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问答题

国学知识问答题
国学知识问答题

趣味国学知识讲座专题活动(试题)

1、《资治通鉴》是什么体例的史书?()

A、新代体

B、编年体

C、纪传体

D、其他

2、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

A、扇子

B、玉佩

C、钱财

D、奏章

3、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C、“三国鼎立”

D、“房谋杜断”

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讲述的是以什么为题材的故事?()

A、官场

B、战争

C、爱情

D、神怪

5、俗称“瞎子阿炳”的江苏无锡民间艺人华彦钧常年流浪街头,靠演奏二胡谋生,二胡名曲()就是由他创作演奏的最著名的一首曲子。乐曲苍凉悲怆,表现了这位盲人的心酸生活,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A、《二泉映月》

B、《病中吟》

C、《汉宫秋月》

D、《月夜》

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哪位诗人写的?()

A、谢灵运

B、柳宗元

C、杜甫

D、林逋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A、黄山

B、泰山

C、峨眉山

D、嵩山

8、“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的“齐州”是指哪里?()

A、杭州某地

B、山东某地

C、代指中国

D、苏州某地

9、“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中的“刘郎”是指()

A、刘长卿

B、刘禹锡

C、刘辰翁

D、刘改之

10、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1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杜牧的()

A、咏史诗

B、伤别诗

C、纪行诗

D、写景诗

12、唐代著作《五经正义》出自()

A、韩愈

B、孙复

C、孔颖达

D、程颐

13、两晋时期的兵役制度主要以()为主。

A、世兵制

B、府兵制

C、征兵制

D、募兵制

14、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

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黄帝内经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5、下列哪一句不是《大学》中的句子?()

A、物本有末,事有始终,知所失后,则近道矣

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C、是故君子不用其极

D、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6、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A、欧阳修

B、王勃

C、柳宗元

D、王安石

17、杜甫一首诗里写:“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的是哪里?()

A、鄱阳湖

B、洞庭湖

C、太湖

D、西湖

18、“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出自()

A、《弟子规》

B、《三字经》

C、《千字文》

D、《论语》

19、民间有个习俗:过年时,把“福”字倒贴在门上,借“福倒了”的谐音“福到了”以图吉利,请问从何时起倒贴“福”字?()

A、宋

B、明

C、清

D、民国

20、中国最早的书肆“槐市”出现在()的长安。

A、秦代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21、《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

B、诸葛亮

C、孙权

D、庞统

22、“金声玉振”这个成语是说哪位才德兼备的名人()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23、警句“巧诈不如拙诚”出自下面哪部古籍?()

A、《论语》

B、《韩非子》

C、《大学》

D、《荀子》

24、“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二胡

C、马琴

D、竖笛

25、《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琵琶记》

26、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27、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

A、李清照

B、朱淑真

C、吴淑姬

D、吴淡如

2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艺术创作上大量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A、赋比兴

B、用典

D、对比

29、下列不属于中医的别称的是:()

A、杏林

B、黄芪

C、歧黄

D、悬壶

30、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谁?()

A、孙复

B、韩愈

C、王安石

D、朱熹

31、“唯命是从”出自哪部经典文献?()

A、《左传》

B、《国语》

C、《诗经》

D、《史记》

32、“康庄大道”出自哪部书?()

A、《战国策》

B、《汉书》

C、《后汉书》

D、《史记》

33、“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D、家庭摆设

34、“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是一首流行于汉代的歌谣,下列文句,与其意义最接近的是()

A、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B、入乡问禁,入境随俗

C、风行草偃,变本加厉

D、追求时髦,风尚互异

35、隋唐至清,中央行政机构分六部。以下哪个不属于六部?()

A、吏

B、祠

C、户

2021年第三届国学常识知识竞赛问答题库及答案解析(共100题)

2021年第三届国学常识知识竞赛问答题库及答 案解析(共100题) 1、切脉是中医独创的诊法,中医把脉时摸的是:(B) A、静脉 B、动脉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形容为:(B) A、花之君子者 B、花之隐逸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 A、文章书画稿费B 、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 ***古之士大夫,讲究“清高”,耻言金钱,非说不可时,称之为“阿堵物”,意思是“那个东西”。稿费是近百年才有的新词,以前有个雅称叫润笔。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谁的名言?(B) A、孔子B 、屈原

