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驴和虎形象分析

《黔之驴》驴和虎形象分析
《黔之驴》驴和虎形象分析

形象分析

有人以为《黔之驴》是讥讽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也有人以为他是在比附、抨击自己的政敌,孙昌武先生说:“这个无德无能却又无自知之明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柳宗元用“黔之驴”比喻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等等。《黔之驴》中的驴和虎的形象塑造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对二者关系的揭示。

一、虎的形象分析:

本文中的虎小心谨慎,本领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面对突如其来的敌人不贸然斗争,进攻前深入调查探究底细,掌握了敌人的详细资料时,再攻其要害。对它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不盲目出击,有了初步了解后,再几经探索,逐渐摸清了对方底细,识破了驴的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本质,并最终战胜了对方。在贵州,驴是外来户,因此虎不了解他的底细,以为这个庞然大物是“神”。这样一种关系基础使虎对驴的了解有一个过程:开始时,只敢隐蔽在林中窥视,驴的鸣叫更使它惊恐万状;经过观察,觉得驴并无特别的能耐,渐渐接近它,“荡倚冲冒”驴很生气,用蹄子踢他。至此,虎彻底探明了驴的底细,得出“技止此耳”的结论,便放心大胆地把驴吃掉了。在这个过程中,二者关系的转化,虎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对驴的侦探,表现出它的精明、细心、耐心和准确的判断,这些符合虎的生物特征的东西也符合人的某些性格特征。突出虎保护自己的机警,这种机警是一种自然本性。如“蔽林间窥之”;“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稍近,益……”(课本181页)这些都是对虎的本能的描写。从虎这方面看,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二、驴的形象分析:

本文中的驴毫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比喻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驴的形体大,叫声大,本领小。无能无用,盲目自大,得意忘形,最终没有逃脱灭亡的下场。从驴这一方面来说,既然无技,就应该老老实实守其本分,不应“出技以怒强,遭了个灭身的下场”。本文中的驴处于被动地位,它既不知身边有个强悍的敌人,也不去了解它,采取相应的措施,表现了他的愚蠢、蛮憨、无能。驴的形体是“庞然大物”,其活动,一是“鸣”,一是“蹄”,表现了驴的基本特征。从驴这方面看,虚有其表,装腔作势必会遭可悲下场,结合作者当时境遇可知是讽刺那些外强中干的人物。

2016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南通市2016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2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5分) 行走丰盈生命。在澄明的清晨或ɡuīlì的黄昏,走过卓尔不群的泰山,走过 A (浩浩汤汤/肆无忌惮)的长江;走过云烟氤氲,走过月色ménɡlónɡ。听斜风细雨, B ,赏桃红柳绿,让心灵行走在新雨后的空山,轻舞飞扬。细数阳光,chéndiàn在心的依然是生命留下的嫣然。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参考答案】瑰丽、朦胧、沉淀 【试题解析】“瑰”是形声字,要注意偏旁;因为是形容月色,所以要用“朦胧”;因为是“chéndiàn在心”,自然应该是比喻凝聚、积累的“沉淀”。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1分) A处的短语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浩浩荡荡 【试题解析】形容长江的水势浩大、浩淼壮阔,自然是“浩浩荡荡”,而且与前面的“卓尔不群”照应。虽然“肆无忌惮”有点拟人味道,但“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的贬义特点与“丰盈”“澄明”“瑰丽”“卓尔不群”等词营造的语境实在不相称。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看山清水秀、观莺歌燕舞 【试题解析】“仿写”不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仿写”的“恰当”主要要求“仿”的句子在结构上、内容关联和逻辑联系上与上下句“有较高的一致性”。“听斜风细雨”、“赏桃红柳绿”句式结构上是动宾结构:单音节(一字)动词+ 四字并列短语(仔细推敲的话,“斜风细雨”是两个偏正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桃红柳绿”是两个主谓词组构成的并列短语)。内容上,前后句动词用的是“听”和“赏”,写的是“斜风”“细雨”“桃红”“柳绿”,“仿”的句子要在内容上与其相关,又要避免与这些词语重复。 4.知行中学学生会拟举行“中华经典伴我行”活动,请你参加。(9分) 活动一:且行且读,重温经典。 请你简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去火云洞解救唐僧,他变成的牛魔王是如何被红孩儿识破的,最终唐僧又是怎么得救的。(4分) 【参考答案】红孩儿问孙悟空自己的生辰八字,孙悟空回答不上来,说忘记了,因而被红孩儿识破。最后,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了唐僧。 【试题解析】“火云洞事件”是取经团队与牛魔王家族结仇的首发事件。孙悟空变化的牛魔王来得太快,又推三阻四不肯吃唐僧肉,于是,乖巧的红孩儿便用比较私密的“生辰八字”问题难倒“假魔王”,矛盾升级,最后,悟空被迫请来观音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救出唐僧。 活动二:边走边唱,歌咏家国。 5月4日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需向学校总务处借三只无线话筒。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则借条。(5分) 【参考答案】借条 因举办“家国情怀”篝火晚会之需,特向学校总务处借无线话筒三只。晚会结束后 立即归还。 学生会 5月4日 【试题解析】要注意应用文的一般格式。“借条”是一种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性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黔之驴

