、判断题

1.错;

2.对

三、诗歌赏析

1‘“人在何处”一问,点出词人的处境:飘泊异乡,这与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

“春意知几许”一问,初春时节听着笛子吹秦出哀怨的《梅花落》,再加上词人飘泊异乡,所以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

“次第岂无风雨”一问: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战战兢兢、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

2、上阕开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描绘了夕阳像熔解的金子一样璀璨;晚云如碧玉一样瑰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元宵晚景图。

在此,词人是用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绚丽的元宵晚景,与上阕所体现的流离之苦、思家之痛及游玩的无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更好地突现了词人家亡国破夫死的无限伤感。

3、答:开头六句,写出了在汴京繁华兴旺的时代,元宵时,妇女们头上戴着装饰珠翠的帽

子,插戴着以金丝为饰的雪柳,竟相打扮,看谁整齐漂亮的兴高采烈的场面。描绘出昔日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及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

4、答:“争”在此是争相之意,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搔首弄姿,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以此表现昔日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

5、这首词只要用了对比手法。

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

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

对比中显出“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

这样写以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全篇以元宵为主线展开铺叙,穿插今昔对比,用乐景写哀情,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朝的落寞,体现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89年 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它正式创立是在( )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 A.山东地区 B.山西地区

隋文帝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 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 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始开凿大运河 C.①开始开凿大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始开凿大运河③灭亡陈朝

4.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5.隋朝时开凿的大运河不仅是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隋朝时,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 D.发挥灌溉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题 有答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 ②陈独秀、李大钊等知识分子发起 ③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④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3.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4.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 B.民主与法制 C.民主与自由 D.博爱与人权 5、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看……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请你说出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6.1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民报》和北京大学 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C.《国闻报》和北京大学 D.《时务报》和北京大学 7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A.义和团运动兴起B.辛亥革命兴起 C.新文化运动兴起D.戊戌变法兴起 8.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9.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 B.陈独秀

同步练习答案

1、如果有三个进程R、W1、W2共享一个缓冲器B,而B中每次只能存放一个数。当缓冲器中无数时,进程R可以将从输入设备上读入的数存放到缓冲器中。若存放到缓冲器中的是奇数,则允许进程W1将其取出打印;若存放到缓冲器中的是偶数,则允许进程W2将其取出打印。同时规定:进程R必须等缓冲区中的数被取出打印后才能再存放一个数;进程W1或W2对每次存入缓冲器的数只能打印一次;W1和W2都不能从空缓冲中取数。写出这三个并发进程能正确工作的程序。 semaphore S=1,SO=SE=0; buffer B; void R1() {int x; while(1) {从输入设备上读一个数; x=接收的数; wait(S); B=x; if B是奇数then signal(SO); else signal(SE); } } void W1() {int y; while(1) {wait(SO); y=B; signal(S); {打印y中数}; } } void W2() {int z; while(1) {wait(SO); z=B; signal(S); 打印z中数 ; } } main() { cobegin{

R(); W1(); W2(); } 2、有一个仓库,可以存放A和B两种产品,但要求:1)每次只能存入一种产品(A或B);2)-N<A产品数量—B产品数量<M。其中,N和M是正整数。试用同步算法描述产品A与产品B的入库过程。 Semaphore mutex=1,sa=M-1, sb=N-1; Process puta() { while(1) { 取一个产品; wait(sa); wait(mutex); 将产品入库; signal(mutex); signal(sb); } } Process puta() { while(1) { 取一个产品; wait(sb); wait(mutex); 将产品入库; signal(mutex); signal(sa); } } main() {cobegin{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说:“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在历经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你知道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吗( ) A.581年 B.280年 C.589年 D.316年 2.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下列有关隋炀帝暴政的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营建东都洛阳②开凿大运河③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④正式确立科举制度⑤三次征辽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5.填图题

