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高等教育学

教材高等教育学
教材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P18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P5-6

1)内涵(本质):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这种教育既注重应用性也注重学术性,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特征:1高等教育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之上。

2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式成年人。

3高等教育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

4高等教育的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2.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7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的表现为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及政治纲领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决定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

{4}政治规定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2)高等教育促进政治的发展。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培养专门的政治和法律人才。

{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P9

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4.论述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P12

1)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社会文化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

2)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有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5.论述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P14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发展科学知识

3)服务社会发展

4)传承和穿心文化

第二章 P43

1论述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P19

含义: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它是一个多层次,多难度的

复杂的综合结构,它包括高等教育的组成要素,组成要素的数量,质量,性质,排列位置,时间关系,相互联系方式,比例构成,它们影响甚至决定着高等教育的性质,功能和效力。

影响教育的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及其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与速度,产业结构以及由此引起的人力资源求状况等。2)科学技术因素:{1}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需要研究新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水平与生产组织所带来的变化。

{2}用于高科技的发展,已使得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向着高等分化与高度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3)文化传统因素:包括全社会的总体文化水平,由于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

4)教育的自身因素:{1}高等教育结构受整个教育结构的制约。

{2}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要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

2.论述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P24

1)各种类型高等教育机构要保持自己的特色。

2)高等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

3.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P25—P26

含义:层次结构亦称水平结构,主要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特征:1)相对独立性,即每个层次都具有其自身功能。

2)各层次具有自身的结构。

3)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一种纵向的梯级关系,各层次间在结构,功能联结方面有差异。

4)中介性,高等教育各层次有系列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系统,按社会结构层次的需要,培养各类型,各规格的专门人才。

5)发展性,不存在某种稳定的结构状态,高等层次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这当然是社会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4论述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P32

含义: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的学校和专业设置之间的比例关系,是一种

横向结构

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2)科技因素

(3)社会因素

(4)教育因素

5.论述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P37

含义: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师指不同办学形式、学校类型的结构状态。它有三层含义:①指全日制、半日制和业余高等教育等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及其联系方式,包括全日制大学、电视大学、夜大学、业余大学、自考大学、函授大学、网络学校等;②指不同类型的高校及其联系方式,包括综合型大学或多科性学院、单科大学或学院、短期大学、教育学院等;③指国家办的、地方办的、民办的、私立的高校之间的比例及联系方式。

特点: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特点呈现为多样化,具体表现为:

(1)学生年龄的多样化

(2)举办者的多样化

(3)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4)培养目标的多样化

6.论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P40

含义: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高校在各地的数量分布状况,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高校的分布,不同科类专业的分布,构成高等教育整体的分布。

影响因素:

(1)地理环境

(2)经济环境

(3)科技文化环境

(4)人口环境

(5)政治环境

第三章

1简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P44——P46

含义: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系统的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生作用的联结点,是社会制约高等教育的集中体现。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才的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的,二高等教育目的则是依据总的教育目的,从高等教育任务出发制定的。

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关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预期。具体来说,它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社会需要和高等学校教育理念提出的关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和质量标准。“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自愿自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参加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逐步树立无产

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尽可能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科学的新发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熟练地运用外国语言阅读专业书刊;具有健全的体魄。”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现了这样几个特点:

(1)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强调培养的人才的政治方向,体现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方针。

(2)在业务方面强点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3)从德、智、体三个方面对专门人才的素质提出要求。

(4)高校培养目标涵盖了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所要培养的人才基本要求。

2.论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多样化 P47

内涵:其一,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由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培养方案、培养过程诸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的总称。

其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培养评价四个方面组成。

其三,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秘史是一个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制度、培养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等。

多样化:P48

3.论述通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P54

内涵:其一,从通识教育的性质角度理解,通识教育的实质就是对自由与人文传统的继承。

其二,从通识教育目的的角度理解,强调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

其三,从通识教育的内容角度理解,通识教育是关注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做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涉及范围宽广全面。

其四,在高等教育阶段,指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

意义:

(1)通识教育是世界各国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多数都信奉和践行“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等现代大学精神。

4.简述国外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理念和方式 P56

(1)普遍重视通识教育

(2)同时教育的实施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

1、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P69~72

2、答: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修养。

首先,要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其次,要热爱学生,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除此之外,高校教师还应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创造力,敏锐的观察力等。

