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M硼酸配制操作规程

7-0.2M硼酸配制操作规程
7-0.2M硼酸配制操作规程

0.2M硼酸配制操作规程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浓配工序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4

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浓配岗位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生产工艺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范围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浓配工序浓配岗位的操作 责任 浓配岗位操作工、浓配工序班长 内容 1 生产前准备 1.1 浓配工序班长到车间主任办公室领取生产指令和空白状态标识。 1.2 浓配岗位操作工按“一般生产区人员出入更衣、更鞋标准操作规程”(SOP·KF-TB-007)提前10分钟进入一般生产区。 1.3 浓配岗位操作工按“十万级洁净区人员出入更衣、更鞋标准操作规程”(SOP·KF-TB-009)进入十万级洁净区。 1.4 进入生产岗位 1.4.1 检查是否有前次清场合格证副本 1.4.2 检查Φ200板框过滤器、钛棒过滤器和浓配罐是否有已清洁状态标识和完好状态标识,且在有效期内。 1.4.3 检查容器具、工器具是否有已清洁状态标识,且在有效期内。 1.4.4 检查压力表是否有计量检验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 1.4.5 检查是否有与本次生产无关的文件,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 1.4.6 检查温度和相对湿度(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并记录。

1.5 检查合格后,经质量保证部监控员确认,签发准许生产证,班长根据批生产指令取下现场状态标识牌,换上生产运行中和设备运行中状态标识,标明本岗位需要生产的药品、品名、批号、规格、生产批量、生产岗位、生产日期、操作人、复核人。 1.6 使用前接通电源,打开搅拌桨、过滤器和各阀门开关,空机运转2分钟,再试验压力表灵敏度是否符合标准,运转正常可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异常,按“异常情况处理管理规程”(SMP·QA-GC-006)进行处理。 2 生产操作过程 2.1 粗滤 2.1.1 领中药液和上批尾料 2.1.1.1 浓配岗位操作工凭批生产配料单从原辅料贮存间领取中药液和上批尾料。 2.1.1.2 凭标识核对实物的品名、物料编号、物料批号、生产日期、数量,确认无误后,浓配岗位操作工和浓配工序班长在车间物料领发台帐上签字,浓配工序班长及时填写货位卡。 2.1.1.3 分别将中药液和上批尾料放于周转车上,轻放中药液,勿使沉淀泛起。 2.1.1.4 将周转车推到浓配室,将装有浓缩液的不锈钢桶轻轻抬下,放于指定位置,打开桶盖;将上批尾料取下,放于指定位置。 2.1.2 安装滤纸和滤板 2.1.2.1 取一个不锈钢盘、一个不锈钢舀放于操作架上备用。 2.1.2.2 用不锈钢盆接半盆注射用水,取10张滤板,用双手顶住两侧滤板,将滤板放在不锈钢盆中(滤板边缘不接触盆)旋转一周,润湿后放于不锈钢盘中;取10张滤纸,使滤纸一端成凹型,另一端成凸型,将滤纸的正背面浇纯化水润湿,放入装有滤板的不锈钢盘中备用。 2.1.2.3 将过滤器的旋杆向左旋转,直至顶板与11号板块间距

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543.06:54—41 GB601—88 化学试剂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Chemicalreagent Preparationsofstandardvolumetriesolutions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制备准确浓度之溶液,应用于滴定法测定化学试剂的主体含量及杂质含量,也可供其他的化学产品标准选用。 2引用标准 GB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6682实验室用水规格 GB9725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 3一般规定 3.1本标准中所用的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6682中三级水的标 准。 3.2本标准中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3.3工作中所用的分析天平的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定期校正。3.4本标准中标定时所用的基准试剂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制备标准溶液是 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以上试剂。 3.5本标准中所制备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均指20c时的浓度。在标定和使用时,如 温度有差异,应只能附录A(补充件)补正。 3.6“标定”或“比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两人各作4 平行,每人4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两人测定结果的差值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最终取两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3.7本标准中凡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浓度时,不得略去其中 的任何一种,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差值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2%,最终以标定结果为准。 3.8制备的标准溶液与规定浓度之差不得超出规定浓度的+—5%。。 3.9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标准溶液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 除外,应于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3.10碘量法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15~20c之间进行滴定。 3.11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 得超过两个月。

标准溶液管理规程

标准溶液管理规程 1. 目的 建立标准溶液管理规程,规范操作。 2. 范围 标准溶液包括:标准滴定液(简称滴定液),标准溶液(用于杂质限度检查)。 3. 职责 3.1起草:QC 审核人:质量保证部负责人批准人:质量管理负责人。 3.2QC实施本规程。 3.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4. 内容 4.1 标化室的要求 4.1.1 应设在避光房间,室内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4.1.2 室内温湿度保持相应恒定,一般宜控制在温度15-28℃;相对湿度40-75%。 4. 2 配制前准备工作 4.2.1 所有品种均应有试剂配制标准并严格执行此标准。 4.2.2 配制前:首先检查所领试剂瓶签完好、包装完整、封口严密、无污染,在规定的使用期内。所有使用的玻璃量器,如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均应经

