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办法预案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办法预案
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办法预案

后湖四期泵站工程

防洪度汛应急预案

批准

审核

复核

编制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武汉排水项目总承包部

二○一六年七月

防洪度汛应急预案审批表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2.1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1)

1.2.2 相关批复及文件 (1)

1.3编制原则 (2)

1.4适用范围 (3)

1.5汛期时刻 (3)

2. 概况 (4)

2.1工程概况 (4)

2.2堤防概况 (4)

2.2.1 情况简介 (4)

2.2.2 工程处堤防现状 (5)

2.3河道概况 (5)

2.3.1 府河 (5)

2.3.2 堤内排水系统 (5)

2.3.3 后湖自排闸 (6)

2.4水文气象条件 (6)

2.4.1 地下水情况 (6)

2.4.2 气象条件 (7)

2.5工程地质条件 (8)

3. 要紧施工方案 (9)

3.1施工进度打算 (9)

3.1.1 工期总体安排 (9)

3.1.2 汛期施工内容 (9)

3.1.3 进度打算重难点分析 (10)

3.1.4 要紧施工节点 (11)

3.1.5 进度打算潜在问题及对应措施 (12)

3.2施工总布置 (14)

3.2.1 要紧临时设施布置内容 (14)

3.2.2 布置条件 (14)

3.2.3 施工场地规划 (16)

3.3施工导流 (17)

3.3.1 施工导流总体思路 (17)

3.3.2 导流标准 (18)

3.4土方开挖及填筑 (20)

3.4.1 要紧施工项目及工程量 (20)

3.4.2 土方开挖施工重难点 (20)

3.4.3 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及方法 (21)

3.4.4 土方填筑 (24)

3.5基坑支护 (24)

3.5.1 概述 (24)

3.5.2 降水施工 (25)

3.5.3 支护结构设计综述 (26)

3.5.4 灌注桩施工 (29)

3.5.5 水泥搅拌桩施工 (29)

3.5.6 支撑施工 (30)

3.5.7 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31)

3.5.8 支撑拆除 (31)

4. 施工期安全监测 (33)

4.1主泵房深基坑安全监测 (33)

4.1.1 监测项目 (33)

4.1.3 观测周期 (33)

4.1.4 监测资料整理及险情预报 (34)

4.1.5 日常巡视检查 (35)

4.1.6 其它注意事项 (36)

4.2张公堤安全监测 (36)

4.2.1 监测点布置 (37)

4.2.2 监测内容及方法 (37)

4.2.3 堤身安全监测资料整理整编和分析 (39)

5. 汛期施工风险辨识与分析 (40)

5.1工程等级 (40)

5.2设计水位 (40)

5.3度汛洪水位及防汛目标 (40)

5.4工程区历史险情 (40)

5.5防洪度汛风险分析 (40)

5.5.1 深基坑支护施工防洪度汛风险 (41)

5.5.2 明渠支护、开挖施工防洪度汛风险 (41)

6. 防洪度汛应急预案 (42)

6.1组织机构 (42)

6.1.1 防洪应急领导小组 (42)

6.1.2 防汛组织机构及职责 (43)

6.2防汛值班预警制度 (44)

6.2.1 防汛值班 (44)

6.2.2 预警信息 (44)

6.2.3 预报、预警 (45)

6.3应急响应 (45)

6.3.1 Ⅳ级预警及响应 (45)

6.3.2 Ⅲ级预警及响应 (46)

6.3.3 Ⅱ级预警及响应 (47)

6.3.4 Ⅰ级预警及响应 (48)

6.4防汛应急处置方案 (49)

6.4.1 应急救援程序 (49)

6.4.2 应急结束 (54)

6.4.3 后期处理 (55)

6.4.4 应急演练 (55)

6.5防汛应急保障措施 (56)

后湖四期泵站工程

防洪度汛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提高工程施工期间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切实做好工程遭遇突发事件时的防洪抢险调度和险情抢护处置工作,力保工程安全,确保抗洪抢险、救灾有序进行,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减少损失。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难以及由洪水引发的其他灾难,预先制定防备方案、对策和措施,为防洪调度、抢险救灾和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有打算、有步骤、有预备地防备洪水,迅速、及时和有效地操纵险情,动员力量,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保证堤防安全和工程正常施工,并结合本工程建设情况,特编制《后湖四期泵站工程防洪度汛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5)《国家防洪抗旱应急预案》

(6)《湖北省防洪抗旱应急预案》

(7)《武汉市都市防洪应急预案》

(8)《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后湖四期泵站工程试桩专项方案》

1.2.2 相关批复及文件

(1)武汉市国土资源个规划局:《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修建规划》的批复》;(2014.10.08)

