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 乐 县 概 况

昌 乐 县 概 况
昌 乐 县 概 况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潍坊市的近郊县,古为齐国首城,今为宝石之都,辖4

个镇、5个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处水库管理区,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昌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初,姜子牙封于齐,建都昌乐营丘,昌乐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200多处。新近发现了崇山石祖林、东夷骨刻文、寿阳山岩书等文化遗迹。据专家考证,骨刻文比河南安阳甲骨文还早1000多年。昌乐名人辈出,历史上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前秦丞相王猛、唐宋著名画家韩熙载等名人;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党政军商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昌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距济南机场、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纵贯南北,是进出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昌乐还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之地,发展条件极为优越。

昌乐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境内有大小古火山一百多座,有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岩远古火山口群、仙月湖风景区等旅游区;有各类大中小水库104座,水力资源丰富;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油页岩、木鱼石、地热等近30种,其中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宝石产地之一,年加工交易额300多亿元,被评为“中国珠宝产业基地”;昌乐西瓜年产4.4亿公斤,以早大甜和无公害享誉全国,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昌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科学确立了“一二三四”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植珠宝首饰一个千亿级产业,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两个300-500亿元的产业,装备制造、造纸包装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三个200-300亿元的产业,乐器、塑胶、农机制造、拉链织带四个过100亿元的产业。目前,珠宝首饰、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等10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企业规模快速膨胀,目前有12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有三年家企业成功上市,有三个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镇域经济形成特色,培植起了红河、鄌郚、乔官、营丘四个镇域发展组团,形成了一镇一业、一镇几业的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形成规模,走上了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全县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4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2个。

昌乐投资环境优异,发展最具活力。坚持“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成果”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建立了“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成立了“一厅五中心”,着力减少工作程序、压缩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便利、降低成本。全面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对所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并实行挂牌公示制,开通了经济“110”和县长热线电话,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

昌乐县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潍坊市的近郊县,古为齐国首城,今为宝石之都,辖4

个镇、5个街道和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处水库管理区,面积1101平方公里,人口60万,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金融生态县、中国魅力名县、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

昌乐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初,姜子牙封于齐,建都昌乐营丘,昌乐是齐文化的发源地。境内存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200多处。新近发现了崇山石祖林、东夷骨刻文、寿阳山岩书等文化遗迹。据专家考证,骨刻文比河南安阳甲骨文还早1000多年。昌乐名人辈出,历史上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前秦丞相王猛、唐宋著名画家韩熙载等名人;现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党政军商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

昌乐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交汇点,距济南机场、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各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横贯东西,省道大沂路、胶王路纵贯南北,是进出山东半岛的交通枢纽。昌乐还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三区”叠加之地,发展条件极为优越。

昌乐资源丰富,物产丰饶。境内有大小古火山一百多座,有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岩远古火山口群、仙月湖风景区等旅游区;有各类大中小水库104座,水力资源丰富;已探明和开发的矿产资源有蓝宝石、油页岩、木鱼石、地热等近30种,其中蓝宝石有矿面积450平方公里,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世界四大宝石产地之一,年加工交易额300多亿元,被评为“中国珠宝产业基地”;昌乐西瓜年产4.4亿公斤,以早大甜和无公害享誉全国,被确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昌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科学确立了“一二三四”产业提升工程,重点培植珠宝首饰一个千亿级产业,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两个300-500亿元的产业,装备制造、造纸包装以及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主的新兴产业三个200-300亿元的产业,乐器、塑胶、农机制造、拉链织带四个过100亿元的产业。目前,珠宝首饰、煤化工、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等10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企业规模快速膨胀,目前有12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有三年家企业成功上市,有三个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镇域经济形成特色,培植起了红河、鄌郚、乔官、营丘四个镇域发展组团,形成了一镇一业、一镇几业的发展格局。现代农业形成规模,走上了规模化种植、工厂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合作化经营的路子,全县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4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8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2个。

昌乐投资环境优异,发展最具活力。坚持“投资者发财,昌乐县发展,老百姓受益,干部出业绩,共建共享成果”的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着力打造投资政策洼地。建立了“一线工作、星级服务、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成立了“一厅五中心”,着力减少工作程序、压缩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便利、降低成本。全面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对所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全部落实县级领导包靠责任制,并实行挂牌公示制,开通了经济“110”和县长热线电话,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

北岩远古火山口群

位于乔官镇郝家沟西北山坡,是山东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火山口颈地质遗迹,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2002年12月,被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地质公园。据专家测定,该火山口群为1800万年前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形成的一处自然景观。该处存有大量的尖晶石原生矿(即蓝宝石原生矿),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收藏价值。下一步,计划将远古火山口群旅游区打造成以游客休闲体验、学生地质科普教育、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培训为主要功能的山东省火山地震地质科普教育体验中心。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 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 (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 、蜜瓜。2007 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 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 2 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 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 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 万亩、鲜食葡萄面积0.48 万亩。2010 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 元,收购总量