黔之驴 课内文段 05上海市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懋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2分) C组4、唐朝柳宗元 5、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6、黔驴技穷 2006广西贺州市(课) (二)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恶,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慭慭然,莫相.知( 互相) B、益习.其声(熟悉,习惯)

C、终不敢搏.(击,扑)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才) 10、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便舍船.,从口入 B、技止.此耳/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C、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益.习其声/曾益.其所不能 11、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D、技止此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1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 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 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9、A 10、C 11、A 12、B 随州市2007 (一)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 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 (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河中石兽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棹数小舟棹: ⑵湮于沙 上湮: 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

去去: 7.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C.大言数主之 失D.子之听夫志 8.翻译。(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2分) 9.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3分) 概 括: 相同原 理: 5.(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4分)⑴划船(答“船浆”分)⑵埋没⑶巨大的样子⑷离开 7.(3分)C 8.(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

黔之驴历年中考题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06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龠(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 (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 14.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译文: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译文: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答: 2007湖北省随州市 阅读《黔之驴》,完成8~11题。(10分)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悯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悯(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hǎn):虎怒吼。

龙虎山风景区概要介绍(附图片)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概要介绍 一、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基本情况 龙虎山——中国道教第一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郊14公里处,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景区面积260平方公里,人口约4万,由仙水岩、上清宫、正一观、马祖岩、应天山、天门山、圣井山七大景区组成。 龙虎山是一座自然与人文完美交融的历史名山,奇绝秀美的碧水丹山、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是龙虎山的三大特色。《水浒传》开篇曾用“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来形容这里的风光。一条清澈明净的泸溪河将两岸的99峰24岩108处人文自然景观如玉珠般串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巨大的碧水绕丹山的秀美画卷。神奇的山水孕育了极具影响力的道教文化,东汉中叶,祖天师张道陵在这里结炉炼丹,创立道教。自此,龙虎山成为世界道教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被誉为“道教祖庭”、“神仙都所”。龙虎山是中国古越崖墓和古越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着数百座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崖墓。其历史之久、分布之广、数量之多、位置之险、造型之奇、文物之多、堪称“中华之最”、“世界之绝”。 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龙虎山,已集多个“国家级”称号和“世界级”称号于一身。它拥有中国国