2)具有合格的知识结构

3)具有合格的能力结构

2、论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P72~73

答:一是学术水平,包括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面。

二是教师职业知识与技能,指教育和教学能力。

三是师德,即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

3、论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P73~78

1)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

2)对学术研究的认知。

3)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4)熟悉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

4、分析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P79~81

1)师资队伍的整体规模不足。

2)高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3)高校教师工作负担重,发展压力大,学术活动时间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

高。

4)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的措施不多。

5 论述解决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策略。P82~84

答:(一)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总目标

(二)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

(三)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

(四)坚持高标准引进和培养学术带头人、重视创新团队建设

(五)建立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学理论

一、论述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原则?P87~89

答: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才培养规律。

2.根据学科专业本身的发展变化。

3.要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按科学基础或服务对象的范围划分专业。

5.宽口径原则。

6.合理布局原则。

7.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论述高等学校教学的目标?P91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目标,即高等学校的教学的根本任务,主要包括:

1.传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2.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3.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三、高等学校教学应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P93~94

答: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4.知识与技能统一的原则。

5.发展性原则。

四、论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P97~99

答:我们可以把建构主义的基本主张概括为以下几点:

1.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因为个体先前的经验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建构知识的意义,无法确定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是否就是世界的最终写照。

3.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

4.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实施

一.论述教学组织行事旳含义,类别及发展趋势。P103~105

答: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

类别分为:

1.个别教学制

2.班级授课制。

其发展变化旳趋势主要有: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

2.教学活动短学程化

3.教学活动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二.简述教学计划的类型和教学大纲的结构P107~108

答.:教学计划的类型.

首先是最基本的教学计划,它是根据不同的专业而设定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

第二层次的教学计划是学校教学的实施计划.

第三个层次的教学计划是每个教师的具体教学计划,也叫教学日历.

教学大纲的结构.

一是说明部分,简明扼要说明本学科的开设目的,规定教学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指出教材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原则性的建议。

二是正文部分,这是教学大纲的中心部分和基本内容,它对一门学科讲授的基本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显示出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三是附录部分,它列出了本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用的参考书目,学生的课外活动,实习活动,实验活动等方面的要求,教学仪器,直观教具和视听教材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用,教学软件等有关内容。

三.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P113~115

1,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内容的设计

(1)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2)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3)策略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3.教学时间的设计

4.教学措施的设计

(1)教学方法的选择

(2)教学媒体的选择

(3)课堂教学结构的选择

5.教学评价的设计

四.简述教学的基本环节P119~124

教学以上课为中心环节。从教师的工作方面而言,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应该包括备课、上课、课后的辅导和评价这几个环节

1、备课

教师要备好课必须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钻研教材

(二)了解学生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2、上课的要求、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二)内容正确充实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正确灵活地应用教学方法

(五)语言清晰,富于感染力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出的测量、分析和评定。

第八章高等学校社会服务

1.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特征。P148

答:高等学校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一般而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为社会做出的包括间接地和直接的所有贡献,它从根本上解释了高校历经时代变迁

和制度更迭后依然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即不断地服务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狭义的高校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保证正常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活动前提下,依托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社会指向性,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目的;

2.直接现实性,直接地满足社会现实需求或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3.学术性,以高校的多学科的、多种智慧来解决社会问题;

4.广泛性,指向现实社会生活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既包括有偿服务,

也包括公益性的无偿服务;

5.计划目的性,它虽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但在主体意义上,它是有计划,有

目的的

2.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P154~164

答: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包括高校社会服务的领域和具体内容。

1)高校社会服务的领域,指的是高校社会服务活动在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分类。

社会的各子系统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

2)政治领域的服务。高校为社会的政治服务,主要是为了社会的上层建筑服务。

3)经济领域的服务。经济建设是中心,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为社会经济建设服

务是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领域,也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难点和重点。

4)文化领域的服务。社会文化服务是高校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方面,它对新时

期文化的转型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为社会文化服务,主要包括城市文化服务和农村文化服务两部分。

5)教育领域的服务。社会教育领域的服务,主要划分为三个方面:基础教育服

务、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

高校社会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和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四个方面。