为37.3 吨,总收入为11.2 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 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 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 、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 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 4 万亩左右,2008 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 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 、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 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 万亩,红花1.59 万亩,枸杞3.3 5 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 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 、“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6 、草食畜。根据我县的资源条件,全力推进养羊大县建设,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畜牧产业升级。以“大户、小区、强乡”建设为载体,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系列化、经营集约化的路子,以布隆吉乡、锁阳城镇为重点乡镇,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2010 年全县共调引种公羊365 只、基础母羊24054 只

平陆县县情简介(新)

平陆县县情简介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是挺进中原的门户,境内北高南低,沟壑纵横,呈东西长1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阶梯状向阳坡,适宜各类作物生长,国土总面积1173.5平方公里,下辖6镇4乡1区,228个行政村,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我县地处中条山南麓,境内共有268座山,70多个滩,24个垣,3195条沟,山、垣、沟、滩俱全,目前仍属全省“两区”开发县份之一,也是运城唯一的国定贫困县。 一、地理位置 平陆地处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北靠中条山与河东盆地相依,南临黄河与河南三门峡市相望,东接黄河小浪底枢纽与九朝古都洛阳、郑州为邻,西越芮城、华山与西安为邻,地理位置优越。 二、交通 平陆交通发达,设施齐备,投资环境优。出县城南三、四华里,经三门峡黄河大桥即到沟通中西部的大动脉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往北有穿越全境连结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的运三高速公路和209国道,往西有直达秦晋边关风陵渡的风南公路,往东有连接晋豫两省的三门黄河钢桥和南沟索道桥。县内有横贯东西的沿河公路,是纵跨南北的县乡

主干道。穿越平陆连接陇海铁路、同蒲铁路的运三(运城-----三门峡)铁路专线将开工建设,为平陆经济腾飞架起通天大道。平陆周边航空条件优越,北有运城关公、太原机场,西有咸阳国际机场,东有洛阳、郑州机场。 三、资源 1、矿产资源 地下矿藏极为丰富,总储量达20亿吨以上,经勘查的资源种类有26种,分别是:煤、铝、铁、金、石膏、大理石、铜、蛭石、石英石、重晶石、石灰石、石墨石、耐火铝土、磷矿、钾长石,水磨石、水晶石、硫酸钡、硫铁矿、铝矾土及银、钛、铀、玉石等,其中平陆煤田(包括夏县、垣曲各一部分)是山西探明的八大煤田之一,储煤共11层,预获储量8.4018亿吨;石膏储量300万吨,二水硫酸钙含量高达98.5%,以纤维状、雪花状石膏为上乘,铝矾土总储量在1.16亿吨以上,是山西四大铝矿基地之一,铝硅比值平均7.5;大理石总储量约为5亿立方米,品种多样,尤以墨玉、汉白玉、蛇纹石、松香黄、孔雀石等大理石中之上等品为主。 2、农业资源 耕地总面积44.5万亩,宜林面积76万亩,牧坡35万亩。农业主导产业为粮食、苹果、鲜桃种植和畜牧养殖。优质苹果面积达7万亩,其中高档红富士苹果年总产2万多吨,并以色、质、味俱佳而多次摘取全国展博评选金奖。“大玖

张家川县县情概况

张家川县县情概况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东北部,陇山西麓,东接陕西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华亭、庄浪县毗邻,总面积1311.8平方公里,是陇东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回族聚居区。现辖3镇12乡,258个村,总人口32.8万人,其中回族2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3%;农业人口30.06万人,占总人口的94.2%,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张家川县自然资源丰富。全县草地面积54.1万亩,独具发展畜牧业的优越条件;境内山青林茂、万木峥嵘,森林覆盖率达21.6%。横亘东北的关山林区,林地面积59.14万亩,木材总蓄积量达120.47万立方米,林区生长有五倍子、鑫樱子、鹿含草等十几种名贵药材,出产蕨菜、生漆、山货等上百种林副产品,栖息着金钱豹、毛冠鹿、林麝、黄鼬、红腹锦鸡等57种珍禽异兽;县境内主要矿产资源8种,矿点18处,已探明铜矿石储量1367万吨,铁矿石储量3111.9万吨,铅、锌、银以及非金属硫、石灰石、石英石、长石也有一定储量。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距今3000—6000年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遗址,有陇关道、长宁驿、街亭古战场等古道驿站遗迹,还有宣化岗、正觉寺、老庵寺等拱北、寺院,位于木河乡桃园村的马家塬战国墓地被评为2006年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上众多的古迹遗存和神奇秀美的关山风光、绿波荡漾的天然草场、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共同构成了张家川县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自治县成立五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回汉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98亿元,较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94亿元、3.49亿元和7.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9.2%和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3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4亿元,同比增长19.6%;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2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47亿元,同比增长2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抚今追昔,沧桑巨变;放眼未来,任重道远。在全面建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围绕四大目标定位(把我县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清真食品城”、“陇东南畜牧大县”、“天水市矿业基地”和“天水市特色旅游区”),坚持‘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民营路、建和谐县’的基本