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全国“5A”级风景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泸溪河大鳍蠖)七大国家级品牌,同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全国重点保护宫观--上清天师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上清古镇。2007年11月,龙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单位,2010年8月被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世界遗产系列),标志着龙虎山已迈入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行列。 二、龙虎山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龙虎山旅游集团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5日,是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负责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经过13年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拥有净资产1.6亿、员工278名,已由单一的旅游集团发展为集旅游集团、地产集团、文化集团、金融集团四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集团公司通过规范管理(2003年4月率先在江西省各大景区中同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服务、努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8年,接待游客38.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180万元,利润2609万元;2009年,接待游客42.9万人,实现旅游收入5700万元,利润2869万元;201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 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柳宗元《黔之驴》)【注】①好:喜欢。②慭慭:小心谨慎。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阅十余岁________ ②棹数小舟________ ③庞然大物也________ ④尽其肉,乃去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则天下之事慭慭然,莫相知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C.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以为顺流下矣 D.当求之于上流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②驴不胜怒,蹄之。 (4)【甲】【乙】两文讲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案】(1)经过,经历;划(船);巨大的样子;离开 (2)D (3)①顺流而下寻找它们,难道不荒唐吗?②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上)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上)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潺亭实验中学邓强 1. 2007 年陕西省试验区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5~19题。(14分) 【甲】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zǐ,抵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由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乙】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只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姑置.之( ) (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 (4)某怒而去.() 16.下列加点字与“皎然暗书.一‘中’……”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妇抚儿乳. B.处处志.之 C.亲贤臣,远.小人 D.策.之不以其道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②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18.【乙】段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2分) 19.【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2分) 参考答案: 15.(1)放置,放下 (2)给……看,让……看 (3)洗,洗涤 (4)离开 16.C 17.(1)第二天拿出来读一读,就发现毛病很多。 (2)一会儿,那个人有狂奔回来。 18.“一”字表明梅花只开一枝,极言数量至少;也可能是第一枝。更能体现“早”的特点。 19.甲:作诗要反复修改。 乙:作诗炼字很重要。 2.2007年福建省漳州市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0~14题。(16分) 【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选自《四知》) 【乙】公仪休①相鲁②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⑤夫恃人⑥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复习21《黔之驴》《迢迢牵牛星》-2020年中考语文课内古诗文复习限时小测(上海专用)

初三古诗文复习(21)--《黔之驴》《迢迢牵牛星》 作答时间:20分钟 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黔之驴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②以为.神() ③以为且噬.己也()④稍.近,益狎() ⑤不胜.怒,蹄.之()()⑥尽.其肉,乃.去()() ⑦有所广益.()⑧斟酌损益.() ⑨益.习其声()⑩稍近,益.狎()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2)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3)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三)常识和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作者是唐朝的,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是《》。 2.本文描述了的悲剧过程,讽刺了, ,同时启示人们。 3.文中的驴子看上去是“________ ____”(用文中语句),而实际上却很无能,我们常用成语“外强中干”来形容。而由此文也延伸出了成语:________________。

4.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蔽“和”“窥”两字刻画出老虎好奇又恐惧的心理。 B.“骇“和”“遁”两字进一步体现老虎的惧怕心理。 C.“荡倚冲冒”几字表现了老虎的轻浮,志得意满。 D “鸣“和”“蹄”两字写出了老虎的虚弱和无能。 6.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 A.出淤泥而不染。 B.苛政猛于虎也。 C.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迢迢牵牛星东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带点的词语 ①擢②札札③弄 ④几许⑤盈盈⑥脉脉 2.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情景默写 ①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情深意切的夫妇哀怨情思的两句是:。 ②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③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的两句是:。 ④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的两句是:。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叠音词的运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纤纤”,形容女性素手之修美。“素”,形容女性手的肤色白嫩。 C.“札札”,状写织布之繁忙。“擢素手”极写织女之灵气. D. 脉脉”一词,是默默地接受,没有一点抗争的意思。 6.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年轻女子思念爱人,欲相会而不能的别离忧怨之情。

龙虎山景区旅游开发策划

第一章开门见山——龙虎症结亟待“上山问道”

