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环节进行妥善的处理,这样才能响应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关键词】煤炭;环境;影响;措施

近几年,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只有对煤炭开发和利用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更清新、更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只有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以更好的状态去投入工作和生活当中。

1.煤矿开采利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煤矿的开采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和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存在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

我国的资源总量非常大,但是我国也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例如:我国的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领先位置,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非常少,只有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我国煤矿的主产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非常匮乏。煤矿主产区的水资源拥有量本来就不是很多,加上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在开采煤矿是对水资源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煤矿开采区附近的水源和水质也受到了不良影响。

对土地资源的污染

我国对煤矿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经常会出现煤矿过度开采的现象,由于对煤矿的过度开采,很多地区的土地都出现了大面积塌陷的状况,在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塌陷中煤矿的过度开采造成土地塌陷的面积最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的耕地被毁,从而使农民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煤矿开采也会导致地质的变化,从而使地面沉降的速度加快,这不仅会导致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安全,同时还会导致耕地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导致地表出现大量的积水,影响耕地的耕种质量。

除了煤矿开采会影响到土地的质量之外,产生的其他物质也会对土地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煤矸石是煤在开采和使用时容易产生的一种矿质废料,煤

矸石的数量和煤矿的开采量,和煤本身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使用前对煤的处理是否都得到也会对煤矸石的数量产生影响,煤矸石的产生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这会导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加剧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这都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从而危害人们的健康。

煤矿开采对于大气环境的污染

煤矿开采和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会对土地和自然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在煤的开采和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非常多的有害气体,最终排放到大气之中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情况,比如锅炉房内燃烧大量的煤,导致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排入大气之中造成空气污染,煤矿的运输过程也会对空气造成很多污染,例如,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所排放的尾气等都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煤矿工人在居住时和取暖时所排放的黑烟都会对空气产生危害,在对煤矿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这不仅对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一定的危害。

煤矿开采产生的噪声污染

由于煤矿的煤矿开采的工程周期长,而且开采设备的噪音严重,导致煤矿开采地区的环境受噪声污染严重。矿工在开采工作中受到连续性的高强度噪声污染不仅会产生听力下降和耳鸣耳聋的听觉问题,同时还会进一步引发矿工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的衰弱。矿工身体健康的下降导致了矿工工作效率的下降、工作状态不佳,加重了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和安全隐患。在这基础上,煤矿开采还对矿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煤矿开采产生的噪声已经成为煤矿必须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2.针对煤矿开采的影响的相关对策

针对这些在煤矿开采和使用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一定要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煤矿开采中的一些漏洞和弊端,从而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一些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改进措施供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进行参考。

井下废气和粉尘的处理

由于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瓦斯等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严重后果危害了矿工的身体健康,并且在排放到地表以后,还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如何解决粉尘的问题,可以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对煤层进行注水和使用集尘风机等设备,对开采过程中的粉尘进行控制和防范。同时在开采过程中对井下进行注氮、灌浆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中和井下煤炭自燃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井下污水的处理

为了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在开采时需要对煤层进行注水减少粉尘,同时煤矿的开采还会导致地下水的沉积,为此,及时将井下污水排出地表是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作业用水和地下水受到煤碳的污染严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于水资源会造成严重后果,采用新型的脱水和滤水设备,对井下排出的废水进行分成脱水和过滤,减少污水的排放,将高浓度的煤泥水回收至选煤厂从新加工和处理。

地表坍塌的问题

煤炭的开采会导致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地面能够承受的压力也不如以往,这种情况会导致地面出现坍塌的现象。煤矿方玉金的建筑物安全也受到了很大的牵连,甚至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开采区的保护工作他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如果矿洞出现问题,一定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矿洞进行回填,以保护地表安全。

控制噪声污染

煤矿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的噪声问题由来已久,根据我国卫生部对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关噪声问题的相关条例和规范标准,我国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的噪声严重超标,为此,煤矿开采时,相关企业必须做好噪声的消除和隔离工作,矿区必须配备噪声消音设备,将煤炭的生产噪声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煤层气的开发

所谓煤层气的开发就是指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井下的瓦斯利用问题。煤层气是一种随煤矿形成而伴生的非常规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会对开采工作造成严重安全隐患。现有的处理方式是将煤层气排放到地表燃烧处理,不仅仅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同时也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随着能源的紧俏和科技的发展,煤层气作为一种易得资源被人们所关注,如何安全合理的开采和收集煤层气,将原本的安全隐患化为新型能源,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还提升了煤炭开采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煤矿是我国储藏量相对较大的矿质资源,煤矿的开采一直是政府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煤矿的开采和利用过程当中容易已发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的质量,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的正常运行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成为了我国实现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所以一定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

【参考文献】

[1]戴莉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矿区生态修复—以煤矿为例[J].学理论,2010(18).