5、“杏林”指代的是:(B) A、教育界 B、医学界 ***三国时候,吴国地方有个刺史,中毒得病,请了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去治疗。可董奉赶到时,病人已经死去三天了。董奉是一个实在的人,就是人死了,也要诊一诊,瞧两瞧。当他诊了死人的脉后,脸上突然出现喜容:“这人脉还在跳,还有救!”他忙从药囊中取出三粒丸药塞进死人的嘴里,用温水灌服,并用手在其胸腹部推拿。过一会儿,死者四肢慢慢舒展,脸上显现血色,不几天,渐渐恢复了健康。董奉治好了一个个疑难病症,却不要人一文钱。他只提出一个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植杏树,病重的种五株,病轻的种一株。数年以后,他的园子里共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杏子出卖时,董奉也不要人家给现钱,只要粮食来换,他换得了许多粮食,用来周济劳苦饥饿的百姓。董奉这种高尚品德,人人有口皆碑。从此“杏林”二字便成了称赞医生美德时的专用词。 6、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 A、《山海经》 B、《世说新语》 7、“顷刻间千秋事业,方寸地万里江山;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C) A、下棋 B、战场C 、戏台

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 为孩子转

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为孩子转! 1.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 A、戊 B、戍 C、戌 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 A、早上 B、中午 C、傍晚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 A、十个 B、十二个 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圆明园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 A、象形字B 、表意字 10、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 A、文章 B、画作 C、乐曲 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 A 、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

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 A、大都 B、中都C 、上都D、南京 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 A、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 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 A、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 B、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 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 A 、儒家B、法家C、道家D、名家 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B) A、羊大即为美 B、戴着头饰站立的人 C、土地里生长的花朵 D、远方茂盛的森林 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的是:(B)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文、行、忠、信 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 A 、干B、戈 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B) A、花旦 B、青衣 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 A、上古 B、崇尚 C、官名 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 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 A、天文、地理、文学 B、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 C 、孔子、孟子、老子D、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 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A) A、阴文印 B、阳文印

六年级培优之工程问题(二)

工程问题(二) 例1一项工程,如果甲先做5天,那么乙接着做20天可完成;如果甲先做20天,那么乙接着做8天可完成。如果甲、乙合做,那么多少天可以完成? 例2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6天完成,现在乙队先做7天,然后 么还要几天才能完成? 例3 单独完成一件工作,甲按规定时间可提前2天完成,乙则要超过规定时间3天才能完成。如果甲、乙二人合做2天后,剩下的继续由乙单独做,那么刚好在规定时间完成。问:甲、乙二人合做需多少天完成? 例4 放满一个水池的水,若同时打开1,2,3号阀门,则20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2,3,4号阀门,则21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3,4号阀门,则28分钟可以完成;若同时打开1,2,4号阀门,则30分钟可以完成。问:如果同时打开1,2,3,4号阀门,那么多少分钟可以完成? 例5 某工程由一、二、三小队合干,需要8天完成;由二、三、四小队合干,需要10天完成;由一、四小队合干,需15天完成。如果按一、二、三、四、一、二、三、四、……的顺序,每个小队干一天地轮流干,那么工程由哪个队最后完成?

例6 甲、乙、丙三人做一件工作,原计划按甲、乙、丙的顺序每人一天轮流去做,恰好整天做完,并且结束工作的是乙。若按乙、丙、甲的顺序轮流 件工作,要用多少天才能完成? 1.甲、乙二人同时开始加工一批零件,每人加工零件总数的一半。甲完成 有多少个? 需的时间相等。问:甲、乙单独做各需多少天? 3.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先做6时李师傅再做12时可完成,王师傅先做8时李师傅再做9时也可完成。现在王师傅先做2时,剩下的两人合做,还需要多少小时? 独修各需几天?

国学知识问答题

国学知识问答题 国学知识问答题 1、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国学”这个概念本来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国立学校) 2、今天所说的“国学”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产生的?(答案:近代或19世纪末20世纪初) 3、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学术,先秦时期的学术叫什么?(答案:先秦诸子学) 4、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学术,两汉时期的学术叫什么?(答案:两汉经学) 5、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学术,魏晋时期的学术叫什么?(答案:魏晋玄学) 6、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学术,隋唐时期的学术叫什么?(答案:隋唐佛学) 7、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学术,宋明时期的学术叫什么?(答案:宋明理学或宋明儒学) 8、中国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学术,清代的学术叫什么?(答案:清代考据之学或清代朴学或清代汉学或清代乾嘉之学) 9、在中国的百家之学中,最能代表“国学”的是哪几家?(答案:儒道佛三家) 10、孔子的祖籍是哪个国家?(答案:宋国)