1)教学服务。是通过教学活动开展社会服务,面向社会传播、推广科学文化知

识和新技术,不拘一格地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

2)科技和信息技术服务。就是指高效发挥自身在科研上的综合优势和潜力,直

接解决和促进解决各种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综合服务。(1)高校专业人才直接面向社会开展业务活动,发挥人才所长,

或高校挖掘潜力开办各种味社会服务的律师、会计、资产评估、建筑设计等事务所和计算中心、附属医院将等。(2)通过各种方式发挥高校“思想库”

的作用。(3)利用高等学校设施、装备条件优势服务社会,可提高和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社会生产的投资成本。(4)有大学生广泛参加的带有实践性质的服务活动。

4)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3.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P165~167

答:1.建立动力机制

2.建立调节机制

3.建立平衡机制

4.建立政府、社会、高校“三位一体”保障机制

4.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P168

答:1.队伍建设

2.管理体制

第九章高等教育改革

1.论述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P171~173

1)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5)优化结构办出特色

6)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

2.论述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P181,P182

答:高等学校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形成、发展和创新,在办学理念中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办学行为中践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强化,在学校局部工作中体现并深刻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有别于其他学校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办学特征和发展方式。

办学特色是在高等学校长期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一所高校的优势所在。办学特色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1)办学的制度性特色。(2)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3)办学模式和办学方法。(4)办学效果。

办学特色的构成要素:1.办学理念2.办学行为3.学校文化

3.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点有哪几个方面?P185~186

答:1.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4.论述高等教育质量改进的策略。P195~196

答:1.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2.加强产学研合作。

3.增加财政投入。

4.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5.论述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P200~202

答:1.大学自治: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

2.法人性: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

3.治理结构:现代大学制度的的关键。

第十章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1.概述马丁。保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说。P209

答:“三段论“说阐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高等教育系统性质变化的关系。马丁。保罗认为,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能够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以在不改变其

性质情况下,发展规模直至容纳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是,即高等教育开始迈向普及阶段是,它必然再创新高等教育模式。马丁。保罗认为,在高等教育观念上,即入学态度上,“进入高等教育机会的扩大与人们——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越来越多的学院和大学教师及行政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有密切的联系。”当入学人数极为有限时,接受高等教育被普遍认为是那些出身好或天赋高、或者两者兼备的人的某种特殊权利,即上大学时少数人的权利。在毛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的15%的大众教育阶段,人们开始把接受高等教育看作是那些具有一定资格者的一种权利。当毛入学率达到或超过适龄人口50%的普及阶段时,接受高等教育逐渐被看作是一种社会义务。

2.分析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P216~231

答:1.规模扩张与质量不高的问题

2.经费不足问题

3.资源合理配置与使用问题

4.毕业生就业问题

5.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问题

6.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问题

3.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P231~234

答:1.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2.人类社会全球化速度加快

3.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

4.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5.国际化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

6.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

7.信息交流技术的快速发展

4.概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P237

答: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把全球的、国际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诸项职能中的一个过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既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水准或一所高校教育水准的标尺,又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或一所高校努力达到国际化程度的过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一种形式或制度,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二是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一种内容,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观念、目的、体制、模式、课程、教师、学生和科研等方面的国际化。三是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解为一种结果,以构建国际化的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四是把高等教育理解为一种过程或趋势,是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并普遍接受的国际教育惯例的一体化进程和趋势。

5.论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P237~239

答:1.高等教育的“交流化”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交流化”特征是指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基础上,一国高等教育与国外高等教育进行对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2.高等教育的“通用化”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通用化”特征是指本国文化被别的国家与民族所承认、接收并得到相当的评价。

3.高等教育的“开放化”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化”特征要求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向世界,海纳百川,在讲授、学习、研究、服务、管理等方面具有对外开放的价值取向、政策导向及操作策略。

4.高等教育的“竞争化”特征。

高等教育是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竞争的重要战略领域,也是国际人才竞争的主要领域。

5.高等教育的“民族化”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等于高等教育的一体化、统一化、趋同化,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化或美国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也是本土化的过程。