(2)武汉市江岸区环境爱护局:《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阻碍报告表的批复》;(2014.11.10)

(3)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建委关于后湖泵站四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的批复》;(2014.12.10)(4)武汉市水务局:《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2015.01.12)(5)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城建委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2015.04.22)

(6)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

(2015.06.19)

(7)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岩土与深基坑专业委员会:

(2015.07.16)《后湖四期泵站工程项目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论证意见》

(8)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015.07.21、2015.09.08)

(9)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涉河建设方案的批复》;(2015.09.28)

(10)武汉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后湖泵站三期机组改造及

(2015.11.27)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深基坑施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1.3 编制原则

后湖四期泵站工程施工期间成立防洪应急领导小组,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项目经理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全面调动项目部各部门积极因素,采取紧急抢险爱护措施,全力保证堤防安全,减轻灾难损失。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进展观,不断提高警惕防汛抗洪能力。

(2)防洪抢险必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建设单位依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防洪应急领导小组,各施工段要坚决服从防洪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3)防汛抗洪以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最大限度降低财产损失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抢救相结合”的原则,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4)防洪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坚持原则、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为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在汛期施工期间,遭遇标准洪水、超标洪水、工程隐患等等因素导致重大险情,引起的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指导性文件。

后湖四期泵站工程完工日期暂定为2017年12月31日,经历2016、2017年两个汛期,防洪范围东西方向长度约200m,具体为张公堤4+350~4+535,其中4+440为本工程12条出江压力管道的中线;南北方向长度约600m,其中张公堤以北至府河河滩消力池约350m,南至黄孝河渠进水口约250m。

1.5 汛期时刻

2016年5月~10月、2017年5月~10月为防洪度汛期。

2. 概况

2.1 工程概况

后湖泵站是汉口黄孝河排水系统的出口泵站,位于武汉市汉口解放大堤北端里程碑约3km处,担负着汉口黄孝河地区约51.4km2汇水面积的排渍重任。后湖泵站分不由一期、二期和三期泵站组成。

后湖一期泵站建于1959年,抽排能力为12.66m3/s,因设备严峻老化、无法正常使用,已于1978年退出运行。

后湖二期泵站建于1972年,装机5台,抽排能力为37.5m3/s。1998~2000年,将2#、3#、4#机组改造为1600HD-9型水泵、TL-1000型电机;2007年,将尚未改造的1#、5#号机组更换为1600HLB-10型水泵、TL900-20∕2150型电机。

后湖三期泵站于1989年建成投入使用,装机12台。当水泵扬程为6m时,抽排能力可达到96.96m3/s;在设计工况点扬程10.6 m 时,抽排能力为81m3/s。依照武汉市水电测试中心于2013年9月编制的《武汉市都市排渍后湖泵站三期现场安全检测报告》,该站水泵设备鉴定为四类设备,即设备严峻损坏和老化,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其存在问题对安全运用阻碍较大,即使大修也难以保证安全运用,只有对设备淘汰更新,才能保证安全运用。我项目于2015

年8月进场开工,到2016年3月31日,12台机组全部改造完成投产,截止目前已投入运行100余天,累计运行近2600个台时,运行情况良好。

后湖四期工程位于府河右岸,距上游岱黄高速府河大桥约0.8km,距下游岱山二桥约1.2km,朱家河进口1.8km。泵站出江管道中心桩号为张公堤4+440。四期东面为现状自排明渠及岱家山闸,西面为现状后湖泵站二期建筑物,北面跨越张公堤与府河相连,南面紧靠现状三环线。

后湖四期泵站为新建工程,土建要紧工作内容有:进水间、格栅间、前池、泵房基坑支护工程;堤内泵站工程(除进水间、格栅间、前池、泵房基坑支护外);翻江堤出江工程;明渠工程等

2.2 堤防概况

2.2.1 情况简介

张公堤(也称解放大堤)是汉口西北面的重要防洪屏障,是汉口防洪爱护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起于堤角(0+000),止于舵落口(23+770),全长23.77km,堤防等级为1级堤防。后湖四期位于张公堤4+440附近,对应的设计洪水位为28.24m;工程所在张公堤4+440处11月~4月10年一遇施工期水位为20.72m;工程所在张

公堤4+440处设计枯水位为13.36m。

2.2.2 工程处堤防现状

后湖四期工程处现状堤顶高程为黄海29.81~29.98m,堤顶宽度为12~18m,堤顶有一沥青路面,堤外坡为草皮护坡,坡比约1:3.99,堤内坡为草皮护坡,坡比约1:2.4,堤内60m处为岱家山闸为自排明渠,堤外有一高地,高程黄海26.78~27.35m,为后湖四期设计出江管道铺设处。

