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综合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秋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综合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秋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综合模拟卷(含答案)

2020年秋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综合模拟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读经纬网图(图M-1),回答1、2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为()

A.40°N,40°E B.40°N,40°W

C.40°S,40°E D.40°S,40°W

2.下列关于A点所在位置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寒带B.有太阳直射现象

C.四季分明D.有极昼、极夜现象

3.根据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图M-2)判断()

A.学校操场在教学楼的东面B.食堂在学校的西南角

C.大门位于学校的西面D.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读等高线地形图(图M-3),完成4、5题。

4.孝感某中学组织暑期夏令营活动,在当地某个山区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可供选择,结合地形、气候因素,从安全的角度,你认为最合适的宿营地点是()

A.A地B.B地C.C地D.D地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范围是山地地形,①②处皆为山脊

B.①处坡度比②处陡

C.测得图中最高处气温为20℃,那么B处气温应为18℃

D.图中AC的图上距离为1.1厘米,则实际距离是550米

6.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经常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主要是此处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7.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厘米至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B.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C.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D.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8.福州某建筑公司欲将5万吨建筑材料通过海洋运输送到上海,以下哪种天气

情况不适宜货物的运输()

9.上课铃响了,几个同学满头大汗跑进教室,老师说:通常这个时候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要注意防暑。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10时B.12时C.14时D.16时10.关于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温带地区降水多

②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④同一温度带,沙漠地区降水最少

A.①和③B.②和④C.③和④D.①和②

读“世界地图”(图M-5),完成11~13题。

11.图中①②③④⑤⑥是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处和③处为常年温暖湿润型的气候

B.⑥处的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③处与④处的气候特征在冬季的最大差别是降水多少不同

D.②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

12.图中的A处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B为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半岛居民的人种为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

B.A半岛与非洲相邻,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C.B大陆的东侧为大西洋,西侧为印度洋

D.我国到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必经B大陆,这是因为该大陆离南极距离最近

13.图中C大陆东部和D大陆西部轮廓几乎完全吻合,这说明() A.地球上现在的海陆分布由于大陆漂移而形成

B.地球上现在海陆分布是板块张裂而形成

C.海陆分布是固定的,这种吻合纯属偶然

D.2亿年前地球上只有C、D两大陆为同一块陆地

14.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却终年被积雪覆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地球遥感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地理信息重要载体。读西半球夜晚遥感图像,回答15、16题。

15.图像中灯光范围(明亮部分),与哪个地理要素分布相吻合() A.人口和城市B.地形区C.气候类型D.语言和宗教16.图像中甲区域夜晚灯光暗淡,原因是()

A.气候寒冷,冰雪广布B.森林茂密,河网密布

C.沙漠广布,人烟稀少D.地势高耸,交通不便

17.图M-7是西亚的民居,该地民居的建筑特点墙厚、窗小是为了适应() A.当地气候寒冷,墙厚、窗小可以抵御严寒

B.当地强盗较多,墙厚、窗小比较安全

C.当地气候炎热,墙厚、窗小可以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D.当地土质疏松,墙厚、窗小可以使房屋更坚固

18.关于国际经济秩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是平等的

B.发达国家出口的商品一般价格高

C.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赚到的钱多

二、非选择题(19题12分,20题14分,21题18分,22题20分,共6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邵阳某个地区进行考察。

材料二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M-8)。

(1)兴趣小组发现①小河水流浑浊,②小河水流清澈,由此可以推测河流

________(填代号)水土流失严重,需要加强植被保护。

(2)兴趣小组看到山坡上修筑了层层梯田,③、④两处适合开垦梯田的是

________(填代号)。

(3)甲、乙两地之间有一条登山小径,兴趣小组沿着这条小径上山,攀爬到“乙

处”,再回头俯瞰出发地“甲处”,“乙处”位于“甲处”的________方向。

(4)兴趣小组行至⑤处时,发现前方再也无路可走。图中⑤处的山地部位名称是

________。

(5)兴趣小组完成考察后,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山区。根据因地制宜

的原则,这里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________、________等。

20.读图M-9,回答问题。

(1)判断A~D四个半球中,B是________。

(2)图中数字②是________洲,④是________洲,③是________洋。

(3)②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

(4)经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持续“长高”。试用所学

知识解释珠穆朗玛峰每年持续“长高”的原因。

21.读世界轮廓图(图M-10),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洲,②________洲,③________洋,④________运河。

(2)图中字母A处为____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B处为________人种。

(4)图中C、D两处中,人口密度较大的是何处?说明原因。

22.读“亚欧大陆图”(图M-11),完成下列问题。

(1)A、B、C、D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影响C地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人类活动D.地形因素(3)亚欧大陆东岸自南向北分布的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4)亚欧大陆上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与图M-11中四地中________点相同,其气

