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关于高职课程教学一体化的探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知识基础较差,社会对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职学生的需求大。针对高职学生实际和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入手,对高职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体化”教学方案并介绍其实际运用案例。

关键词:高职教学目标教学改革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109-02

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职学生总数达到960多万人,近两年扩招规模进一步扩大,估计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研究这样庞大的职业教育如何办学,让其适合中国现实国情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成为我们每位职业教育工作者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通过笔者的体会和做法进行探讨,供广大同行参考、赐正。

一、关于高职学生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学生现状。我国高职院校大多从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专)演变而来,而一些民办院校则是改革开放后允许社会办学的产物,大多为集资或投资者针对社会需求新建发展起来的,历史有长有短。出现了诸如西安翻译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浙江宁波大红鹰职业学院、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等民办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已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在全国统一高考下录取分数普遍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较差,这就导致了职业院

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工控教改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也在改革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年来,借助于工业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简称工控)专业的教改试点,我们大胆地尝试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功地改变了过去注入式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实效明显。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1明确目的教学法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今天的学生十分关注所学知识对社会、个人就业和生活的影响。为此,我们要求专业课的每位教师必须在首次课堂中介绍所任课程涉及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明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以及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争取其学习的主动性。如:我们开设《控机系统组成及应用技术》,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到本课程综合了多门课程的知识,现在的许多控制系统都使用了IPC,学会IPC应用就会有较好的就业前景等信息。上{PLC}课程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许多电控系统和数控装置都是由PLC控制,PLC在全球的工控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占有率、PLC系统的可靠性高,应用简单。实践证明,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以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 1.2基于问题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搬出理论_ 分析讲解_总结一应用举例。基于问题教学法则采用了逆向思维模式,以实际问题或现象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解释这些现象,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由此引出新的内容,进而分析和讲解。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如我们在讲授单片机的动态显示接口时,以慢动作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动态显示的实质是每位数码管的轮流接通,当轮流周期小于20毫秒,即可借助于眼睛的视觉停顿效应来实现多位数字的同时显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某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化,也可以使学生通过回味自己的某些经历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1.3基于兴趣的教学法 兴趣教学法是指在开设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首次课,引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介绍、表演或实物展示。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状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例子,使教学内容的提出基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讲授c语言时,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室从游戏和图形设计人手,以便让学生知道,我们学的知识是多么有用,也比较简单;讲授单片机时,

最新中高职一体化什么意思

学前教育中高职一体化就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合办,中间升学不用参加高考,有五年一贯制和“3+2”中高职分段培养两种形式。 3+2高职和3年制大专,学历是一样的,3+2高职是中专跟大专一起读的,而3年制大专是通过高考选拔考入的,进入的方式不一样,但是毕业证书都是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专科毕业证。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学、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而师范、医学、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则应规范校名后缀为"高等专科学校"。 "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为高职院校的特有校名后缀,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响应教育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规划,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从2012年起开始试办本科层次的专业(与本科院校合办)。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 摘要: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是适应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加快培养市场紧缺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办法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着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体系的制定、培养目标实现以及招生就业保障等,存在诸多困难,都会考验改革者的智慧和魄力,如何有效破解这些难题,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就业保障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两大基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生产一线的工作者,为了满足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灵活开放的职业终身教育体系。”因此,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体现。 一、为何要实施中高职—体化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学生主要有两个选择,一是升入对应的高级中学继续学习然后进入高职或大学,另一个则是进入中职,接受相应职业能力培养,步入社会。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模式进一步提升正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到2020年,我国高技术技