11、孔子排行第二,他的哥哥叫什么?(答案:孟皮) 12、孔子的儿子叫什么?(答案:孔鲤) 13、孔子最敬仰的、做梦都会梦到的人是谁?(答案:周公) 14、孔子一生做过的最大的官职是什么?(答案:鲁国的大司寇) 15、孔子曾为他的一个学生的早死恸哭不已,这个学生是谁?(答案:颜回) 16、为孔子守孝六年的学生是谁?(答案:子贡) 17、孔子的儿子幼承庭训,接受孔子的教诲,有两句话,一句是“不学诗,无以言”,另一句是什么?(答案:“不学礼,无以立”) 18、传说孔子写有一部专著,是那部书?(答案:《春秋》) 19、孔子读哪一部书以至于“韦编三绝”?(答案:《易经》) 20、“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宋代开国宰相赵普) 21、孟母三迁是先后从哪里迁到哪里?(答案:从墓地附近迁到集市再迁到学校附近) 22、《三字经》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表达的是哪一位中国早期哲学家的思想?(答案:孟子) 23、《三字经》第二句话“性相近,习相远”,是谁说的?(答案:孔子) 24、《大学》传说是谁写的?(答案:孔子的学生曾子) 25、《中庸》传说是谁写的?(答案:孔子的孙子子思) 26、“四书”是由谁编订的?(答案:朱熹)

国学常识100题及答案

国学常识100题 1.《红楼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它的别名是什么? A.《金陵记》 B.《石头记》 C.《西厢记》 D.《紫钗记》 2.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什么?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句诗是谁写的? A.元好问 B.柳永 C.晏殊 D.李煜 4.孟子说: “君子有三乐”,下列哪项不在其“三 乐”之列? A.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C.乡人无不称其善也。 D.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5.中国历史上被誉为"药王”的是谁? A.扁鹊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6.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上有几条龙? A.8条 B. 10条 C.15条 D.22条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代 的是什么? A.月亮 B.姻缘 C.人名 D.地名 8.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什么? A.新婚

B.搬家i B.房屋 C.酒 D.庄稼 10.“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 行拱手礼时应该怎么样? 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 C.双手交叉 D.双手相握 1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什么?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刚正沉稳 D.忠厚老实 答案:1-6BBACC A 7-11ACCA 12.“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A.十五岁 B.二十岁 C.十六岁 D.十八岁 1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文章 B.书法 C.绘画 D.刀工 1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包括多少首完整的诗? A.300首 B.305首 C.350首 D.500首 1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A.孙武 B.孙膑 C.孙权 D.孙良 2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谁的诗句? A.李商隐 B.骆宾王 C.王昌龄 D.李贺

工程问题经典题

1、甲每天生产某种零件80个,甲生产3天后,乙也加入生产同一种零件,再经过5天, 两人共生产这种零件940个,问乙每天生产这种零件多少个? 2、已知开管注水缸,10分钟可满,拨开底塞,满缸水20 分钟流完,缸内的水流完后,现若管、塞同开,若干时间后,将底塞塞住,又过了2倍的时间才注满水缸,求管塞同开的时间是几分钟? 3、一个水槽有甲、乙两个水管,甲加水管是进水管,在5个小时内可以将水槽装满。乙水管是出水管,满槽的水可以在6个小时内流完。现水槽内没水,如果先开甲水管1小时,再把乙水管也打开,在经过几小时,水槽的水恰好是水槽容量的5/18? 4、一收割机队每天收割小麦12公顷,收割完一片麦地的2/3后,该收割机改进操作,效率提高到原来的5/4倍,因此比预定时间提早1天完成.问这片麦地有多少公顷? 5、一项工程,如果甲队独做可6天完成,甲3天的工作量乙要4天完成,两队合做了2天后由乙队独做,还要多少天完成? 6、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两队合做,其间甲队休息了2天,乙队休息了8天(不在同一天休息)。从开始到完工共用了多少天? 7、有粗细不同的两支蜡烛,细蜡烛之长时粗蜡烛之长的2倍,细蜡烛点完需1小时,粗蜡烛点完需2小时,有一次停电,将这样的两支未使用过的蜡烛同时点燃,来电时,发现两支蜡烛所剩的长度一样,问停电的时间有多长? 8、整理一批数据,有一人做需要8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先由一些人做2小时,在增加5人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3/4,怎样安排参与整理数据的具体人数?