推进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doc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关于瓜州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浅见 瓜州县农牧局陈玉新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落实全省“六大行动”和全市“两抓整推”的总体思路,坚持“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以改良品种、提升品质、创新品牌,发展产业化、高效化特色农业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优质高效”、“扩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区位、资源优势,抓项目、建基地、扶龙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造血”功能,切实加快全县节水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一、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蜜瓜。2007年开始我县蜜瓜种植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品质逐步提升,初步形成了哈密瓜、白兰瓜和西瓜三大系列产品,2010年蜜瓜种植面积达8.2万多亩,主要分布在南岔、西湖、瓜州、河东等乡镇。种植蜜瓜亩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产业增收效果明显。瓜州蜜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蜜瓜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高效特色产业。 2、葡萄。主要分布在西湖乡、瓜州乡、南岔镇等,种植面积约0.94万亩,其中酿酒葡萄面积0.46万亩、鲜食葡

萄面积0.48万亩。2010年我县酿酒葡萄开始进入收获期,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对我县酿酒葡萄进行了统一收购,收购价为每公斤3元,收购总量为37.3吨,总收入为11.2万元。经调查统计,通过与棉花、蜜瓜、籽瓜等作物套种,今年我县葡萄种植户亩经济效益均达到2700元以上,葡萄生产情况好的农户亩收入高达5000元以上。鲜食葡萄仅有零星产出,绝大部分尚未进入产果期。 3、加工型番茄。以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四个乡镇为主,2008年以来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14万亩左右,2008年建成西域阳光食品公司三道沟分公司、2010年建成瓜州县金泉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与种植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 4、中药材。目前全县以甘草、红花、枸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2万亩,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已发展成为我县的一个十万亩特色产业。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双塔、梁湖、广至等乡镇。甘草种植7.2万亩,红花1.59万亩,枸杞3.35万亩。 5、酒花。主要分布在三道沟、河东、腰站子、布隆吉等乡镇,现有种植面积约0.45万亩,当前全国性啤酒原料市场价格持续低迷,我县酒花产业发展也受到影响,为巩固酒花产业发展成果,大力发展“一特四化”、“三品两化”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终目标,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酒花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提高农户发展酒花产业的积极性,从而保障我县酒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射洪县情概况

射洪县情概况 【地理区位】射洪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遂宁以北,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属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与成都、重庆距离都在200公里以内,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射洪现辖30个乡镇,其中20个镇(太和、金华、仁和、青岗、明星、洋溪、香山、大榆、广兴、潼射、涪西、陈古、凤来、金家、天仙、太乙、曹碑、沱牌、复兴、官升),10个乡(伏河、青堤、双溪、文升、瞿河、万林、太兴、东岳、金鹤、玉太),590个行政村、3个街道办事处(子昂、紫云、平安)、66个社区。 【人口状况】截至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100.78万。男女人口比例为105.76:100,人口密度为676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出生率7.93‰、死亡率5.4‰、自然增长率2.53‰。全县农业人口71.2万,非农业人口29.6万。 【历史沿革】射洪县建置是在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于北周(公元557年)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射洪县得名源于其境内有射江(射江今称梓江,又名梓潼江),古“江”与“洪”同音,古人将“射江”讹为“射洪”,后北周从俗,遂改为射洪。《元和郡县图志》载:(射洪)“县有梓潼水,与涪江合流,急如箭,奔射江口。蜀人谓水口曰洪,因名射洪”。今射洪县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1500多年。 【古今名人】射洪历史文化名人众多。包括:陈子昂(约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开初唐诗坛一代诗风,其《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更是流传千古;谢东山,字阳升,号高泉,嘉靖二十年(1541年)登辛丑科进士及第,授兵部主事,后迁郎中,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山东巡抚;孙竹篱,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绵阳书画院院长,擅长中国画,其国画作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于渊,名光藻,号邦齐,川中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自然条件】射洪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总体上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日照1300.4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4.0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1°C。年降雨量887.3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28.3mm。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加上蒸发量比较大,所以干旱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射洪县境呈心脏形,西北高,东南低,东西最宽处46公里,南北最长处58.6公里。全县以丘陵地貌为主,丘陵地区占89.1%(其中浅丘占36.4%,中丘占17.3%,深丘占35.4%),涪江、梓江河谷地貌占10.9%。射洪县境海拔最高点674米(金华镇武东天宝寨),海拔最低点299米(沱牌镇涪江出口处)。射洪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41.51%,是全国首批造林绿化百佳县。射洪水利发达,有人民渠(长270.43千米)、前锋渠(长106.7千米)、武引渠(一期74千米,二期预计建设400千米)、螺引渠(长35千米)、天仙水轮泵站、洋溪水轮泵站等大中型水利工程控灌全境,耕地保灌率51%。 【能源状况】射洪4处拦断涪江建厂发电,已建成的金华电航(装机容量4.2万千瓦)、螺丝池电航(装机容量3.15万千瓦)、打鼓滩电航蓄水并网发电(装机容量3.6万千瓦),柳树电航工程(装机容量4.8万千瓦);建成沱牌热电厂,装机容量2.4万千瓦。射洪目前生活用电价0.64元/千瓦时,商业用电1.0132元/千瓦时,大工业用电0.5982元/千瓦时,非普工业用电0.7541元/千瓦时(高峰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上浮50%,谷段电价在平段电价基础上下降50%)。射洪境内石油、天然气等资源较丰富,天然气供应充足,已成功开采天然气井21口,目前民用天然气供应价格为1.83元/立方米(宏源公司),工业用气价格为1.8—2.5元/立方米(供应公司不统一)。建成农村沼气池97000户。射洪水能资源丰富,供水充足,其中:第一级(1—20立方米)1.83元/立方米(另加污水处理费0.3元/吨),第二级(21—30立方米)2.75元/立方米,第三级(31立方米及以上)3.66元/立方米,合表用户按总表计量的1.93元/立方米,另加污水处理费0.3元/吨。非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业用水、工业用水、经营服务用水):每立方米2.65元(工业用水和行政事业用水另加污水处理费0.70元/立方米,经