过校正,有校正合格的标识。 4.2.3 用于标准溶液标定的物质,应用“基准试剂”规格。按照药典规定的温度、时间进行恒重。 4.3 标准溶液的配制 4.3.1 每一种标准溶液都必须严格按照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配制,操作规范符合要求。 4.3.2 称重是决定所配制试剂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必须准确无误。使用的天平灵敏度应为万分之一,即0.0001g。称量样品所放的容器及所有操作过程所用容器均须洁净、无残留物。 4.3.3 配制标准溶液的水,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的标准。并符合不同标准溶液的配制。 4.3.4 一部分溶液应按照中国药典先配制储备液,以备标定时使用。 4.3.5 配好的标准溶液须放在与溶液性质相适应的洁净瓶中,贴好状态标签。 4.4 标准溶液的标定 4.4.1 按规定程序进行标定,初标时的相对平均偏差≤0.1%。 4.4.2 由第二人进行复标,其相对平均偏差≤0.1%,其标定的份数和复标的份数均不得少于3份,标定与复标的结果的相对偏差≤0.1%,否则重标。 4.4.3 以上各项操作均应有记录(配制、标定、复标),未标定或复标的标准液应有状态标记。 4.4.4 复标后合格的标准溶液需贴标签。内容:品名、浓度、F值、配标者、

盐酸滴定液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本规程旨在为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提供操作标准。 2.范围: 本规程对本公司的中心化验室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有效。 3.责任: 中心化验室滴定液配制人、标定人。 4.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 5.内容: 分子式:HCl 分子量:36.46 5.1 配制 ◆盐酸滴定液(1mol/L):取盐酸9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盐酸滴定液(0.5、0.2或0.1mol/L)照上法配制,但盐酸的取用量分别为45 ml、18 ml、或9.0ml。 5.2 标定 ◆盐酸滴定液(1mol/L):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 1.5 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

绿色变为暗紫色。每1ml的盐酸滴定液(1mol/L)相当于53.00mg的无水碳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盐酸滴定液(0.5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 0.8g。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26.5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2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 0.3g。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2mol/L)相当于10.6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1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 0.15g。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0 mg的无水碳酸钠。 ◆如需用盐酸滴定液(0.05mol/L、0.02mol/L、或0.01mol/L)时,可取盐酸滴定液(1mol/L或0.1mol/L)加水稀释制成。必要时标定浓度。 5.3 原理 Na 2CO 3 +2HCl 2NaCl+CO 2 +H 2 O 5.4 计算公式 m×1000 盐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 V×T 式中:m为基准无水碳酸钠的称取量(mg); v 为本滴定液的消耗量(ml); T为与每1ml的盐酸滴定液相当的无水碳酸钠的毫克数。 5.5 试剂与仪器。 ◆试剂:盐酸、基准无水碳酸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仪器:锥形瓶250ml、量筒(1000ml、100ml)100ml烧杯、碱式滴定管、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干燥器、扁形称量瓶、胶头滴管、研钵、坩埚。 5.6 注意事项 ◆配制中,盐酸的取用量如按药典的规定量取,则配制成的滴定液的F值常为1.05-1.10;因此,在加水稀释并摇匀后,首先与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滴定液作比较试验,求得其粗略浓度,再加水适量稀释,以调节其浓度使其F值为0.95-1.05,而后再进行标定; ◆基准无水碳酸钠应在270-300℃干燥至恒重,以除去水分和碳酸氢钠。具

常减压装置操作规程

第一章装置概述及主要设计依据 本装置由闪蒸、常压蒸馏、减压蒸馏、电脱盐、、三注等部分组成。主要产品为:汽油馏分、柴油、重柴油、减压馏分和燃料油。 一、本装置主要以下技术特点 1、该装置采用二级交直流电脱盐、水技术,并采用在各级电脱盐罐前注破乳剂和注水等技术措施,以满足装置原料含盐、含水量、含硫、含酸的要求,电脱盐部分的主要技术特点为: (1)在电脱盐罐前设混合阀,以提高操作的灵活性并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2)交流全阻抗防爆电脱盐专用变压器,以保护电脱盐设备安全平稳操作; (3)不停工冲洗,可定期排污; (4)采用组合式电极板; (5)设低液位开关,以保证装置操作安全; 3、装置设置了闪蒸塔,以减少进常压炉的轻组分,并使原油含水在闪蒸塔汽化,避免对常压塔操作负荷的冲击。 4、在闪蒸塔、常压塔、减压塔顶采用注水、注中和缓蚀剂等防腐措施。 5、常压塔加热炉分别设空气预热器和氧含量检测、控制仪表,不凝汽引入加热炉燃烧,以节约能源并减少污染。 6、采用低速减压转油线,降低了转油线压降,以提高拔出率。 7、为了有效利用热能,对换热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提高了换后温度,降低了能耗。部分换热器管束采用了螺纹管和内插物等高效换热器,提高传热强度,减少设备台位,降低设备投资。 8、采用全填料干式减压蒸馏工艺,降低能耗,提高蜡油拔出率。减压塔采用槽盘式分布器、辐射式进行分布器、无壁流规整填料等多项专利