(1)在上图中用序号①②③标注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至点,并填注内容。 (2)在图中用字母A、B、C、D从北到南依次标注出四段河渠名称,并填注内容。 (3)在图中用字母E标注隋都长安、F标注隋炀帝被杀的地点江都,G标注五大水系之一的淮河。 6.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凿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凿运河 C.①开凿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凿运河③灭亡陈朝 7.关于隋朝的历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是581年由北周外戚杨坚建立的 B.隋朝的开国皇帝是隋炀帝 C.隋朝是继秦朝和西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统一 D.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同步练习题 《朝花夕拾》导读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在浙江绍兴。周家是一个大家族,到鲁迅祖父一辈,已日渐衰败。鲁迅的父亲是个秀才,在仕途上终生不得意一直没有考上举人。12岁那年,祖父因科场案入狱,父亲受此打击日渐病重,在他15岁那年病逝。这段时间里,作为家中的长子,鲁迅计划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之间,深深地感到事态的炎凉。17岁,鲁迅离开家乡,先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转入路矿学堂。190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东渡日本深造。两年后,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幻灯片事件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改变中国人麻木的精神比医治肉体更为重要,于是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回国以后,鲁迅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教过书,后又去北京的教育部做事,其间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胜利到失败的整个过程,更加坚定了中国社会的当务之急是国民性的改造的认识。1917年前后,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已经开始提倡,鲁迅开始写作,随着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发表,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二、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带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鲁迅虽然不喜欢厦门大学,但他对自己担任的课程却倾注了全力,他上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 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一)教学设计 陵水县实验小学李小妹 〖设计理念〗 1、联系现实,创设情境,注重融合。 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曾指出:“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境)中的体验”。《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要“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素材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这里的现实应该是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学生的素材应尽量来源于生活,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生的“现实”或许更多地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例如“南湾猴岛”这个情境就取材于学生熟悉的景点,用贴近学生活实际的场景来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2、开放时空,活动构建,合作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 数学学习不是一种数学知识的简单了解和被动性的接受,而应该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形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创设一个个多样化的特定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身在其中,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选感悟。将过去那种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灌输的教条的数学学习过程,改变为学习主体活动“做数学”的过

程,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学习是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开放的小组群体中自由自在地交流,无拘无束地讨论,独立思考、相互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思维呈开放的态势,不同见解、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引发、相互点燃,从而实现个人与他人、小组与全班的全程对话。 3、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本节课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已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和认识日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设计了从“南湾猴岛”这一熟悉的情境提出了具体可感的数学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猜想、探索、验证、推理与交流,从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集合的思想。这样的设计把生活中鲜活的、学生能感受知的题材引进数学的“大课堂”。既超越了教材,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 〖教材简析〗 “时间与数学(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74~P81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一家人休息时间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研究的材料,并通过探索和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数据的表示 巩固练习-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精讲精练AB卷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为了绘出一批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首先计算出这批数据的变动范围是指数据的(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D.个数 2.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各小矩形的面积等于( ). A.相应各组的频数 B.组数 C.相应各组的频率 D.组距 3.已知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40,最小值为40,取组距为10,则可分成( ). A.10组 B.9组 C.8组 D.7组 4.(曲靖)某企业为了解员工给灾区“爱心捐款”的情况,随机抽取部分员工的捐款金额整理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直方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样本中位数是200元 B.样本容量是20 C.该企业员工捐款金额的极差是450元 D.该企业员工最大捐款金额是500元 5.在样本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有11个小长方形.若中间的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10 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的1 4 ,且样本容量为160个,则中间的一组的频数为( ). A.0.2 B.32 C.0.25 D.40 6. 如图所示为某校782名学生小考成绩的次数分配直方图,若下列有一选项为下图成绩的累积次数分配直方图,则此图为( ).