息县县情简介

息县县情简介 息县位于中原腹地南侧、大别山北麓,有“不息之壤”之称,辖1区4办6镇12乡,总面积1892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息县气候湿润、风景秀丽,淮河穿境而过75.4公里,河之南葱翠秀丽,河之北坦荡宽广,古老精深的农耕文化与绵绵细密的淮水文明在这里交汇,自古以来良田沃野、物产丰饶,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息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磅礴大气的中原文化与灵动浪漫的楚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和豫风楚韵的文化特色。夏、商时期属豫州,在商代即存有息方国。息县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国,公元前682年在华夏大地上首次设县,古今相延不易其名、不改其治,堪称“郡县制”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境内有息国故城、赖国故城、秦楼等遗址,息氏、赖氏、白氏均发源于此,历史名人有“三年不语”的息夫人、“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马援、清廉刚直的明代尚书李若星等。2009年,在境内淮河岸边发现距今3500年历史的商代独木舟,现作为镇馆之宝陈列于信阳市博物馆。 这是一座永远不朽的红色丰碑。壮烈之举震撼人心,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息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革命战争年代,息县儿女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涌现出红色战士王遵义、铁血英雄何 — 1 —

万镒、虎穴英豪隐剑、独臂战将廖政国、投笔从戎黎原将军等一大批革命志士。1947年,刘邓大军正是在息县抢渡淮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留下了“将军试水”的千古佳话。为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县委、县政府在渡淮旧址建立了刘邓大军渡淮纪念场馆,再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波澜壮阔的历程。 这是一片物华天宝的息壤宝地。息县良田广丰、物产足满,主食优良、果蔬鲜美,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挥墨留下“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的秀美诗篇。全县有可耕地196.5万亩,淮北小麦壮,淮南稻米香,素有“有钱难买息县坡,一半干饭一半馍”之美誉。常年粮食种植面积240万亩,粮食产量20亿斤左右,占全省的1/50,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里出产的生猪肉质鲜美、久享盛誉,香稻丸圆如珍珠、香气馥郁,息半夏疗效卓绝、为人称道,堪称同类药材中的瑰宝。 这是一座宜居宜业的生态美城。息县城南有濮公山、淮河和桃花岛,东有澺河,西有清水河,中有龙湖和凤湖,具有“一山一岛两湖三水”环绕的地理格局。依托临淮滨水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县委、县政府描绘了“一条大河润两岸,一山一岛紧相挽,一龙一凤映如意,一张蓝图十二团”的壮美画卷,正在着力打造滨水新城、谯楼古城、息国故城、濮公山风景区、产业集聚区五大区域互动发展新格局。目前,城区建成面— 2 —

建宁县情概况

县情概况 建宁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公元958年置县,全县辖4镇5乡、92个建制村、7个社区,总人口15.5万人,县域面积1718平方公里。 建宁是闽地之母、古老陆地。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是八闽大地的起源地,地质学定名为天井坪地貌,当年全省除建宁这块陆地外,其它都在茫茫大海之中,独特而优良的地质、水质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品质一流的农副产品,建宁是著名的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无患子之乡、梨产业龙头县和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建莲为历代皇家贡品、《红楼梦》中第十回和五十二回两处记载,已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建宁是闽江正源、生态胜地。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此。为南方重点林区县、第二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现有生态公益林67万亩,水源水质100%达标,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是休闲安养的“天然氧吧”。“秀起东南第一巅”的金铙山海拔1858米、是福建境内最高峰,已建成闽江源生态旅游区、高峰漂流、修竹荷苑等五大景区,拥有2块国家4A级景区牌子,是全省十个新兴旅游县之一。 建宁是中央苏区、红色土地。曾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驻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朱德等八大元帅在这里战斗生活过,是首批中央苏区县和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完胜之地,同时还是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决策地、第四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和第五次反“围剿”的重要战场。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国家4A级景区。 建宁是花果之乡、醉美大地。年种植莲子、种子、梨子分别稳定在5万亩、12万亩、12万亩,到建宁既可体验浪漫花海、又可品尝优质水果。一年中桃花、梨花、杜鹃花、金针花、荷花等“五朵金花”依次竞相开放,按照“清新花乡·福源建宁”主题形象定位,全面启动全域赏花地建设,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围绕丰富的绿色资源,已开发出速冻鲜莲、莲芯雪、孟宗笋等系列产品,形成了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深受市场消费者青睐。 建宁是边贸重镇、后发之地。与闽赣两省六县毗邻,边贸经济素来活跃,古有“闽盐赣米”集散地之美誉,为省定边贸重点县。现已形成了莲子、种子、果子、无患子、铙纸“五子登科”的产业发展格局,铙纸集团特种薄型纸产能居亚洲第一。建成了闽赣边贸综合市场、省际公路港、汽车城等边贸平台,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达到15.27平方公里。随着向莆铁路和建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莆炎高速和浦梅铁路即将动工,建宁将成为闽赣边界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福建挺进中西部的“桥头堡”。