浅谈高职课堂教学的创新

浅谈高职课堂教学的创新 发表时间:2009-03-25T15:52:17.373Z 来源:《教育探索与实践》2008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李柏林[导读] 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无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得到创新.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理念创新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能性应用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过硬的、优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真正在基层第一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受欢迎”。而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必须在正确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创新教育理念,把以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技术实践能力的教学观念落到实处。 二、教学方法创新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就要敢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研究式”、“创新性”学习。学习上要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敢于质疑,勇于自创。1.以学生为本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关爱身边每一个学生。教学过程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收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更多地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科内容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2.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会学生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及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学会”转向“会学”。一个人只有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学发展目标,把改变单一的讲授模式作为突破口,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如果说,教学内容上应强调“用”,那么教学方法上就要讲究“活”。 ⑴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点是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布置课题、分析案例报告、课堂案例讨论、经验总结。 ⑵用“引趣、激活、动情”的教学。由于高职学生基础差,对深层次的课程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学习兴趣不大,失去进取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设问、启发、辩论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我建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引趣法:富有趣味的东西,特别能引起学生的思维。例如讲到醇的检验,可以联系到假酒事件,让他们自己动手检验假酒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往往能引起学生思考,力图去发现其中的奥妙。 ②激活法:激化情绪,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生活实例提出有启发性、新颖有趣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立即被激活,思维会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例如:学习酯化反应时,提出问题:厨师做鱼时常加入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的香醇鲜美,为什么?学生听了这些问题后,情绪激昂,此时再引导他们去探求酯化反应的实质,介绍酯的性质,往往效果会更好。 ③动情法:情感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以情感打动学生心灵,也可以引发学生思维。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的艺术性,首先是教师在教态上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和行为美,创造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引起共鸣,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以上是我对课堂教学创新的一点粗浅认识,我深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高职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使我们的学生走上社会就有自己用武之地。

中高职一体化

对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 考 作者:李惠峰更新时间:2014-12-12 10:31:59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下面,笔者就以我校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开展一体化工作 为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我校于今年3月召开了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2013年与学院联合开展中高职一体化试点工作的1 4所中职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和专业负责人,与会人员围绕中高职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确定了林业技术等5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的人才培养途径,增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为职教学生打造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技能和知识基础的具体事宜进行了认真交流,对今后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二、直面校情,及早转身,开展多元化招生 我校虽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但由于地处较偏僻,所开设专业大多是艰苦行业的长线专业,考生志愿填报率低,招生方式单一,招生录取分数线一直处于全省最低录取控制线,招生较为困难。去年省教育厅围绕推进全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积极构建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内部衔接、外部对接的人才培养途径,明确了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这一决定,既增强了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为职教学生打造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技能和知识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校领导班子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终结性教育,高职教育应该是服务于终身教育中的阶段性教育。中职学生对升入高一级院校有需求、有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有责任服务于中职学生对于升入高一级院校的需求。在解决学院招生难题的同时,应以适当超前的意识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口碑,形成学生、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 三、夯实基础,强化技能,推进多样化发展 根据“就业、升学”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锐意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学院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专业带头人、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研讨中高职不同阶段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中职阶段夯实基础,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1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有待转变: 尽管人们对“知识经济”有不同的理解,但广泛认同的是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形态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而是依赖于对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占有、积累、创新和利用。 可见知识经济更强调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由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已经直接表现为人才的 竞争,表现为人才之间创新精神的竞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 要基地之一,集教育、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于一身的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去适应“知识、科技成果和技术创新”,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

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不可回避的是,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模式仍然绝大多数是教师是教 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凭借“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的教学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力,走进高职课堂,屡屡看到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部分学生却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睡觉、说话、玩手机、听MP3等现象,结果教师讲完了一堂课,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但部分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的学生却不清楚老 师这节课讲的内容。这样的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都忽视了学生本身 也是有思想、有愿望、有意识、有兴趣的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能充分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能动性。显然,上述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以传授知 识而不是以智能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的培 养为重点的,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主动精神和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计划 一、专业设置概述 1.专业设置背景 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直接关系到我国二十一世纪劳动者的素质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推动职业 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现代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战略 意义。 2.专业设置必要性 本专业的设置是基于90年代后,特别重庆直辖以来重庆的经济 发展迅速,需要大量具有较好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财会人员。` 在我国,各单位都必须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 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同时,凡是从事会 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这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入证”。为适应社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及市场需求,我校开设助理会计师专业,培养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备一定会计专业知 识和技能,热爱会计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 3.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一)有坚实的办学基础 计算机部从1985年开始开设计算机应用的专业,1992年开始开 设财务电算化专业,其十几以来,先后开设有财务电算化、金融保险、经济管理、计算机税收、电子商务、计算机财务管理职业中专班。建立了严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毕业学生分 别被市各专业银行、各证券公司、工商管理部门、税务部门等单位