7.有40个数据,其中最大值为35,最小值为15,若取组距为4,则应该分的组数是( ). A.4 B.5 C.6 D.7 8.学校为了解七年级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情况,随机调查了40名学生,将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则参加绘画兴趣小组的频率是( ). A.0.1 B.0.15 C.0.25 D.0.3 二、填空题 9.(温州模拟)有50个数据,共分成6组,第1~4组的频数分别为10,8,7,11.第5 组的频率是0.16,则第6组的频数是. 10.一个样本有20个数据:35 31 33 35.37 39 35 38 40 39 36 34 35 37 36 32 34 35 36 34.在列频数分布表时,如果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________组, 36立在第________组中. 11.某班50名学生参加2013年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试,综合评价等级为A,B,C等的学生情况如扇形图所示,该学校共有500人参加毕业考试,估计该学校得A等的学生有______名.

历史同步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

历史同步练习册七年级下册答案 一、填空题: ( D )1、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 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B)2、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B)3、在《资治通鉴》中能够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B ) A.黄帝战蚩尤 B.赤壁之战 C.澶渊之盟 D.杯酒释兵权 (D)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D ) A、东汉 B、三国 C、隋朝 D、唐朝 (B)5、以下哪一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C)6、两宋风俗画日益增多的原因是() A.佛教发展受限制 B.宋词高度发展 C.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D.两宋政府的鼓励创作 (B)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 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动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持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二、填空题: 1、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 建社会(繁荣)时期。 2、隋朝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 奠定了基础。 3、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三、非选择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胡曾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 怅龙舟现不回。” 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1)这两位诗人说的都是哪条河?谁在位时修建?分为哪四段?(4分) 答案: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每要点1分,共6分) (2)这两位诗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案:胡曾:大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2020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答案五

2020届高三高考北师大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试题答案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9·济宁一模)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企图把福利国家政策硬加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以此来建立一个比以前更为公正的社会。为此,罗斯福新政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固有的权力结构。美国“固有权力结构”改变的结果是() A.国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B.政府的行政职能被严重削弱 C.“三权鼎立”格局得到强化 D.总统成为经济政策的决定者 A[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之下,罗斯福通过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困境,说明美国“固有权力结构”的改变使得政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故选A项;罗斯福新政使得政府的行政职能有所加强,而不是严重削弱,排除B 项;题干没有涉及美国三权分立问题,排除C项;在美国政治体制中,总统不是政策的决定者,排除D项。] 2.(2019·郴州一模)1935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全国青年管理局后,在全国各个院校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半工半读,学生可以当书记员、打字员或在图书室和实验室当帮手等,获得政府提供的薪金,从而完成学业。这一举措在当时() A.有利于缓解社会上的就业压力 B.减轻了政府的教育投入负担 C.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力 D.旨在保证教育的可持续性 A[材料中罗斯福政府的措施缓解了学生因失学而成为无业者,从而遏制了社会上失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也就缓解了社会上的就业压力,A项正确;材料措施实施的目的不在于教育的可持续性,而在于减少失业大军,D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实际上是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而不是减少,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勤工俭学,而不是自主创业,C项错误。] 3.(2019·常州一模)1939年,美国公共舆论研究所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据此,下列判断最可靠的是() A.前面的数据较为可信B.前后两个数据都不可信 C.后面的数据较为可信D.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 D[“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会有23%的受访者不欢迎它,但这项措施的实施却最大程度上维护了失业者的利益,所以有28%的受访者会欢迎它,所以前后两个数据都可信,故选D项;根据前面分析可排除A、B、C三项。]

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 人教新课标版

新文化运动习题精选一、选择题 1.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提倡民主 B.提倡文学革命 C.提倡科学 D.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 A.《新民丛报》 B.《新华日报》 C.《民报》 D.《新青年》 3.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文学改良刍议》 B.《狂人日记》 C.《阿Q正传》 D.《孔乙己》 4.《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每周评论》的创刊

B.《新青年》的创刊 C.《科学》杂志的创刊 D.《天演论》的发表 6.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是() A.北洋军阀的统治 B.专制愚昧和迷信 C.儒家传统道德 D.封建文学和文言文 7.新文化运动是() 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8.前期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9.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民主 D.达尔文的进化论 (潜江市2001年) 11.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黄冈市2001年) 二、填空题 12.从_________年起,陈独秀等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________”和“_________”两面大旗,以《__________》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13.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_____________”的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动脑筋 14.你读过鲁迅的哪些文学作品?请列举出来。 15.材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回答: (1)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陈独秀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运动?