9、一部拖拉机耕一片地,第一天耕了这片地的2 3 ;第二天耕了剩下部分的 1 3 ,还剩下42公顷没耕完,则 这片地共有多少公顷? 10、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寻找一个草长得茂盛的地方,一个过路人牵着一只肥羊从后面跟了上来,他对牧羊人说:“你赶的这群羊大概有100只吧!”牧羊人答道:“如果这群羊增加一倍,再加上原来这群羊的一半,又加上原来这群羊一半的一半,连你这只羊也算进去,才刚好凑满100只.”问牧羊人的这群羊共有多少只? 11、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独开甲管5小时可以注满一池水;甲、乙两管齐开,2小时可注满一池水;甲、丙两管齐开,3小时注满一池水.现把三管一齐开,过了一段时间后甲管因故障停开,停开后2小时水池注满.问三管齐开了多少小时? 12、检修一住宅区的自来水管道,甲单独完成需14天,乙单独完成需18天,丙单独完成需12天.前7天由甲、乙两人合作,但乙中途离开了一段时间,后2天由乙、丙两人合作完成,问乙中途离开了几天? 13、某中学库存若干套桌凳,准备修理后支援贫困山区学校,现有甲、乙两木工组,甲每天修桌凳16套,乙每天修桌凳比甲多8套,甲单独修完这些桌凳比乙单独修完多用20天,学校每天付甲组80元修理费,付乙组120元修理费. (1)问该中学库存多少套桌凳? (2)在修理过程中,学校要派一名工人进行质量监督,学校负担他每天10元生活补助费,现有三种修理方案:①由甲单独修理;②由乙单独修理;③甲、乙合作同时修理.你认为哪种方案省时又省钱为什么?

国学知识问答520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地尽带黄金甲”描述的是什么花?A、梅花B、菊花 2.“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么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对谁的思念之情?A.妻子B.兄弟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A、辛弃疾B、岳飞 5.“破釜沉舟”中的“釜”指的是什么?A、锅B、碗 6.“阡陌”的“陌”是田间什么方向的小路?A、东西方向 7.“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俎”指的是什么?A、砧板B、斧头 8.“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A、李清照B、李白 9.“司空见惯”的“司空”是指什么?A、唐代的一位诗人B、一种官职 10.“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指的是什么?A、朋友B、学生 11.“吾日三省吾身”是出自谁的名句?A、孔子B、曾子 1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A、新疆B、甘肃 13.“下半旗致哀”的由来是源于什么人物的去世?A、族长B、船长 14.“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多长时间?A、三年B、三个季度 1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而真正能雌雄相守,从一而终的比翼鸟是哪一个?A、天鹅B、家燕 16.《春秋》属于“四书”还是“五经”?A、四书B、五经 17.《红楼梦》的“四春”中,入宫为妃的是谁?A、元春B、探春 18.《红楼梦》中描述的四大家族除了贾、薛、史,还有哪家?A、林家B、王家 19.《南华经》是哪本著作的别称?A、《老子》B、《庄子》 20.《三国演义》中,曹操请哪位传世名医为自己治疗头痛?A、华佗B、李时珍 21.《三国演义》中的“凤雏”是谁?A、张飞B、庞统 22.《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在今天我国的哪个省?A、山东省B、河南省 23.《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武器金箍棒又叫什么名字?A、定海神针B、静海神针 24.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是哪位人物?A、李渊B、李世民 25.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什么?A、东道主B、南道主 26.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指什么?A、宫殿的台阶B、玉玺

小学六年级培优教程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 学生: 工程问题指的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数学问题。这不仅是工程方面的问题,也括行路、水管注水等。 一般将工程的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常用的数量关系式是: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 一.基本题型. 1.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12天完成,那么4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要完成全部工程的16 ,需要做几天?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30天完成。现在他们两队一起做,其间甲队休息了3天,乙队休息了若干天。从开始到完成共用了16天。问乙队休息了多少天? 3.甲、乙两人同做一工程,需89 8天完工,若甲一人独做8天后,再由乙独做10天完工。甲乙独做各需多少天? 二.复杂问题. 1.一项工程,甲、乙合做9天完成,甲、丙合做12天完成,乙、丙合做18天完成,由甲、乙、丙合做需几天完成?

2.一池水,甲、乙两管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 3.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10小时,乙需12小时,丙需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同时搬完两个仓库的货物。丙帮助甲、乙各搬运了几小时? 三.轮流工作. 1.规定两人轮流做一个工程,要求第一个人先做1个小时,第二个人接着做1个小时,然后再由第一个人做1个小时,然后又由第二个人做1个小时,如此反复,做完为止。如果甲、乙轮流做一个工程需要9.8小时,而乙、甲轮流做同样的工程只需要9.6小时,那乙单独做这个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2.一项工程,如果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成;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那么比上次轮流的做法要多半天才能完成。已知乙单独工作需17天完成,那么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3.某工程先由甲单独做63天,再由乙队独做28天即可以完成。如果甲、乙两人合作,需48天完成,现在甲先独做42天,然后再由乙单独完成,那么还需要多少天?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之调配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之调配问题: 调配与比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合理安排工人生产,按比例选取工程材料,调剂人数或货物等。调配问题中关键是要认识清楚部分量、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调配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不变”;而在比例问题中则主要考虑总量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或是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题精讲 1.甲车队有50辆汽车,乙车队有41辆汽车,如果要使乙队汽车数比甲队汽车数的2倍还多1辆,应从甲队调多少辆到乙车队? 2.甲队人数是乙队人数的2倍,从甲队调12人到乙队后,甲队剩下来的人数是原乙队人数的一半还多15人。求甲、乙两队原有人数各多少人? 3.一张方桌由一张桌面和四根桌腿做成,已知一立方米木料可做桌面50个或桌腿300根,现在5立方米木料,恰好能做桌子多少张? 针对练习 1.甲、乙两车间各有工人若干,如果从乙车间调100人到甲车间,那么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剩余人数的6倍;如果从甲车间调100人到乙车间,这时两车间的人数相等,求原来甲乙车间的人数。 2.某个小组中的男女生共15人,若女生减少3人则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人数的2倍,问这个小组男女生的人数各为多少?