录用。因他们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技能过硬,深受社会用人单 位的好评。因此,重庆市电大1996年主动与其我校计算机专业部开 展联合办学,其中所设专业包括财会电算化专业,由该专业部全面 实施教学和管理(全部由该专业的部教师上课)。历次参加中央电 大和市电大的学科结业统考,成绩总是名 (二)有比较强的师资 我校计算机部现有财经专业教师6名,其中80%的财经专业老师 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了会计中级职称,并均具有10年以上的专 业教学经验且有丰富的行业工作经验。能承担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学。 起草了重庆市财经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编写出版的《经济法》、《企业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教材被国内许多职业高 中广泛采用。除了已有财经与金融方面的师资。为了加强专业理论 教学、办好高职,还要引进1名曾经正在证券期货待业工作5年以 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开展金融实训工作配备人才。 (三)校内教学条件 学校了拥有全市最先进的1000Mbps校园网,校园监控系统、校 园广播系统;有76间带有中控、电子书写屏、计算机和投影机的多 媒体教室;12间计算机实验室,计算机600多台;有电子商务实验室、会计模拟室、网络实验室等实验中心,在硬件条件上也具备开 设该专业的条件。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 1.培养目标 2.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有熟练运用会计专门方法对各类企业的各项资产、权益以 及经营收支进行核算和分析的能力,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监督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并能马上上岗操作的能力。

高职教育分类教学

高职教育分类教学 一、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 (一)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即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特点展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生的特征和差异,有的放矢地施行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二)分类教学的指导原则 1.尊重差异原则 学生在性格、气质、智力等发展水平上有着个体差异,在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实施分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求同存异原则 分类教学既承认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性,又承认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同一性。在教学中,既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又要看到部分学生间的共同点,要以共同点作为某类学生之间联合的契合点,实现共同提升和发展。 3.评估为先原则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分类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类”。要做好分类教学,首先要做好评估工作。评估时要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调查研究放在首位,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个体差异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归类、整理,为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和标准。 二、实施分类教学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学生特点分明、差异化明显 实施分类教学的高职学院必须由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构成,这些学生存在着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在整体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也都有明显差别。 2.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素质较高 实施分类教学,要求开设课程数量较多、涉及的学科类型也是纷繁复杂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分类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 分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分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精心设计更适应某一类学生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分类教学要求教师付出比正常教学更多的劳动。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水平、今后发展方向等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拟定教学大纲,选用适宜难度的教材,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分别设计相应的课堂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发表时间:2019-06-10T16:51:06.350Z 来源:《科技研究》2019年3期作者:姚瑶 [导读] 本文采用人工智能思维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与评价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对高职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智能化发展与教学质量的完善与提升。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310018) 摘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师是教学的主题,教学资源是教学的精髓,本文采用人工智能思维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尝试从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与评价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对高职教学带来的巨大变革,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智能化发展与教学质量的完善与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热点,它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使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迅速并高效。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提升及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智能算法逐步发展与完善,导致现代社会工作方式的重大变化。机器开始代替体力劳动,岗位工种与工作分工向兼容型及复合型方向转化。因此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变化,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对人才培养课程提出新目标,对人才培养工具提出新挑战,因此,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课程、人才培养工具三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对教学带来的新影响与变革。 1 前言 早在二十年前,世界各国已开始关注科技促进教学的模式研究,据了解,美国新媒体联盟每年公开发布的《地平线报告》指出,人工智能领域将引领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文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2017年,《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发展智能教育,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可见教育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Luckin R, Holmes W[1]指出,教育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与科学结合而成的新领域,教育人工智能通过观察、记录并理解学习过程,为学生学习过程创造条件;Bayne[2]基于慕课Mooc研发智能教学助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智能教学助理能使师生之间更和谐,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智能教学助理不是替代教师,而是将教师、学生、技术联系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武法提[3]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影响教育,并对技术学习方式上所带来的变革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目标是从高职院校出发,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学智能化发展与教学质量的完善与提升。 2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与学创新探索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4]中指出要推进智能教育发展,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高职教育重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与内涵,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较为通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工智能时代,需从育人角度出发,从单一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制定符合国家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运用多学科、多维度、多空间的思维模式,并将之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与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从而深化高职教学改革。 2.2 人才培养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双高”计划提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以自身经验为导向,基本没有实现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课堂教学,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师-生教学模式转向机-师-生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性研究。首先,需要深刻理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核心概念,最大限度地构建创新课堂,加强职业院校的智能信息化教室建设,教学活动中实施多元教学模式,创建智能化学习环境,建设在线学习平台,设定个性化课程学习空间,创建更加适合学生多样化学习环境。 2.3 人工智能教学工具与评价改革与创新 人工智能对高职教学产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教学工作的变革。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并不能促进教改的发生,而是通过相关的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工具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教师,应当具有利用智能化的教学工具及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想法与能力。目前,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智能学习软件如蓝墨,学生可以在课堂、课后于老师实现互动,随时随地观看在线资源,自发组建讨论小组完成讨论,互相观看成果形成思维火花;教师可以通过查看作业、经验值、交流区留言等相关信息分析各个学生的实际反馈与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软件自带的数据库智能分析系统,得到对比数据与预测数据,从而得知每一位同学的实际发展情况与积极度状态。与传统的教学工具比较,智能教学工具可以满足学生在获取个性化资源上的需求,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目前也存在不足,如何处理好教学资源库内在关联并可以及时反馈不足之处,是一项相对艰巨的任务。 教学评价是监控教学质量的的举措,传统意义上,各个高校都会成立督导办公室,采用督导听课的方式来监督教学实际情况。这一传统模式具有单一性、外在化的结果性评价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评价方式,高职院校亟待通过智能测评,采用大数据、机器学习的方式,深入分析与挖掘教学实际水平。智能测评[5]是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评估学习者的发展,自动化是指由机器承担一些人类负责的工作,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等。 在使用智能课堂模式的前提下,增加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评价角度,建立智能学习成果与学习状态模块可以较为客观、相对精细、尽力全面地将学生的优势与潜能挖掘出来。巧妙使用智能测评可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教学创新,让教师有更多时间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完成知识创新、沟通创新与思维创新。 3 总结 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深刻的影响着高校教学实践,正在逐步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高职教学智能化关键在于教师。高职教师需要改变高职育人理念,掌握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探索学生内在诉求。从从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方