《时间与数学》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瓦房店市万家岭镇中心小学李倩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第78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时间与数学》属于综合实践领域,教材安排在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之后,认识日历的基础上,创设了有关寻找全家人休息日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和与时间有关现实问题的解决,从日历中寻找有关的信息,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做记号、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根据爸爸和妈妈的休息日的规律,能很快找到爸爸和妈妈各自的休息日。引导学生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充分体会规律的重要性。 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科学的总结,使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历两年多的学习后,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同时,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刚刚学过关于时间的知识,会看日历,能从中找到有关信息。但如何通过对奇思一家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具体问题的探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采用课件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并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数学思考:在一一列举、做标记、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能发现规律,进行有条理思考,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 《数据的形象表示》同步练习1 鲁教版

10.3 数据的形象表示 第1题.图甲、乙分别是我国1997~2000年全国初中生在校人数和全国初中学校数统计图.由图可知,从1997年至2000年,我国初中生在校人数 A.逐年增加,学校数也逐年增加 B.逐年增加,学校数却逐年减少 C.逐年减少,学校数也逐年减少 D.逐年减少,学校数却逐年增加 答案:B 第2题. 下表是某村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和棉花的面积情况: (1)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和棉花面积之比为多少? (2)用象形统计图,形象地表示这组数据. 答案:(1)面积之比为:玉米∶小麦∶水稻∶棉花100015002000500234 1==∶∶∶∶∶∶. (2)如图: 1997~ 2000年 全国初中生在校人数统计图 1997~2000年 全国初中生学校数统计图 甲 乙 单位:亩

第3题. 某校配戴眼镜的学生人数统计如下: 根据这个资料绘一个该校配戴眼镜的学生人数象形统计图. 答案: 10 人 第 4题. 下表为1991 年至1996年由中国内地访港的旅客人次: 试用象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 答案:只要形象、合理便可,如图 初一初二初三 高一高二高三 由中国内地访港的旅客人次(1991~1996)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20万人次

第5题. 如图为巧盈的消费模式.她每月在衣履上的花费为4200元. (1)求她每月的租房费用; (2)求她每月的总消费; (3)请制作一象形统计图形象地表示巧盈每月的消费. 答案:(1)8400元 (2)28000元 (3)各人的统计图可以不相同,只要合理、形象便可以 第6题. 下表给出了在第26届、第27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前七名的国家的奖牌情况: 第26届 第27届 (1)制作统计图,表示出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澳大利亚五个国家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数目; 其他 72 租房 108 食品 36 54 90 衣履 交通

第9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16

第9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8、对东西方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是某一文化运动的特点之一,“打倒孔家店(即打倒孔子的一切)这一口号出现于()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 C、新文化运动中 D、辛亥革命中 9、最早刊登白话文、新体诗、改用新式标点符号的杂志是() A、《中外纪闻》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二、填空题 10、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和《》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1、1919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利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维度B 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时间与数学(一)_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内容:时间与数学(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受集合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九月份日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2、创设情境: 飞飞是一名小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后休息1天,他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后休息1天。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提出问题: (1)哪几天飞飞和父亲同时在家休息? (2)哪几天飞飞和母亲同时在家休息? (3)哪几天父母同时在家休息? (4)哪几天全家同时在家休息? …… 二、师生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 先讨论再制定 法1、在日历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父亲(δ)、母亲(○)、飞飞(√)的休息日。 法2、集合图: 父亲的休息日母亲的休息日飞飞的休息日 父子共同休息日母子共同休息日父母共同休息日全家共同休息日 三、解决问题: 四、寻找日历中的规律: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观察:纵向、横向、对角…… 规律如: (1)同一列中,第n+1行的数比第n行的数多7。() (2)相邻三行取出9个数之和等于最中间数的9倍。 ………… 五、解决问题: 1、p76练一练1 2、请你研究:楼梯问题 飞飞上楼梯,可以一次上1级或上2级台阶,有10级台阶,他从地面上到第10级台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上楼方法? 六、全课小结: 七、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6.3数据的表示 同步练习(含解析)