技术,可改善减压塔的操作状况、优化操作参数,提高产品质量。 9、减一中发生器蒸汽,供装置汽提用,较好地利用装置的过剩蒸汽,降低了装置能耗。 10、常压塔、常压汽提塔采用立式塔盘。 11、常顶油气与原油换热,提高低温位热量回收率。 12、采用浙大中控DC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优化操作条件。 二、装置能耗 装置名称:6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设计进料量:60万吨/年。 装置组成:电脱盐、常减压蒸馏、常减炉。

针剂车间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浓配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使操作达到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工艺质量。 2. 职责: 车间班长、浓配岗位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车间主任、QA负责监督。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浓配岗位的操作。 4. 内容 4.1准备工作 4.1.1.查设备上有无“已清洁”的状态标志,操作间有无“清场合格证”且都在有效期内。检查配制所需容器用具是否在清洁、灭菌有效期内。 4.1.2.是否有该批的批生产记录和足够数量的盛装单。以及本岗位的相关设备及岗位操作规程。4.1.3.检查本岗位的水、电、蒸汽是否正常。 4.1.4.检查操作间内温湿度、压差并在批生产记录上记录、签名。 41.5.取下“清场合格证”,贴于待生产产品批生产记录的背面。 4.1.6.填写“房间状态标识”,(房间名称、产品品名及规格、产品批号、产量等)。 4.1.7.操作人员把设备上的“已清洁”的状态标志换成“正在运行”的状态标志。 4.1.8.用75%乙醇消毒将使用的工具、容器及设备与物料直接接触的部位。 4.1.9.检查注射用水的澄明度是否符合规定。 4.1.10.经QA现场检查合格后,在批生产记录上签字,允许开始生产。 4.2. 操作过程: 4.2.1.清洗管路:使用前,用注射用水循环清洗管路20-30分钟。备用。 4.2.2.配制: 4.2.2.1.加入注射用水(或其它溶媒)至所需量,并不断搅拌; 4.2.2.2.将称量好的原辅料,按配料指令进行核对并按先后次序加入配液罐内,并将数量、品名记在配制记录上,每次加原辅料时,需搅匀,个别品种需加温溶解的,均按工艺指令进行; 4.2.2.3.加入注射用水至浓配需要量,充分搅拌,使原辅料溶解。 4.2.2.4.开启输液泵,将药液通过过滤器,将药液泵入稀配罐中;在过滤准备完成时在浓配罐中加

标准溶液配制

1.目的:建立一个标准溶液配制的方法。 2.范围:适用于标准溶液的配制。 3.责任:质检科检验员对实施本规程负责。 4.程序 4.1试剂和溶液 4.1.1所用溶剂“水”,除另有规定外,系指纯化水。 4.1.2所用试剂,除另有规定外,系指分析纯。 4.2配制 4.2.1标准氯化钠溶液 称取氯化钠0.165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每1ml相当于100μg的Cl)。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4.2.2标准硫酸钾溶液 称取硫酸钾0.181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0μg的SO4)4.2.3标准铁溶液 称取硫酸铁铵[FeNH4(SO4)2·12H2O]0.863g, 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后,加硫酸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每1ml相当于100μg的Fe)。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相当于10μg的Fe)

4.2.4标准铅溶液 称取硝酸铅0.160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每1ml相当于100μg的Pb)。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注: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4.2.5标准砷溶液 称取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每1ml相当于100μg的As)。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μg的As) 4.2.6氟对照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105℃干燥1小时的氟化钠22.1mg,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100 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20μg的 F) 4.2.7标准氯化铵溶液 称取氯化铵31.5m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NH4) 4.2.8标准溴化钾溶液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