[2]赵东,王长新,李恩花.煤矿开采塌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J].中州煤炭,2008(4).

[3]袁霄梅,李光,陈永胜.浅析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煤矿开采,2008(6).

煤炭可持续发展与清洁利用

煤炭可持续发展与清洁利用 内容摘要:煤炭是中国的基础能源。尽管我们在努力调整能源结构,试图降低其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但在可预见的长期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占主导地位。基于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国情,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我国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工作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对煤炭能源可持续发展与雾霾治理等都有着重要意义。除了发电和热利用之外,新兴煤化工(煤制油品、天然气和烯烃等化工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煤炭利用方式。本文就煤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针对充分利用相对丰富的本土资源来开发煤基替代燃料与化工产品是否符合我国的战略利益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清洁利用煤化工

中国共产党“两个百年计划”的提出,确定了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现代的发达国家,而GDP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能源的大量消耗。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截至2013年底,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48万亿吨。煤炭不仅是重要的燃料,仍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60%-70%的比重远远高于其他能源。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4)》显示,2013年能源生产结构为:原煤占75.6%,原油占8.9%,天然气占4.6%,水电、核电、风电等占10.9%;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占66.0%,石油占18.4%,天然气占5.8%,水电、核电、风电等占9.8%。 我国有着良好的煤炭资源及其利用的工业基础,无论是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还是从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煤炭在中国能源领域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初步研究预测,到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将达到48亿吨左右;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会低于50%,煤炭工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煤炭属于高碳能源,碳排放系数最高,污染十分严重。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雾霾表明了煤炭大量利用的结果。要富强和谐就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这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煤炭燃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煤炭燃烧利用过程中向环境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悬浮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分析 ***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 710600) 摘要:因采煤生产的发展,煤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产生了不利的社会效应,如何限制采煤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议题。此文论述了我国矿产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对采矿生产活动造成的各种环境破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采煤;采矿生产;环境影响;治理措施。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coal mining and its prevention measures *** (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600 ) Abstract: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production, coal resource increasingly drying up, ecological system is destroyed, had a negative social effect, how to limit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al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ssu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on the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to the various environmental damage caused by the mining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analyzed. Key words:coal mining; The mining producti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Control measures. 0 引言 采煤生产活动无论是地下开采还是露天开采,都需要经过剥离地表岩土层、开掘巷道、产生大量废弃矸石。选矿过程也不可避免的产生尾矿。废石堆或尾矿

煤炭洗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420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煤炭洗选技术的现状及 发展(正式版)

煤炭洗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前言 煤炭洗选是利用煤和杂质(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分选的方法使煤和杂质有效分离,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煤炭产品的一种加工技术。按选煤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 煤炭洗选工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的选煤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选煤工业,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洗煤保钢”为主要内容的

选煤大发展,使原煤入选比例由1970年的10%增长到1980年的17%,基本满足了中国钢铁工业对炼焦煤质量的要求,90年代,煤炭工业面临经理与环境的双重压力,选煤工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八五”期间,原煤入选量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原煤增长速度,截至1999年,全国年入选3万t以上的选煤厂1585座,设计入选能力为50243万t/a。1999年,全国原煤入选量为30145万t,入选比例由1990年的19%增长到1999年的28.9%。中国选煤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生产需求相比,特别是与洁净煤技术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0xx年我国原煤入选比例为30%,动力煤入选比例约为14%,而发达国家原煤入选比例为60%-70%。我国动力煤的平均灰分在25%-27%,硫分在0.95%-1.0%,通过物理选煤方法,可降低60%-80%的灰分,

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

中国煤炭未来究竟路在何方 2017-12-19 亚太地区煤炭交易中心 倪维斗,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在2017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上发表演讲——《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之路》,提出:未来,单一技术和技术组合难以解决能源困局,系统整合和战略规划才是关键。 煤炭的贡献不可忽视 以煤为主是符合我国资源禀赋的不可变化的事实,其他替代能源只能是辅助能源,而不能成为主力。 中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进步,煤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今,由于环境的影响,尤其是PM2.5雾霾的污染,人们把罪魁祸首指向煤的利用,当年的功臣被妖魔化,变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变成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把屁股板全打在煤身上,实际上这是很冤枉的,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我国这么多的人口,都希望过现代化的生活,社会要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能源需求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达43.6亿吨标准煤,在我国缺油、少气的资源条件下,靠什么能源来满足?