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的思考

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的思考 摘要:主要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为什么要面向实际对学生进行实践技 能的培养的必要性和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 进一步做好会计教学工作的几个细节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思考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 在构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首 要任务。实践技能的培训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会计 教学必须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路子,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使 学生成为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本文就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谈点粗浅 看法。 一、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会计教学目标上只注重应知和应会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传统的 会计教育,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而忽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 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的高职教育沿袭这种传统模式,缺乏创新。这种单一型人 才培养目标只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挥了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 客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多元化市场经济已经形成的格局下,缺陷逐渐暴露, 如学生应变能力差,适应社会需要能力差,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课程内容过多地关注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课程内容及目的单 一地指向某专业应该达到的职业要求,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执行,忽略了人在教 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门类过多,内容交叉,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学生负担很重,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课程的编制注重了文化课,有的 课程甚至成了师生双方“你说我做”的模式,限制和束缚了人的潜能的释放。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落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存在着“教师念 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够,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教学方法和教 学手段简单化,只注重书本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注重专业 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从现状看,高职高专很多都是由中专 升格而来,教师队伍存在先天不足的局面,教学条件由于投入不足,也与高等职 业技术教育的差距甚远。 二、更新会计教育观念,以适应培养适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树立会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观念。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 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研究、生活氛围。在培养专业意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既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 知识的基础,又有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 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二)树立会计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不断创新。 一方面会计教育要求所培养的人才有独立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会计教育不断进行新课程设置,要求开展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 (三)树立会计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观念。随着对外经济贸易和国际经济技 术交往的进一步加强,作为“国际商业性语言”的会计必然走向世界,融入统一的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必须突出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然后实施该模式下的分组学习形式。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除了锻炼学生的技术和职业能力,更应该建立行之有效地品行教育机制,增强对学生个性化塑造的冲击效果。 标签:一体化教育理念冲击力 几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技术类学校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从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体状况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有些问题,出现了思想认识的较大差异。为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剖析,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法,统一改革观念,以便更有效地发挥“一体化”模式的作用。 教育目标的定位关乎教育计划的标准制定,也关乎课程安排和教育措施的规划与实施。 比如学生学的是电工,我们会根据电工专业的知识内涵和技术特征制定其应知应会内容,然后再依据知识与技能的难易度安排学习顺序,开展教学。从专业能力的角度看,这合乎常理,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只把眼光放在了知识或技能上,而作为更加丰富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去做。在这儿,我们只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了电工上,学得好的是高级电工,差一些的是普通电工,为让学生把技术学得更精湛,我们加大对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培养电工的角度分析,这似乎合乎逻辑,但你有没有发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模式从一种单一走向了另一种单一,教育对象是职业(电工)而非“人”,明显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实际。这种教育只能算是“传技”,距离“育人”还差得很远。大部分职业技术类院校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后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职业能力,但在学生的个性化塑造上却并无多少建树,呈现出职业能力教育与品行教育的严重脱节,这是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根本要求的。传技易,育人难。要培养技能过硬、品行端正,各方面都合格的毕业生,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更多工作,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制定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措施。承德技师学院在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可谓成功者,但在学生的人性(人生观)塑造上却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这与他们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无干系。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个性化过于突出与鲜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思想存在着或多或少地问题,尤其受当前社会市场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学生极易形成明显带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错误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社会认可的限于法律范围内的性格特征,而非极端的个性化。这是教育至关重要的目的,但在技工院校却往往被简单地职业技术目标所掩盖。