油田采油注水站化学药剂使用管理规定

注水站化学药剂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化学药剂的使用管理,保证化学药剂长期安全使用,防止化学药剂在进货、验收及使用中出现管理漏洞,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管理规定: 1.队长、技术员、班长对入站、点的进料和日常管理、安全使用和 储存负责。 2.每批次化学药剂必须经生产部和技术监督科共同抽样送胜利油田 采油院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进料时,应由队领导、班长进行交接,并做好详细记录,记录单 包括化学药剂的种类、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时间、保质期、数量(入站必须进行精确计量)、特殊特性及进料时间,记录单一式三份,由队长、和班长分别签字,其中一份交给生产部,一份由队领导保管,一份由班长保管,月底三方核对一次。 4.站、点要建立化学药剂使用管理台帐,详细记录每天的进料数、 用料数、加药时间、药剂泵排量及空桶数,并且由上小班人员每班进行交接,队领导和班长监督。 5.站、点工人投加化学药剂时(必须穿戴齐全劳保用品),空桶内化 学药剂剩余不得超过30克,并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队领导和班长负责监督。 6.站、点储料地必须保持干净,防止日晒,防雨,温度(大于0℃、 小于30℃),通风条件好,杜绝明火,化学药剂分种类、分批次

摆放整齐有序,容易发生反应的两种药剂必须隔离放置在安全范围2米外,同种药剂按进料的先后顺序使用,避免药剂过期变质; 加完料后加料口附近不得残留化学药剂。 7.站、点加料所产生的空桶站上不得私自处理,必须由XX油公司按 照有关规定统一处理。 8.站、点严格按照相关部门制定加药量加注,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化学药剂加药必须保持连续平稳,不得间断投加。 9.化学药剂禁止饮食;避免剧烈碰撞。 10.生产部不定期对站、点储料地、化学药剂台帐、药剂加注地进行 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XX油公司月度双文明考核评比当中。 二、药剂配制 a)药剂配制时,必须穿戴齐全劳保用品,电器操作人员必须戴绝 缘手套。 b)化学药剂进料后,仔细检查桶装药剂,易挥发药品将桶盖拧紧, 按规定分类摆放。 c)配制含有挥发物质的药剂(如:破乳剂、清蜡剂),禁止烟火, 夏天开桶时应先拧动桶盖让蒸气放出后再完全打开。 d)凡能产生毒气和刺激性气体的化学药剂,贮存容器必须密封 好,外环境通风好,操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眼镜、口罩、乳 胶手套,工作完后彻底洗手。 e)在施工中,有腐蚀的化学药剂如不慎将药剂溅到皮肤上,必须 急时用大量清水冲洗15-20分钟,严重者及时到医院检查治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实训一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掌握碱式滴定管的使用,掌握酚酞指示剂的滴定终点的判断。 二、方法原理 NaOH有很强的吸水性和吸收空气中的CO2,因而,市售NaOH中常含有Na2CO3。 反应方程式:2NaOH + CO2→Na2CO3+ H2O 由于碳酸钠的存在,对指示剂的使用影响较大,应设法除去。 除去Na2CO3最通常的方法是将NaOH先配成饱和溶液(约52%,W/W),由于Na2CO3在饱和NaOH溶液中几乎不溶解,会慢慢沉淀出来,因此,可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不含Na2CO3的NaOH溶液。待Na2CO3沉淀后,可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可。此外,用来配制NaOH溶液的蒸馏水,也应加热煮沸放冷,除去其中的CO2。 标定碱溶液的基准物质很多,常用的有草酸(H2C2O4?2H2O)、苯甲酸(C6H5COOH)和邻苯二甲酸氢钾(C6H4COOHCOOK)等。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氢钾,滴定反应如下: C6H4COOHCOOK + NaOH →C6H4COONaCOOK + H2O 计量点时由于弱酸盐的水解,溶液呈弱碱性,应采用酚酞作为指示剂。 三、仪器和试剂 仪器:碱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台秤。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试剂)、氢氧化钠固体(A.R)、10g/L酚酞指示剂:1g酚酞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100mL。 四、操作步骤 1.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用小烧杯在台秤上称取120g固体NaOH,加100mL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冷却后注入聚乙烯塑料瓶中,密闭,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准确吸取上述溶液的上层清液5.6mL到1000毫升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中,摇匀,贴上标签。 2.0.1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将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干燥的称量瓶,于105-110℃烘至恒重,用减量法准确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约0.6000克,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50 mL无CO2蒸馏水,温热使之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欲标定的0.1mol/L 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呈粉红色,半分钟不褪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要求做三个平行样品。