3.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已知在甲处植树的有27人,在乙处植树的有18人.如果要使在甲处植树的人数是乙处植树人数的2倍,需要从乙队调多少人到甲队? 4.学校春游,如果每辆汽车坐45人,则有28人没有上车;如果每辆坐50人,则空出一辆汽车,并且有一辆车还可以坐12人,问共有多少学生,多少汽车? 5.甲、乙两车间各有工人64人和38人,现需从两车间调出相同数量的工人,使甲车间剩余的人数是乙车间剩余的人数的2倍还多3人,问需要从甲、乙两车间各调出多少工人?

12分式应用题-工程问题培优题

分式 分式应用题 工程问题 【培优练习】 1、甲计划用若干天完成某项工作,在甲独立工作两天后,乙加入此项工作,且甲、乙两人工效相同,结果提前两天完成任务.设甲计划完成此项工作的天数是x,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_. 2、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一项工程,两队合作2天后,由乙队单独做1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已知乙队单独做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做所需天数的3 2 倍,问甲乙单独做各需多少天? 3、张桑公路有一隧道,由A队单独施工,预计200天贯通.为了公路早日通车,由A,B 两队同时施工,结果120天就贯通了.试问:如果由B队单独施工,需要多少天才能贯通?

4、某公司投资某个工程项目,现在甲、乙两个工程队有能力承包这个项目.公司调查发现:乙队单独完成工程的时间是甲队的2倍;甲、乙两队合作完成工程需要20天;甲队每天的工作费用为1000元、乙队每天的工作费用为550元.根据以上信息,从节约资金的角度考虑,公司应选择哪个工程队、应付工程队费用多少元? 5、由甲、乙两个工程队承包某校校园绿化工程,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比是3︰2,两队合做6天可以完成. (1)求两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2)此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6天完成任务后,学校付给他们20000元报酬,若按各自完成的工程量分配这笔钱,问甲、乙两队各得到多少元? 6、某运输公司需要装运一批货物,由于机械设备没有到位,只好先用人工装运,6小时后完成一半,后来机械装运和人工同时进行,1小时完成了后一半,如果设单独采用机械装运x小时可以完成后一半任务,那么应满足的方程是什么?

7、在达成铁路复线工程中,某路段需要铺轨.先由甲工程队独做2天后,再由乙工程队独做3天刚好完成这项任务.已知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比甲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多用2天,求甲、乙工程队单独完成这项任务各需要多少天? 9、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用一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人? 10、甲、乙两个施工队共同完成某居民小区绿化改造工程,乙队先单独做2天后,再由两队合作10天就能完成全部工程.已知乙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所需天数是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 程所需天数的45 ,求甲、乙两个施工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各需多少天?

国学知识竞赛问答题

国学知识竞赛问答题 国学知识竞赛问答题 1、“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这句话出自哪部作品? 答:《红楼梦》 2、六经是指诗、书和? 答:礼、易、乐、春秋。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于哪位皇帝? 答:汉武帝 4、诗经中《风》之始是? 答:关雎 解析:《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5、春秋三传指 答: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6、《中庸》是谁写的? 答:孔子之孙子思 7、四史指? 答:《史记》、《前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8、《诗经·邺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句中“差池”的意思是?

a洁白b参差c凌乱d整齐 答:b 解析:原文: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翻译: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9、《礼记》中除了吉、嘉、宾、军还有 a凶b灾c害d恶 答:a 解析:原文:《礼记》:礼者,履也,律也,义同而名异,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吉凶宾军嘉”就是古之五种礼仪。 10、《礼记》中提到的“明堂”指的是 a宴饮的场所 b学校的场所 c进行军事活动的场所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