酒泉的基本概况

酒泉的基本概况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甘肃省名“肃”字由来地。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110万人。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邮政编码:735000,电话区号:0937。整个酒泉市行政区域东接甘肃省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万1200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城区面积76.4 9 平方公里(不含嘉峪关),城区规划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不含嘉峪关规划的260平方公里)全省第二大。酒泉市人口合计110万(2010年)其中城市人口70万,城镇化比率64%。在全省14市中排名第3,前2名依次为:兰州、天水、接下来是酒泉。酒泉城区人口40万人,在甘肃仅次于兰州,天水。全区共辖肃州区、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代管敦煌市、玉门市,市政府驻肃州区。全区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创造了新时代壮美画卷:酒泉大地拥有15万公顷耕地、466.3万公顷牧草地。在48个矿种的572处矿床中,举世无双的矿产令人惊心羡慕,其中

塔尔沟钨矿为亚洲第一大钨矿,老君庙则是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沟铁矿被酒泉的铁山精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与酒钢之魂一齐写在了共和国的工业史上。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古老的西、氐、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狩猎,互争雄长。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大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阳关、玉门关),修长城,设亭障,移民屯田,发展农耕,开通丝路,掀开了这里开拓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在这片神奇的绿洲上,孕育发展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关隘要塞、长城烽燧、大漠驼铃、画工青灯、石窟佛陀,悲壮的征战、开拓的艰辛、传奇的故事、豪迈的诗篇,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各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张骞“凿空西域”后,这里成为汉朝经营河西、开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战略前哨。绵延起伏的汉、明长城,立守千年的阳关、玉门关、肩水金关,为雄伟的长城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两汉、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延伸、扩展、繁荣,作为“华所交”之地,这里成为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经通道和重要中转站,为促进中西两大文明的广泛交流,互相吸纳,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全区境内分布着一千余个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以莫高窟、榆林窟为代表的古代石窟艺术;以瓜州城、桥湾城区、玉门关、阳关、汉、明长城及100余座烽燧为代表的古长城、关隘遗址;以酒泉钟鼓、白

奉新县情简介

奉新县情简介 江西省投资环境十佳县 一个永远创新的名字——奉新 在江西省西北部,距省会南昌50公里处,有一块1640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一群有着200多个不同姓氏,30余万之众充满活力和追求的人群。 世世代代的人群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历史。她有旖旎的风光,璀璨的人文历史。儒道佛在这里交汇,科学与艺术,现代与文明,都在这块土地找到了精神的原点。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她在无交通优势、无资源优势、无国家投资优势、无工业基础的先天不足条件下,走通华山一条道,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以超常规的发展势头,成为江西发展工业先进县,开放型经济先进县、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是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崛起区,是江西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典范和标兵。 她的名字,厚重、活力、创新。 一个永远充满厚重的名字——奉新 奉新,于西汉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建县,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江西省最早设立县治管理的十八县之一。公元943年,南唐保太元年,为表示“弃旧迎新”之意,取县名为“奉新”。