标准溶液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药品分析实验室标准溶液管理规程。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分析用标准溶液。 责任人:标准溶液配制人、复标人员、QC负责人等对本规程的执行负责。 内容: 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1 标准溶液实验室要求 1.1.1 应该设在避免阳光直射房间,室内阴凉、干燥、通风良好。 1.1.2 室内温湿度保持恒定,一般控制在温度10-30℃、湿度45-65%,有防尘设施。在使用时温度应与标定时一致。 1.2 配制前准备工作 1.2.1 所有品种均有标准的标准溶液配制操作规程 1.2.2 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 1.2.3 配制前首先检查所领试剂瓶签完好,包装完整封口严密,无污染,在规定的使用期内,符合其规格要求。 1.2.4 试剂恒重:为防止基准试剂在存放后可能吸湿,配制前必须严格执行恒重操作规程。 1.3 称重 1.3.1 称重是决定所配试剂准确性的关键步骤,必须准确无误。 1.3.2 标准液所用天平的称量范围及精度必须与所称样品要求相符,必须有计量部门签发的计量合格证,且在规定的期限内。 1.3.3 称量样品所放的容器及所有操作过程所用容器均须洁净、无痕迹、无残留物。 1.4 配制 1.4.1 所有使用的玻璃量器,如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均选用一等(A级)品并经过校正。 1.4.2 严格按配制方法进行操作,实验操作规范,符合要求。室内温湿度不符合要求时不得进行标定和复标。 1.4.3 配好的标准溶液须放在与溶液性质相适应的洁净瓶中,贴好状态标记。 1.4.4 按规定程序进行标定,初标者(一般为配制者)和复标者在相同条件下各自标定三次,三份平行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除另有规定外,不得大于0.1%;标定平均值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也不得大于0.1%,标定结果按标定、复标的平均值计算,取4位有效数字。 1.4.5 所有标定和复标必须记录在试验记录上,并复核。将最终浓度,标定时间和复标日

气浮装置操作规程

废水处理项目操作规程2018年9月14日

目录 第一章工艺术语 (2) 第二章项目简介 (2) 第三章操作说明 (3) 3.1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3) 3.2 工艺原理 (3) 3.3系统启动准备工作 (3) 3.4操作说明 (3) 3.4.1 废水处理药剂配制 (3) 3.4.2 气浮装置的操作 (4) 3.4.3 停机操作 (4) 第四章常见故障解决及设备的维护保养 (5) 4.1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 (5) 4.2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 (5) 第五章安全操作规程 (6) 5.1安全操作 (6) 5.2维修动火 (6) 5.3防雷电及静电的安全 (6)

第一章工艺术语 (1)废水wastewater 居民活动过程中排出的水及径流雨水的总称。它包括污水、工业废水和初雨径流入排水管渠的其它水。 (2)污水sewage, wastewater 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排出水。 (3)污水量wastewater flow, sewage flow 排水对象排入污水系统的水量。(4)水质water quality 在给水排水工程中,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性质。 (5)沉淀sedimentation 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6)污泥sludge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以及排水管渠中沉积的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或胶体物。 (7)污泥处理sludge treatment 对污泥进行浓缩、调治、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 (8)投药chemical dosing 为进行水处理而向水中投入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的过程。 (9)混合mixing 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撒于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 (10)凝聚coagulation 为了消除胶体颗粒间的排斥或破坏其亲水性,使颗粒易于相互接触而吸附的过程。 (11)絮凝flocculation 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高分子絮凝剂在悬浮固体和胶体杂质之间吸咐架桥的过程。 第二章项目简介 有限公司位于上海市,主要经营生产精密金属零部件。根据业主方提供的信息,废水来源主要是零部件清洗废水,所使用的洗涤剂为光亮剂,需要进行处理的废水水量为12m3/d,水处理设备拟运行时间为每天6h,每小时设计流量为2 m3/h。

更衣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XXXX有限公司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人员更衣标准操作规程。 2 范围:适用于更衣标准操作。 3 责任者:由岗位操作人员、车间管理人员负责、质量监督员监督。 4 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6 岗前要求 6.1 依次更换工作鞋、工作服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6.1.1 进入生产区更换一更工作鞋 6.1.1.1 换鞋:进入换鞋间,坐在鞋柜上,脱生活用鞋,放入固定编号的鞋柜,抬脚转身,从里面穿上一般区工作鞋。

更衣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共2 页第2 页 6.1.1.2 更衣:洗手后,进入普区更衣室,脱去外衣,将外衣放入自己的衣柜(工作服与自己的外衣分隔放置),取出工作服,按从上到下的次序穿好衣裤,戴上工作帽。要求衣扣完整扣牢、头发不外露。 6.1.1.3洗手:按《洗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洗手。 6.1.1.4人员出生产区,按相反顺序更衣换鞋。再次进入时,仍按本程序进行。 6.2 更换洁净工作服 6.2.1 进入洁净区: 洗手穿工作衣帽穿工作裤戴口罩穿工作鞋 手消毒进入洁净区 要求:头发不外露,口罩遮住口鼻、衣服拉链拉紧,裤脚塞入鞋套内,穿戴整齐后进入各个岗位操作间。 6.2.2 注意:进入生产区,随手关门。 6.2.3 穿好工作服后进入缓冲间,关闭二更门,手消毒后打开缓冲间门进入洁净区,二更与缓冲间门严禁同时开启。 6.3 离开一般生产区时更换工作服、工作鞋的顺序和进入生产区的顺序相反。 7 更鞋、更衣间依据更衣岗位清洁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洁。 8 每天/班由公卫人员负责关闭水、电、门、窗及安全后离开现场。 9 相关文件 《洗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0 相关记录 进入洁净区人员登记表