经典国学常识100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回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答案: 1、诗经 2、屈原 3、司马迁史记 4、刘勰文心雕龙 5、王羲之兰亭序 6、山海关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同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7、可马相如8、陆机9、王献之10、李白杜甫11、程颐12孔雀东南飞13、凌濛初14、三国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毂梁转》 20、“三吏三别”指唐朝社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史》、《》、《潼关吏》和《新婚别》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无家别》六篇。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星”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钢、(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条把的牛、羊、()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勝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六年级工程问题应用题专题训练50题(较难)

工程问题专题(培优) 1、一个水池甲、乙两个水管同时打开,5小时可以灌满整个池水,如果甲先打开8小时后关闭,然后打开乙管,再工作3小时也可以灌满全池水,如果甲管先工作2小时,然后关闭,乙管再工作几小时可以灌满全池水? 2、一池水,甲、乙两管子同时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现在先开乙管6小时,还需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乙单独开几小时可以灌满? 3、有两个同样的仓库,搬运完其中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6小时,乙需要7小时,丙需要14小时。甲、乙同时开始各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开始时,丙先帮甲搬运,后来又去帮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的货物同时搬完。则丙帮甲多少小时,帮乙多少小时? 4、一项工程,甲、乙合作2413 5小时可以完成,若第1小时甲做,第2小时乙做, 这样交替轮流做,恰好整数小时做完;若第1小时乙做,第2小时甲做,这样交替 轮流做,比上次轮流做要多2 3小时,那么这项工作由甲单独做,要用多少小时才能完 成

5、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12天,乙单独完成需要9天。若甲先做若千天后乙接着做,共用10天完成,问甲做了几天? 6、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能完成56 ,单独做,甲完成13 与乙完成12 所需的时间相等,甲、乙单独做各需多少天? 7、要用甲、乙两根水管灌满个水池,开始只打开甲管,9分钟后打开乙管,再过4分钟已灌入了13 水池的水,再经过10分钟,灌入的水已占水池的23 ,这时关掉甲管只开乙管,从开始到灌满水共用了多少分钟? 8、一个水池装了甲、乙两根进水管,在同样的时间内,乙管的进水量是甲管的1.6倍,为了灌满空着的水池,开始由甲管灌入15 水池的水,然后打开乙管,剩下的由乙管单独灌满,总共用12分15秒,甲管开了几分钟? 9、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36天时间,甲、乙合作需要12天时间,如果乙单独做需要多少时间?

(word完整版)七年级数学应用题分配问题专项训练

分配问题 1、某厂要在5天内完成18台拖拉机的装配任务,甲车间每天能装配2台,乙车间每天能 装配3台,应如何分配两车间的装配任务,使两车间的工作天数都是整天数? 2、有三个桶,容积比为7:8:9,原来甲桶盛水12千克,乙桶盛水200千克,丙桶盛水210 千克,把190公斤的水分别注入三个桶中恰好都注满,求三个桶各注水多少千克? 3、甲、乙、丙三个粮仓共存粮70吨,甲与乙存粮比为1:3,乙与丙存粮比为1:2,求甲、 乙、丙三个粮仓分别存粮多少吨? 4、三台拖拉机工耕地228亩,已知甲、乙两拖拉机耕地的亩数比是1:2,乙、丙两拖拉机 耕地的亩数比是5:3,求三抬拖拉机各耕地多少亩? 5、地板砖厂的坯料由白土、砂土、石膏、水按25:2:1:6的比例配制而成,先将前三种坯 料称好,共5600千克,应加多少千克的水后搅拌?这前三种坯料各称了多少千克? 6、某农户养鸡鸭一群,卖掉15只鸭后,鸡鸭只数比为2:1,在此以后,又卖掉45只鸡, 这时鸡鸭只数比为1:5,则该农户原来养鸭的只数是多少?

7、红旗机械厂生产甲、乙两种机器,甲种机器每台销售价为4万元,乙种机器每台销售价 为5万元。 (1)为使销售额达到120万元,若两种机器要生产,则应安排生产甲、乙两种机器各多少台? (2)若市场对甲种机器的需求量不超过20台,对乙种机器的需求量不超过15台,工厂为确保120万元销售额,应如何安排生产计划? 8、某仓库有甲种货物20件和乙种货物29件要运往百货公司.每辆大卡车每次可运甲种货 物5件或运甲种货物4件和乙种货物3件;每辆小卡车每次可运乙种货物10件或运甲种货物2件和乙种货物5件.每辆大卡车每次的远费为300元,每辆小卡车每次的远费为180元. (1)用大卡车运甲种货物,小卡车运乙种货物,需大、小卡车各几辆次? (2)大、小卡车每次都同时装运甲、乙两种货物,需大、小卡车各几辆次? (3)(1),(2)两种运输方案哪一种的运输费用省,较省一种的运输费用是多少? 9、某厂生产A,B两种不同型号的机器,按原生产计划安排,A型机的生产成本为每台3 万元,B型机的生产成本为每台2万元,完成全部计划的总成本为69万元.进一步核算发现,若把原计划中A型机的产量增加5台,B型机的产量减少5台,则A型机的成本将降为每台2.5万元,B型机的成本升为每台2.1万远,生产的总成本为64.7万元. 求原计划中A,B两种机器共生产多少台.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库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一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3、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代指中国) 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 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 2、“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说出三个(匡衡苏秦杨时车胤张衡范仲淹……)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C) A、贾谊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4、现存《论语》多少篇(20)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三 1、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一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弟子规》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2、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背诵两句与“月”有关的经典诗句。 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四 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5句)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3)学而进习之(4)温故而知新(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