6.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采取哪些应对策路?P239~242

答:1.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2.扩大高等教育开放。

高等教育学概论

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1.古代高等教育 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形式:专门性的学校,博物馆和图书馆。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中世纪欧洲。修辞学校内容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哲学学校增加四艺---算数、天文、几何、音乐。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形式:①西周大学②私学(春秋齐国的稷下学宫,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始于唐末的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鹿书院号称宋代四大书院) ③太学(汉武帝)宋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王安石改革太学考试制度,实行“三舍”法,择优授官。 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 高等教育的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成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学生年龄参差不齐;高等教育思想尚未从哲学、政治思想中分化出来。 2.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 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大学建立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中世纪大学中具有代表性且影响较大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律院校);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医科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综合性大学,有文学、神学、法学和医学四个学院) 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②早期中世纪大学四大学科文科法学医学神学 ③高等教育近代化教育活动的制度分层化,世俗化,国家化④洪堡的两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学术自由的原则⑤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意味着研究型大学这一体系初步建立 ④通过“莫利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建立的名校: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威斯康星思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3.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一所,是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1901年清政府的壬寅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 制,1903年清政府的鍨卯学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 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高等教育的概念表述: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学校为实现自身价值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和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①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其最古老的职能,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从专科到本科到研究生的各层次专门人才。②发展科学。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获得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发展科学因而也成为高等学校一项相对独立的职能;③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高等学校为社会直接服务的职能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仪器开放等等。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等学校通过广泛的社会服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高等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概念 高等教育通常是指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的概念 高等教育学是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立足于高等教育而产生,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问题。 3.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4.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二是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在这方面,世界各国都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呈现出两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学、研三结合的一体化;二是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基础。 5.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第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第三,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包括学识素养、教育学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修养。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1.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结构,则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高等教育结构包括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方面。 2.高等教育的功能 功能是系统结构要素之间和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通常以系统所发挥的能量、作用和功效表现出来。可以说,功能是事物或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 3.高等学校的职能 职能则是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或部门,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所应发挥或履行的职责,它是社会机构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和履行这种职责的能力的统一体。 4.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系统内部各种要素有机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结构,而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则产生了特定的功能。因此,功能总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功能,而结构也总是具有某种功能的系统的结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而没有功能的结构也是不存在的。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结构的外部表现。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认识

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摘要: 高等教育学的上位学科——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决定了高等教育学必须承担起理论建设的任务, 成为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高等教育学只有确立其基础理论学科地位, 才能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并对高等教育实践起有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基础理论学科 学科性质是对学科本质属性及功能分类的界定, 它通过深刻影响学科的研究对象来决定学科体系的结构、层次和构建学科体系的方法。高等教育学在我国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 对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界定, 至今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对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和学科水平的提高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和匡正。 迄今为止, 关于学科性质的讨论,主要基于学科的功能分类来展开。在自然科学领域, 人们根据学科的主要功能, 将学科划分为基础学科、技术学科与应用学科三大类。教育科学的功能分类, 以自然科学的功能分类为依据, 并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 一般划分为基础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是学科推进的“思想发动机”, 其主要目的在于揭示、描述、解释事物的现象和过程, 探索和揭示事物运动带本质性、普遍性的规律。它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应用学科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基础理论学科探明的理论原理, 解决具体领域或特殊情境中的各种问题, 并形成有较强操作性的策略、建议、方案等,其重点是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

性质的讨论, 正是在上述学科功能分类及内涵的基础上展开的。目前, 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性质的认识, 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应用学科说”。这种观点认为,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其理由是普通教育学在客观上已经为高等教育学奠定了较为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 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若高等教育学也同普通教育学一样作为平行学科, 都以探讨基础理论为主旨,就难免出现重复。这一观点把高等教育学置于教育科学的整体学科结构中来认识, 从而得出了高等教育学是应用性学科的结论。的确, 在教育科学的学科结构中, 基础理论学科只能是普通教育学, 其他学科只能应用普通教育学的理论来解决本学科研究对象存在的各种问题, 包括高等教育学在内的其他教育学科自然就成了应用学科。这一认识从整个教育学科结构中不同学科的分工和功能来看是十分合理的, 但其缺陷是没有认识到普通教育学的学科现实。从教育科学学科结构整体来看, 普通教育学理应研究一切教育现象, 它是对一切教育现象内在规定性及其本质和运动规律的总结, 它是关于教育的普遍规律的学问。但事实上, 普通教育学“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界定或基本原理诠释, 多半囿于基础教育的认识视野”, 其研究对象是中小学教育。如果拿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普通教育学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等教育学的应用学科体系, 不仅是一种“画饼充饥”的自慰, 而且还会将高等教育实践和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引入歧途。更何况目前的普通教育学因“迷惘”和“贫困”而处于遭人诟病之中。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C.职业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B.培养能力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A.大众化发展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C.培养专门人才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A.教学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 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 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答:(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4.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 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 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答:(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年江苏省高校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 C )。P93 A. 个人本位论 B. 形式教育论 C. 实质教育论 D. 社会本位论 2、“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个论点的是( D)。P29 A.柏林大学 B.霍普金斯大学 C.剑桥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学位分为( A )。P239 A..学士、硕士、博士. B.硕士、博士、博士后 C.协士、学士、硕士 D. 协士、学士、硕士、博士 4、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 C )。 A. 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 短学程化 D.融合化 P143 5、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 C )。P152 A.讲授法 B. 谈话法 C.演示法 D.发现法 6、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是指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的比例为( C )。 A.<15% B.>15% C.15%~50% D.>50% 7、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B )。P53