得天地之精华,奉新山环水抱,生态秀丽。境内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峰有10多座,绵延不尽的母亲河鄱阳湖支流潦河贯穿全境。奉新山水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炼造下,有神秘的原始森林,有浩瀚的30万亩连片竹海,有号称江南第一瀑布群的萝卜潭瀑布,更有风调雨顺的适宜万物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奉新属丘陵山区地貌,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被北宋诗人黄庭坚赞誉为“仙源灵境”。 沐山水之灵气,奉新物华天宝,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有“上有万宝山、下有米粮川”之美誉。奉新是中国古代的产粮重地,有“米粮川”的盛誉。出产的红米,被纳为贡米,奉新因此又有了贡米之乡的美称。凭借天然的物产,奉新成为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稻示范县、全国优质米之乡、碧云牌大米被评为全国首家食品类AA级绿色食品证书产品和第一个国家出口大米免检产品。奉新是江南最大的竹乡,毛竹森林面积170万亩,立竹量达到7000万株,蓄积量居全国第五,毛竹品种列全国之最,毛竹王产自奉新,并被记录到了世界吉尼斯记录当中。凭借天生的禀赋,奉新成为全国毛竹林基地县,全国竹子之乡,全国模范绿化县,成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竹产业加工基地。奉新又盛产果中之王猕猴桃,全县猕猴桃果园面积达3万亩,年产鲜果3000万斤,是江南地区最大的猕猴桃生产繁育基地,奉新因此又有中国猕猴桃之乡的桂冠。奉新山水之魄造就了奉新小水电资源,全县水能蕴藏量达7.79万千瓦,已开发5.5万千瓦,盛水期年发电量可达3亿度,电力清洁环保,优质价廉,奉新因此成为全国第一批农村初级电气化百强达标县,又成为全国首批新农村新型电气化建设示范县。

清水县情简介

清水县情简介 清水县位于甘肃省东南,天水市东北,东界陕西省陇县、宝鸡市,南连天水市麦积区、秦州区,西接秦安县,北邻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距陇海铁路天水站40公里。全县总面积2012平方公里。介于北纬34°32′至34°58′、东经105°45′至106°30′之间,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47公里。现辖6镇12乡、260个行政村、1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1.26万人。 清水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悠久。汉武帝元鼎二年析上邽置清水县至今,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陇上要冲、关中屏障之称。据《水经注》记载,轩辕黄帝出生在清水,现存“轩口窑”、“三皇沟”遗址两处。清水是西汉名将营平候赵充国、唐始祖李虎的故里,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西时病故的地方,齐家文化、先秦文化、汉唐文化、宋金文化积淀丰厚。现存有永清堡遗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 清水山青水秀,旅游资源丰富。清水地处陇山西南麓渭河流域北岸,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2201米,最低海拔1025米。年均气温8.8℃,降水量580毫米,日照时数2076小时,无霜期171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县耕地面积96万亩,林地64万亩,草山草坡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5%。境内山青水秀,重峦叠翠,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色俱佳,旅游资源丰富。距县城8公里处的汤浴温泉,为全国十三大名泉之一,自宋、明以来已属陇上胜迹。温泉水质优良,水温54℃,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尤其被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含量居全国名泉之冠,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和矿泉水开发价值。此地群山环抱,清流映带,鸟鸣林幽,一派田园风光,甘肃省工人疗养院和体育训练基地座落其间,为理想的洗浴、疗养、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位于县城东南28公里处的花石崖,相传为唐玄奘取经途中大战黄木狼的万紫山,现存有黄木狼洞遗址。此地林木苍郁,悬崖峭壁,岩石嶙峋,寺庙兀立,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身。绿树成荫、草色青青、溪流涓涓、鸟语花香的秦非子牧马场、三皇谷森林公园等,令人心旷神怡。轩辕谷隘、充国陵园、宋金墓群、庞公仙境皆是陇上名胜。红崖晚照、古洞悬石、月台云影、高岭飞泉俱为旅游佳处。 清水农作物种类繁多,农业资源富饶。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畜牧、林果、经作等农业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正常年景产量达1亿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中药材、胡麻、葵花、大麻、蔬菜、花卉等。其中中药材人工种植及野生600多种,年产量6000多吨,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林果产品主要有苹果、葡萄、核桃、花椒、梨、桃、杏等,是驰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沙棘、山梨、草莓、山葡萄、五味子等野生果类资源十分丰富,沙棘面积30万亩,年产沙棘鲜果5万吨。畜禽主要有牛、羊、猪、鸡等50多个品种,年饲养量136万头(匹、只);以黄牛为主的草食畜养殖业逐成规模;野生动物100多种,珍贵的有毛冠鹿、石豹、红腹锦鸡等。 清水“天河”品牌优势明显,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全县工业以酒饮食品业为主体,以建材和机械制造业为两翼。产品主要有“天河”、“羲皇故里”、“充国”、“麦积烟雨”系列白酒、果酒、饮料、果汁、沙棘总黄酮和花岗岩板材、岩棉制品、麻纺织品、制粉机、粉皮机、粉丝机、压面机、铡草机等30多个门类360多个品种。天 河酒业集团公司已跻身天水市三大企业集团之一,酒饮产品畅销国内外,先后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优及省部级优质产品奖20多项。

酒泉的基本概况

酒泉的基本概况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酒泉的基本概况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甘肃省名“肃”字由来地。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辖“一区两市四县”(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县和阿克塞县),有汉、蒙、哈萨克、回等40多个民族,总人口110万人。 甘肃省酒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邮政编码:735000,电话区号:0937。整个酒泉市行政区域东接甘肃省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万1200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城区面积 76.4 9 平方公里(不含嘉峪关),城区规划总面积273平方公里(不含嘉峪关规划的260平方公里)全省第二大。酒泉市人口合计110万(2010年)其中城市人口70万,城镇化比率64%。在全省14市中排名第3,前2名依次为:兰州、天水、接下来是酒泉。酒泉城区人口40万人,在甘肃仅次于兰州,天水。全区共辖肃州区、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代管敦煌市、玉门市,市政府驻肃州区。全区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创造了新时代壮美画卷:酒泉大地拥有15万公顷耕地、466.3万公顷牧草地。在48个矿种的572处矿床中,举世无双的矿产令人惊心羡慕,其中塔尔沟钨矿为亚洲第一大钨矿,老君庙则是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沟铁矿被酒泉的铁山精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与酒钢之魂一齐写在了共和国的工业史上。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古老的