国学常识知识点

国学常识知识点 “二十四”型测试题 94.下面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A.《新唐书》 B.《南齐书》 C.《明史》 D.《资治通鉴》 95.下面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春分 B.夏至 C.立秋 D.冬蜇 答案: 94.D95.D “十二”型测试题 90.“十二生肖”指鼠、牛、()、兔、龙、蛇、马、羊、()、鸡、狗、猪。 91.“十二地支”指子、丑、()、卯、辰、巳、午、未、申、()、戌、亥。 92.“十二时”指夜半、()、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 93.“十二律”指()、()、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答案: 90.虎猴91.寅酉92.鸡鸣人定93.黄钟大吕

“九”型测试题 85.“九州”在《书·禹贡》中指冀、()、青、徐、扬、()、豫、梁、雍。 86.“九族”在《书·尧典》中指高祖、()、祖、父、己身、子、孙、曾孙、()。 87.“九流”指()、道家、阴阳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答案: 85.兖荆86.曾祖玄孙87.儒家法家 “五”型测试题 58.“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虞舜。 59.“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和楚庄王。 60.“五常”通常指仁、()、礼、智、信。 61.“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五种伦理关系。 62.“五谷”通常是指稻、黍、()、麦、菽。 63.“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五种毒虫。 64.“五行”指()、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65.“五彩”指青、黄、()、白、黑五种颜色。 66.“五味”指酸﹑辛﹑()﹑苦﹑咸五种滋味。 67.“五音”,亦称“五声”,指我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羽五个音级。 68.“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69.“五岭”指()、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70.“五经”指《诗》、《书》、《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答案: 58.唐尧;59.秦穆公;60.义;61.朋友;62.稷;63.蟾蜍;64.金;65.赤;66.甘;67.徽;