A. 政治 B.经济 C. 文化 D.法律 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专业课程和(C )。P115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专业基础课程 D.实业实训课程 9、第一次提出“教学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D )。P24 A.布鲁纳 B.杜威 C.范海斯 D.洪堡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 C. )。P137 A.循序渐进 B. 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专业性。(P3) 2、美国在改革高等教育入学制度方面表现突出,形成了面向不同背景人士的高等教育入学通道,包括考试入学、推荐入学和注册入学 3、我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的是着名教育家孔子 P1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216 5、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P75 6、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有三大专业,即法学、医学和神学P97 7、高等学校管理模式中,学术权力主导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P211 8、高等教育研究应该侧重的方面是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P177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3.教育目的: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4.高等教育的目的: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 5.我国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个人本位论: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的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7.社会本位论: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8.高校教师聘任制: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9.高等学校的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系统。 10.专业: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11.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12.高校教学计划: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13.教学大纲: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分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 14.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的水平的教学制度。 15.学分制:与学年制相对应,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或学习份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 16.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高等教育学》试题解析.docx

《高等教育学》试题解析 (教材勘误:第43页,第87页,第168页,第213页,第267页,第305页,第308页,第357页,第370页,第380页) 一、是非判断题 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实施的途径。 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3、()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有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等。 4、()高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既有合理之处,也有局限性。 5、()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15%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6、()美国学者马丁.特罗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高于50%时,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7、()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方针政策。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学校性质和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等。 8、()《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四级。 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10、()权利分散型高教宏观管理体制又称为分权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中央集权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法国为典型;权力分散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美国为典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教宏观管理体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德国、日本。 11、()目前我国公立高校领导体制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12、()《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13、()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 14、()高教结构是指高教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15、()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校的整个教育制度。 16、()高教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17、()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8、()科类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微观结构。 19、()课程结构是属于高教结构中的宏观结构。 20、()结合日常教学是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途径之一。 21、()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相同的目的与途径。

《高等教育学》(20200625080254)

高等教育学》 说明: 1. 资料中粗楷体字为教材每章后的复习思考题,请大家特别注意。 5.本资料仅供参考,还请各位学员以仔细研读书本为主。预祝大家考试顺利,全部通过! 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正式讲述高等教育问题之前简要介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研究的阶段、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发展动因、学科体系、主要的研究方法等问题,使大家对 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本章重点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特别是各阶段中涉及到大学或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1.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活动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它曾走过了19 世纪末以前漫长的成长阶段,度过了20 世纪的扩张时期,现已跨入了21 世纪的门槛。 2. 高等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 3.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发展除主体动因外,主要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促进的。 第一节高等教育发展简况 4. 考察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从两个大的特征来分析,即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 5. 成长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19 世纪末以前高等教育从萌芽到雏型、成型而趋于完善的过程。 6. 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在西方为古希腊时代;在中国为春秋战国时代。 7. 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把学问分成两级,一为初级教育,传授读写知识,一为高级教育,除读写训练外,还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字等;古埃及也有“寺庙学校”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与探讨学问并重。 8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9.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10. 七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三艺)、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四艺)。 11. 中国在殷商时期,便有“右学” 、“辟雍”、“泮宫”等高层次的学问传授中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千人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 1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 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13. 这一阶段世界公认的教育家,西方历史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芝诺以及“智者派”成员;中国主要为孔子和老子。 14.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2010