1、难解困境:“半个龙虎山”之惑 何为“半个龙虎山”? 老品牌景区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发展瓶颈。龙虎山也不例外。 160万并不能遮盖其“半个龙虎山”之尴尬困境。 症结剖析: 本案认为产品扩展乏力和游线设置不当为龙虎山两大顽疾。 1、旅游产品单一、结构失衡。龙虎山目前仍旧以山水观光为主,参与性项目少,缺少娱乐气氛。同时缺少配套产品,只重观光,轻视购物、娱乐。 2、景区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建设重复。受制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的认识误区,目前龙虎山旅游景点普遍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各类景区缺乏独特个性。 3、游线设置不合理,景区各区块未能形成完整的串线,尤其是二级景区完全处于边缘化位置。 龙虎山核心产品结构单一旱路区域产品开发雷同龙虎山旅游缺少娱乐氛围

2、上山问道:旱路不简单,“道亦有道” 旱路旅游开发思路的提出,说明龙虎山人已经在如何提升这个老景区做出了思考。 但空间的扩展和游线设置仅仅是思考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将如何设置旅游线路视为策划之核心, 而未能顾全整个龙虎山发展态势,从高位发现龙虎山旅游发展症结和解决之道,即为我们旅游策划之误区。 旱路旅游开发不仅仅是空间扩展和游线设置,更多要思考的是: 如何把160万“观光游客”变成“消费游客”? 如何作为才能带动整个龙虎山的“二次创业”? 关键需要高位思维和远见视角!

3、高位解困:不妨让我们“再造一个龙虎山”嘛 龙虎山山地区域资源丰富、景观奇特,有“象鼻石”、“面具石”、“阳鼓石”、“雄狮回头”等丹霞 景观。通过游线的合理设置的确会让这一区域得以开发,延长游客在整个景区的游览时间,使得龙虎 山景区游览线路得以完善。 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再谨慎地追问一下: 龙虎山整个旅游产品都在观光层面徘徊,我们是否还要再走一次老路? 要逊于泸溪河两岸景观的旱路区域,是否有可能因为景观吸引力不足而再次成为过站? 在旱路区域能不能打造出一个和水路截然不同的龙虎山? 是曰:此龙虎山非彼龙虎山。 上即为我们策划思路的发端!

最新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九年级上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31分)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慭慭:yìn yìn,谨慎小心的样子。阚:hǎn,虎叫声。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4分) 船载以入()驴不胜怒()技止此耳()乃去() 2、解释下面每组中指定的词。(10分) ①然:庞然大物()然往来视之()

②因:因跳踉大阚()罔不因势象形() ③耳:技止此耳()无丝竹之乱耳(耳朵) ④且:以为且噬已也()且焉置土石() ⑤益:益习其声()有所广益() 3、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

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 C、技止此耳。——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 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6、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7、举出课文中描写老虎心理活动及动作的词句,说说它们对刻画考虎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心理活动:

《黔之驴》

《黔之驴》 [课文解读与学情分析] 课文解读: 本文节选自柳宗元的《柳河东集》,是《三戒》中的一则,这篇课文以老虎对驴的认识为线索,讽刺了那些官高位显而又无德无才、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同时启示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交待了故事背景,驴的由来,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时间久后,虎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解读本文,显性信息存于老虎惧驴、识驴、吃驴的情节;再透视隐性意脉,还能看出老虎的小心谨慎,善于观察,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驴则是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形象。寓言的深邃主旨,提示出老虎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启示人们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做斗争。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八4班学生,是我校农民工子弟班,文言文基础较差,虽在课文注释帮助下,可以基本理解文意,但有些字读音需要教师引导纠正,故在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落实字词,疏通文意,课后巩固训练。第二课时,则注重品读课文,以复习导入,通过对文中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体会老虎和驴的形象,体会寓意。 [课时目标与环节贯通]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代表作品。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掌握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把握寓言情节,熟读背诵。 2.通过品味动词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把握老虎与驴的形象。 3.体会文章寓意,懂得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做斗争。 教学重点:把握寓言情节,通过品味动词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把握老虎与驴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懂得敢于向貌似强大的敌人做斗争。