除煤炭外,其他能源潜力不大 天然气 现在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天然气身上,中俄燃气(中国和俄罗斯的天然气合作供应协议)380亿立方米,相当于2700万吨标

准煤;我国的天然气储量为3600亿立方米,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已是极限。目前天然气的用量是煤的1/20,远期来看,天然气的用量仍将只是煤的1/15。 核电 2016年的装机量是3364万千瓦,年发电量为2133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总量的3.5%。规划2020年装机5800万千瓦,到2030年装机1.2亿千瓦,发电8000亿千瓦时,折合来看是1亿标准煤。铀资源的贫乏,100万千瓦机组建堆时首次要339吨铀,每年还要补充15吨铀235和铀238,铀进口依存度已超过90%。核电不能成为我国能源发展主要方式,只能是补充方式。

煤炭洗选

本讲的主要内容是与煤炭洗选相关的煤炭概况(煤的形成、种类、物化特性等)、煤炭洗选技术与工艺(跳汰、重介、旋流器等工艺特点)、煤炭洗选行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总量中,煤炭占%,石油和天然气仅占%。我国又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70%。长期以来,国内70%的燃料和工业动力、60%的化工原料和60%的民用商品能源,都是由煤炭提供的。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在今后50年内我国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大量的原煤直接燃烧造成的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我国烟尘排放量为1012Mt,SO2排放量为1926Mt,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而燃煤造成的烟尘和SO2排放量分别占到70%和85%。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煤炭的转化燃烧率,国家和用户对煤炭质量和品种的要求日趋严格,使围绕煤炭洁净加工与利用的洁净煤技术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 发展选煤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据3/4的高额比重,而且这样的态势直到21世纪初叶不会改变。然而,大量燃用煤炭已引起