浅论高职教育教学

浅论高职教育教学 概要: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对其教学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高职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学校也应跟随社会的发展,对现代的教学理念有全面的认识,并且根据其特点进行积极的改革,使高职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高职教育应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现代教学理念的把握以及对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把握。 一、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探究 对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高职教学与其他高等教育在教学方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导向性 高职教育可以说发展至今,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也有着独特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总体上是符合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同时其教学目标也有着明确性与导向性,即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其教学目标除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外,以培养具有专业水平、高技能人才为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学生在专门的行业就业为导向,这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导向性也使高等教育在教学的标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导向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更注重其技能和实践,在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对这一行业的基本素质、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活动注重实践性 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是由其教学目标决定的,同时也是高职教育鲜明的特点。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其教学活动更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的结合,对此高职教育学府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有更加完善的实践教学场所,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以致用、动手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王运涛)

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前言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教学的现状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介绍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测评手段及教学效果。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多位教师在多个专业的多门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有最好的发展和最大限度的提高,从而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全体性的特征。 本研究以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教学为样本,着重对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施办法入手,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指导原则、实施条件、实施策略、实施程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内在规律性,希望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分层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实证分析选取了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某些专业课程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所采用的数据是混合数据,用来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立及获得成功的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本研究的背景与动机,从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高职院校专科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的必然性,然后从国内外对于多层次教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分析其对分层次教学方案的不足,从而建立起本课题分层次教学的研究方案,对高职院校的某些专业课程实施了分层次教学法,总结了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行动研究法等对分层次教学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高职院校分层次教学模式,并探究分层次教学法的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后续研究的一些建议。