黔之驴中考试题及答案

年扬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题。(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ǎ,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 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分) ()蔽林间窥之()()稍近益 狎() ()驴不胜怒,蹄之()()扪烛而得其形() .甲乙两文中共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 是(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分)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译 文: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译 文: .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分) 答: 湖北省随州市 阅读《黔之驴》,完成~题。(分) 黔之驴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á):地名。②慭慭(ìì)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ù):逃走。④噬(ì):咬。⑤狎(á):亲近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à):跳跃。⑧(ǎ):虎怒吼。

龙虎山旅游心得体会1000字

龙虎山旅游心得体会1000字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龙虎山旅游心得体会1 “啪”车门打开了,背着旅行包的我第一眼就蒙了。 龙虎山和那些著名的山不同,它并没有那么直通云霄,也没有险峻的山势,根本不可能让人望而生畏,那你肯定会问,那你蒙什么啊?那是因为它与我想象中反差太大,它非但不高大险峻,还十分美丽,一眼看去那是一片绿啊!更加奇特的是,龙虎山里面还传出各种声音,我充满了好奇,带着探究的精神三步并作两步地冲了进去。 龙虎山的山间小路非常有意思,一般的小路那老是砌个平平整整,可这个小路就像个爱搞恶作剧的小屁孩,高低起伏,让大步流星的我栽了个跟头,不急,我慢下来,慢下来以后,却感受到了更多更多,路边的风景也确实不错,每棵树我都认认真真地端详一遍,惊奇的发现,每棵树可谓是奇形怪状,神态各异,瞧!这颗叉腰的树,真神了!好似金老师叉着腰训我似的,吓得我不由得停住脚步,看那颗弯着腰的树,好有礼貌哦,和真人差不多的感觉,我情不自禁得上去摸了几下,可惜是粗糙的树皮,我和这位绅士告别,向森林尽头走去,走出森林,眼前一亮,一座长得有些奇葩的木桥映入了眼帘,走到一半,几个黑影从天而降,妈呀,这玩警匪片呢这是,定睛一看,刚刚还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的我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是几只流浪猴来向我乞讨,说是乞讨,这也太过了吧!看这个架势分明就像那个啥子影片里的那个场景,它们左右拦路,虎视眈眈地盯着我,最大的猴子嘴里叽里呱啦叫

唤啥,仿佛在说:“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这儿经过,留下买路财!”鸡皮疙瘩掉了一地,赶忙拿出花生,向一边扔去,几只猴子立马如出膛的子弹般冲了过去,抓起一把风卷残云般干起我可怜的花生,它们有了吃的看也不看我一眼,管我张三李四二麻子,给吃的就行!我蹑手蹑脚地走了过去,免得又要交“过路费”。我走了许多时间,刚松了一口气,面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又石化了,一大群猴子围着游人们索要着各种食物,愣神的瞬间我的包沙沙作响起来,“啊!”我尖叫起来,一只小猴子偷偷翻着我的包,我一推,把它甩掉,它也不丧气,爬到我的肩头,抓着我的花生,我看到人们肩上一只只小猴子,我也默许了它的举止。我和它边走边吃花生,龙虎山以绿色为主,很快就走到了景区的出口,我多想带它走啊!可它跳了下来,依依不舍地看着我,我,我只能把花生倒在它的身旁,然后默默走了。 景区的朋友啊,我一直牵挂着它们,下次我还要去看望它们! 龙虎山旅游心得体会2 龙虎山,道教的发源地,令人遐想!天公不作美,到龙虎山时,下着小雨,在斜风细雨中,穿上雨衣,坐上竹筏,顺着龙虎山下的泸溪河漂流而下,道也别有一番情趣! 放眼望去,龙虎山,景如其名,果然名不虚传。山间怪石嶙峋,奇峰罗列,绵延数十里,中间一座象山威武耸立,山状似龙盘,如虎踞,好不壮观。遥望山峰,形状各不相同,有的似骆驼,驼峰高耸巍峨,令人望而生畏;再看那猿面锋,多像一张猴子的脸,滑稽可爱;还有象鼻锋,一根长长的象鼻从山顶一直垂向地面,好似滑梯一般。山脚下,