2.3 河道概况

2.3.1 府河

府河发源于随州市大洪山北麓的洪沙河,与支流厥水汇合后形成府河,流经广水、安陆、云梦、应城、孝感、黄陂和武汉市至江岸区的谌家矶汇入长江。府河流域面积15208km2,府河在武汉市域段又称朱家河,流长48km,市区段长24km。府河年最大迳流量98.8×108 m3,年平均径流量47.1×108m3。

府河属季节性河流,年际水位水量相差悬殊,最高水位可达28.24m,低水位仅为16.93m。平均水深2.5m,汛期时最深达7m,平均流量198m3/s,平均流速0.38m/s。最大流速1.3m/s。每年11

月至来年4月河水一般位于河槽内,汛期则漫浸河漫滩。府河接纳汉口地区大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是汉口主城区要紧的纳污和排渍河道。

2.3.2 堤内排水系统

汉口黄孝河系统位于汉口中部地区,汇流范围:南起汉江沿河堤、北抵张公堤、西与机场河系统相接、东与沿河各系统相连,总汇流面积约51.4km2,依照排水主渠系的不同,分为建设渠系统和黄孝河明渠系统两个汇水子系统,汇水面积分不为17.10km2和34.3km2。

黄孝河系统整体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之势,地面高程在19.5m~26.2m之间。系统东西向最大宽度达7.5km,南北向最大长度达12.5km,平均自然地面坡度约为万分之五,整体地势平缓。

黄孝河汇水区内现状建设用地占比已接近区域总用地面积的90%,其中以居住和公用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分不占总用地面积的40.69%和11.29%。

截至2012年,黄孝河系统共建设现状排水主干管网161km,明渠11.8km。

(1)建设渠系统

建设渠系统汇流面积17.1km2,服务范围南至新建街、北至张公

堤、西至建设大道延长线、东至京广铁路。该系统以解放大道——温馨路——建设渠——后湖二期泵站一线为排水主干通道,以兴业路、后湖大道、汉黄路和新湖新渠等为排水主干管渠,区域排水集中汇流至建设渠,汛期经后湖泵站抽排出府河,非汛期经自排闸自排出府河。

(2)黄孝河明渠系统

黄孝河明渠目前为生活废水排水渠,水位变化较频,水位达19.50m开始排至16.70m停,日变幅为2.80m。

黄孝河明渠系统汇流面积34.3km2,服务范围南起汉江堤防,北至张公堤,西达游艺路、新华路,东至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和建设大道延长线。其中京广铁路以南的区域为旧城合流区。该系统以多福路——游艺路——解放大道——台北一路——建设大道——黄孝河路——黄孝河明渠一线为排水主干通道,汛期排水通过后湖泵站抽排出府河,非汛期排水经自排闸自排出府河。

2.3.3 后湖自排闸

后湖自排闸又名岱家山新闸,于2002年建成投入使用,闸底高程为14.41m,闸孔尺寸为3孔4m×3m,过水流量为50m3/s。

2.4 水文气象条件

2.4.1 地下水情况

依照后湖四期勘察设计文件,在勘探孔揭穿的深度范围内,后湖四期工程场地地下水要紧为上层滞水及承压水。上层滞水要紧赋存于场地上部人工填土中,要紧由大气降水及沟渠入渗补给,水量有限;勘察期间(2014.10.12~2014.11.05),实测上层滞水静止地下水位埋深0.20~5.40m,相当于黄海高程17.72~26.46m。

孔隙承压水赋存于(5)细砂及5b粗砂夹卵石层中,含水层顶板为上部(4)层粘性土,底板未揭露。含水层补给及排泄方式以水平相为主,水量丰富。

孔隙承压水与府河水联系紧密,与府河越近阻碍越大,互补关系、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水量较为丰富。勘察期间,实测承压水位埋深为3.1m左右,高程17.70m(ZK30)。依照武汉市区域水文资料,承压水测压水位最高标高20.0m左右,年度变幅3m~5m。

2.4.2 气象条件

武汉市属北半球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冷夏热,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1)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6.9℃

极端高温: 42.2℃(1920年7月)

极端低温: -18.1℃(1997年1月30日)

最高月平均: 29.0℃(7月)

最低月平均: 3.0℃(1月)

(2)降雨量

多年平均降雨量: 1280.9mm(107年平均)

最大年降雨量: 2105.3mm(1889年)

最小年降雨量: 575.9mm(1902年)

最大月降雨量: 819.9mm(1887年6月)

最大日降雨量: 317.4mm(1959年6月8~9日)

最大小时降雨量: 102.1mm(1998年7月21日)

暴雨多集中在4~8月份,其间降雨量占全年的65.6%。汛期5~10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73.6%。

(3)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1494.0mm

年最大蒸发量: 2131.6mm (1951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