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将随煤炭生产量和消耗量的增加而日趋严重。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和基础,是现阶段最为成熟,最为经济的手段。因此,在洁净煤技术起步时期,首先要加速发展选煤。洗选煤市场份额的增大,将为选煤的发展拓宽道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产煤国家的多年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多数煤矿来说,选煤厂是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 选煤是使用物理、物理化学方法,将原煤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选煤可以出去煤中的杂质,包括矸石和50%~70%的硫,提高煤炭产品的质量、增加煤炭品种、减少无效运输、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SO2、NOx和烟尘的排放量。选煤还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选煤已成为煤炭工业现代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洁净煤技术中的源头技术,是煤炭深加工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选煤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选煤工业,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洗煤保钢”为主要内容的选煤大发展,是原煤入选比例由1970年的10%增长到1980年的17%,基本满足了我国钢铁工业对炼焦煤质的要求;2000年以来,选煤工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我国原煤入选比例达到33%。 一、与选煤相关的煤炭概况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现状 所谓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就是指以煤炭洗选为源头、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为先导、以煤炭气化为核心、以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为重要内容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和转化等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的产生量和消费量节节攀升。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煤炭消费国。因此,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对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优势、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动力煤清洁利用现状分析 1、大型发电集团动力煤清洁使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大型发电集团新增了大量的发电机组,电力供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全社会用电的保障性大为改善,发电装机容量的富余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在国家环保政策的引导下,大型发电集团关停了一大批能效和排放较差的燃煤发电机组,新建了很多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燃煤发电机组,有效地改善了我国燃煤发电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一些新的燃煤发电机组的排放已经接近了燃气发电机组的排放水平,成效十分显著。大型发电集团是我国动力煤使用的绝对主力,其均为国有企业,有能力更有责任在动力煤的清洁使用上高标准严要求,全面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但应该认识到:一方面,我国大型发电集团动力煤使用的环保治理还存在着区域性的不平衡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治理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边远地区的环保治理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治理水平相对落后。大型发电集团在动力煤清洁利用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部分燃煤电厂进厂煤还是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2)脱硫脱硝尚未全面实现与发电同步运行。 (3)气体排放和灰水排放需进一步深化治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往未被认识和重视的一些污染物质的排放,需要进行治理。如:磷(P)、氟(F)、氯(c1)、汞(Hg)、砷(As)、铍(Be)、镉(Cd)、硒(Se)、铅(Pb)、锰(Mn)、铬(Cr)、镭(Ra)、铀(u)、镍(Ni)、钒(V)、铋(Bi)等有毒有害微量元素的排放。因此,解决环保问题还远未终及。 (4)燃煤发电形式还很单一,更多燃煤洁净发电技术尚未得到应用。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燃煤洁净发电技术主要有:常压循环流化床(CFB)、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增压循环流化床联合循环(PFBC)、常规煤粉炉加烟气脱硫脱硝(PC+FGD+SCR)技术等。有些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应用还很少。 (5)很多大型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等级过低。从宏观上看,现在我国很多大型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的等级过低。这与我国煤炭生产和市场供给长期处于较落后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煤炭生产加工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大量高灰分高含矸的煤炭均直接进入市场销售,动力煤使用企业只能从这些低质煤炭中采购和使用。因而,燃煤锅炉的设计煤种也只能依据实际可采 购煤炭的质量情况来确定。燃煤锅炉设计煤种的选定.对其生产运行起着决定性作用。理论上,锅炉最佳使用煤质与设计煤质基本一致或接近。因此,选择低等级煤炭作为锅炉设计煤种将产生如下结果:锅炉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均会较高,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大量低等级动力煤的运输造成了大量的运输能源损失;误导动力煤市场对高品质煤的真正需求.延误动力煤深加工的良性发展。 2 、动力煤汽车运输的环境污染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叙述了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有关煤炭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从煤矿矿山环境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键词: 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1. 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长期的开发利用活动引发了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和谐的诸多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煤炭开采对环境可能引起的破坏方式与程度,提出保护措施,控制其不利因素,维护生态平衡,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76%。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消费信息显示,我国原煤产量居世界之首。煤炭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形成了煤炭东耗西供、北煤南运的消费格局。开发布局为三个区带及七个规划区,西北地区煤炭资源最为集中,东部、中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煤炭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仅为30%左右。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3.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侵占和破坏土地 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尤为严重,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一般说来,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掘场挖损和外排土场积压,地下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开采沉陷和矸石山堆积。露天开采必须将煤层上的覆盖层剥离表土,毁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煤炭开采后,采掘场地面挖空、煤层复表土和岩石裸露压占土地,污水坑积。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出现裂缝、倾斜、沉陷坑,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水渍化,从而致使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影响农田耕作、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地下开采和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以煤矸石为主的废弃物,由于其利用率低,大多露天堆放,全国煤矸石占地5000多公顷。煤矸石含有一定量可燃物,在适宜条件下将氧化、风化、自燃,释放大量 so2、co2、co 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且威胁着矿区当地人群 的身心健康。在干旱季节,矸石山排放大量烟尘在雨季,排放的矸石淋溶水流入耕地,造成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3.2矿井废水污染煤矿的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洗煤水等,有些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或酸性、放射性元素,未经处理的矿井水排出将对周围浅层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洗煤水则是煤炭洗选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剂而排放的洗选废水,渗入地下就会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 3.3矿井瓦斯排放 瓦斯是煤层开采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甲烷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井下瓦斯的处理与矿山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瓦斯处理不当就将诱发煤矿事故,瓦斯爆炸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人身和经济的损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煤炭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煤炭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引起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制约因素。因此,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环节进行妥善的处理,这样才能响应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 【关键词】煤炭;环境;影响;措施 近几年,我国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对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对自然生态环境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只有对煤炭开发和利用中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环节进行严密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更清新、更舒适的生活空间,环境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只有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们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以更好的状态去投入工作和生活当中。 1.煤矿开采利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煤矿的开采量不断增大,与此同时,由于煤矿开采和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增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存在的几个主要环境问题。 煤矿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 我国的资源总量非常大,但是我国也是一个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例如:我国的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领先位置,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非常少,只有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25%。我国煤矿的主产区主要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分布非常匮乏。煤矿主产区的水资源拥有量本来就不是很多,加上煤炭开采过程中容易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在开采煤矿是对水资源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导致煤矿开采区附近的水源和水质也受到了不良影响。 对土地资源的污染 我国对煤矿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经常会出现煤矿过度开采的现象,由于对煤矿的过度开采,很多地区的土地都出现了大面积塌陷的状况,在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地塌陷中煤矿的过度开采造成土地塌陷的面积最大,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的耕地被毁,从而使农民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煤矿开采也会导致地质的变化,从而使地面沉降的速度加快,这不仅会导致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安全,同时还会导致耕地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导致地表出现大量的积水,影响耕地的耕种质量。 除了煤矿开采会影响到土地的质量之外,产生的其他物质也会对土地的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煤矸石是煤在开采和使用时容易产生的一种矿质废料,煤