(文言文阅读题)《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 之驴》,完成小题。(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2)稍近益狎 () (3)驴不胜怒,蹄之()(4)断其喉,尽其肉,乃。()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2分)【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1】C 【小题1】略 【小题1】以为神技止此耳 【小题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 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 的意思为“代词”。

2008年江西鹰潭市龙虎山道文化博览园属大型旅游发展项目分析报告(doc 22)

一、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中国龙虎山·道文化博览园(暂定名) 名称,即定位。 项目名称反映项目基本定位,决定项目发展主题、发展方向、发展空间。 “中国龙虎山”—— 龙虎山, 发源道教,繁衍文明; 文化江西代表, 华夏道都仙山, 世界宗教圣地。 龙虎山出于鹰潭,服务于中国与世界。 项目开发应具世界眼光,在全球旅游大舞台上进行竞争,高起点跨越前行。 “道文化”—— 东方智慧,华夏国粹; 深蕴中华文化基因,包孕项目文化特质。 博览园立足中国文化之“根”,以现代旅游方式演绎华夏之“道”,打造21世纪人文旅游目的地、世人倾情的文化养生胜地。

“博览园”—— 项目为凝聚道文化之“大观园”、博览园。 以道文化观光为立园之本,拉动人气,抬升人流,全方位展开道文化:养生、度假、会展、演艺、购物、餐饮、旅游节庆、文化交流…… ——形成:中国道文化博览之地、演绎之地、传播之地; ——形成:延续历史文脉,自然与人文相和,观光与养生度假共存,吃住行游购娱多功能同发展的现代综合大型旅游发展区。 中国龙虎山·道文化博览园的诞生与发展,将为: ——做专、做实、做大、做强“龙虎山·中国道都”做贡献! 中国龙虎山·道文化博览园选址于: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十分塘区域,占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含水面与山体)。 博览园选址龙虎山十分塘区域,鉴于: ●龙虎山风景旅游区需要做大做强道文化,需要大幅提升龙虎 山旅游吸引力和游客量; ●泸溪河两岸自然风景区属世界地质公园景观保护区域,难以 展开大型人文景区建设;天师府与上清宫为道教历史名胜所 在,不宜进行现代景区建设; ●十分塘区域闹中取静、空间开阔、景致甚佳、生态环境良好。 博览园选址十分塘区域实为“突围性”选择: ——既不破坏珍稀自然人文景观,又可放开思路开发运营现代大型人文景区,达致大幅提升:龙虎山旅游吸引力与游客量之目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优 秀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黔之驴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3.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学习“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4、教育学生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教学重点:(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1)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2)学习“庞然大物”“黔驴技突”这两个成语。教学方法:导读讨论教学手段:CAI、录音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3'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本文也是一篇寓言。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理解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

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正课1·朗读课文。2.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目标2)“有好事者船载以人”“船载”:用船载。以:连词,相当于而。“放之山下。虎见之”这两个“之'奖代词,指驴。”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他日“:有一天。” 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 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 蹄之&;: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以为:以为神。把(它)当作以为且噬己也。认为因:虎因喜因而因跳踉大阚于是3.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分为六个层次,请找出各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目标3)(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2)稍出近之,