原子吸收标准溶液的配制

原子吸收常用的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点击次数:1081 发布时间:2012-5-17 标准溶液的配备方法 钙元素符号-Ca 相对原子量 -40.08 仪器操作条件 波长 422.7nm 狭缝 0.4nm 灯电流 3.0毫安 燃烧器高度 8毫米 空气压力 0.3兆帕 乙炔压力 0.09兆帕 空气流量 7.0升/分 乙炔流量 1.5升/分 火焰类型氧化性兰色焰 钙Ca 标准溶液的配置 钙标准溶液浓度1000微克/毫升 称取经灼烧后的高纯氧化钙1.3992克,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盐酸20毫升,低温加热溶解,冷却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刻度,摇匀。此溶液1毫升=1000微克Ca。 或购置国家标准GBW(E)080261 1000微克/毫升Ca(基体5%盐酸) 标准系列与线性工作范围 配置每毫升含钙0.0, 1.0, 2.0,3.0,4.0,5.0微克2%盐酸溶液和0.2%氯化锶溶液。 钙标准使用液:吸取1毫升=1000微克钙标准溶液10.0毫升于100毫升容量瓶中,加入2毫升盐酸,用去离子水定容刻度,摇匀。此溶液1毫升=100微克钙。 氯化锶应为GR试剂 在仪器推荐条件下,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0-5.0微克/毫升。 特征浓度 在仪器推荐条件下,钙的特征浓度约为:0.080微克/毫升(1%吸收)。 浓度为2微克/毫升的钙标准溶液,通常可获得0.110左右的吸光度值。 其他分析线

波长(nm) 狭缝(nm) 特征浓度之比 422.7 0.4 1.0 239.9 0.4 120 干扰及分析提示 据文献报道,在空气-乙炔焰中,铝、Be、硅、钛、钒、锆、磷酸盐、硫酸盐都会干扰钙的测定。将0.1-1%的镧或锶加进样品和标准中,能抑制上述干扰。硫酸、磷酸干扰钙的测定,测定时,样品和标准中酸的浓度应该一致,同样一份样品,酸的浓度不同所测吸光度值也不相同。要严格控制水和试剂空白,仪器喷雾系统注意防止沾污。钙有轻微的电离干扰。 试验表明,钙的吸光度与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燃烧器的高度有关。在开始分析以前,应用该得标准溶液调节吸光度到最大,然后进行分析。 标准溶液的配备方法 镉元素符号-Cd 相对原子量—112.4仪器操作条件 波长228.8 nm 狭缝0.4 nm 灯电流 3.0毫安 燃烧器高度 6.5毫米 空气压力0.3兆帕 乙炔压力0.09兆帕 空气流量7.0升/分 乙炔流量 1.5升/分 火焰类型氧化性蓝色焰 镉 标准溶液的配置 镉标准溶液浓度1000微克/毫升 称取高纯镉(99.9%)0.1000克,置于250毫升烧杯中,加入10毫升盐酸,在低温电热板上加热溶解。移入100毫升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刻度,摇匀。此溶液1毫升=1000微克镉。或购置国家标准GBW 08612 1000微克/毫升镉 (基体1%硝酸) 标准系列与线性工作范围 配置每毫升含镉0.0,0.2,0.4,0.6,0.8,1.0微克2%盐酸溶液。

常用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常用标准溶液配制方法

1

2一般规定 本标准中所用的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应符合GB6682中三级水的标准。 本标准中所用试剂的纯度应在分析纯以上。 工作中所用的分析天平的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均需定期校正。 本标准中标定时所用的基准试剂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制备标准溶液是所用的试剂为分析纯以上试剂。 本标准中所制备的标准溶液的浓度均指20c 时的浓度。在标定和使用时,如温度有差异,应只能附录A(补充件)补正。 “标定”或“比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8次,两人各作4平行,每人4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两人测定结果的差值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最终取两人测定结果的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本标准中凡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浓度时,不得略去其中的任何一种,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差值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2%,最终以标定结果为准。