煤炭洗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安全管理编号:LX-FS-A20939 煤炭洗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煤炭洗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前言 煤炭洗选是利用煤和杂质(矸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化学或微生物分选的方法使煤和杂质有效分离,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煤炭产品的一种加工技术。按选煤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 煤炭洗选工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的选煤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选煤工业,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洗煤保钢”为主要内容

浅析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_汤斐

产业研究The Industrial Study 一、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能源的战略选择 资源结构决定了煤炭是中国的主体能源。地质条件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多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在我国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了94.3%,石油、天然气仅占5.7%,这就表明了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单是发电设备(其中主要是燃煤发电) ,近年来每年装机容量增长接近1亿千瓦,而作为目前能源主体的不可再生能源,除煤炭以外,都大量依赖进口。2008年中国原油产量1.87亿吨,消耗量3.84亿吨,对外依存度为51%,到了2020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4%。根据社科院的预测,到了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立方,其中一半需要进口。而可再生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尽管发展快速,但是基数小,短期内在能源结构所占比例仍然较小,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担当能源主力的重任。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在能源供应紧张,而可再生能源供应量青黄不接的时刻,煤炭仍将担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 将节能、新能源替代等所以影响煤炭需求的因素考虑在内,中国煤炭需求仍将增长。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至2020年煤炭需求将达到32亿吨,年均增长率为1.3%。但是,煤炭利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首先,煤炭开采难度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大中型煤矿的平均开采深度已超过400米,到了2020年,平均开采深度将达到500米。其次,煤炭开采浪费严重。现阶段,我国煤矿采出率 平均仅为30%左右,小煤矿矿井采出率仅 有10% ~ 15%,资源浪费破坏严重; 煤 炭加工程度低,煤炭洗选率多年来一直在 30%左右,煤炭转化率不到15%,燃煤发 电平均热能利用率约为30%; 能源利用率 低,大量的煤系共伴生矿物、煤炭开采中 的废弃物没有得到综合利用。再次,煤炭 开采的环境问题严重。矿井瓦斯排空、煤 尘污染、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污 水排放等等,煤炭开采、运输和利用都会 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绿色和平组织的 测算,2007年中国因煤炭造成的环境、社 会、经济等外部损失超过人民币17,000亿 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7.1%。 降低煤炭的绝对使用量无疑是解决煤 炭利用带来的种种环境问题的最佳方法。 但是,尽管可再生能源飞速发展,短期内 仍远远无法达到减少煤炭消费总量的效 果。所以,必须通过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来缓解这一矛盾。提高煤炭回采率,节约 有限的没资源;开发低浓度瓦斯气和煤矸 石的利用方法,变废为宝;提高煤炭的燃 烧效率等等,都将大大节约煤炭资源,降 低煤炭需求增速。 二、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当前减 排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手段 煤炭利用是我国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来 源。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所有化石燃料 中最高的,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使用量 在60%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目 前中国煤炭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达 到60亿吨。气候的人为变暖可能导致一些 突变的或不可逆转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一 系列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减排 是人类迫切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全球不可 动摇的目标。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承 诺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40%~45%。中国正处于二氧 化碳排放的上升期,未来中国的二氧化碳 年排放峰值何时出现,绝对值是多少,80亿 吨、90亿吨、还是100亿吨? 什么时候会 开始下降?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的问题,更 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若要将未来 全球温升控制在2~3 ℃,2050 年全球二 氧化碳排放需要比1990年减少50%左右, 只能排放104亿吨,这是届时全球二氧化碳 排放的总空间。目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已超 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发达国家纷纷盯着 中国,要求中国承诺减排责任的呼声越来 越高。我国正面临日益加剧的减排压力。 推广清洁高效用煤技术是目前实现减 排最重要和最现实的手段。作为煤炭使用 大国,短期内煤炭使用量无法下降,可再 生能源占比任然很小。仅仅依靠可再生能 源来实现减排,短期内依然是杯水车薪。 