长汀县县情概况

长汀县县情概况 长汀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全县辖18个乡镇,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城区建成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5万人,属福建省第五大县。 长汀历史悠久,风光秀美,人文荟萃,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革命圣地。 长汀历史文化悠久。长汀从汉代置县,自唐开元24年(公元736年)置州后至清末的一千多年间,是各个朝代的州、郡、路、府的治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景区、中国文化旅游大县。 长汀客家文化丰富。长汀是客家人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先民从中原辗转而来,在长汀与原住民在生产生活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千锤百炼,博取众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文化、客家风土文化和客家饮食文化,众多的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并走向五湖四海。长汀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客家菜之乡”、福建第一个美食名城。长汀被誉为“客家首府”和“客家大本营”,汀江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长汀红色文化厚重。长汀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长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文化中心,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

汀开展革命实践,瞿秋白、何叔衡在长汀就义。革命战争年代,长汀2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涌现出老将军13名。1932年,第一个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省军区等机构设在长汀,成为福建革命运动的政治、军事中心。 长汀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一座正迈向现代化的县域新兴城市。 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近年来,长汀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长汀实际,围绕建设海西西部名城的战略目标,积极抢抓机遇,不断增强发展合力,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加快经济发展转变,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3亿元,是1999年18.2亿元的3.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47.1:21.2:31.7调整为31.2:37.2:31.6;完成工业总产值65.6亿元,是1999年12.2亿元的5.4倍;完成财政总收入4.13亿元,是1999年8866万元的4.7倍;较大改善长汀人口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状况。长汀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沿海和内地对接、协作、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模式,被省市肯定为“长汀现象”。 工业支柱产业基本形成。认真贯彻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海西的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扩张和向外辐射转移之机,大力实施项目

文水县县情概况1

文水县县情概况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太原、晋中、吕梁三市交会点,距山西省会太原76公里,属太原经济圈,总面积1064.4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5乡、1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市级开发区、199个行政村,总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38.24万。全县耕地60余万亩,其中90%属水浇地,是吕梁市乃至全省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2010年全县GDP实现46.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5.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12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38元。 一、地理状况 文水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划分为东部平原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和西部中山区三部分。东部平原区总面积520平方公里,耕地3.62万公顷,是全县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小麦、玉米主产区;中部低山丘陵区,海拔800米至1300米,总面积1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34万公顷,是本县的经济材生产基地;西部山区,海拔1300米至2000米,总面积4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0.17 万公顷,是理想的用材林基地,也是马铃薯、莜麦、胡麻等薯类、油料和杂粮的特色农业发展区。 二、资源状况 境内具有基岩中山区、土石低山区、黄土丘陵区、山前倾斜平原区、冲积平原区五种地貌类型。境内西部山区生长云杉、油松、落叶松、野刺玫、沙棘、苔类等林木,并有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二级保护动物金钱豹、穿山甲、麝等在内的200余种野生动物栖息;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岩、石英石、石棉、铅、银、石膏等,

已探明西山煤田74平方公里,储量约14亿吨;砂储量在16046.4万立方米以上,且质优、易开采。境内河流主要有汾河、文峪河、磁窑河和西部山区的头道川河、二道川河、三道川河3条支流。 三、历史人文 文水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繁衍生息,春秋时为平陵邑,设县建制已有2000多年历史,隋朝时因境内有文峪河,“其水波多纹”,故更名为文水县;文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有一代女皇武则天、宋朝名将狄青、净土宗创始人道绰,今有革命家张稼夫、女英雄刘胡兰、人民作家孙谦、“吕梁当代英雄”周拉奴等。境内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武则天纪念馆和刘胡兰纪念馆,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贤遗址。另有西峪口遗址、隐唐洞、东岩禅寺、梵安寺塔、狄青庙、石永市楼等众多的古遗址、古建筑、文物古迹。 四、基础设施 文水县城距省会太原76公里,大运、夏汾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有三个出口;太中银铁路横贯南北,设有大型客货运站台;307国道、省道祁方线纵横贯通,现已形成“两大内外循环、四角对外辐射、十大出境通道、平川村通油路、乡村街道硬化”的县乡公路网络,交通便捷,路网密集,四通八达。全县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基本满足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开放的文水诚邀天下客商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甘肃省主要河流概况 我省河流水系分为内陆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源总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82.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7.302亿立米米。入境水资源量287.3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482.3亿立方米。 一、内陆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三个水系。年径流量在1亿立方米以上独立出山的河流有15条,其中石羊河水系有西大河、东大河、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6条;黑河水系有讨赖河、洪水河(酒泉)、马营河(酒泉)、梨园河、黑河、洪水河(民乐)6条;疏勒河水系有党河、疏勒河、大哈尔腾河3条。自产水资源总量5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7亿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14.1亿立方米,出境水资源量7.3 亿立方米。 1、疏勒河水系 疏勒河水系以疏勒河为干流,主要支流有大哈尔腾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及白杨河,这些支流虽不汇入疏勒河、但习惯上仍划归为疏勒河水系。各河流均发源于祁连山脉,水量自产并全部消耗于我省内。疏勒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21.2亿立方米。