工程问题 拔高题 带答案

工程问题拔高题训练 1、甲、乙两队合作挖一条水渠要30天完成,若甲队先挖4天后,再由乙队单独挖16天,共挖了这条水渠的2/5.如果这条水渠由甲、乙两队单独挖,各需要多少天? 甲做14天,乙做16天,可以看作甲乙合作4天,乙再单独完成16-4=12天 甲乙合作4天完成:1/30×4=2/15 乙12天完成:2/5-2/15=4/15 乙的效率:4/15÷12=1/45 甲的效率:1/30-1/45=1/90 甲单独完成的时间:1÷1/90=90(天) 乙单独完成的时间:1÷1/45=45(天) 2、甲、乙、丙三人生产一批玩具,甲生产的个数是乙、丙二人生产个数之和的1/2,乙生产的个数是甲、丙两人生产个数之和的1/3,丙生产了50个。这批玩具共有多少个? 甲占总数的1/3,乙占总数的1/4,丙占总数的1-1/3-1/4=5/12 量率对应:50÷5/12=120(个) 3、几个同学去割两块草地的草,甲地面积是乙地面积的4倍,开始他们一起在甲地割了半天,后来留下12人割甲地的草,其余人去割乙地的草,这样又割了半天,甲、乙两地的草同时割完了,问:共有多少名学生? 解设共有x人,没人每天的割的草为1份 0.5x+12×0.5 = (x-12)×0.5×4 X=20 4、一批工人到甲、乙两个工地进行清理工作,甲工地的工作量是乙工地的工作量的3/2倍.上午去甲工地的人数是去乙工地人数的3倍,下午这批工人中有7/12的人去甲工地.其他工人到乙工地.到傍晚时,甲工地的工作已做完,乙工地的工作还需4名工人再做1天,那么这批工人有多少人? 解设:这批工人有12x人 9x×0.5+7x×0.5=3/2×(3x×0.5+5x×0.5+4) X=3 12×3=36(人) 5、有两个同样的仓库,搬运完其中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6小时,乙需要7小时,丙需要14小时.甲、乙同时开始各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开始时,丙先帮甲搬运,后来又去帮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的货物同时搬完.则丙帮甲多少小时?帮乙多少小时? 可以看作甲乙丙三人都一直在合作,合作的工作量为:1+1=2 合作的效率为:1/6+1/7+1/14=8/21 合作的时间为:2÷8/21=21/4(小时) 甲在第一个仓库完成的工作量:21/4×1/6=7/8 丙帮助甲的工作量:1-7/8=1/8 丙帮助甲的时间:1/8÷1/14=7/4(小时) 丙帮助乙的时间:21/4-7/4=7/2(小时) 6、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10小时,乙需12小时,丙需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 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乙搬运,最后同时搬完两个仓库的货物.丙帮助甲、乙各搬运了几小时?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比例分配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比例 分配问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比例分配问题 1、某种三色冰淇淋50克,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的比是2:3:5,这种三色冰淇淋中咖啡色、红色和白色配料分别是多少克 2、足球表面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 3、某把面积是16亩的一块地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面积的比等于3﹕5,则每一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4、甲、乙、丙三人同做某种零件,已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的完成零件个数之比为3﹕4,乙与丙完成零件的个数比为5﹕4,现在甲、乙、丙三人一起做了1581个零件,问甲、乙、丙三人各做了多少个零件 5、甲、乙两人合资办一个企业,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多少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与乙投资额的比例为3:4,首年利润为38500元,问甲、乙两人可获得利润分别为多少元 6、甲、乙二人去商店买东西,他们所带钱数的比是7:6,甲用掉50元,乙用掉60元,则二人余下的钱数比为3:2,求二人余下的钱数分别是多少 7、甲、乙、丙三辆汽车所运货物的吨数比是6:5:4,已知三辆汽车共运货物120吨,求这三丙汽车各运多少吨货物 8、甲、乙、丙三个粮仓共存粮80吨,已知甲、乙两仓存粮数之比是1:2;乙、丙两仓存粮数这比是1:,求甲、乙、丙三仓各存粮多少吨 9、甲、乙、丙三村集资140万元办学,经协商甲、乙、丙三村的投资额度比例是5:2:3,问他们各应提交多少元 10、甲乙丙三个工人每天所生产的机器零件数,甲和乙的比为2:3,乙和丙的比是4:5,若甲乙丙每天共生产零件1575个,问每天每个工人各生产多少个机器零件 11.甲、乙、丙三辆卡车所运货物的吨数比是6:7:,已知甲车比丙车多运货物12吨,则三辆卡车共运货物多少吨。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题库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一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的后面四句是什么?(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被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王维) 3、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 是指哪里?:(代指中国) 4、“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B)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二 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说的“六经”指的是、、、、、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春秋) 2、“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说出三个(匡衡苏秦杨时车胤张衡范仲淹……) 3、“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C) A、贾谊 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 4、现存《论语》多少篇(20)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三 1、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 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防后路。后来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一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也会找出路。当时,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能去追问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弟子规》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2、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背诵两句与“月”有关的经典诗句。 4、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D) A、颜征在 B、孔鲤C子路D、颜回 国学经典知识问答试题四 1、请背出《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5句)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国学经典有它独特的魅力,那对于国学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出guo的“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请点击出guo查看。 1、“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为哪位诗人的作品?( D )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李清照 2、爵是一种典礼时用的酒器,那么爵有几只脚?( A ) A、三只脚 B、两只脚 C、四只脚 D、五只脚 3、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B)。 A、谢灵运 B、陶渊明 C、王维 D、李清照 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A) A、诗经 B、唐诗三百首 C、论语 D、大学 5、下列名句出处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方今天下,舍我其谁。②朝闻道,夕死可矣。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A、孔子孟子老子庄子 B、孟子孔子老子庄子 C、孟子孔子庄子老子 D、孔子孟子庄子老子 6、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么它是由谁提出的:( D ) A 孔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7、中国书法史上,有诸多不朽的佳作足以彪炳千秋,其中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 )。 A.王羲之《兰亭序》 B.米芾《蜀素帖》 C.苏轼《寒食诗帖》 D. 颜真卿《祭侄文稿》 8、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D )。 A.李斯 B.荀子 C.朱熹 D.董仲舒 9、《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B )岁。 A.20 B.30 C.40 D.50 10、下列传统节日中,( D )二十四节气。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11、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 B )。 A.欧阳修 B.王勃 C. 柳宗元 D.王安石 12、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以诗歌为主的作家是:( B ) A郭沫若 B艾青 C郁达夫 D朱自清 13、战国思想家荀子是( A )学派的集大成者。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名家 14、《诗经》中的诗歌,共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属于民间歌谣的是( B )。 A.大雅 B.国风 C.小雅 D.颂 15、成都某著名古迹门口有这样一副名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它说的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