制备的标准溶液与规定浓度之差不得超出规定浓度的+—5%。。 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 标准溶液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除外,应于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碘量法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15~20c之间进行滴定。 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月。 3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标定 4.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使用期:2个月) c(NaOH) = 1 mol/L c(NaOH) =0.5 mol/L c(NaOH) =0.1 mol/L 4.1.1 配制 称取1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吸下述规定体积的上层清夜,用无二氧化碳的水稀释至1000ml,摇匀。 c(NaOH) ,mol/L 氢氧化钠饱和溶

标准溶液配制作业指导书-1

标准溶液的配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标准溶液配制活动、保证标准溶液(标准物质)准确、可靠,量值溯源稳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技术中心检验测试用标准溶液(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定、验证、有效期限的规定和标识等活动。 3.职责: 3.1配制人员:记录配制、稀释过程和数据;加贴标签; 3.2审核(复核)人员:检查配制过程符合性,计算有效性和结果准确性。 4.工作过程及要求 4.1基本要求 4.1.1方法选择:按照检验、测试、分析标准(方法)规定执行或按照国家标准(如GB/T601、GB/T602等)规定执行。 4.1.2制备标准溶液用水,应符合GB/T6682-92中二级水的规定,特殊项目、微量测定用元素标准溶液配制用水应符合GB/T6682-92中一级水的规定。 4.1.3配制标准溶液所用试剂的纯度应为基准剂试、高纯试剂、光谱纯试剂。 4.1.4所用分析天平的砝码需定期校正,滴定管、容量瓶及移液管使用已校正的。 4.1.5标定标准溶液所用的基准试剂应为容量分析工作基准试剂。 4.1.6制备标准溶液的浓度系指20℃时的浓度,在标定和使用时,如温度有差异,应按附表1进行补正。 4.1.7“标定”或比“较较”标准溶液浓度时,平行试验不得少于4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即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与平均值之比不得大于0.1%,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4.1.8对规定用“标定”和“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浓度时不得略去其中任何一种,且两种方法测得的浓度值之差不得大于0.2%,以标定结果为准。 4.1.9制备的标准溶液浓度与规定浓度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 4.1.10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的标准溶液时,应现用现配。 4.1.11碘量法反应时,溶液的温度不能过高,一般在15-20℃之间进行。 4.1.12标准贮备液有效期为两个月。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2个月。 4.1.13微量测定用工作液应用标准溶液逐级冲稀成所需工作液,每次吸取体积不得小于5ml。4.1.14微量测定所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期一般为2个月,有效期内出现混浊、沉淀或颜色有变化时,应重新制备。 4.2 配制方法 4.2.1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按照检验、测试、分析标准(方法)规定执行或按GB/T601-2002执行 4.2.1.1直接配制法 用分子量求出欲配制的浓度质量。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一定量已干燥的基准物放入洁净的烧杯中溶于水,转入已校正的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根据物质的重量,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其准确浓度。 配制标准溶液校核登记。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基准物质 标准溶液是指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它是滴定分析中进行定量计算的依据之一。不论采用何种滴定方法,都离不开标准溶液。因此,正确地配制标准溶液,确定其准确浓度,妥善地贮存标准溶液,都关系到滴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直接配制法 用分析天平准确地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溶于适量水后定量转入容量瓶中,稀释至标线,定容并摇匀。根据溶质的质量和容量瓶的体积计算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称为基准物质或基准试剂,它也是用来确定某一溶液准确浓度的标准物质。作为基准物质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试剂必须具有足够高的纯度,一般要求其纯度在%以上,所含的杂质应不影响滴定反应的准确度。 (2)物质的实际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若含有结晶水(如硼砂Na 2B 4 O 7 ?10H2O),其结晶水的数目也应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3)试剂应该稳定。例如,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不易被空气氧化,加热干燥时不易分解等。 (4)试剂最好有较大的摩尔质量,这样可以减少称量误差。常用的基准物质 有纯金属和某些纯化合物,如Cu, Zn, Al, Fe和K 2Cr 2 O 7 ,Na 2 CO 3 , MgO , K BrO 3 等,它们的含量一般在%以上,甚至可达% 。 应注意,有些高纯试剂和光谱纯试剂虽然纯度很高,但只能说明其中杂质含量很低。由于可能含有组成不定的水分和气体杂质,使其组成与化学式不一定准确相符,致使主要成分的含量可能达不到%,这时就不能用作基准物质。一些常用的基准物质及其应用范围列于表中。

表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和应用

消毒液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分发部门 综合部[ ] 采购储运部[ ] 生产部[ ] 工程项目部[ ] 财务部[ ] 工艺技术部[ ] 研发部[ ] 市场策划部[ ] 销售服务部[ ] 销售事业部[ ] 质量保证部[ ] 质量控制部[ ] 动力维修车间[ ] 设备部[ ] GMP认证部 [ ] 固体制剂车间[ ] 冻干粉针车间[ ] 小容量注射剂车间[ ]