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 ,综合 考虑我国资源潜力、环境约束、社会总成 本等因素后,乐观地预测我国可再生能源 发展的潜力,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量约6 亿标准煤当量,其中还包括水电在内。因 此减排必须从源头着手,提高煤炭的利用 效率,达到减排的目的。如果将煤炭的利 用率提高1%,每年将可节约1800万吨左 右标准煤,以目前火电的平均耗煤量计 算,这相当于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一年 节省的煤炭耗用量。 三、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可行性分析 1.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是中国长期以来 的重要能源战略政策,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和鼓励。在实际应用领域,很多节能政策 都适用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在煤炭开 采、电力、金属冶炼、化工等领域也有很 多与煤炭利用密切相关的节能政策。在新 兴能源产业规划中,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 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传统能源改造升级 和清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能源战略不可 偏废的两个方面,并且在新能源占比很小 的情况下,前者更是起到了后者不可替代 的作用。 2.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具有很高的经济 价值。我国目前的煤炭利用率与发达国家 相比较低,还有很多低成本的清洁高效用 煤技术可以采用。例如煤炭气化技术,将 煤转变为煤气,能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 而且即使成本较高的清洁高效用煤技术, 与其它一些可再生能源技术相比,也有很 高的成本优势。如果投资1000亿用于光 伏,以目前的成本可以建设约200万千瓦 的装机容量,按照现在国内的平均煤电耗 煤量,每年可减少用煤178万吨;而如果 1000亿投资超临界发电设备,可建设约 2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按照每千瓦时节 约煤57克计算,每年可节约用煤570万吨。 3.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在技术上具有很 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目前煤炭利用效率较 低,提升空间很大。煤矸石的利用率只有 44.3%,造成大量煤矸石堆放,占据土地、 污染环境。在煤电领域,日本、德国等发 达国家的煤耗水平约为300克/度,而中国 浅析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章摘要】 多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以 及可再生能源短期内占比很小的现实决 定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 国的主体能源。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既 是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 节能减排最重要、最现实的手段。本文 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 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煤炭;清洁;高效;碳排放 汤 斐 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现代商业 MODERN B USINESS 51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的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同时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更导致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无法利用。煤炭的开采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平衡,造成煤炭开采井田区域周围地区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因此,加紧研究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状况,能够对地下水资源实施保护措施。 标签:煤炭开采地下水环境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煤炭与水共存于地下岩层中。在对煤炭进行开采、加工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另一方面会造成地面沉降与变形、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对水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实现煤炭开发与水资源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1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1煤炭的开采大幅度减少地下水资源量 水资源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缓慢的更新与恢复,但是在煤炭开发的影响下,不仅影响了水资源的补给量,而且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由于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会出现地表裂缝的现象,因此增加了降水的渗入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下排水量的降低的状况。另外,煤炭的开采会造成开采区上部的土块出现坍塌的情况,使得地表径流沿土层裂缝损失,从而出现河流水流量降低的状况,最终对水资源的可利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1.2煤炭开发破坏水资源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 在自然界中,水资源循环系统包括降水、蒸发及径流等过程,而由煤炭的开发而引起的地表的坍塌现象会破坏自然界水资源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转。一方面煤炭的开发破坏了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另一方面使得煤炭区的水循环更加复杂。首先,在对煤炭进行开采之前,水资源循环系统正常运转,但是煤炭的排水造成了煤炭区域地下水位的降低,影响地表水量;其次,在煤炭开采之前区域地下水储量能够自然调节,但是在煤炭开采之后,地下水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地下水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最后,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排水过程能够改变地下水径流与地表水下渗的速度,使得煤炭区的地下水循环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1.3煤炭开采影响地下含水层水位 由于煤炭的开采会导致地下水层水分的大量流失,使得井水的水位降低,因