高职会计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高职会计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10-27T15:20:43.42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7月作者:裘敬忠[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起来。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10302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起来,众所周知,高职主要为企业培养一批批技能性的人才,所以,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实施体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根据现今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会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加以探讨,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会计;体验式教学;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国高职院校在近些年的教学问题上也做出了一些改革,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对于此专业的教学方式做了一定的变更,将教学重点放置实践教学上来。为了向社会以及企业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高职会计专业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而体验式教学大获好评。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主要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及他们的不同认知规律以老师创建的教学情境对知识内容加以还原,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学生便能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达到知识的吸收。体验式教学在所有教学方式中比较注重学生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也与人才培养以及高职会计教学的教学理念相一致。 二.体验式教学在高职会计中的作用 (一)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准则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上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更,必须以培养实践型的会计人才为主要目标。在众多教学模式中,体验式教学主要通过情景的创建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为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真实的体感,让其对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通过实践性的操作来加深记忆,以此提高学生的真实技能。 (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育机制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专业性较强的高职院校,而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也将成为劳动市场中了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接受且适应人才市场的就业形势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会计专业属于实践学科的一类,因此要想将选择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完善,必须对会计实践教学加以改革,而体验式教学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性。老师可以根据国家当前的就业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形势对会计专业学生展开体验教学,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三.如何发挥体验式教学于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建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建在高职会计专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验式教学讲究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情境教学正能将这点发挥出来,当老师创建情境时,学生会根据其情境加以体验并得到一定的感悟,再结合老师所做出的指引自主找到问题,并通过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分析,这便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当学习《基础会计》时,在此之前,学生们并不清楚企业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学生并不十分了解,少了一些认知感。如果在此时将体验式教学应用进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在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讲解时,将它列入所创建的企业情境中来,再通过引导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进来,让其体验会计活动与会计业务的发展过程,这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感,老师再设置相应的问题展开讨论,以此取得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分配角色,共同扮演 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老师可根据所创建的情景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共同扮演开来,这有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并于课堂中更好的吸收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还可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通过此方法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课堂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被动式教学模式,这种被动教学偏重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非实践知识,而这类教学模式往往不具备吸引学生兴趣的力度,但是体验式教学能够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原本无比抽象的理论知识活在案例分析中,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展开小组之间的讨论,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获取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 (四)多媒体技术资源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各行各业所接受,高职院校亦然。当多媒体技术被引入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后,它让整个教学课堂的容量有所增大,使在教学中无法体验的图景更加鲜明丰富地展现出来,尤其增加的体验式教学的体感,让学生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上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启发,并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专业知识,以此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当开展体验式教学时老师根据所创建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根据多媒体技术以及课堂互动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顾学玲.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20:210. [2]李桓.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亚太教育,2015,21:129+71. [3]邹志艳.微课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37+312.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结构体系不合理,导致了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把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重中之重,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育学生为主体 社会发展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从事具体职业的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但是由于高等教育的突破式扩张、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沿袭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和专业设置不合理,创新性不足以及职业教育的“非职业化”导致了我国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 传统的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出现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适应课程、吸纳课程,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鉴于以上问题,高职教育改革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从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做起,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素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和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一、教、学、做一体化 以实际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学做一体化”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创造出学生能看、能摸、能操作的教学环境,做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产为中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使学生用以促学.它把学与用很好地统一起来,书本知识与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教学效率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地位,以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以主体的地位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环节,多给学生以实际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 我校将“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并根据教务系统的要求,组织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竞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步骤进行的。 例如在火电厂600MW仿真实训室中,要求学生启动一台给水泵,为锅炉提供给水。首先教师提供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如给水泵启动的条件,各种阀门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如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收稿日期:2006-02-24 作者简介:吴万生(1977-),男,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进入21世纪,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 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已成为国家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发展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职学校都以“本科压缩型”或“专科型”的模式办高职教育,其教学模式和结构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需求。特别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技能训练在整个教学内容的比例较大。高职人才毕 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有些到文化部门从事计算机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使用计算机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 在确定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时,除了根据知识单元按层次选择外,还要特别强调社会需要,也就是选择那些社会各企事业单位目前需要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有目的的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1 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 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内容:高职计算机教学应 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吴万生,吴云鹏,李晓明 (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21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社会上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有极大的市场。应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高等职业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加强对高等职业学生在掌握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培养,在有限的时间内使高职生学有所成,拥有一技之长,适应21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6251(2006)04-0090-02 The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eachingreformoncomputer applicationinhighlevelvocationaleducation WUWan-sheng,WUYun-peng,LIXiao-ming (AppliedTechnologyCollege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China) Abstract:Inthe21stcentury,aneraofknowledgeandinformation,personalcomputersareactuallynecessaryinthecommonlearning,working,andlivingaswell.Therearegreatlotsof demandforthepeoplespecializeincomputer applicationincurrentsociety.Weshouldwellgraspthedemandsofmarketandthemakingsofstudents,strengthenthecultivationoftherelatedskills.Inaword,whatweshoulddoaretohelpourstudentsmeetthedemandsforpersonwithabilityininformationage. Keywords:Highlevelvocationaleducation;Computer;Application;Refor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