疏勒河干流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疏勒南山东段纳嘎尔当,河流出山后流经我省的肃北县、玉门市及瓜州县,注入双塔堡水库,下游水量只能引灌到西湖农场,已无余水下泄,疏勒河流域干流总长945公里,年均径流量8.7亿立方米。 大哈尔腾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东端奥果吐乌兰及野牛脊山,流经我省的阿克塞县,最终注入大、小苏干湖。河流长约320公里,年均径流量3.2亿立方米。 党河发源于疏勒南山的崩坤大坂、宰里木克和党河南山的巴音泽尔肯乌勒、诺干诺尔的冰川群, 流经肃北县及敦煌市,注入党河水库。河长390公里,年均径流量3.5亿立方米。 榆林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大雪山北坡和野马山北坡的冰川群,流经肃北及安西两县,注入榆林河水库。河长118公里,年均径流量0.65亿立方米。 石油河发源于祁连山脉的石油河垴、鸭儿河垴冰川及疏勒山,流经肃北县及玉门市。注入赤金峡水库。河长130公里,年均径流量0.43亿立方米。 白杨河发源于祁连山区吊大板,流经肃南县及玉门市,注入白杨河水库,河长90公里,年均径流量0.48亿立方米。 2、黑河水系

定远县情简介

定远县情简介 定远县地处皖东西部,江淮分水岭北侧。东依滁州, 南接合肥,西邻淮南,北望蚌埠,近入南京都市区,远融长三角经济区。国土面积29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7万亩,人口96.7万。辖22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 定远是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置定远县,意取平定远方之意,有近1500年历史。定远自古人杰地灵,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候家寨,出土了素有“绣像汉代史”美誉的汉代画像石,清末有“寿字、怀画、定文章”之称。这里是东吴名将鲁肃、南宋名相董愧、明朝丞相胡惟庸、李善长和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乡。抗战时期刘少奇、徐海东、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定远交通便捷,为南北交通要道。古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誉,现仍为全国南北之要冲。淮南铁路、合徐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合蚌公路、滁淮公路交叉贯通全境。已基本竣工、即将通车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 定远是皖东大县,资源丰富,地广人多,为滁州第一大县。非金属矿藏品种多、储量大,以岩盐、石膏著称,岩盐储量20亿吨、石膏储量6亿吨,已形成140万吨食盐、200万吨石膏加工能力。农副产品品质好、规模大,以定远猪闻名,粮、油、猪产量位居全国百强县、全省十强县行列。旅游资源分布广、潜力大,被列入全国100家红色

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定远是安徽省盐化项目县,2006年2月20日,安徽建省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省“861”重点工程、“十一五”规划“一号工程”——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盐化项目正式落户定远。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项目总投资286亿元,其中盐化项目169亿元。盐化项目主要包括年产80万吨离子膜烧碱(一期56万吨)、100万吨聚氯乙烯(一期40万吨)、140万吨电石(一期60万吨)、250万吨水泥(一期100万吨),配套建设3×300MW(一期2×300MW)自备热电站一座。据测算,盐化项目一期建成后,每年可新增税收8亿元以上,全部建成后,每年年销售总额81.13亿元,新增税收约15亿元。盐化项目位于我县炉桥镇北郊,一期工程建设涉及我县炉桥、年家岗、青洛等3个乡镇(原),11个行政村,35个村民组,2188户,需要征用土地7116亩(其中厂区用地5850亩,安置点用地771亩,撇洪沟用地420亩,规划公墓用地45亩,九连塘排水工程20亩),需要拆迁945户(其中厂区799户,撇洪沟104户,九连塘安置点42户)。盐化项目现已进入实质性开工阶段,建设在正常有序进行。聚合釜、电解槽等大型设备及热电站三大主机已完成招标工作;综合服务楼已于12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35KV变电站整体设备已完成招标并与生产厂家签订供货合同,电力线路已架设至厂区;水源泵房、变电站等正在进行工程详勘工作;铁路专用线接轨方案已确定。项目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

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等闻名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近代以来,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冯玉祥、张学良、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纷至沓来,留下了历史的印迹,特别是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经过平凉大地,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地灵人杰的平凉还孕育了世界文化名人、中华针灸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刘锜,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清初名臣慕天颜等一大批文韬武略杰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