第十二讲-煤炭洗选

第十二讲煤炭洗选 本讲的主要内容是与煤炭洗选相关的煤炭概况(煤的形成、种类、物化特性等)、煤炭洗选技术与工艺(跳汰、重介、旋流器等工艺特点)、煤炭洗选行业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资源总量中,煤炭占94.3%,石油和天然气仅占5.7%。我国又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约占70%。长期以来,国内70%的燃料和工业动力、60%的化工原料和60%的民用商品能源,都是由煤炭提供的。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在今后50年内我国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格局不会有根本性变化。 大量的原煤直接燃烧造成的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我国烟尘排放量为1012Mt,SO2排放量为1926Mt,酸雨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30%,而燃煤造成的烟尘和SO2排放量分别占到70%和85%。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煤炭的转化燃烧率,国家和用户对煤炭质量和品种的要求日趋严格,使围绕煤炭洁净加工与利用的洁净煤技术形成蓬勃发展的态势。 发展选煤是保护环境的需要,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耗大国,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据3/4的高额比重,而且这样的态

势直到21世纪初叶不会改变。然而,大量燃用煤炭已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将随煤炭生产量和消耗量的增加而日趋严重。选煤是洁净煤技术的源头和基础,是现阶段最为成熟,最为经济的手段。因此,在洁净煤技术起步时期,首先要加速发展选煤。洗选煤市场份额的增大,将为选煤的发展拓宽道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产煤国家的多年经验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多数煤矿来说,选煤厂是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 选煤是使用物理、物理化学方法,将原煤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选煤可以出去煤中的杂质,包括矸石和50%~70%的硫,提高煤炭产品的质量、增加煤炭品种、减少无效运输、提高热效率、节约能源、减少SO2、NOx和烟尘的排放量。选煤还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选煤已成为煤炭工业现代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和洁净煤技术中的源头技术,是煤炭深加工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选煤工业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起自己的选煤工业,经历了两次快速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洗煤保钢”为主要内容的选煤大发展,是原煤入选比例由1970年的10%增长到1980年的17%,基本满足了我国钢铁工业对炼焦煤质的要求;2000年以来,选煤工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到2005年,我国原煤入选比例达到33%。

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积极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青岛特利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杨成 近两年来,各地雾霾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成为社会关切和热议的话题。雾霾天气的成因有很多,但是有些人的观点认为煤炭是主要污染源,关于淘汰煤炭的呼声时有耳闻。但是煤炭真的就是造成雾霾天的真正的元凶吗?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提出了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发展方向。要完成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能源基本国情的现代能源体系,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建立高效的能源运行机制。下面,结合当前形势,谈几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煤炭 (一)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 我国能源资源显著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的基础能源地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5.9万亿吨,探明储量2.3亿吨,占一次能源资源总量的94.22%,而石油、天然气不足6%。可以说,煤炭是我国最丰富的能源资源。 图1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构成 青岛特 利尔

(二)煤炭是我国最可靠的能源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长期占75%和70%左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保持长周期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全国煤炭产量由1990年的10.8亿吨增加到2013年的36.8亿吨,年均增长5.4%。煤炭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一直在75%上下波动。仅2013年,我国煤炭产量占国内能源生产总量的75.6%,而石油和天然气产 量分别为2.17亿吨和1029亿立方米,仅占8.9%和4.6%。 图2 我国能源生产结构图 从图3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上可以看到,1990年至2013年虽然煤炭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仍占据较大比重。煤炭消费量增幅较小的2013年,我国煤炭消费量36.5亿吨,依然占到了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66%。 近年来,国内油气资源的需求增长较快,但增量主要还是以进口为主,直接导致石油、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13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4.82亿吨,成品油进口2.82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8.1%。从2007年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已上升到2013年的31.6%。油气 青 岛特 利尔

某煤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某煤矿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由来 某煤田位于**省**市**县,是境内一尚未完全开发的优质煤矿区,目前探明和预测储量约40亿吨,大力开发建设此矿区,对填补**市及附近省市巨大的煤炭需求缺口,减少进入**市煤炭的数量以及减轻铁路的压力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环保的重要性显得越发迫切,国务院文件对酸雨控制区和SO2 污染控制区早已做出批复,禁止新建煤层硫分大于3%的矿井,已建成的要逐步限产和关停。此煤矿井均为低~中硫、低~中灰,发热量高的优质无烟煤,其开发建设不仅可以缓解**市的缺煤状况,同时可替换**市目前煤炭产量中约1/3 的高硫煤,改善周边城市的煤炭供给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由于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开采水平较低,又加上该煤矿所在地地质较复杂且开采技术落后,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通过评价该地区的环境情况,避免开发矿产资源时对周围环境造成伤害,从而使以矿产为材料的加工业和采矿业能够更长久的走下去。 1.2评价目的 本评价在充分了解项目工程内容和掌握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设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取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预测其所导致的环境影响,从“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对初步设计中提出的环境措施进行分析论证。根据评价结论,提出科学、经济、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为决策部门决策和建设单位设计提供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环境保护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音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煤炭洗选系统智能化自动控制优化设计