高等教育学复习提纲-2010 专题一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 (一)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 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三)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重点掌握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产生的价值冲突,主要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 专题二大学精神与理念 (一)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 了解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掌握大学精神文化所具备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和多元个性特征。 (二)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内涵,掌握走向“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 专题三高校教师发展 (一)高校教师发展为何必要? 了解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培训向高校教师发展

的变化趋势。 (二)高校教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 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五项基本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重点掌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和专家介入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三)高校教师发展的阻力及其超越 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行为调整和组织的制度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超越。 专题四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一) (一)高校课程概念与价值观 打破传统单一静止的课程概念,形成开放、动态和多层面的课程概念,辩证地认识和理解高校课程价值观存在的冲突和矛盾,重点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高校课程的主要类型 了解高校课程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正确认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比例关系。 (三)高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 了解高校课程编制的主体构成及其作用,正确分析我国高校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高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法(单门课程编制、培养方案编制、学院层面课程编制);了解高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 (四)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了解高校课程改革的五大趋势:拓宽基础,加强普通教育;跨越学科,实施课程整合;优化结构,实行真正选修;注重人文,实施全文教育;面向未来,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和信息化。 专题四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二)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高等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1、《高等教育学》是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学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而设置的两门专业基础考试课程之一。 2、考试对象为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二、考试范围 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 2、高等学校的课程、专业与教学; 3、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4、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5、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三、评价标准 1、全面掌握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状况、高等教育学研究动态。 2、准确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 3、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4、能利用所掌握的高等教育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阐明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5、能对高等教育理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本课程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题型及试题结构:简述题占30%,论述题占70%。 五、参考书目 1、潘懋元、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伯顿·克拉克等著,王承绪等编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3、约翰·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2000年以来各期。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二、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及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运用。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课程与专业。 五、大学的组织特性、内部结构与社会职能的变革与发展。 六、高等教育思想、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七、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八、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第三部分试题举例 一、简述题 1、试述通才教育观与通识教育观的联系与区别。 2、谈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中小学教学过程的联系与区别的看法。 二、论述题 1、试述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分析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高等教育学的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教材体系、经验体系(或工作体系)、理论体系。请你谈谈不同体系高等教育学的特点,并着重谈谈你对建构理论体系的高等教育学的看法。 3、论述中世纪大学产生以来西方大学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高等教育学》课后练习答案

第一章 一、基本概念 高等教育: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级学制体系中的最高阶段,它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本质属性)。 高等教育化:即追求学术的,追求教育机会的均等。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舒尔茨在研究基础上提出资本分为两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学校教育和知识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于是,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导向。教育是人类生产性投资。人力资本理论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大学:十二世纪在西欧产生了中世纪大学,其特点是由行会组织的,旨在保存和传递知识,培养训练有素的官司吏、通晓教义的牧师、懂得法理的法官和律师以及精通医术的医生。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并不进行科学研究。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和模式后来在世界各地被广为效法。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柏林大学,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并提出“大学自主与学术自由”及“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自此,大学的职能从中世纪大学培训人才扩展到培养人才及发展科学。 《莫里尔法案》: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莫里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1860年分配的名额,每州凡有国会议员一人可获得三万英亩的公共土地或相等的土地期票,赠予各州作为建立人事农业和机械工程教育的学家的经费资助,并要求所建立的学院依照各州议会分别规定的方式,授予农业和机械专业有关知识。自此,美国诞生了一批“赠地学院”。

高等教育学总结

1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学科 2 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于公元前387年创办的学园被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 教育机构 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养性教育 4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5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 6 到20世纪初,美国基本完成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构。在这个体系中,层次上有二年制学院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 7 学完文学学科的学生,即可称学士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高等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9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10 洋务学堂主要有三类,包括外国语学堂实业技术学堂军事学堂 11 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柏林大学 12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学术自由理念 称为大学的灵魂。 13 大学校长职业化理念中大学校长扮演募捐者管理专家政治家协调者 14 中国最着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胡适 15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杜威 16 属于理性主义主张的有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的对象是人以人及个性的自由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主张教育是生活的准备 17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突出差异” 18 在特定情境方面,基本逻辑是“现存即合理” 19 高等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有硬件软件习俗特定情境 20 下列属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有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21 20世纪50年度初期的院系调整之后,我国进入一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22 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进入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阶段 23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其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分为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 24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典型类型之一的日本模式是政府和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