6.3数据的表示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统计得到的一组数据最大值为139,最小值为48,取组距为10,可分成()A.10组B.9组C.8组D.7组 2.2019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持续显现,我国对外贸易仍然表现出很强的韧性,进出口保持稳中提质的发展势头,如图是某省近五年进出口情况统计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这五年,2015年出口额最少 B.这五年,出口总额比进口总额多 C.这五年,出口增速前四年逐年下降 D.这五年,2019年进口增速最快 3.在一串数7007000007中,“7”出现的频数为() A.3B.0.3C.40%D.10 4.市某视力健康管理中心对全市初中生的视力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如图是利用调查所得数据绘制的频数直方图,则这组数据的组数与组距分别是()

A.4和0.20B.4和0.30C.5和0.20D.5和0.30 5.骐骥中学有南、北两个校区,如图为2017年到2019年两校区的师生人数条形统计图.该校师生总人数从2017年到2019年的变化情况是() A.逐年增加B.逐年减少 C.先增加再减少D.先减少再增加 6.为庆祝建党99周年,某校八年级(3)班团支部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中国科技的发展,给班上同学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从选出的以下五个内容中任选部分内容进行手抄报的制作:A、“北斗卫星”:B、“5G时代”;C、“智轨快运系统”;D、“东风快递”;E、“高铁”.统计同学们所选内容的频数,绘制如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则选择“5G时代” 的频率是()

A.0.25B.0.3C.25D.30 7.在期末体育考核中,成绩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初一(1)班有48名学生,达到优秀的有15人,合格的有21人,则这次体育考核中,不合格人数的频率是()A.0.125B.0.215C.0.25D.1.25 8.某次数学检测,李老师对七(1)班的成绩进行了统计,绘制了如下统计图,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本次成绩达到A等的学生占总人数的() A.6%B.10%C.20%D.25% 9.杨老师将某次数学测试的成绩整理后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高考历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

2020年高考历史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0郑州一模)“单就宗教来说,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范畴的问题。”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解析:C 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权巩固王权,特别重视“神的世界”,周人实行宗法制,强调尊宗敬祖,特别重视“祖先的世界”。 2.(2020深圳一模)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 ) 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 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 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 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 解析:B 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选B项。 3.(2020深圳调研)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点上看, 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解析:C 贾宝玉地位高是因为是正房所生,是嫡长子,贾环地位低是因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这些特点符合宗法制的内容。 4.“在这样的时代……(国)王仅仅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个政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了宗法制度 B.采取了分封制度 C.实行了郡县制 D.推行了郡国并行制 解析:B 从关键信息“政治实体的共主”可知选择B项,分封制下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D两项都不准确。宗法制是关于权力的继承与分配,没有规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能够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出现这个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形成 B.分封制逐渐瓦解 C.监察制度建立 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 解析:B 春秋战国之前,出身决定了人的命运,“社会流动性”很小。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贵族等级制被打破,普通民众能够通过学识、战功或者经济地位的提升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准确的答案为B。 6.陈胡公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把他封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对此,以下解读不准确的是( ) A.西周初年以前分封过异姓贵族 B.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同步练习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同步练习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新文化运动发生时是1915年,十月革命还未发 2.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 B. C. D.提倡学科之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兼容并包”的内涵,“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来的,是鼓励新文化的倡导者去占领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B.1915 C. D. 答案:B 4.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①民主②新道德③科学 A.①② B. C.①③ D. 答案:C 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新文化代表人物的政治主张,主要根据其政治派别和思想主张。他们是激进民主主义者,此时尚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所说的民主,是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 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道:“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此时正是我们中国用德先生的意思废了君主第八年的开始,所以我要写 (1)材料中“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所指的史实是什么? (2)中国“一切黑暗”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中国“废了君主”指什么历史事件? (3 参考答案:(1)民主与科学。史实: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 (3)进步性:他宣传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富有斗争精神。局限性:对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的倾向,带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阅读有关材料来考查对教材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回答第(1)问,只要知道“德、赛两先生”指的是民主和科学就很容易回答了。第(2)问,“根源”就是与民主、科学相对立的思想。“废了君主”指的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第(3)问评价陈独秀的思想时,要从否定儒家思想所产生的积极 1.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①推翻帝制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④宣传马克思 A.