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图M-12中的________图相符合。

(5)图M-11四地中________地的气候类型与图M-12中甲图所描述的气候特点

相对应。

(6)图M-11中的A、B、C、D四个点都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带。

答案

一、1.B点拨:图中A点位于0°经线以西,属于西经40°,位于0°纬线以北,

属于北纬40°。

2.C

3.D点拨:这是一幅既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的地图,判定方向的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C点拨:A地距河太近,河水易上涨;B地位于山谷地带,易发山洪;D 地位于陡崖附近,不安全。

5.D点拨:图中地形为丘陵,①处等高线稀疏,坡度比②处缓,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

6.A点拨:一般来说,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印度尼西亚西部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7.D点拨:本题考查了板块分布方面的知识及运用板块理论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中国位于亚欧板块,美国位于美洲板块。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可知,构成地表的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都向太平洋板块做挤压运动,使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太平洋不断缩小,将来美洲和亚洲将连接在一起,中美两国就变成了陆上邻国。

8.D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天气符号的判读及天气与生活的联系。读图可知,A 表示阴天,B表示晴天,C表示多云天气,D表示雾天。雾天的能见度低,对航空运输、公路运输及水路运输影响都很大。

9.C点拨:一天中的气温是变化的。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即午后2时)左右。

10.B点拨:①赤道附近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降水量在2 000 mm 以上;②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大陆西岸降水较少;④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同一温度带的各种气候类型中,沙漠气候区降水最少。

11.B点拨:③处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③处与④处的气候特征冬季最大区别是气温不同,②处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

林气候。

12.A点拨:A半岛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大陆东侧为太平洋,距离南极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

13.A14.C

15.A

16.B点拨:本题组考查人口分布及原因的相关知识。第15题,图像中的灯光集中,说明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所以明亮部分与人口和城市相吻合。第16题,图像中的甲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河网密布,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少,所以灯光暗淡。

17.C点拨:本题考查了不同地区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亚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燥,当地民居建筑墙厚、窗小是为了减少阳光和热风的影响。

18.B点拨:本题考查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解答时应明确,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占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的地位。

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达国家一般出口轿车、轮船、飞机等工业产品,价格高,赚到的钱多;发展中国家以出售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材料为主,产品价格低,赚到的钱少。因此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这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19.(1)①(2)④(3)西南

(4)陡崖(5)林业;旅游业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运用。第(1)题,河水浑浊说

明含沙量大,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梯田适合在坡度缓和的山坡

上开垦,④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和。第(3)题,从图中指向标可

知,乙处位于甲处的西南方向。第(4)题,图中⑤处等高线重叠,为陡崖。

第(5)题,山区适合发展林业、旅游业等产业。

20.(1)北半球

(2)非;亚;印度

(3)苏伊士运河

(4)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的持续碰

撞挤压运动,导致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持续“长高”。

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的分界线及板块运动等相关知识。第(1)题,分析A~D四个半球看出:A、C两半球为东西半球,A半球陆地面积分布广,是东半球,C是西半球;B、D两半球中,B半球陆地面积广,是北半球,D是南半球。第(2)题,从图中分析可知,数字②④分别是非洲和亚洲;数字③位于非洲和大洋洲之间是印度洋。第(3)题,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第(4)题,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每年还在持续“长高”的原因。

21.(1)亚;北美;印度;巴拿马

(2)热带沙漠;终年炎热干燥(或全年高温干燥)

(3)黄色

(4)D。地形平坦,气候宜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点拨:第(1)题,要先找出各个数字在图中的位置,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判断出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第(2)题,读图可以看出,字母A处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然后结合世界气候的分布来判断。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字母B处位于中国的位置,据此可以判断出是黄色人种。第(4)题,读图可以看出,C处位于澳大利亚的西部,此处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人口稀少;D处位于欧洲,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于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工业发展早,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也是人口稠密地区。22.(1)B(2)B

(3)热带雨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温带季风;寒带

(4)C;冬冷夏热,降水少;丙

(5)D(6)北温

点拨:第(1)题,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分布着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及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西岸,北纬30°至40°之间分布着地中海气候,北纬40°至60°之间分布着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第(2)题,C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少。第(3)题,亚欧大陆东岸自南向北,气候类型受纬度的影响比较明显。第(4)题,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该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降

水少,题图中符合此特点的是图丙。第(5)题,甲图反映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题图四地中D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6)题,根据四地的纬度来判断其所处的温度带。图中信息表明,四点都处于中纬度、北温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