高等教育学实 用教程 第一讲 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1、教育概述 (1)教育的内涵 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 的社会活动。内涵: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 学科层面:专业院系 则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规则提出更具体的人 目标。 2 我们通常所称的教 是当今教育活动的主 干。 育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系统 性和组织性的教育活动, 3 思想品德教育 2)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主要 教育者:一般指的是 教师、家长、教育管理人员等。 受教育者:学生;广 义的指社会的所有人。 教育中介: 1 作为传播媒介的符 2 教育手段,包括教 3 教育材料,即值得 4 教育组织形式和制 号,即人的姿态、文字等。 育活动的场所、教学设备。 传播的知识、经验等精神财富。 度。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作为一种外部影 响,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对人的发 2、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 发展,教育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主导 例 题:如何理解教育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展起主导作用。 功能 1 人的发展主要受遗 传、自然和社会环境、特殊的社会互动— —教育以及主观能动性 的共同影响。 2 现代学校教育有专 任的教师、科学安排的课程、固定的场所 和时间,尤其是有确定 的、围绕人 的发展制 定的教育目的和目标,相比其他因素,它 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随 着人类教育水平的提 高,它已经成为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 2、高等教育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高等教育的概念 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 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 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2)高等教育的特征——高深性和专业性 教学内容的高深性和 专业性是高等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 本质特性。 3、高等教育的目的与功能 (1)高等教育的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 个由不同层次目的、目标构成的体系,包 的要 求,高等学校的 培养目标,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 的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科学 技术文化,促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大学层面:各个高校 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培养教师、医生、工 标。 括国家对高等教育总 高级专门人才,发展 程师等具体的培养目 才知识、能力、品行

040106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Higher Education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 二级学科名称:高等教育学学科代码:040106 一、学科专业点介绍 本学科于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2人。本学科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培养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拥有十几项省部级在研项目,一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祖国和整个人类世界充满责任感,具备道德识别和判断能力;崇尚学术,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对高等教育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专业工作中有自我奉献精神和公共服务意识,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本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 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世界和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与趋势;掌握本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管理科学与战略规划学术基础;养成较为开阔的社会科学学术视野;掌握现代教育与管理手段;掌握研究与解决高等教育问题、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问题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掌握高校德育的精髓与实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3、本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具备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与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分析、解决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

题;能够分析、解决高等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能够从事高校德育体系构建与实施途径的研究工作;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语文献,能够搜索、阅读国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并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外语写作和口头表达;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 三、学习年限 1、学制一般为3年,需要延长学习年限者,应提前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2、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并符合提前毕业的条件,经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可提前答辩,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一年。 四、主要研究方向 1、地方高校管理与人才资源开发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地方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研究地方高校为地方人才资源开发服务的问题。该研究方向的重点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方法指导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并探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类别与地方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合理管理与有效使用的问题。 2、区域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区域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此外,本研究方向还从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要求,重点研究地方高校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地方高校的管理体制、发展方向、规模效益、服务特色等战略问题,并开展区域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定。 3、大学德育工程 本研究方向突出大学德育工程的构建和实施途径研究。在宏观层

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试述(一)