煤炭洗选系统智能化自动控制优化设计 摘要:通过对煤炭洗选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将PLC集成控制系统与以太网相结合,构建起以人机互动界面、计算机主控、以太控制器、PLC网格模块化分控、设备 变频控制器、洗选设备等组成的自动化智能选煤系统,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与模 块化多级分控的功能效果,利用网络监测与监控功能,可做到对系统故障的精确 报警与及时排查,缩短处理故障的时间,提高煤流运行的正常连续效率,降低了 电能的消耗,真正实现煤炭洗选作业的节能、高效、环保。 关键词:煤炭;洗选系统;智能化;自动控制;优化设计 1煤炭洗选概述 煤炭洗选工艺是一种煤炭加工技术,这一技术是利用煤和杂质(矸石)在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物理分选、化学分选或者微生物分选的方法有 效分析煤和杂质,进而加工出质地均匀、用途多样的煤炭产品。 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煤炭洗选工艺主要有:物理选煤工艺、物理-化学选煤 工艺、化学选煤工艺和微生物选煤工艺等。 通常,煤炭洗选主要由以下工艺构成: (1)原煤的准备:这一过程包含对原煤的接收、贮存、破碎及筛分。(2) 原煤的分选:原煤的分选方式主要有跳汰、风力选煤、重介等。目前我国煤炭洗 选厂常用的工艺有浮选联合流程,包括跳汰、重介或跳汰-重介;末煤重介旋流器 分选流程(块煤重介);以及单一跳汰流程、单一重介流程。(3)产品的脱水 过程:这里是指对末煤、块煤的脱水,浮选精煤的脱水以及煤泥的脱水。(4) 产品的干燥过程:这一过程用于较为严寒的地区,即利用热能干燥煤产品。(5)处理煤泥水。 煤炭洗选对煤产品有着重要作用: (1)煤炭洗选可以大大改善煤炭质量,降低燃煤污染物的排放。煤炭洗选可去除煤产品中五到八成的灰分、三到四成的全硫,洗选煤作燃料还可以有效降低 烟尘、二氧化硫和氮化物的排放。(2)煤炭洗选可以有效提高对煤炭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通过煤炭洗选,不可燃烧物含量降低,煤炭产品质量提高, 煤炭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3)煤炭洗选可以优化煤炭的产品结构,提高其竞 争能力。煤炭洗选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实现产品成分、含量的多样化,满足更多 的市场需求。(4)煤炭洗选可以减少运力上的浪费。煤炭洗选,可去除大量杂质,进而降低运力费用。 2我国煤炭洗选的发展现状 自2015年以来,我国原煤的洗选量开始逐年提高,较2010年增加了8亿吨,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突破。煤炭洗选加工厂数量逐年增多,规模越来越大,2015年 煤炭洗选加工厂已达2000多座,其中,年入洗能力超千万吨的超大规模选煤厂 有57座,其煤炭洗选技术能力及装备水平也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洗选煤炭工艺上,近年来也有重要突破。我国的干法选煤技术及装备,复 合干法选煤技术及装备更加趋于系列化、智能化、大型化,已出口到全球近二十 个国家。此外,新一代模块式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选煤示范工程的成功运行再一次 拓展了干法选煤的新思路。 尽管近几年我国在煤炭洗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我国煤炭洗选的大型关键设备水平有限,主要体现在设备的智能化和可靠性 方面,这就使得我国的煤炭洗选工艺灵活性差,难以适应发展迅猛的市场。第二,

09煤炭采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煤炭采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 (试行) 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煤炭采选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相关要求,新建煤矿应同步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特殊和稀缺煤开发利用应符合《特殊和稀缺煤类开发利用管理暂行规定》要求。 第三条项目符合所在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规划环评及其审查意见的相关要求,符合项目所在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井(矿)田开采范围、各类占地范围不得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采矿和占用的区域。 第四条新建、改扩建项目应满足《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6)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 第五条对井工开采项目的沉陷区及临时排矸场、露天开采项目的采掘场及排土场,应明确生态恢复目标,提出施工期、运行期、闭矿期合理可行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对受煤炭开采影响的居民住宅、地面重要基础设施等环境保护目标,应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六条煤炭开采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的重要环境敏感目标造成不利影响的,应提出禁止开采、限制开采、充填开采等保护措施;涉及其他敏感区域保护目标的,应明确提出设置禁采区、限采区、限高开采、充填开采、条带开采等措施。 煤炭开采对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集中式与分散式供水水源的地下水资源可能造成影响的,应提出保水采煤等措施并制定长期供水替代方案;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污染影响的应提出防渗等污染防治措施。 第七条项目应配套建设矿井(坑)水、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废水应立足综合利用,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等原则上不得外排。选煤厂煤泥水应实现闭路循环,工业场地初期雨水应收集处理。无法全部综合利用的废水,应满足相关排放标准要求后排放。 第八条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应优先综合利用,明确煤矸石综合利用途径和处置方式,满足《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暂不具备综合利用条件的,排至临时矸石堆放场(库)储存,储存规模不超过3年储矸量,且必须有后续综合利用方案。临时矸石堆放场(库)选址、建设和运行应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要求。 第九条煤矿地面储、装、运及生产系统各产尘环节应采取有效抑尘措施。涉及环境敏感区或区域颗粒物超标地区的项目,应封闭储煤,厂界无组织排放满足相关标准要求。优先采用依托热源、水源热泵、气源热泵、清洁能源等供热形式,确需建设燃煤锅炉的,应符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相关要求,采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