三年级数学:时间与数学(一)

《时间与数学(一)》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二课时进行教学,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出许多规律。“时间与数学”这节内容是单独成节,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用数学的观点看时间,使数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到了周六、周日,你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玩儿?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生1高兴地抢着说去…,生2接着说我们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经常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可是有个小朋友就有这方面的烦恼了,我们来看看他的烦恼是什么,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出示幻灯片,飞飞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公园玩。可是飞飞的爸爸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1天。飞飞的妈妈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飞飞哪天

才能和父母一起去公园玩呢?你们能不能帮飞飞解决这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 师:飞飞的父亲每工作3天休息1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教师边提问题边出示飞飞和他父母休息的情况。 生1:父亲工作3天后休息1天。 生2:就是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同学们表示认可,教师紧接着又问: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有了上个问题做基础,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 2.出示教材中9月份的日历,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用√标出飞飞的休息日。标出后请你分别写出他们9月份全部的休息日,填在下面相应的圈内。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很快就把这一家三口的休息日找了出来,并分别填在相应的圈内。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紧接着请同学们分别观察父亲、母亲和飞飞的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稍一迟疑交头接耳地讨论起来。教师此时给予充分的时间。很快学生有了答案。 生1:我发现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的数都是双数,而飞飞休息日的数都是相

数据库练习题(答案)

第四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设有两个关系R(A,B)和S(B,C),与下列SELECT语句 SELECT A,B FROM R WHERE B NOT IN(SELECT B FROM S WHERE C='C56'); 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 C] A.πA,B(σC≠'C56'(R?S))B.πA,B(R ?S) C≠'C56' C.R-πA,B(σC= 'C56'(R?S))D.R-πA,B(σC≠'C56'(R?S)) 2、嵌入式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 B] ) A.识别出SQL语句,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 B.把嵌入的SQL语句处理成函数调用形式 C.对源程序进行格式化处理 D.把嵌入的SQL语句编译成目标程序 3、SQL中,“DELETE FROM 表名”表示[ A] A.从基本表中删除所有元组B.从基本表中删除所有属性 C.从数据库中撤消这个基本表D.从基本表中删除重复元组 4、SQL中,聚合函数COUNT(列名)用于[ C] A.计算元组个数B.计算属性的个数 C.对一列中的非空值计算个数D.对一列中的非空值和空值计算个数 《 5、在传统SQL技术中,使用“ORDER BY”子句的SELECT语句查询的结果,实际上为[ B] A.数组B.列表C.包D.集合 6、在数据库中,能提高查询速度的是(C ) A. 数据依赖 B. 视图 C. 索引 D. 数据压缩 7、语句delete from sc 表明( A ) A. 删除sc中的全部记录 B. 删除基本表sc C. 删除基本表sc中的列数据 D. 删除基本表sc中的部分行 8、在DB应用中,一般一条SQL 语句可产生或处理一组记录,而DB主语言语句一般一次只能处理一条记录,其协调可通过( B )实现。 A. 指针 B. 游标 C. 数组 D. 栈 9、在下列基本表的定义中,数值5表示( C ) — CREATE TABLE student (Sno char(5) not null unique,Sname cha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