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文案

周期 期排表 选题分析市场调查设计定位设计方案设计定稿调整装订 1.(201 2.09) 2.(2012.10)4.(2012.11-12) 6.(2013.1-2) 7.(2013.03) 8.(2013.04) 项目

目录 一、项目介绍 (1) (一)项目简介 (1) (二)项目来源 (1) 二、市场调查 (2) (一)现有旅游纪念品调查 (2) (二)消费群心理及需求 (5) 三、方案构思 (6) (一)方案一 (6) (二)方案二 (7) (三)方案三 (10) (四)方案形成 (10) 四、设计总结 (18) 五、致谢 (19)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 2.项目简介: 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是针对江西红色旅游市场进行的研究设计。说起红色文化,那江西可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红色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面对江西旅游纪念品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如何发展旅游纪念品市场,如何创新和提高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关键。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是吸引游客前来旅游的吸引力之一,也是旅游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开发旅游纪念品不仅能给旅游地增加经济效益,也能促进老区文化交流。该项目的纪念品设计针对不同的档次、不同的人群喜好、不同的需求来设计。 (二)项目来源 江西红色旅游纪念品是针对红色文化做的纪念品。从踏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笔者便成了半个江西人。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江西有着许多酸甜苦辣的回忆。江西,一个生活了四年的地方,一个拥着着其他省份所不可比的红色文化的地方,心中的不舍让笔者萌发了针对红色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念头。其次,就江西市面上出现的旅游纪念品而言,纪念品如出一辙,大同小异,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江西的红色文化。这一现象更激发了设计红色旅游纪念品的欲望。

黔之驴(翻译答案)

31、黔( qián )之驴(答案) 选自【唐】柳宗元(人名)的《柳河东集》 一、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①好:喜欢 ②船:用船(名词做状语)★③入:进入 ★译句: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2.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①至:到☆②之:代词,它,指驴 译句: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 3.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 kuī)之。 ☆①之:代词,它,指驴,②庞然:巨大的样子 ③以:认为★④为:是⑤蔽:隐藏 ⑥窥:偷看☆⑦之:代词,它,指驴 ★译句: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认为它是神物。(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4.稍出近之,慭(yìn)慭然,莫相知。①稍:渐渐 ②近:接近(形容词做动词)☆③之:代词,它,指驴 ④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⑤知:了解,知道 译句:(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5.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hài),远遁(dùn);①大:非常 ②骇:惊恐,害怕☆③远:距离远④遁:逃跑 译句:一天,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顿时远远地逃跑; 6. 以为且噬(shì)已也,甚恐。①以:认为★②为:认为 ☆③且:将要☆④噬:咬⑤甚:非常⑥恐:惊恐,害怕 译句: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恐惧。

7.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①然:然而,但是②视:观察,看 ☆③之:代词,它,指驴★★④异:特殊的⑤能:本领 ★译句:然而(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 8.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①益:渐渐☆②习:熟悉 ☆③其:代词,它的,指驴的④搏:搏击 译句:渐渐地熟悉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 (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 9. 稍近,益狎( xiá ),荡倚冲冒。①稍:渐渐,★②益:更加 ☆③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④荡:碰擦 ⑤倚:倚靠⑥冲:冲撞⑦冒:冒犯 译句:渐渐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加随便,碰擦、倚靠、冲撞、冒犯(它) 10. 驴不胜怒,蹄之。★★①胜:能承受,忍得住 ★★②蹄:用蹄踢(名词做动词)☆③之:代词,它,指老虎★★译句: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11. 虎因喜,计之曰,①因:于是★★②计:盘算 ☆③之: 代词,指这件事 ★译句:老虎于是高兴(起来),盘算这件事道: 12. “技止此耳!”①技:本领 ☆②止:只③耳:罢了 ☆译句:“(驴子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 13. 因跳踉(liáng)大 (hán),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跳踉:跳跃② :吼叫 ☆③其:代词,它的,指驴的★④尽:吃完★⑤去:离开 译句: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