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试述(一) 摘要]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一直没能引起传统教育学者关注的学科,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于把高等教育学认为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其实,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没有分支学科说那么简单。通过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与传统教育学的关系。 关键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学科地位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从学科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有其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而在一门学科创生之初,人们对它的研究对象的认识往往并不十分明确。对于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几部高等教育学著作中,分别是这样论述的: 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的高等教育学新学科。 ——潘懋元着的《高等教育学》(1984) 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研究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科学。 ——田建国着的《高等教育学》(1990)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既不是泛泛的高等教育,也不是高等教育规律的应用,而是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和发展规律。 ——胡建华的《高等教育学新论》 上述关于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认识上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不同内容的高等教育学的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次要的,关键的问题是每一种高等教育学是否揭示出了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或特殊规律。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关于作为基本的一门学科的高等教育学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的确定 长期以来,受教育学局限性的影响,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高等教育一直没有引起传统教育学者的关注。传统的教育学固守其普通教育的“地盘”。但是,我国的普通教育学却又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其他教育现象关注不多甚至视而不见,那些对教育学感兴趣的学者也主要是关注中小学教育而不关注高等教育,其结果是高等教育不但被社会科学家忽视,而且被教育领域的研究者所忽视。因此高等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找不到理论根基,在传统的“教育系”或“教科院”这些教育学的组织建制里高等教育研究难有安身之地。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如果要健康发展,就必须构建自身相对独立的逻辑结构。在这个逻辑结构中,由高等教育学承担理论建设的任务,以人类一切高等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在实践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的规律,反映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并对现存的高等教育概念和原理进行制度化梳理,为人们提供一系列由概念、原理、原则、规律等构成的具有逻辑性的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据笔者分析,无论是在学科建制方面还是在研究对象方面,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的兄弟关系。 但是一般人却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既然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高等教育学研究还要进行学科化的探讨;为什么长期以来,教育系(学院)里面一直没有开设高等教育学方面的研究,而是以中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呢。因此,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问题,我们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我们可以通过对教育学学科演进历程的客观分析,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以及高等教育学自身的建制的问题。 三、教育学的演进过程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单选试题库-A

《高等教育学》单选试题库-A 01 单选题 C高等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对把高等教育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社会发展规律 高等教育方针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高校培养目标 02 单选题 A高等教育从性质来看是一种()。 专业教育 通才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03 单选题 C西欧最早的学术研究机构是()。 吕克昂 君士坦丁堡大学 学园 哈佛学院 04 单选题 A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是()。 学园 吕克昂 君士坦丁堡大学 哈佛学院 05 单选题 B学园的创办者是()。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06 单选题 B世界第一所大学是()。 中世纪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07 单选题 D博洛尼亚大学创办于()。 法国 英国 美国 意大利 08 单选题 C欧洲最早医科大学是()。 中世纪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09 单选题 D以研究神学著称的大学是()。 中世纪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萨莱诺大学 巴黎大学 10 单选题 B美国最早的大学是()。 康奈尔大学 哈佛学院 威斯康星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11 单选题 C美国哈佛学院创建于()年。1618 1626 1636 1646 12 单选题 C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是()。牛津大学 哈佛学院大学 萨莱诺大学 柏林大学 13 单选题

A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基础学科是()。 文科 法科 神科 医科 14 单选题 B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 美洲 欧洲 非洲 亚洲 15 单选题 A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 柏林大学 巴黎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剑桥大学 16 单选题 C柏林大学的创办于()年。 1610 1710 1810 1910 17 单选题 A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是()。 威廉?冯?洪堡 马丁?路德 格雷夫桑德 冯?闵希豪森 18 单选题 B柏林大学的办学方针是学术自由和()。 文化创新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培养专门人才 服务社会 19 单选题 D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右学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等教育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大全

————————————————————————————————作者:————————————————————————————————日期:

高等教育学(浙大版顾建民) 高等教育内涵: 1.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来看,它的基础应确定为中等教育) 2.高等教育是由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提供的教育。 (从高等教育的组织方式来看,它应涵盖各种院校类型、授学形式和教育类型) 3.高等教育史以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培养布标应确定为培养各种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主要来自中世纪的大学,当时大学的三个重要特征: 1.大学拥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 2.大学具有宗教性和国际性。 3.大学兼具专业性和学术性。 柏林大学: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高等教育发生了变化,其特点主要为: 1.高等教育的战略地位开始受到政府重视。 2.由精英高等教育过度到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高等教育体系的多样化特征更加显著。 4.高等教育从注重数量增长转向强调质量提升。 高等教育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现象、问题和矛盾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高等教育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前者旨在扩展理论知识,后者着力解决实践问题。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法治化、终身化、民主化、国际化。 1901年,书院被统一改为学堂,延续千年左右的古代书院制度自此终结。 官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学堂,标志着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近几年,浙江高等教育变化显著,成就明显: 1.顺利实现了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 2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高等教育体制创新成果较为显著。 4.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的学科性质:高等教育是基础理论和教育原理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特殊运用,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