目的:建立消毒液配制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消毒液配制岗位。 责任: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本规程进行操作。工艺员、QA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内容: 1、配制前检查及准备 1.1 检查配制所需的容器是否已清洁并在清洁有效期内。 2、0.1%新洁尔灭消毒液的配制 2.1 用量筒接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20580ml倒入已清洁的消毒捅中。 2.2 用量筒量取5%新洁尔灭420ml倒入注射用水中备用。在容器上挂上标识。 2.3 用途:0.1%新洁尔灭用于工具、设备外表面、房间。 3、2%来苏儿(甲酚皂)消毒液 3.1 用量筒接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一定容量倒入已清洁的消毒捅中。 3.2 用量筒量取12.5%来苏儿或50%来苏儿一定容量倒入注射用水中备用,在容器上挂上标识。 3.3 用途:2%来苏儿用于房间、设备的清洁、水池、地漏的液封。 4、75%乙醇溶液 4.1 用量筒量取换热至室温的注射用水2740ml倒入已清洁配液桶中。 4.2 用量筒量取95%乙醇10260ml倒入已清洁配液桶中,打入消毒液接收间、密闭、备用。在容器上挂 上标识。 4.3 用途:用于皮肤、工具、设备、房间的消毒 5 、以上数值为配制比例,生产时按实际需要配制。 6、消毒液的配制公式为 原液浓度×原液体积=消毒液浓度×消毒液配制体积 例如:预配制75%乙醇溶液10000ml,使用95%的乙醇体积为Vml, 95%×V=75%×10000, V =7895ml。 7 、消毒液的编号 7.1 编号原则:配制日期(8位)+该消毒液当天配制的流水号(两位)。 如:2010年01月30日第一次配制的0.1%新洁尔灭消毒液编号应为2010013001。 8、消毒液配制、使用注意事项: 8.1 消毒液配制后必须保存,使用期限为48小时。 8.2 处理洁净区器具、设备等的消毒液应一个月更换一次,以免产生耐药菌株。 8.3生产20ml产品时,蠕动泵和过滤器需放在B级消毒液接收室进行操作。 9、清洁与清场 9.1 将配制消毒液所用器具送到器具清洗间进行处理。 9.2 清洁工具的清洗与存放 9.2.1 清洗方法:按《清洁工具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编号:SOP-PM-0001700)进行操作。 9.2.2 存放地点:C级洁净区清洁工具存放于洁具存放间。

标准溶液配制标定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9725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 3一般规定 3.1除另有规定外,本规程所用试剂的级别应在分析纯(含分析纯)以上,所用制剂及制品,应按GB/T603的规定制备,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规格。 3.2本规程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除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盐酸-乙醇标准滴定溶液、 )=0.5mol/L]外,均指20℃时的浓度;在标准滴定溶液标亚硝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NO 2 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若温度不为20℃时,应对标准滴定溶液体积进行补正。规定“临用前标定”的标准滴定溶液,若标定和使用时的温度差异不大时,可以不进行补正。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滴定管、单标线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按相关检定规程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 3.3在标定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时,滴定速度一般应保持在6-8mL/min。 3.4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小于或等于0.5g时,按精确至0.01mg称量;大于0.5g时,按精确至0.1mg称量。 3.5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应在规定浓度的±5%范围以内。 3.6除另有规定外,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需两人进行实验,分别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标定结果相对极差不得大于相对重复性临界极差[CR (4)r=0.15%],两人共八平行标 0.95 (8)r=0.18%]。在运算过程中保留5位定结果相对极差不得大于相对重复性临界极差[CR 0.95 有效数字,取两人八平行标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标定结果,报出结果取4位有效数字。 3.7本规程中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0.2%(k=2)。 3.8本规程使用工作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当对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度有更高要求时,可使用标准物质(扩展不确定度应小于0.05%)代替工作基准试剂进行标定或直接制备,并在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时,将其质量分数代入计算式中。 3.9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小于或等于0.02mol/L时(除0.02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氯化

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 Y203

原油破乳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原油破乳剂 产品型号:WD22-401-Y203 化学品英文名称Demulsifier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CAS No 聚醚 甲醇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害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引起上呼吸道刺激、头痛、恶心、呕吐。一般吸入和在工业操作过程中不会引起中毒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 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防护工作服,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用锯末、砂子或其它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充分吸收。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按易燃化学品储存,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要求: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色或棕色均相液体 相对密度(水=1):0.800~1.000 主要用途:用于原油的破乳、脱水 其它理化性质:相对脱水率≥90%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和一般储存条件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